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均匀无耗传输线: γ jβ
ZG
EG U(l)
I (l )
I (l )
L
ZL ZL
Z0 Z0
A1
Z 0 EG ZG Z0
1
el GLe2l
U (0) I (0)
ZL
G
ZG ZG
Z0 Z0
A2 L A1
U(z)
Z0EG ZG Z0
1
eγl ΓGΓLe2γl
(eγz
ΓLeγz )
ZG EG
ZL
I(z)
EG ZG Z0
每毫米长的分布电容
Co
0.0111
pF mm
fo 50 Hz 时
传输线每毫米长引入的串联电感和并联电纳分别为:
X L 2f o Lo 314 10 3 mm
BC
2f o Co
3.49 1012
S mm
fo 5000 MHz 时
X L 2fo Lo 31.4 mm
BC 2foCo 3.49 104 S mm
u(
z,
t
)
u(
z
Δz,
t
)
R1Δzi
(
z,
t
)
L1Δz
i(z, t
t)
i
(
z,
t
)
i(
z
Δz,
t
)
G1Δzu(
z
Δz,
t
)
C1Δz
u(
z
Δz, t
t
)
Δu(
z,
t)
R1i ( z,
t
)
L1
i ( z, t
t
)
Δz
Δi(z, t)
G1u( z
Δz, t)
C1
u( z
Δz, t
t
)
Δz
电报方程
GHz
(UHF)
表1.1.2 常用微波波段
波段代号 频率范围 波段代号 频率范围
L
1GHz~2GHz
Q
33GHz~50GHz
S
2GHz~4GHz
U
40GHz~60GHz
C
4GHz~8GHz
V
50GHz~75GHz
X
8GHz~12GHz
E
60GHz~90GHz
Ku 12GHz~18GHz W 75GHz~110GHz
1
eγl ΓGΓLe2γl
(eγz
ΓLeγz )
z
o
4、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 特性阻抗 Z0
传输线上单向导行波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其导数称
特性导纳用 Y0 表示。
Z0
U (z) I (z)
U (z) I (z)
Z0
R jωL G jωC
特性阻抗通常是个复数,与工作频率有关。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 R G 0
K 18GHz~26.5GHz F
90GHz~140GHz
Ka 26.5GHz~40GHz D 110GHz~170GHz
表1.1.3移动通信频段
名称
频率范围
2G频率分配表
GSM900
899—960MHz
GSM1800
1710—1880MHz
PHS(小灵通)
1880—1930MHz
3G频率分配表
主要工作频段:
I(z)
1 Z0
( A1ez
A2ez )
(R1 jL1)(G1 jC1) j
Z0
(R1 jL1) (G1 jC1)
传播常数 波阻抗
A1, A由2 传输线的端接条件(即:边界条件)确定。 端接条件有三种:终端条件、始端条件、信号源和负 载条件
(1)终端条件(终端的电压
VL
和电流
A1
U0
I0Z0 2
eγl
A2
U0
I0Z0 2
eγl
U(z) U0 I0Z0 eγ(lz) U0 I0Z0 eγ(lz)
2
2
I(z) 1 (U0 I0Z0 eγ(lz) U0 I0Z0 eγ(lz))
Z0
2
2
(3)信号源和负载条件解(已知信号源电动势 EG、
内阻抗 ZG和负载阻抗 Z L)
Z0
ZL Z0
cos βz cos βz
jZ0 jZL
sin sin
βz βz
当 z λp 时,βz 2π • λp π ,则 :
4
λp 4 2
Zin
λp 4
Z02 ZL
752 50
112.5Ω
当z
λp 2
时,βz
2π • λp
λp 2
π
,则 :
Zin
λp 2
ZL
50Ω
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般为复数,
故不宜直接测量。
例2-1 均匀无损耗传输线的波阻抗 Z0 75Ω,终端接50Ω纯 阻负载,求距负载端 λp 、 λp 位置处的输入阻抗。若信号源
42 频率分别为50MHz,100MHz,计算输入阻抗点的具体位置。
解:运用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计算公式:
Zin
z
uz( z, t ) z
0
R1i ( z,
t)
L1
i(z, t
t)
均匀传输线方程
i
(z, z
t
)
G1u(
z,
t
)
C1
u(z, t
t
)
正弦时变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
设信号源的角频率为 ,线上的电流、电压皆为正弦时变
规律则:
u(z, t) Re[U(z)e jωt ]
u(z,t) Re[ jωU(z)e jωt ] t
一些典型传输线的实物图















3 T


波 导 魔
波 导 同 轴


E面弯波导
H面弯波导
圆波导-同轴转换器
八毫米万向关节
波导-(端接)同轴转换器
波导大功率定向耦合器
波导-(端接)同轴转换器
波导大功率功分器
波导隔离器
波导固定(衬垫)衰减器
波导功分器
波导隔离器
❖ 传送低频、直流或总而言之传送电力的传输线与传 送载有信号的线路的差别:
❖均匀传输线
传输线导体上存在的损耗电阻 R1、电感 L1 ,导 体间的电容 C1 和漏电导 G1 沿线均匀分布
例:在工频电路中,传输线传输50Hz(波长6000km) 的正弦电波;在微波电路中,传输线传输5000MHz(波 长6cm)的正弦信号。
解: 双线传输线每毫米长的分布电感 Lo 0.999nH mm
第一章 绪论
微波通常指: 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和亚毫米波
微波的频率范围: 说法一: 300MHz~3000GH(1zm~0.1mm)
说法二: 1GHz~1000GH(3z0cm~0.3mm)
表1.1.1 微波波段的划分
波长范围 频率范围
频段
波段
微波波段 可见光区 X射线 射线
亚毫米波 0.1mm~1m 300GHz~30 超极高频
天线的功能: 1)能量转换 2)定向发射或接收信号
第二章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2.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2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2.3 阻抗与导纳圆图及其应用 2.4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
§2.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有多种,如平行双线、同轴线、微带线、金属波 导管及其光导纤维等。下图为一些典型传输线的基本结 构:
Z0
ZL cos βz Z0 cos βz
jZ0 jZL
sin βz sin βz
对于有损耗的 均匀传输线:
Z0
ZL Z0
jZ0 jZL
tan tan
βz βz
Zin
z
Z0
ZLchγz Z0shγz Z0chγz ZLshγz
结论: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
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
i(z,t) Re[ I (z)e jt ]
传输线单位i(z,t) Re[ jI (z)e jt ]
长度串联阻 t
时谐传输线方程

dU (z) ZI (z) Z
dz
Y
dI (z) YU (z) dz
U(z)
R1 jL1 G1 jC1
A1eγz A2eγz
传长d输并2dU线联z(2单导z)位纳 ZYU (z) 0
Z0
L C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实数,与频率无关。
当损耗很小时,即 R<<ωL,G<<Hale Waihona Puke BaiduC
Z0
L C
损耗很小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近似为实数。
2)传播常数 γ
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衰减和 相移的参数。
γ (R jωL)(G jωC) α jβ
对于无耗传输线, R G 0
m
00GHz
毫米1波00
应用厘实米例 波
1031mm106~1cm109 31001G2 H1z01~5 3010018 1极021 高1频024(Hz)
GHz 医学 天(体EHF)
无1线c通m信~10c雷m达 3GH光z通~3信0G成像 物理超学高频
Hz
(SHF)
分米波 10cm~1cm 300MHz~3 特高频
I
(z)
UL Z0
shγz
I Lchγz
双曲函数形式
U z U z U z ULe z ULe z
I
z
I
z
I
z
I Le
z
I Le
z
(2)始端条件(始端的电压 V0和电流 I 0已知)
U (l) U0 A1eγl A2eγl
I(l)
I0
1 Z0
( A1eγl
A2eγl )
微波的特点:
(1)似光性
反射性---雷达系统 直线传播性和集束性
------天线的接收与发射
(2)穿透性
微波通信和遥感
微波生物医学
(3)宽频带特性
(4) 热效应 微波炉
(5)散射
a. 进行目标识别 实现遥感,雷达成像 b. 利用大气对流层散射实现远距离微波
散射通信
(6)抗低频干扰
(8)视距传播 (9)电磁污染 与电磁兼容
α 0 β ω LC γ jβ
对损耗很小的传输线 R ωL,G ωC
γ
1 2 (RY0
GZ0 )

LC
α
1 2
( RY0
GZ0 )
β ω LC
3)传输线上的相速 v p 与波长 λ
相速:电压、电流入射波 (或反射波)等相位面沿
传输线方向的传播速度。
vp
ω β
无色散特性: β 与 ω 成线性关系,故导行波
1) 前者一般是传送单一低频(或直流),注重其功 率容量及其传输损耗。 2) 而用来传输信号的传输线要求适应很高的频率且 有频带宽度要求,线上不同位置处电流的相位差非 常明显。
1、传输线的分布参量方程
❖长线
几何长度与工作波长可相比拟的传输线,需用 分布参数电路描述
❖短线
几何长度与工作波长相比可以忽略的传输线, 需用集总参数电路描述
I
已知)
L
U (0) UL A1 A2
I
(0)
I
L
1 Z0
( A1
A2 )
U(z) UL ILZ0 eγz UL ILZ0 eγz
2
2
I (z) 1 (UL IL Z0 eγz UL IL Z0 eγz )
Z0
2
2
A1
UL
ILZ0 2
A2
UL
I 2
L
Z0
U (z) ULchγz ILZ0shγz
2、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线元 的z 等效电路
有耗线的等效电路 无耗线的等效电路
3、传输线方程
i(z,t)
v( z, t )
L1z R1z C1z
i(z z,t)
G1z
v(z z,t)
z
z
z z
注: 该坐标系是以信号源为坐标原点的.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得到:
FDD方式
1920—1980MHz/2110—2170MHz
TDD方式
1880—1920MHz/2010—2025MHz
补充工作频段:
FDD方式
1755—1785MHz/1850—1880MHz
TDD方式
2300—2400MHz,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共作,均 为主要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 1980—2010MHz/2170—2200MHz
的相速与频率无关。
色散特性:当传输线有损耗时, β 不再与 ω 成
线性关系,使相速 v p 与频率 ω 有
关。
传输线上的波长 λ 与自由空间的波长 λ0 之间
的关系:
λ 2π vp λ0 β f εr
5、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1)传输线上任一位置处的输入阻抗
当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ZL时,线上任一位置处 的电压U(z)与电流I(z)之比,定义为传输线的输入 阻抗,记做Zin(d)。
当信号源频率f1 50MHz 时,传输线上的波长为 :
λp1
vp f1
3 108 50 106
6m
则在传输线上距负载端1.5m处,Zin 112.5Ω;则在传输线上距
负载端3m处,Zin 50Ω。
当信号源频率f2 100MHz时,传输线上的波长为 :
λp2
vp f2
3 108 100 106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线上各点电压U(z) 、电流I(z)
与终端电压Ul、终端电流Il 的关系如下
U (z)
Ul
cos( βz)
jIl Z0
sin( βz)
I
(z)
Il
cos( βz)
j
Ul Z0
sin( βz)
U(z) Zin(z) I (z)
ZL
Ul Il
对于均匀无损耗传输线:
Zin
z
3m
则在传输线上距负载端0.75m处,Zin 112.5Ω;则在传输线上距 负载端1.5m处,Zin 50Ω。
四分之一波长线
Zin
λp 4
Z02 ZL
的阻抗变换性 二分之一波长线
的阻抗重复性
Zin
λp 2
ZL
2)电压反射系数
定义:终端接有负载的传输线上任意位置处的 反射波电压 U (z() 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 U (z) (或电流) 之比。
d
2I (z) dz 2
ZYI
(z)
0
2 ZY (R1 jL1)(G1 jC1)
通解
I (z) B1ez B2ez
A1, A2, B1, B2由传输线的始端和终端电压、电流值,即边界值确定。

I(z) 1 Z
dU (z) dz
1 Z0
(
A1e γz
A2 e γz
)
U (z) A1eγz A2eγ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