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资料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表PPT课件

投入产出表PPT课件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1
在经济活动中分析投入多少财力、物力、
人力,产出多少社会财富是衡量经济效益高
低的主要标志。投入产出技术正是研究一个
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投入”与“产出”关 系的
数学模型,该方法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
家瓦.列昂捷夫(W.Leontief)提出,是目前
比较成熟的经济分析方法。
.
2
一、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概念
最终需求
投入
生 产 部 门
新 创 价 值
1 2 n
工资 纯收入 合计
1 2 n 消费 累计 出口
x11 x12 x1n x 21 x 22 x 2 n
xn1 xn2
x nn
v1 v2 vn m1 m2 mn z1 z2 zn
总投入
x1 x2 xn
合计
y1 y2 yn
总 产出
x1 x2 xn
ij定理723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满足方程ijkjikijij定理724设n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b则有证明由定理723知kjikijij21例例33假设某公司三个生产部门间的报告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如表74产出投入中间消耗最终需求总产出610600250152536004001840625250030506000表74求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
8
二、直接消耗系数
定义7.2.1 第j部门生产单位价值所消耗第i部
门的价值称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消耗
系数,记作a iji,j 1 ,2 , ,n 。
由定义得
aij
xiji,
xj
j1,2,,n
(7-17)
把投入产出表中的各个中间需求 x ij 换成相应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2.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所谓编制方法,是指收集数据的方法。

根据§2.1介绍,通常是按列收集收据,第一列的数据只需向一个“部门”作调查,调查该“部门”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劳务、和活劳动的数量。

例如,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产品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括的产品的生产者作调查,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工业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含的企业作调查。

按列收集数据显然具有工作量小、数据准确、方法灵活(可以作普查,也可以作重点调查)等优点,它是世界各国编制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表和实物型表)时普遍采用的途径。

按列收集收据,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引发了关于收集收据方法的研究。

目前应用中的方法主要有产品法、企业分解法和推导法。

一、产品法产品法是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也是所有国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获取列数据的一般方法。

1. 产品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产品法获取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该纯部门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求和,即得到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也是总投入量);将各种产品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物质产品和老的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各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包括企业自产自耗而没有出厂的部分;这里的“中间投入”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部分。

这正是产品法与下面要介绍的企业分解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调查方法视具体需要与可能,可以采取普查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对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行重点调查,许多产品的主要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中,对这些为数不多的大户进行重点调查,然后按构成外推,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还可以将产品的生产者按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分类,在每类中选取若干个典型生产者进行典型调查。

投入产出表表式

投入产出表表式

附:投入产出表表式: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

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某一需求结构所需要的总产品数量
b11 b12 b21 b22 1 ( I A) Y b 1n b2 n y1 x1 j X 1 y 2 x2 j X 2 y x X nj n n
2.中间消耗与增加值的分解 (1)按比例分摊:假定投入是按产值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某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 (2)按定额分摊:假定投入是按工时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企业生产总工时
3.最终产品的分解与调整
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
3.为了获得稳定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一定的工艺假设,尽可以“纯化”投入产出 表 (2)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中间消耗的价格变动
(3)对直接消耗系数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
二.完全消耗系数
1.概念 生产产品j对于i的直接或间接消耗之和
直接消耗:
aij
第一轮间接消耗:
a
k 1
n
ik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1.概念 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关系,用每一行业 某一产品的投入数值比该行业的产出数值,可以得到 反映出每生产一单位的j所需要付出的i的数量。
aij
xij
Xj
第四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法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
出的,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 型两种,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静态和动态。 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和统计学家,投入产出方法的创始人。1931年移居 美国,1936年在《经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美 国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首次提出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
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 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 的好坏。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 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 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
在一个如何搜集资料并对现有资料进行调整的问题,也就是科学地分解、补充、分摊、推算 等方法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适应投入产出表的要求。
一、数据资料的搜集方向和来源
不难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最困难、复杂和工作量最大的问题,是取得有关准确、 可靠的数据资料。
投入产出表数据资料的搜集和填写,一般有两个思路或方向:
经济用途相同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二十三分。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 消耗结构相同
实际经济中,同一种产品可以有不同的消耗结构。比如:橡胶 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电力可以分为水力发电、火力 发电、风力发电,它们就不应该分在同一个部门。
植物汁液 提取物
天然橡胶
生活 用电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二十三分。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炼焦煤
动力煤
生活 用煤
按照产品经济用途相同的标准,就要把电和煤按用途划分到各个不同 的部门中去。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二十三分。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胶鞋 皮鞋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购买者价格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 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 运输和商业费用。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中国投入产出表ppt课件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中国投入产出表ppt课件

一、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产出
物质生产部门(共101个部门)
非物质街道部门 (共23个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投入
(共5个部门) (共85个部门)
(共34个部门)
物质生
中 产部门

(101个 部门)

入 非物质生
产部门 (23个部
表的左下角称为第Ⅲ象限,其宾栏项目与第Ⅰ象限宾 栏项目相同,其主栏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 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固定资产折旧单 独作为一行列出,根据需要可归并到第Ⅰ象限或第 Ⅲ象限。第Ⅲ象限如果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则反映 各部门增加值的构成。
• 表的右下角称为第Ⅳ象限。从理论上讲该象限是反 映最终产品的再分配的情况,实际上再分配是很复 杂的经济问题。因此,目前该象限的应用还在研究 之中。
表的右上角称为第Ⅱ象限,其主栏项目与第Ⅰ象限 主栏项目相同,其宾栏项目有最终消费、资本形成、 进出口等。在实际编表时上述这些项目还可以细分。 该象限反映不参加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使用情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五)确定部门规模的一般原则
既要坚持纯部门划分的规定,又不要使部门划分过细。
在全面衡量需要与可能后确定一个适度的规模。 所谓“需要”,是指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目的:如果用于

4第四章投入产出理论

4第四章投入产出理论

x2=f2(p2,p3,…,pn;w1,w2,…,wm) x3= f3(p2,p3,…,pn;w1,w2,…,wm) ………… …… …… xn= fn(p2,p3,…,pn;w1,w2,…,wm) x1=( y1w1+y2w2+…+ymwm)- ( x2p2+x3p3+,…,+xnpn)
很明显,商品x1的方程不同于商品x1, x2,… ,xn的方程,原因在于,x1被限定 为“一般等价物”,价格p1=1,其他商品价 格可能发生变化,但x1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x1的方程实际上是预算方程,个人的全部收 入用于购买商品x2,……,xn之后的余额, 就是用于购买x1的收入。
y1=g1(p1,p2,……,pn;w1,w2,……,wm) y2=g2(p1,p2,……,pn;w1,w2,……,wm) …… …… …… …… …… ym=gm(p1,p2,……,pn;w1,w2,……,wm)
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种要素的提供量,在经济社 会中,同时作为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存在的家庭和个 人有许许多多。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或个 人数目,y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1, 用y2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2,以此类 推,用ym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m的 总数,这样, ym=ym1+ym2+,…,+ymk 其中:ym1,ym2,…,ymk分别代表第一个人 提供的要素ym,第二个人提供的要素ym,以此类推, 第k个人购买的商品ym。
பைடு நூலகம்
在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商品都是最终产品, 没有中间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直接用要素来生产, 每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都要使用一定各类的要素。 符号a11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 种要素的数量,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二种商 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n表示生产1 个单位的第n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一 般地,aij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j种商品所用的第i 种要素的数量,aij被称为生产系数。生产系数表 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用要素数 量。基本假设规定,模型中的生产系数固定不变。 由于模型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所以生产系数 一共m*n个。

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概述

04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它主 要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 系,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系统的变化。
静态分析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各部门之 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中间投入、最终使用、增 加值等指标。
静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整体结 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政策制定 提供基础数据。
投入产出法概述
目录
•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 投入产出法的历史与发展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案例
01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用于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 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研究经济系统的变化趋势 和规律。
动态分析通过编制时间序列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各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结 构变化,揭示经济系统的动态特征。
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 关注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
行业效率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各行业的生产效 率、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企业制定经营策 略提供参考。
地区分析
地区经济规模与结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各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了解地区经济的优势和短板。
地区间经济联系分析
研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揭示地 区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UV表推导的基本关系式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间接推导法的两个基本假定
(1)产品技术假定,也称产品工艺假定
(2)部门技术假定,也称部门工艺假定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计算各部门的总产出和总投入
1995年各工业部门的总产出是利用全国第三次工 业普查资料进行推算的。即通过包括4000多种主 要工业产品的工业普查基层表,汇总出产出表(V 表),从而得到23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农业、 建筑业、商业等部门的总产出利用国家统计局有
其特点是利用已知条件,预先计算出一些部门的直接消耗系 数,这些系数排除在调整过程之外,其他条件与RAS 系数 修正法相同。在矩阵A0中,这些系数相对应的地方记为0, 在用RAS法调整完其他系数后,再用已知系数代替对应的位 置,就形成了新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1。利用改进型的 RAS法可以大大提高修正运算的精确度。
1
20世纪50年代 末60年代初
2 20世纪80 年代
3
1987年3月
4 20世纪90 年代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二、部门的划分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4)》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计价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间接推导法
间接推导法也称UV表法,指直接利用统计数据,首先编制使用表 (U表)和供给表(V表),然后采用数学推导来编制投入产出表。
1.使用表(U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供给表(V表)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四、产品技术假定下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五、部门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四节 投入产出延长一个基准年的投入产出表来编制现年表时,首先要收集
各种资料,取得最终使用、增加值及总产出的数据。总产出减 去最终使用后即为各个部门的中间使用的行合计数。而总投入 (等于总产出)减去增加值后即可得到各个部门的中间投入的 列合计数。这样,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的行、列合计数都有 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来得到新 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与总产出或总投入结合求得第Ⅰ象限 的流量矩阵。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填列得到投入产出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3.中间消耗与增加值的分解
分解中间消耗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工作,是衡量编表质量 高低的标准。 它包括对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企管费和车间经费)的分解。 直接分解编表法严格遵循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要求。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基本采用分解法编表,并形成了制度化 的组织体系和规范化的调查体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四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间接推导法 第四节 投入产出延长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一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问题
一、我国的编表工作及其发展
2015年9月统计数据的纷争:进口价格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二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
(一)直接分解法的特点
直接分解法也被称为直接编表法,是一种传统 的编表方法,它的特点是以产品部门分类为依 据,通过直接分解基层企业和单位的核算资料, 调整其产出和投入,然后经过层层汇总来编制 产品部门表或纯部门表。
关专业司的总产值资料进行调整。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确定第Ⅱ象限和第Ⅲ象限数据
在计算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时,通过工业普查资料 得到按企业部门划分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其构成。 然后利用产出矩阵(V表)将全社会工业企业各部 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转换成各产品部门的增 加值及其构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二)直接分解编表法 1.总产出的调整与分解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最终产品的分解与调整
对于资本品和消耗品,按其实际用途一般都可进行正确的 分解。但是流动资产和库存的结构,缺乏现成的资料,需 要进行统计调查,可以由样本资料估计总体状况。
农业、建筑业、商业和其他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 成可以在国民生产总值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 整得到。
最终使用总量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 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等。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四、确定流量矩阵(第Ⅰ象限)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方法是改进的RAS系数修正法。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需要将实物量通过价格转化为 价值量,编表必然要采用统一的价格体系,而实 际中的价格多种多样,采用什么类型的统一的价 格,是投入产出表价值计算的一个复杂问题。
一般来说,编制投入产出表有购买者价格、生产 者价格和基本价格三种价格可供选择。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四、进出口的处理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我国1995年延长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是在1992投入产出表 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修订而成。
首先,对价格因素变动进行调整; 其次,通过对重点系数的修订,对一些明显变动的消耗 系数进行调整; 最后,用改进的RAS方法对非重点系数进行综合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