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岛技术在远海岛礁污水防治中的 应用探究

生态浮岛技术在远海岛礁污水防治中的 应用探究
生态浮岛技术在远海岛礁污水防治中的 应用探究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5), 612-618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7746931.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117746931.html,/10.12677/aep.2019.95083

Application of Eco-Floating Island

Technology in Sewage Control of

Distant Islands and Reefs

Shuang Wang*, Xiaojie Wang#, Xiaojing Li

Department of Coastal Defense Engineering, Naval Logistics College of PLA, Tianjin

Received: Aug. 22nd, 2019; accepted: Sep. 10th, 2019; published: Sep. 17th, 2019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Barracks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aken by the army to imple-men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mote islands and reefs, the emerg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was unavoidable. How to use exist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cological damage of islands and reefs, build a new ecosystem and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islands and reefs, and considering social, militar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as a ho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studied urgently. Eco-floating Island technology was a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s green landscape belt with sewag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uitable for logistics support of offshore island reefs and military harbors, and it ha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Eco-Barracks, Eco-Floating Islands, Distant Islands and Reefs, Sewage Control

生态浮岛技术在远海岛礁污水防治中的

应用探究

王爽*,王晓杰#,李晓静

海军勤务学院海防工程系,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7日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王爽 等

摘 要

建设生态军营是军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远海岛礁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不可回避的,如何利用现有的水处理技术防治岛礁生态破坏,构建新的生态系统,维持岛礁生态平衡,兼顾社会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浮岛技术是一种绿色景观带和污水防治结合的水处理技术,其技术特点适用于远海岛礁军港后勤保障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营区,生态浮岛,远海岛礁,污水防治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7746931.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远海岛礁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彰显了我国岛礁吹填技术、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伴随着远海岛礁建设的不断发展,存在着无市政管网保障、生态系统建设重构、资源与能源利用保护、人员编制不断扩张等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结合远海岛礁建设发展特点,选择一种更为适合远海岛礁的污水处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整治技术,是当前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关系到岛礁建设使用成效的关键。

2. 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生态学专家Gurney [1]开始研究生态浮岛技术,并利用该技术种植蔬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Sasser 、Haller [2] [3]和德国、日本的学者对此项技术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生态浮岛技术被大力发展并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有效的改善了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起到了防治结合的废水处理效果。

与此同时,国内许多环境生态学专家学者也开展了对于生态浮岛技术的研究。宋祥莆[4]、王耘[5]等利用该技术治理城区污染河道,总去污率可达到70%左右,基本能够实现达标排放;邴旭文[6]等利用该技术改善水产养殖场水质,发现其对TN 、TP 、COD 等都有一定的转化率;1998年无锡市开展五里湖修复工作,发现生态浮岛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含氮、磷化合物;2002年北京市用生态浮岛技术治理什刹海、永定河等污染水体,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7]。

21世纪以来,由于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污水排放监管不力等因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态浮岛作为一种依靠自然水体的人工强化而净化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凭借其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管理简单、美化环境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环境治理从业人员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在水处理中应用生态浮岛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治理河流湖泊的生态破坏和修复水体生态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是在各类研究应用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浮岛技术的优缺点,探讨该技术在远海岛礁这类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前景和预期问题,以改善远海岛礁污水治理现状和生态环境保护。

Open Access

王爽等

3. 定义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磷等杂质的人工浮岛。浮岛的材质一般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发泡聚苯乙烯EPS、塑料等,这些人工载体将喜水植物按一定密度固定,然后通过提供植物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如曝气供氧、适宜温度、适当光照、比例养料等,使植物根系吸附、吸收氮磷和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废水、美化环境、生态系统构建等目的,是一种经济效益显著、降解技术合理、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优势明显的污水处理技术。

4. 原理

生物浮岛净化废水的原理如图1,其种植的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自身增殖的细胞成分、必需的能量和氧气,其中部分氧气通过叶、茎输送到根部,使根区内形成好氧、厌氧和兼性的不同类型环境,交替繁衍生成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并在根系表面形成一层表面积巨大的生物膜,针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重金属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膜中各类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可以进一步降解和代谢有机物为无机物,并为植物等提供营养来源,最后通过收割植物降低水系污染物含量,同时为鸟类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生息环境。

Figure 1. Principle and prospect of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by bi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图1.生物浮岛净化废水的原理及实景图

另外,生态浮岛载体对水面有遮蔽作用,可减少水体内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速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通过研究特定植物与藻类的共生关系抑制藻类过量繁殖,例如,研究发现,芦苇对造成水华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等都有生物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影响生态系统处理效果的参数包括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种植密度、水体溶解氧量、水温和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时间、水体养料比例等,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这些参数的要求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促进根系发达为基本准则,因为生态浮岛技术对水体污染物的削减主要是依赖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进行吸附和降解的。

5. 分类

5.1. 按植物和水系的接触方式来分

干式浮岛:植物与水不直接接触,通常栽培大型木本和园艺植物,构成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在美化环境上有更大优势,但是对水质净化没有明显作用。

湿式浮岛:植物通过承托载体固定在水面,与水体接触,与浮岛材料融为一体,形成更好的水体微动力循环,净化水体中的COD、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

王爽等5.2. 按筛选浮岛植物的种类来分

去除氮磷能力较强的挺水植物包括:美人蕉、菖蒲、香蒲、紫芋、泽苔、泽泻、旱伞草、红莲子草、姜花、千屈菜、细叶莎草、野芋等;去除铵氮能力较强的植物包括:槐叶萍、浮萍等。

削减高浓度硝酸盐污染的植物:欧慈姑、香蒲、红莲子草、旱伞草;适宜低浓度硝酸盐养分的植物:千屈菜、泽泻;应用于较广硝酸盐浓度范围的植物:野芋、细叶莎草、葛蒲、紫芋。

削减高浓度磷酸盐污染的植物:红莲子草、欧慈菇、细叶莎草、紫芋;适宜低浓度磷酸盐养分的植物:泽苔、野芋、美人蕉、葛蒲;应用于较广磷酸盐浓度范围的植物:千屈菜、香蒲。

适应高水平氨根离子养分条件的植物:红莲子草、紫芋、旱伞草、细叶莎草;适宜低水平氨根养分条件的植物:曹蒲、野芋;适应于较广氨根离子浓度范围的植物:千屈菜、香蒲、泽苔、泽泻、姜花。

5.3. 按人工浮岛的材质和类型来分

人工浮岛按照功能分为消浪型、水质净化型、提供栖息地型;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湿式浮岛可以有框架,也可以无框架,有框架的材质有纤维强化塑料、不锈钢加发泡聚苯乙烯、特殊发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树脂、盐化乙烯合成树脂、混凝土等材料,这类有框架型的人工浮岛占大多数;无框架浮岛的材质一般是椰子纤维,防撞损性好,耐久性强,也有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竹木、海绵、泡沫、塑料、橡胶、藤草、苇席等材料的,其结构、价格及制作工序都各不相同。

6. 优势

当前,远海岛礁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政治作用、军事用途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保证其生态完整性、可持续发展性、环境适应性等尤其重要,因此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是十分重要的。结合生态浮岛的特点,其应用到远海岛礁环境整治中的技术优势明显。6.1. 美化环境景观,建设生态营区

生态营区是新时期军队营区建设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目标,是解决资源环境与军事活动矛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有效提高官兵生活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生成。生态浮岛技术采用水生植物栽培于载体上,植物生长繁殖靠发达的根系吸附降解水体中的N、P、有机物等污染物,可形成绿草茵茵、繁花朵朵、清香阵阵的净化处理系统,在营区内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另外,生态浮岛技术无二次污染、无剩余污泥、无二沉池,一改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设备脏、臭、能耗大的缺点,符合建设生态营区的发展理念。

6.2. 污水浓度偏低,处理效率较高

远海岛礁无常驻居民,以守礁官兵为主,产生生活污水途径单一,流量少,氮磷及有机物浓度低,如采用普通生物处理技术则达不到启动标准,处理效果不好。生态浮岛技术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且处理量不大,处理效果高,出水水质一般可达二类水标准,符合岛礁废水处理实际需求。

6.3. 管理维护简单,节约人力资源

驻守远海岛礁的官兵,既担负着守卫国土的重任,也承担管理维护岛礁设施设备的责任,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区的人员流动性大,且守礁人员编制数量有限,复杂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系统不适用于远海岛礁实际情况,一旦发生故障也不利用排查和维修。而生态浮岛技术初次种植成功后,不需特别维护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运行维护保养成本,适宜在岛礁发展使用。

王爽等

6.4. 占地面积不大,节省岛礁用地

远海岛礁多为吹填造地,可谓寸土寸金,是我国经济、技术、军事等综合国力提升的标志,做好建设规划才能充分利用岛礁有效用地,因此,各类工程建设设施设备都应考虑占地面积的问题。生态浮岛技术可布置在营区内的水系生态系统中,即经过简单预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生态浮岛水系中,经过吸附和降解作用分解污染物质,净化后的清水可二次回用或做景观用水,形成水循环生态系统。

6.5. 气候条件稳定,有利植物生长

目前限制生态浮岛技术发展的一大短板是冬季植物的生存问题[8],而远海岛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高湿,降雨频繁,气候条件稳定,四季无明显变化,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不存在冬季植物枯死,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如筛选适合远海岛礁生长的植物,还可起到防台消浪的作用。

6.6. 开发再生能源,凸显生态效益

远海岛礁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环境条件,可再生绿色能源充足(如风能、太阳能等),充分利用不但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凸显生态效益。赵艺[9]研究了一种新型生态浮岛——风光互补曝气污水处理装置(如图2),合理利用了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供能系统,为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提供曝气复氧的能耗,保障了水中充足的溶解氧环境,提高了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且无需停车检修,维护管理方便,价格低廉,是适宜岛礁环境的水处理技术。

1——进水口,2——风力发电叶片,3——水生植物,4——蓄电池,5——曝气管,6——排水管,7——进水系统,8——载体(聚二乙烯泡沫板),9——生态浮岛花托,10——太阳能电池板,11——风力发电机,12——中空固定杆,13——能量转换器,14——曝气泵,15——风光发电系统,16——曝气系统

Figure 2. Wind and solar complementary aeratio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图2.风光互补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6.7. 保障鸟类栖息,构建生态系统

远海岛礁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南沙岛礁面积逐渐扩大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种群前往栖息和繁衍,在构建了新的生态系统之外,也增大了机场鸟害防治的难度。在岛礁布局规划中,将远离机场的区域布设生态浮岛水系系统,可吸引大部分水鸟前往栖息,减轻了机场鸟害防治的压力,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王爽等

7. 问题及解决方法

7.1. 新型载体材料的开发

目前的生态浮岛载体多为高分子轻质材料,以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PVC等塑料为主,具有质轻耐用、成本低、无污染的特点。

远海岛礁地处热带,属于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地区,疾风骤雨也是时有发生,对于载体材料的腐蚀程度、破损概率和使用寿命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新型抗风浪、抗氧化、抗腐蚀、抗辐射等特点的生态浮岛载体亟需开发。

7.2. 环境适应性植物的筛选

由于岛礁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显著,目前已经采用的生态浮岛水生植物多为内陆湖泊生长,初次栽培可能产生一定的死亡率,应逐步筛选几种能够适应环境特点的植物,做一定范围的搭配栽植,既美化环境,又避免大面积死亡带来的水处理成效降低的风险。另外,筛选植物还应考虑岛礁多台风的因素,尽量避免高大水生植物的栽培,还能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

7.3. 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监测

远海岛礁的高温高湿环境是病虫害滋养的温床,可能出现与内陆地区不同种类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水处理效果。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控的监测技术应与种植技术一并受到重视,及时有效的防止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阻碍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7.4. 管理维护技术的升级

生态浮岛的管理维护较为简单,除需定期查看载体受损情况,及时予以更换外,还需定期收割或修剪植物,防止植物长势过猛,影响景观效果或带来病虫害。在定期收割中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收割技术,多采用人工修剪,可谓费时费力,而且热带植物一般生长周期短,修剪频次多,因此开发一种自动化收割技术是当务之急。

8. 小结

本文介绍了水污染防治中生态浮岛技术的原理、分类和特点等内容,通过研究分析其技术优势,结合远海岛礁实际情况,提出利用该技术在远海岛礁进行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设想,并预期了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总之,利用生态浮岛这种成本低、效率高、管理简便的水处理技术在远海岛礁污水治理中的前景广阔,是解决岛礁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o. 2017YFC0506306)。

参考文献

[1]原浩. 生态浮岛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微生物种群特征分析[J].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7(6): 6-7.

[2]Craig, T.M., Randall, K.S. and Charles, E.C. (2001) Physical and Vege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loating Islands. Aqua-

tic Plant Management, 39, 107-111.

[3]Haller, W.T. (1996) Evaluation of the Keplpin 800 Aquatic Weed Harvester, Orange Lake, Florida 1995. Aquatics, 18,

10-15.

[4]宋祥莆, 邹国燕, 吴伟明.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18(5): 489-494.

王爽等

[5]井艳文, 胡秀琳, 许志兰, 等.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研究与示范[J]. 北京水利, 2003(6): 20-22.

[6]邴旭文, 陈家长.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1, 21(3): 29.

[7]童国璋, 叶旭红. 生态浮岛技术概述及应用前景[J]. 江西科学, 2010, 28(4): 470-472, 486.

[8]陈文佳. 新型河道修复的生态浮岛探究[J]. 水利建设, 2018(34): 300-301.

[9]赵艺. 新型生态浮岛对湖水水质净化技术的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东北大学, 2013: 45-47.

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精选资料

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是将城市中的污水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资金消耗极大,对城市发展用地的占用也较多。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是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对当前的污水处理进行创新,使城市污水处理更加经济环保。 、城市污水处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是为了防止城市中产生的污水对城市环境、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阻碍城市发展进程,同时也保证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不被污染,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对于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细菌、重金属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进行清洁、过 滤使污水得到净化,避免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对城市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保证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1] 。 同时一些污染程度较低的废水还可以通过净水设施处理后, 作为工业生产、城市绿化、农田灌溉的水源进行重复与利用,减少优质水资源消耗。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将污水中的寄生虫、病毒等对动植物体有害的上午进行灭杀、消毒,避免其污染

水体、危害生物。 城市污水处理能够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利用, 减少新的地下水 资源开采,缓解了我国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是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得到提升,使用方法不断完善。 (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不断恶化使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 胁。污水处理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并且 有效的减少了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污水进行沉淀、过滤、消 毒等工序,消除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避免了污水排放后对城市 居民生活造成危害。并且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进行分级使用,大大 减少了城市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消耗,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加强城市环境美化建设 生态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污水排放已经成为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原因。而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能避免城市废水对城市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发挥着减少城市污染、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二、当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我国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于一些工业企业的 污水排放问题没有作出严格的要求,导致污水乱排乱放,使地表 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同时水资源的的污染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并且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行为,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了城市水资源供应不足情况的出现。我国由于海陆差异、

生态浮岛相关知识

精心整理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技术 背景: 人类的历史沿水而生,沿水而发展,水域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生存环境:而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水域不断遭受污染,水质越来越差,甚至开始威胁到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遭受到严重损害。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混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生态修复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宋祥甫等人在1991年开展了人工浮床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他们先后在杭州、上海、无锡、北京等城市进行生态浮岛治理城区污染河道实验,为我国人工浮岛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丙尽旭文等2001年用美人蕉浮床做水产养殖塘水质净化试验,结果表明,浮岛设置面积为20%时,对TN,TP,COD及叶绿素a的净化率分别达到72%、82%、31%及56%。王耘等2006[s9]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对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研究表明生态浮床去污率往往可达到总去污率的70%左右,并配以曝气复氧、网格栅和生物膜等多种手段,达到修复水质的目的。高蔚等2006年在三水西南公园的人工湖进行研究,发现湿地园对整个人工湖的水质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面积过小,未能达到调节整个人工湖水质的目的。除以上这些研究以外,国内也开展了一些利用人工浮岛治理湖泊的工程。1998年在无锡市五里湖,利用人工浮岛技术直接治理富营养湖泊,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对水体中的N,P去除效果极高。1999年在杭州市南应加河实施的人工浮岛示范工程,5个月使全河的水体感官性状和水质均取得了较大改善,异臭味得到了有效控制,围隔河段的水质则发生了根本性好转。此外,在武汉市沙湖一个SOOm2的浮岛已建成;在无锡太湖,对人工浮岛上种植观赏性植物如美人蕉,蔬菜如竹叶菜,庄稼如水稻等进行净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经验;2002年北京市首次采用人工浮岛技术治理什刹海、永定河等污染水体,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云南,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星云湖借鉴太湖经验,用泡沫作浮岛载体种植植物净化水质,积累了一定经验。 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研究浮岛技术的学者是美国生态学家Gurney,他以研究加拿大雁获得“雁爸爸”称号而着名。早在1951年他就提出,加拿大雁种群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不够。为此,他在科罗拉多州西北部建造野生水鸟庇护场,将38只加拿大雁繁殖成为2000多只。1971年发表加拿大雁的水上漂浮

精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方案范文

精细化工废水处理 技术方案

初步设计方案书 设计编号:F Y H B-08-12-10 项目名称:5.0吨/天苯甲酸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单位: 设计单位: 单位地址: 电话: 邮箱: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03) 第二章设计依据 (04) 第三章设计原则 (04) 第四章设计范围和内容 (05) 第五章设计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 (05) 第六章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06) 第七章废水处理预期效果及水量变化 (09) 第八章废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 (10) 第九章用电负荷及电气控制........................................ .. (11) 第十章工程总投资估算 (12) 第十一章运行成本估算 (14) 第十二章环境效益分析 (14) 第十三章质量和售后服务 (14) 设计: 审核: 批准:

第一章、企业简介 1.1 工程概况: 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对叔丁基苯甲酸系列生产车间,当前年产对叔丁基甲苯5000吨,对叔丁基苯甲酸3000吨,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1200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工业复配添加,化妆品、药品,香精香料等领域,销往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客户的好评。当前,每天将产生5.0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废水COD浓度高,抗氧化性好,可生化性差。因此三废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急需寻找一条既合理又经济的处理方法。 根据《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管理条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厂方的实际情况,该废水经处理后必须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针对该废水的特点,依托我公司的先进技术优势,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的废水处理工艺方案,供有关部门领导决策参考。 1.2设计单位简介: 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依托环保集团科研开发、项目设计、设备制造、项目总承包等强大的整体实力优势,达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专业承揽大型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环保设备厂—是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废水处理研究、开发基地。专业从事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铁床微电解、催化氧化等多项高科技环保专业技术和成套设备;同时不断研发出针对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新工艺,并广泛应用于

BFBR生态处理技术

BFBR生态处理技术是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的首选。 1、为什么BFBR生态处理技术是首选? (1)它具有极优的出水水质、理想的除臭效果、优美的景观环境、低廉的运行成本。采用BFBR生态处理技术对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含新建),可一揽子解决污水处理厂现存的所有二次污染问题,可提高污水厂周边的土地利用价值,共建和谐社会。 (2)它无惧最严排放标准的挑战。根据客户要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地表水五类、地表水四类直至地表水三类标准。尾水氨氮一般小于1.0mg/L,尾水TN确保小于 10mg/L,如进水碳氮比在合适范围,TN去除率超过90%。(3)它高效的内嵌式生物除臭系统让你有置身在植物园的感觉。我们在生化反应单元池内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池保护高度构建微生物和植物立体除臭系统,将生化反应单元释放的恶臭气体有效去除,让你感觉不到任何异味,只有植物花草释放的芳香,具有一种亲临植物园的感觉。 (4)它优美的景观环境让你彻底颠覆对污水处理厂的认识,改造前后生化单元的景观环境有天壤之别。 (5)它低廉的直接运行成本。地表水四类出水标准运行成本仅0.3-0.4元。采用BFBR技术进行改造,生化反应单元能耗可降低20%左右,不需建设运营深度处理单元和独立的除臭系统。且污泥源头减量40-60%,在同样的出水水质标准

条件下,我们的直接运营成本远低于任何其它污水处理技术。 2、BFBR技术的核心 (1)植物工程技术 植物的作用:植物根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和酶类物质,所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比较疏松,为生物菌群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系统内为生物菌群高达3000以上,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 (2)仿植物根系的人工填料 填料量可达12-16kg/m3,填料使用寿命约16年,采用组合式标准单元模式(即模块化),可在运行中自由更换损坏单元,更换劳动强度减少50%。 3、我们的质量保障体系 专有的模型设计软件 专有的流态设计软件、智能化模拟设计软件 智能化精细化控制过程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规模:20000吨/d 设计出水:地表水四类标准 改造投资:1000-1500万/吨水 运行成本:0.3-0.4元/吨水 污泥产量:8吨/日(实际值不足万分之三吨)

公园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浮岛施工方案演示教学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水生态施工方案 二0一五年十月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 水生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景观工程施工图纸; 2、有关技术及安全操作规范; 3、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组织施工的原则及要求 1、坚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施工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发挥工程效 益和基本投资效益; 2、加强施工总平面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场地,组织好现场文明施工; 3、加强施工中的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在确保安全生产,搞好工程质量的 前提下,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任务; 4、坚持安全施工及文明施工。 5、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充分利用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 做到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 6、强化管理质量,加强工序监控,做到事前预防,确保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7、调配组织管理能力强,施工生产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技术管理人员组建项 目部,建立项目部负责制的管理、质保、安全保证体系,严格管理,优化配置。 三、工程概况 武汉光谷行政中心西侧公园景观工程,位于武汉市光谷中心区西侧,上游至九峰一路,下游在光谷四路与高新大道交汇处。九峰湖作为景观之一设计规划总面积约为21267 m2,其中旱溪3596 m2,内湖17671 m2,旱溪建设:规划湿地面积为3596m2。在清理完现状湿地淤泥后,将湿地依据高程采用水景灰石堆砌分成四段,每段高差约0.4~0.8米。每段平整高度后采用约200mm~500mm种植土换填,然后采用鹅卵石Φ50mm~100mm满铺至自然标高,湿地内间隔布置褐色

叠石景观;内湖建设:规划内湖面积为17617m2。在清理完现状内湖淤泥后,依据高程对内湖进行修整。修正后采用周边质量良好的底质土回填至设计标高,以便于水生植物的种植,回填深度大约为0.20~0.40米。 四、施工部署 1、原则要求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应充分体现“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并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重点抓住“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及“加强现场和环境管理”这三项内容组织施工。具体落实和体现在配合得体得领导班子,过硬的施工队伍,足够的技术力量,齐全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科学地安排施工进度,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组织好个工种的协调作战。 2、目标要求 加强工程施工的三级动态管理,确立本工程“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全面完成合同条款内的各项工作”的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的工期目标管理。 3、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合格”的质量目标管理 4、承包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为确保尽快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将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性实力强,施工承包经验丰富的优势,挑选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施工总承包管理班子,保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步步到位。专门成立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严格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以项目班子为核心,组建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技术,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植物栽种 本工程的植物栽种主要包括河道湿地的芦苇、香蒲、水鳖、水葱、莲、人工水草等的种植及生物岛栅。其施工顺序安排如下:土地平整→分苗→植物种植→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方案 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与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与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与胶体等 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与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3 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与汽提:溶解性与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4 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就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就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就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就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CASS法就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循环利用的生物-生态深度处理技术

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循环利用的生物-生态深度处理技术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基本原理 针对化工园区污水厂尾水含有常规污染物以及有毒难降解物质的特征,采用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与生态氧化塘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氮、磷、COD以及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在上述生物-生态工艺中得到了有效去除,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的要求,可回用于园区绿化与市政用水等。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人工快渗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氧化塘-出水回用”。具体如下图所示: 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首先进入人工快渗生物滤

池,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部分剩余污染物。生物滤池出水经配水后均匀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吸附、微生物降解、生物吸收等多种途径去除,水平潜流湿地出水进入表面流湿地时,水中的污染物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表面流湿地中水流的流动能够加快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还可以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下进一步减少氮磷的含量,特别是降低氮的浓度。为进一步保证出水水质,在组合人工湿地后面增加一级生态氧化塘工艺,使水质稳定至接近地表水,确保安全回用。 关键技术或设计特征 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循环利用的生物-生态深度处理技术,采用生物滤池与组合式人工湿地,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下,去除废水中部分可降解污染物;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吸收作用,进一步去除氮磷,利用人工湿地中发生的沉降、化学吸附、自然光解等物理化学作用,进一步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使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的要求,回用于园区绿化与市政用水等。典型规模 适用于几百吨至上万吨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推广情况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污水处理厂已采用该工艺作为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污水处理厂内,于2010年5月建成,占地11亩,建设规模为360m3/d。出水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 典型案例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 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 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 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 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 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 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 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 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 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 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 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浮岛单元一体性完整,结构牢固,拆装维护方便。水生植物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 本生态浮岛(NH-2)实现了: ①浮岛载体独立注塑成型,结构更简单,更坚固,可靠性更高。 ②设置了专门的固定孔洞,固定更牢固。 ③防撞防挤压边角设计大幅提高浮岛寿命。 ④多种株距及种植密度设计,适应性更强。 ⑤采用抗氧化材料,经久耐用; ⑥水体与空气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空间,净水效果更突出 ⑦可根据需求拼接成适当的图案,达到水上绿化的目的; ⑧固定简便,便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收割 本浮岛是一种由多个独立的浮元经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种植载体。每平方米由6个单体组成。浮元是采用抗氧化防UV的PE材料制成的板状浮体,其上分布直径大小不等间距不一的若干圆孔用于置放种收集篮,其边缘分布有连接孔。每个浮元有大的栽植孔7个,小栽植孔12个,收集篮可与浮元上不同大小的孔都能紧密配合。收集篮为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的根系作了两段三孔式设计,上半段的直径较大,可以很好的容纳球茎及种子植物类的慈姑、荸荠等水生植物,下半段的直径较小用于须根类的植物如黄花鸢尾等。因此本生态浮岛可以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求,不同的根系的植物种植,不同植株大小的植物的种植三孔为主根孔、根状茎孔和须根孔。然后再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栽植孔的大小,同时根据工程的需要确定种植密度,把植物固定在收集篮内,收集篮安装在浮元的栽植孔内并能自行固定。 本生态浮岛示意图如下:

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山东XXXX有限公司300m3/d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目录 1.概况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2设计原则 2.3设计范围 3.废水处理站设计条件 3.1设计规模 3.2进水水质 3.3处理后的水质标准 4.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方案4.1废水的水质特性 4.2工艺流程的选择 4.3主体工艺的确定 5、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5.1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5.2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5.3电气及自控设计 5.4节能设计 5.5运行管理及劳动定员 6.工程投资概算 7、运行费用分析

1.概况 山东XXXX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比较多,排放的污水种类比较多,污水成份比较复杂,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公司领导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决定对公司排放的污水全部进行治理。我们根据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污水处理方案。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1.1业主提供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1.4《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1.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2.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1.8《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 2.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2.1.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1.11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2.2设计原则 2.2.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2.2.2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原则,采用国内外成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04T15:17:20.3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王晓栋张昊晗孙彩娟[导读] 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集合物理、化学、生物手段为一体协同作用的方式。 山东建筑大学 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集合物理、化学、生物手段为一体协同作用的方式。它通过物理技术进行沉积过滤,化学技术进行氧化分解,生物技术进行分解吸收,三种方式协同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各种有机物、悬浮物以及重金属。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显著效果的同时成本相对低廉,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立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期为各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民心。为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社会积极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较少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几点简要阐述: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况 所谓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建造人工湿地系统,在类似于沼泽的人工湿地上种植特殊植物,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然后将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周围的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植物的根系对污水进行联合处理。首先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一部分悬浮物被植物根系以及土壤阻挡滞留,有机物等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作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主要分为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三种类型。其中,水平流湿地保湿性能最好,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受季节影响较小;表面流湿地不需要填充物,造价相对较低,但也存在水力负荷低的问题;而垂直流湿地兼具前两种类型的优点,但在建造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应用不是很广泛。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较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大优势,且效果显著,但就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来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机制特殊,在一些地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美人蕉一类的热带水生植物难以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生长,会影响整个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其它植物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生长周期,这些都会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带来影响。其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要想很好的处理污水的淤积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填料空间,这项需求就要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基地比一般污水处理厂大两到三倍,这也给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增设了障碍。另外,水流因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时间越长污水处理效果越好。再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过程需要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之后,人工湿地水体中的污染物基质越来越多,逐渐趋于饱和时,如果不及时加以人工处理,使得水体中的微生物繁殖的越来越多,破坏原有的污水处理能力,这样的结果与污水处理背道而驰。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关的人工管理维护工作也是极有必要的,是保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现阶段我国能源短缺,同时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中小城市及乡村地区缺乏一定操作管理技能的技术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循环,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益的实用性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在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以取得适应各地区不同气候环境的实用性方案,促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3.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起源于德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广泛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循环、物种共生的原理,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协调,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物质再生的潜质,防止环境二次污染,是一种良性的污水处理方式。我国直到1987年才真正建立起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基地,之后对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实践表明,对于管理水平不高、水量不大的城镇及农村较分散的污水处理都是十分可行的。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运用到特殊工业废水方面,这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3.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应用 我国现阶段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污染正慢慢向我们的生活逼近,同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大部分还在采用二级活性污泥处理这样的传统技术,工程能耗大、要求高,对于一些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压力的中小城镇和乡村,根本无力进行污水处理。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天然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具有更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还有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虽然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大都以处理污水为目标,是经人工设计并建造的工程化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生物、化学三者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不同程度的改善水质,实现生态化净水处理。这些人工湿地很少有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模拟,在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上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重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活环境是必然趋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具有很多优势,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耗资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势必会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加深广大读者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认识,促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一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6,(26):62. [2]骆碧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4186-4186. [3]贾澍.北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植物选择[J].新农业,2017,(13):50-51.

涂装废水处理处理技术方案完整版

涂装废水处理处理技术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涂装废水处理处理技术方案 作为工业废水之一的涂装废水,主要来自于预脱脂、脱脂、表调、磷化、钝化等车身前处理工序,特别是其中的电泳废水、喷漆废水成份复杂,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涂装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分质处理、混凝沉淀、混凝气浮、砂滤等工艺对涂装废水进行处理。 1. 涂装废水处理的特征 磷化-喷漆是钢铁表面防护处理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磷化-喷漆工艺也相应得到了飞速发展,应用愈来愈广。而这些工艺的大量应用,势必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水污染环境。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研究开发并大量推广应用合理的、可靠的涂装废水处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2. 涂装废水的来源及其危害性 铁件涂装工艺流程:预脱脂-脱脂-水洗-水洗-水洗-表面调整-磷化-水洗-水洗-水洗-干燥-喷漆-烘干。 塑料件涂装工艺流程:脱脂-水洗-水洗-水洗-界面活化-干燥-喷漆-烘千-喷导电剂-静电喷漆-烘干。 脱脂后的水洗水含有不少表面活性剂及已乳化的油污,水中的COD,:约达700mg/L,BOD约达200mg/L,这种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水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产生恶臭。

磷化后的水洗水含有超过排放标准的镍离子(Ni十),锌离子(Zn十)等重金属。众所周知,镍离子是致癌物质;超量的锌对水生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在喷漆过程中会产生漆雾,要正常生产就要将废弃的漆雾从喷漆房除去,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喷漆线的侧面(也即抽风道的人口)设置水帘,让水帘剂吸收大部份的漆雾,未被水帘剂吸收的废气再用处理废气的方法进行处理。漆的种类繁多,涂装车间所漆的配方都是保密的,但不管任何漆,漆及其中的有机溶剂都是有毒性的,甚至毒性很大。 有机溶剂通常有如下几种类型:香族型:如甲苯、二甲苯、苯乙烷等醋类:如乙酸乙醋、乙酸丁醋等酮类:如丙酮、环己酮等醇类:如乙醇、丁醇、异丙醇等水帘剂-般是由烧碱及耐碱的又能吸收漆雾的复合有机物组成的。水帘剂吸收漆雾后,水体的成份变得很复杂,毒性-也很大,有机物含量很高,据分析它的CODcr常常处于几千mg/L,有时高达13000mg/L。 虽然水帘水通常在清除浮渣(或沉渣)后可循环使用,但也必然存在两种情况:其-是水帘水的部分被排出成为废水,并补充足够的新鲜水及水帘剂;其二则是水帘水经过-定时期的环循使用后全部更新。这种含量很高而毒性又很大的水帘水如果不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湖泊)中,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3. 处理工艺流程 无机废液、无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技术 9.1技术简介 生态浮岛技术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开发的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可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岛。主要由浮岛基质、固定系统和植物组成。 生态浮岛工作原理: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其中NH-2浮岛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高效的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加快生态修复进程。人工浮岛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虫、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9.2工艺流程 在建造人工浮岛时,必须进行周详的考虑和规划,其中包括建造之前的准备工作,实地的调查水质分析,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浮岛的建造目的,成本的预算以及浮岛类型的选择方案等,进而指导建造工作,也有利于日后的监测和维护。 图9.1 生态浮岛技术工艺流程图 9.3技术要点 8.3.1施工准备 ①按工程设计标准选择施工设备组配和设备放置场地。 ②按工程合同入场要求,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③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前,完成设备场地和道路的平整工作。 ④各类设备施工现场放置,空间布局要有序,线路、管路及材料布置无交叉。 ⑤作好设备和其它物资的防雨、防潮、防盗和防破坏的相关措施。 ⑥指定专人负责技术设备和物资的安全。 ⑦工程材料物资在指定地方整齐有序排放。 8.3.2位置选定 在水体中划定搭建浮岛区域,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于植物种植以及收割管理; ②水体的其他功能需求,如通航、行船、湖面保洁; ③水体的观赏性,若需要突出浮岛的景观效果,至少应在视角10°~20°的范围内布设;

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实验室综合废水50t/d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设计人:陈亮 2015年10月10日

1、目录 1、目录 (2) 2、公司介绍 (4) 2、设计规范、范围及原则 (4) 设计规范 (4) 设计范围 (4) 设计原则 (5) 3、处理工艺流程 (6) 设计水量与水质 (6)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6)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1) 4、处理工艺设计 (12) 主要处理构(建)筑物 (12) 主要处理构(建)筑物一览表 (13) 主要处理设备一览表 (13) 5、高程设计和总图设计 (14) 高程设计 (14) 总图设计 (14) 6、建筑、结构设计 (15) 建筑设计 (15) 结构设计 (15) 7、电气、仪表及控制系统 (16) 电气设计 (16) 照明系统 (16) 接地 (16) 仪表 (16) 控制方式 (16)

8、防腐、防渗设计 (17) 防腐 (17) 防渗措施 (18) 9、项目实施 (19) 工程内容 (19) 施工进度 (19) 10、工程管理 (20) 人员编制 (20) 主要管理设施 (20) 运行的技术管理 (20) 检修和维护 (21) 事故或事故处理措施 (21) 11、安全生产、消防和工业卫生 (22) 安全生产 (22) 消防 (22) 工业卫生措施 (23) 节能减耗措施 (23) 12、运行成本和效益分析 (24) 运行成本 (24) 效益分析 (24)

1、公司介绍

2、设计规范、范围及原则 设计规范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地方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 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4、《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2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修订)GBJ14-87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6-87 13、《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9 1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1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17、《室外给水排水和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32-78 1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 19、《给排水设计手册》 设计范围 1、污水处理站的总体设计,包括工艺、建筑、结构、设备、电气、仪表设计等; 2、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及处置两大部分。 1)污水处理 调查研究水量、水质变化情况,结合污水本身所特有的情况,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运行灵活、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方案。 2)污泥处理与处置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应进行稳定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妥善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一、稳定塘 稳定塘是将污水在塘内滞留较长时间,依靠菌藻、微生物的各种代谢活动,使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优缺点:稳定塘充分利用地形,且有基建费用低、运行管理成本低、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美化环境的优点。但该法占地面积大,易产生臭味、滋生蚊蝇,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处理效果不够稳定。 该法适用于有水沟或池塘、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国内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稳定塘是在太湖地区的高效藻类氧化塘,其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氨氮主要通过硝化作用去除,去除率高于90%;磷酸盐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去除率为50%。 二、土壤渗滤 原理:土壤渗滤系统属于土地处理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将水解池中经过预处理的污水,由渗滤沟有控制地通入到已设计好的渗滤田,利用土壤的渗滤和毛细作用,使污水向各个地方流动,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过滤、吸附、分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优缺点:地下渗滤系统工程简单、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水质好,但存在占地面积大、土壤易堵塞的缺点。 而且如果设计不周,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污染周边地下水源的情况。 目前,土地渗滤技术在国内已有运用。如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张墅村采用了土壤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且整个处理系统建造成本低,基本免维护。 三、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投配到生长有芦苇、香蒲等特定植物的土地上,利用填料的过滤、吸附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优缺点: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出水水质好,投资、运行费用低,抗冲击性强、处理效果稳定,生态效益显著等优点。 但其占地大,脱氮、除磷效率低,并且处理效果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低温可能导致人工湿地微生物活性降低、植物休眠死亡、湿地处理效率大幅下降甚至湿地冻结无法运行。 适用于资金少、技术人才缺乏、有大量土地可供利用的南方农村地区。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 项目概况 揭阳市广润五金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揭东县埔田镇溪南山村月山顶工业区,主要从事五金类配件电镀、成品制作。 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锌、镀铬、钝化、粗化、还原后续清洗等 工序废水,废水中主要含Cr3+、Cr6+、总锌、酸、碱。由于在 生产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致癌、致畸废水,因此,必须 认真处理,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为贯彻落实国家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严格执行“三同时” 的要求,该公司特委托我公司进行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 案的编制。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经安排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现场踏勘并结合我公司在同类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编制本设计方案,供业主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 2. 设计原则与标准 2.1 设计原则 ⑴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治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污染物经治理设施处理后执行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水、电供应以及管理、技术、维修与

运输条件,合理选定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设投资,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 ⑶合理系统选用的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操作方便。 ⑷技术先进,工艺合理,适用性强,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可操作性。 ⑸治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关键环节实行自动控制。 ⑹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总平面布置做到合理、紧凑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⑺处理效果稳定,有害物去除率高,处理后的废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2 设计范围 本技术方案工作内容:工艺及非标设备设计、提供废水处理工艺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工程范围从废水调节池入口至系统末级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口之间的工艺、设备、电气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设备制造、安装、调试。 2.3 主要规范、标准及依据 ⑴《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电镀废水治理规范》(GBJ136-90)。 ⑶厂方提供的一些基础数据。 ⑷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3. 设计参数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概论.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概论 论文关键词:生态工程;污水生态处理论文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原理,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意 义。 1 生态工程介绍 1.1 生态工 程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1.2 生态工程原理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我国学者(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Yanetal1992)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 法。 2 主要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2.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3]。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湿地处理(WL)和地下渗滤(UG)五种主要工艺类型 [4]。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处理效果佳,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物耗、能耗低,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5]。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介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 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建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7]。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但该系统占地面积大、易出现短流、温度较高时易散发臭气和孳生蚊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稳定。近年来,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侧重在两个方面[8]: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