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疱疹、疖肿等。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皮肤病一直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蔓荆子煎。
材料,蔓荆子30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2. 茯苓白术汤。
材料,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湿疹、疱疹等皮肤病。
3. 赤芍茯苓汤。
材料,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4. 猪苓汤。
材料,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5. 紫苏鳖甲汤。
材料,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风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以上所介绍的中药配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皮肤。
六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

六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今日介绍一下民俗上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如今时节也是皮肤病多发期,因此大伙儿明白怎么使用中草药材,它是很有必要的,这儿详细介绍5种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皮肤病病人能看哪一种药草合适你,干万已不用不对。
第一种:萝藦萝藦全身是宝,不含毒性,大伙儿喜爱叫他婆婆针钱夹、羊婆奶。
这类中草药材整株可当药,治牛皮癣实际效果是很好的。
它果子、地下茎、叶片、液汁均可药用价值,根能冶疗跌打损伤、蛇咬、疖痈、瘰疬、勃起障碍,液汁还能够用以蚊子、蜈蚣咬伤、瘊子及其丹毒等,萝藦医治湿疹也是很有实际效果的。
使用方法使用量:根、狼把草3~5钱;果核2~4钱;外敷适当,捣碎敷伤处。
第二种:土大黄土大黄的根、叶均可以当药,秋天挖根,清洗,切成片,晾干或鲜用。
活血消肿,对外开放伤出血,肿胀,疼痛较为有功效。
治疗银屑病,用土大黄实际效果非常好。
使用方法使用量:口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服用。
外敷:捣敷。
第三种:白鲜皮春天的白鲜皮最好,药力最好是。
针对一些风湿病类的皮肤病,用白鲜皮最好是了。
像寒湿疮毒、黄液淋沥、湿疹、疥癣等皮肤病。
使用方法使用量:4.5~9g;外敷适当,煎汤洗或研末敷。
艾叶草是一种野果,也是一种药草,能够服用,能够药用价值。
李时诊的《本草纲目》里便说,“艾草叶能灸万病”,作用是散寒祛毒,抑菌抗病毒治疗、抗敏、养肝利胆等。
活血化淤、通调血气的作用,对女性黄褐斑、脸黄很有改进功效。
伸筋草是大伙儿了解的舒筋草,山中天然的的一种药草,如今大约1零元一公斤。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消肿,除风温。
也可以浸酒饮看病。
其除根郁结疼痛,损害,金疮影响。
使用方法使用量:口服:煎汤,6~15g。
或入丸散、浸酒。
外敷:适当,或研粉敷。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介绍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引起不适和疼痛,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症。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治疗皮肤病的草药,包括其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草药一: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的功效。
它可用于治疗水痘、疱疹、湿疹等皮肤病症。
使用金银花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金银花鲜花研磨成泥状,加入适量的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冲剂:将金银花鲜花或干花加入沸水中,煮沸后过滤,待温暖后用于冲洗或浸泡患处。
3.茶剂:将金银花鲜花或干花泡入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金银花。
- 对金银花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 长期使用金银花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适度使用。
草药二:苦参苦参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杀菌作用的草药,常用于治疗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症。
使用苦参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苦参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茶剂:将苦参研磨成粉末后,用沸水冲泡,饮用或用于冲洗患处。
3.浸泡剂:将苦参鲜草或干草加入温水中,浸泡患处20-30分钟。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苦参。
- 长期使用苦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应避免过量使用。
草药三: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药,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瘙痒等皮肤病症。
使用白芷有以下几种方法:1.药膏:将白芷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凡士林,充分混合后涂抹于患处。
2.香熏剂:将白芷粉末加入适量的热水中,用毛巾浸泡后敷于患处,缓解瘙痒。
3.茶剂:将白芷研磨成粉末,用沸水冲泡,饮用或用于冲洗患处。
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白芷。
- 对白芷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草药四: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症,包括湿疹、痤疮和脱屑等。
使用当归有以下几种方法:1.茶剂:将当归饮片浸泡于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

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关于《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之中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皮肤病包括的类型也是非常的多,例如湿疹,皮炎,牛皮癣,白癜风这些,全是较为普遍的皮肤疾病,中草药材在治牛皮癣层面的实际效果是十分优异的,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难除的皮肤病,通常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医治功效,同是中草药材在副作用层面相对性也较为小。
治牛皮癣的中草药材中草药材做为中华文化的出色文化艺术的承传,在其中的医疗器材使用价值为全球所注目。
在这个追求完美安全健康的时期,在药用价值层面很多人都是采用传统式的中草药材,在其中所蕴涵的例如蛋白、糖原和营养元素等皮肤所需的营养元素,不仅是自然界的赠予,另外具备安全性整治症结的实际效果。
因此,我们在应用中草药材时,可对于皮肤症状调节服药,而更强的充分发挥功效。
那麼,让网编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些治皮肤的中草药材吧。
1、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樟脑丸茯苓功效:辛,热,有害。
功效:外敷有去湿,除虫、消痒,止疼,消肿作用。
主冶:皮炎,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参照: 本产品为香樟木馏制而成的结晶体,是一种右旋性酮。
对皮肤粘膜有部分刺激效果,能改进部分血液循环系统,推动黏膜代谢,因其刺激性冷效应器,故有很弱的局部麻醉功效,外抹后皮肤有清爽感,能奏消痒止疼的实际效果。
2、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地肤子茯苓功效:苦,寒。
功效:袪风消痒,除虫祛毒。
主冶:湿疹,瘙痒症,荨麻疹,划痕症,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参照: 本产品带有皂甙及维他命 A 类化合物,所以作发痒性皮肤病的外敷中药制剂。
对细菌有一定抑制效果。
3、治皮肤的中草药材的茯苓茯苓的主要成分是木薯淀粉,除此之外带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而且带有身体需要的十多种碳水化合物和十多种营养元素。
对于丰胸美颜的健康保健使用价值,是由于茯苓中的大豆异黄酮是现阶段在分子式上与身体本身代谢的雌性激素更为类似的一种植物雌性激素,因而,它能与人体各系统、人体器官组织体细胞表层的雌激素受体融合,充分发挥效用。
治疗皮肤病的十种中药材

治疗皮肤病的十种中药材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材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以下十种常见的中药材:鸡内金、连翘、黄柏、金银花、薏苡仁、地黄、苦参、鲜地黄、草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些中药材的使用方法。
1.鸡内金:鸡内金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等皮肤病。
可以将鸡内金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2.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连翘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中药材。
可以将连翘煮水,用煮过的水洗患处,每天2-3次,坚持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黄柏: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痤疮、湿疹等皮肤病。
可以将黄柏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4.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可以将金银花煮水,用煮过的水洗患处,每天2-3次,坚持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5.薏苡仁:薏苡仁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疹、痘痘等皮肤病。
可以将薏苡仁煮水,用煮过的水洗患处,每天2-3次,坚持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6.地黄: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皮肤干燥、瘙痒等皮肤病。
可以将地黄煮水,用煮过的水沐浴,每天一次,坚持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7.苦参:苦参具有祛痰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疹、瘙痒等皮肤病。
可以将苦参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8.鲜地黄:鲜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瘙痒、红肿等皮肤病。
可以将鲜地黄捣烂,敷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9.草果:草果具有温阳化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可以将草果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10.黄柏: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痤疮、湿疹等皮肤病。
可以将黄柏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使用2-3次。
以上就是治疗皮肤病的十种中药材及其使用方法。
老中医:中药外洗9法10方治疗皮肤病

老中医:中药外洗9法10方治疗皮肤病“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
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小编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徐长卿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
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掌跖脓疱疮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掌跖脓疱疮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称掌跖脓疱疮为“掌跖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掌跖部出现多个水疱或脓疱,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疮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内服药、中药湿敷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一、外用药1. 黄柏: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止痛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掌跖湿疮。
可将黄柏研成粉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数次,每次15-30分钟后洗净。
2. 法半夏+白鲜皮:法半夏和白鲜皮具有清热湿毒、解毒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掌跖湿疮。
将法半夏和白鲜皮研末,加入适量水煮沸,晾至温热后浸泡患处15-30分钟,每天2-3次。
3. 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性皮肤病。
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一般每次3粒,每天3次。
二、内服药1.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型的掌跖湿疮。
可以将金银花研末,每次取5-10克煮水,每日2-3次。
2. 曲直栎皮:曲直栎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型的掌跖湿疮。
可将曲直栎皮煎汤服用,每次10-20克,每天2-3次。
3. 五味子:五味子具有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作用,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的掌跖湿疮。
可将五味子研末,每次取3-6克泡水,每日2-3次。
三、中药湿敷1. 三七粉: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掌跖湿疮破溃后出血不止的情况。
可将三七粉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数次。
2. 杭白菊:杭白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掌跖湿疮破溃后出血不止的情况。
将适量杭白菊捣烂,贴敷于患处,每日数次。
3. 枸杞叶:枸杞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掌跖湿疮伴有热毒症状的情况。
将适量枸杞叶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晾至温热后泡洗患处,每天2-3次。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治疗掌跖湿疮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药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药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中医药有着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通过细致的分析病情,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中医药角度讨论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探讨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和临床应用。
一、湿热病证湿热病证是皮肤病的常见证候之一,表现为皮肤湿热、瘙痒、疼痛等症状。
治疗湿热病证应当清热利湿,消肿止痒。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败毒散、猪苓汤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功效。
二、风热病证风热病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等症状,常见于疱疹、湿疹等疾病。
治疗风热病证可选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中药方剂,如葛根败毒散、银翘散等,以清热祛风、消肿止痒。
三、血热病证血热病证是指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疹子等症状,常见于荨麻疹、痱子等疾病。
治疗血热病证应当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凉血地黄汤、柴胡清肝汤等,具有凉血祛热、平肝化风的作用。
四、痰湿病证痰湿病证表现为皮肤油腻、潮湿、瘙痒等症状,常见于湿疹、丹毒等疾病。
治疗痰湿病证应当化痰祛湿、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苓桂甘薏汤、黄连解毒汤等,具有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
五、气滞病证气滞病证表现为皮肤紫暗、紧绷、瘀斑等症状,常见于瘀血性疾病如瘀血瘀斑、瘀疮等。
治疗气滞病证应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逍遥散、护肝通脉丸等,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六、阴虚病证阴虚病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常见于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治疗阴虚病证应当滋阴润燥、清热安神。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汤等,具有滋阴润燥、清热安神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包括清热利湿、祛风除湿、凉血祛热、祛湿化痰、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滋阴润燥等治疗原则。
在实际治疗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结合辩证论治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以达到疗效最佳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
注意配伍活血、祛湿、健脾药物,如赤芍、川芎、郁金、 丹皮、泽泻、茯苓、益母草、薏米等,减少病情反复。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发物,戒烟酒,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
药性苦寒、滑利,应顾护脾胃,以防苦寒败胃,可适当加 健脾药物。孕妇及素体脾胃虚弱者慎用。
孕妇忌服皮肤病血毒丸、胃苓丸,感冒期间停服。
精品课件
合理用药:
此类药药性多苦寒清泄。因此,体弱血虚,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六应丸中含雄黄、蟾酥,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 注意疮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糖尿病兼有疖痈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以防并发症的
发生。 服药期间,还要注意精神和饮食调摄,避免过度紧张,饮食以营养丰富
而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品。
★屏障保护/感知感觉/交换(排泄、吸收) 因此,皮肤病不仅是美观问题,对人体健 康具有重要影响!
精品课件
皮肤的最基本结构
皮肤
表皮(薄) 真皮(厚、皮脂腺) 皮下组织(脂肪)
皮肤附属器:汗腺、毛发、皮脂腺
精品课件
中医学传统认识
皮肤的纹理和肌腠合称腠理,皮肤上的汗孔,亦 称气门,或名玄府,是汗液排泄的孔道。
湿热蕴肤型: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夜
间尤甚,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血虚风燥型: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似牛皮,舌淡
苔薄,脉沉细。
精品课件
肝郁化火型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方药】 ①成药:龙胆泻肝丸。 ②汤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
车前子、甘草)加减。 ③单验方药: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搽患处至皮肤发红
精品课件
湿疮(湿疹)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 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生,以先 天禀赋不耐者(过敏体质)为 多。
首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 常复发。
精品课件
湿疹的特点是: 皮损对称分布; 多形损害,剧烈瘙痒; 病灶多数有湿润倾向; 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
精品课件
皮疹呈对称 分布; 红斑表面粗 燥,呈苔藓 样,散在丘 疹、脱屑、 皲裂等。
由此可见,中医对皮肤病的防治有丰富的理论认 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精品课件
常见症状
瘙痒:是激起搔抓的一种感觉,为皮肤的浅表感觉。 斑疹、丘疹: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颜色改变,大小、颜色
及形状各异,无明显凹凸感。丘疹为实质性、局限性突起。 水疱、脓疱:水疱为含有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突起。脓
疱为含有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突起。
精品课件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形如牛项之皮、厚且坚硬的慢性瘙 痒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特点是: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
阵发性剧烈瘙痒,瘙抓后,皮损增厚,皮肤纹理加深, 形成苔藓样变。
精品课件
牛皮癣诊断要点
肝郁化火型: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边尖
红,脉弦数;
精品课件
湿热蕴肤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 ①成药:龙胆泻肝丸或防风通圣丸合除湿丸或二妙丸。皮肤
病血毒丸,黄柏胶囊,适用于疮疹密集,灼热瘙痒者。 ②汤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龙胆草、黄芩、栀子、
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萆薢、苡仁、 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加减。
、桑白皮、连翘、白芷、当归)。 ③单验方药:仙人掌适量,捣烂涂敷患处,每日2次。
精品课件
肠胃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 ①成药:三黄片,牛黄解毒片。 ②汤药: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加减。 ③单验方药:马齿苋、蒲公英、菊花各30克,蜂房10
克,水煎,清洗患处,每日2次。
精品课件
痰湿瘀滞
精品课件
血虚风燥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 ①成药:消风止痒颗粒,润肤丸。 ②汤药: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
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③单验方药:当归、川芎、白术、苍术、黄柏、防风各9克
,赤芍、蛇床子各12克,制首乌、茯苓、地肤子各15克, 生薏仁30克,甘草6克,水煎服,随症加减。
内分泌失调 皮脂腺十分敏感,易受内分泌波动的影响,尤其在青春期、 妇女月经前后、熬夜、压力较大时,都易导致皮脂腺分泌 失调,产生粉刺。
精品课件
粉刺的诱发因素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 多脂多糖辛辣刺激性饮食 某些化学因素 紫外线照射等
精品课件
粉刺诊断要点
肺经风热型:皮肤干燥,丘疹色红,痒痛,舌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
精品课件
学习目的
熟悉皮肤病治疗中的常用中(成)药 掌握常见皮肤病中药治疗的合理用药
原则与方法 了解常见皮肤病诊断的基本要点
精品课件
教学提纲
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皮肤病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附 矿物药与皮肤病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器官(不是系统) 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5%-15% 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
、生地黄、川芎)加减。 • ③单验方药:桃仁、红花、当归各20g,赤芍、川
芎、丹参、路路通、乌稍蛇各15g,三棱、莪术各 10g,蜈蚣2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
精品课件
关于克银丸的警示
皮肤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宣发、肃降,输 布精气,宣发卫气,透达皮肤。 肺合皮毛。
皮肤具有防止外邪入侵,调节人体津液与体温, 以及辅助呼吸的作用。
精品课件
中医学传统认识
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一书中就有烧灼法治 疗“疣”(瘊子)的记载,还有治疗瘙痒的方药 ;
《黄帝内经》“痤”(痤疮)、“疠风”(麻风 病);
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加减。
精品课件
血热内蕴
•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 【方药】 • ①成药:银屑灵,复方青黛丸,双黄连口服液。 • ②汤药:犀角地黄汤(犀角改用替代品水牛角粉、生地黄
、赤芍、牡丹皮)加减。
精品课件
血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 【方药】 • ①成药:郁金银屑片。白疕软膏外用。 • ②汤药: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
彼起,溃后脓出,舌红,苔黄。
气血两虚型: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色
淡红不鲜或暗红,成脓、收口时间均较长,愈合 缓慢,舌淡苔薄。
精品课件
热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 ①成药:牛黄解毒片,银黄片,清血解毒丸,痈疽消毒丸。
龙胆泻肝丸、三妙丸适用于疖痈发于下半身及臀部者。 ②汤药: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红,苔黄,脉弦滑数。
胃肠湿热型: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口臭,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痰湿瘀滞型: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为
主症,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精品课件
肺经风热
【治法】疏风清肺 【方药】 ①成药: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功劳去火片。 ②汤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黄柏、黄连、人参、甘草
严重慢性湿疹 eczema chronic
精品课件
湿疹诊断要点
湿热蕴肤型:皮损潮红,呈丘状疱疹,灼热瘙痒,渗液
,舌红苔黄,脉数。
脾虚湿蕴型: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糜
烂渗出,有鳞屑,舌淡胖,苔白腻。
血虚风燥型: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
,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 ,舌淡苔白,脉弦细者。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 ①成药:当归苦参丸。 ②汤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加减。 ③单验方药:海藻、海带、桃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前
三味水煎取汁,同薏苡仁煮粥服食,每天1次。
精品课件
合理用药 半夏、南星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可配生姜。 用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 月经期妇女、孕妇慎用或忌用。 牛黄解毒片切忌过量长期服用。 服药期间,保持大便通常,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舌红苔黄,脉数者。
血瘀阻滞型: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
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脉细者。
精品课件
血虚风燥
•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息风。 • 【方药】 • ①成药:首乌地黄丸,消银片,克银丸,银屑颗粒。 • ②汤药: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
斑疹
丘精品疹课件
水疱
鳞屑: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小如米糠,大可成片 。多由表皮细胞形成加速引起。
风团: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暂时性的扁平隆起,大小 不一,形状不定。
结节:是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变性所引起的实质性、局限 性的突起,直径大于1cm,比丘疹更深,较硬。
鳞屑
风团
精品课件
结节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
为度,隔天1次。
精品课件
湿热蕴肤
• ①成药:全பைடு நூலகம்方,消风散。 • ②汤药:消风散(荆芥穗、甘草、川芎、羌活、白僵蚕、防
风、茯苓、蝉壳、藿香叶、人参,厚朴、陈皮)加减。 • ③单验方药:夜交藤30克、全蝎6克、当归、皂刺、防风各10
克,刺蒺藜、白鲜皮、苦参各15克,水煎服。
精品课件
血虚风燥
• 【方药】 • ①成药:当归饮子、四物消风饮。 • ②汤药:当归饮子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
、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 ③单验方药:苦参、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生地20克
,玉竹、秦艽各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
精品课件
合理用药 适当配伍止痒、清热解毒、健脾之品,如地肤子、
荆芥、防风、白蒺藜、白鲜皮、茯苓、白术等。 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应遵医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