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 (周克定 翻译 著 著)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答案陈抗生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答案陈抗生【篇一:2011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标准】xt>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总学时数:学分:07050021 通信工程本科理论32学时 3一、课程目的及性质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有关定理、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等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达式。
使学生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
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矢量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2、理解标量场的方向导数与梯度;3、理解矢量场的通量、散度与散度定理;4、理解矢量场旋度的散度,标量场梯度的旋度;5、理解亥姆霍兹定理、正交曲面坐标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2、 3、矢量场中的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无散场、无旋场的含义;格林定理。
(三)课时安排理论6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标量与矢量(1)课时 1、 2、 3、矢量的代数运算矢量的标积与矢积标量场的方向导数与梯度第二节:矢量场(1)课时 1、矢量场的通量、散度与散度定理 2、矢量场的环量、旋度与旋度定理第三节:无散场与无旋场(1)课时1、矢量场旋度的梯度2、标量场梯度的旋度3、格林定理第四节:矢量场的基本定义和坐标系 1、格林定理2、矢量场的唯一性定义3、亥姆霍兹定理4、正交曲面坐标系(3)课时第二章静电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2、 3、 4、 5、 6、 7、8、(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2、 3、 4、电荷分布与电场强度、电位的关系式;静电场边界中:束缚电荷与电场,极化强度的关系;电场能量;虚位移方法在求解电场作用力的应用。
理解电通量定理,电场线及电场强度方向;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积分和微分形式;理解电荷的面密度和线密度与电位、电场强度的关系;理解束缚电荷与极化强度的关系;理解介质中静电场的微分与积分形式;理解静电场的边界条件;理解电容与电场能量的关系;理解虚位移方法在求解作用力的方法在常电荷,常电位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章 矢量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1章 矢量分析
z z z0 (平面)
10
1. 直角坐标系 坐标变量
x, y, z
o
ez
坐标单位矢量 ex , e y , ez
dS z ez dlxdl y ez dxdy
dS y ey dl x dl z ey dxdz
z
dz
dS z ez dxdy
dS y e y dxdz
o
x
d y dS x ex dydz
dx
y
体积元
dV dxdydz
直角坐标系的长度元、面积元、体积元
B
A B
A
矢量的加法
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A B ex ( Ax Bx ) ey ( Ay By ) ez ( Az Bz )
矢量的加减符合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 A B B A 结合律 A ( B C ) ( A B) C
第1章 矢量分析
y
13
4. 坐标单位矢量之间的关系 直角坐标与 圆柱坐标系
e
e ez
er
cos sin 0
e
ex
sin cos 0
e
ey
ez 0 0 1 ez cos sin 0
e
ey
e
ex
o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第2版)习题解答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第2版)习题解答第1章1.1 解:(1)==A B=C(2))))23452A x y zB y zC x z ==+-=+=-,,;A a a a a a -a a a a a A(3)()()+2431223x y z x y z =+-+-+=--=+;A B a a a a a a A B (4)()()23411x y z y z ⋅=+-⋅-+=-;A B a a a a a (5)()()234104x y z y z x y z ⨯=+-⋅-+=---;A B a a a a a a a a (6)()()()1045242x y z x z ⨯⋅=-++⋅-=-;A B C a a a a a(7)()()()x 2104522405x y z x z y ⨯⨯=-++⨯-=-+A B C a a a a a a a a 。
1.2解:cos 68.56θθ⋅===︒;A B A BA 在B 上的投影cos 1.37B A θ===A ;B 在A 上的投影cos 3.21A B θ===B 。
1.3 解:()()()()()()()4264280⋅=-++-=正交A B 。
1.4 解:1110x x y y z z x y y z z y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0x x y y z z ⨯=⨯=⨯=;a a a a a a x y z y z x z x y ⨯=⨯=⨯=;,a a a a a a a a a 。
1.5 解:(1)111000z z z z ρρϕϕρϕϕρ⋅=⋅=⋅=⋅=⋅=⋅=,,;,,a a a a a a a a a a a a ;000z z z z z ρρϕϕρϕϕρρϕ⨯=⨯=⨯=⨯=⨯=⨯=,,;,,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课后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课后答案本文档为《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的课后答案,包含了所有章节的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磁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它讲述了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答案1.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一种物质性质,具有电场和磁场两种形式。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振动。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传播的过程。
2.对于一点电荷,其电场是以该点为中心的球对称分布,其强度与距离成反比。
对于无限长直导线产生的电场,其强度与距离呈线性关系,方向垂直于导线轴线。
3.电磁场的本质是相互作用力。
电场力是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产生的,磁场力是由于电流之间的作用产生的。
解析1.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物质性质。
当电荷存在时,它会产生一个电场,该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电场强度。
同时,当电流存在时,它会产生一个磁场,该电流所在的区域存在磁场。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振动传播。
电磁波是由电磁场的变化引起的,相邻电磁场的振动会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当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2.在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场强度与该点到电荷的距离成反比,即\(E = \frac{{k \cdot q}}{{r^2}}\),其中\(E\)为电场强度,\(k\)为电场常数,\(q\)为电荷量,\(r\)为距离。
对于无限长直导线产生的电场,其电场强度与离导线的距离呈线性关系。
当离无限长直导线的距离为\(r\)时,其电场强度可表示为\(E = \frac{{\mu_0 \cdot I}}{{2 \pi \cdot r}}\),其中\(E\)为电场强度,\(\mu_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I\)为电流强度。
3.电磁场的本质是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电荷之间有作用力时,这个作用力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电场力产生的。
江苏大学课后答案考试试题全免费下载

江苏大学各专业课后答案真正免费免积分下载!(更新中)PART 1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1-4)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531-1-2.html微积分(第二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下载/thread-4536-1-2.html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卢荣__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535-1-2.html《大学物理学》赵近芳_北京邮电大学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533-1-2.html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晏寄夫著)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29-1-1.html数学分析_第三版_上册_(欧阳光中_朱学研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12-1-1.html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_(王忠仁_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11-1-1.html复变函数第四版 (余家荣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09-1-1.html线性代数 (惠淑荣张京李修清著) 东北大学出版社8090珊瑚论坛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06-1-1.html数理统计第二版 (赵选民徐伟师义民秦超英著) 科学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04-1-1.html随机过程 (汪荣鑫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402-1-1.html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下载/thread-5401-1-1.html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综合教程练习课后答案下载/thread-5398-1-1.html线性代数简明教程第二版(陈维新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397-1-1.html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0版 (罗国杰夏伟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下载/thread-5396-1-1.html统计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8090珊瑚论坛.pdf/thread-5395-1-1.html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_(茆诗松_程依明_濮晓龙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381-1-1.html线性代数简明教程第二版(陈维新著)8090珊瑚论坛.pdf/thread-5380-1-1.html微分几何初步 (陈维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379-1-2.html复变函数习题全解及导学课后答案免费下载.pdf/thread-5378-1-2.html临床医学英语 (高艳陈迎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zip/thread-5353-1-2.html普通物理学第三册第五版 (程守洙胡盘新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thread-5352-1-2.htm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版 (本书编写组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免费下载/thread-5351-1-2.html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 (周克定翻译著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5350-1-2.html大学语文第九版 (徐中玉齐森华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thread-5348-1-2.html人大版《会计学基础》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38-1-2.html机电传动控制邓星钟第四版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36-1-2.html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刘豹唐万生课后全部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免费免积分下载地址/thread-4382-1-2.html《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华成英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下载/thread-4432-1-2.html《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_第四版科学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35-1-2.html工程力学_静力学与材料力学_(单辉祖_谢传锋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442-1-3.html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_林建榕_高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40-1-3.html《电机及拖动基础》顾绳谷_第四版_机械工业出版社_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34-1-3.html《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30-1-3.html《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丁玉美)课后答案/thread-4429-1-3.html《通信原理教程》_樊昌信_最新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26-1-3.html《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_郑君里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24-1-3.html最全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耿国华版[1]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23-1-3.html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_刘卫国主编_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22-1-3.html电磁场与电磁波_第四版_(谢处方_饶克谨_著)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421-1-3.html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_第三版__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电工学_第七版_秦曾煌_课后习题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9-1-3.html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7-1-3.html电路_第五版_邱关源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详细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6-1-3.html电路分析_第二版_课后答案_胡翔骏_高等教育出版社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5-1-3.html离散数学课后答案(清华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4-1-3.html通信原理_(周炯盘_著)_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_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3-1-3.html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课后习题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地址/thread-4381-1-3.html移动通信_第三版_(郭梯云__李建东_著)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80-1-3.html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版)夏德钤_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课后答案免费下载,免积分下载/thread-4335-1-4.html《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34-1-4.html《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课后答案(完整版,魏宗舒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31-1-4.html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五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30-1-4.html《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316-1-4.html机械设计_濮良贵、纪名刚_第八版_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313-1-4.html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免费下载免积分下载/thread-4312-1-4.html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二三册)课后翻译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310-1-4.html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课后答案免费免积分下载/thread-4307-1-4.html复变函数论第三版高教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thread-4028-1-4.html专为江苏大学学生整理,真正免积分,只有花几秒钟注册一下就可以任意下载海量资源了~~收藏哦~~留着有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英文版第二版教学设计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Second EditionTeaching DesignIntroductionThis teaching design is intended for a university-level course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using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by Lorrn and Corson. The course is med at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s and engineering.Course Objectives1.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laws of electromagnetism.2.Develop the ability to calculate electric and magneticfields in simple cases.3.Understand the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freespace and in various media.4.Develop the ability to analyze electromagnetic wave behaviorin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5.Apply the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topractical problems in physics and engineering.Course OutlineWeek 1-2: Introduction to Electromagnetism•Electric charge and Coulomb’s law•Electric field and Gauss’s law•Electric potential and 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Conductors, insulators, and dielectrics•Capacitance and electric energy storageWeek 3-4: Magnetic Fields and Forces•Magnetic field and Ampere’s law•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Magnetic forces on charged particles•Magnetic forces on current-carrying wires and loops•Magnetic energy and inductanceWeek 5-6: Time-Varying Fields and Maxwell’s Equations•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Faraday’s law•Lenz’s law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s•Maxwell’s equations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Electromagnetic wave solutions and polarization•Reflection, refraction, and standing wavesWeek 7-8: Waveguides and Transmission Lines•Waveguides and resonators•Transmission lines and impedance•Smith charts and matching networks•Radiation and antennas•Application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Teaching MethodologyThe course will consist of lectures, problem set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Lectures will cover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and will be supplemen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and demonstrations. Problem sets will provide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gn deeper insights into concept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ll allow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ituations and gn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electromagnetic equipmen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AssessmentAssessment will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Short quizzes on lecture topics (10%)•Problem sets on course content (30%)•Laboratory reports on experiment results (30%)•Midterm exam on course material (15%)•Final exam on course material (15%)The grading scale will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cheme:•A: 90-100%•B: 80-89%•C: 70-79%•D: 60-69%•F: below 60%ConclusionThis teaching design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opics, objectives, and assessment for a course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using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by Lorrn and Corson. The course will cover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laws of electromagnetism, as well as the propagation and behavior of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various media and structures. The course will use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problem set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subject matter.。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4章

F 一
⌒ ∞ 一 寸
i ˇ
. 〓 ^一 _ 一一 一 一 一 一
_ . 〓一
ˇ
` ` 吣
〓 —
` ω
" 吣
` 零鼗 遭 拭 适 照
〓
菸 唏 颦 弼 蚁 崽 热 g 望
` 这
` 濯迪 驿 拭 . 懋 烬 型 叶 g b 识 舴 岭 型 ' 识 吣 蟋 舡 型 俐 东 颦 + 玄 兴
{ ` 之
叫
'
巛 刹 : 郸 妍 阱 盂 ` 亻 酬 巛 铡 忡 螟 猥 霜 泮 g 疋 h 郄 瞑 > ( 酬 亻 l ^ 巛 刚 烬〓 云 漕 郸 型 霜 靼 汁 玄 慰 6
⌒ ∞ ㈧ ˇ寸
o \屮 μh 眇〓
≈ ∽
“屮 玉 忄
" 灬 υ ∞〓 " ∽> ∞ 职 蕉 . 卡 馘 ※ 蒯 巛 侧 〓
塞
永 ⌒ 迥
臧 照 俐 < 靼 长 ^ 兴 稀 宜 酬 蜞 巛 郴 怒 箭 恻 脒 扭 g 口 ^ 佰 翅 洇 荆 巛 ^ 胆 髁 照 督 g 蟋 〓 嫌 怒 彤 胝 丶 胝 ^ < 拭 卜 卜 靼 俐 丕 照 ※ 刹 舾 ※ 擀 姆 箧 察 ∽ 叶 目 鉴 蚓 襻 ^ ^ 枞 熙 长 郴 长 郴 粼 懋 髁 蟋 照 蚁 兴 舡 蠡 辙 冢 酬 型 胝 砜 剽 恁 g 匪 彝 恻 烬 蚁 寥 匪 恕 K № 臼 亩 隍 + 赳 ` 燃 ⌒已 ^ 濯求 恻 口 犟 蚁 ° 喇 割 彝 塍 燃 不 蚁 K 羝 烈
拭 瀵 。 到 以 恧 舾 剽 懋 恩 彝 囟 拭 麟 剽 孽 恿 卧 懋 恻 凵 ( . { 搜 扯 黑 吾 型 烬 扫 潜 狎 型 聪 蚁 褓 酬 翟 胆 ^ g g 柢 唧 烬 酬 潜 摞 稻 搭 粼 型 蚁 g 羽 剽 卜 灬 潜 蜊 剁 创 姆 型 舆 涮 吕 。 驷 郸 溅 巛 柢 刹 恕 〖 郸
大学_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课后
习题答案下载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课后答案下载
第一章矢量分析
第二章静电场
第三章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第四章静态场的解
第五章时变电磁场
第六章平面电磁波
第七章电磁波的辐射
第八章导行电磁波
附录一重要的矢量公式
附录二常用数学公式
附录三量和单位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静电场的解、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及导行电磁波。
本书内容精练,概念清晰,语言流畅,注重实践性与新颖性。
为便于学习使用,书中安排有较
多的例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技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图书目录
点击此处下载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周克定著)课后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 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7章 电磁波的辐射

式(7.10)代入上式,得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
Er jk32Il cos0(krj)2 (k1r)3ejkr (7.11a) E jk43Ilsin0k1r(krj)2 (k1r)3ejkr (7.11b)
E0 (7.11c)
由式(7.10)和(7.11)可知,电基本振子传播的电磁场只存 在场分量 H,E和Er,是沿r方向传播的横磁波 (Er 0,Hr 0), 且与径向距离r有复杂的变化关系,有必要按近区场和远区场进 行近似讨论。
式(7.9)代入上式,得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
H r 0 (7 .1 0 a )
H (7 .1 0 b )
H k 2 I4 ls in k jr (k 1 r)2 e jk r(7 .1 0 c )
场点P的电场强度
ar
a
a
r2sin rsin r
1
1
E= H
j0
j0 r
Hr
rH rsinH
看出远区合成场在空间相互正交( a a ),时间相位差
为
2(E / E
j
j
e 2
)
,正交方向的振幅不相等
(E
E ),
一般为椭圆极化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
当 E E 时退化为圆极化波,此时有 jI1l00SI2 ,
可将产生圆极化的条件表示为
P m jk0
所以电矩与磁矩之比的绝对值等 于自由空间的波数时,远区任意点的 合成场为圆极化电磁波。
2.主瓣宽度 图7.5表示方向性图波瓣的主瓣宽度和副瓣电平。 主瓣宽度——电场强度(或功率 密度)方向性图中主瓣轴线两侧场 强(或功率密度)下降为最大值的 0.707(或一半)的矢径夹角。它用 于表征天线辐射的能量集中程度和 定向性能。
《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考试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信号与系统、通讯原理、电视机原理和信息光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3)了解电磁理论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理论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
2、考试目标和要求(1)了解有关电磁现象和学科历史、概念和名词术语、电磁量及其单位、实验和规律、公式和图线。
(2)能对重要的电磁概念、模型、定理、定律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适用范围、成立的条件做出解释和说明。
能对同一电磁概念、规律等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数学解析式、图线等)进行简单的直接转换。
能根据对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的理解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断,并会对典型问题做出定性的解释和定量计算等;(3)能够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处理新的问题。
(4)能将几个知识点多次应用于分析、判断与讨论之中,解决包含多个知识点、转几个弯子的具体问题或对复杂的具体电磁问题进行分类和解释,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3、有关事项(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评分方法:教师密封评卷(4)试卷难易度:较小难度20%,中等难度60%,较大难度20%(5)题型题量和分数分配:填空题20%,选择题20%,计算题60%4、教学参考书【1】Bhag Singh Guru, Hüseyin R. Hiziroglu 著.电磁场与电磁波. 周克定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杨儒贵. 电磁场与电磁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杨显清,王园,赵家升.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4版)教学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杨儒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王家礼.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指导.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一)矢量分析1、考试内容:矢量代数和正交坐标系、等值面与梯度和通量与散度、环流与旋度和格林定理与亥姆霍兹定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二版 (周克定 翻译 著) 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s
E • ds = ρl / ε 0
∫ ∫ ( Eaρ ) •( ρ dφ dzaρ ) = ρ
0
/ ε0
18
∫ ∫
0
2π
1
0
( Eaρ ) •( ρ dφ dzaρ ) = ρl / ε 0
E=
ρl ∴ E= aρ 2πε 0 ρ
选取点 A 作为电位参考点 (点 A 和点 P 的φ 和 z 坐标相同 ) ,点 A 的 ρ = a 。 自由空间中任意点 P 的电位为
11
exercise 2.35 Solution: 矩坐标系中:
F = Fx ax + Fy a y + Fz az ∂Fx ∂Fy ∂Fz ∇•F = + + ∂x ∂y ∂z F = − xyax + 3x 2 yza y + z 3 xaz
将 P 点坐标 ( x = 1 , y = -1 , z = 2 ) 代入上式即可
b
a
,
ρv = k / r
即电荷是球对称分布。 ∴ 空间中的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E = E ( r ) ar
高斯定律的积分形式,求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
课
在以坐标原点为球心、半径为 r 的球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上可利用
后
答
空间被分为三个区域: r
案
<a , a≤r ≤b , r >b
网
在以坐标原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各点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
2
exercise 2.11 Solution:
∵ A = 3ax + 2a y − az , B = 4ax − 8a y − 4az , C = 7ax − 6a y − 5az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件

电磁波的散射与衍射
散射
当电磁波遇到尺寸远小于其波长 的障碍物时,会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波向各个方向传播。
衍射
当电磁波遇到尺寸接近或大于其 波长的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 象,衍射波在障碍物后形成复杂 的干涉图样。
03
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
天线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天线的基本概念
天线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设备,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系统中广泛应 用。
再经过信号处理得到目标的图像。
02
系统组成
红外成像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03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红外成像中的应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红外成像中用于接收目标的辐射信息,经过处理得到
目标的图像。
05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电容与电感测量实验
总结词
掌握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测量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电桥、交流电桥等基本测量工具,了解不同类型电容和电感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掌握 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
折射率与波长有关
不同媒质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不 同的折射率。
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反射定律
当电磁波遇到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 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媒质,一部分能量 进入新媒质。反射波和入射波的振幅 和相位关系遵守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当电磁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 称为折射。折射定律描述了折射角与 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件
目录
•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 电磁波的辐射与接收 •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 总结与展望
0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章分章节复习第二章:静电场1、导体在静电平衡下,齐体内的电荷密度(B )。
A.为常数B.为零C.不为零D.不确定2、电介质极化后,其内部存在(D)。
A.自由正电荷 B.自由负电荷C.自由正负电荷D.电偶极子3、在两种导电介质的分界面处,电场强度的(A)保持连续。
A.切向分量B.幅值C. 法向分量D.所有分量4、在相同的场源条件下,真空中的电场强度时电介质的(C)倍。
A.εoεrB.1/εoεrC. εrD.1/εr5.导体的电容大小(B)。
A.与导体的电势有关B.与导体的电势无关C.与导体所带电荷有关D.与导体间点位差有关6、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作用力可表示为两个力的 ( D )。
A.算术和 B.代数和C.平方和 D.矢量和7、介质的极化程度取决于:( D )。
A. 静电场B. 外加电场C. 极化电场D. 外加电场和极化电场之和8、电场强度的方向(A)。
A.与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相同。
B.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相同。
C.与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垂直。
D.垂直于正负电荷受力的平面。
9、在边长为a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各放一个电量相等的同性点电荷Q1,几何中心放置一个电荷Q2,那么Q2受力为(D);A.Q1Q2/2πB. Q1Q2/2πaC. Q1Q2/4πaD.010、两个相互平行的导体平板构成一个电容器,其电容与(B D)有关。
A.导体板上的电荷 B.平板间的介质C.导体板的几何形状 D.两个导体板的距离填空题:1、静止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称之为静电场。
2、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相同。
3、电位参考点就是指定电位值恒为零的点。
4、在正方形的四顶点上,各放一电量相等的同性点电荷,几何中心放置荷 Q,则 Q 不论取何值,其所受这电场力为零。
5、写出真空中静电场的两个基本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6、电流的方向是指正电荷运动方向。
7、引入电位是根据静电场的电场旋度等于0 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b
∫ ∇ • Fdv = ∫ F • ds
v s
y
∴
∫ r • ds = ∫v ∇ • rdv
( v 是以坐标原点为球心、半径为 b 的 球的体积 )
x
r = xax + ya y + zaz
∇•r = 3
4 3 ∴ ∫ r • ds = ∫v 3dv = 3 ⋅ π b = 4π b3 3
7
exercise 2.33 Solution: 第一问:求标量函数 f = 12x2 + yz2 在点P (-1, 0, 1)对距离的最大变化率 即是求
总结:空间中各点的电场强度为
E ⋅ 4π r 2 = Q f / ε 0
r<a ⎧0 ⎪ E (r ) = ⎨ ar k (r 2 − a 2 ) /(2ε 0 r 2 ) a ≤ r ≤ b ⎪a k (b 2 − a 2 ) /(2ε r 2 ) r >b 0 ⎩ r
16
第二问:求穿过 r = b 的球面的电通量
C
A
B
3
A = 3a x − a y + 2a z , B = 2a y , A × B = ?
Solution:
A × B = (3a x − a y + 2a z ) × 2a y = 6a z − 4a x = −4a x + 6a z
az
ay
ax
4
exercise 2.28 Solution:
r = ρ aρ + zaz
rρ = ρ , rφ = 0 , rz = z
1 ∂ ∂z 2 ∴ ∇•r = (ρ ) + = 2 + 1 = 3 ρ ∂ρ ∂z
(2) 球坐标系中 ∵ ∇ • F =
∂ 1 ∂ 2 1 1 ∂Fφ (r Fr ) + (sin θ Fθ ) + 2 r ∂r r sin θ ∂θ r sin θ ∂φ
k (r 2 − a 2 ) a = ar ∴ E (r ) = 2 r 2 4πε 0 r 2ε 0 r
15
(3) r > b 时,
b
b a
∵ Q f = ∫ ρ v dv = ∫
b a
π 2π k 2 r dr ∫ sin θ dθ ∫ dφ 0 0 r
a
= 4π k ∫ rdr = 2π k (b 2 − a 2 ) k (b 2 − a 2 ) a = ar ∴ E (r ) = 2 r 2 4πε 0 r 2ε 0 r Qf
2 2 1 1 ∂ ∂ f ∂ f ∂ f ∇2 f = + (ρ ) + 2 ρ ∂ρ ∂ρ ρ ∂φ 2 ∂z 2
Φ = K ln(b / ρ )
Φ 与坐标变量 φ 和 z 无关
∂Φ K =− ρ ∂ρ
1 ∂ 1 ∂ (− K ) K ∴ ∇ Φ= =0 [ ρ ⋅ (− )] = ρ ∂ρ ρ ρ ∂ρ
P(−1, 0,1) ⇒ OP = − ax + az Q(1,1,1) ⇒ OQ = ax + a y + az
P
Q
∴ PQ = OQ − OP = 2ax + a y
∴沿 PQ 方向的单位矢量为
O
al =
PQ | PQ |
=
2a x + a y 2 +1
2
=
2 5
ax +
1 5
ay
∵ ∇f |P = −24ax + a y
2
exercise 2.11 Solution:
∵ A = 3ax + 2a y − az , B = 4ax − 8a y − 4az , C = 7ax − 6a y − 5az
∴ A+ B = C
(
C A
A, B, C
组成一个三角形)
B
又∵
A• B = 0
A⊥B
∴ A, B, C
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right-angle triangle)
| ∇f |P = 242 + 1 = 577
8
第二问:求标量函数 f = 12x2 + yz2 在x , y 和z 方向的变化率
即是求 f 在 x , y 和z 三个方向的方向导数。
∂f / ∂x = 24 x , ∂f / ∂y = z 2 , ∂f / ∂z = 2 yz
9
第三问:求 f 沿从点P (-1, 0, 1)到点Q (1, 1, 1)方向的变化率 即是求在P 点,f 沿 PQ 方向的方向导数。
z
b
y
r = bar , ds = b 2 sin θ dθ dφ ar ,
θ = 0 → π , φ = 0 → 2π
∴
x
∫ r • ds = ∫0
π
∫0
π
2π
(bar ) •(b 2 sin θ dθ dφ ar )
2π
= b3 ∫0 sin θ dθ ∫0 dφ = 4π b3
6
(2) method 2 应用(Gauss) Divergence Theorem:
2
∴ 同轴线内外导体之间的电介质中的电位分布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13
exercise 3.7 Solution: 第一问:求空间各点的 E ∵ 体电荷密度为
b
a
,
ρv = k / r
即电荷是球对称分布。 ∴ 空间中的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E = E ( r ) ar
在以坐标原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各点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 空间被分为三个区域: r
∂ ∂ ∂ 3 2 ∇ • F = (− xy ) + (3 x yz ) + ( z x) = − y + 3 x 2 z + 3 z 2 x ∂x ∂y ∂z
将 P 点坐标 ( x = 1 , y = -1 , z = 2 ) 代入上式即可
12
exercise 2.47 Solution: 圆柱坐标系中
D1
ε
2 1
1 ∂ 1 ∂Fφ ∂Fz ∵ ∇•F = ( ρ Fρ ) + + ρ ∂ρ ρ ∂φ ∂z
∴ ρvb = −∇ • P 1 =0
即电介质中束缚体电荷密度为0
21
ρ sb = an • ( P2 − P 1 ) |s
∵ 媒质2 是自由空间 在圆柱面 ρ = α 上:
P 1 =
ε r − 1 ρl aρ ε r 2πρ
ρl 2πε 0 ρ
P
A
VP = ∫ E • dl = ∫
ρ
a
a
ρ
(
ρl ρ ⎛a⎞ )aρ • (d ρ aρ ) = l ln ⎜ ⎟ 2πε 0 ρ 2πε 0 ⎝ ρ ⎠
∴ 等电位面为 ρ = constant 即无限长均匀带电导线的等电位面为与该导线同轴的圆柱面。
19
exercise 3.23 Solution: 假设无限长的线电荷位于坐标系的 z 轴,电荷 密度为 ρl 。 第一问: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电介质中的电通量密度可表示为 D
exercise 2.4 Solution:
Pythagorean theorem (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 A + B |2 = ( A + B) • ( A + B) = A • A + B • B + 2 A • B = A2 + B 2 + 2 A • B
∵ A ⊥ B ⇔ A• B = 0
C/m2
注意:在无限长的线电荷表面,单位长度内的束缚电荷为
α →0
lim(2πα ⋅ ρ sb ) = −
单位长度内的总电荷:
22
example 3.18 自由空间和电介质的分界面是平面 y = 0 Solution: 令 y < 0 的区域为电介质,即媒质1; y > 0 的区域是自由空间,即媒质2。 已知
A+ B
2 2
∴ A ⊥ B ⇔ | A+ B | = A + Bcise 2.10 Solution:
P
Q
P(0, −2,1) ⇒ OP = −2a y + az
Q(−2, 0,3) ⇒ OQ = −2ax + 3az
O
∴ PQ = OQ − OP = (−2ax + 3az ) − (−2a y + az ) = −2 a x + 2 a y + 2 a z
P
E = E ( ρ ) aρ
在以 z 轴为中轴、半径为 ρ 、高度为 1 的圆柱面上可利用高斯定律的 积分形式,求自由空间中的电场强度。
∫ ∫
s
D • ds = ρl
∫
2π 1
s
E • ds = ρl / ε 0
∵ 在圆柱面的上顶面、下底面, ds
= ± dsaz , E • ds = 0
0 l
s
E ⋅ 4π r 2 = Q f / ε 0
Qf 是半径为 r 的球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总量。 (1) r < a 时, ∵ (2)
Q f = 0 ∴ E (r ) = 0
r
a ≤ r ≤ b 时,
a
∵ Q f = ∫ ρ v dv = ∫ Qf
π 2π k 2 r dr ∫ sin θ dθ ∫ dφ = 2π k (r 2 − a 2 ) 0 0 r
| ∇f |P
∵ f = 12 x 2 + yz 2
∂f ∂f ∂f ax + a y + az = 24 xax + z 2 a y + 2 yzaz ∴ ∇f =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