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俗

合集下载

古代人生礼俗主要包括

古代人生礼俗主要包括

古代人生礼俗主要包括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来有着礼仪道义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其中古代人生礼俗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的礼俗是由当时的宗教传统和文化传统建立的,旨在建立一套俗法,以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

古代人生礼俗既有规矩又有礼,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首先是行为礼俗,即人们在社会中习俗行为习惯,包括:婚嫁礼俗、酒席礼节、子女礼俗、拜访礼俗、交际礼俗等。

其中婚嫁礼俗是古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礼俗之一,它涉及着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婚姻的重视程度;而酒席礼节指的是举行宴会时的一些礼仪,其规范的要求有助于建立主队的权威,增强客队的尊重;子女的礼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子女的关爱和尊重,在家庭中为孩子们定立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儿子拜访父母要折腰行礼等;拜访礼俗反映了客卿之间的尊敬;交际礼俗指的是人们在见面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如礼貌待客等。

其次是禁忌礼俗,古代人们有一套禁忌,一些行为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冒犯宗教神灵,所以古代人就制定了禁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比如禁止穿白衣服赴婚礼,禁止在丧礼上说笑,禁止在宴会上喝酒。

此外,古代还有一些节庆祭祀的礼俗,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等,在这些节日期间,人们会有特定的仪式来表达节日祝福。

比如贴春联、烧纸钱、祭祖、发灯花等,这些仪式表达了古代人们不倦的热忱和虔诚。

最后是职位礼俗,古代社会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职位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权力,职位越高,表达越尊重。

因此,官吏们之间会有一套严格的职位礼俗,比如官员互相拜访时、官员出使他国时,都有着一定的行为准则,以示尊敬。

总之,古代的礼俗是古代社会形成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它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它既有规矩,也有礼貌,让人们有了良好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中国人至今仍在坚持着古老的礼仪道义。

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人生礼俗是一个家族的传统和特性的体现,它反映了家族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文化传承。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礼俗,这些礼俗代代相传,成为家族的标志和象征。

以下是一个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的例子:家族起源和渊源:人生礼俗通常与家族的起源和渊源有关。

例如,一些家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或是一些古代王室的后裔,那么他们可能会有特定的人生礼俗来纪念和崇敬这位祖先。

家族宗教信仰:许多家族的人生礼俗与其宗教信仰有关。

例如,一些家族可能信仰佛教,他们会在孩子出生时举行佛教的诞辰礼仪,而在孩子成年时举行成人礼仪,以示他们的信仰和教育特点。

祭祀仪式:许多家族会有特定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例如,一些家族会在每年的清明节或祭祀节日前后,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包括祀拜先祖牌位、烧纸钱和设立祭坛等。

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婚姻和嫁娶礼仪:家族的人生礼俗中,婚姻和嫁娶礼仪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一些文化中,家族的人生礼俗中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包括订婚、婚礼、婚后居住及婚后生活的规范等。

这些婚姻和嫁娶礼仪不仅是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是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

子女教育和成人礼仪:家族的人生礼俗中,子女的教育和成人礼仪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一些家族中,成年子女可能需要接受特定的教育,包括道德、家族传统和职业素养等。

此外,一些家族也会举行成人礼仪,以示对子女成年的庆祝和祝福。

遗产和继承规定:家族的人生礼俗中,遗产和继承规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家族可能有不同的遗产和继承规定,包括财产分配、权力继承和家族产业的管理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家族的财富和名誉,并确保家族的传承。

综上所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涵盖了家族的起源和渊源、宗教信仰、价值观和传统、祭祀仪式、婚姻和嫁娶礼仪、子女教育和成人礼仪、遗产和继承规定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征构成了家族的独特个性和文化传承,同时也是家族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体现。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彝族是中国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人生礼俗是彝族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彝族传统人生礼俗进行探析。

彝族人生礼俗是指彝族人们在出生、成年、结婚、丧葬等关键时刻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和礼仪活动。

这些礼俗反映了彝族人们对人生重要时刻的重视和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祖先、生命和社会的认识和尊敬。

首先是出生仪式。

彝族人们对新生婴儿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

婴儿出生时,家人会通知亲朋好友,并举行正式的祭祀仪式。

这个仪式称为“烧包”。

彝族人们会烧一个特殊的包,包里面装有糌粑、酒和钱币等物品,寓意着婴儿健康、平安、富贵。

烧包之后,家人会为新生婴儿选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通常与彝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有关。

其次是成年仪式。

彝族人们视成年为重要的转折点,一直到成年,他们才被认为具备了为社会做贡献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对于男孩来说,他们需要经过一个特殊的仪式,即“成年礼”。

在成年礼之前,男孩通常要接受家族长辈和教长的教导,学习彝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技能。

成年礼通常在夏季或秋季举行,全村的成年男子穿着盛装,参加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向社会宣告他们已经成年。

第三是婚姻仪式。

彝族人们非常重视婚姻,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结,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婚仪式通常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姻亲酒礼、聘礼、婚车队等。

在婚礼当天,彝族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彝族服饰,进行盛大而庄重的仪式。

婚后,夫妻双方要举行家族团圆仪式,以示尊重和感恩。

最后是丧葬仪式。

彝族人们对于死者的敬重和祭奠非常重视。

当有人去世时,亲人们会迅速组织丧事,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祭祀。

彝族人们通常会在丧葬仪式中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向死者告别并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敬意。

彝族人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将亲人的遗体安置在高山上,以示对死者的敬仰和追忆。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是彝族文化的精髓之一,通过这些仪式和礼仪,彝族人们表达了对生命、祖先、社会的尊重和敬意。

人生礼俗心得体会范文

人生礼俗心得体会范文

人生礼俗心得体会范文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礼俗,无论是生活中的小节日,还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都离不开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我多年的生活中,我对于人生礼俗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人生礼俗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礼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人们对于社会秩序的认同和尊重。

通过遵守各种礼仪规范,人们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和谐感,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人生礼俗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礼俗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规范,它代表着人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谦卑有礼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任何可能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伤害的举动。

只有通过遵守礼俗规则,我们才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好,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再次,人生礼俗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只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上,也包括他对于礼俗规范的遵守。

一个具有良好的礼俗修养的人,会在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一种高尚的气质和深沉的内涵。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他们会在各种场合都以礼待人,从而赢得别人的敬佩和好感。

修养二字不仅仅只是人对于自身的要求,更是对于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最后,人生礼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礼俗在人类文化传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通过遵守和传承各种礼仪规范,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总之,人生礼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礼俗规范的遵守和传承,用我们的言行去传递善意和友善,让社会更加和谐,人际关系更加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和满足。

太原人生礼俗

太原人生礼俗

太原人生礼俗以太原人生礼俗为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一、出生礼俗在太原,当一个宝宝出生时,家人会举行“满月酒”或“百日宴”来庆贺。

满月酒是指宝宝满月之日,家人会准备丰盛的宴席并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而百日宴则是指宝宝满百天时举办的庆祝活动,也是家人们为宝宝祈福的重要仪式。

二、婚礼礼俗在太原,传统的婚礼仪式是非常庄重而隆重的。

新娘出嫁前,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如迎亲、拜堂、拜天地等。

迎亲是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的仪式,通常会伴随着鞭炮和锣鼓声。

拜堂是新郎新娘在婚礼现场拜神佛和祖先的仪式,以求得祝福和保佑。

而拜天地则是新娘新郎在婚礼现场向天地祈求天地庇佑和祖先保佑的仪式。

三、丧葬礼俗在太原,丧葬礼俗非常重视,有一整套的规范和程序。

当有人去世时,家人会举办告别仪式,供亲友前来吊唁和瞻仰遗容。

在太原,人们通常会选择火葬,火化后会举行安葬仪式,将骨灰安葬在坟墓中。

在安葬仪式上,家人会献上鲜花、纸钱和食物等,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四、过寿礼俗在太原,人们对长寿的人非常尊敬和崇拜,因此过寿礼俗也非常重要。

当一个人迈入百岁时,家人会举办盛大的寿宴,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庆。

在寿宴上,人们会赠送寿礼,如红包、礼金、礼品等,以表达对长寿者的敬意和祝福。

五、其他礼俗除了上述几种生礼俗外,太原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礼俗。

比如结婚时,新郎要向新娘家赠送聘礼,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爱意。

另外,太原人在过年时也有一些特殊的礼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这些都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以上是关于太原人生礼俗的一些介绍,太原人对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非常重视,通过这些仪式和礼俗来表达对生命的敬重和祝福。

太原的生礼俗既有传统的仪式,又有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太原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态度。

潮汕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各种礼俗,都来看一看!

潮汕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各种礼俗,都来看一看!

潮汕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各种礼俗,都来看一看!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潮汕民间重视人生礼俗,一个人从出生、成年至老去,通常要经历催生、开腥、满月、四月、周岁、入学、成人(出花园)、结婚、祝寿、丧葬等礼俗,特别是“出花园”和祝寿礼,别致而隆重。

催生礼在孕妇临产月的月初,娘家会送来鸡蛋,取“催生”的意头。

催生蛋以祈求生产顺利,母子平安。

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前,充满人情味的礼俗就已经悄然开始。

据考证,全国范围内,这一古老的礼俗恐怕只是潮汕地区硕果仅存。

开腥礼潮汕的开腥礼,要在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一般是满12日家长就会为婴儿行开腥礼)。

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满月时,孩子剪去胎发,意味去旧迎新,满月以后可以抱出家门见陌生人。

四月礼孩子满四个月时,可戴金银首饰,一般是银脚环(潮汕地区小儿常戴的银饰品),坐母仔椅。

当天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

周岁礼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

案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胭、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

入学礼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鯪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吃这几样菜。

'肝'与'官'、'芹'与'勤'、'葱'与'聪'、'鯪'与'龙',在潮语话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也就是“出花园”。

孩子十五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

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自家供养,俟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另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礼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摆禄神之祀。

《人生食俗》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人生食俗》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3.寿庆礼俗 • 从寿面、寿桃到寿宴,气氛庄重而热烈,无不寄 托着对生命长久的美好愿望。 • 4.丧葬礼俗 • 凡是吉丧则十分看重,大多要举行葬礼和宴会, 不仅祭奠死者,也安慰生者,还有祝愿生者长寿 之意。
• 第四节 中国的社交礼俗 • 社交礼俗 •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长期遵循 的礼仪和风俗习惯。 • 一、社交礼俗的特点 注重长幼有序、尊重长者,即尊老原则。
• 第三节 中国的人生礼俗 • 人生礼俗 • 即人生仪礼与习俗,就是指人在一生中各 个重要阶段上通常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节 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 • 一、人生礼俗的特点
以饮食成礼,祝愿健康长寿。
二、人生礼俗的重要内容
1.诞生礼俗: 既充满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亲友们对幼小生命健 康成长的希望和祝福。 2.结婚礼俗: 中国人在举行订婚和结婚典礼时都要举办宴会及 相应仪式,以饮食成礼,并祝愿新人早生儿女、 白头偕老。
• (二)宴会中的社交礼俗 • 除同样有座位的安排、餐具的使用、菜点的食用 等礼俗外,更重视: • 迎送宾客等特点。
• • • • • •
二、社交礼俗的重要内容 (一)日常饮食中的社交礼俗 1.座位的安排 右高左低; 中座为尊; 面门为上 。
2.餐具的使用 使用筷子时有许多礼节和忌讳,大致有10方面
• 3.菜点的食用 • 中国菜品种繁多,人们在食用菜点时的礼 俗也是多姿多彩的。 • 4.茶酒的饮用 •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 “七茶八酒” 。

人生礼俗的特点

人生礼俗的特点

人生礼俗的特点
人生礼俗是在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重要阶段,社会和文化传统中规定的一系列仪式和礼仪。

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人生礼俗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标志性仪式:人生礼俗往往包括一系列标志性仪式,标明了个体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这些仪式可以是出生仪式、成人礼、婚礼、葬礼等。

2. 社会和文化传承:人生礼俗是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这些仪式有助于传承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

3. 社交和凝聚作用:人生礼俗为社群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体验,并通过共同参与仪式的方式促进了社交和凝聚力。

这有助于强化社会关系,形成社会共同体。

4. 仪式化的符号和动作:人生礼俗通常包括一系列仪式化的符号、动作和言辞,这些都具有象征意义。

这些符号和动作有助于传达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5. 过渡仪式:人生礼俗往往涉及到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过渡时期,如成年、结婚、进入老年等。

这些过渡仪式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新的生命周期阶段。

6. 宗教仪式:在很多文化中,人生礼俗与宗教密切相关。

宗教仪式在出生、结婚、死亡等重要时刻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信仰和超自然力量的支持。

7. 个体认同:人生礼俗有助于形成个体的社会身份和认同感。

参与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个体通常会感到被社群接纳,从而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8. 规范行为:人生礼俗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个体的行为和社交规则。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总的来说,人生礼俗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交和心理功能,它们帮助塑造和维护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生礼俗礼是什么?一谈到礼,大家马上会想到哪些内容?答案可能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谦让,各种繁琐的礼节规矩,还有五四运动以来批判的“吃人的礼教”,等等等等。

通常而言,我们对礼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样态度:一方面,我们对现代礼仪,我们格外重视,如接见外宾、西餐仪式等等,上车时要让人先进,进电梯要自己先进,认为这是文明的体现;另一方面,我们对传统礼仪知之甚少,有人称中国虽号称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实际的记忆却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记忆到清代就不错了,比如我们对电视上的清朝宫廷戏都比较熟悉,又比如我们对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耻辱刻骨铭心。

至于明朝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一般中国人其实已经毫无概念。

也正因为知之甚少,我们对传统礼仪的态度几乎完全是负面的,从评价看,常常是一言以蔽之,“吃人的礼教”,认为束缚人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就是我们全部的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的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无处不在。

《中庸》有言:“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中,礼仪实际上包罗万象,其影响远远不止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礼貌”、“礼节”。

我们的政治统治的艺术、我们的文化、我们为人处世的谦逊、含蓄,几乎无不与礼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礼仪到底是什么?礼仪是一种文化——“中国礼仪之争”,自17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一场持续300 余年的中西方世界围绕祭孔、祭祖是否偶像崇拜的文化争议。

礼仪是一种制度——这是一种治国的艺术,是一种区别的制度。

《礼记》说:“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礼记•经解》又说:“故朝观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礼与法制的关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周公制礼作乐,是将礼作为一种国家法制在用心构造的。

正因为礼、法关系密切,因此才有亲亲、尊尊的法律,“子不告父,妻不告夫”。

礼与道德的关系——孔子的思想中,“克己复礼”是根本的社会思想,建立礼治的理想社会。

孔子要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兴复周公时候的礼,重建一种社会秩序。

他对礼的思考追问,才有了“仁”。

这既是天性,就像鸟还知道反哺,人更应该知道孝,知道诚信;这也是对君子、对士大夫、对诸侯、对天子等统治者的根本的要求。

所以孔子的仁学是为他的礼治服务的,因此他十分强调礼,强调秩序,强调礼的教化。

所以当他的学生子贡很可惜那典礼上用作祭品的羊,孔子便责备他:“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在他看来,礼不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繁文缛节,同时也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种道德实践,也是一种教化实践。

的确,生活和实践,恰恰是我们在理解传统礼仪时必须关注的一点。

从礼本意的解释上来看,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礼,履也。

”履,是鞋,是走,不是虚文,而是践履,是活生生的实践。

近代“文化怪杰”(也有人称为“晚清第一名士”)辜鸿铭(1867~1928)就说:“礼不是一种排练的仪式,而是活生生的文化。

”关于辜鸿铭,我们往往习惯强调他陈腐落伍的一面,比如他喜好女人小脚,甚至有人讽刺他喜欢嗅女人的小脚,并因此激发他创作的欲望。

也有人讽刺他脑后的小辫子,据说他第一次走上北京大学讲台时,教室里的学生全部哄堂大笑,但辜鸿铭只说了一句话,聪明的北大学生就立刻安静佩服起来,他说:“你们只看见我头上有形的辫子,却看不见你们自己心中无形的辫子。

”辜鸿铭是有资格这样来教训北大学生的先生,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极其偏爱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学贯中西,对西方文化极其熟悉的人。

他的许多著作都用外文创作,而且成为外语世界的畅销书,成为当时西母亲是外国人,生在南洋马来半岛),学在西洋(他被他父亲工作的橡胶园主人、一位英国人收为义子,十岁时就被带到英国读书。

临行前,父亲对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名校求学,游历了欧洲,并精通英、法、德、希腊等9种语言。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

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张之洞幕府洋务,后在北洋政府任职)。

人们往往忽略,辜鸿铭是在异常艰难的窘境下,依然坚持对东方文化的捍卫。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9年,英文著儿《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春秋大义》(英文版名为《中国人的精神》)出版。

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

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英国作家毛姆(《人性的枷锁》)来中国,想见辜。

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

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

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

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印度诗人泰戈尔、日本首相、俄国皇储都登门。

所以对于他人,我们应该学习陈寅恪先生在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态度:具“了解之同情”,要先设身处地的真正了解,且慢随意地针砭批评。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观点】——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要获得自由、真正的自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循规蹈矩,即学会适当的约束自己。

(胡适有句话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礼,为中国文明的精髓。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

中国人的礼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礼貌中国传统的礼仪实践,在国家层面上可以分为五种,故习称“五礼”,具体如下:●吉礼:祭祀的礼仪;比如祭天、祭地、祭祀泰山等●凶礼:对死丧的凭吊和对灾祸的慰藉、帮助;●宾礼:朝会等社会交际中的礼仪;●军礼:征伐或演练等军事活动中的仪礼;嘉礼:日常生活中婚冠庆贺宴饮往来礼仪。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人生礼俗,即民俗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各种人生礼仪,这是一般人生活中的礼仪实践。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重要阶段。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必须接受与其地位、职责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确定人们的身份、角色及与之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的过程。

人生礼俗就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实际见证和标志。

[日]祖父江孝男等《文化人类学事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人的一生就像竹子,其过程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许多‘节’,表示着其阶段性的特征。

人生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人就是在具备某些条件时,通过一个个‘人生之节’,发育成长,走向终点的。

”人的一生就是个体生命不断“文化化”(enculturation)、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期间也宛如竹子一样,有许多的“节”。

如毕业典礼标记着一个学生学业的结束和完成。

人生礼俗的基本功能:1、标记功能礼俗具有明显的标记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仪式活动,是为了标记人的不同的生活阶段。

例如,在中国古代,幼年时期的男女都不结发,多为垂发。

到了一定阶段,女子要行“笄礼”,即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

笄礼是女性进入成年时期的标志,也就是说可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此后,如果女性已经订婚,那就还要系缨。

缨是一种五色丝绳,凡女子许嫁,都用它来束发,以表示确定了婚配的人家。

到了成婚之日,这条丝绳须由新郎亲手取下,标志女性已成为人妇。

(参见《中国风俗大辞典》)。

现代婚礼,还有结婚戒指等礼俗。

2、社会功能在仪式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转换。

如成年礼的功能实际上是使一个人告别自己的童年时代,而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

还可以说是从一个“无性”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有性”世界的过程。

因此成年礼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使一个人的身份通过仪式活动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可以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又如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在很大程度上说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生者。

人们举行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以及通过穿插于其中的饮食、服饰、祭祀等活动,都是为了通过丧葬礼仪重新强化和整理家族或宗族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并期待社会的认可。

家族中的人身份不同,在丧葬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为亲人守孝的时间也不同,有三年的,有三个月,有几日的。

3、心理功能人生礼仪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协助人们实现角色转换的同时,实现心理转换,安抚人们在角色转换过程时期不安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中国很多地方,新娘子出嫁时要唱《哭嫁歌》。

在四川宜宾地区,一套《哭嫁歌》主要包括女儿开口哭、娘哭女、哭爹娘、哭弟弟、哭外公外婆、哭舅舅、哭哥嫂、骂媒等等。

《哭嫁歌》的内容之一是表达女儿与父母、亲人之间难分难舍的亲情,以及女儿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母亲对女儿出嫁以后的告诫,比如“对公婆要恭敬,对小姑要细心,妯娌之间要和气”,表达了父母对女儿角色变换的担心。

中国有句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结婚,对女性与其家庭来说,就是一种生离死别。

女性出嫁时,心理活动很复杂,既有对父母的依恋感激,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恐惧。

《哭嫁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帮助女性完成心理转换。

在中国传统的人生礼俗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诞生礼、成人礼、婚礼、丧葬礼等。

第一节诞生礼诞生礼是个体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的出生,只有通过为其举行的诞生礼,才由生物的存在获得社会的意义,为家庭、为亲属所认可。

从我国重视子嗣的实际情况看,诞生礼包括婴儿出生之前及后来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礼俗活动,大体可分为求子礼俗、孕期礼俗和贺诞礼俗三个阶段。

其中又以贺诞礼俗最为重要。

一、求子礼俗农业文明,宗法社会:多子多福(黄宏小品《超生游击队》,98洪水冲出许多逃生黑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不孝有三(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如父当官,怂恿贪污;二是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不能孝养;三是不娶无子,绝其祖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