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合集下载

纳米银冻干粉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实验

纳米银冻干粉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实验

纳米银冻干粉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实验王醒;江筱莉;周昱薇;陈明祺;吕海;顾宁【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3)001【摘要】目的:测定纳米银冻干粉小鼠经口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方法:按照最大耐受剂量测定法,将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的纳米银冻干粉一次经口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给药后2周内的行为、外观、进食、排泄物、主要脏器的大体和病理学改变以及死亡情况,并计算小鼠对纳米银的最大耐受量.结果:纳米银冻干粉小鼠经口染毒后,行为无异常,摄食量、体重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主要脏器无明显异常改变,2周内无死亡.结论:采用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的纳米银冻干粉行小鼠经口给药最大耐受量试验,经折算最大耐受剂量为临床成人日用量的3 592倍.【总页数】4页(P31-34)【作者】王醒;江筱莉;周昱薇;陈明祺;吕海;顾宁【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29;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R114【相关文献】1.蜂王浆冻干粉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及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汪宁;朱荃;周义维;童黄锦2.牛初乳冻干粉改善小鼠睡眠状况的实验研究 [J], 江海涛;任源浩;陈勇;陈舒泛;吴京燕;杨云峰;蒋新陵3.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吻合小鼠肠壁近期抗炎疗效的实验研究 [J], 刘雪来;宋岩彪;张创;曹学会;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4.荟生源两种组方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J], 姚淮育;吴虹谚;何昊;付满玲;吴显和5.干、鲜壁虎冻干粉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杨金霞;杨国生;朱伟;富宏;刘庚信;王学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c n e rto f n no iv r n l o n r a a ee t d b h n u t e y o p e a m a o c ntai n o a sl e s i b o d a d o g ns w s d t ce y t e i d ci l c u ld pls v
第4 2卷 第 2期
21 0 2年 3月
பைடு நூலகம்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R L O O T A T U VE ST ( trl cec dt n OU NA FS U HE S NI R IY Na a S i eE io ) u n i
Vo . 2 N o 2 14 . M a .2 2 r 01
d i1 . 9 9 i n 10 0 0 .0 2 0 . 3 o :0 3 6  ̄.s . 0 1— 5 5 2 1 .2 0 7 s
纳 米 银 在 小 鼠体 内 的 组 织 分 布
张姗姗 薛玉 英 唐 萌 张 婷 刘晓闰 张 鹏 张智 勇4
( 南 大 学 环 境 医 学 工 程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京 2 0 0 ) 东 南 10 9 ( 东南大学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00 ) 10 9 ( 南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 京 20 0 ) 东 南 109 ( 中 国科 学 院 高 能 物 理 研 究 所 , 京 10 4 ) 北 0 09
Zh n h ns a , a g S a h n ' Xu y n , e Yu i g , 。 Ta g M e g , n n , Zh n n a g Ti g , ,
Li a r n ’ 。 Zh n n u Xio u ・ a g Pe g

纳米银作用下鼠皮肤创伤愈合

纳米银作用下鼠皮肤创伤愈合
纳米银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其具有更大的表面活性,能够与其它物质更充分地接触和反应。
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纳米银与其它纳米材料相比,导电性和导热性均较好,使其在电子器件、散热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2
3
由于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抗菌敷料、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等。
探索纳米银对皮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如MAPK、PI3K等信号通路,有助于揭示纳米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全面分析纳米银对皮肤细胞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有助于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和机制。
开发新型纳米银制备技术,以提高纳米银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降低潜在的毒副作用。
生物医学
纳米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被用作电子器件的电极、连线等,如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等。
电子器件
纳米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被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如汽车尾气处理、化工合成等。
催化领域
02
CHAPTER
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
伤口处血液迅速凝固,防止血液流失。
止血期பைடு நூலகம்
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进入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菌。
增强胶原蛋白合成
02
纳米银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结缔组织,提高伤口的愈合质量。
抗菌抗炎作用
03
纳米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其抗炎作用也能够缓解伤口处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纳米银能够刺激皮肤细胞的增殖,增加伤口周围的细胞数量,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促进细胞增殖
纳米银能够诱导皮肤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皮肤组织。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b 40000× Bar=100nm
肾小球和肾小囊腔边缘的足细胞足突上发现有纳 米银颗粒,但在肾小囊腔中未发现有纳米银颗粒
37
2周 20000× Bar=300nm
12周 20000× Bar=300nm
24周 40000× Bar=100nm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纳米银颗粒
38
(2)肝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肝脏超微病理
因此为了验证纳米银是否也是通过血液而分布 全身的,在试验中的每个时间点,从各组待杀动 物的股主动脉抽取了1ml动脉血,通过消解定容, 最后利用ICP-MS测定了其中的银含量。
31
血液银含量(ug)
0.1 0.08 0.06
对照组 纳米银1次 纳米银10次 微米银
0.04
0.02
0 2 4 8 12 18 24
33
所以仅根据本试验的ICP-MS的测试结果, 是无法分辨出进入体内的银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还是以颗粒形态存在,也就不能判断纳米银是 否具有能够在体内迁移的生物学特性。所以进 一步对各组动物体内各脏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 观测。
34
2.2 超微病理分析结果
35
(1)肾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肾脏超微病理
脑 脾肺 0
脑 脾肺
肝 脑 脾肺肾
纳米银1次组 纳米银10次组
微米银组
25
肾脏银含量(ug)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
对照组 纳米银1次 纳米银10次 微米银
4
8 12 18 24
时间(周)
图1-8 肾脏银含量变化曲线图
26
肝部银含量(ug)
8 7 6 5 4 3 2 1 0
42
40000× Bar=100nm

ICP—MS法研究纳米银在小鼠肺内和肺外脏器的含量

ICP—MS法研究纳米银在小鼠肺内和肺外脏器的含量
. . 潍坊 医学院学报
2 0 1 3年

第3 5卷
第 2期 电热板缓慢升温 至 2 0 0  ̄ ( 2 , 使 锥形 瓶 中的混合物 挥发 至 l m l 左 右, 再将液体转移到离心管 中, 用质 量分 数为 2 %的 H N O 溶液 将其定容至 l O m l , 进行 I C P — MS分析 。配制一系列浓度 的标 准银溶液 , 用以绘制标 准 曲线 , 进 行纳 米银 的定量 检测 。标 准
增高 , 从第 1天的( 0 . 2 7 2±1 . 6 7 0 ) n g / m g逐渐增高到第 2 8 天 的 ( 1 . 1 2 4± 0 . 2 4 8 ) i r g / m g ; 脾 只有 在气 管滴注 高浓度 的纳米 银颗 粒后 1 d内达到 最高 值 ( 0 . 4 7 0±0 . 0 6 0 ) n g / m g , 之 后逐 渐 降低 到, 第2 8天 的( 0 . 2 6 5±0 . 0 5 6 ) n g / mg , 但与对 照组相 比仍 然有
将 其对体 内细胞 的毒性 降到 最低 。纳 米银 可通过 多种 途径 进
入 人体 , 与人 体的组织 、 细胞甚 至生 物大分子直 接接触 , 并 可能 产生多种生物效 应 , 对 人类 健康 产生潜 在影 响 。研 究表 明 , 纳
1 . 5 纳米银的表征
将纳 米银 粉体 分散在 二次水 中 , 涡旋 混
粉体( S I G MA公司 ) ; B V 一 1 1 级硝酸 ( 北京化 学试 剂研究所 ) ; MO 级 质量分数为 3 0 %过氧化氢 ( 北京 化学 试剂化 学所 ) ; A g标 准 溶 液(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 中心钢铁研 究总 院) ; I n标 准溶 液 ( 国 家钢铁材料测试 中心钢铁研究 总院 ) 。主要 仪器包 括 : X 7型电 感耦 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美国 T h e r mo E l e me n t a l 公司 ) ; A T 2 0 1 型电子天平 ( 瑞士 Me t l f e r — T o l e d o仪器 有 限公 司 ) ; Mi l l i — Q纯水 仪( 美国 M i l l i p r e公司 ) ; 透射 电子显微镜 ( 清华大学提供 ) 。 1 . 2 动物 健康 6周 龄雄性 C D . 1 ( I C R) 小鼠 1 2 0只 , 购 自北

纳米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纳米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第!7卷第!期2018年6月武汉轻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Vol.37No.3Jun.2018文章编号:2095-7386(2018)03-0047-06DOI ;10. 3969/j. issn. 2095-7386. 2018.03.008纳米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冯阁,姚依兰,张西锋,赵帅,舒畅,王庆(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摘要: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细胞模型,检测纳米银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AgNPs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剂量依懒性,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乳酸脱氢酶和活化氧的产生,促进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显著地降低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纳米银;小鼠;间质细胞中图分类号:K114 文献标识码:ACytotoxic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on mouseLeydig cellsFENG $,YAO Yi-lcm,ZHANG Xi-feng,ZHA0 Shuai,SHU Chang,WANG Qing(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lmic University,Wuhan 430023, China)AbstfclCt ;Using Leydig cell of mice as a model,the cytotoxic effect of AgNPs was check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ell v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di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gNPs were treated,the levels of activa­ted oxyge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the treated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induce apoptosis tophagy an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testosterone synthesis.Key words ; silver nanoparticle %mice %Leydig celll引言纳米银(AgNPs)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直径在1一100nm之间的粒子,也称为超微粒子,纳米银显示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热、光、电、磁、催化和 敏感等特性。

纳米银对小鼠流感治疗作用的研究

纳米银对小鼠流感治疗作用的研究

纳米银对小鼠流感治疗作用的研究李秀景;尹俭俭;郑丛龙【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小鼠流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8~22 g 健康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纳米银400 μg/mL)、中剂量组(纳米银100 μg/mL)和低剂量组(纳米银25 μg/mL).小鼠感染H1N1流感病毒A/PR/8/34(PR8 H1N1),4 h后鼻腔给予不同浓度纳米银,连续治疗3 d.记录各组小鼠每天的一般生理状况以及生存和死亡情况,观察14 d;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天数、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滴度,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细菌感染情况,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鼠流感的疗效.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死亡率均明显减低,其平均生存天数均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肺指数均有所降低,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病毒滴度为1:512,有的小鼠高达1:102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大部分小鼠的肺组织病毒滴度<1:2.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形态结构消失,肺泡壁增厚,组织间可见大量红细胞,肺泡腔见水肿液;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的病变明显减轻,肺组织形态结构较为完整,肺泡腔中无水肿液.模型组携菌量较多,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携菌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对小鼠流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纳米银的剂量有关.%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gainst influenza in mice. Methods Forty - eight Kun Ming mice, which were healthy and weigh 18 -22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 high dose 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s 400μg/mL) , middle dose group (100 μg/mL) and low dose group (25 μg/mL).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the influenza virus A/PR/8/34 H1N1 (PR8 H1N1) and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fter 4 hours, and treated continuously 3 days. Record the general physical condition , the condition of life and death count of each group every day for 14 days.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gainst influenza in mice, the indexes that mortality rate , survival days , lung index, lung virus titer, lung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lung bacterial infections of each group were used . Result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 the mortality of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 reduced obviously , and monse survival days in these gv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P <0.01). The lung index of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 reduced and the high and middle dose group reduced significantly (P <0.01). The lung virus titer of model group was 1:512, and some mice were as high as 1: 1024; the with hist in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 was < 1: 2. In model group,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lung tissue was disappeared , the alveolar walls were thickened , a larg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wlhe found , and the edema fluid was found in alveolar cavity . In high dose group,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tissue were obviously alleviated , and it is no edema fluid in alveolar cavi -ty. There were large numbers of bacteria in model group , the bacterial content in high ,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 reduc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Conclusion Two silver nanoparticles wouldhmte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fluenza in mice ,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dose dependent.【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6页(P223-228)【关键词】纳米银;流感;小鼠【作者】李秀景;尹俭俭;郑丛龙【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1+3流感病毒能够引起个体的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纳米银植入大鼠皮下组织亚慢性毒性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纳米银植入大鼠皮下组织亚慢性毒性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纳米银植入大鼠皮下组织亚慢性毒性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陈丹丹;奚廷斐;白净;王谨【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9(013)016【摘要】背景:有实验报道纳米银的生物材料直接与人体接触或植入体内,能够产生不良的生物学效应.目的:验证纳米银对人体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良生物学反应,评价其生物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2005-06/2006 06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来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纳米银粉和微米银粉为美国Sigma化学试剂公司产品.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纳米银组,微米银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雌雄各半.纳米银粉组和微米银粉组皮下植入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实验开始时植入1次,植入剂昔为0.33 g/kg.对照组只做手术,不给药.同时,每组随机选择4只大鼠,对12只大鼠的血清和部分脏器使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进行银在大鼠各脏器中分布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银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个别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给药组脏器的绝对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湿著性差异,结合起来分析脏器系数的异常不具有临床意义.其它各脏器系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尤显著性差芹.末见与受试物毒性作用有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给予纳米银粉大鼠末见毒件反应.结论:纳米银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生物学效应.%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nanosilver-containing biomaterials produce bad biological effects after they directly contact with or are implanted into human body.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nanosilver yields potential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on human body and to evaluate its bioiogical safety.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nanimal experiment observation was performed at the Medical Device Center of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from June 2005 to August 2006.MATERIALS: Nanosilver particles and microsilver particles were purchased from Sigma Company, USA.METHODS: Thi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5 male and 5 female rats per group: nanosilver, microsilver, and blank control. Nanosilver and microsilver particles were respectively and subcutaneously implanted for subchronic toxicity test.The nanosilver and microsilver groups were given 0.33 g/kg nanosilver and microsilver, respectively. Rats from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dentical procedure, with the exception of drug application. Four rats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group for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content in serum and some organs by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MAIN OUTCOME MEASURES: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rgan coefficient, and silver content.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dividual organ coefficient between each drug application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solute mass was found between each drug application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no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rgan coefficient. Other organ coefficients were in the normal rang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drug application group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Patho-histological changes related to toxicity were not found. Rats from the nanosilver group did not show toxic reaction.CONCLUSION: Nanosilver produces potential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after implanted into human body.【总页数】4页(P3181-3184)【作者】陈丹丹;奚廷斐;白净;王谨【作者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市,10005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市,100050;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市,10008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市,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巴戟天不同炮制品中水晶兰苷的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研究 [J], 史辑;景海漪;黄玉秋;范亚楠;贾天柱2.纳米银和微米银在大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J], 陈丹丹;奚廷斐;白净;王谨3.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活性 [J], 符民桂;陈亚红;刘秀华;庞永政;唐朝枢4.胱硫醚β-合酶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在As时的表达变化 [J], 郑斌;韩梅;温进坤5.羟基磷灰石植入皮下组织不同阶段弹性模量的变化 [J], 徐莲云;侯振德;赵巍;毕平;王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1 组为对照 随机分为 9 组, 其中 8 组为实验组, 将质量比为 120 μg / g 的纳米银溶液尾静脉注 组, 将小鼠扣住, 固定尾部使小 射入小鼠体内. 染毒时, 鼠尾巴绷直, 缓慢地将注射器插入尾静脉中, 单只 动物染毒在 40 s 内完成.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纳 米银溶液于临用前配制. 染毒后, 按照不同时间点 ( 0. 15 , 0. 3 , 0. 5 , 1, 3, 6, 12 , 24 h ) 分批摘除眼球取 血, 每只 动 物 取 血 量 为 0. 7 ~ 1. 0 mL. 对 照 组 于 24 h时摘除眼球取血. 血样于 - 60 ℃ 下保存待测. M S 检测血液中的 w ( Ag ) 后, 利用 ICP采用 DAS 药物动力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浓度时间 半 衰 期 ( t1 /2 ) 、 平均驻留时间 曲线下面 积 ( A c-t ) 、 ( TM R ) 、 清除率 ( C L ) 以及分布容积 ( V d ) 等动力学 参数. 其中,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 积 是 指 血 液 中 的 w ( Ag ) 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 积分求得; 半衰期是指血液中的 w ( Ag ) 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 即 t1 /2 = 0. 693 / k, 其中 k 为消除速率常数; 平均 驻留时间是指纳米银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 , 大于 消除半衰期;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体所有途 径能够消除的纳米银占有的血浆容积值, 即 CL = kV d = X0 / A c-t , 其中 X0 为染毒质量浓度; 分布容积 是指1 kg 生物体中纳米银均匀分布时所占体液的 体积, 即 V d = X0 / C 0 , 其中 C 0 为染毒开始时血液中 纳米银的质量浓度. 1. 5 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实验中选用 80 只 ICR 小鼠, 其体重为 24 ~ 26 g, 3 组为对照 随机分为 8 组, 其中 5 组为实验组, 组. 染毒质量浓度和方式同 1. 4 节. 染毒后, 按照设 0. 5 , 1, 7, 14 d) 剖取肺、 定时间点( 0. 25 , 肝、 脾、 肾. 7, 14 d 剖取肺、 向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并于 1 , http: / / journal. seu. edu. cn
第 42 卷第 2 期 2012 年 3 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42 No. 2 M ar. 201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0505. 2012. 02. 037
Biodistribution of nanosilvers in mice
2, 3 2, 3 2, 3 2, 3 Zhang Shanshan1, Xue Yuying 1, Tang M eng 1, Zhang Ting 1, 2, 3 Liu Xiaorun1, Zhang Peng 4 Zhang Zhiyong 4
摘要: 将分散在生理盐水中的纳米银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体内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M S ) 法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质谱( ICP并利用 DAS 药物动力学软件分析其在血 液中的动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 纳米银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 , 血液中的 w ( Ag ) 在染 毒 1 h 内呈快速下降趋势, 其后的 24 h 内 w ( Ag ) 处于平稳状态; 纳米银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为 22. 8 h, 6h后 分布容积为 26. 8 L / kg ; 进入体内的纳米银可随血液循环快速分布到全身各脏器, 即可在小鼠的多个主要脏器中检测到银的存在 , 其中脾脏中的 w ( Ag ) 约为 203 μg / g ; 滞留在体 纳米银具有较高的组织亲和力, 肝脏和脾脏可能是 内的银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中 . 由此可见, 纳米银的主要蓄积作用靶器官. 关键词: 纳米银; 尾静脉注射; 组织分布 中图分类号: R994. 6 文献标志码: A 038805 文章编号: 1001 - 0505 ( 2012 ) 02-

1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 2 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Biomaterials and Devices,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 3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
4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Nanosilvers dissolved in saline w 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by tail vein into mice.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vers in blood and organs w as detected by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 S )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in blood w ere evaluated by the drug and mass spectrometry ( ICPstatistical softw are ( DAS )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vers in and gradually becomes stable in the follow ing 24 blood is dropped rapidly in one hour after injection, h.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in blood is 22. 8 h,and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is 26. 8 L / kg. After injection ,the nanosilvers are quickly distributed to the organs follow ing blood circulation. After 6 h the nanosilver can be detected in the main organs,an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nanosilvers, about 203 μg / g ,is in spleen. The majority of the nanosilvers are accumulated in liver and spleen. Therefore ,nanosilver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w ith the tissues. The liver and spleen are the main target organs for nanosilvers. Key words: nanosilver; tail vein injection; biodistribution
http: / / journal. seu. edu. cn
第2 期
张姗姗, 等: 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389
银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 , 具有良好的 . 杀菌能力 利用现代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后, 银显 并具有极强 示出非同寻常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效应 , [12 ] . 与其他纳米材料一样, 的杀菌效能 纳米银具有 量子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 光催化性等独特的性能. 这些特性使纳米银广泛应 电学、 光学等各个方面, 成为商品化程度 用于医学、 最高的纳米材料. 在骨植入手术中, 用纳米银作为 抗菌剂, 既有良好的抗菌效应, 又能将其对体内细 胞的毒性降到最低. 纳米银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 体, 与人体的组织、 细胞甚至生物大分子直接接触, 并可能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 响. 研究表明, 纳米银作用于胚胎干细胞时, 可以引 [3 ] 起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和 LDH 水平的升高 ; 纳米银还 会 引 起 动 物 体 内 多 个 脏 器 发 生 病 理 改 [46 ] . 因此, 变 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受到极大关注. 了解纳米银的生物分布是研究其生物效应的前提 , 需要定量检测出纳米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相关报道表明, 纳米银可从暴露部位穿越生物屏障 [57 ] . 体内动 进而分布到全身不同组织 进入体循环, 力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纳米银在生物转运和 转化过程中的动态规律; 根据所得的动力学参数, 阐述一定剂量、 途径下纳米银的吸收、 分布、 消除特 征, 为完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实验设计提供依 据. 本文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纳米银注入小鼠体 M S 法检测纳米银在体内的生物分布 内, 采用 ICP为进一步研究纳米银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应 情况, 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 1
材料和方法
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包括: 粒径为 12 ~ 20 nm 的纳米银粉 体( 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 BVⅢ 级硝酸 (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 ) ; M OS 级质量分数为 30% 的过氧化氢( 北京化学试剂化学所 ) ; Ag 标准溶液 (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钢铁研究总院 ) ; In 标准 溶液(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钢铁研究总院 ) . 主要仪器包括: X7 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仪( 美国 Thermo Elemental 公司 ) ; AT201 型电子 Toledo 仪器有限公司 ) ; M illiQ 天平( 瑞士 M ettler4800 型扫描电子 纯水仪 ( 美国 M illipore 公司 ) ; SZS90 型粒径分 显微镜 ( 日本 Hitachi 公司 ) ; Nano析仪( 英国 M alvern 公司) . 1. 2 纳米银的材料表征 经过扫描电镜分析后, 将纳米银粉体分散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