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考古学考察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 的话语实践,研究的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语词、陈述、 话语、档案、文体等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语言为对象而展开的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语言是 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以及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 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因此, 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 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 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现在人们面对的 各种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要对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 发展史的“档案”进行审理。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对现在 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 • • • • • • • • • •
3)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 权力并不仅仅具有消极否定的作用,还有积极性的一面。它是一 种生产性的实践或者说生产性的网络。作为生产性网络的权力,不断 创造出社会成员关系之间的崭新联系,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建 立新的相互作用线。(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权力) 4) 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权力决不是敌对的。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权力离不开知识, 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 力;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 实质与作用。
• (1) 传统权力理论的两种模式 • 1) 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基本模 式是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 2)权威-合法化模式:权力是通过符号化实现的一般化媒介,并且权 力是合法化的,即通过符号化和合法化两个过程,权力转化为权威, 从而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权力。 • (2) 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 1) 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浸透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使用灵 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而并不是在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关系中都 采用同样形态的权力。 • 2) 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 在权力分析中,策略是一个中心概念。权力既不是财产,也不是 媒介,而首先是策略。权力之所以具有多种形态,正是因为权力在运 作的实际过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策略。

第六讲_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第六讲_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第五讲 福柯的后 现代主义理论
13:42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
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
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
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
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
13:42
8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 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 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表明后现代主 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 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 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 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13:42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 1、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得 到命题,要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 而上学问题是无法解开得到问题。
❖ 2、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源自对语言的误解,源自哲学家说了不
13:42
7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 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 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 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 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 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 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因此,一切都是不 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精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超详细的复习资料)

【精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超详细的复习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 情感 敬慕 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 才智 仁爱 4.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 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物质基础:社会分工 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 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 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3、监狱金字塔
四、监狱与性
在《性史》中,从尼采作为谱系学的历史关 系出发,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把以往著作中 的“话语—权力”辩证法发展成为“话语—权 力—身体”三维结构。性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核 心问题,从属于对自我技术和伦理学的探讨。他 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的探讨,实际 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与自我之 间的关系,并提供建立三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思 路。
1、《性史》讨论三个问题: (1)性的压抑真的是历史事实吗? (2)权力机制真的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压 抑性的吗? (3)对压抑进行批判的话语本身对权力 机制是否有阻碍作用?
2、治理术
生产技术:这种技术使我们得以生产、改造或操纵物体 指导系统的技术: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运用意义或符号 等意指手段 权力技术: 这种技术决定了个人的行为,使他们受制于 某种目的或支配 自我技术:这种技术使个人借助自身或他人的帮助,针对 自身的身体、灵魂、思想、行为和存在方式进行某些操 作,从而改变自我,使自身达到某种幸福、纯洁的状态。
一、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1、福柯的思想渊源
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 尼采的思想 法国认识论传统 形式主义传统 超现实主义者与新文学
2、 思想主旨
福柯力图突破当时法国知识界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 形态的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支配,探究西方社会特有 的“姿态”(gesture)。这里所谓的“姿态”指的是“一种 文化的条件或组织原则”。 在各种“文化的条件或组织 原则”中,福柯主要关心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我们自身”与真理的关系、 “我们自身”与权力的关 系、“我们自身”与伦理的关系
1、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1)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2)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3)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 的外在控制 (4)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 (5)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宏大的权力上,而应充分 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
在《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两部 著作中,福柯集中论述了他所关注的重要 主题——话语的结构。福柯试图通过他称 作“话语构成”(discursive formation) 的形成来展示知识型(episteme)是如何 运作和“表达自己”的。
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权力问题始终是福柯讨论的主题之一,在 《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运用谱系学 方法,不仅提出了把知识与权力统一起来 的新权力观,而且对权力通过规训、监视 及监狱等手段、技术和设施而行使的方式 和展开的过程也做出了独辟蹊径的概括。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 社会学视野?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 方法论意义如何? 3.为什么福柯认为近现代欧洲医学关于疯癫诊断反映了 理性的疯癫? 4.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 5.福柯怎样论述当代人类社会权力压抑的深化与泛化? 6.怎样理解和评价福柯在社会学研究中追求异质性的方 法论意义?
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如果以1969年福柯发表《知识考古学》为 分界点,那么考古学方法和谱系学方法是 福柯前后所侧重运用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是在《知识考古学》 中系统阐述的,但是他的许多基本原则早 在1961年出版的《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 的疯癫史》中 Nhomakorabea得到了阐发。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 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平、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话语的构成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于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 福柯的父亲保罗·福柯(Paul Foucault)是位医术 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 学教授,因此家境殷实、声望显赫。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2、全景畅规主义
(1)纪律导向发生逆转,纪律丌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 能,也有了促进的功能。 (2)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渗 透到一切非制度化层面。 (3)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戒基本形 式。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3、监狱金字塔
纪律控制确立起一种渐进的、连续的、丌易觉察 的等级秩序;越来越庞大的纪律惩罚体系建立起来,
1970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思想 体系史”讲座教授。
1984 年6月25日患艾滋病去世。
主要著作: 《疯癫不文明》《知识考古学》《词不物》《觃则不惩罚》《性经验史》
目 录
一、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二、谱系学不知识考古学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四、监狱不性 五、福柯的影响不评价
一、 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构。性的问题似乎丌再是核心问题,从属亍对自我技术
和伦理学的探讨。他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 的探讨,实际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不 自我之间的关系,幵提供建立三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思 路。
四、监狱不性
1、《性史》讨论三个问题:
(1)性的压抑真的是历史事实吗? (2)权力机制真的从根本上说是属亍压抑性的吗? (3)对压抑进行批判的话语本身对权力机制是否有阻 碍作用?
PPT模板下载:/moban/
Michel Foucault 米歇尔 • 福柯
—— “千面哲学家”
主讲人:2013年11月1来自日米歇尔 • 福柯1926年10月保罗-米歇尔·福柯出 生在普瓦利埃。
194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获索邦大学哲学毕业文凭(1948) 和心理学毕业文凭(1949)。
全社会丌断制造着人们的纪律惩罚经历;人们面对丌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1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1.奇异的思想,怪诞的生活(1)富裕、节俭和要求严格的家庭生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1926年10月15日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出生。

父亲保罗·福柯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学教授,声望显赫,家庭十分富裕。

福柯在父母那里接受的训导是“生活要简朴,行为要规矩,做事要勤奋。

”福柯后来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时,常常泛起阵阵深沉的压抑感。

(2)少年时期的三个可怕印象关于中小学的学习经历,福柯临终前在医院里回忆起三个可怕的印象。

①第一个可怕的印象:有父亲为了锻炼福柯的胆量,把他带到了自己的手术室,让他观看截肢手术。

看到患者的肢体被父亲血淋淋地割下来,福柯十分惊恐。

②第二个可怕的印象:1901年,警察在普瓦捷市的一家医院里发现了一个被囚禁了几十年的妇女,她因年轻时偷情怀孕,被家人当作精神病人送进了医院,关在黑屋子里。

福柯看到这条新闻后,在内心引起了剧烈震撼,对医院产生了恐怖。

③第三个可怕的印象:福柯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后因德军入侵,一些插班的犹太学生成绩优异,将福柯挤到后边,福柯因此厌恶甚至诅咒他们。

不久,这些犹太学生都被法西斯侵略者关进了集中营,福柯同情他们并因以前对他们的责骂而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福柯后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都与这些心灵刺激有关。

(3)巴黎高等师范时期1946年,福柯在经历了两次考试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书期间,福柯以“学习狂”著称,他学养深厚、才识广博,同学们都很佩服他的能力。

然而,福柯很难与周围的同学和谐相处,他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待人傲慢,言谈尖刻,同学们都以为他精神不太正常避而远之。

(4)学术生涯与传奇人生①福柯曾两度自杀未遂。

人们把他自杀的原因归结为同性恋倾向受到了压抑。

福柯的社会学思想_图文

福柯的社会学思想_图文
“知识型”。因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话语系统 的变化,话语变化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 化,表现为连续性的断裂。福柯主要在经 验层面上、在话语实践中讨论知识型的转 换。
21
(1)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
主要特点:追求相似性。空间联系的相似 性、关于形象相仿的相似性;关于类比关 系的相似性;“同感”或“共振”的相似性。
19
(3)临床医学(解剖医学)
在当时的科学话语,即关注各种现象内在 结构的科学知识的作用下发生了由表及里 的变化的标志。
“洞视”:将医生的目光切入一个关键点。 引发的变化:死亡观念的变化;空间概念
的变化;医学的知识标准的变化;(使人 真正成为科学的对象)
20
2.话语结构的变化
《词与物》从一般层面上展开对话语与事 物关系的普遍性概括。
4
1.福柯的生平
1955年,福柯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任教 ,同时任法国外交部文化交流处在瑞典设 立的“法国之家”主任。
1958年10月,任法国驻波兰大使馆代理文 化参赞。
1961年通过《疯狂与非理智》博士论文答 辩。1966~1968年,到突尼斯大学任教。 1970年当选为法兰西研究院的“思想哲学史 教授”。之后,福柯曾频频出访美国。
疗疯人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总体是,理性 对人性的压抑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残酷。
14
1.序幕时期
中世纪早期的麻风病人:上帝惩罚罪恶的神 圣证明、圈禁。麻风病院。
疯人的处置:麻风病院、愚人船。 欧洲人对疯狂的体验:悲剧性的疯狂体验
(放荡、骚扰、危险);被理性驯服的日 常疯狂体验(愚蠢、狂妄、贪婪、自恋、 迷幻等非理性状态)
经济学
社会学
普通语 法
语文学
文学
理性主 义
人类中 心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传统权力理论的两种模式 • 1) 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基本模 式是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 2)权威-合法化模式:权力是通过符号化实现的一般化媒介,并且权 力是合法化的,即通过符号化和合法化两个过程,权力转化为权威, 从而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权力。 • (2) 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 1) 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浸透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使用灵 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而并不是在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关系中都 采用同样形态的权力。 • 2) 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 在权力分析中,策略是一个中心概念。权力既不是财产,也不是 媒介,而首先是策略。权力之所以具有多种形态,正是因为权力在运 作的实际过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策略。
• • • • • • • • • • •
3)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 权力并不仅仅具有消极否定的作用,还有积极性的一面。它是一 种生产性的实践或者说生产性的网络。作为生产性网络的权力,不断 创造出社会成员关系之间的崭新联系,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建 立新的相互作用线。(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权力) 4) 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权力决不是敌对的。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权力离不开知识, 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 力;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 实质与作用。

考古学考察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 的话语实践,研究的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语词、陈述、 话语、档案、文体等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语言为对象而展开的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语言是 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以及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 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因此, 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 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 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现在人们面对的 各种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要对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 发展史的“档案”进行审理。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对现在 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 • 4. 福柯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 • 不仅改变了社会理论对权力的基本态度, 促使社会学者更深入地思考权力、知识与 自我的关系,而且促进了社会分析突破了 传统的社会学学科限制,通过与哲学、历 史学等学科的创造性对话,迈向了一种更 有弹性和活力的社会分析形式。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因此,通过对古人 知识的追忆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是知识考古学的目的与任务。 1. 知识考古学理论主要体现在《癫狂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医学感 知考古学》、《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事物的秩序》、《知识考 古学》著作中。

福柯的考古学是“局部话语分析的方法学”,通过对
知 • 识的建构过程做深层次的分析,探讨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 • 场所中的那些基本的话语性规则和实践,探究历史上那些 • 对于信息有选择地接受和排斥的深层知识结构。 • 知识考古学旨在挖掘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发现各 种 • 知识究竟是怎样被逐渐作为知识而建立起来的。知识考 • 古学有三个方面的主题:拒绝将历史解释为进步;强调非 • 正式知识的重要性;使主体去中心化。福柯坚决反对将人 置于上帝的位置,相信人们的任何行为都受制于一个随着时 代和社会的变化• • • • •
2. 权力谱系学 主要体现在《纪律与惩罚》、《性史》(第1卷)《求知的意志》中。 知识考古学的缺陷在于相对忽视了权力问题以及知识与权力的关 系问题。作为弥补,福柯提出了权力谱系学,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权 力-知识体制的发展上,为以后的话语分析和权力批判提供了一个理 论框架。考古学是分析局部话语的适当方法,谱系学则是在描述这些 局部话语的基础上使被解放的知识能够活跃起来的策略,两者是互为 补充的性质,共同关注的焦点是话语这个主题。各个社会使用三种主 要策略来控制话语:外在于话语的排斥规则、话语的内部规则、对话 语使用者的限制。权力不完全是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它更是一种制造 话语的肯定性力量。话语可理解为权力的表现形式,不仅受到权力的 制约,更是权力的产物。
• 5) 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宏大的权力上,而应充分 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 因为权力是在各种不同的局部之间不断流动, 具有多变的形态,遍布整个社会肌体,而且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运作方式是借助于对各种细 枝末节的管理实现的,因此,应该着重从各个细 微处分析权力。 •
• 3. 自我伦理学 • 体现在1984年发表的《性史》第2卷《快感的享用》和第3卷《自我 的呵护》中。 • 1980年左右,福柯的研究兴趣转向自我伦理学和自我技术,表现 • 出对“现代主体谱系学”的关注。在他看来,仅仅揭示个体在话语和 实 • 践中受他人统治并被客观化(社会规范)的统治技术是不够的,还要 • 关注个体通过伦理或自我建构方式创造自己认同的自我技术,因为人 • 支配人的技术需要借助于个人对自己采取行动的方式。 • • 所谓自我论理学,就是阐述个体是如何通过一套伦理学和自我塑 • 造的技术来创造他们自己的同一性的。而自我技术是“允许个人运用 • 他自己的办法或借他人之帮助对自己的躯体、灵魂、思想、行为、存 • 在方式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我,以达到某种愉悦、纯洁、智慧或永 • 恒状态”的实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