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探究黛玉悲剧命运

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探究黛玉悲剧命运
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探究黛玉悲剧命运

李露

内容摘要: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关键词:黛玉葬花秋先葬花悲剧命运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无论从全书来看还是就其事件本身来看都是精妙绝伦,至关重要的。历来关于黛玉葬花的研究与评论诸多,既有研究其思想意义的,又有讨论其在全书中作用的,还有对葬花词进行赏析的,基本涵盖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所能涉及到的各方面。但以黛玉葬花作为文章主体来分析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的研究尚还不充分。而对葬花题材的梳理大部分是前人的诗词作品,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篇谈到了主人公秋先葬花,但将其与黛玉葬花关联起来的研究也不多。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对黛玉葬花的研究情况,以秋先葬花为比较,探究葬花背后蕴含的黛玉悲剧命运的深刻根源。

一.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相似之处

身世相似。黛玉是林家的孤女,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在贾府是除了丫环以外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少女。秋先“原是庄家出身,有数亩田地,一所草房。妈妈水氏已故,别无儿女”,秋先和黛玉一样,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位村里的老者。

爱花之心相似。黛玉爱花,不忍心落花被糟践了,生发了葬花的行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先也是个爱花之人,不忍心落花被糟践,将其埋于长堤之下。

葬花之法相似。黛玉葬花,“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秋先葬花,“若到花谢时”,“亲捧其瓮,深埋长堤之下”。

叹花之词相似。黛玉有长篇诗《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花伤己之作。秋先有恨攀枝折朵而发的一大段议论“花一离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干,再不能附干,如人死不可复生,刑不可复赎,花若能言,岂不悲泣!”他们均以花比人,由花的遭遇推及到人的遭遇。

同是葬花,秋先与黛玉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借秋先来比黛玉,为我们探究其悲剧命运提供给了很好的参照。

二.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不同之处

秋先爱花之心更切。同样是面对花,黛玉哀叹其逝去,亲手葬花。但秋先在花还未成形时,对花木的爱惜已情真意切了。花未开之时,盼花;花刚形成至开放之时,护花;花污之时,“浴花”;花折之时,“医花”;花败之时,“葬花”。秋先对花的爱惜,以至“花痴”之境。当恶少张委进园折花并企图侵占秋先的花园时,秋先舍命反抗。花是秋先生活的全部,但花不是黛玉生活的全部。

秋先对花寄予的情感比较单纯。同样由花而生的感慨之文辞,黛玉在《葬花吟》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有花生花败地伤春之情,有对人命如花,美好难存的感伤,有对清白洁净生命的追求与哀悼,还有对自身飘零命运的伤痛,更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基调笼罩在全诗之中。而秋先对于人们攀枝折朵而生发的议论只有黛玉情感的前两层,总体基调是义愤怜惜的,并无大悲大伤。

秋先没有知己和朋友。与黛玉一起葬花的有知己宝玉,除了宝玉外,黛玉还有紫鹃、香菱、湘云等朋友。秋先却是真的孑然一身,独自住在自己的花园里,除了因花果会和人打交道外,基本不和外人发生联系。但在遇上困难的时候,秋先的邻里会过来帮助他,甚至天上的仙女也帮助他。而黛玉有知己和朋友,却还是郁郁焚稿断痴情而亡。身处红楼的女儿竟比离群索

居的老者更孤独。

秋先的人生以美满告终。黛玉寂寞坎坷地过完了自己心酸的一生,还泪而终,命运是悲剧的。秋先不仅摆脱了恶少,还在仙子的感化下得道成仙,实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上至君王,下及百姓的最高理想。

同是葬花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一语成谶,秋先却功德圆满。顺着他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找到造成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

三.从秋黛二人葬花的不同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

黛玉孤高而不务实,对生活的执着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上。黛玉爱花,黛玉会去葬花,但黛玉不会去种花。

“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灵性;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黛玉见不得粗俗,容不下凡事,葬花,做诗,爱情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活动,她一心一意全部用在了这些形而上的事情上。对于这些事情,黛玉的执着就像凡夫俗子对金钱和权力的执着一般。

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本是高雅之事,但不食人间烟火,不通礼俗未免孤高而不务实。“人人都想抬高自己的身份,觉得社会卑鄙,不屑为伍,所以跳出来站在一边,表示自己不写人同。”厌世嫉俗者大多妄自尊大。剥离了物质的生活是残缺的,单一地去最求精神也是病态的,黛玉对精神世界的执念其实就是对世俗世界的鄙视与不屑为伍。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是骨子里的孤傲。许多研究都对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做出了批评,指出这是导致黛玉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秋先执念就实际很多。虽说秋先对花的爱惜还没有上升到黛玉这么高的层次,但他的“攀枝折朵说”毕竟有了超越农夫的文人式感悟。而他对花的爱护则是里里外外全心全意的,这种爱护是很实在的,从“且说秋先每日清晨起来,扫尽花底落叶,汲水逐一灌溉,到晚上又浇一番”便可见一斑。正因为秋先爱花的实在,当恶少张委不仅折花,还想侵占花园时,秋先为花流的是血。黛玉无论如何是不会做出这种亲自与恶势力动武反抗的举动来的,当自己的婚姻幸福被贾府一群女眷摆布时,她只会暗自流泪。

黛玉这种孤高而不务实的态度终究让她像含羞草一般,一碰就把自己与周遭隔离了。

黛玉的诗人气质浓厚,多愁善感。诗人总是满腔情绪,满腹愁肠,所感所想也更多更深厚。

诗人气质本无褒贬,诗人气质浓厚使黛玉耽于幻想,葬花能有《葬花吟》的感慨,看戏听曲也会“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身上浓重的诗人气质还使她的敏感,多疑被放大,成了失意与多愁善感。自古文人多失意,越失意越顾影自怜。在《葬花吟》前,黛玉晚上去看望宝玉,结果吃了闭门羹,心思由此转向了对自己身世的自伤上,“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黛玉的身世之伤,常常是发无缘由,或是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也会引起她的愁绪。若论身世的凋零,湘云比她还要可怜一些,但是湘云爽朗的个性倒使她反过来劝黛玉要心胸宽大一些。秋先也是独身一人,无依无靠,但他也没有这样的身世飘零的诸多愁绪。

四.总结

与秋先进行对比来看,黛玉是不幸的。同为葬花,黛玉的格局要更高,意蕴更为丰富,但却以悲剧命运结尾。

由此看来,秋先是幸运的,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为高洁的品性和纯真的爱情而亡却是崇高而悲壮的。

红楼梦经典赏析——黛玉葬花

红楼梦经典赏析之《黛玉葬花》 内容提要 赏析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文中经典桥段黛玉葬花,通过《黛玉葬花》凸显当时年代气息下的黛玉宝玉爱情跌宕起伏的纠葛过程。通过文中唯美诗词歌赋彰显主人公凄惨惹人怜爱特征,从各个方面展示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人文、社会风貌! 共读西厢 林黛玉葬花的源头还要追溯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末尾,当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看《会真计》(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一书的时候,桃花被风吹落,飘落到周围的地上,贾宝玉将书上的花瓣倒入池子当中。林黛玉到来之后告诉贾宝玉,把花瓣装好放入袋中,再一起埋在花冢当中更好。两人便不谋而合决定就按黛玉说的做。这断片段是为后文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当中黛玉葬花做铺垫作用。在这段场景中间宝玉和黛玉的言语也是极具特色的,就包括贾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将自己比作张生。黛玉比作崔莺莺。来抒发自己对黛玉的爱情,也是宝玉难得的爱情表白。这一段时间的他们也正是处在了热恋阶段。本段落只为交代前因,故不多加赘述。 花冢葬花 《红楼梦》当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总是经历着不同大小的坎坷,不时地会出现争吵,但最终仍然会和好如初。这一次次的争吵无疑是让宝黛的爱情不断的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基石,而在所有的“事故”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属黛玉葬花了。这也自然成为了宝黛爱情当中的高潮所在。 首先,黛玉葬花的地方发生在大观园,更准确的说是在沁芳闸桥边桃花树底下。而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林黛玉爱惜树上飘落的桃花,认为泥土才是真正干净纯洁的,所以想将花瓣埋在泥土当中。而间接原因则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在贾政那里受到责骂,便在饭后去宝玉的住处看望宝玉,却正巧丫鬟晴雯在屋里生气,黛玉喊了2次门都不给开门;恰巧黛玉被关在门外的时候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有说有笑,还亲眼看到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去哭了一夜,碰巧第二天是“饯花之期”所以才有了第二天的黛玉葬花。 第二日正当林黛玉在林中准备葬花的时候,贾宝玉兜着一袋花瓣前来葬花,贾宝玉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林黛玉悲戚的原因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看见落花之后联想打自己的身世,顿时就觉得自己内心的凄凉之苦,林黛玉之所以为残花“修筑”花

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标题】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作者】黄英玲【关键词】林黛玉??性格悲剧??原因? 【指导老师】冉晓林【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 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就,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于书中主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的研究,有的侧重其多愁善感的性格,有的着重其诗才的挖掘,有的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生存方式进行比较,有的则对宝黛爱情做多方位的剖析。 而对黛玉性格的评论,恐怕是《红楼梦》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至今众说纷纭,尚未有公正和满意的结论。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叛逆说”、“正统说”、“中间人物说”三种。“叛逆说”认为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种说法是自五十年代开始迄今这四十多年间林黛玉性格阐释的主旋律,高校中文系大都采用此说法,其影响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了。“正统说”和“中间人物说”是近年来出现的说法。前者认为林黛玉是“真诚、自觉”地“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后者认为林黛玉是介于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典型人物。 本文并不偏向于其中任一观点,而是通过对“黛玉葬花”这一《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的理解,从而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

悲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分析,准确地理解林黛玉,把握人物的永恒价值,透视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 一、贾府中的两次“黛玉葬花” 谈到林黛玉,总忘不了“黛玉葬花”这一幕。《红楼梦》中有许多片段,读后让人如嚼橄榄,越久越觉甘甜,逐渐进入佳境后,才能引起不断的、久远的联想与共鸣。黛玉葬花便是其中饶有意趣的重要章节。黛玉的葬花之举在作品中有两处集中描写,一处是在作品二十三回黛玉刚入住大观园不久,一处是在作品二十七回黛玉悲吟《葬花吟》[1]葬花。 黛玉葬花发生在林黛玉入住大观园之后的第一个春天,可以说是大观园中发生的第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第一次明写黛玉葬花。此时的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并已在“那犄角上”为落花选好了“花冢”,并且宣称要把花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俨然有备而来且经过精心细致的考虑,足以见其葬花乃是惯常之举,而从二月二十二日入园至此不过二十几日的时间,众姊妹尚还沉浸在兴奋与欢乐之中。“葬花”这种早觉的伤感本身就是对大观园悲剧命运的潜在暗示。等到第二次实写黛玉葬花,已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众姊妹祭花神,“满园里绣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优秀教案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

教学目标 1、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2、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两次葬花》的对比,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学法指导自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40分钟) 教师总结: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学案一》) 三、问题探讨: 1、简述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明确:黛玉担心宝玉受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去怡红院看看,却因晴雯生气不给开门,黛玉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有说有笑,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并写下《葬花吟》。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两人之间又是负气、解释、剖白、决绝……最后又一次言归于好。 2、葬花词是《红楼梦》的重要诗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在书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诗歌并非一味哀伤凄恻,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当然,《葬花吟》中也有浓重的消极颓伤的情绪。 3、试分析林黛玉的葬花词有哪些言外之意?(教参P33) 明确:(1)有黛玉身后憔悴、“泪尽夭亡”的暗示,还暗示了死亡的时节以及死时的寂寞等情况;(2)超越黛玉个人借花喻己、葬花自悼的具体意象,暗示大观园女儿“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归宿。 4、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明确: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4、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比较两次葬花的异同。(课本P34) 明确:教参P35 四、拓展: “花”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列举一些你熟悉的用“花”的形象传情达意的诗句并加以解释。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读后感6篇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读后感6篇 黛玉葬花情节:那天正是芒种节。前一天宝玉和薛蟠他们去喝酒,晚上才回来,宝钗去怡红院造访。黛玉晚上也过去了,叫门,但是当时晴雯和碧痕吵嘴了没好气,没听出是黛玉叫门,就说是宝玉吩咐的不管是谁来都不许开门。黛玉这时偏偏听到了宝钗和宝玉说话的声音,并且看到他们开门出来,她躲起来伤心,第二天宝玉去潇湘馆她也没好气。她出门去找姐妹们。然后就去花冢葬花了,就有了葬花吟。 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残花飘逝,落红无踪,本是人间常态。 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桃花树下,葬下花魂。已是消逝的花,在她心中仍就珍贵。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凄婉的无奈中,是寄人篱下的辛酸,是前途渺茫的悲歌。她不是葬花,而是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花落人亡两不知,花逝了,无人怜爱,而她自己终究也不过如这一场落花,就那样死去。 《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与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括是分不开的。

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用他美妙的乐谱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被誉为“用音乐写《红楼梦》的人”。他谱写的《葬花词》及红楼十二曲,旋律优美动听,凄婉深沉。音乐有着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感染力与震憾力。但愿,通过他的音乐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曹雪芹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葬花词》的黄钟大吕之声。 每天在劳作之余,读一点《红楼梦》真是一个极佳的休息方式,陶醉于十二钗的悲欢离合,生死荣辱,陶然于红楼诗词的雅律美韵。 这几天看了《红楼梦》,黛玉葬花颇有些感受,看到她的身世也不免联想我现在的处境,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葬花词,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都会泪湿。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雨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酒,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到伤心处不禁会悄悄落泪,多愁善感也越发的骄纵了。时常联想到不久将来老去之后的事情,我还没有到老的年龄却提前伤感起来。通常有两种事情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老了:第一就是越来越爱钱了,第二就是常常联想到老去的事情。感觉到最近一两年来,我的心态没以前那么乐观了,也有可能眼自己的处境有关。

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赏析 《红楼梦》目前流传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40回是高鹗的续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宝钗戏蝶,第二部分写黛玉葬花。钗、黛是《红楼梦》中相对的两个形象,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俞平伯评其为“双峰对峙”。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深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克已复礼。小说中宝钗在前往潇湘馆途中,见宝玉进去后,那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显示了她处理问题谨慎,考虑问题精细周密的性格。尤其是在戏蝶时,无意听到了小丫头的“私情话”,巧使“金蝉脱壳”,对颦儿有意无意的嫁祸,更是自然而深刻地显示了她精明、城府的一面。但宝钗毕竟是花季少女,见了“迎风翩跹”的“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忍不住想“扑了来玩耍”,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在一定条件下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这段扑蝶的描写使宝钗的性格显得更为丰满,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性格色调十分丰富的宝钗形象。 紧接其后,作者安排了黛玉葬花一幕,这种安排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来说,确实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相对于宝钗的有涵养、随俗的性格特点,黛玉是天然的,是性灵的,是一已的。所谓“黛玉情情”,林黛

玉本身就是诗,就是情。《葬花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她热烈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但在那个社会,爱情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背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她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她多么希望能挣脱封建枷锁的禁锢,希望能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可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对未来,她充满迷惘与彷徨,但她没有屈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具体表现。同时,《葬花吟》也反映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全诗充满了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生命的悲哀,既有感时惜春的叹惋,又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迷惘与困惑。所以《葬花吟》既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在艺术上也是十分成功的,脂砚斋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武雪慧)

四年级知识竞赛试题

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卷 一、补充词语或句子 1、补充叠词成语。(2分) 得意生机小心气势玉立不绝逼人如生 2、补充成语或歇后语。(3分) 一夫当关聪明一世,路遥知马力, 姜太公钓鱼张飞穿针外甥打灯笼 3、在“然”字前面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2分) __然大悟__然纸上__然有序__然自得__然开朗___然大怒___然泪下__然大波 4、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2分) 1)___卧薪尝胆。2)____无颜见江东父老。3)____三顾茅庐。4)___身在曹营心在汉。 5、用另一成语来解释下列成语,即写出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5分) 画蛇添足()得意忘形()有条不紊()聚精会神() 2、下面三句话后面空缺了,空缺处原文用a、b、c标明在后面。请完成选择。(3分) ①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__。 a.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 ②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___。 b.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 ③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能力,就像____。 c.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1分)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能使知识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A.只要、或者、才、而B.只有、或者、就、因而 C.只要、并且、就、因而D.只有、并且、才、从而 二、从古诗词中各选出一句带有“黄”字的诗句或词句来,写在横线上。(5分) 2、正确理解下列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峦、渚、渊、峰、涧、汀、岭、涯、湍 ①水深称(渊)②水急称(湍)③水边平地称(汀)④水中小洲称(渚) ⑤水边称(涯)⑥两山相夹之水称(涧)⑦连绵不断的山叫(峦) ⑧山顶圆平的山叫(岭)⑨高耸巍峨的山叫(峰) 3、成语接龙,就是在空格内填上一个字,使这个字既是前一个成语中的最后一个字,又是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事倍功(倍)明半(暗)无天(日)新月(异)想天(开)门见(山)高水(低)声下(气)象万(千)军万(马)到成(功)败垂(成)千上(万)众一(心)口如(一)触即(发)奋图(强)词夺(理)直气(壮)志凌云 4、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手术台就是阵地》(比喻)(2)《蟋蟀的住宅》(拟人)(3)《沙漠里的船》(比喻)(4)《锯是怎样发明的》(设问)(5)《把牢底坐穿》(夸张) 6、表示手的动作有很多,如“拉着手”,请按“×着手”的模式,写出8个表示手的动作的词。 跺着脚昂着头伸着脖子闭着眼睛耸这肩膀举着手伸着手 抬着腿偏着头 11、一些人体部位名称本义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但是它的比喻义却可以指其他事物,比如“脚跟”可喻“立场”,“站稳脚跟”就是“站稳立场”。 耳目()咽喉()肝胆()胃口()心腹()骨头()手心()手腕() 12、“张三还欠款伍仟柒佰元整。”这句话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加“了”字,就可能作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加“了”字,把这两句话写出来。 (1) (2)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和“高瞻远瞩”的成语可以互为解释,请你根据下列诗句的意思各写出一个含相同道理或意境的成语。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学多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舍己为人) 14、在下列诗句、成语中,“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1、6 )。 ①锄禾日当午②日久见人心③千里江陵一日还④夜以继日⑤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 15、下面几个词语中,哪个词语中的“之”与“无价之宝”中的“之”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词语是(b )。 A.自广州之上海B.取之不尽C.惊弓之鸟 16、根据人物写书名。 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青蛙王子() 黛玉葬花(红楼梦)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安徒生童话) 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 17、你能讲出下面这副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主;关羽张飞赵子龙刘备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曹操周瑜董卓 18、填数字组成对联。

黛玉葬花词及翻译原文

曹雪芹原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nào]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他日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许渊冲译文 As flowers fall and fly across the skies, Who pities the reds that fade and the scents that die? Softly the gossamer floats over bowers green; 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broidered screen.

In my chamber I’m grieved to see spring depart. Where can I pour out my sorrow-laden heart? I step out of my portal with a hoe. On fallen petals could I come and go? Willow threads and elms leaves are fresh and gay; They care not if peach and plum blossom drift away. The peach and plum will bloom next year. But my chamber who will then appear? By the third moon the swallows built their nest, But apathetically on the beam they rest. Next year though they may peck the buds again, O in my empty chamber can their nest remain? For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days each year, The cutting wind and biting frost make flowers sear. How long can they blossom fresh and fair? Once blown away, they cannot be found anywhere. Their gravedigger, I find no flowers in bloom; My aching heart is further filled with gloom. With hoe in hand, tears secretly shed Like drops of blood turn bare branches red. As twilight falls, the cuckoos sing no more; I come back with my hoe and close the door.

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惋叹生命 黛玉葬花,是青春少女对生命的惋叹,对美好的憧憬与呼唤。《葬花词》在《红楼梦》中的出现是以哭声中伴有歌声的方式出现,是送别青春的诗作,读它,就好像在读自己的生命中那些美好的岁月,随风飘逝,随花飘零,随水漂流。终将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不再,会像花一样凋谢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前一句,只七个字,通过两“花”,两“飞”的重复,就描绘出一幅画卷:风儿吹拂,花瓣飘落,下起了花雨。那抹绚丽的红落入土中就要化成花泥了,香味就要消散了,只是又有谁会对她们产生怜悯?在生命的尽头,会有人为她的结束而感慨吗?只可惜,答案在风中飘散,无法听见罢了。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花谢之时,风中飘来游丝,那是花儿最后存在的信号吧。不知为何,想起木槿花的朝开暮落,黛玉如它坚韧,虽然她的生命短暂,但她的美丽在我们心中是永恒的。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阁,忍踏落花来复去。闺中女儿惋惜春天的流逝,不知如何释放愁绪,因执花锄,走出绣房,为花儿埋葬。见那满地的落花,不忍踩踏。类似的场景,每年五月,台湾桐花祭,当雄桐花离开枝头自我完成的时候,相信你不会忍心去践踏那片花冢,因为那是对生命的感动。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正值春夏之交,桃花与李花毫不留情都凋谢了,但柳会结丝,榆会结荚,它们不会怜惜桃李的凋亡,独自完成自我。或许花在明年还会绽放,可闺中少女是否还在就不得而知了。黛玉或许表面上在悼花,实际在悼念自己未来的离去吧!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燕子三月在梁下筑巢,可季节转凉,它便会离去。或许发现所谓生命,到达最后只是一场仙梦而已。试问我们的青春靓丽还能坚持多久?一旦飘零,就将不复存在。木槿花的美丽仅有一天,我们呢?或许心底的坚守的美丽才是永恒。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大部分人只看见花开,花落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花的鲜红或许是黛玉的血泪吧!花飘零,她也飘零;花埋葬,她便也埋葬。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既然选择用泪水还债,她注定一生悲伤;既用爱还债,她注定一生孤独;既用命还债,她注定最终凋亡。这便是命运的捉弄,无法改变,因为他和她的时代、家庭的不允许,他们注定无法成就凡间这一段姻缘。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黛玉不止感伤春天的流逝,其实还有一丝懊恼的意味——可怜春天,你怎么来了;可怜春天,你怎么去了!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晚上听到花与鸟的哭泣,因为他们也在叹息春天的匆匆,我亦愿腋下生出双翼,能够与花走到天涯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在天涯尽头,可否有埋葬我的花冢呢?如果没有那片净土,不如用锦囊收起花骨,用干干静静的一抷土将一生经历的繁华掩埋。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人降生到这个世界,就是干干净净的来,那么离去,也要干干净净的离去。我们说黛玉的思想其实有点毁灭,但是我认为并不消极,她只是有追求身体和精神上干净的信仰,为了这份干净,可以毁灭自己。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今花儿有了埋葬人,那么,当我离去的时候,又有谁会满含对生命的惋叹将我埋葬在干干净净的地方呢?如今有人笑我葬花痴,以后还不知谁来葬我。又有谁会珍惜你的身体是否干净呢?这是生命的眷恋,对洁净的坚持。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如何选择去看待自己的生命。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春天散尽,百花凋零之时,便是黛玉容颜散尽香消玉殒之日。当春天一点点的消逝,青春的日子便敲响风铃,它顺着风

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中最为经典的部分不得不提到《葬花吟》。下面我就黛玉葬花中葬花吟这一部分发表一下个人愚见,请老师斧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在桃花下偷西厢,只见一阵风吹过,桃花落得满地,宝玉不忍践踏了,正踟蹰将地上的花如何处置时,手拿花帚的黛玉来了,将花扫了装在囊里,送到花冢埋掉。二十四回贾政将宝玉叫去了一日,黛玉替他担忧,晚饭后闻得宝玉回来,便去探视,正见宝钗宝玉一起进院去,不料晴雯将她误作别人,闭门不开,又听见宝钗宝玉二人的笑语之声,黛玉一夜不眠。第二日两人更是凭生误会,气愤委屈之下黛玉偷偷来至葬花处吟唱《葬花吟》。此乃葬花吟之背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暮春之景。第二节转而写人。暮春是个忧伤的季节,弹指间红颜衰老,百花凋零,无可奈何,惟有惋惜。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对宝玉的误解,更是满怀忧郁惆怅。许最后一句写黛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同时也暗含其他人却在落花上走过的意思。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随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第三节又转回写景。第四节转写燕子。前一节已言桃李不如柳丝榆荚,人不及桃李,悲已至极,因此将视角植物转向梁间飞燕。燕巢飘香,这本是可喜之事,黛玉却恼燕子无情,本节之妙正在于此。此节虚写燕子,实写惜花,燕巢已然生香,自是衔花筑巢的结果,怎能不让惜花的黛玉生恨。情由景发,景由情生,黛玉又想到了明年的自己,回答上节之问,重拾上文之悲。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第五节写花之境遇。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风霜无情地摧残花枝,艳丽的芳华能有几时呢?一旦飘落便化作香尘,再也无处寻觅。此节明写花,实写人,黛玉寄居贾府,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这句正是反映了她所受的痛苦和煎熬。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花枝见血痕。 第六节写葬花之人。黛玉独自一人,手把花锄,边哭边葬,读来无限悲伤,最后一句“洒上花枝见血痕”更是断肠之语。许多版本将“花枝”误作“空枝”,所谓“花之颜色人之泪”,花之颜色乃泪染成,不必洒上“空枝”后见血痕。这日本是饯花节,大观园的其他女孩都在庆祝,而黛玉避开他人,独自至花冢前默默洒泪,这本已悲,竟又血泪,令人心痛。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第七节转而写景。日已黄昏,杜鹃无语,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初睡之人,未温之被,尽是黛玉想象之境,如此凄凉之境恐怕也只在想象中才有。这里黛玉自比杜鹃,紧应上节之血泪,亦叹自己命运之悲惨。等光弱故青,心寒故雨冷,此时此境怎能入眠?黛玉由情生景,自景见情,传情入景,自景悟情,情景反复,循环不绝。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林黛玉葬花读后感

林黛玉葬花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葬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天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段葬花吟,亦是一曲离人之殇,愁断了千古女子的悲伤泪。看过了多少诗词歌赋,最让我揪心回味的还要数《红楼梦》中的《葬花词》。据《红楼梦》书中所说,《葬花词》是”黛玉因晴雯不开门,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明,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秋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已,哭了几声,便顺口念了几句“的一时感慨。《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与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括是分不开的。 红绡香断了她的梦,谁为她卷起那闺帘?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般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泪,离开了父母,失去了亲人之痛,在深宅高院中

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书中的《枉凝眉》唱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尽!”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诸多悲剧里最让人魂牵梦绕、万般嗟叹的。 一边是金玉姻缘,一边又是木石前盟;一边是封建家庭选定的标准媳妇,一边是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己。贾宝玉苦苦徘徊,终究敌不过封建制度的力量。“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柔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林黛玉,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黛玉的清高个性也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黛玉葬花的那一节最让人记忆深刻: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

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常人看来,落英缤纷该是无比美妙的场景了,可是面对落花,黛玉想到的却是自己死后的情景,竟然到达无法释怀,潸然泪下的地步。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宝玉,再没有别人能够读懂她的心灵。可是宝玉常常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停地被封建礼教的追随者拉向他们那边。我们常常在书中读到黛玉生气的描写,难免留下她小气的印象,其实她小气的背后却是自己与众不同。 潇湘馆内一路芳魂随风飘散竹叶摇曳催人泪下 怡红院里灯红酒绿新人成双海棠依旧杜鹃滴血 她是林黛玉 他是贾宝玉 他们是同一枝条上开出的俩朵幷蹄莲 有着生生世世的芊草结 也许你喜欢金玉良缘 可是我喜欢木石前盟 也许你喜欢艳冠牡丹 可是我喜欢清水芙蓉 也许你喜欢豪迈奔放 可是我喜欢多愁善感 也许你喜欢山中高士晶莹雪 可是我喜欢世外仙株寂寞林

红楼梦黛玉葬花读后感

红楼梦黛玉葬花读后感 红绡香断了她的梦,谁为她卷起那闺帘? 看罢一段心酸,泪不觉为她而滴下,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般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泪,离开了父母,失去了亲人之痛,在深宅高院中的无奈,或许在此刻就已经注定她的凄凉结局,“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知有谁知呢? 没有了那份清高的孤傲,她躲开众人,“手把花锄出绣帘”而去,你道是她尖酸刻薄,却不知她有多少泪珠儿在漆黑的夜晚落寞的流下,她的悲哀同这些落花一般,质本洁来却要深陷污淖渠沟,这样的女子如何能忍受,她宁愿拾一抔净土掩风流。即使没有人来明白她,她也依旧那样傲然于世,并非一味哀伤凄恻,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抒发,可惜命运却让她无从逃离,即便满腹才华,即便是世外仙姝,即便是有众人的疼爱,她到底魂归太虚,时代的“风刀霜剑”让她避无可避,连同她的爱情也无可避免的幻灭在肮脏的尘世。 假如要去演绎她的一生,再精湛演技也难以来真正诠释,因为她就是她,难以让人去模仿的真女子性情。但是若让我来说另一个女子,与她又是何其的相似,才情洋溢,智比天高,傲视于一切,但同样将自己的一生葬送,葬送于不能永恒的爱情,葬送于一样不堪的尘世,她是张爱玲,她又像是另一时代的林黛玉,一样是满腔的哀愁,无从化解,只剩下满是哀伤的文字来证明她们的存在,黛玉葬的是花也是情,也许在看到黛玉葬花是她也有些同感,也许就在那时改变了她的路。一样花开为底迟,为底迟呢?或许我们无从解释这些相似,却能明白这其中的悲哀,花落,葬了伊人泪。 永远都会有人在看完葬花后发出同情的感慨,却没有多少人会想去为她拂去眼角的泪,别说她是个不存在于世的女子,但她却真真的让你为她哭泣,让你为她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而折服,《红楼梦》里有太多的悲哀,黛玉的葬花让这份悲哀升华,渲染着那个家族即将到来的萧条。为黛玉葬花而哭泣,为她幻灭的爱情而哭,也为她的愤然之气而哭。 一段葬花吟,亦是一曲离人之殇,愁断了千古女子的悲伤泪。

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探究黛玉悲剧命运

李露 内容摘要: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关键词:黛玉葬花秋先葬花悲剧命运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无论从全书来看还是就其事件本身来看都是精妙绝伦,至关重要的。历来关于黛玉葬花的研究与评论诸多,既有研究其思想意义的,又有讨论其在全书中作用的,还有对葬花词进行赏析的,基本涵盖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所能涉及到的各方面。但以黛玉葬花作为文章主体来分析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的研究尚还不充分。而对葬花题材的梳理大部分是前人的诗词作品,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篇谈到了主人公秋先葬花,但将其与黛玉葬花关联起来的研究也不多。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对黛玉葬花的研究情况,以秋先葬花为比较,探究葬花背后蕴含的黛玉悲剧命运的深刻根源。 一.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相似之处 身世相似。黛玉是林家的孤女,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在贾府是除了丫环以外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少女。秋先“原是庄家出身,有数亩田地,一所草房。妈妈水氏已故,别无儿女”,秋先和黛玉一样,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位村里的老者。 爱花之心相似。黛玉爱花,不忍心落花被糟践了,生发了葬花的行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先也是个爱花之人,不忍心落花被糟践,将其埋于长堤之下。 葬花之法相似。黛玉葬花,“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秋先葬花,“若到花谢时”,“亲捧其瓮,深埋长堤之下”。 叹花之词相似。黛玉有长篇诗《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花伤己之作。秋先有恨攀枝折朵而发的一大段议论“花一离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干,再不能附干,如人死不可复生,刑不可复赎,花若能言,岂不悲泣!”他们均以花比人,由花的遭遇推及到人的遭遇。 同是葬花,秋先与黛玉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借秋先来比黛玉,为我们探究其悲剧命运提供给了很好的参照。 二.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不同之处 秋先爱花之心更切。同样是面对花,黛玉哀叹其逝去,亲手葬花。但秋先在花还未成形时,对花木的爱惜已情真意切了。花未开之时,盼花;花刚形成至开放之时,护花;花污之时,“浴花”;花折之时,“医花”;花败之时,“葬花”。秋先对花的爱惜,以至“花痴”之境。当恶少张委进园折花并企图侵占秋先的花园时,秋先舍命反抗。花是秋先生活的全部,但花不是黛玉生活的全部。 秋先对花寄予的情感比较单纯。同样由花而生的感慨之文辞,黛玉在《葬花吟》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有花生花败地伤春之情,有对人命如花,美好难存的感伤,有对清白洁净生命的追求与哀悼,还有对自身飘零命运的伤痛,更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基调笼罩在全诗之中。而秋先对于人们攀枝折朵而生发的议论只有黛玉情感的前两层,总体基调是义愤怜惜的,并无大悲大伤。 秋先没有知己和朋友。与黛玉一起葬花的有知己宝玉,除了宝玉外,黛玉还有紫鹃、香菱、湘云等朋友。秋先却是真的孑然一身,独自住在自己的花园里,除了因花果会和人打交道外,基本不和外人发生联系。但在遇上困难的时候,秋先的邻里会过来帮助他,甚至天上的仙女也帮助他。而黛玉有知己和朋友,却还是郁郁焚稿断痴情而亡。身处红楼的女儿竟比离群索

《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创作背景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二、通篇赏析

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 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也足以借取利用。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三、诗词赏析 《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初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像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黛玉这首抒情诗,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悄悄地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折磨得枝枯叶败,从世界上悄悄消逝。说这首诗是谶语,是就其整体的思想而言,并不是说每字每句都隐示着黛玉的具体遭遇。其实《葬花吟》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 他年葬奴(我)知是谁:这一句中在周汇本中出现了矛盾。在葬花吟(269面)中打出的是“奴”,而在下一章节(270面)中宝玉感慨句写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释中特意说明用“奴”“我”字样可体现小女随口吟成,改成“侬”尽显文人酸气,但“奴”“我”之误值得细思考证,故在此写出。 四、作品注释 1、榭(xiè):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的建筑,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或景区休憩建筑。 2、香丘:是根据佛教名词“香山”新造的词,意思是香气缭绕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护,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地。不奢求香气缭绕的蓬莱仙境。 3、一抔(póu):意思是一捧之土。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净土:佛教专用名词,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净土上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