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功放电路

MOSFET功放电路
MOSFET功放电路

目录

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1)

场效应管80W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1)

一款性能极佳的JFET-MOSFET耳机功放电路图 (2)

100W的MOSFET功率放大器 (2)

场效应管(MOSFET)组成的25W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4)

一种单电源供电的MOSFET功放电路 (6)

100W的V-MOSFET功率放大器电路 (6)

100W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8)

全对称MOSFET OCL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9)

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如图所示电路是采用功率MOSFET管构成的功率放大器电路。电路中差动第二级采用2SJ77***率MOSFET,电流镜像电路采用2SK214。其工作电流为6mA,但电源电压较高(为±50V),晶体管会发热,因此要接人小型散热器。

场效应管80W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100W的MOSFET功率放大器

电路图

关于电路

电容C8是阻止直流电压,如果从输入源的输入直流去耦电容。如果畅通,将改变这个直流电压偏置值S后续阶段。电阻R20限制输入电流到Q1 C7 -绕过任何输入的高频噪声。晶体管Q1和Q2的形式输入差分对和Q9和Q10来源1毫安左右建成的恒流源电路。预设R1用于调整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电阻R3和R2设置放大器的增益。第二差的阶段是由晶体管,第三季度和Q6,而晶体管Q4和Q5形式电流镜,这使得第二个差分对漏一个相同的电流。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线性度和增益。Q7和Q8在AB 类模式运行的功率放大级的基础上。预设R8可用于调整放大器的静态电流。电容C3和电阻R19组成的网络,提高了高频率稳定度和防止振荡的机会。F1和F2是安全的保险丝。

电路设置

设置在中点R1开机前,然后慢慢调整为了得到一个最低电压(比50mV)输出。下一步是成立的静态电流,并保持在最低电阻预设的R8和万用表连接跨标记点电路图X和Y的调整R8使万用表读取16.5mV对应50mA的静态电流。

注意事项

质量好的印刷电路板组装的电路。

使用一个45 / -45 V直流,3A的双电源供电电路。

电源电压不得超过55 / -55 V直流。

连接扬声器前,检查零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大于50mV。如果是大于50mV,检查电路中的任何错误。另一套更换Q1,Q2,也可以解决问题。

Q7和Q8适合2 °C / W的散热片。Q7和Q8都必须被隔离,使用云母片。很容易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功率晶体管/几乎所有封装形式的MOSFET散热器安装包。

所有电阻R10,R11和R19的其他1 / 4瓦的金属膜电阻。R10和R11是5W线绕型,而R19是一个3W线绕类型。

场效应管(MOSFET)组成的25W音频功率

放大器电路图

功放电路技术参数:

输出功率:25V,8ohm负载.

灵敏度: 200mV 输入25W 输出

频率响应:30Hz to 20KHz -1dB

THD @ 1KHz: 0.1W 0.014% 1W 0.006% 10W 0.006% 20W 0.007% 25W 0.01%

THD: 0.1W 0.024% 1W 0.016% 10W 0.02% 20W 0.045% 25W 0.07%

音频功放电路:

R1,R4 = 47K 1/4W 电阻

R2 = 4K7 1/4W 电阻

R3 = 1K5 1/4W 电阻

R5 = 390R 1/4W 电阻

R6 = 470R 1/4W 电阻

R7 = 33K 1/4W 电阻

R8 = 150K 1/4W 电阻

R9 = 15K 1/4W 电阻

R10 = 27R 1/4W 电阻

R11 = 500R 1/2W

R12,R13,R16 = 10R 1/4W 电阻

R14,R15 = 220R 1/4W 电阻

R17 = 8R2 2W 电阻

R18 = R22 4W 电阻(wirewound)

C1 = 470nF 63V 薄膜电容器

C2 = 330pF 63V 薄膜电容器

C3,C5 = 470uF 63V 电解电容器

C4,C6,C8,C11 = 100nF 63V 薄膜电容器s

C7 = 100uF 25V 电解电容器

C9 = 10pF 63V 薄膜电容器

C10 = 1uF 63V 薄膜电容器

Q1-Q5 = BC560C 45V100mA 低噪声高增益PNP三极管

Q6 = BD140 80V 1.5A PNP三极管

Q7 = BD139 80V 1.5A NPN 三极管

Q8 = IRF532 100V 12A N沟道场效应管

Q9 = IRF9532 100V 10A P沟道场效应管

电源电路

Parts:

R1 = 3K3 1/2W 电阻

C1 = 10nF 1000V 薄膜电容器

C2,C3 = 4700?F 50V 电解电容器

C4,C5 = 100nF 63V 薄膜电容器

D1 200V 8A 整流桥,读都也可以用四个整流二极管

D2 绿色发光二极管(电源指示灯)

F1,F2 3.15A 保险丝

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双25V (中间抽头).

PL1 插座

SW1 开关

注意事项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to CD players, tuners and tape recorders. Simply add a 10K Log potentiometer

(dual gang for stereo) and a switch to cope with the various sources you need.

Q6 & Q7 must have a small U-shaped heatsink.

Q8 & Q9 must be mounted on heatsink.

Adjust R11 to set quiescent current at 100mA (best measured with an Avo-meter in series with Q8 Drain) with no input signal.

A correct ground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liminate hum and ground loops. Connect in the same point the ground sides of R1, R4, R9, C3 to C8. Connect C11 at output ground. Then connect separately the input and output grounds at power supply ground.

一种单电源供电的MOSFET功放电路

Q2作为恒流源,Q1作为甲类功放管。

100W的V-MOSFET功率放大器电路下面是 [100W的V-MOSFET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电路图

材料清单:

?R1=27Kohm

?R2-11=4.7Kohm

?R3-4=5.6Kohm

?R5=47Kohm

?R6=1Kohm

?R7-10-21=22Kohm

?R8=12ohm

?R9=1Mohm

?R12=33ohm

?R13-20=82ohm

?R14=33ohm

?R15=2.7Kohm

?R16=270ohm

?R17-19=680ohm

?R18=33Kohm

?R22-23=0.33ohm 5W ?R24=8.2ohm

?R25=10ohm 1W

?TR1=470ohm trimmer ?TR2=4.7Kohm trimmer ?C1=1uF 63V mkt

?C2=1nF 100V*

?C3=100uF 16V

?C4=100nF 100V*

?C5-7=22uF 16V

?C6=4.7pF ceramic

?C8=47uF 16V

?C9=1nF 100V*

?C10-11=100uF 100V

?C12-14=100nF 250V mkt

?C13=150nF 100V mkt

?C15=100uF 35V

?D1=12V 0.5W Zener

?D2.....5=8.2V 1W Zener

?L1=20 turns 0.6mm on R25

?Q1-2=BC 547

?Q3=2N5460 fet

?Q4-5=MPSA93

?Q6-8-11=BC182

?Q7-10=MPSA43

?Q9=BC212

?Q12=2SK134 or 2SK135

?Q13=2SJ49 or 2SJ50

(责任编辑:电路图)

100W场效应管功率放大电路

上传者:dolphin

MOSFET功放电路主要应用于大功率AV电路中。如图所示为100W的MOSFET功放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级采用JEFT输入型运放TL071,其输入阻抗大、转换速率高。VTl和VT3为运放TL071的互补恒流源负载。VT4和VT5组成典型的推动级,其线性好、响应快。输出级VT6和VT7采用MOSFET 管,其音色优美,放大倍数约为5。C1选用金属化聚丙烯电容,以避免产生失真。该放大器的技术指标为;全功率时的频响为15Hz~125kHz,转换速率为25V/μs,输出噪声-95dB,阻尼系数大于400(8Ω负载)。

全对称MOSFET OCL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全对称OCL电路是目前比较完善的功率放大器。它把差动输入放大、激励、功率输出等各部分电路都接成互补对称形式,充分发挥了PNP型和NPN型晶体管能互补工作的优点。因而全称OCL 电路比普通OCL电路稳定性更好。保真度更佳。现介绍一种采用具有“胆”机音色的对称互补MOS FET

管2SK405和2SJ115担任输出功放电路。

用分立元件设计制作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器

用分立元件设计制作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器 2008-08-18 13:49:31 作者:未知来源:中国电子网 关键字:功率放大器运放达林顿管恒流源工作电流稳压管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集电极元件 一、功率放大器基本电路特点 互补对称式OTL功率放大器基本电路如图①所示。其中:C1为信号输入偶合元件,须注意极性应于实际电路中的电位状况保持一致。R1和R2组成BG1的偏置电路,给BG1提供静态工作点,同时也在整个电路中起到直流负反馈作用。要求通过R1的电流大于BG1的基极电流至少5倍,按照β为100、Ic1为2mA计算,R1应不大于6k,故给定为5.1k;C1因此也相应给定为22μ,它对20Hz信号的阻抗为362Ω;R2需根据电源采用的具体电压确定,约为R1(E/2-0.6)/0.6,按照32V电压值应取为约120K,确切值通过实际调试使BG1集电极电压为15.4V来得到。 C2与R3构成自举电路,要求R3C2>1/10、(R3+R4)Ic1=E/2-1.2,因R4 是BG1的交流负载电阻,应尽可能取大一点,R3一般取在1k之内。按照32V电源电压值和Ic1为2mA进行计算,R3与R4之和为7.2k,实际将R3给为820Ω、R4给为6.8k,Ic1则为1.94mA;C2因此可取给为220μ。 R5和D是BG2、BG3互补管的偏置电路元件,给BG2、BG3共同提供一个适当静态工作点,在能够消除交越失真情况下尽量取小值,根据实验结果一般取在3mA~4mA;改变R5阻值可使BG2与BG3的基极间电压降改变而实现对其静态工作的调整,与R5串联的D是为了补偿BG2、BG3发射结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最好采用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补偿互补管发射结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使互补管静态工作点稳定。简化电路中省略使用一只二极管。并联在BG2、BG3基极间的C4,可使动态工作时的ΔUAB减小,一般取为47μ;C3是防止BG1产生高频自激的交流负反馈电容,一般取为47P~200P。 BG1起电压放大作用,在该电路中被称为激励级,要求Buceo>E、Iceo≤Ic1/400=5μA、β=100~200,所以应选用小功率低噪声三极管。BG2和BG3是互补电流放大极,分别与BG4、BG5构成复合管对输出电流进行放大,要求Buceo>E、Iceo≤Ic2/100=30μA、β=100~200。在BG4、BG5使用普通大功率三级管而不是内部已经做成复合式大功率三级管的情况下,BG2与BG3需要提供给后级大功率三级管超过100mA的峰值驱动电流,因此应使用中功率三级管。BG4和BG5是负责放大输出电流的大功率管,静态工作电流可取在10mA~30mA,要求Buceo>E、Iceo≤Ic4/100=0.1mA、β=50~100。BG4和BG5的最大极限电流Imax应该比输出电流最大幅值大1倍,方能保证输出电流最大幅值时β>10。 R6和R7分别是BG4和BG5静态工作点调整分流电阻,动态工作时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在Ube4和Ube5都等于0.6V标准参数时,由互补电流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电流

KSA50甲类功放详细制作流程

这里是事先声明: (1)我是第一次装机子而且是甲类机---别人会问:第一次就装甲,你厉害啊----不是甲我有必要装么?我以前用的国产乙类,甲乙类厂机。 (2)买了四块KSA50---烧毁了一块,另外一块电源接反烧了俩二极管以及电源输入线路上的铜箔,重新弄好,正式上机是后来的两块,板子是惠州老刘的KSA50 (3)我的目的是听音乐,不是焊机为娱乐滴人----我不折腾,可能的话一块线路调到我要的声音,如果可能的话。 (4)老鸟可以无视我的经验,以下的只对菜鸟起作用,因为我连电路图差不多都看不懂,我是个吃现成的人---老鸟可以鄙视下 (5)发帖的目的是为了别人少走弯路,以下经验所诉只针对KSA50,以前开过贴不全面问题没有表述清楚,这次汇总下,终于挂上双声道了----这说明声音接近自己调试目的了,这点很重要。目的是个人准备给滤波电容最后拍定,测试声场定位,高中音 表现很理想了已经。(个人意见) 以下是正文: (1)选择之前很困惑,到底什么线路好?论坛上放水得多,冒充大侠的不少,真理只在少部分人手里---我相信这句话,但是群总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也相信这句话。既然 卖了那么多,买了那么多,存在即是道理,所以我选择了KSA50(也是因为群里的 朋友在推荐),想装PASS但是很多人对低音有微词,所以暂不考虑, (2)备料----KSA50整个淘宝就那么几款板子,直刻原厂的还是算了吧,我自问没那水平,我要的是KSA50基本框架,有些卖家适当的改进未必不见得是坏事,适合国情。 滤波电容的选择因为之前只对ELNA有所耳闻所以找了几个库存全新的JVC定制品 (这是第一次买料),机箱找遍淘宝只能是这个小甲箱(散热面积最大),那些个动 辄几十斤散热的大侠你还是别忽悠了,除非你想让你的散热片工作在50度以下!经过推算,淘宝上卖的最多的大甲箱A1000A998之类的绝对可以对付50W甲类!但 是由于是多块拼接所以紫铜均热板是必需的!!越大越好!(当然这样搞成本很高) 以之前对于音响系统的了解,双单声道无疑是最好的,干扰最低,而且这样搞散热 也很大---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变压器是定制的,基本不叫—开机一瞬间微哼,后面听不到了,初级和次级大电流线径很重要,国内的牛和外国的还是有差距,因 为做的是甲类,线径不到大电流输出不能保证,我定制的是800W36V四线线径不 过1.5mm而已,勉强达标。IR桥上面散热片是用硅胶粘的牢靠的很(记住是硅胶不是硅脂)另外又买了一小盒含银硅脂,桥装在底板或者上盖板散热效率确实比 散热片强些,当然大型的散热片除外,桥的发热比散热片低,要是劣质产品那就超 标了。第二次备料----日化滤波18000uf四只,飞利浦23000uf四只,尼康BP-S 无极一堆,思碧等等小容量电容一堆,还有负反馈各种各样(我就不说了,个人听 音取向不同选择不同)。整流桥我都是买的IR,整个淘宝适合IR的整流桥电路板就一家,我后来发现很多朋友选择的螺栓型无电路板滤波和整流其实是很方便的,用电源板局限性很大。。。线材的选择---这里有必要说下,淘宝里铜镀银特氟龙基本都是很硬的那种,多股线芯很粗铜质有待考证,而且不符合线径一定线芯越多越 好的原则。老刘的和另外两家都一样,说实话我很不喜欢,因为我的是引线连接, 硬线非常不好用,后来别家买了软的特氟龙(有点水,不是说线水,线很好铜的纯 度高很软,这个外皮是透明的不燃但是60W烙铁温度高了外皮会化的很软但是还没融掉)最终测试用的是这种,对于外接线的大管要像我这样给上标记,我用的是热 缩管,避免线接错的悲剧发生。喇叭走线是4mm的怪兽,这线也不能焊,物理直连。 开关是红波的19mm开孔自复位开关,因为有软启动,没有软启动的选择机箱自带

分立元件OTL功放资料剖析

典型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组装与维修 场景描述 OTL电路的主要特点有是采用单电源供电方式, 输出端直流电位为电源电压的一半;输出端与负载之间采用大容量电容耦合,扬声器一端接地,具有恒压输出特性。 本任务流程如图3-1-1所示。 图3-1-1任务流程图 一、实训工具及器材准备 完成本次实训任务所需工具及器材见表3-1-1。 表3-1-1拆装与检修动圈式扬声器实训工具及器材准备

二、简易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组装 (一)电路原理的熟悉 图3-1-2简易OTL功放电路原理图 1、电路特点 本功放电路结构简单,元件易购,成本低廉,原理典型,非常适合初学者组装学习。电路包括: A.电压放大器:将输入的微小音乐信号加以放大,通常采用共射级放大,图中以VT1、VT2为核心组成的放大电路完成电压放大功能。 B.功率放大:功率放大级电路是用来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通常共射级放大的输出电流很小,所以通过功放部分来推动喇叭。图中以VT3、VT4为核心组成的电路完成功率放大功能。 C.偏压装置:偏压装置为功率三极管提供正向偏压,使功率放大级电路工作于AB类放大状态,防止产生交越失真。图中VD5和R8为功放提供偏压,其中VD5具有负温特性,用以补偿功放管因温度升高引起电流增大。改变R8的阻值可以改变功放管的静态电流。 D.负反馈电路:利用负反馈的特性,控制整个放大电路的增益,提高电路稳定性。其中R4为放大器提供交直流负反馈,R5、C4对反馈的交流信号起分流作用,改变R4与R5的比值可以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2、电路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音量控制:由RP电位器调节,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当旋转电位器时获取的输入电压将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音量的大小。 第一级共射极放大器:由R1、R2、R3、R4、R5、C3、C4、VT1组成。R1、R2为VT1提供偏置电压,改变二者的比值可以改变功放输出点的电压(正常要求为电源电压的一半)。C3为输入隔直耦合电容。R3是VT1的负载电阻,VT1和VT2是直流耦合,通过C3输入的信号经VT1放大后,直接送到VT2进行放大。直流耦合就等于直接耦合,所以,信号传输没有损耗,电路工作效率很高。 C4、R4、R5组成负反馈电路,对于直流而言,C4表现出无穷大的阻抗,这可以使直流工作点非常稳定。对交流来说,C4相当于短路,R4和R5的比值决定了放大倍数。R5为零欧姆时,增益最大,灵敏度极高。我们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0-100欧姆中取值。 第二级共射极放大:以VT2为核心构成的放大电路。VT2是推动级放大管。输入信号经过VT1、VT2两级放大后,具备了驱动VT3、VT4(输出级)的能力。本功放电路只有三级,主要由第一二级(VT1、VT2)决定最大放大倍数,第三级(VT3、VT4)决定最大电流的驱动能力,想要电路放大倍数大,VT1、VT2要选放大倍数大的三极管,想要带负载能力强,VT3、VT4应该用大功率大电流的三极管,当然,放大倍数也不能太小。 C6是中和电容,起高频负反馈作用,该电容主要是为了减小高频的增益,当高频过强时,听起来会感觉声音尖、剌耳,当高频增益太强时,甚至出现高频寄生振荡,严重影响功放电路效率和音质。该电容一般取值在47-4700PF之间,要求不严时也可以取消。 VT3、VT4这对末级互补输出对管在工作时会发出较大的热量。改变R8可以改变VT3、VT4的工作电流,随着温度的升高,VT3、VT4的电流还会自动变大,电流变大就会更加发热,更加发热就会电流更加变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求严格时,R8应该使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并且紧挨着VT3、VT4感受温度来补偿VT3、VT4的电流变化。 R8和VD5、R6和R7、VT3的CE极三部分共同组成VT3、VT4的偏置电路,保证VT3、VT4在无信号时输出中点电压。R8和VD5千万不能开路,否则VT3、VT4会有很大的基极电流,导致VT3、VT4的集电极电流剧增,立即发热烧坏。但是,R8和VD5的分压也不能太低,否则,在小信号时会听出明显的截止失真(和交越失真相同)。这种失真只在小信号时才有明显的反应。在高档功放电路中,VD5和R8会用其它元件代替,同时还会引入温度补偿。 R6、R7主要是给VT3、VT4提供基极偏置电流。当信号正半周时,VT3基极电压会上升,R6、R7两端的电压会变小,将不能给VT3提供足够大的基极电流。由于C5自举电容的出现,信号正半周时会将C5的正极电压也“举”高,这就可以通过

18W胆场输出甲类功放电路

18W胆场输出甲类功放电路 这是一款输出功率18W的甲类功放,末级采用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输出级自给偏压电阻两端旁路电容被取消),电气性能优越。电路如图。胆机电路图片如下: 子管三只,6N3与6P1都是花生管,场管IRF450的市面折机品价位也这是一款输出功率18W的甲类功放,末级采用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输出级自给偏压电阻两端旁路电容被取消),电气性能优越。电路如图。 电子管三只,6N3与6P1都是花生管,场管IRF450的市面折机品价位也十分低廉。 6N3的放大倍数μ=35,互导gm=5.9mA/V,共

阴放大,6P1输出约4W,IRF450输出14W,共同输出18W。IRF450可用其他场效应功率管代替,但其反向耐压必须大于500V,功耗大于100W。本例IRF450工作电流113mA时,栅源压降3.5V,因此取R5为68Ω(注意,不同场管数据会有所差异,应实测)。若改变R6值,即可改变本机的输出功率。但如果IRF450工作电流过大,容易引起自激。 输出变压器需自制,其铁心截面积S=10cm2,初次级匝数为14∶1,阻抗比为1560Ω∶8Ω,初级漆包线∮=0.29mm,绕2100匝,次级线∮=1.00mm,绕150匝,不必分段绕制,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注意,不要使铁片交叉,固定铁心的铁夹或铁板条不能继续使用,要用铝板重做。铁心的三个柱面皆放一层牛皮纸做间隙层,确保铁心没有一点磁饱和,这样变压器失真才能减到最小,电感L铁心截面S=9cm2,漆包线∮=0.33mm,绕满即可,IRF450要用较大散热器以利散热。 本机无大环负反馈,瞬态响应良好,电路简捷。需要注意的是6P1的工作电流,应使其为50mA。需要调整的是R6的阻值,以定末级输出功率。

!用分立元件设计放大器电路教程

用分立元件设计放大器教程 一、功率放大器基本电路特点 互补对称式OTL功率放大器基本电路如图①所示。 其中: C1为信号输入偶合元件,须注意极性应于实际电路中的电位状况保持一致。R1和R2组成BG1的偏置电路,给BG1提供静态工作点,同时也在整个电路中起到直流负反馈作用。要求通过R1的电流大于BG1的基极电流至少5倍,按照β为100、Ic1为2mA计算,R1应不大于6k,故给定为5.1k;C1因此也相应给定为22μ,它对20Hz信号的阻抗为362Ω;R2需根据电源采用的具体电压确定,约为R1(E/2-0.6)/0.6,按照32V电压值应取为约120K,确切值通过实际调试使BG1集电极电压为15.4V来得到。 C2与R3构成自举电路,要求R3×C2>1/10、(R3+R4)×Ic1=E/2-1.2,因R4是BG1的交流负载电阻,应尽可能取大一点,R3一般取在1k之内。按照32V电源电压值和Ic1为2mA 进行计算,R3与R4之和为7.2k,实际将R3给为820Ω、R4给为6.8k,Ic1则为1.94mA;C2因此可取给为220μ。 R5和D是BG2、BG3互补管的偏置电路元件,给BG2、BG3共同提供一个适当静态工作点,在能够消除交越失真情况下尽量取小值,根据实验结果一般取在3mA~4mA;改变R5阻值可使BG2与BG3的基极间电压降改变而实现对其静态工作的调整,与R5串联的D是为了补偿BG2、BG3发射结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最好采用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补偿互补管发射结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使互补管静态工作点稳定。简化电路中省略使用一只二极管。并联在BG2、BG3基极间的C4,可使动态工作时的ΔUAB减小,一般取为47μ;C3是防止BG1产生高频自激的交流负反馈电容,一般取为47P~200P。

制作晶体管靓声甲类功放电路图

制作晶体管靓声甲类功放电路图

制作晶体管靓声甲类功放电路 许多发烧友都乐于制作功放,但多局限于一些单片集成功放如LM1875、LM3886、LM4766、TDA7294等,用这些IC制作的功放其音质要好于市面上一些中、低档功放,但与一些高档Hi-Fi功放相比,音质仍有较大的差距。这里推荐几款容易制作的靓声甲类功放电路以供参考。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该电路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板块积木式组合,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增减。2.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分开设计、布版,便于烧友采用高、低压两组电源分开供电,可选择众多特色的后级电路搭配,也便于安装固定散热片,为发烧友摩机提供方便。3.采用无大环负反馈设计,可进一步改善扬声器负反馈电动势对音质的影响。 限于篇幅,这里简介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以下均为双声道设计,仅给出一个声道的原理图,另一声道、电源与保护电路图略。 一、电压放大部分使用厂家提供的成品板。该板双声道设计,采用双面镀金线路板制作,板上大量使用发烧器件,如五环金属膜电阻、ELNA发烧电容、音频专用高频管、低噪声恒流源专用场效应管等。原理简图如图2所示。使用孪生场效应管NPD5565输入,采用共源共基电路、有源负载及差分电路,与马兰士公司的HDAM模块电路及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电压放大模块电路相比,本电路显得设计更趋于该电压放大板对电源适应范围较宽,±35V~±60V都可工作,建议电压放大部分供电采用并联式稳压电源,且比电流放大部分电压高出5V~10V。完善,音质也更理想。 二、电流放大部分有多种电流放大板可与上述电压放大板配套,下表列出所用功率管的部分参数供发烧友参考。 1.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K1529/J200,原理图如图3所示。 2.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C5200/2SA1943,原理图略,可参考图3,装配时只需把K1529/J200换为C5200/A1943即可。 3.2SC5171/2SA1930推动6只2SK851,原理图如图4所示,超大电流MOS场效应管2SK851具有开关速度快、导通电阻小、失真率低等特点。目前仍无场效应管与之配对,该电路采用准互补输出的形式,2SK851曾在天龙PWA-2000N功放中使用过。 4.2SC5171/2SA1930推动6只2SD1037,原理图略,可参考图4,装配时,只需把K851换为D1037即可。该电路采用准互补输出,只要设计得当,准互补输出电路同样可出靓声。比如深受好*的LM3886、LM4766内部就采用准互补输出电路。 5.采用3对三肯复合管SAP15N、SAP15P,原理图如图5所示。 6.2SK2013/2SJ313推动8对大功率场效应管或三极管(图略),方便发烧友制作100W×2纯甲类。 三、调试以上6种后级电路可根据P甲=2I02RL计算其所需甲类功率或末级静态电流,从而根据需要调试末级静态电流。如一台在8Ω负载下输出功率为80W的纯甲类机,末级静态电流为Io=2.236,则流过每管的静态电流为Io′=Io/n=2.236/3A=0.745A,即0.25Ω/5W电阻上直流压降为V=Io′?R=745×0.25≈186(Mv)。 虽然纯甲类功放声音柔和、甜美,但是它对变压器、滤波电容、功率管及散热片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听一个月下来,电费负担重。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把功放制作成高偏置甲乙类功放,比如20W以下为甲类输出,20W~100W为甲乙类输出。此时功放总静态电路为Io=1.118A,其实一般居室环境,20W左右的纯甲类输出,可满足大多数烧友的听音要求。 由于电压放大部分已被厂家调试好,只需装配好末级电流放大部分及相关接口。微调电压放大部分的W1使输出为0mV,再调节电流放大部分的多圈电位器W2,测量0.25Ω/5W电阻两端的直流电压,使其符合自己的要求,对图3、图4可直接测量0.25Ω/5W两端的电压,对图5应测量SAP15N④、⑤脚或SAP15P①、②脚两端的电压。 若测试一切正常,即可煲机1~2小时,重复检查各项参数,若无误,即可放音试听。若想装配纯甲类功放,可把整机先调成高偏置甲乙类功放,试听正常,再逐步加大静态电流至所需值,使该机成为纯甲类功放。 以上五种电流放大板,所配散热器尺寸均为360mm×120mm×50mm,成品板均调试成高偏置甲乙类功放(甲类20W+20W),若要装配80W+80W纯甲类功放,只需换掉散热片,把功放板装入两边外露散热器式专业功放机箱(480mm×430mm×150mm)调试好即可。 以上线路,稍作调整(如改变变压器功率及供电电压、功率管对数及静态电流)即可有多种用途使用。如:制作大功率功放(250W/4Ω);制作电子分频功放;制作高品质耳机放大器(用本电压放大板推动K214/J77或K2013/J313);用电压放大部分对一些分立元件中、低档功放进行摩机;制作顶级8声道纯后级功放(如用4块电压放大板,共用电源,每声道一对三肯2SC3858、2SA1494等)

分立元件功放电路OTL

OTL功放电路,耦合元件 一、功率放大器电路基本特点: 互补对称式OTL功率放大器基β本电路如图所示: C1为信号输入耦合元件,需注意极性应和实际电路中的电位状态保持一致。 R1和R2组成BG1的偏置电路,为BG1提供静态工作点,同时也在整个电路中起到直流负反馈作用。要求通过R1的电流大于BG1的基极电流至少5倍,按照β为100,Ic1为2mA计算,R1就不大于6k,故给定为5.1k,C1也相应给定为22uf,它对20Hz信号的阻抗为362Ω;R2根据电源采用的具体电压确定,约为R1(E/1-0.6)/0.6,按照32V电压值,即5.1×(32÷0.6-0.6) ÷0.6≈130,就取120K,确切的值通过实际调试使BG1集电结电压为15.4V来得到。 C2与R3构成自举电路,要: R3×C2>1/10,(R3+R4)×IC1=E/2-1.2 因R4是B G1的交流负载电阻,应尽可能取大一点,R3一般取在1k之内。 按照32V的电压值和IC1为2mA计算,R3和R4之和为7.2k,实际将R3给为820Ω,R4给为6.8k,IC1则为1.94mA;C2因此可取为220u。 R5和D是BG2和BG3互补管的偏置电路元件,给BG2、BG3共同提供一个适当静态工作点,在能够消除交越失真情况下尽量取小值,根据实验结果一般取3mA-4mA;改变R5的阻值可使BG2、BG3的基极间的电压降改变,而实现其对静态工作的调整。与R5串联的D是为了补偿BG2、BG3发射结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最好采用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补偿互补管门坎电压随温度发生的变化,使互补管静态工作点稳定。 并联在BG2和BG3基极间的C4,可使动态工作时的△UAB减小,一般取47u。 C3是防止BG1产生高频自激的交流负反馈电容,一般取为47P —200P。 BG1起放大作用,在该电路中被称为激励级,要求:Buceo>E, Iceo≤IC1/400=5uA、β=100~200,所以应选用小功率低噪声管。

动手制作 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 教程方法 制作图纸 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动手制作再造hood jlh 1969M小甲类功放教程方法制 作图纸科技小制作新满多 讲1969M之前,得讲一下JOHN LINSLEY HOOD 1969这个经典线路。。。 线路原形如下: John Linsley Hood 在1969年发表了这个电路,10W纯甲类功放,电路很简单,每声道由4只晶体管构成,虽然功率不大,但音色优美,吸引了不少DIY爱好者。。。 里不得不说一下老哥DIY过的1969。。。 小风扇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A10的格局 搭焊在电路板上的零件 功放的输出电容,有7个并联在一起一个不太大的变压器 军工钽电容 输入插口 喇叭接线柱

John Linsley Hood 的1969 电路简洁,易于制作,音色也不错,因此衍生了许多个版本的1969。。。 1969M就是其中的一个。。 某高人根据1969设计的1969M(1969MOS)电路如下,因为末级改为场效应管,因此简称1969M,此版本可以工作在AB类,意味着不用那么大的工作电流,功率也比1969大。。。而原形的1969只能工作在纯甲类,效率低,只有10W 的输出,电流大,更需要体积不小的散热片。 为了做好1969M,于是把线路做了一次仿真,按照现有的条件,如电压,使用的管子进行测试,调整参数,使谐波失真达到最小。。 仿真软件是大名鼎鼎的Multisim!!!这是DIY烧友电脑上

必装软件,如果你没有,那就OUT了啊。。 Multim 10 启动画面 Multim 10 工作界面。。。看上去好像很专业。。不过玩几下基本上就能掌握。。。 新完成的1969M电源滤波用两只25V15000U的电容串联,没办法,单只的耐压不够啊。。。内部图 实际应用的电路图。。。 说明一下图中红色圈起来的部分

场效应管特性及单端甲类功放制作全过程

场效应管特性及单端甲类功放制作全过程 场效应管控制工作电流的原理与普通晶体管完全不一样,要比普通晶体管简单得多,场效应管只是单纯地利用外加的输入信号以改变半导体的电阻,实际上是改变工作电流流通的通道大小,而晶体管是利用加在发射结上的信号电压以改变流经发射结的结电流,还包括少数载流子渡越基区后进入集电区等极为复杂的作用过程。场效应管的独特而简单的作用原理赋予了场效应管许多优良的性能,它向使用者散发出诱人的光辉。 场效应管不仅兼有普通晶体管和电子管的优点,而且还具备两者所缺少的优点。场效应管具有双向对称性,即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可以互换的(无阻尼),一般的晶体管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电子管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一点。所谓双向对称性,对普通晶体管来说,就是发射极和集电极互换,对电子管来说,就是将阴极和阳极互换。 一、场效应管的特性 场效应管与普通晶体管相比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系数小、热稳定性好、动态范围大等优点。它是一种压控器件,有与电子管相似的传输特性,因而在高保真音响设备和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有以下一些。 高输入阻抗容易驱动,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小。输入结电容小(反馈电容),输出端负载的变化对输入端影响小,驱动负载能力强,电源利用率高。 场效应管的噪声是非常低的,噪声系数可以做到1dB以下,现在大部分的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为0.5dB左右,这是一般晶体管和电子管难以达到的。 场效应管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动态范围。 场效应管的输出为输入的2次幂函数,失真度低于晶体管,比胆管略大一些。场效应管的失真多为偶次谐波失真,听感好,高中低频能量分配适当,声音有密度感,低频潜得较深,音场较稳,透明感适中,层次感、解析力和定位感均有较好表现,具有良好的声场空间描绘能力,对音乐细节有很好表现。 普通晶体管在工作时,由于输入端(发射结)加的是正向偏压,因此输入电阻是很低的,场效应管的输入端(栅极与源极之间)工作时可以施加负偏压即反向偏压,也可以加正向偏压,因此增加了电路设计的变通性和多样性。通常在加反向偏压时,它的输入电阻更高,高达100MΩ以上,场效应管的这一特性弥补了普通晶体管及电子管在某些方面应用的不足。 场效应管的防辐射能力比普通晶体管提高10倍左右。 转换速率快,高频特性好。 场效应管的电压与电流特性曲线与五极电子管输出特性曲线十分相似。 场效应管的品种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两类,且都有N型沟道(电流通道)和P型沟道两种,每种又有增强型和耗尽型共四类。 绝缘栅场效应管又称金属(M)氧化物(O)半导体(S)场效应管,简称MOS管。按其内部结构又可分为一般MOS管和VMOS管两种,每种又有N型沟道和P型沟道两种、增强型和耗尽型四类。 VMOS场效应管,其全称为V型槽MOS场效应管,是在一般MOS场效应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功率开关器件。它不仅继承了MOS场效应管输入阻抗高(大于100MΩ)、驱动电流小(0.1uA左右),还具有耐压高(最高1200V)、工作电流大(1.5~100A)、输出功率高(1~250W)、跨导线性好、开关速度快等优良特性。目前已在高速开关、电压放大(电压放大倍数可达数千倍)、射频功放、开关电源和逆变器等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它兼有电子管和晶体管的优点,用它制作的高保真音频功放,音质温暖甜润而又不失力度,备受

各类功放原理图及原理介绍

D类功放的原理 在音响领域里人们一直坚守着A类功放的阵地。认为A类功放声音最为清新透明,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但是,A类功放的低效率和高损耗却是它无法克服的先天顽疾。B类功放虽然效率提高很多,但实际效率仅为50%左右,在小型便携式音响设备如汽车功放、笔记本电脑音频系统和专业超大功率功放场合,仍感效率偏低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效率极高的D类功放,因其符合绿色革命 的潮流正受着各方面的重视。 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原来用分立元件制作的很复杂的调制电路,现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已不成问题。而且近年来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D类功放与数字音响有很多相 通之处,进一步显示出D类功放的发展优势。 D类功放是放大元件处于开关工作状态的一种放大模式。无信号输入时放大器处于截止状态,不耗电。工作时,靠输入信号让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晶体管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把电源与负载直接接通。理想晶体管因为没有饱和压降而不耗电,实际上晶体管总会有很小的饱和压降而消耗部分电能。这种耗电只与管子的特性有关,而与信号输出的大小无关,所以特别有利于超大功率的场合。在理想情况下,D类功放的效率为100% ,B类功放的效率为78.5% ,A类功放的效率才50%或25% (按负载方式而定)。 D类功放实际上只具有开关功能,早期仅用于继电器和电机等执行元件的开关控制电路中。然而,开关功能(也就是产生数字信号的功能)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用与Hi-Fi音频放大的道路却日益畅通。20世纪60年代,设计人员开始研究D类功放用于音频的放大技术,70年代Bose公司就开始生产D类汽车功放。一方面汽车用蓄电池供电需要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空间小无法放入有大散热板结构的功放,两者都希望有D类这样高效的放大器来放大音频信号。其中关 键的一步就是对音频信号的调制。 图1是D类功放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图1 D类功放基本结构

动手制作HiFi靓声甲类功放

许多发烧友都乐于制作功放,但多局限于一些单片集成功放如LM1875、LM3885、LM4766、TDA7294等,用这些IC制作的功放其音质要好于市面上一些中、低档功放,但与一些高档Hi-Fi功放相比,音质仍有较大的差距。这里推 荐几款容易制作的靓声甲类功放电路以供参考。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该电路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板块积木式组合,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增减。 2.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分开设计、布版,便于烧友采用高、低压两组电源分开供电,可选择众多特色的后级电路搭配,也便于安装固定散热片,为发烧友摩机提供方便。3.采用无大环负反馈设计,可进一步改善扬声器负反馈电动势对音质的影响。 限于篇幅,这里简介电压放大部分与电流放大部分。以下均为双声道设计,仅给出一个声道的原理图,另一声道、电源与保护电路图略 一、电压放大部分 使用厂家提供的成品板。该板双声道设计,采用双面镀金线路板制作,板上

大量使用发烧器件,如五环金属膜电阻、ELNA发烧电容、音频专用高频管、低噪声恒流源专用场效应管等。原理简图如图2所示。使用孪生场效应管NPD5565输入,采用共源共基电路、有源负载及差分电路,与马兰士公司的HDAM模块电路及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电压放大模块电路相比,本电路显得设计更趋于该电压放大板对电源适应范围较宽,±35V~±60V都可工作,建议电压放大部分供电采用并联式稳压电源,且比电流放大部分电压高出5V~10V。完善,音 质也更理想。 二、电流放大部分 有多种电流放大板可与上 述电压放大板配套,下表列出 所用功率管的部分参数供发 烧友参考。 1.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K1529/J200,原理图如图3所示。 2.2SK2013/2SJ313推动3对2SC5200/2SA1943,原理图略,可参考图3,装配时只需把K1529/J200换为C5200/A1943即可。 3.2SC5171/2SA1930推动6只2SK851,原理图如图4所示,超大电流MOS场效应管2SK851具有开关速度快、导通电阻小、失真率低等特点。目前仍无场效应管与之配对,该电路采用准互补输出的形式,2SK851曾在天龙PWA-2000N功放中使用过。 4.2SC5171/2SA1930推动6只2SD1037,原理图略,可参考图4,装配时,

分立元件数字功放设计

UM10155 Discrete Class D High Power Audio Amplifier UM10155:分立元件D类大功率音频功放 Keywords :Class D Audio Amplifier, Universal Class D, UcD, PWM Audio Amplifier, High Power Audio. 关键词:D类音频放大器,全D类(UcD), PWM功放,大功率功放 Abstract :This user manual describes the operating instruction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hilips Semiconductor Discrete Class D High Power Audio Amplifier Demonstrator Board. With proper heatsinking of the Power MOSFETs and a well dimensioned power supply, the PWM amplifier is capable of supplying 200 W of high quality audio power into a 4 ? loudspeaker. 内容摘要:本用户手册描述了飞利浦半导体分立D类高功率音频放大器演示板的操作方法和最 重要的背景资料。在适当的功率管散热器的和很好的供电情况下,这台PWM放大器能提供200 W 高质量音频输出给一个4 ?的扬声器。 1. Introduction简介 The Universal Class D (UcD) version 1.00 demonstrator board implements a 200 W true RMS (into a 4 ? load) high quality audio power amplifier on a very compact printed-circuit board. The amplifier is built-up of discrete components only, and makes use of Philips patent WO 03/090343. 这个1.0版本的全D类功放(UcD)示范板是一个在非常紧凑的PCB板上输出200 W真有效功率(4 ?负载)的高质量音频功放。 Fig 1. General view001aaf148 2. Circuit diagram电路原理图The demonstrator board 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capability of Philips Power MOSFETs in discrete high-end PWM audio amplifier applications. The board is self-contained and only requires a simple (non-stabilized) dual power supply, an audio source (e.g. function generator, CD player) and a loudspeaker to demonstrate its capabilities. For evaluation at high output power a provision is made to attach an appropriate heatsink to the MOSFETs on the board. 本演示板意欲图解说明飞利浦功率MOSFET在分立高档PWM音频放大器上的应用能力。 本板自我包含了齐全的功能,只需要简单的正负电源(非稳压),加上音源和扬声器即可示范其性能。为评价在大功率下的性能,需要附上一个适当的散热片到MOSFET上。

15W纯甲类功率放大器

15W纯甲类功放制作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Hi-Fi功放,输出功率在100W以上的以甲乙类放大产品居多,50~100W的功放中甲 类放大产品占有相当的比例。从高保真的角度来看,功率储备大些当然是好,但若从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就值得考虑了。由于纯甲类功放的效率很低,所以在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约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电能变成热量散发掉了。一台每声道输出功率为50W的纯甲类功放,若以30%计其效率,则静态功耗就有330W之大,说句玩笑话,简直是“守着火炉吃西瓜”。笔者在帮人选购功放时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虽然为纯甲类功放的音色所倾倒,但也往往因其“发高烧”的工作状态而忍痛割爱。功耗大也是 电子管功放的致命弱点。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国内几家有名的生产胆机的厂家,如斯巴克、欧博、大极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晶体管功放,就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我国国情,一般工薪阶层的居室面积多在二十平方米以下,并且通常以客厅或卧室兼作听音室。若音箱的灵敏度在89dB以上,则10~20W的纯甲类功放就可满足一般欣赏要求。如果在歌舞厅里那样的 环境中让我们的耳朵长期承受大音量,听力就会逐渐减退。再说,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也不合适。所 以说,如果生产一些功率在15W左右的音质音色较好的功放,静态功耗在100W以下,肯定会有市场。可 惜这类功放是个空白。日本金嗓子有一款A20,每声道纯甲类功放20W,音质有口皆碑,但价钱却令人望 而却步。现在,国内生产功放的厂家似乎在攀比,功率越做越大,重量越做越重,但销路却不见得很好。何不制作一些“好吃不贵”的功放来投放市场呢?本着这个思想,我们设计了这台15W纯甲类功放,试 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电路原理 1、功放电路 由VT1、 VT2组成差动放大电路,每管静态电流约为0.5mA。R3为VT1的集电极负载电阻,VT1与推动级VT4之间为直接耦合。输出级由两只型号相同的 NPN型大功率晶体管VT5、VT6组成,而没有采 用互补对称推挽电路。输出管VT6对于负载(扬声器)来说是共发射极电路,而VT5则是射极输出电路,因此是不对称放大。但实验测试表明,整个放大电路在取消大环负反馈(将R5短路)时的开环失真却很小,而且主要是偶次谐波失真。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推动级电路。推动电路是本机最具特色的电路,它的作用和效果与传统的RC自举电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VT4为集-射分割式倒相电路,分别由其集电 极和发射极输出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信号。VT4对于输出管VT6来说为射极输出电路,电压放大倍

最简单的甲类功放

最简单的甲类功放 2010年7期《无线电》上刊登了《场效应管耳机放大器DIY手记◎梓门编译》,自己DIY一个,感觉电路简单,但音量小,于是在网络上找到一些相近的资料,特对照参考,应加一个前级放大。BD8MI整理 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7113399316.html,/Solid/IRF610-Class-A-Headphone-Amp/ 作者:Giovanni Militano,加拿大。 电路简洁、元件都是常见的,适合电脑、MP3等输出信号较大的设备。 原设计专用于耳机,作者为他自己的 32欧姆 Grado SR80 耳机设计的。但电路同样可以推动小功率的扬声器(偶是推的15W小音箱),音质不错,喜欢静静地欣赏音乐的朋友可以尝试下。电路如下: 下面简要说明制作过程和一点说明: 1、电路采用了LM317构成的恒流源作为负载,提高了电流增益,作者注明最大效率为25%。但因电路没有电压放大,所以只适合输输出信号较大的设备。当然,你也可以为它再增加一级FET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偶用的是常见的2SK245。 2、恒流源的电流取值,作者设定的是250mA,但经过偶试验,电流在100mA听感也不错,而且发热量要小了很多,几乎可以不用散热器。最好是多准备几个电阻(图中的5W电阻)自己感觉下。 3、电源问题,如果打算使用电脑的开关电源(直接用电脑电源的12V供电),需要做好滤波,偶用了两级LC滤波,滤除电源带来的噪声;如果是线性的电源适配器,简单的电容滤波即可。要求更高的可以用专门线性稳压电源供电。 4、偏置电压的调整:如果没有设备测试,完全可以靠听感进行调整,一般的场效应管栅极开启电压为4V多一点,在附近范围仔细调整,直到获得最佳听感。如果使用的电源电压并不固定,可以用个TL431甚至78L05~78L09稳压后用电阻分压,再送到偏置电压调整电位

经典功放电路讲解

·最简单的微型扩音机 我们利用一只旧电话机中拆下的炭精送话器,以及几只常用的电子元件,即能组装一台无须调整的结构相当简单,且音质清晰洪亮的最简易微型扩音机,很有趣味。在一些小空间扩音效果相当不错。具体电路图见附图所示。 元件选择:炭晶送话器从老式旧电话机的听筒内拆下,大功率三极管采用3AD17,也可以用3ADl8。但为减少扩音时产生的噪声,三极管要求穿透电流尽可能达到最小,但管子的放大倍值越大越好,一般应在70一90以上。喇叭和输出变压器采用晶体管收音机上的即可,电源电池用6伏叠层电池,也可用充电电池和整流电源。 安装试音:将几只元件焊装在长条形印刷线路板上,找一支中号的塑料壳体的手电筒,旋下电筒头罩去掉玻璃、反光罩及小电珠,然后将碳晶送话器安装在罩子内,并焊接好送话器引线至电路板上。在电筒前端各钻3mm小孔二个,将装入微型电源钮子开关及二芯插座各一个,待全部接线连接焊好后,把电池与线路板塞入电筒内,最后旋上已装有送话器的电筒头罩盖便完成。试音时,把带有喇叭引线插头插入电筒前端插座上,开启电源开关对准送话器喇叭内便传出洪亮扩音声。(读者若有兴趣在电路中串接入音乐集成块电路,便使成为扩音、放音两用机)。在调试扩音中,若喇叭出现声音有点失真、沉闷或感觉音量不够大时。可适当调整R1的电阻值,边调边放音试听,直至音质洪亮不失真为止。 ·外围元件最少的25W功放电路TDA1521A 用高保真功放IC TDA1521A制作功放电路,具有外围元件少,不用调试,一装就响的特点。 适合自制,用于随身听功率接续,或用于改造低档电脑有源音箱。 TDA1521A采用九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具有输出功率大、两声道增益差小、开关机扬声器无冲击声及可靠的过热过载短路保护等特点。TDA1521A既可用正负电源供电,也可用单电源供电,电路原理分别见图1(a)、(b)(点此下载原理图)。双电源供电时,可省去两

15W纯甲类功放电路图及原理

15W纯甲类功放电路图及原理 2009年05月16日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Hi-Fi功放,输出功率在100W以上的以甲乙类放大产品居多,50~100W的功放中甲类放大产品占有相当的比例。从高保真的角度来看,功率储备大些当然是好,但若从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就值得考虑了。由于纯甲类功放的效率很低,所以在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约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电能变成热量散发掉了。一台每声道输出功率为50W的纯甲类功放,若以30%计其效率,则静态功耗就有 330W之大,说句玩笑话,简直是“守着火炉吃西瓜”。笔者在帮人选购功放时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虽然为纯甲类功放的音色所倾倒,但也往往因其“发高烧”的工作状态而忍痛割爱。功耗大也是电子管功放的致命弱点。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国内几家有名的生产胆机的厂家,如斯巴克、欧博、大极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晶体管功放,就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我国国情,一般工薪阶层的居室面积多在二十平方米以下,并且通常以客厅或卧室兼作听音室。若音箱的灵敏度在89dB以上,则10~20W的纯甲类功放就可满足一般欣赏要求。如果在歌舞厅里那样的环境中让我们的耳朵长期承受大音量,听力就会逐渐减退。再说,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也不合适。所以说,如果生产一些功率在15W左右的音质音色较好的功放,静态功耗在100W以下,肯定会有市场。可惜这类功放是个空白。日本金嗓子有一款A20,每声道纯甲类功放20W,音质有口皆碑,但价钱却令人望而却步。现在,国内生产功放的厂家似乎在攀比,功率越做越大,重量越做越重,但销路却不见得很好。何不制作一些“好吃不贵”的功放来投放市场呢?本着这个思想,我们设计了这台15W纯甲类功放,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电路原理 1、功放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