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合集下载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
目录
• 1 太阳系 • 2 八大行星 行星新定义 • 一是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 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
状。 • 三是其轨道附近没有其他物体。 • 3 彗星 • 4 流星 • 5 银河系
太阳系
• 太阳系 (Solar System)就是 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它 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 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 8颗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至少 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 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 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 彗星和星际尘埃。广义上,太 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 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 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 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 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 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 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 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银河系
• 银河系(the Milky Way 或 Galaxy)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 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 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 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 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 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 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 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 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 26,000光年。

金星
• 金星(Venus)是太阳系 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 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 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 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 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 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 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 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 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 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 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 “启明”;有时黄昏后出 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 “长庚”。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5.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6.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7.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南京大学★★★★★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北京师范大学★★★4 北京大学★★★5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观察、识别、描述天体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描述地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尺度中的位置。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天体系统层次,说明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4.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六年级科学下册3-2《八颗行星》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3-2《八颗行星》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3.2. 八颗行星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
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
直径由大到小排序
2.水星是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

水星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水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3.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球外,人眼能够看到的最亮的天体。

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速度也是八颗行星中最慢的。

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地表含有赤铁矿使火星表面呈现橘红色。

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

5.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6.土星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

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

7.天王星呈海蓝色,它最大的特征是自转的倾斜角度很大,几乎是“躺着”运行的。

8.海王星呈淡蓝色,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甲烷(甲烷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

实验: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器材: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实验步骤:①以小组为单位,先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②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③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④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

折纸标记数字
标记行星展示
●实验结论: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材问题解答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材问题解答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问题解答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太阳系大家庭P40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P40了解太阳的一些基本数据,比如质量、大小、结构等。

P40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太阳的一些情况,比如太阳黑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P42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P4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2.八颗行星P43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其他的行星就好像地球的兄弟姐妹一样。

八颗行星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P43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说说从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P43给八颗行星排序。

P44应怎样处理数据呢?P44又该如何标记呢?P44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有什么体会和发现?P44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3.日食P45我们知道,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月亮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

我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P45你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P45月球真的能遮挡住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P46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P46小结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一个天体系统。

4.认识星座P47在夜晚观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许多闪烁的星星。

这些星星绝大多数是太阳那样的恒星,天空中众多的恒星组成了不同的星座。

我们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P48 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P48哪一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P48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5.夏季星空P49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些星座。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二、宇宙中天体的 相对位置
天球是为了研究 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和运动引进的一个假 想的圆球,它的球心 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 球的中心,它的半径 是无穷大的。 这样,地球以外 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 各自的投影位置。
图1-2 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 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 这叫做天极;与地球的南 、北极方向相同的两个极 分别称为南天极和北天极 。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 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 赤道,天球就可以定出自 己的经线和纬线,分别称 为赤经和赤纬。于是,人 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 的位置就方便了。
公元前3世纪 吕不韦 主持编成的《吕氏春秋》解释 天圆地方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 善于运用逻辑方法思维的古希腊人,率先 提出了大地是一个圆球的想法。 我国东汉张衡(78 ~139年)观测中发现 月蚀的阴影边缘总是弧形的,证明大地 是圆的。
天地之体,形如鸟卵
-张衡
1519年9月由麦哲伦(Magalhhaes)率 领的船队,从西班牙,环球航行成功
定义为围绕太阳运转、自 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 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 物体的天体。
上述8大行星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C.Tombaugh)在海王星外 侧发现了冥王星,于是在过去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冥 王星一直被当作第9大行星。
然而,冥王星的直径只 有2300km左右,比月球 还要小。 其许多天文学特征也 与8大行星有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太 阳系先后发现了一些大 小和质量近似或超过冥 王星的天体,使冥王星 的行星地位受到了广泛 置疑。 因此,该届国际天文 学联合会大会依据新的 行星定义,将冥王星降 级为“矮行星”。

八大行星基础知识 -回复

八大行星基础知识 -回复

八大行星基础知识-回复什么是八大行星?这是一个关于太阳系的基础知识问题。

太阳系中有八个行星:水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们是我们宇宙中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之一。

太阳系是宇宙中最靠近地球的星系之一。

它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一系列星球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通过引力约束着行星在轨道上运行。

让我们一步一步来了解八大行星。

首先是水金星。

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之一。

它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摄氏900度以上。

它的大气层由二氧化碳构成,形成了一个厚厚的温室效应。

接下来是地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对地球应该是最熟悉的。

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大气层中有适量的氧气和水。

地球上有丰富的生命和广阔的海洋。

第三个是火星。

它被视为地球的姊妹行星,因为它们有相似的地质特征。

火星上有一些山脉、峡谷和陨石坑,这些特征可能与地球上的类似地质过程有关。

科学家一直研究火星,希望找到它上面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迹象。

接下来是木星,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它的体积比太阳系中所有其他行星的体积加在一起还大。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它的大气层中有一个巨大的风暴,被称为“大红斑”。

土星是太阳系中一个美丽的行星,因为它有一套华丽的环。

这些环是由冰块和岩石组成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土星的光环,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可见行星之一。

它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与其他行星不同,天王星的自转轴倾斜程度非常大,导致南北半球交替地享受到长达数十年的昼夜。

最后一个行星是海王星。

它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之一。

它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海王星有一个特别的特征——它有一个被称为“大暗斑”的风暴,这个风暴在太空探测器的照片中可见。

总结一下,八大行星都是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属性,为我们研究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这些行星的了解还会不断加深。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关推荐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认识和找到星座:通过观星盘观察星座。

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主要维护课堂秩序,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适时总结。

第6课时浩瀚的宇宙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

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第7课时探索宇宙本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开展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庭恒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 卫星:月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 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 些特点。

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 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三、研讨四、拓展活动一: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

1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

2.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

例如:天体应该如何 来表示?应该画在什么位置?3.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识。

2.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太阳的质量、大小、构 造、演化、太阳活动等基本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
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和事件。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