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风格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比较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逝世于1791年。享年35岁。他的父亲是一名宫廷乐师,在萨尔茨堡宫廷大主教乐团做小提琴手,他母亲也爱好音乐,会拉大提琴,小提琴。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小莫扎特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他四岁跟随父亲学钢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由父亲带领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巡回演出,并取得成功。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波恩。逝世于1827年。父亲是一名宫廷歌手。贝多芬也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而且8岁即登台演出。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命运》,《英雄》钢琴区《月光》《悲怆》被尊为“乐圣”。

莫扎特,贝多芬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正值欧洲社会大变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欧洲社会的变迁都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兴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思维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人权”、“理性”等新兴口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十九世纪下半期各项科技发明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蒸汽机,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原

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1730——1820年是欧洲主流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主导时期。当时的“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是这一乐派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维也纳乐派在音乐风格上有以下特点: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

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作品中透出对自由,博爱的赞美。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

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

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

法,使古典主义音乐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莫扎特作为古典音乐三杰之一,其音乐作品理所当然的有以上几个特点。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这表现为优雅,欢快,愉悦。虽然莫扎特的交响曲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这和贝多芬的风格有所

不同。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因此,有人说,如果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那么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命运的挑战者。

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决定的。莫扎特英年早逝,没有经历革命的洗礼。而且莫扎特出生宫廷乐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呵护。因此他的作品多温和、明丽,纤巧细腻,旋律极富歌唱性,具有典型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而贝多芬则是在酒鬼父亲的鞭打下学习钢琴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这对乐圣的影响是不可质疑的。贝多芬前期的作品跟随莫扎特。比如雅俗共赏的经典《致爱丽丝》,《G大调小步舞曲》。但是后期明显的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深沉的旋律,排山倒海的和弦,对人们的鼓膜和心灵极具震撼力。体现了贝多芬独特的性格——对生活、命运的抵抗,不屈的顽强精神以及把苦难化为欢乐的伟大心灵。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J.S.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

的成熟时期。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的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第三是旋律灵活,但不失宏大的气魄;第四是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交响乐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

表现力的范围。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在贝多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鸣曲,无论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被恰当地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都是贝多芬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他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成高耸云天的大厦。当贝多芬想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并在钢琴上开始采用新技巧时,其“炽热表达”的结果是琴槌的损坏和琴弦的断裂,贝多芬的一位抄写员这样描述道:“我经常把断了的琴弦扭下来,我来回忙活,拉出断弦,还要翻谱,我的工作比贝多芬要辛苦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