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几何应用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几何应用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几何应用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中考几何应用题精讲精练

【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

考点:此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是:由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计算、推理来说明某种几何设计是否最优,或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几何方案,除能有效地考查有关几何知识之外,更注重考查学生抽象、转化的思维能力,在中考试卷的主、客观题中均有出现,分值在12%左右。

【经典范例引路】

例在直径为AB的半圆内,划出一块三角形区域,使三角形的一边为AB,顶点C在半圆上,其它两边分别为6和8,现要建造一个内接于△ABC的矩形水池DEFN,其中,DE 在AB上,如图的设计方案是使AC=8, BC=6 (1)求△ ABC中 AB边上的高 h (2)设DN=x,当x取何值时,水池DEFN的面积最大?

(3)实际施工时,发现在AB上距B点1.85的M处有一棵大树,问:这棵大树是否位于最大矩形水池的边上?如果在,为保护大树,请设计出另外的方案,使内接于满足条

件的三角形中欲建的最大矩形水池能避开大树.(1999,云南)

解:(1)由S=21AB·h=21AB·BC得 h=ABBCAC?=1086?=4.8 (2)∵NF∥AB,∴△CNF∽△CAB,∴hDNh?=ABNF

∴NF=8.4)8.4(10x?,S DEFN=x·8.410(4.8-x)= -1225x2+10x ∴当x=2.4

时,S DEFN的值最大.

(3)当S DEFN最大时x=2.4,此时F为BC中点.

在Rt△FEB中,EF=2.4,BF=3,

∴BE=22EFBF?=224.23?=1.8

又BM-1.85>BE,故大树必位于欲修建的水池边上,应重新设计方案

又∵当x=2.4时,DE=5,∴AD=3.2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由圆的对称性知满足题设条件的另外设计方案是如图(2),此时,AC=6,AD =1.8,BD=8.2,此方案满足条件且能避开大树.

【解题技巧点拨】

解此类问题经常要通过计算线段长和面积来确定设计方案及其是否最优,因此有关面(体)积公式要非常熟练,同时要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并会将有关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再计算有关线段或面积;有时还要利用轴对称及其性质解题。【综合能力训练】

1.天河宾馆在重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

元。

2.某班在布置新年联欢会会场时,需要将直角三角形彩纸裁成长度不等的矩形彩条,如图,在Rt△ABC中,∠C=90°,AC=30cm, AB=50cm,依次裁下宽为1cm的矩形纸条 a l,a2,a3……,若使裁得的矩形纸条的长都不小于5cm,则每张直角三角形彩纸能裁成的矩形纸条总数是 .

3.目前,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支持北京的申奥活动,你们知道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图案是由代表五大洲的五个圆环组成(如右图),每个圆环的内、外圆直径分别为8和10,图中两两相交成的小曲边四边形(黑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已知五个圆环覆盖的面积是122.5平方单位,请你们计算出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为

平方单位(π取3.14).(2001,济南市)

4.如图,A、B两个村子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 AC=1km,BD=3km,CD =3km,现要在河边CD上建一水厂向A、B两村输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公里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出铺设水管

的总费用F.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5.某县为加固长90米,高5米,坝顶宽为4米,迎水坡和背水坡的坡度都是1∶1的横断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坝,要将大坝加高1米,背水坡坡度改为1∶1.5,已知坝顶宽不变.(1)求大坝横截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工程,如果甲队单独做将拖延1O天完成,乙队单独做将拖延6天完成,现在甲队单独工作2天后,乙队加入一起工作,结果提前4天完成,求原来规定多少天完成和每天完成的土方数。

6.武当山奶制品公司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奶粉盒,其形状都是高相等的圆柱形,第一种奶

粉盒可装奶粉500克,底面是半径为R1的⊙O1(如图甲);第二种奶粉盒可装奶粉1000克,底面是半径为R2的⊙O2(如图乙),根据市场调查,还需设计一种装1500克奶粉的圆柱形盒子,并要求此盒底面圆的面积等于⊙O1、⊙O2面积之和,其高与前两种奶粉盒的高相等,请你画出符合要求的奶粉盒底面圆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2001,十堰

市)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7.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莲花村有四个村庄A、B、C、D,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中的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

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以下数据可供参考:2=1.414,3=1.732, 5=2.236)

8.如图所示,某海域为直径30海里的暗礁区中心有一哨所A,值班人员发现有一轮船从哨所正西方向45海里的B处向哨所驶来,哨所及时向轮船发出危险信号:

(1)若轮船收到此次危险信号,为避免触礁,船向改变至少为东偏北α度,求sinα的值;(2)若轮船没有收到危险信号,又继续前进了15海里到达C处,才收到此时哨所

第二次发出的紧急危险信号,为避免触礁,航向改变角最少应为东偏南多少度?(3)

若轮船一直没有收到信号,且该轮船的安全转向角度为60°,为避免触礁,轮船至少应在暗礁区外多少海里收到信号?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9.如图所示,一艘轮船以20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

心正以40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2010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

界)都属台风区,当轮船到A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正南方向B处,且AB

=100里

(1)若这艘轮船自A处按原速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若会,试求船最初

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

(2)现轮船自A处立即提高船速,向位于东偏北30°方向,相距60里的D港驶去,为使台风到来之前到达D港,问船速至少要提高多少(提高的船速取整数,13≈3.6)?

【创新备考训练】

10.如图,某斜拉桥的一组钢索a,b,c,d,e共五条,它们相互平行,钢索与桥面的固定点P1,P2,P3,P4,P5中,每相邻两点等距离.

(1)问至少需知道几条钢索的长,才能计算出其余钢索的长?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2)请你对(1)中需知道的这几条钢索长给出具体数值,并由此计算出其余

钢索的长.(2002,绍兴市)

11.如图是某学校田径体育场部分的示意图,第一条跑道每圈为400米.跑道分直道和弯道,直道为长相等的平行线段,弯道为同心的半圆形,弯道与直道相连接.已知直道BC的长86.96米,跑道的宽为1米.(π≈3.14,结果精确到0.01) (1)求第一条跑道的弯道部分(⌒AB)的半径.

(2)求一圈中第二条跑道比第一条跑道长多少米?

(3)若进行200米比赛,求第六道的起点F与圆心O的连线FO与OA的夹角∠FOA的度数.(2002,淮坊市)

12.我们常见到如图4那样图案的地面,他们分别是全用正方形或全用正六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现在,问:

(1)像上面那样铺地面,能否全用正五边形的材料?为什么?

(2)你能不能另外想出一个用一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的材料铺地的方案?把你想到的方案画成草图。

(3)请你再画出一个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材料铺地的草图。(2000,安徽省)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13.如图,是某工厂生产留下的大量三角形废料,量得∠A=75°,∠B=60°,AB=60cm,该厂决定利用这些废铁料,焊成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铁块,用作广告牌,请计算你设计

的所有焊接铁块的面积(不计焊接间隙的面积).

14.如图(1)所示是某立式家俱(角书橱)的横断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角书橱高2米,房间高2.6米,所以不必从高度方面考虑方案的设计),按此方案,可使该家俱通过图(2)中的长廊搬入房间,在图(2)中把你设计的方案画成草图,并说明按此方案可把家俱搬入房间的理由.(注:搬运过程中不准拆卸家俱,不准损坏墙壁).(2002,

2018河南中考专项复习之简单句精讲精练(有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 一、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解题步骤 在做阅读理解时,可遵循三部曲的原则,即:快速阅读短文;认真逐题作答;复查校对答案。 第一步,快速阅读短文;通读测试题,明确考查点。 ①要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主旨和大意,特别注意文章的主题句,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What is the idea?What are facts?) ②要尽快浏览课文后的思考题,尽量带着问题读; ③完成事实细节题时,要找到定位句; ④要把有关WHO,WHAT,WHERE,HOW和WHY等方面内容用笔圈画出来。 ⑤遇到推理判断题时,要注意作者的态度和命题人的意图,不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 第二步,认真逐题作答。 在原文中划出涉及答案的句子。 第三步,仔细校对所选答案。 二、阅读理解的题型: (1)理解主旨大意题: 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全文梗概的领会、理解和概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略读-skimming”来获取文章或者段落的主题和主旨大意。在略读时要注意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了解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应该注意:主题句一般是短文第一个句子或者最后一个句子,偶尔位于段落的中间;每一段的主题句一般也是在每段的第一、二个句子或者最后一个句子。主旨大意题常见的设问方式如下: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3) The writer means to tell us that ______.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conclude ______. 5)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具体细节理解题: 考查对事实或者细节的理解和辨别,即考查短文中直接或间接提到的具体信息的细节及线索。对于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仔细比较所给的四个选项,找出语言表达差别的关键词来重点思考。做这种考试题我们一般用“扫读Scanning”来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事实细节题的方法和技巧: 1)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题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2)抓住文章的脉络和每一段中心,后面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分析,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后,相对来说定位就比较方便,解答细节题和主旨题就很方便了。 3)学会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方法来理解细节题目,也就是从短文的上下联系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细节。 4)注意引出细节的信息词,如: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first, second, next, then, last, finally, 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等。 (3)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之记叙顺序

中考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之记叙顺序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二、倒叙。倒叙顾名思义就是倒过来叙述,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还有一种形式:先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恰当运用倒叙,能突出结果,造成悬念,使文章产生引人人胜的艺术魅力。 我们阅读倒叙的文章要留意文中的“呼应” :一是开头的结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二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是开头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应。我们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段),以此来把握文章的结构。 三、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人与主要情 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对有关事件、人物的回忆。 2,插入对人物、事物的介绍或某种情况的解释。 插叙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可以由文中人物的回忆、思

念、 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也可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自来进行。插叙的内容主要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来弄清插叙的起止位 置。 倒叙与插叙有什么区别?首先,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其次,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温暖一生的假糖 余华 ①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 ②一天,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上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赶紧低下头,不想让她发现?? ③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一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被划为“黑五类”的刘老师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一堆被毛孩子们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 ④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由一阵辛酸。突然间,我想到了一颗糖,那是前一天下午,小伙伴军军送给我的一颗糖一“奶油太妃” 。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专题之表现手法 一、常考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本讲讲义我们主要梳理散文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二)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事物,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 1

托“更好的”。 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解读: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示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解读: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三)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就有很强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把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西莫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克洛德形成对比,更好的突出了卡西莫多的善良,克洛德的丑陋。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综合性学习新题赏析 题一:1、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要求:(1)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2)不超过100字。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题二:1、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要求:

(1)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2)不超过70字。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 ③这种装备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 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 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 2、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有木有”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50字左右。 题三: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2)宋朝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 题四:综合性学习。 (1)读战争故事,写出相应的成语。 A.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随后率兵偷度陈仓,打败楚将,又回到咸阳。 B.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非常吃惊。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分析标题 ↓ 明确内容 ↓ 理清结构→把握主题 新题赏析 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辆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

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的,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艰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

[第9讲]中考阅读真题精讲精练

Passage 1 Younger adults who get either little sleep or a lot of it may see a greater increase in their waistlines(腰围) over time, a study suggests. The study included 332 African-American and 775 Hispanic-American (拉丁裔美国人) men and women aged 18 to 81. The researchers measured their abdominal (腹部的) fat, at the start of the study and again five years later. Among the people younger than 40 in the research, the study found, those who said they slept for five hours or less each night gained more fat than those who averaged six or seven hours of sleep. Those who slept eight hours or more in bed each night also showed a bigger fat gain - but it was not as much as that seen in "short sleepers." The findings, according to the lead researcher Dr. Kristen, support the belief that sleep habits affect weight, and health in general. "Slee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r overall health -- not just in whether you're tired during the day," she said. As for why sleep time might affect abdominal-fat gain, there are several facts: People who get too little sleep may be too tired during the day to exercise, while those who spend a lot of time in bed may spend less time being active, comparing to people who sleep fewer hours. Research also suggests that sleep loss changes people's appetite-regulating hormones(胃口调节荷尔蒙)-- which could, in theory, make them overeat. What?s more, depression, which is a feeling of sadness that makes people think there is no hope for the future, could also be a reason. He also noted that it often affects people…s sleep and has been linked to weight gain. (10海淀一模C 篇) 1.______ will get less fat gai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Younger adults who sleep for five hours or less B .People who sleep more than 8 hours every day C .Younger adults who are from Africa or America D .People who sleep about six or seven hours a day 2.The underlined word “that ” refers to ______. A .a fat gain B .sleep habits C .too little sleep D .too much sleep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more we sleep, the more energetic we will be. B .The less we sleep every day, the less fat we will get. C .Those who are in sadness could easily get a bigger fat gain. D .The African and Hispanic adults easily get a greater weight gain. Passage 2 A friend of mine asked me the question, “Who said life was going to be fair, or that it was even meant to be fair?” Her question was a good one. It reminded me of something I was taught as a youngster: Life isn?t fair. It?s a bummer , but it?s absolutely tr ue. One of the mistakes many of us make is that we feel sorry for ourselves, or for others, thinking that life should be fair, or that someday it will be. It?s not and it won?t. One of the nice things about surrendering (承认) to the fact that life isn?t fa ir is that it keeps us from feeling sorry for ourselves by encouraging us to do the very best we can with what we have. We know it?s not “life?s job” to make everything perfect, it?s our own challenge. Surrendering to this fact also keeps us from feeling sorry for others because we are reminded that everyone is dealt a different hand; everyone has his own strength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facing the reality and making decisions; and everyone has those times that they feel cheated or unfairly treated.

(名师整理)最新英语冲刺中考“抗击新冠疫情”热点专题《完形填空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2020抗击疫情热点】中考英语完形填空: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重点词汇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Food is very important. Everyone needs to __1__ well if he or she wants to have a strong body. Our minds also need a kind of food. This kind of food is __2__. We begin to get knowledge even __3__ we are very young. Small children are __4__ in everything around them. They learn __5__ while they are watching and listening. When they are getting older, they begin to __6__ story books, science books…, anything they like. When they find something new, they love to ask questions and __7__ to find out

answers. What is the best __8__ to get knowledge? If we learn by ourselves, we will get __9__ knowledge. If we are __10__ getting answers from others and do not ask why, we will never learn well. When we study in the right way, we will learn more and understand better. 试题: 1. A. sleep B. read C. drink D. eat 2. A. sport B. exercise C. knowledge D. meat 3. A. until B. when C. after D. so 4. A. interested B. interesting C. weak D. better 5. A. 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nothing D. anything 6. A. lend B. read C. learn D. write 7. A. try B. have C. refuse D. wait 8. A. place B. school C. way D. road 9. A. little B. few C. many D. the most 10. A. often B. always C. usually D. something 参考答案: 1-5 DCBAB 6-10BACDB 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之伏笔 新人教版【含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之伏笔 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现代文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伏笔: 1.伏笔与照应。如“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重庆市2007年中考卷),解答此题,就是要在文中找到与伏笔相照应的情节,再概括情节大意;有时,设题者也会要求为后面的情节找伏笔,或者找出文中的伏笔与照应。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1)“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2)“伏笔”与“照应”在文中的位置经常相隔较远;(3)伏笔往往是一笔带过,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2.伏笔的作用。(1)单个句子的作用,可用“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的句式回答。(2)伏笔手法的作用,可用“个性+共性”的格式回答,如“前面的伏笔和后面的照应更突出了豹子对人信任而送命的悲剧(个性),同时使文章更加精致、严密,更加具有震撼力(共性)”(潍坊市2007年中考卷第15题答案)。 3.综合分析。如“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潍坊市2007年中考卷),解答时,应先找出文中的伏笔和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再分析伏笔手法的作用。 黄土高原的梆声 谢晓研 去年暑假。我申请到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两个月的支教,晚上就住在学校。 1

山里很静,风卷着细沙黄土弥漫在学校里。傍晚时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推开门。女孩凌乱松垮的马尾辫已粘结成绺,小脸蛋红扑扑的。“你找谁呀,小姑娘?”我停下手里的活儿问她。“老师,校长让我来给你做伴儿。”她边说边偷看我。 女孩叫山花子,回族,l3岁,六年级学生,家住学校头顶的山梁上。 晚饭时,我将来时买的零食拿出来凑合一下,女孩什么也不肯吃,说她“饱着哩”,在我再三相让下才小心翼翼地吃一点。 晚上睡觉前,山花子一遍遍拍打自己身上的土。“已经很干净了,上来睡吧。”“嗯。”她红着脸轻轻地挨着我睡下,我闻到一股汗臭味,但我装着什么也没闻到。 我教六年级的语文和英语,课间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疯玩、做游戏,听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我特别感动。这是一群淳朴得如同黄土高原一样的回族少年。 这样充实而快乐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就被一件事给搅乱了——我发现自己染上了虱子!头发上、内衣上,看到它们我就浑身发痒,厌恶得咬牙切齿。狂躁不安。 直到有一天上课,我在教室里突然发现山花子头上有几个虱子正在奋力攀爬,原来是她传染给我的! 那天下午我抚着山花子的肩膀,柔声对她说:“以后你晚上不用给老师做伴了。我胆子大着哩,一个人敢睡。你家里忙,早点回家帮父母干活吧。”我尽量讲得平淡,担心她会多想,这个单纯得如同白纸的心底不能落下自卑的污痕! 山花子狐疑地望了我一眼,低着头走了。 2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整体阅读 一、要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以及对比阅读。 课内文言文一般考查名篇,侧重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的考查。对于课内文言文,要做到熟读成诵,字字会翻译、句句会翻译、篇篇会翻译。 课外文言文一般主要考实词、虚词、翻译和文意理解题。主要是对经典性文言内容进行初步赏析,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对相关重要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欣赏和评价。一般情况下,有两到三题。 比较阅读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注重传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检测,而且强调比较鉴别、迁移拓展、评价探究、创新应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方法点拨 (一)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1.基本文常知识题 注意课内文言文注释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注意文言内容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例1:《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翻译。 答:“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例2:《湖心亭看雪》中“本文出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人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答:陶庵梦忆;张岱 2.开放性试题 ①理解概括类 例如:《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认为起义能够得到天下人响应的原因(条件)有哪些? 1

(要求: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回答)” 答: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总结概括为“老百姓对秦统治的不满。老百姓拥戴扶苏、项燕,又不知道两人的真实情况,有借用两人名义的可能”。 ②联系类 首先结合文章内容,三篇都要讲讲。再联系自己、联系生活。 例如:“请你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旷达,洒脱,追求宁静自然,不同流合污等。 ③欣赏类 首先概括表述观点,然后找出关键点进行阐述。 例如:《与朱元思书》中“这篇文言文很有特点,读过之后你有何感受?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内容、结构形式、语言等)加以赏析说明。” 答:结构形式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语言采用对偶(骈文)的修辞手法,并采用整散句式相结合的方式。 ④评论类 首先要表明观点,即“我同意这种看法(或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然后从文中找根据,表明自己的理由。 例如:《曹刿论战》中“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作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看到敌人强大,掉头就逃跑,不能打好仗;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有勇气,敢于面对敌人(或作战中也不能光凭匹夫之勇,还要有头脑、有智谋,尤其是现在的现代化战争)。 ⑤人物分析类 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例如: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2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1.【2019年山西省中考】4.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答案】B 【解析】B项“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表述错误。“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 D项,把青春比作一首诗,生动形象。正确

此题综合考查了代词的指代内容、短语的类型、关联词的正确使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查的覆盖面较广,不失为一道好题。 2.【2019年江西省中考】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答案】A 【解析】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 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 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精讲精练(含答案)

考点十六议论文阅读 命题规律 近三年来,宜宾中考中议论文作为实用性文本(说明文、议论文)二选一来考查,选材来 自课外,分值约为11~13分,由三个小题组成,按照宜宾考卷的设置及命题规律,通常在15~17题出现,一般考查论点、论证思路、论据,有时也会考查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的阅读对学生语文的后续学习乃至整个人生的后续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在科学表述上,有条理地做事上都有帮助,极大程度地涵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2019年宜宾中考,议论文的参考率也很强,而论证思路题的出现几率也是相当之大,分值基本就固定在5分左右,所以,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强化、突破。 体验中考 【真题】(2019年宜宾中考19~21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

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摒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 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 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 ④异史氏:作者自称。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 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 C.得到终于更加做 D.发现终于好处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2分) 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 的道理。(4分) 11、(3分)C 12、(3分,得分点,“素”、“未尝”、“征于声色”)邻居老人平素气量很大。平时丢了东西(心中的不愉快)从来不在(不曾)话语、脸面上流露出来(括号中内容不不出来也可以) 13、(2分)因实告邻翁 14、(4分,前一空1分,后一空3分)蒲松龄对坏人坏事要勇于批评,才能使之改正(对坏人坏事不应该原谅,要揭露出来等) 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名师整理)最新英语中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金题 阅读 A 1. Whose topic was read by the most students? A. Mike’s B. Kitty’s C. Nick’s D. Jim’s 2. For the football match, Jim____________. A. thought the striker d idn’t do well. B. thought it was really wonderful.

C. liked the England Football Team best. D. liked the striker very much. 3. Which is not Nance’s opinion about e-mails and letters? A. E-mails are cheaper than letters. B. It’s easie r to write e-mails than letters. C. E-mails are quicker than letters. D. E-mails can’t take the place of letters sometimes. 4. Who might go to bed latest of all? A. Mike B. Kitty C. Nance D. Jim 5. When did the England Football Team win the match? A. On May 20. B. On May 21. C. On May 22 D. On May 23 答: CABBC B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 【知识网络】 研究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基础题正逐年减少,阅读题正在相应增加, 题型也在不断创新。当然,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不会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真贯彻“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训练,认真备 考,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由于记叙文阅读知识面广、考查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密切,且题型灵活多变,因此,在 历届中考语文试卷中,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泛指以 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本专题 主要学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考查的能力点以及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等。 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 ?????????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以物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主要叙述线索详叙和略叙总叙和分叙插叙和补写 顺叙和倒叙主要叙述方法情和说明为辅、描写为主;议论、抒各种表达方式:以记叙 过、结果地点、人物、起因、经记叙文的要素:时间、记叙文 【考点解读】 一、几种重要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应 该是描写、议论和抒情。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 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根据描写的对象,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人物描写:其中又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是塑造人 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景物描写:其中又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等。 细节描写:文章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 事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 者的面前,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根据描写的方法,描写又有白描、工笔,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与客面描写等。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应该掌握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种方法。 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所作的直接地刻划。 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