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面:管理程中的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注: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它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也叫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名称——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而对其进行研究

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在1912出版《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1>心理技术学

的作用: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这些研究已开始

涉及管理心理问题,但主要是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2>人的“士气”

是提高生产效率最主要的因素。

2.霍桑实验——代表人物是“梅奥” <1>梅奥提出“人群关系”理论,他被称为“工

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2>霍桑实验进行四次实验:A:照明实验、B:福利

实验、C:群体实验、D:谈话实验(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霍桑实验的作用:(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

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

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因为提出了“人际关

系”理论,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他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管理学家“勒温”;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

论,他提出了著名的公式:.()式中:B是行为、P是个人、E是环境、F是函

数。<1>勒温的“场”理论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1933年他提出了

“群体动力”概念。<2>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

“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要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

取决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不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的

作用:“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

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研究构成了现代组织管理心理学有

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4.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1>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2>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类:A:生理;B:安全;C:

社交;D: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以学科的面貌出现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国的“黎

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出版,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迅速发展表现在:<1>机构扩大人

员增加;<2>课题扩大、深入;<3>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发展;<4>研究方向趋

于综合化;<5>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6>管理心理学

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作出贡献。

3.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已取得下列成就:<1>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

研究;<2>翻译和编写了一批管理学著作;<3>各学院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

<4>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员;<5>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总体看来,我国的

管理心理学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带有探索性质。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定义: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缺点:只能

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得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

象的真正原因。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进行的。分类:<1>依据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可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

察”;<2>依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实验法:定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控制条件严格,结果精确度高。

缺点:表现在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

在一定差距。优点:A: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B:研究者操作比较方便;C:研

究者可以反复进行验证分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

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以下条件:A:精巧的实验设计;B:善于使用仪器;C:整理

和分析实验材料,从中得出结论。

(3)调查法:定义: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和问卷法。①谈话法是研究者事先拟定一定的问题

同被试者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状态的方法。优点: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

资料。缺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谈话法:要注意以下几点:A:目的明确、问

题易懂;B:讲究方式、控制进程;C:要求对谈话内容进行记录。③问卷法:

问卷法是运用内容明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

通过分析这些回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常用的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

级排列法三种。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够对结果进行数量

处理。缺点:所得材料较难进行质量分析,难以把所得结论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

进行比较。

(4)测验法:定义: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能从数量上进行

比较。缺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目前所使用的测量表不够完善,信度和效

度系数低。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是对某一个体、团体和组织在较长时间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

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管理学理论

注: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

表作是《国富论》;他的贡献是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一位是“大卫.李嘉

图”,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的结论是“工资越低,利润

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

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1>巴贝奇

——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劳动

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所概

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3.科学管理理论:它的显著的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

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他的贡献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

理”、及“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原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即: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

职能: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在这五种职能上,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他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

把各类成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4>厄威克他的八项原则是:“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级层原则、控

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5>古利克他的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古典管理理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代表作是《国富论》

(1)早期管理理论

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

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

(2)传统管理理论

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

厄威克:八项原则

古利克:七种职能

二、行为科学理论

注:这是管理理论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包括:A:人的本性和需要;B:行为动机;C:人

际关系

1.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

奥和罗特利斯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1>工人是“社会

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2>企业中并存

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注: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

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3>通过对职

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

(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

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

(2)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能动性,在目标和动机的支配下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就;

主张出现问题时要多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现在企业和劳动组织把职工束缚在“不成熟”阶段,人为抑制职工的“自我表现”就会伤害人的积极因素,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

解决的办法是:A: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B:扩大职工的

工作范围;C:加重职工的责任;D:依靠工人的自我控制和自觉行动。

(3)群体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1)勒温提出“团体力学理论”;(2)布雷德福提出“敏感性训练”;

(4)领导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1)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2)利克特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3)布莱

克、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法”。

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

麦格雷戈: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力学理论

C.群体行为理论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

三、现代管理理论:(这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认为社会各组织由三个要素组成:A:协作

的愿意;B:共同的目标;C:信息的联系;

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

率。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

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点。

5.权变理论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根

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6.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伯法”,管理就是运用数学手段来表示“计划、组织、

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从而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

7.除以上学派外,还有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

理论学派。

(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注: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一、心理现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人脑

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现象,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

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二、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志)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像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人对现实的态度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

心意志过程:人在改造现实时不后困难,去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象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

<1>感知。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2>记忆。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2.情感过程(情感.情绪.情操)

<1>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A)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爱好、快乐、嫌恶和悲哀”是基本的情感;

(B)由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社交、尊重、承担责任”是高级情感。

<2>情感与情绪不同于其他心理活动,它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包含:A:自我体验;B:

生理变化;C:外部表现

<3>.情感与情绪的分类

(A)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分为:A:激情;B:心境;C:热情

(B)按社会性内容,可分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

<4>.情感的两极性

(A)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

(B)人的情感和情绪不但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的行为也有密切的

关系。

3、意志过程

<1>.意志的一般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

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1>能够自觉的确立目的;<2>自觉的能动性;<3>对行为的调节

作用;<4>对心理的调节作用;<5>坚持的作用;

<3>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A意志和认识的关系:离开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行为。意志离不开认识,也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

B意志和情感的关系:当某种情感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当人们在从事他所不愿做的事情时,情感也可能成为意志的阻力。

<4>.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典型代表是“泰罗”),X理论的基本观点:

1. X理论的基本观点:“每个人都具有”:<1>.天生懒惰、逃避责任;<2>没有大志、不

负责任;<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4>满足安全和生理的需要;<5>多

数属于上属情况,只有少数人能鼓励自己、控制冲动。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上述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

起管理的责任。

2理论的管理措施(1)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3)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

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的假设

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典型代表是“梅奥”)

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

社会心理因素。<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3>非

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会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4>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倾听

和沟通职工的意见。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注重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应把重点放

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

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从而“提高

士气”。<4>管理人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

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典型代表是“马

斯洛”)

2.麦格雷戈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其他人的观点提出了:“Y理论”,

3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都是勤奋的;<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3>一般人不仅

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寻求责任;<4>有高度的想象力、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在现在工业条件下,一般人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4理论的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变;<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3>奖励方式的改变;<4>管理制

度的改变。

四、“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

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称为“应变理论”,有人把他称为“超Y理论”。

1.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3>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需要;

<5>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的管理方法。

2.超Y理论的管理措施:

<1>在管理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2>如果企业的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较多地采取授权形式。在企业任务不明

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生产秩序走上正轨。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征:

<1>独特性:即人的心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2>整体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

一的整体。

<3>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4>倾向性:心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来一定的倾向性。

二、个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1.个性的形成过程:A:婴幼儿期;B:学生时期;C:社会时期;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家庭因素;<3>文化传统因素;<4>

阶级和阶层因素;

三、个性的理论

1.特制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1>阿尔波特认为,个性必需有能够进行测定的因素。

<2>卡特尔认为,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征。

<3>艾森克认为,个性表示行为的一种组织层次,他提出个性特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描

述:(1)情绪稳定—神经过敏;(2)内向—外向;

2.社会学习论:这种理论与特质论相反,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为的

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理论代表人物有:A:米勒B:达乐C:罗特D:班图拉

3.心理分析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三个部分:“本我、

自我、超我”。

<2>荣格认为,个性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本能的冲动,而是由于个人为达到自我实现

的内在潜力所引导。

自我又取决于两种“态度”或倾向:一种为外向;另一种是内向;由于人的不同特性划分为:A:敏感型B:感情型C:思考型D:想象型

<3>阿德勒则强调个人争取优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动力。

4.个性类型论:代表人物是荣格和麦迪。注:麦迪认为人有四种个性结构:

<1>外向——(1)高忧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定、爱社交、依赖”。(2)低忧

虑“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热情、爱社会、依赖”。

<2>内向——(1)高忧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定、害羞”。(2)低忧虑“镇静、

有信心、信任人、适应、温和、冷淡、害羞”。

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

1.所谓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2>神经过程的三个特征:A:强度B:均衡性C:灵活性。

2.气质的类型

<1>多血质。又称为“活泼型”;其特征是“活泼好动、反映迅速、喜欢与人交往”。

<2>粘液质。又称为“安静型”;其特征是“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注意力稳定”。

<3>胆汁质。又称为“兴奋型”;其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激动”。

<4>抑郁质,又称为“抑制型”;其特征是“孤僻胆小、行动迟缓、忍耐力较差”。

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1.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1>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2>气质不能决定

一个人的成就高低;<3>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

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气质的应用必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

要求的绝对性。(2)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

互补性。(3)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

性。

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

1.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与个性是有区别的,个性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性格则标志了

这个角色的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在于: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

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

性格特征,相同的气质类型的人又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

性格与气质都是人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气质不是存在于人的性格的某种外来的东西,而是有机地包括在性格结构之中,二者共处一体,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二、性格的特征结构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

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分为四个方面(1)强度特征;(2)稳定性特征;(3)持久性特征;

(4)主导心境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

差异。

三、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1.性格的类型:所谓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1>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

<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

<3>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

<4>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注: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洛伦斯。妮蒂雅在《性

格分析学》的分类)A:活泼型性格B:力量型性格C:完美型性格D:和平型

性格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docx

2011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规范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A. 阿吉里斯 B. 谢里夫 C. 皮尔尼克 D. 阿希 答案:C 2. 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其依据是() A. 考核的主体 B. 考核的性质 C. 考核内容 D. 考核的形式 答案:B 3. 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不包括() A. 锻炼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 闭锁原则 答案:A 4.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 A. 《国富论》 B. 《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C. 《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D. 《科学管理原理》 答案:A 5.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态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凯尔曼 B. 英斯科 C. 弗鲁姆 D. 班杜拉 答案:C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互益组织的有() A. 银行 B. 学校 C. 研究机构 D. 政党 答案:D 7. 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如果涉及重新建构组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的观念,这种变革属于() A. 渐进式变革 B. 激进式变革 C. 平缓式变革 D. 跳跃式变革

答案:B 8. 值得我们借鉴的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和实践不包括() A. 以事为中心的思想 B. 顾客至上的理念 C. 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D. 主动合作的团队精神 答案:A 9. 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提到首位的是() A. 心理技术学 B. 群体动力理论 C. 霍桑实验 D. 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C 10. 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是() A. 性格 B. 气质 C. 需要 D. 能力 答案:D 11. 在组织中,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 A. 反应型 B. 宗法型 C. 自我中心型 D. 坚持己见型 答案:C 12. 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A.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B. 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奖人所需原则 答案:D 13. 在企业中对员工每天的生产成绩、出勤状况、安全生产等进行记录,这属于() A. 定期考核 B. 临时考核 C. 口头考核 D. 日常考核 答案:D 14. 在沟通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体称为() A. 通道 B. 接受者 C. 编码 D. 信息源 答案:D 15. 认为领导是天生的领导理论是()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_毙考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 一、沟通的一般概述 (一)沟通的过程 1、信息源; 2、编码; 3、信息; 4、通道; 5、解码; 6、接受者; 7、反馈; (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三)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 2、住处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 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沟通的种类

按目的分类:工具式的沟通满足需要的沟通 按组织层次的沟通:个人与个人的沟通;个人与团体的沟通;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按组织系统分类: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按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分类: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一)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效率的比较 1、单各沟通比双向沟通快。 2、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在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 4、在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住处接受者的批语或挑剔; 5、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按是否经中间环节: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按语言沟通的形式分类: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按是否使用语言分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三、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1、语义上的障碍 2、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 3、知觉的选择性障碍 4、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 5、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 6、信息过量的影响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 1、重视双向沟通 2、重视面对面的沟通 3、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 4、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三)良好沟通的十诫 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docx

简答1: 1. 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 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 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 (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 (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 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 (2)超同离异规律; (3)互需互酬规律; (4)交往深化规律; (5)交互中和规律。 5. 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 (2)小组建设和开发; (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 (5)模式的贯彻; (6)系统评价。 6. 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 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 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 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2018年4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ll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4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A.依法治国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计划生育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 A.信度 B. 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 A.《国富论》 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C.《计件工资制》 D.《科学管理原理》 5.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 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卡斯特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闾知觉 8.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为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347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应用心理学专硕347 真题回忆版及真题简析 题型:名词解释(5分/个)、简答题(15分/个)、论述题(30分/个) 框架:普心、人格、发展、临床、变态、社会、管理七个学科,其中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放在一起考,真题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50分,总分300分。 普通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反应时】;2.声音的心理维度;3.选择性注意4.;推论统计 二.简答题:1.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思维的定义和种类 简析: 14年普心部分真题有大部分调整,从11年至13年,每年普心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论述,而14年真题有大变化,名词解释从一个变为四个,没有论述题,增加一个简答题。其中11年简答是“视知觉组织原则主要有哪些”、12年简答是“简述视觉中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异同”今年14年简答“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多次强调视觉相关知识作为真题热点。 人格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根源特质;2.主题统觉测验;3.个人中心;4【.负强化】 二.简答题:1【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及作用】;2.场独立-场依存的性质和测量方法(重复考) 简析: 今年的“场独立-场依存”在11年出了名词解释,今年出简答题,笔记上就有标准的真题答案。回顾历年人格心理学部分的真题,其中精神分析流派年年考。 发展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守恒 二.简述题:【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 简析: 14年的发展心理学部分真题较前三年来说除了名词解释比较偏外简答、论述算非常容易了,算是整个卷面里的送分题。但是在论述题答题过程中,各发展阶段的答题关键点需要答到位,30分的论述必须让卷面十分饱满,答题全面,所以这也要求大家在备考15年中一定要整理出一份全面的专业课笔记来。 临床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积极关注】;2.发展咨询;3.物质依赖;4.人格障碍 二.简答题:1.【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2.如何看待【心理异常】(名词解释压中) 简析: 很多考生对今年临床心理学的内容抱怨很大,因为前三年湖师大的真题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案例分析题,而今年该部分同普心一样反压题,调整了出题模式,这也反映了自命题高校的出题的不规律性。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2.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心态 C.激情 D.应激 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在概括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A.古利克 B.梅奥 C.马斯洛 D.厄威克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7.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D.角色知觉 9.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的IQ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0.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能力二因素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4.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 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 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 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要包括: 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 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 因素。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 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和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1924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一一产生与发展: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2、管理心理学在中国 1979年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才逐渐得到发展。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面:管理程中的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自考管理心理学必过秘籍

管理心理学(00163)必过秘籍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是指(A)1-40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协调职能 D.组织职能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具体职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控制 5.协调 2.管理的现代职能: 1.信息 2.决策

3.激励 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2.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D)1-54 A.斯科特 B.梅奥 C.冯特 D.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最早进行心理学技术学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 霍桑实验的的步骤: 1.第一阶段是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 2.第二阶段是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第三阶段是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第四阶段是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企业的子系统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

2.传感系统 3.决策系统 4.加工系统 5.控制系统 厄威克八项原则的内容: 1.目标原则 2.相符原则 3.职责原则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C)1-59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观察法 D.经济分析法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三:激励

激励 一、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心理学术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的意义。它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激励指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的心理过程处于兴奋状态而促进行为水平的提高。狭义的激励则指的是一种刺激,意在给人一个刺激,使其产生某种心理因素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 当个体受到某些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影响时,会对这些刺激变量产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并维持其兴奋状态。外部刺激可表现为外部环境中的推动力或吸引力,个体由于受到这些力量的作用并产生机体内部的自动力,从而引发动机,引起行为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人的行为激励模式 一个人的行为在受到外界的推动或吸引下,并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吸收,产生出自动力,使个体的行为由消极、被动性变成积极主动性,将组织的目标要求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因而,自动力越大,行为就越强烈。而自动力的大小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外界的推动力和吸引力的强度;二是自身的因素。如修养、素质、心理品质等。所以,同样强度的推动力和吸引力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激发作用。也就说明组织的管理方式、措施等不可能对所有人起作用。 综上所述,激励是使人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领导管理者就是要尽全力使员工取得成功。员工的成功就是领导管理者的成功,而要使人成功,就必须使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才能。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 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人的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发的动机;人的需要的产生是由于受到某种刺激,一旦人的动机被引发出来,个体就会用积极的行动去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这是人的行为规律,是人的行为模式。 图2人的行为模式 需要、动机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没有需要、动机,行为就失去了动力而不复存在。可见,在管理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在管理中人为地提供一些刺激因素,使人受到刺激后产生需要,转化成动机而引发人的相应行为。

管理心理学试题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2=40) 1.()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3.()“滥竽充数”行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齐宣王的喜好; B.南郭先生的道德品质; C.齐宣王的制度不合理; D.南郭先生没有制度意识; 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定式;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6.()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 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7.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8.()在公平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感到吃亏了,会采取。 A.减少投入; B.增加投入; C.要求增加他人的收入; D.要求减少他人的工作量; 9.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管理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一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第一节管理与心理 一、管理的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与人类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同步,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管理是组织与团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解各类管理的概念。 2、管理对象 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应该做什么? 总职能: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职能: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 「例题」关于管理的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类 B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发展与创新 C激励,指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激发动机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 D组织,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说法均正确,B答案中管理的传统职能不包含激励和发展与创新,这两者是现代职能的范畴 4、管理的目的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 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心理的概述 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人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个性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1、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 人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1)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2)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3)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研究对象特点:(1)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系统;(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