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风格之比较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音乐家与作曲家介绍

初中音乐音乐家与作曲家介绍

初中音乐音乐家与作曲家介绍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音乐的创造者,音乐家和作曲家在音乐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作曲和演奏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使人们陶醉其中,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在这个初中音乐音乐家与作曲家介绍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古典音乐的巨人。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在创作音乐时,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感情和戏剧性。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是奥地利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天赋出众,三岁就开始创作音乐,六岁就开始巡回演出。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等,曲风优雅且富有表现力。

他将音乐的结构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

肖邦(Frédéric Chopin)肖邦是波兰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钢琴独奏为主,具有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感。

肖邦的音乐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

他的钢琴作品被广泛演奏,并且对后世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被誉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器乐、合唱和宗教音乐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赋格的艺术》。

巴赫的音乐具有严密的构造和复杂的和声技巧,他的作品是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地演奏和研究。

贝尔托·索卡洛维奇(Béla Bartók)贝尔托·索卡洛维奇是匈牙利的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结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东欧传统音乐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性。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之比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之比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之比较
郑骏千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2)003
【摘要】莫扎特和贝多芬,所处的年代都是在大革命前后,莫扎特追求的是刻意求新的一种自我表现,作曲的原则是"让普通的马车夫都可以琅琅上口的唱出作曲者的旋律",莫扎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贝多芬则亲身参加了革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满着进步的热情,英雄的气概以及坚不可摧的乐观情绪.【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郑骏千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浅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所处的环境对其音乐风格的影响
2.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之比较
3.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嬗变--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
4.浅谈古典主义早期与晚期音乐风格的对比——以莫扎特与贝多芬为例
5.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特征比较——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3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 Nr.1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的三位巨匠,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各有不同。

首先,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交响乐的先驱,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顿的创作风格以清新明朗、朗朗上口为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韵律流畅、构图精确,常以幽默和欢快的调子为主,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海顿的交响曲以明快的节奏、富有变化的动态和丰富的音乐形式而著称,他的弦乐四重奏也十分著名。

其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

他的创作风格既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其多样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

他的音乐与时代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情感的丰富性。

莫扎特的音乐既优美又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旋律曲线流畅、动情而富有感染力。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奔放和激烈。

他是古典音乐最伟大的创作家之一,也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表现力和情感上更为深沉和激烈,他的音乐常常表达出人类的思考和奋斗的主题。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中的旋律充满了力量和冲击力。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深受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同样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人类精神的思考与追求。

海顿的音乐作品明快欢快,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优美多样,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更为深沉激烈。

这三位古典大师的音乐创作风格各具特色,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繁荣发展的一种音乐风格和潮流。

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他们的音乐风格鲜明而独特,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严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注重音乐的结构和组织。

他们通常采用一种对称的形式,如奏鸣曲形式、交响曲形式等,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他们的音乐具有一种内聚力和统一感。

2. 旋律优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富有动听的旋律。

这些旋律通常简洁而明快,容易记住,使人们乐于聆听和演奏。

同时,作曲家们还注重表达情感,他们通过音乐旋律表达了各种情绪和思想,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

3. 对位技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崇尚对位技巧。

他们善于在音乐中使用对位和赋格形式,通过对称和交错的声音组合来展示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种对位技巧不仅增加了音乐的技巧性,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效果。

4. 严肃而感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既有严肃的思考和处理,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5. 完善的乐队编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对乐队的编制做出了创新和改进。

他们扩大了乐队规模,增加了音色层次的丰富性,使乐队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适应性。

他们还注重乐器的精细协调和平衡,创造出一种完美的音响效果。

总结起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是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旋律、对位技巧、严肃而感性的表达以及完善的乐队编制。

这一风格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石。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认知与启示作者:张竞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以下简称《古典风格》)是西方论述古典音乐风格最杰出的论著之一。

本文探究《古典风格》的学术立场和视野方法,进一步思考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音乐学;西方音乐[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76-03一、《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查尔斯·罗森在《古典风格》第一版的前言中写道:“笔者并不想对古典时期的音乐进行全面综述,只是想对该时期的音乐语言进行一番描述。

……笔者力图重新恢复古典风格仍具自由生命力的某种感觉。

笔者的论述范围只涉及古典时期的三位大师,因为笔者秉承一种似乎过时的立场: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1] 这段话清晰地表达了罗森写作《古典风格》的立场与动机。

罗森称自己的立场似乎是“过时”(Old-fashioned)的,表明他对当时学术传统与研究前沿有深刻的认识。

“必须以这三位大师的成就为标准,才能最好地界定这一时期的音乐。

”这一立场在当时引发不少争议,一派学者认为仅以个别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去界定某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这样片面的论述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整体风貌。

罗森在成书20年后的补充前言中说道“指责我错误地遗漏了所有的小人物,这一指责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公正的”。

[2]罗森在这篇补充前言中再一次阐述了他的立场观点:“学者希望判断一个时代的个人和事件是否被记忆之前,应该重建这个时代的原处混杂图景,最终从中挖掘不该被遗忘的作品、作曲家。

这类学者无法体现所有往昔行为的全部丰富性。

古典乐派的三巨头分别是谁?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古典乐派的三巨头分别是谁?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古典乐派的三巨头分别是谁?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本文导读:
海顿
海顿生于1732年,于1809年去世,是“三巨头”中寿命最长的,慈祥和蔼的他被人称作“海顿爸爸”。

在音乐创作领域,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一生创作出过一百多部交响曲作品(有编号的就有104部),同时他还是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缔造者。

虽然它并不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但对音乐发展史而言,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
莫扎特,1756年-1791年。

在他头上有太多光环,“神童”和“天使”是人们给予他最常用的两个代名词,而他更是音乐学界所公认的作曲天才。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曲,最后5-6部被认为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杰作;而他的27首
钢琴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极高境界;莫扎特的歌剧在当时更是具有极高的声望,并广受欢迎。

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35岁那年因病早逝,即便如此,他所遗留下来的有编号的音乐作品也多达六百多部。

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他被誉为“乐圣”。

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奋斗以及精神境界的写照,而他的许多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歌剧等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贝多芬是半个古典主义者、半个浪漫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不能算作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贝多芬更像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使者,一个音乐风格独特的大师。

音乐欣赏指南:十首经典古典音乐推荐

音乐欣赏指南:十首经典古典音乐推荐

音乐欣赏指南:十首经典古典音乐推荐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经典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卓越的创造力。

本文将向您推荐十首古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精华之处。

希望通过这个指南,您能够享受到更多美妙的音乐。

1. 贝多芬 - 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这部作品以其坚毅的旋律、饱满动人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结构而闻名于世。

贝多芬通过这首交响曲传达了人类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

2. 莫扎特 - 第四十号交响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第四十号交响曲是他所创作过最知名且富有激情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展现了莫扎特独特的旋律和和谐,让人陶醉其中。

3. 肖邦 - 降E大调练习曲肖邦的钢琴作品以其浪漫、富有感情和技术要求高而闻名。

降E大调练习曲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钢琴音乐中最困难的练习之一。

这首练习曲充满了激情和动力,展示了肖邦无与伦比的钢琴技巧。

4. 舒伯特 -《冬之旅》《冬之旅》是舒伯特最负盛名的歌曲集之一,由24首歌曲组成。

这部作品通过音乐描述了严寒冬季中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伤。

舒伯特巧妙地使用了旋律、节奏和韵律来表达不同情感,使听者更能融入其中。

5. 贝多芬 - 钢琴奏鸣曲《月光》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悲伤和深沉的音乐语言,以及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而闻名于世。

它向听者传递了复杂的情感,引发着思考和感悟。

6. 巴赫 - 康塔塔《古交响》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康塔塔《古交响》是他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展现了他在音乐结构上的卓越技巧和对声部编排的精湛处理。

这部康塔塔体现了巴赫对音乐形式与表达力量独特理解。

7. 莫扎特 - A大调小夜曲莫扎特的A大调小夜曲是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弦乐四重奏之一。

它以其轻盈、愉悦和飘逸的旋律而广为人知,将人带入一个祥和宁静的氛围中。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18世纪欧洲社会变革,启蒙运动兴起 ,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对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8世纪欧洲音乐市场繁荣,莫扎特得 以在维也纳等音乐中心接触到各种音 乐流派和风格,这为其音乐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当时欧洲音乐风格逐渐从巴洛克向古 典主义过渡,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体现 了这种风格的转变,追求简洁、和谐 与平衡。
02
莫扎特生平及时代背景
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
家之一。
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自幼展 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 巡回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

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交响 曲、室内乐、歌剧、协奏曲等,
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贝多芬、 海顿并称为“维也纳三杰”。
其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对后世音乐 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音乐之父”。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巴洛克音乐的华丽 与繁复,又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简洁与和谐,为西
方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和声丰富,色彩绚丽
多样化的和声手法
莫扎特的和声手法非常多样化,包括和弦的转位、离调和声、模 进等,这些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和声层次丰富,变化多端。
绚丽的色彩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使得作品呈现出绚 丽多彩的音响效果。
和声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莫扎特的和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与旋律紧密结合,共同塑造出鲜 明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莫扎特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刻。他通过音乐表达出了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感悟,使得 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比较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逝世于1791年。

享年35岁。

他的父亲是一名宫廷乐师,在萨尔茨堡宫廷大主教乐团做小提琴手,他母亲也爱好音乐,会拉大提琴,小提琴。

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小莫扎特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

他四岁跟随父亲学钢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由父亲带领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巡回演出,并取得成功。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波恩。

逝世于1827年。

父亲是一名宫廷歌手。

贝多芬也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

而且8岁即登台演出。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交响曲《命运》,《英雄》钢琴区《月光》《悲怆》被尊为“乐圣”。

莫扎特,贝多芬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

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正值欧洲社会大变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欧洲社会的变迁都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兴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思维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人权”、“理性”等新兴口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同时,十九世纪下半期各项科技发明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蒸汽机,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们已经不满足原
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

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1730——1820年是欧洲主流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主导时期。

当时的“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是这一乐派的杰出代表。

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

维也纳乐派在音乐风格上有以下特点: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
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

作品中透出对自由,博爱的赞美。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
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
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
法,使古典主义音乐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莫扎特作为古典音乐三杰之一,其音乐作品理所当然的有以上几个特点。

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这表现为优雅,欢快,愉悦。

虽然莫扎特的交响曲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

这和贝多芬的风格有所
不同。

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

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

”因此,有人说,如果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那么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命运的挑战者。

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决定的。

莫扎特英年早逝,没有经历革命的洗礼。

而且莫扎特出生宫廷乐师家庭。

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呵护。

因此他的作品多温和、明丽,纤巧细腻,旋律极富歌唱性,具有典型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

而贝多芬则是在酒鬼父亲的鞭打下学习钢琴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这对乐圣的影响是不可质疑的。

贝多芬前期的作品跟随莫扎特。

比如雅俗共赏的经典《致爱丽丝》,《G大调小步舞曲》。

但是后期明显的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深沉的旋律,排山倒海的和弦,对人们的鼓膜和心灵极具震撼力。

体现了贝多芬独特的性格——对生活、命运的抵抗,不屈的顽强精神以及把苦难化为欢乐的伟大心灵。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J.S.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

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

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
的成熟时期。

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的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第三是旋律灵活,但不失宏大的气魄;第四是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

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

交响乐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

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

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

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

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

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
表现力的范围。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

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

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

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

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

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

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在贝多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鸣曲,无论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们被恰当地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力度的对比。

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都是贝多芬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

他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成高耸云天的大厦。

当贝多芬想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并在钢琴上开始采用新技巧时,其“炽热表达”的结果是琴槌的损坏和琴弦的断裂,贝多芬的一位抄写员这样描述道:“我经常把断了的琴弦扭下来,我来回忙活,拉出断弦,还要翻谱,我的工作比贝多芬要辛苦多了。

莫扎特和贝多芬在出身方面有极大的相似性。

自幼接受来自父母的系统的音乐教育。

而且二人均受到交响乐之父海顿的影响。

莫扎特曾师从海顿。

这也促使他在作曲方面的日臻成熟,并且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海顿的影响。

而贝多芬和海顿也曾跟随海顿学习。

二人曾是很好的朋友。

由于海顿难以接受贝多芬的骄傲不驯,最终这段友谊无疾而终。

这也对二人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或者说莫扎特比贝多芬受到更多的来自海顿的影响。

莫扎特和贝多芬最后都在疾病的折磨下接受了各自辉煌的一生。

二人的未终之区分别是《安魂曲》和《第十交响曲》。

这两部作品也正可作为二人音乐风格的代表。

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们对艺术的执著精神和他们不朽的经典将如同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