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滑轮教学设计

完整版滑轮教学设计
完整版滑轮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与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

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所示,动滑轮由于一边悬于固定点,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滑轮中心轴,滑轮的“支点”位于固定边与轮相切的地方.过“支点”的轮的直径相当于杠杆,重物的重力为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人施加的力为动力,因此动力臂. 是直径,阻力臂是半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

板书:

定滑轮

定义: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

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特点:能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师请同学结合刚才探究的结论,联系实际事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学生回答:①需要改变用力的方向时,使用定滑轮,如站在地面上升旗的装置.②需要省力,用较小的力提起较重的物体时,使用动滑轮,如建筑工地上吊起建筑材料的装置.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动力比阻力小800N,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N,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____N,其中比较省力的是_____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由于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解析:图甲是定滑轮,图乙是动滑轮力.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必须给汽车提供至少800N的拉力,因此,

如果利用甲图,则人必须至少施加800N的力才能把汽车拖出泥潭.

如果使用乙图,人只需提供400N的拉力即可拖出汽车.由此可见,乙图更省力.

答案:800 400 乙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综合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可以任意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动滑轮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省一半的力?

学生猜想:这是肯定的,因为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教师出示以下例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点.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

解析: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能省一半的力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自由端拉力的方向应与阻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从图示装置看,力F的大小要大于动滑轮与重物总重的一半,答案为D.

答案:D

知识点3 滑轮组

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

生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师.

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

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

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股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如图所示,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学生体会相同数目的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不同,导致省力多少不同.)

教师让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为奇数段绳子;绳子的奇动偶定子绕法的结论:

,并且进一步总结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则为偶数段绳子)s=nh.

之间的关系:距离s和物体移动距离h

.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滑轮组的组装”,并讲解滑轮组的组装(多媒体课件)组装滑轮组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或况的省力情组绳)(1确定承担物重的

子段数.由滑轮G?Fn GG?1G动应取整数,且,n,可得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GG?(?F?或nn?动FFn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要采用进位法s?n. 确定,即h为偶数时,按照每个动滑轮有确定滑轮个数.当承担

物重的绳子段数n(2)n1?个,,即比动滑轮少2段绳子承担,则动滑轮个数为

n/21,定滑轮个数为2n这时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当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一个定滑轮,1?n;为奇数时,如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和定

滑轮个数相等,均为21?n,定滑轮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1个定滑轮,即动滑轮个数为2n?1.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可按“一动配一定,偶数

减一定,变向数为2加一定”的方法确定.

(3)确定绳子的起点.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定奇动“即按.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n滑轮上;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偶定”的方法确定.

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F、F,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丙甲乙

D.F=F>>C.FF=FFFA.F<F<B.F>F>F丙丙甲乙丙乙甲甲甲丙乙乙解析:甲图为一个定滑轮,因为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等于阻力f,即F=f;图乙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故拉力F=1/2f;图丙由一定滑轮和一个乙甲动滑轮组成,有三段绳子承担,

故拉力F=1/3f.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项.

丙答案:B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恒定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实际测-23,共悬挂20个水泥块m.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已知水泥块的密度33,

gkg/m取为2.6×1010N/kg.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解:(1)图中C是动滑轮,A、B是定滑轮.

33-23=39kg.m×1.5×10每个水泥块的(2)每个水泥块质量m=ρV=2.6×10kg/m1

重量为G=mg=39kg×10N/kg=390N.

113N.由图可知,动滑轮=20G=20×390N=7.8×10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为(3)F11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八年级下册物理 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第2节滑轮 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组、斜面和轮轴的实际使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会按要求组装. 【教学难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扳手、水龙头、长木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还使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可以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研究它的特点和组装方式,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简单机械. 生:扳手、水龙头等.

教师提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简单机械,比如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到山顶便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而汽车使用方向盘改变方向、开门时使用门把手将门打开便是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滑轮组、斜面、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吧.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滑轮组 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 生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 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 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 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 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 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 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滑轮”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组》教案

6.滑轮组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五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滑轮组”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观察建筑工地上的吊车、起重车等发现起重机上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组合起来使用。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要思考这些滑轮组有什么作用,需要在课堂上组装一些滑轮组,来模拟研究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组装有两种方法,这里不强调方法的不同,也不需要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省力。为避免出现用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一致而不便学生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方法组装滑轮组。当学生组装好滑轮组后,首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作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再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并记录下来。随后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的测量数据。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几组数据,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的结构的关系。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这一问题将学生对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引向深入。 采用游戏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游戏中进行体验。分析游戏和滑轮组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1组)越多,就越省力。这也是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滑轮组,并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将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是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也可能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基础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滑轮组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组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滑轮》教案

第二节《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 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 四、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内容分析: “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 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

滑轮组 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6课时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滑轮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1.概念:一根__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_______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_____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_____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______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______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_____到力的作用____的距离叫做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________。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是特殊的杠杆?若是,各为什么杠杆? 预习: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公式F= 。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s=nh。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生活中的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看上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初二 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滑轮T能力 授课日 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同步: 一、要点提纲: (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 (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

答案:(1)3幅图都有 (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 (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 一.滑轮 1.定义:。(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①,叫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②,叫动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

(是。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 (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 二.滑轮的使用特点 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1)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段;G端) (2)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 题:定滑轮和动滑轮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课题:定滑 轮和动滑轮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上升的现象。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人们在搬运货物时,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李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设计意图: 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述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滑轮优秀教案

2015年春《滑轮》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 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 重物,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 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 方法。 教师活动: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②

202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 (全国通用版)

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12.3机械效率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通过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 难点 1、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提出问题: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 同吗? 2、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的G、h、F、s,计算W直与W机,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回顾上节关键 内容,为本节 奠定基础。 知道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1、W有、W额和W总的概念和关系式。 教师引导分析上述数据,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2、机械效率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结论:(公式,略) 掌握机械效率 计算要点、方 法和物理意 义,理解机械 效率不可能是 100% 滑轮组机械效率 例题讲解1:出示题干和图片 教师引导,3个学生分别口述3类方法所做功的种类,并口头计算,他 生纠错,教师点评,学生听讲 2、计算:W有、W额、W总和η 再次通过对做 功的分析,知 道功的原理, 理解有用功和 额外功

滑轮-教学设计

11.2 滑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杠杆的用途非常广泛。古代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杠杆来提水的,称为桔槔(PPT”桔槔”)请看:假设这是一口水井(搬出一个硬纸板的盒子),当然实际的水井要比这个深得多。下面老师就来试试看能不能用这根杠杆成功地把水桶提出井口。看来不行。(发现提不出井口),因为杠杆转动的范围其实是有限的,转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学生:(1)将杠杆架高点(2)杠杆用长点的 教师:很好。其实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用杠杆提水,需要把杠杆架得很高,杆子也做的很长,但这样提水是很不方便的。)(停顿)老师倒是想到了一个方便又实用的办法。请看,老师把两根杠杆组合在一起,当绿色的杠杆转到极限后蓝色的杠杆能跟着继续转动并带动绳子也一起转动;(教师演示“十字形杠杆”);我们也可以多用几根杠杆,请看。把几个杠杆组合成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机械,就能使物体升到我们所需要的高度。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联想一下,生产生活中哪种工具可以连续转动? 学生:轮子 教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板书:16.2 滑轮) 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滑轮,下面就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1分钟) 教师:(抽问) 学生:有槽、有轴、可绕轴转动、有两个钩子 教师:(归纳)我们把这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称为滑轮。(PPT:滑轮定义:)你们,你们平时见到过滑轮吗?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 请看(PPT 1、旗杆顶端的滑轮;2、起重机吊车的滑轮......)滑轮的应用如此广泛,同学们想不想试着用一下。 学生:想 教师:好的。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器材:一个滑轮、一袋重物、一根绳子和一个铁架台。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滑轮提升重物。老师看看哪组同学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将不同的方法拍下来)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专题滑轮组复习课 教学设计

滑轮组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学习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也是为后面认识机械做功、机械效率做准备。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是能让学生认识到滑轮的有点,能在生活中解释并应用滑轮进行活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能见到关于滑轮的简单机械,知道能够省力,但是对这样的机械缺乏全面整体的考虑,并且滑轮在大型施工机器中有相当重要的用途,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很少会见到这样的机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能认识到滑轮的好处并见识到平常没能见到的机器。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机械认识只存在于表层,能理解拉绳时物体能够抬起来,知道这样的机械可以省力,知道需要滑轮和绳子,对能用较小的力提起较大的物体感到很神奇,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开始。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前概念的影响,就是无法理解物体上升的距离与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有滑轮的画图有多种画法,学生存在能看懂但是不能自己画出来的问题。 三、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滑轮》教学设计解析

《滑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周燕 课标要求分析: 《滑轮》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中的第3课,这个课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隶属于“物质世界”部分的“运动与力”,课程标准中对"运动与力"部分的具体要求为: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课标中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课程标准中从三个角度对本课做了具体要求: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对探究结果提出疑问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能用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最积极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善于用学到的知识的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等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 《滑轮》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简单机械单元中的内容。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学生零散的认识了各种“常见的力”,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集中探究有关简单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和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验并意识到物质运动与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保持与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

小学科学滑轮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滑轮组教学设计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崔坝镇小学毛继万教材分析:《我的滑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为一课时通过观察提重物,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目标:1、会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和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2、会动手做实验,能亲历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利用滑轮等简单机械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实验、操作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过程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具学具:滑轮、细绳、铁架台、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同学们,每周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小结:看来国旗是在绳子和轮子的共同作用下升上去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板书课题:我的滑轮4、出示学习

目标二、教学定滑轮、动滑轮认识定滑轮、动滑轮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滑轮2、自学指导什么叫做滑轮?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什么的轮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滑轮有什么特点?结合生活中滑轮的例子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滑轮分为哪两种?3、引导: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1、固定的轮子---定滑轮使用定滑轮可不可以省力?怎样验证?分组实验定滑轮:)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定滑轮方便,不省力作用:定滑轮工作方便,它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板书:定滑轮方便不省力2、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怎样验证?组实验动滑轮: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动滑轮不方便,省力作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书:动滑轮不方便省力三、教学滑轮组1、既然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那怎样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做到既方便又省力呢?2、学生分组实验3、组织汇报实验结果结论:方便,省力作用: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板书:滑轮组方便省力4、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四、抢答题:一、填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