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PPT课件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PPT课件

.
44
《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
燕子飞翔天上,
差池其羽。
参差舒展翅膀。
之子于归,
妹子今日远嫁,
远送于野。
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弗及,
瞻望不见人影,
泣涕如雨。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 情既有婚姻来维系,更有 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 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 愁,由两人分担,“离怀 别苦”也减轻了许多,更 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 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 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 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 ,李清照
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
.
16
汉代女子渴望爱情:“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 离”(《白头吟》)。她们缠绵柔媚,一往情深。 当丈夫或情人远行时,她们苦苦相思,梦寐难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 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饮马长城 窟行》)
.
17
她们爱得炽热也恨得痛切。汉代女子发现对方 背叛爱情时,就毅然斩断情丝,毫不迟疑。《白头 吟》中的女子唱道:“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有所思》中的女子更加刚烈,她本来在思恋远方 的意中人,准备把自己最心爱的“玳瑁簪”送给他; 但当她听说对方“有他心’之后,就立即把这件象 征爱情的珍贵礼物砸毁烧掉,还要“当风扬其灰”, 并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
38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39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03
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
山水田园
总结词: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田园诗则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农事、农民和农村 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04
山水诗以自然风光为对象,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古典诗词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 、词曲等类型。同时,不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也有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通过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使形象更生动、意义更深刻。例如,“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升审美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
05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与影响
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通过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古 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的教育意义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品格、修养、 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古典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等方面也具 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 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资料汇总(一)一、古诗含意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早期的诗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

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

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唐诗宋词赏析——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艺术

唐诗宋词赏析——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艺术

唐诗宋词赏析——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流畅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爱、悲伤、勇气、智慧等许多情感的和谐融汇。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远的文化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智慧丰富、艺术充满的屋檐深邃的内涵。

其中,唐诗宋词就是中国古诗歌文学的一大奇葩,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其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节曲折、对比鲜明,人物刻画性强,其影响力深远。

此外,它不断演变出的五言、七言,以及多言精品都赞誉有加,其丰满的作品形成了不可多得的诗经传统。

有了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给了诗人们以无限的创作灵感,也使中国文化得以更深入地繁殖和发展。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之一,它表达出中国古代人一般的情绪,抒发出人们的心声与血脉。

宋词在抑扬和对仗方面表现得特别出色,以及它绘画般的逼真描写,内容丰富、情节多样,与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它谱写出来的优美诗篇,深深烙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

唐诗宋词无论在语言上、情感方面还是写作技巧上,都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赞美和效仿。

诗歌的鉴赏艺术对青少年的思想习惯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让他们正确认识文化,教他们如何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学习古诗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且
可以让自己接触和领略中国文化的精华,更加加深对中国文化以及文学经典的理解,增强个人的素养和文化修养。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一起来阅读吧!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它的美还在于意思。

《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

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鉴赏古诗的有关知识(一)关于古诗的题材:1、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

2、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5、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7、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关于诗歌的语言:1、诗歌语言的特征(1)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2)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

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4)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6)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三)关于诗歌的形象: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
01
02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
1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4.战争类
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2.花草类
芳草 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杨柳 “柳”谐音“留”,常做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1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梦蝶 庄子以梦蝶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STEP4
STEP3的人。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望 月
情人怨遥夜,
怀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 起句“海上生明月”, 点明“望月”,用平淡朴实 之语构建了高华浑融的气象, 真是意境雄浑阔大,不愧为 千古佳句。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由 第一句明月之景转而抒情, 转入“怀远”的主题。
• “还寝梦佳期”,这一句也 是无可奈何之意。无奈中只 好归家睡觉。因为诗人怀有 梦想,想着梦境中能与情人 相会呢。
•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 期”这两句,构思奇妙, 意境幽清。情思悠悠中, 作者用幻想的梦境衬托出 不尽的情思,给人一种惆 怅落寞之感。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 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 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 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 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 堪称典型。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颈联是实境与幻觉的交融, 通过对室内氛围的细致刻画, 用往昔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 如今室空人散的孤寂与落寞。 就这样,抒情主人公逐渐清醒 过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尾联用汉武帝寻仙不遇之 事,点明天涯阻隔、相见实难, 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这首无题七律写一位 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 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远别” 之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从 梦醒时的情景写起,而后将梦中 和梦后、实境与幻觉糅合在一起, 最后方点明由于蓬山的阻隔才导 致了远别之恨。
诗歌赏析
※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河堤听者,江上歌者,两下 有情。 踏歌:一作“唱歌”。踏歌 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 以脚踏地为节拍。
※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语写听者知歌者之“有情”。 东边日出——“有晴”——“有情”。 西边雨——“无晴”——“无情”。
谢榛: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措词流利,酷似六朝。” (《四溟诗话》)
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 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 受。”
(《唐人七绝诗浅释》)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 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 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 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 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
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 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 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 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
• “披衣觉露滋”,“滋”字写得好, 不仅客观地反映了露水滋生,沾湿 衣襟的情况,而且暗示了彼此思绪 的增长。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灭烛”、“披衣”是两个动作细 节。这两句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刻画 了深夜情人对月不眠的情景。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不堪盈手赠”,意思是说, 相思之中,无以为赠,只 有这满手的、盛满真情实 意的月光,但这又如何赠 送给对方呢?
解题
刘禹锡写下《元和十年自朗 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 后,因其诗“语涉讥刺”,再 度遭贬,先为播州刺史,后改 为连州刺史。
又过了十四年,诗人回京担 任主客郎中,故地重游,玄都 观已不复往日盛况。诗人于是 写下这首诗,再次对昔日权倾 一时的弄权小人加以讽刺,表 现出坚定乐观的精神。
诗歌赏析
※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刘郎,作者自指。
诗歌特色
讽刺辛辣,大胆无畏。
沈祖棻:“就此诗骨子里面的, 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 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 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 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 是那些趋炎附势,
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 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 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 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 提拔起来的罢了。
贞元九年(793)进士,
曾任太子校书、渭南主簿、 监察御史等职。永贞革新期间, 与王叔文友善,任屯田员外郎、 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 管理。
王叔文败后,被贬为朗州(今 湖南常德县)司马达十年之久。元 和九年(814)奉诏还京后,再贬为 播州刺史,后改为连州(今广东连 县)等州刺史。
后转任夔州(今四川奉节)、 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官至检 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 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 梦得集》。
侵:一作“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两相对比,心情不堪。 玄鬓:指蝉。相传魏文帝宫 女莫琼树将鬓脚梳得像蝉翼一样 薄,故称蝉鬓。 白头:作者自指。汉乐府 《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 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以蝉之艰苦喻己之多难。 《在狱咏蝉序》:“失路艰虞, 遭时徽纆。” 又:“庶情沿物应,哀弱羽 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 寞。”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代蝉兴叹,自鸣冤屈。 屈金粟:“结句得以直说自 己,以前半有‘南冠’‘白头吟’ 句也。”(《唐诗三百首注疏》 引)。
诗歌艺术特色
托物咏志,寄言于外。 用典切当,含蓄工整。 情绪悲愤,不露痕迹。
对比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 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 藉秋风。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人七绝诗浅释》)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题
《竹枝词》原是巴东一带的 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 史时,在巫山一带听到这种民 歌,认为它清新刚健,富有浓 厚的生活气息,于是依声填词, 创作了别具一格的《竹枝词》 诗。本诗使用双关手法描写爱 情,具有民歌风范。
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 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 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 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 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 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这,也就是俗话说 的‘树倒猢狲散’。
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 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 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 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 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诗歌赏析
※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写长安城中人们争相看花时热闹场景。
※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由物及人,写十年人生遭际。
王文濡:“借种桃花以讽朝 政,栽桃花者道士,栽新贵 者执政也。自刘郎去后,而 新贵满朝,语涉讥刺。” (《历代诗评注读本》)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朱 雀桥西。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 时”,这两句直接勾勒出诗 题,显示出作者张九龄浑然 天成的诗歌特点。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 “怨”字用得好,生动细 致地反映了远隔天涯的 情人彼此对月相思的心 理特征。因为思绪万千 而久久不能入寐,只得 怨恨这漫漫长夜,突出 了相思之苦。
•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这两句以“怨字”为中心,围 绕月这个独特意象,刻画了相 思之情。直接承继起首两句, 对仗很工整。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骆宾王(622—684,有生于619、640 等说),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少有 神童之誉。因父殁家贫,求谒当道,任 职长安,历时五年,至高宗永徽初去职。 其后闲居齐鲁长达十二年。
高宗乾封二年(667),再度 入京干谒求售,期间曾从军边塞, 后擢侍御史。
由于他直言进谏,得罪当朝,被 诬入狱,年余始获释。武后光宅元年 (684)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 天,为徐敬业写《讨武曌檄文》。徐敬 业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玄都观盛况不再,满目萧条。 桃花,比喻昔日获宠新贵。
※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人事变迁,得失逆转。 有意旧事重提,表现诗人不屈不 挠的战斗精神。
诗歌特色
俏皮尖酸,锋芒毕露。
沈祖棻:“和上一首一样,此诗仍 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 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再就 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 贵,与前诗相同。种桃道士的诗歌创作
刘禹锡现存诗歌七百多首,涉 及题材较广,内容包括比兴体制的 讽谕诗,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反映 时世和个人遭际的感遇诗,模仿与 改造民歌体的竹枝词、杨柳词等。
刘禹锡的诗歌总体上说豪迈刚劲, 老辣犀利,气度森严,故白居易称 其为“诗豪”
(《刘白唱和集解》)。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首联凌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则 直接写景,突出诗人忽然梦醒后的 孤寂、惆怅的感受,而梦醒后的空 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颔联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 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因为远 别,故只在梦境中欢聚,而美梦 惊醒后则是更深的思念。强烈的 思念促使抒情主人公不等墨磨浓 就奋笔疾书。
诗歌赏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因蝉起兴。 西陆:代指秋天。《隋书• 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 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 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 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 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代指囚徒。《左传•成 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 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 囚也。’”
解题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 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朗州司马, 十 年 后 , 即 唐 宪 宗 元 和 十 年 ( 815 ) 奉诏回长安。
他借玄都观赏花之事写下这首讽刺 诗,对那些永贞革新后新得势的权 贵报以讥讽。诗成后,传诵一时, 但因“语涉讥刺”,引起执政者的 不满,再贬为播州刺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