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在5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整体结构式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呈现出一些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首先要对高等教育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要了解高等教育的结构,那么就要先知道结构是什么?所谓结构指的就是物质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任何客观事物都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
而对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目前我国存在着多种定义。
郝克明教授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状态;郑启明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织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柏昌利教授则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个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由此可以看到,随着对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深入研究,对其基本概念的定义也更家严密,归纳个学者的定义,可以找出两点共性的东西:高等教育的结果是相对高教系统而言的,它研究的是该系统内部各要素见的“构成状态“。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结构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以及体制结构,而微观结构指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结构,主要由课程结构、师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等。
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做分析研究,目的是为构建更优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
一、从高等教育类型上看我们可以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两大类即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
科学教育在我国可以认为是普通高等教育,它培养的主要是研究开发类的应用型人才,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理论性人才,是以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成果表现为科学原理为己任;二是工程性人才,以把科学原理演变成涉及、规划决策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己任。
它所培养的人才是为知识为价值取向的知识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基础理论要求宽厚,学科理论要求系统、完整。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

( ) 三 职业教 育层 次结构 的相 关性
所 谓 相关 性 , 是指 层 次结 构 的要 素 和要 素 之 就
2 1 年第 1 期 02 3 第 3 卷 3 总 63 8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1 0N
No 1 . 01 .32 2 Vo - 3 】 3
Ge ea .8 n rl No6 3
系统论视域下我 国职业教育层次 结构 的优化
一
、
系应包括 : 中阶段职业教育 、 高 专科 和应用型本科 可 以看作是一个 系统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是职业 职业教育 、 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四个层 教育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也可以看成是 次 。中等职业 教育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通常在专
一
个独立的系统 。系统观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 的,
1 0
教育层次结构作为职业教育结构系统的一个 子系 养 目标规 格 和要 求 程 度 的不 同 , 向上形 成 初 等职 纵 统 也 应该 是 一个 具 有完 整 性 、 目的性 、 关 性 、 态 业教育 、 相 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 育 , 中高等 其 性 、 定性 的 系统 。 稳 职业 教育 分 为专 科 层 次 的高等 职 业教 育 、 科层 次 本 ( ) 一 职业教 育层 次结 构的 整体 性 的高等职业教 育和研究生层 次的高等 职业教育 。 “ 当我们讲到 ‘ 系统 ’ 指 的是 ‘ , 整体 ’ ‘ 一 各个层次 的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指向或 针对某一相 或 统 体 ” , 是 系统 最 为 鲜 明 、 本 的 特 征 之 一 。从 应层次 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所需技 能或技术 的 这 基 结 构 上 看 , 系统 理 解 为一 个 整 体 对 外 联 系 , 时 等 级 。 把 同
高校队伍结构优化与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队伍结构优化与发展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队伍结构优化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校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校队伍结构优化与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一、背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队伍结构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 缺乏高水平的人才:高校教师队伍中高水平人才(如教授、博导)相对不足,导致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不强。
2. 紧缺学科的人才断层:某些学科领域缺乏高层次的人才,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过于偏重某些学科,而对其他学科的培养相对不足,难以适应综合性发展的需要。
4. 平台建设薄弱:缺乏适应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平台,难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二、现状当前我国高校队伍结构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队伍整体规模庞大,但高水平人才相对不足: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高校拥有大量的教职员工,但高水平人才的比例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需求。
2. 学科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我国高校学科结构偏重于一些热门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而对一些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的人才培养相对不足。
3. 培养模式亟待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缺乏高水平科研团队: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科研活动的主体以个人为主,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合作机制,导致科研成果水平相对较低。
三、对策为了优化和发展高校队伍结构,满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如提高高水平人才的薪酬待遇、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机制等,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下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下)2012-10-08 14:40:17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3期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规格的人才,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确立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从表1可以看出各层次发展并不平衡,初等职业教育由于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消失是合理的,但高等职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出现断层现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数量少,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GDP 已达4382美元,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4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的重要时期。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提出的经济增长阶段及产业结构状态理论,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工业化中上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经济结构以加工组装业为中心,以能源、重化工和加工装配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8]。
但在2009年我国职业教育类型的中职、高职、专业学位的在校生比例分别为67%、32%、1%,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仅占1%。
可见,低层次的技能人才供应量过剩,中级层次技术人才不足,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层次比例不协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至今没有得到重视。
(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衔接性差根据系统论相关性原理,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不仅有各自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而且各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上下层次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然而,我国现实的职业教育并非如此。
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系和永恒发展看成一个总体过程 , 从而可以全面把握和控制 效 应 ,从 而 使教 师 队伍 结 构 建 设 更 加 科 学 化 、规 范化 和现 代
对 象 。 统科 学 的核 心 是 系统 论 、 系 信息 论 和 控 制 论 。 为 一 门 化 。 作 学科 , 系统 科 学 主 要 有 反 馈 原 理 、 序 原理 、 体 原 理 等 三 条 有 整
维普资讯
20 年 8 06 月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un l fC a gh i ri o ra h nz i v st o Un e y
Au g., 0 6 20
第2 3卷
第4 期
V0 . 3. 1 2 No. 4
系统论视野下 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 教师队伍结构建设 的科学化 、 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
必须对这些元素加 以适 当的控制和安排 , 使其以合理 的方式 能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 的效用 ,从而构建最佳结构 的教
师 队伍 。 系统 理 论 是 把 着 眼 点 放 在 教 师 队伍 整 体 上 , 组 成 把
长 期 以来 ,高 校 教 师 管 理 更 着 重 于 经 验 管 理 和 行 政 管 合理 的教 师队伍结构 ,有利 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有利 于 理 ,结 果 教 师 队伍 结 构不 尽 合 理 ,不 仅 影 响 了教 师 队伍 整体 高等 教育质量 的发展 。 建设一 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一项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探析
赵换军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年(卷),期】2007(006)002
【摘要】本文在探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高等教育层次比例失衡,结构不合理,层次内部关系界限不清;提出相应对策,以构建一个合理的层次体系,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
【总页数】3页(P97-98,110)
【作者】赵换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人口从业结构的适应性评价 [J], 刘六生;姚辉
2.系统论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探析 [J], 肖玮萍
3.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9年的数据分析 [J], 陈春平;胡何琼
4.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9年的数据分析 [J], 陈春平;胡何琼
5.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研究 [J], 徐艳红;叶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教育系统的模型构建与结构优化——基于系统论的视角

一
面, 是否适用于社会科学中的某一具体对象, 结论
不可草率得出。一般系统论是 由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创立的, 信息论 的建立 以美国应用数学家申农 ( .. CE 理论是 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 Pi g e 16 I r oi ) 99 . g n于 年针对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发展提 出的 ,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 . ae ) H H kn创立了协
Ch nW efn e i g e Ab ta t Hih rv c t n l d c t n d e n t u cin w l b c u ei rd ae al o e e sr c : g e o ai a u ai o s ’ n t el e a s t ga u tsC ln t o e o f o s met h t d ma do o it. tra s d nt eee n s fn t no ih rv c t n l d c t n sse f m e e n f cey Af t yo lme t, u ci f g e o ai a u ai y tm r t s e u h o h o e o o h p rp cieo se t e r,h r cec n ld sta o en n e at nss o l u el opo t es e t f y tm oy t eat l o cu e t v r me t p rme t h udr nw lt rmoe v s h i h g d c ro ain at iaei ih r o ain d c t n a v n etert n l it b t no es e il e op rt s op r cp t hg e c t a e u a o , d a c a o a sr u i fh p cat s o t i n v ol i h i d i o t i
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

重庆高教
21年 l 01 2月第 2 4卷第 4期
・
高等教育强 国建设 ・
高等教育 强 国视域下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
朱
【 摘
艳
要 】高等 教育结构优化是建设高 等教育强国的首要前提 ,这不仅是提 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客观要求 ,还是我 国高
等教育发展 现状 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结构 中存在 的不同层次与科类人才培养质量 低下 、 结构趋 同以及 高等教 育资源分配不
国建 设 的客 观要 求
各 类 高等 教育 在校 生规 模达 到 10 60万人 , 比 19 98 年 增加 约 8 0万 人 【;高等 教育 的毛 入学 率 由 19 2 2 j 98 年 的 98 .%增 加 到 2 0 02年 的 1%,这 意味 着我 国高 5 等 教育 发 展 已经进 入 了大众 化 发展 阶段 ,这 比预 期 实现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 发展 阶段 的 时间提 前 了 3年 。 2 0 年 全 国共 有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和 成 人 高 等 学 校 09 28 6 9所 ,其 中,普 通 高等 学校 2 0 35所 ,全 国共有 培 养研 究 生单位 7 6个 ,其 中高 等学 校 4 1 。全 9 8个 国各类 高等 教育 总 规模 达到 2 7 人 , 等教育 毛 99万 高
“ 才 强 国” 略 目标 相适 应 的 高等 教育 结 构与 体 系 人 战 问题 ,是对 “ 怎样 建 设 高等 教 育 强 国” 的真 正 回答 。 同 时 ,在 国际优 质 教育 资源 涌 入和 高 等教 育 国际 化 的大 背景 下 , 高等 教育 结构 优 化这 一研 究 也是 提 升 我 国高等 教育 国际竞 争力 的现 实而 迫切 的任 务 。 在 高 等 教育 强 国背 景下 促进 高 等教 育 结构优 化 更 是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发展 的现 实 要 求 。我 国在 19 99 年实 施 了高 等教 育 扩招 政策 ,高等 教育 实现 了跨 越 式发 展 。 招政 策 启动 后 ,19.0 1 高等 教育 连 扩 9 92 0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论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探析
高等教育结构合理与否将影响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
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优化层次结构的建议,如适当降低重心、大力发展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明确高等教育各层次定位,加强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等等。
[标签]系统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基本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原则,并提出若干调整、优化层次结构的建议。
这对于缓解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过剩和短缺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系统论为指导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原则
1947年贝塔朗菲发表《一般系统论》一文,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系统论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自问世以来,系统论曾对社会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冲击,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同理,以系统论为指导来分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可以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1.整体性原则
贝塔朗菲曾说过:当我们讲到“系统”,我们指的是“整体”或“统一体”。
由此可见,整体性是系统最为鲜明、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系统思想的灵魂。
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有各部分(要素)的功能,而且有由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结构而产生的新功能,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性质。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由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这三个要素(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要素或部分的行为只有协调于系统整体的行为之中,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
也就是说,忽视任何一个教育层次,都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系统功能的减退,因此,我们在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教育层次在层次结构体系中都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都应有其他层次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也就是说,每个教育层次都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
2.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是宇宙间的普遍性规律。
所谓层次,就是指系统的有序分层。
系统和要素、高层次和低层次系统具有相对性。
一系统之所以被称为系统,只是相对于
它的子系统即要素而言的,而它自身则是上级系统的子系统,即要素。
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不仅有各自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而且各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就是说,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结构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都有其各自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年限,都在学制系统中占有一定地位。
同时,每个教育层次又都应该与上下层次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动态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
凡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中,同有关的外部条件发生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系统的环境对系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系统功能的发挥。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其他子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处于运动状态。
因此,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也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随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结构的改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以使得层次结构更加合理。
二、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分析
1.高等教育层次比例不合理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
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普通高等学校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如表1所示),专、本、研的在校生比例从1998年的53:100:9变化为2008年的83:100:11。
和扩招前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棱形相比,目前的层次结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宝塔型层次结构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表明,在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2000美元迈进阶段,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体如下:研究生教育占5-10%,本科层次教育占35-40%,专科层次教育占40-60%。
200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为1042美元,以后逐年递增,2006年又提升至1970美元左右。
2008年我国研究生、本科、专科层次的在校生比例均为5.7%:51.5%:42.8%。
根据上述数据来看,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教育仍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2006年,我国人均GNP最高为浙江省70000元(RMB),最低为贵州省1000元(RMB),二者相差70倍。
而且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我们对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在于我们培养的专科生能否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教育层次结构之间衔接性差
根据系统论原理,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不仅有各自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而且各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同时,每个教育层次结构与上下层次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每到9月中旬,随着普通高校新生报名入学工作接近尾声,专科层次新生报到流失情况也逐渐明朗。
为解决部分高校专科层次新生报到流失率较高的问题,各省高招办不得不进行专科层次招生补录。
专科层次新生报到率低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毋庸讳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专科与本科之间衔接不畅。
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专科学校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业,无法满足他们继续求学深造的需要。
虽然通过“专升本”考试一部分高职专科生可以继续升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但这是以放弃他们原来的教育体系为代价的,他们升入的是学术教育体系,而不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