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文化需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文化需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文化需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新时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时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6-08-27T10:01:48.2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孟艳子 [导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更加全面发展,推进社会更加和谐。 孟艳子 肇庆市文化馆广东肇庆 526020 摘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加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文章从文化馆的主要特征、服务内容、发展特色及服务目的等多方面对文化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在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向深入以及市场经济对文化事业的渗透和冲击,文化馆建设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和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积极作用,加强文化馆对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度、满足人们精神文明方面需要,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文化馆的特征、职能、地位、作用为切入点,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为依托,深入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中的措施,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一、文化馆的主要特征 公共性指的是文化馆是对大众普遍开放的场所,没有所谓的门槛,以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目的。文化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当摒弃利益的追求,不能与兜售门票的娱乐场所、会所等混为一谈。文化馆是具备有普遍性和平等性的,所有怀着文化需求自愿进入的个人和群体都能从中得到满足。在城乡发展还相对不平衡的当今,文化馆的建设也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如何在后期逐步缩小差距、达到最大范围内的平等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必究的课题。文化馆不是为了单独某个群体而建,而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文化馆服务的项目应当尽可能的多元且接受度高。 服务性即公益性和便捷性。文化馆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政府出于公共服务目的而设,应具备完全的公益性,去除一切利益的杂质。它的主要财政支出应该是依靠政府的投入,而不应为了实现收支平衡而依赖市场。这样就失去了文化馆真正的意义和存在目的。便捷是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文化馆的设立必须考虑到居住环境的密集程度,在居住人群达到一定的数量或者密集度的区域,应该单独设立文化馆,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文化馆网络,让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就近得到文化服务。服务除了要追求量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质”的考量,文化馆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体贴完善高效的服务原则,让每个受众都能得到身心的满足。 文化性是文化馆的内在根本,一旦失去了文化性,文化馆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文化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在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应当围绕着文化的主题展开。由于受众的范围广泛,文化馆在开展文化宣传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书本和形式,应该寓教于乐,采取更加互动,让大众更加接受的方式。 二、文化馆主要职能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围绕文化的主题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主要有以下个方面:一是举办各类适合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二是完善文化馆的数字网络,让全国各地实现联网操作,这能很大程度解决场地和区域的局限性。三是举办一些课程培训,请相关方面的人开展一些培新讲座,或者开办一些展览。四是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馆所的文化互动交流。 三、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围绕服务,一切体现服务,一切落实服务。构建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高度贯彻融合的精神,把我国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方向髙度融合到文化馆的服务项目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爱好与文化馆的额服务项目高度融合,这有既符合方针方向,又符合人们的切身需求,体系才能称得上是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 1 摆正心态,服务大众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增强,各地感受到了经济实力的重要性,一度在发展规划上出现“唯经济至上”的错误思想,GDP成为考评一个机关领导能力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建设被提上日程。但是文化作为软实力,没有类似经济增长的GDP可以作为硬性指标考量,很多领导机关容易忽视这一方面的建设,甚至认为这是“不回本”的不必要投入。在文化馆的建设中,必须让相关的领导机关摆正心态,真正意识到人民群众需求的不只是物质需求和社会稳定,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与日俱增。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政治的进步会促使人们愈加追求在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文化的进步也会推进经济政治稳步前进。 2 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形式 广场舞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是基础文化服务的普遍表现形式。各种类型的舞蹈学习、表演和比赛是各地文化馆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主要参与者多位中老年妇女群体,参与的群体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表现形式也过于单一。在后续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尽量兼顾到各年龄层、各性别层的取向,采取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 3 结合各地实情,发展特色文化 我国的发展体系一直围绕着“中国特色”展开,与此相对应的,各地文化馆建设也应结合本地的实情,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文化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多,但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应以文化的同化为最终面貌,而应该是在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丰富自身同时突出自身特色。培养地方文化特色人才、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应该作为各地文化馆建设中的一大重心。应深入挖掘、积极培养相关的特色人才,增强地方文化的竞争力,锐意创新、努力打造文艺精品创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化体系,这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脉络之一。近几年来,肇庆市有100 多个文艺作品获得市以上奖励,2007年,四会《桔花缘》广播剧获得全国 “ 五个一”工程奖;德庆 “ 雄鸡舞”获 “ 广东省岭南民间艺术大赛”金奖;端州舞蹈 “ 编花席”获省第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至今,从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到重庆、贵阳等内陆地区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它的背后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内涵。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度回升至0.97,接近2007至2009年时期的历史最高点。“用工荒”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普遍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对农民工的重视和保护,我对惠东县当地的农民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本次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 二、调查人员:***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方法: 1.文献调查法:网上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 2.实地考察法:实地去观察当地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作文字记录和实地 拍照记录。 3.调查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关于农民工的调查问卷。 4.访谈调查法:采访当地农民工,村委,村民,向他们了解农民工的相关情况; 采访老师,向老师了解农民工的有关知识。 五、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站,搜集了解农民工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等,记录对调查有帮助的资料。 第二阶段:确定以惠东县城里的黄甫、吉隆为主,平海、港口等作为补充展开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 第三阶段:发放调查问卷,到吉隆、黄甫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并作记录。在学校里对栾海平校长(地理科惠州市首席教师)了解有关农民工的 有关知识。 第四阶段:整理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分析研究,以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第五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在班级里开展关于关注农民工生活、工作的主题班会。 六、调查研究分析: 1.农民工的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自2000年以来,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在不同的行业从事最苦的工作,但工资却是最低的。他们分布在建筑工地、工厂以及一些服务行业中,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16)(2)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基层是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基层文化错配普遍: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配送方式,忽视了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文化内容形式雷同、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监管、缺人缺钱难以开展等多种问题。凡此种种,阻碍了基层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毛主席说:“人民是最伟大的创造者”,国家历来重视群众对文化的创新作用,群众是最强的文化发展力量,不管是经营还是创作;不仅是人力还是品质上,因为民众才更懂民众,只有群众参与到经营和创作,才能够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同时,民众参与文化消费的数据,群众的参与监督,也是政府调整文化服务方式的指南针。 只有群众参与选题和制作,才能丰富文化创作,满足多元需求。群众创造的文化产品,是最丰富的、最贴近真实需求的,群众就像是创新的发动机。偏远山区的欧阳老师,为留守儿童创作《十里童谣》;小学学历的文化馆王先生,却能收集传统故事、编撰学术专著;80岁的田大爷,70年来坚持传承灯戏文化……。这些故事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基层群众搞文化创作的人数量众多,时间持久,内容涉及面广,贴合实际需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群众花费一生心血坚持文化创作和传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独一无二基层文化资源,可以说,没有群众参与的文化将黯淡无光,更遑论满足群众需求。 只有群众参与经营和推广,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文化自我生长。我国人口、民族众多,文化需求不一而足,基层文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配送,是难以把握且捉襟见肘的。同时,基层群众参与经营、推广的欲望也是最旺盛的,群众主动推送、点对点推送文化比单一的政府行为更加高效精准。如Y省的“农家书屋+电商”正是在像刘阿妹这样的本土群众经营下,才能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全面推广,达到文化推广与强农富农的双赢。同时,文化发展与经济挂钩,才能为文化的推广提供驱动力。文化产生了效益,让群众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群众有奔头,文化才能繁荣延续。 只有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才能倒逼政府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群众的观点是多视角的、丰富的、贴切的,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是不断优化文化服务的关键,也是政府把握群众需求、了解决策错误的风向标,更是防止监管乱象、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核心。让群众多提意见,可以让政府有的放矢,不断优化基层文化服务方式。 文化对基层群众的滋养,是潜移默化、由内而外的,只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基层文化才能活起来,群众的精神才能富起来。基层文化服务工作事多、面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坚持以群众为导向一步一步展开,必能赢得所有基层民众的点赞。

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州荔湾区文化馆致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入手,以打造“西关?悦艺学堂”品牌为起点,课程规划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落实普惠政策,注重教学成果展示。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内容,以科技创新手段实现资源统筹,再采用绩效考核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 【关键词】优化;公益培训;提升;服务效能 一、引言 文化馆承担着向社会所有成员平等开放,以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使他们可以获取知识、信息、娱乐和创造力的职责。党的十八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的重要原则和明确规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要求。因而,近年来荔湾区文化馆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以科

技创新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往,虽然荔湾区文化馆肩负着组织开展社会艺术教育工作和辅导培训基层文化人员和文艺骨干的职能,但并没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开展,只是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艺术讲座,没有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后,馆班子深入学习贯彻,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作为今后工作重点来抓,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四个特点来进行策划,让群众免费享受基本艺术普及的同时,提升社会参与率和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和便捷化。 三、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的举措 (一)打造品牌 荔湾,旧称“西关”,是广州悠久历史积淀的一个缩影,其中西关大屋独具地方特色。荔湾区文化馆提炼精粹,致力打造公益性文化培训品牌“西关?悦艺学堂”,以趟栊门和盛开的玫瑰华组合成徽标,寓意艺术之花在西关沃土上盛放。 围绕此品牌,每年精心?O计一系列既贴合群众需求又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的公益性文化培训。

2017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2017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希望对你调研报告写作有帮助!。 篇一: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 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 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 据走访句容市后白镇水北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水北村地处丘陵地带,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

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 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 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所以目前已有不少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 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2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约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约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 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异常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3天,平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的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中央电视广播大学 年级:09级秋季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0914001461605 调查者:乔菲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0日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估计约为9亿左右,其中两亿多,也就是其中四分之一为农民工,我们对这其中的一部分进城农民工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情况、就业情况等,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能加深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情况的了解。 由于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卷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0--2010年11月15日 调查方式:个人调查 经调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这部分的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高职学历,而就职以后也是最底层的职位。而外出务工是农民工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提高农民工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劳动机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收入,有助于提高整个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 (一)、农民工就业情况 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 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更是家常便饭,比比皆是。 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建设 ——《第三次文化馆评估标准》解读 ,讲课大纲, 文化部下达通知?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 文化馆评估定级每4年一次?这是第三次。U前?全国共有文化馆,群艺 馆,3223个。2005年第一次评估?全国有889个馆达到等级标准?占27. 5%o 2007 年第二次评估?全国共有1126个文化馆达到等级标准?占34. 9%o 评估定级工作对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较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基础作用。 笫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文化馆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后的评估标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发展的新要求。 重点讲四个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要求 二、“免费开放”列入文化馆评估项目 三、“数字化服务”列入文化馆正式评估项H 四、“评估标准”体现文化馆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的新要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 1

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为群众文化和文化馆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环境。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群众文化和文化馆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遍均等”的建设原则?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是文化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文化馆的功能定位和服务 ,1,文化馆的功能定位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这是文化馆事业社会公益属性的宪法依据。 文化馆功能的普遍规定?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机构。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这是上述机构的普遍性职能。所以?文化馆功能还有其特殊规定性?即:以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艺术辅导等为主要职能。这是特指文化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规定性?是文化馆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区别?也是其存在的不可替代性。 文化馆的两重含义是指:笫一-文化馆是个公益性事业机构,单位,。这一功能的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实现的?文化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指导社会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笫二?文化馆是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这一功能是利用馆舍提供阵地活动实现的。 2 ,2,当前文化馆功能定位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馆性质和功能定位的疑问 曾经有过两次关于文化馆性质和功能定位的疑问和两次的讨论。

浅谈建筑业农民工的现状与管理)

浅谈建筑业农民工的现状与管理 前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国家基本建设的重任。建筑农民工是建筑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承担着建筑施工一线繁重的建设任务。长期以来,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不规范,缺乏针对农民工的有效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屡屡发生,阻碍了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有效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摆在政府、企业和所有农民工面前的迫切问题。 一、建筑业农民工现状他们能够吃苦耐劳,属于我国当前收入最低阶层之一,强烈渴望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农民工往往背负着尚留在农村的家庭对他们的经济上的依赖,因此他们对收入稳定有很强的偏好,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安分守己的优良传统,在有些方面起着城市劳动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如基建工程、重体力或手工劳动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民工;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设摊开店,从事修旧服务业、加工业、商业、饮食业等,为城市居民提供特色服务,填补城市需要而又空缺的行业;而且城市劳动力不愿意干或干不好的一些重要的脏、累、苦和危险的工作多由农民工承担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10日提供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建筑业农民工队伍约400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三成以上,占建筑业一线人员的九成以上。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主要来自建筑业大省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年龄一般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60%以上;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60%以上。但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低、组织程度差,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在抗起我国建筑经济的同时,其合法权益非常容易受到侵害。二、建筑业施工企业本民工使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 的7%。据《2007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6 年建筑业的就业人员约有540.9 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以农民工为基础。广大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中,客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严重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带来隐患;3、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行业管理带来困难;4、工资水平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5、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6、十余年不变的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去攫取人工费差价,安全、质量等方面很少或者基本不投入,导致部分工程项目施工如履薄冰。 三、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建筑业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建筑企业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工资支付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农民工进行有效运用和管理,满足建筑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保证建筑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建筑农民工发展的最大化的管理过程。目前,加强建筑业农民的工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必要,表现在:第一,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筑业只有通过培训和开发农民工,才能使其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第二,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而这一切,只有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实现。第三,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能够使农民工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工程质量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第四,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提高凝聚力。建筑企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理念文化扎根于农民工的心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关于文化馆“创新服务 提高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07-06T13:48:51.9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贾迎龙 [导读]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文化馆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的创新服务能力,提高效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加强。吉林省磐石市文化馆132300 摘要:文化馆在一个地区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强化服务积极发挥,提高文化效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此外通过提高文化馆创新服务以及提高效能的思考,能有效促进文化馆建设水平,促进文化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分析 引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人们活动行为起着规范作用。对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离开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努力,所以要提高文化馆的创新服务,加强效能。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文化馆的创新服务以及提高效率的实践以及思考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出一定的价值参考。 1突出文化的服务宗旨 一是对主流价值导向给于明确;文化服务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能积极的引导人民群众,把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效结合,合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起到教育人民、促进社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作用,使用文化力量对核心机制有效的凝聚,对共同理想积极巩固,积极培育明文精神,保证人们在相对比较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中受到良好教育,同时还能得到相应启发,共同促进文化认同。二是对活动品位的质量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活动,不能总是老面孔和老格调,不仅要注重活动内涵,同时还要注重质量,需要在高端化下功夫。首先立意要高;每举行重大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从精神明文和文化文建设的角度对所举办的活动做好审视工作;二是主题显。不管哪次的重大活动,都应该具备相对比较鲜明的文化特色主题,以主题形式不断带动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规格要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活动应该组织精干力量或者同行组织进行筹划和参与。四是要与本地特色的文化优势相贴近。首先对人文文化有效挖掘,应该利用比较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身所具有的人文遗存。把他们充分纳入到文艺创作以及人名画廊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这样做的目的能对人文文化活动意义进行有效发挥。其次,要充分展示现代文化,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和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同步发展,城市文化中的亮点包括:公园、影城、广场以及网吧等,每当节日带来时,可以处处歌舞升平,人们都在享受着文化的熏陶,各取其乐。最后对群众文化不断提升和繁荣。目前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如:舞龙、庙会以及扭秧歌等。现阶段重点对物中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打造,群众文艺会演中能够培养出较为优秀的演员,保证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大餐,每周组织一场会演,政府给于补贴,免费提供给群众看,保证对文化特色充分显示。另外还要繁荣群众文化,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素养。 2.提高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2.1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设施建设进行加强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演出、网上展厅、远程协助等数字服务项目。对于网上展览而言,主要分为画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进一步为公众提供浏览和欣赏。 2.2积极鼓励民间文化设施应该向群众进行免费开放 现阶段,由于个人、企业以及社区等一系列社会资本开始创办茶馆、健身房和电影院等文化活动,应该争取这些场所要向群众实施免费开放活动,或者通过企业赞助等形式帮助这些场所免费开放。 2.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经费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和经销商等主动联系,积极创办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和部分厂商的开发合作以及赞助,能邀请国家级演员举行文艺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高端艺术。并且组织相关部门扶持企业以及村级文化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施存在的不足,积极赞助电脑和健身等文体器材。 3.完善文化的服务体系 3.1完善文化馆 现阶段文化馆不管在整体环境上,还是硬件环境以及办公条件等都有所提高,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馆奠定良好基础。文化馆应该开放适合不同人群的器乐以及美术、摄影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展览,通过对文化馆的不断完善,促进文化服务工作水平。 3.2建立多层级的文化团队联动 丰富多彩以及特长的文化团队在一定程度上是开展基层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生力军。现阶段基层文化团队的数量在不断加大,不仅促进文化读物的普及化,同时还能保证其基层化,建立大批的企业和社区文化团队。文化团队的不断建立,能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广泛度,充分保证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得到有效的渗透。另外还要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加强服务质量,提高文化对群众的吸引力,尤其要考虑人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证文化内容的充实,保证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还能促进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3.3大批文化志愿者互动 应该不断的运用创作和发掘、合作等相关组织模式,积极组织大批文化志愿者服务文化。应该建立比较庞大的业余志愿者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组织相关业务配需工作,不断加强艺术水平,艺术编排以及创作要分头实施,保证在文化馆统一安排文化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要求社会应该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文化馆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的创新服务能力,提高效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加强。 参考文献: [1]薄君. 文化馆体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运营模式新探[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09)140-143. [2]黄苹. 山东省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5.13(08)123-125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正式版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

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

农民工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社会稳定。但是如果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和谐,甚至连子女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权都不能保障,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就只能是少数人的和谐。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抽样调查显示有65%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第六,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落实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二、和谐氛围中潜伏着不和谐因素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隐患 长期的城乡隔阂,使处于同一个班的城乡两地孩子的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热讽;由于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大,他们也经常跟着流动,导致他们经常缺课,成绩不理想。所以农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摘要: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进程中的必然需求,是增强文化馆发展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和发达地区文化馆相比,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应从加大人才培训,加强数字资源采集,完善设施建设,增强网络技术运用,打造数字服务品牌活动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为群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途径。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应适应时代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媒体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数字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一、充分认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时代为文化馆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阵地,数字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服务便

捷等特点,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是文化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拓宽文化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义。 1.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和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数相当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使用手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数字终端的人越来越多。数字网络技术庞大的受众面使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必须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阵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数字化服务成为文化馆公共服务中又一主要模式,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2.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现代”二字很重要一点就是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便捷的数字文化资源,加工、生产出更易于传播和享用数字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培训辅导、在线远程服务等等,让数字技术覆盖到文化馆服务职能的各个领

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p 在诸多分化的阶层中得到最大关注的阶层是农民工阶层。我们将新时期农民工界定为“拥有农村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村活动的农村人口。”这一界定主要强调了新时期农民工的制度身份与地域特点,而卢海元教授认为,我国新时期农民工指“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的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来源并具有非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业化农业人员。”后来王春光教授又对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概念从年龄阶段上进行了修正:新时期农民工是指2000年以后年龄在16—25岁之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笔者认为除年龄界定外,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追求较高的待遇,有明显社会地位诉求的这样一类群体,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一、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具体表现 自2000年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实质上在两个方面发生着重要演进:第一,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这点已经引起学界及大众的普遍关注。第二,这个庞大的群体本身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分化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从农民到非农产业职工的流动中,更多的依赖于以情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们期望获得更高收入和更加舒适的生活功利性目标。有研究认为农民工经过职业分化,实际上已经完全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即占有相当生产资本并雇佣他人的业主,占有少量资本的自我雇佣的个体工商户和完全依赖打工的工薪者。 一项较为详细的研究在讨论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问题时,综合经济指标、政治指标、社会指标、生活指标、文化指标和职业标准等,将农民工分化展现为以下五个大群体:准市民身份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的个体农民工、依靠打工维持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如果以职业为基础,以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状况为标准大致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四大群体:“私营企业主”、“务工人员”、“无业或失业农民工”、“自雇佣的的个体农民工”等四大群体。所以说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已然形成且相当明显,已经在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力。 二、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文化因素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地位、政治格局、文化结构、社会关系相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济的促进力,政治的引导力,文化的凝聚力,社会关系的调整力,综合作用于我国新时期农民工这一群体,使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内部发生了剧烈鲜明的分化,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诸多原因中文化因素不可忽视。 新生代农民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年龄上趋于年轻化,并且大多数人均受过基础性教育甚至更高教育,这种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主要缘于我国义务教育近些年来的不断推行,这使我国新时期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增加,让他们在成为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平顺县文化馆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强对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文化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第三条文化馆内部的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四条依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责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 第四条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

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对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六条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 第七条文化馆文化设施建设不得侵占或改变其用途。 第八条建议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 建议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