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龙川县田心镇东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说明书2017-2025

项目名称:龙川县田心镇东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项目委托:龙川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项目承担:东莞市泰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证书编号:〔粤〕城规资(162036)号资质等级:乙级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Array(盖章处)院长:刘益彬(院长)所长:冷亮审定:李方容(城市规划高级工程师)审核:黄强(城市规划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审:朱泳婷(城乡规划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宋小勇(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设计人员:汪书锋(城乡规划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丘丽芬(城市规划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邓宇(城市规划工程师)古亦婷(城乡规划工程师)李槟麒(城乡规划工程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工作背景 (1)1.2 基本原则 (1)1.3 规划依据 (2)1.4 规划期限 (2)2. 现状概况 (3)2.1 区位概况 (3)2.2 规划范围 (3)2.3 社会经济情况 (3)2.4 自然环境情况 (4)2.5 历史文化情况 (4)2.6 土地利用情况 (5)2.7 村庄整治创建需求 (7)3. 整治规划 (10)3.1村庄整治的规划思路 (10)3.2村庄整治项目库(一览表) (10)3.3土地利用规划 (12)3.4村容村貌整治 (13)3.5道路交通规划 (14)3.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3.7给水工程规划 (17)3.8排水工程规划 (17)3.9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8)3.10水利设施规划 (19)3.11近期整治创建项目布局 (19)3.12农房整治规划 (19)4. 创建规划 (20)4.1创建规划目标 (20)4.2创建规划建设项目库(表) (21)4.3产业规划 (22)4.4特色风貌提升 (23)附表1: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 (26)附表2:整治项目库(表) (27)附表3:土地利用汇总表 (29)附表4:创建示范村建设项目库(表) (29)附件1:田心镇东江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公约 (30)附件2:村民参与报告 (31)图纸目录 (35)1. 项目概况1.1 工作背景(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该意见首次提出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部署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包括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疏浚坑塘河道,推进村庄公共照明设施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要一、主城区规划区范围池州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包括池阳办事处、秋浦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和马衙镇的辖区范围。
包含建设用地、风景区用地与生态绿地等,总面积35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1、近期:2001——2005年2、远期:2006——2020年三、城市性质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
四、城区人口规模1、近期(2005):15万人2、远期(2020):25万人五、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5.8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6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6.3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平方公里。
六、城市布局结构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结合功能分区,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1)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2)主城区外围东北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3)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2、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善但又各有侧重。
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东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地为主,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3、在明确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以自然地貌(山体、水体)和城市主干道为分割,将三个主要功能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团。
基本功能组团在功能上相对独立,由绿地穿插其中,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体现城区的自然风貌,形成城市特色。
4、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河源市公共交通规划(2011-2030)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第二章 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3)第一节 居民出行特征现状分析 (3)第二节 公交线网现状分析 (4)第三节 公交场站现状分析 (6)第四节 出租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现状分析 (7)第五节 公共交通政策现状分析 (8)第六节 公共交通系统现状问题总结 (9)第三章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12)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借鉴 (12)第二节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12)第四章 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 (14)第一节 城市发展预测 (14)第二节 公交出行预测 (14)第五章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5)第一节 规划目标、原则与思路 (15)第二节 近期线网规划 (16)第三节 中期线网规划 (20)第四节 远期线网规划 (22)第五节 规划方案评价 (23)第六节 公交专用道概念设计 (26)第六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28)第一节 规划目标、原则与思路 (28)第二节 场站规模预测 (29)第三节 近期场站规划 (30)第四节 中远期场站规划 (32)第五节 规划方案评价 (33)第七章 出租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发展规划 (35)第一节 出租车发展规划 (35)第二节 摩托车发展规划 (36)第三节 私人小汽车发展规划 (37)第八章 公共交通政策保障体系规划 (39)第九章 近期建设计划 (42)附表一近期公共线网规划方案(红线、黄线、蓝线) (43)附表二近期公交线路车型配置方案 (47)附表三中期新增公交线路方案 (48)附表四近期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方案一) (49)附表五近期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方案二) (50)附图一公交骨架结构概念图 (51)附图二近期公交线网布局总图 (52)附图三中期公交线网布局总图 (53)附图四现状、近期、中期公交线网布局对比 (54)附图五近期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布局图 (55)附图六近期公交综合场布局图(集中式、分散式) (56)附图七出租车候客点布局图 (57)第一章项目概况第1条规划背景近年来,河源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交通需求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
《高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简要说明

《高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简要说明一、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个街道和16个镇,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是高要市经济最发达、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
包括南岸城区、金渡镇、新桥镇、莲塘镇、白土镇、大湾镇的镇域范围以及砚坑紫云谷旅游基地、华南中医药城、回龙镇50 平方公里旅游基地,总面积约662.98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北以西江为界,东至烂柯山,西至蛇山,南抵莲塘镇,包括南岸街道的全部、金渡镇的大部分以及莲塘镇北部等地区,总面积约为138.6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珠三角核心区城镇化主要扩散区域;肇庆市城区和产业空间的主要拓展区;粤港澳区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2、经济发展目标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中心镇为纽带,发挥城乡两个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形成既服务城市,又提高乡村的自增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富裕城乡。
3、产业发展方向——农业精细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加快推进绿色蔬菜、水产养殖、岭南四季佳果、肉桂生产加工、禽畜饲养、农业生态旅游、优质大米、名优经济林木等农业“八大工程”建设,打造高要罗非鱼、活道生态米、西江优质肉桂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
——工业集约化,建设创新力强的产业园区。
根据现有产业优势和潜力,重点培育壮大五金制品、精密压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五金技术创新中心、五金产品展销中心和五金产品出口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壮大精密压铸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精密压铸生产基地;继续接受佛山等地的陶瓷产业的转移,加快金陶陶瓷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成为生态环保、可循环发展的陶瓷产业基地。
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广东明大项目管理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4.4
目成交公告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3-04-04 2023-04-04
(3)法律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律服 务定点采购定点议价成交公告
广东竞方律师事务 所
2023-05-26 2023-05-26
(2)工程评价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源市 城北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项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成交公
广东明源勘测设计 有限公司
29.8
告
TOP2
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源市 城北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报告编制和评价项
1.8%
同比增长:100.0%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图集潮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第一节区域协调 (7)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8)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7)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6)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3)第一节空间布局 (33)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9)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2)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9)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9)第十节环境保护 (7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 (78)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8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82)第五章规划实施 (84)第一节规划实施政策和措施 (84)第二节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85)第六章附则 (87)附表2-1 城市发展分目标指标体系表 (88)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89)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92)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93)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94)附表3-5 镇(街道)、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95)附表3-6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览表 (1)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名录 (2)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附表3-9 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5)附表3-10 市域传统村落与古村落名录 (7)附表3-11 市域自来水厂建设规划表 (8)附表3-12 市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表 (9)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12)附表4-3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附表4-4 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3)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17)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17)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潮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规,编制《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通知-汕府[2010]62号
![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通知-汕府[2010]62号](https://img.taocdn.com/s3/m/bc8c76d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5.png)
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通知正文:---------------------------------------------------------------------------------------------------------------------------------------------------- 汕尾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通知(汕府〔2010〕6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保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2020年)前言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则明确提出“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在发展空间上划分为“珠三角城市群、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汕尾市属于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定位为汕尾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汕尾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共建新汕尾,努力打造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谐汕尾、清新汕尾”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三基地,三经济带”战略方针,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面临资金、用地等方面的制约外,更突出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环境约束问题。
随着汕尾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加速,区域环境保护压力也持续增加,迫切需要编制《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全面把握汕尾市环境现状,优化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区域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量)及其空间分布,引导经济社会合理布局,发展低碳经济,以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汕尾经济,统筹安排落实汕尾市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4•【字号】粤府[2012]120号•【施行日期】2012.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直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9月14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一、规划背景(一)自然状况与特点(二)国土开发现状(三)存在问题(四)面临挑战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指导思想(二)开发理念和主体功能区分类(三)开发原则(四)主要目标(五)战略格局三、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一)优化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二)重点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5.分区指引(三)生态发展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分区指引(四)生态发展区域(农产品主产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重点(五)禁止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和目标3.管制原则4.分类管制四、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一)财政政策(二)投资政策(三)产业政策(四)土地政策(五)农业政策(六)人口政策(七)环境政策(八)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九)绩效考核评价五、规划实施(一)省有关部门职责(二)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三)监测评估附件1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件2 图集图1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2 广东省地形地貌图图3 广东省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4 广东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5 广东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6 广东省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7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图8 广东省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图图9 广东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图10 广东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图11 广东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图12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广东省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14 广东省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图图15 广东省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图图16 广东省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7 广东省国土开发强度评价图图18 广东省人口聚集度评价图图19 广东省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图20 广东省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1 广东省水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2 广东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23 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图附件3 地级以上市开发指引一、广州市二、深圳市三、珠海市四、佛山市五、江门市六、东莞市七、中山市八、惠州市九、肇庆市十、汕头市十一、潮州市十二、揭阳市十三、汕尾市十四、湛江市十五、茂名市十六、阳江市十七、韶关市十八、河源市十九、梅州市二十、清远市二十一、云浮市序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河源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有序的推动城市化进程,指导城市建 设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凡规划区内单位和个人的 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国务院国发〔2002〕年 13 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8、《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河源市综合交通网规划》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1 年—2005 年 中期:2006 年—2010 年
财政收入 2.55 亿元 4.49 亿元 12% 21.48 亿元 11%
产业结构比例 37:26:27
26:35:39
16:40:44
2
第十三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规划 2001~2020 年人口增长率按 1.5%计算,则 2005 年总人口为 245 万,2010 年总人口为 263 万,2020 年总人口为 305 万。户籍总人口按人口增长率按 1.5% 计算,2005 年总人口为 346.8 万,2010 年总人口为 373.6 万,2020 年总人口为 433.6 万。 2、城镇总人口:人口增长率,近期采用 4.7%,中远期采用 4.5%,则全市城镇人口 2005 年为 109 万,2010 年为 134 万,2020 年为 203 万。 4、河源市城镇化水平: 现状 2000 年为 38.32% 近期 2005 年为 44.58% 中期 2010 年为 50.87% 远期 2020 年为 66.56% 第十四条 城镇规划布局 城镇发展战略: 1、大力发展县域首位城市,培育壮大县域重点城镇,建立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结 点,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2、遵循城市化发展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向城市化的战略转移,加大 中心城区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整体素质,使城市化发展 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十五条 城镇规模、职能结构 城镇规模等级及职能划分,见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及职能表,表 2-2。
1
据全省城镇和经济发展战略布署,河源位于“广州—河源—梅州城镇发展轴”广州— 河源—龙川—和平—江西城镇发展轴和广州—河源—梅州产业发展带的中间地带,成为背 靠珠三角向内地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产业发展的轴心和链环。
3、丰富的资源给河源发展注入巨大潜力 河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品位高,为河源产业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河源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商机。 河源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好,在优化投资环境,为投资者营造良好外 部环境的基础上,可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借外发展”促进河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制约因素 河源历史上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主要问题是城镇交通建设落后,经济发展受限制,在 一、二、三产业中农业占重要地位,由于二、三产业规模小就业岗位少,制约了城镇规模 的扩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除此,河源作为东江下游城市和港、深特区的供水水源地之 一,在工业和旅游业发展上受到一定限制,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第九条 区域功能定位 河源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地梯度推进的接力站、支撑点,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 浙、赣的重要通道,是全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 第十条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指导思想:依据河源市“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工业化 进程,实施“特色经济”、“借外发展”、“科教兴市”和持续发展等四大战略,大力推进经 济结构的战略性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河源市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
纽带,经市区、灯塔、蓝口、龙川、登云等重点市镇;二是沿粤赣高速公路形成南北向城 镇轴,沿线城镇为埔前、市城区、东源县城、灯塔、忠信至和平县城,该轴是河源联接粤 赣的纽带,以上二轴、同时也是全省城镇发展轴。
3、一区:上述两城镇轴与灯塔盆地组成的大片区域将是河源市域内重点发展地区。 第十七条 城镇地域结构 城镇地域结构是城镇、人口和产业在地域上的组合分布,未来河源市将建立城镇与绿 色空间组合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镇地域结构。 1、建立城镇、资源和环境区域协调系统 市区和城镇人均规划用地指标与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之差不得超过 10 平方米,建制镇 人均规划用地指标按 100 平方米控制。 2、区域绿地规划 区域绿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划定并施以严格控制和保护的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 的场所和空间。 ※①自然保护区:是指在省市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和有特殊 意义的自然遗迹分布区划定的保护区域,根据河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规划划定 22 个自 然保护区,总面积 6.42 万公顷,其中省级 5 个,面积 2.58 万公顷,市级 17 个,面积 3.84 万公顷。 ※②水源保护区:为确保东江中、下游城市供水需要,规划划定了新丰江水源保护区、 枫树坝水源保护区和东江、新丰江河道水源保护区,各保护区均含其水源周边和上游一定 范围,总面积 18.99 万公顷,该区以建水源涵养林为主,以保水体不受污染。 ※③农田保护区:为保障河源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发展,根据《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划定河源市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11.9 万公顷,分布于各山间盆地及东江上游沿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12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文本
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及职能表
表 2-2
等级
一Ⅰ 级
Ⅱ
二 级
Ⅰ 三Ⅱ 级
Ⅲ
Ⅰ 四
Ⅱ 级
Ⅲ
个数 (个)
1 1 1 1 1 1 4 3 5 29 33 31
名称
人口(万人) 现状 规划
河源市区 19.48 47.0
龙川县城 11.00 20.0
目标值 长率
远期 2020 年
目标值
年均增 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 90.65 亿元 167 亿元 13% 800 亿元 11%
其中:一产业 33.54 亿元 43.4 亿元 5.3% 128 亿元 7.5%
二产业 23.57 亿元 58.5 亿元 19.9% 320 亿元 12%
三产业 33.54 亿元 65.1 亿元 14.2% 352 亿元 11.9%
9.9
机电,建材,农付
产品加工,商贸业 8.9
等
制药,矿山机械, 林加工,商贸服务
4.2
制药,林产品加 工,商贸流通业
4.2
制药,建材,食品, 服务业
2.4
农机,轻工业,食 品
7.3
食品,建材,手工 艺
3.0
轻工,建材
3.0
商贸,农副土特产 品交易
农副产品交易
17.3 10.3
农副产品交易
6.3
合计 111
第十二条 经济发展目标。
1、2005 年底河源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67 亿元,年均增长率 13%,2020 年河源市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00 亿元,年均增长率 11%;
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河源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表 2-1
指标
现状 2000 年
近期 2005 年 年均增
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2、社会发展策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力度,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提
高大众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市,创城市
新风。
3、环境发展策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强化中心城区更新建设,确保河源生
态优质标准,把河源建成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12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文本
远期:2011 年—2020 年 远景:2020 年以后 第五条 本规划所称市域,指河源市辖一区五县,总面积 15800 平方公里。规划区范 围由两部分组成,总面积 2275.8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部分即中心城区范围,面积 59.97 平方公里(含城市建设用地 46.09 平方公里,水域和其它用地 13.88 平方公里);规划控 制区部分,由新丰江水库、水源四周生态涵养林、桂山风景区、新港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建 设宜用地构成,面积 2215.83 平方公里。
紫金县城
9.7 18.0
和平县城
4.01 8.5
连平县城
4.50 8.5
东源县城
1.25 5.0
古竹、忠信、
蓝塘、灯塔
15.0
龙窝、麻布
岗、埔前
6.0
鹤市、蓝口、
彭寨、下车、
6.0
隆街
35.0
21.0
13.0
占规划总
主要职能
人口比例
(%)
电子信息生物等
产业,食品机电工 23.2
业,旅游商贸业
交通运输,机电工 业,旅游服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12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文本
※④郊野公园:主要是万绿湖风景区、河源市园中园、客家围龙屋、桂山风景区。 以上区域绿地规划内容,河源市应制定区域绿地管理办法,严加管理。
第三章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八条 市域交通网络规划 ※1、市域综合交通。京九铁路、漳龙铁路分别在龙川交汇,河源将升为三等站,龙 川为二等区段站,龙川北站将扩建成二级四场。东江航道里程 700 公里,主要港口为河源 港、老隆港、古竹港三个,24 个码头,59 个泊位。河源公路里程约 4700 公里,二级以上 公路 1028 公里,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55.5 公里,总货运量 1400 万吨,客运量 2300 万人。 2、 交通网络规划: ※①铁路:近期龙川北至常平复线技改,远期建龙川—韶关—柳州铁路线和龙川—汕 尾铁路线。 ②水运:组织河源水陆联营,整治枫树坝至古竹航道,水深 1.2 米,运航 200 吨五级 航道。 ※③公路:主干网八条①河梅高速公路;②粤赣高速公路;③梅河高速公路;④河惠 高速公路;⑤汕昆高速公路;⑥205 国道;⑦陂头—和平—贝墩—回龙—梅州东西干线; ⑧惠州—紫金—佗城—龙母—上坪南北干线。 次干网东西方向 4 条:①连平—船塘—龙川—登云—梅州;②市区—紫金—中坝—梅 州;③市区—义合—龙川;④好义—五溪—龙窝。南北向 3 条:①上陵—和平—灯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