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介绍.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在日本,自卫队是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防卫的机构。
自卫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分别负责陆地、海洋和空中的防卫任务。
这三支自卫队在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但又能够协同作战。
由于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禁止发动侵略战争,因此日本自卫队在实际行动中主要是参与维和行动和灾害救援等任务。
在指挥体制上,日本自卫队遵循一种明确的等级制度。
日本自卫队的领导层由自卫队总统、自卫队参谋长、各自卫队司令等组成。
自卫队总统是自卫队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自卫队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政策。
自卫队参谋长则负责指挥和统一协调各自卫队的行动。
各自卫队的司令则负责具体的部队管理和作战指挥。
在军备采购方面,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研发和购买外国军火。
由于日本自卫队的预算相对有限,因此日本自卫队更加注重武器装备的性价比,注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的领域上。
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包括坦克、战斗机、潜艇等各种武器系统。
在军事法规方面,日本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卫队的行为。
日本自卫队的军事法规主要包括《自卫队法》、《过时法》、《防卫大纲》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自卫队的任务和职责、行动的条件和范围、军事演习和部队训练的规定等内容,确保自卫队的行动符合日本宪法和国际法。
总的来说,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制度体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
第三章 日本的政治、军事和外交

1951年,《日美安全条约》规定美国可以在日本驻兵, 并赋予日本建立军队的义务。 1952年8月,设立保安厅,统管“保安队(警察预备 队)”“警备队(海上预备队)”。 1954年,日美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议》后,把保安 队改为陆上自卫队,警备队改为海上自卫队,新建航 空自卫队,至此日本陆、海、空三军就在“自卫队” 的名义下建立起来。
(1)使日本攻防兼备。 (2)掌握导弹技术,为转攻为守做准备。 (3)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日本目前还属无核国家。
第四节 外交
一、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与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迫切, 把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外交的重要目标。 日本自1992年6月开始,陆续向柬埔寨、安哥达、 莫桑比克、卢旺达等国派出自卫队,并承担主办中 东、柬埔寨等战乱国家的重建以及非洲发展经济等 国际会议。 日元外交。 1994年9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谋求成为联合国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国民自卫对准备登上运输机飞往约旦
日本国内面临着和平宪法‘空洞化’ 的危险。 日本派兵伊拉克的主要原因还是源 于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防卫政策的变革建议草案
时间:2004年3月 内容:1、明确将自卫队定位为军队。 2、调整武器出口三原则。 3、制定有关派遣自卫队参加国际合作的永久性《国际 合作基本法》 4、设立加强文官控制的“首相辅佐官”和自卫队官出 身的“首相副官”的职务。
1976年底已完成四次“防卫计划(防卫力量整备计 划)”。
80年代,日本重新武装的步伐加快。如:加强日美军 事合作;突破战后许多“禁区”。
1992年,国会通过《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法案》, 是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重要开端。 1995年11月,通过《防卫计划大纲》,是日本在冷 战结束以后全面调整军事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4月,日美首脑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 言》,拓展日美安全体制,扩大日本军事活动范围。 1997年9月,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明确将 台湾海峡未来战事包括在内。 1999年5月,通过《周边事态法》,规定防卫范围可 任意扩大。 2003年6月,“有事三法则”,在危急时刻可不经国 会同意直接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军事基本情况教案

国旗:太阳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白色象征正直和纯洁,红色象征真诚和热忱。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菊花图案也是皇室御纹章上的图案
我们学习日本军事有关情况,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是侵略我国次数最多、给我国带来灾难最重的国家。还是一个拒不承认侵略历史,至今没有做出深刻反省的国家。第二,日本与我国有着现实的战略利益矛盾,近年来,日本在与我国争夺东亚地区主导权、东海油气田划分、钓鱼岛归属、台湾等问题上的摩擦日益显现。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同学们学习一下日本军事有关情况很有必要。
内阁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提交国会审议的有关国防问题的法律草案、预算草案作出决定,制定有关政令,决定有关国防的重大方针和计划。
安全保障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审议机构,由首相、总务、外务、财务、经济产业、国土交通大臣、防卫厅长官、内阁官房长官和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组成,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任主席。当主席认为必要时,可让有关国务大臣、统合幕僚长(总参谋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陈述意见。安全保障会议的职责是:审议有关国防的重要事项处置重大紧急事态的重要问题。
(2)装甲车辆
日本战后分别生产了60式装甲输送车、日本73式装甲输送车、日本89式步兵战车和96式轮式装甲车。
日本73式装甲输送车
1973年装备部队,共装备229辆。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武器在车体中部右侧的机枪塔上和车体内前部左侧,主要武器为12.7mm机枪,可从车内遥控射击,机枪塔的转动和机枪的俯仰均用手操纵,不易捕捉快速活动目标。载员舱顶部有1个双扇门舱口,尾门为跳板式。车体两侧和双肩尾门共有6个射击孔。发动机为风冷增压柴油机,配用带有变矩器的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必传动装置为整体式,油管和电线均采用快速接对,便于维修时整体拆装,用半小时可将其从车内移出。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和部分液压减振器。车内有三防装置,车体顶部后方两侧各有3个烟幕弹发射器。该车的变型车有:74式105mm自行榴弹炮、75式测风车、76式炮位侦察雷达车。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陆战队是日本自卫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任务。
其前身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战后解散后重新组建,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一支精锐部队。
下面将从组建历史、组织结构、任务职责等方面进行介绍。
组建历史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当时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参与了许多海上登陆和岛屿攻占作战。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对军事力量的限制,日本海军陆战队被解散。
战后,日本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促使日本重新组建陆战队,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新组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继承了二战时期陆战队的传统,注重海上登陆和岸上战斗的能力。
组织结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指挥部、陆战队旅团、陆战队营等。
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陆战队的各项工作,陆战队旅团是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包括多个营,每个营由多个连组成。
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每个连由数十名士兵组成,配有各种作战装备和车辆。
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强大,具有快速机动、迅速展开作战和夺取制空权等特点。
任务职责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包括海上登陆作战、海岸防御、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
海上登陆作战是陆战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要求部队具备快速登陆、迅速建立作战立足点,保障登陆部队的安全和有效展开作战。
海岸防御是陆战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要求部队具备防御海上进攻、阻止敌人登陆、保护本国海岸线的能力。
作为一支精锐部队,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承担着其他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任务。
总结总的来说,日本海军陆战队作为日本自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等重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日本海军陆战队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在二战中的军事技术

日本在二战中的军事技术二战期间,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采用现代军事技术的国家之一。
他们的军队在几个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海军、航空力量和军事战略。
一、海军技术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拥有强大的舰队,其中一支著名的是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航空母舰,如大和号、武藏号等。
这些航空母舰成为日军远程打击和侦察的重要平台。
日本海军还在潜艇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的潜艇拥有较高的机动性能和较长的航程,使其成为执行远洋任务和对敌方舰队进行袭击的理想选择。
二、航空技术日本的航空技术也在二战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战斗机,如零式战斗机和二式艦上戦闘機。
这些战斗机具有高速度、优秀的机动性能和出色的火力,对敌方飞机构成了很大威胁。
此外,日本还发展了有效的轰炸机和鱼雷机。
他们的轰炸机袭击了许多太平洋岛屿,造成了重大破坏。
鱼雷机则用于攻击美国和其盟国的舰队,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军事战略日本在二战中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军事战略。
他们实施了闪电战术,通过迅速占领敌方的重要据点,迫使敌人不得不投降或妥协。
这种战略利用了日本的海军和航空优势,以快速行动和突然袭击为特征。
日本还在军事组织和训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在军事学院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指挥官和军事专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此外,日军实施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确保士兵们具备坚定的意志、高强度的战斗能力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总结:日本在二战期间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海军和航空领域。
他们的强大舰队和卓越的战斗机使他们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值得一提的力量。
而且,日本的军事战略也让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虽然最终日本未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他们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的军事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日本军事发展史江户幕府明治维新军部

二战后日本战略思想
2.从“专守防御”到“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日本维和部队 1972 年中日建交
二战后日本建军和作战思想
3.“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的军事战略方针进入落实阶段
2003年,跟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2005年,东南海啸派出救援队
二战后日本建军和作战思想
2
日美共同防御是日本
作战思想的基础,日 军主要实施防御作战
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 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 府制度的建立者,从此 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
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
国家.
日本战国时期
武田信玄
日本战国时期(1467-1615)
织田信长
(1534-1582)战国三杰 之一,他施行实行兵农 分离,大量使用火枪战 术,接连战胜传统骑兵
团,使持续百年以上的
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建立陆海空三军的“自卫队”,强调建 立“合理、高效、精干”的现代化军队。
,美军提供支援并实
施进攻作战。
1
建立了严密的防空体系,抗登陆、反空降是 日军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作战样式。
3
谢谢!
华盛顿条约框架下的日本
1921年华盛顿会议
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时期军事思想
1.对战争的认识上 2.在军事与政治的关系上 3.在军事与经济的关系上 4.在战略指导上 5.在军队建设上
6.在作战方法上
二战之后的日本军事思想
战争观
战略思想
建军和作战思想
二战后日本战争观
1.日本宪法
“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 力威胁或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
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 日本在取得两场战争胜利后,加速吞并朝鲜、大力经营南满, 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迅速加入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 的新一轮争霸,并以攻势作战方针和俄、美、法三国为目标, 在亚太地区贯彻“北守南进”“开国进取”的战略。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概况 |简史 |规模 |国防政策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陆军 |海军 |空军 |组织结构 |指挥体制 |国防教育结构概况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简史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
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
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
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
2006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并提交国会审议。
同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
由于众议院此前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所以在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后,相关法案将正式生效。
从2007年1月9日起,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也随之升格为防卫大臣。
规模截止2006年3月,日本总兵力编制员额33万人,其中现役军人25.2万人,文职2.4万人,预备役5.6万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舰艇142艘,39.8万余吨,飞机206架;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各型飞机464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1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 关 的 国 防 立 法 军 队 节 日
兵役制度 日本实行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上等兵(含)以下实 行任期制:陆上自卫队为2年(专业技术兵为3年),海上和航 空自卫队为3年。任期届满后,根据本人志愿并经审查合格 后可继续延长2年任期;军士和军官为职业军人,实行退休 制。各级退休年龄分别为:将官60岁(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62岁),上校56岁,中校、少校55岁,上尉至上士54岁,中 士以下53岁。对从事医务和音乐等职业的上校以下军人,其 退休年龄适当延长,最长可到60岁。 军衔 日本自卫队军衔共分6等18级: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 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 少尉),准尉1级、军士4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兵4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外国驻军 目前,美国在日本的驻军约3.91万人,其中陆军约 1800人、海军约6700人、海军陆战队约1.66万人、空军约 1.4万人。 军队节日 自卫队节11月1日
国 防 政 策
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 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 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1976年制订《防卫计划大 纲》,提出防卫总体设想和扩军方针:保持均衡发展的防 卫态势,坚持重视质量的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 的小规模战争。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大纲所定指标。 “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 这三项原则最早于1967年12月由当时的日本首相佐 藤荣作在国会答辩中提出,日本国会1971年通过决议 将其定为日本的国策。 日本的《防卫计划大纲》是日本长期防卫政策的基本 方针。2004年12月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明确 提出将国际贡献与本土防卫并列为自卫队的主体任务。 2009年10月16日,日本政府召开由相关阁僚出 席的阁僚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原计划于年底前完成的新 《防卫计划大纲》制定期限延长一年,至2010年底。
海军 海上自卫队 编制定员4.5812万人,实有兵员4.3838万人。编有1个联合舰队, 下辖1个护卫舰队、1个航空集团、1个潜艇舰队,另有5个地方队。 截至1999年9月底,共装备各型作战舰艇140艘,总吨位约35.8万 吨,其中驱逐舰、护卫舰53艘18.3万吨,潜艇16艘3.9万吨,扫 布雷舰艇32艘2.7万吨;各型飞机215架。 海上自卫队参谋部驻东京都,分为横须贺、吴、佐世保、舞鹤、 大凑5个警备区。在横须贺警备区的横须贺基地部署有自卫舰队、 防卫舰队、潜艇舰队的司令部、第1护卫队群、第2潜艇队群、扫 雷队群、开发指导队群、情报业务队群、海洋业务队群及横须贺 地方队。航空集团司令部驻绫濑市。教育航空集团司令部驻千叶 县东葛饰郡沼南町。在吴警备区的吴基地驻有第4护卫队群、第1 潜艇队群、练习舰队司令部及吴地方队。在佐世保警备区的佐世 保基地驻有第2护卫队群和佐世保地方队。在舞鹤警备区的舞鹤 基地驻有第3护卫队群和舞鹤地方队。在大凑警备区的大凑基地 驻有大凑地方队。补给本部和中央通信队群驻东京都。
规 模
截止2006年3月,日本总兵力编制员额3 3万人,其中现役军人25.2万人,文职2.4万 人,预备役5.6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 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 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 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 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 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 舰艇142艘,39.8万余吨,飞机206架; 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 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 各型飞机464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1架。此 外还拥有各式导弹28种。防卫厅机关和直属机构 编制7000余人。2005年,驻日美军总兵力 约3.6万人。
武装力量组成陆军 7383万人,实有兵员14.5928万人。编成5个军区、11个步兵师、 1个装甲师、1个步兵旅、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1个炮兵旅、5个工兵旅、8 个防空导弹群。截至1999年3月底,共装备坦克1090辆(90型、74型),装甲 车710辆,自行火炮640辆,各型火炮6240门,各型飞机502架。 陆上自 卫队参谋部驻东京都。北部军区所辖防区为北海道地区,司令部驻札幌市, 辖3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炮兵旅、1个防空导弹旅、1个工兵旅。 东北部军区所辖防区在本州地区东北部,司令部驻仙台市,辖2个步兵师、1 个炮兵群、1个防空导弹群、1个工兵旅。 东部军区所辖防区在本州地区中部,司令部驻东京都,辖2个步兵师、1个空 降旅、1个防空导弹群、1个工兵旅。 中部军区所辖防区在本州地区西南部,司令部驻伊丹市,辖2个步兵师、1个 步兵旅、1个混成旅、1个防空导弹群、1个工兵旅。 西部军区所辖防区在九州和冲绳地区,司令部驻熊本市,辖2个步兵师、1个 混成旅、1个防空导弹旅、1个炮兵旅、1个2兵兵旅。 防卫厅长官直辖的第1直升机旅驻木更津。补给控制本部和通信旅驻东京都。
简 史
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 消。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 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 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 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 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 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 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 机构。 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1986年7月“安全保 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 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卫厅 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 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2006 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 并提交国会审议。同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 议投票通过了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由 于众议院此前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所以在获得参议院的 批准后,相关法案将正式生效。从2007年1月9日起, 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也随之升格为防卫 大臣。
简史
规模
国防政策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武装力量组成
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日 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 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 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 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 强的武装力量。其实他现在的军事实力已 超过英法,但仍制造中国威胁论,还在加 大军费的支出,在钓鱼岛等方面和我国作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