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片《大圣归来》中镜头与色彩的运用
电影《大圣归来》奇幻场景中的色彩运用

艺术借鉴电影《大圣归来》奇幻场景中的色彩运用李 婕【摘 要】根据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改编拓展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自2015年暑期上映以来不仅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还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本文结合动画电影的色彩学理论,对电影《大圣归来》奇幻场景中的色彩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其场景设计与色彩运用的内在关系,并以此探讨色彩背后的精神寓意。
【关键词】电影《大圣归来》 奇幻场景 色彩运用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种类型,是以动画制作的电影。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皆不尽如人意,而由田晓鹏导演执导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却打破了这一窘迫的现状,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电影《大圣归来》的整个故事脱胎于中国经典神话作品《西游记》,但在整体立意、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设置等方面皆作了不小的改编,主要讲述的是被压于五行大山下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与唐三藏“元神转世”的长安城孤儿江流儿,在与妖王决斗的冒险之旅中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的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在这一过程中找回了初心,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一、电影《大圣归来》的场景氛围与色彩运用电影中的色彩作为一种表意元素,本身就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对影片场景氛围的烘托、影片情感的表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五彩斑斓的色彩运用更是烘托影片场景氛围,增强电影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大圣归来》这部影片中,其奇幻场景中清新明朗的色彩基调、醇厚绚丽的色韵交融皆对场景氛围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一)清新明朗的色彩基调电影《大圣归来》作为一部由经典神话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电影,拥有诸多的奇幻场景,如孙悟空解除封印飞出五行山的场景、孙悟空与妖王决斗的场景等。
但这些场景皆围绕着一个主线展开,电影《大圣归来》的故事主线是江流儿破解五行大山的封印,并与“齐天大圣”孙悟空相伴历险、与妖王决斗,最终孙悟空不仅找回了失去的法力,亦找回了初心与失去的自我,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虽有点聒噪但真诚善良的小和尚江流儿不仅是破解五行山封印的钥匙,亦是大圣找回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关键。
浅析动画片《大圣归来》的镜头语言

浅析动画片《大圣归来》的镜头语言作者:严静仪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动画片《大圣归来》的镜头语言做探索性的解读,分析动画中长镜头的运用方式、隐喻和象征的运用方法等,以求进一步理解《大圣归来》动画中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动画;大圣归来;镜头语言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40-01一、长镜头的运用方式(一)固定式长镜头。
长镜头是与短镜头相对而言,是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镜头里,通过推、拉、摇、移、跟等综合运动摄影(摄像)这种空间连续的场面调度,完整地记录一个事件段落的全过程,形式独特的纪实风格。
[1]动画第74场,影片结束,观众散场,动画中的角色们也欢聚一堂,男山妖看看电影,山神治治铁打损伤……片尾中角色都带着3D眼镜看皮影戏,有的人在打电话,有的人吃爆米花……这里运用固定式长镜头,表现了三层戏中戏。
第一层是动画中那个写着“大圣归来”的皮影戏档口,代表的是大众喜爱看“闹天宫”皮影戏的时代,那是过去式的世界;第二层是《大圣归来》中角色在观看3D影片,代表的是虚拟的动画世界;第三层是正在观看动画《大圣归来》的“我们”,代表的是现实世界。
(二)镜头内部蒙太奇。
动画第22场,江流儿不知道屋檐的尽头竟然是万丈悬崖,追来的山妖一把捉住他和女娃,后边的山妖也陆续急速冲了下来,竟因为惯性,一下子把江流儿和女娃撞了出去。
这里运用了镜头内部蒙太奇。
这个镜头想要体验跑酷的追逐感,尽可能突出三维主观视觉过山车的惊险感。
这里的长镜头不仅让动画节奏更加紧凑、耐看,也为江流儿在山洞中遇见大圣埋下情节线索。
二、用隐喻和象征镜头刻画角色心理(一)隐喻就是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两幅画面并列,而这种并列又必然会在观众思想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看懂并接受导演有意通过影片表达的思想。
[2]1.隐喻镜头的运用。
动画第18场,师傅边走边唠叨“……要从小事做起,专心地打坐、参禅、化缘……”这是一个隐喻蒙太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解析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解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以传统的《西游记》为背景,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对这部电影的解析:1. 色彩的暗示作用:在塑造孙悟空的形象时,导演利用色彩的变化来丰富这个人物形象。
传统的孙悟空形象通常是一身黄毛,威武阳刚,但在这部电影中,孙悟空的毛色被设计成暗黄色,外套则是亮黄色,这种形象设计区分了以往的传统孙悟空造型,在象征如皇权般的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同时又显得内心有些落寞。
2. 形象的抽象变形:影片中孙悟空的脸庞呈现出方脸、窄腮的造型特点,色调为暗红色,这与传统印象中圆润俊俏的形象有所偏差。
这种抽象变形的形象设计,使得孙悟空更符合桀骜不驯、刚正不阿的形象特征,虽然与原作的美感有所差距,但这种颠覆性的创新设计却使得人物更加生动立体。
3. 故事情节的推进:影片的故事情节以《西游记》为基础,加入了新的元素和情节。
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对如来既怨且恨,天天抱着逃脱的希望。
某日,江流儿偶然遇见一伙劫掠童男童女的山妖,为救被劫孩童,江流儿误入五行山,误打误撞下解开了孙悟空身上的镇压之印,悟空才得以逃出山洞,但却法力尽失。
在遇到山神守护者后,江流儿救了齐天大圣。
然而,失去法力的悟空不得不护送江流儿回长安,一路上不得不与以童男童女为食的三妖肉搏厮杀致使自己狼狈不堪。
4. 人物性格的展现:影片中孙悟空的性格狂躁阴郁,淡泊名与功欲回花果山过平凡日子,却因报恩之心不得不勉强护送江流儿回长安。
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5. 中国元素的融入:影片中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如传统建筑、服饰、音乐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电影更具有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动画电影,通过色彩的暗示作用、形象的抽象变形、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展现以及中国元素的融入等方面,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既传统又新颖的孙悟空形象和故事世界。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由中国制作的动画电影,该片讲述了孙悟空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对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首先,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独特的美术风格。
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一幅精心设计的油画,呈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情。
动画片的色彩饱和度高,场景的细腻描绘和角色的丰富表情都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情感。
特别是电影中对传统美术元素的运用,如山水画的景色描绘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冷暖色调,使得整个电影更加富有灵性和想象力。
其次,电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孙悟空的成长故事,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小猴子从顽皮淘气到经历了磨难后成为伟大的斗士和救世主的转变。
这无疑是一个关于成长和自我发现的动人故事。
电影通过对孙悟空的刻画,传达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即人们应该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勇敢地面对挑战,并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
另外,电影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孙悟空的冒险旅程中,他遭遇了诸多艰难险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执着和对友谊的珍视。
在他的身上,观众可以看到信念的力量和人性的善良。
他不仅与猪八戒、沙僧等朋友一起面对困难,而且他在面对强大的妖魔时,依然保持着对人类的保护本能。
这给予观众很多启发,使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和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
总结来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部关于友谊、勇气和成长的故事。
电影通过独特的美术风格、复杂的人性探讨和丰富的人生哲理,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这部电影,并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
大圣归来艺术赏析

大圣归来艺术赏析
《大圣归来》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的冒险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艺术风格和技术创新而备受赞誉。
在《大圣归来》中,艺术家们运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以3D动画的形式呈现了精美的画面。
影片中的背景和角色设计精细,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和细节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视觉上,《大圣归来》采用了多种元素,如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西方的动画技术,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融合使得电影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电影中的动作设计和角色表情也极具表现力。
动作设计精准而流畅,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打斗场面和惊险的冒险旅程。
角色的表情细腻而生动,能够准确地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状态。
总之,《大圣归来》在艺术上展现了创作者们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表现,电影成功地将古老的神话故事带入了现代,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评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当代国漫分水岭之作点映看了这部号称国产动画电影业界良心的3D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第一感受是:的确,这是一部可以被称作当代国漫分水岭的影片。
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上映,这部真正扎根、饱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拥有中国民族装饰特色风格的动画所带来的,不仅是视听上双重的享受与震撼,其轻重缓急的节奏念白、京剧般细致入微的一唱一打,堪称是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同时更代表了中国动画在当时,以浓墨重彩的先锋之姿,登上了世界动画艺术的王座。
可惜,这部《大闹天宫》还证明了:当代中国动画是衰退了,而不是一直这么差,在半个多世纪前,我们曾经辉煌。
而当代中国动画,给人感觉则是既尴尬而又寒冷,不仅严重缺乏艺术性,而且故事低幼,甚至会出现不少毁三观博眼球的投机行为。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市场,的确需要一部金石之作来一鸣惊人,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的确是做到了。
一方面,《大圣归来》有心去致敬和发展《大闹天宫》。
很多时刻,我们可以听见其采用了不少《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在剧情转折的同时会常常以传统配乐来强化。
在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上也秉持传承了不少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混搭上大量鲜明大胆的CGI特效,在继承的基础上也能打破常规,保留这部动画片民族风格,更大化面向全年龄观众群,也进行了走向国际动画大片的尝试,已属不易。
在我看来,《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坞动画电影一样强大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
只要进入电影院,当灯光暗下正片开始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和别的当代国产动画都不一样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
它的大气磅礴的画面气氛和画风气场,都不是其他同时期的国漫可以与之并论的。
《大圣归来》在技术上唯一的缺陷,是人物在造型上的杂乱不统一和缺乏原创力,而这对全片的影响并不太大。
中国动漫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以《大圣归来》为例

2020/8下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色彩,遍布人们目光所至之处,它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逐渐从自然界中抽离,成为独立的色块,并承载着情感和记忆伴随人的延续而深入人心。
从雪之白到象征着丧葬的“哀”,从花之红转化为婚庆的“喜”,颜色被人为的赋予了许多内涵。
在现代社会,人们利用颜色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将情绪、语言、感受转化为视觉能够获取的色块,通过影视、绘画、摄影等作品呈现于人眼。
动漫,作为完全由人创造、色彩丰富且不受自然世界控制、可以满足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更是用其传递信息的佼佼者。
对于中国动漫而言,经过了孕育、萌芽、形成等几个阶段后,于21世纪初呈现出式微的态势。
到2012年左右,中国动漫电影的票房回暖,票房总量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2015年,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掀开了网民口中“国漫崛起”的序幕。
烘托环境:大色块的初印象冲击色彩是动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它常常被用来交代环境背景。
大面积的色块,可以在一瞬间冲击观众的视觉,最先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区别于音乐通过曲调变化逐渐传递情绪,也不同于画面可以通过画面细节传递的更准确的信息,色彩在瞬间传递的内容是直接而朦胧的。
相似的环境中,设计师通常会采用同一色系的颜色,通过色彩冷暖、明暗和纯度等微妙的区别来展现差异,从而达到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
在塑造环境时,常见的色块能轻易的将观众带入动漫作品设置的情境中。
比如大面积的绿色让人想到森林草原,蓝色联想到海洋天空,褐色想到山石。
同一色系中相似的颜色又能通过冷暖的微妙差别将意境传递给人们。
在传统美术中,绿色是由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组成的。
蓝色是冷色调,蓝色比重高的绿色幽深寂静,甚至可以带来恐惧;而黄色偏暖,黄色含量较高的绿色会让人感到治愈、温暖和安全。
《大圣归来》中,剧情伊始,江流儿在山妖的追逐下逃向树林,此时天空是将亮未亮的深蓝色,树林的绿意中也掺入了这股冷调,营造出一种紧张的窒息感。
大圣归来观后感范文

大圣归来观后感范文《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电影,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国产动画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成年人为之动容。
影片的画面堪称精美绝伦。
从开头的大闹天宫,到后来的山水风光,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
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展现了仙境的奇幻绚丽,又描绘出人间的朴实温暖。
尤其是大圣身披金甲、红袍飞扬的形象,威风凛凛,令人过目难忘。
那灵动的眼神,矫健的身姿,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银幕中跃然而出。
而江流儿的形象则充满了童真,他那清澈的眼眸、天真的笑容,让人心生喜爱。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也十分用心,长安城的繁华热闹、五行山的险峻荒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神奇的世界之中。
影片的剧情紧凑且富有深度。
它没有落入传统英雄故事的俗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了孙悟空这个经典形象。
大圣不再是战无不胜、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遭遇挫折、内心迷茫的“落魄英雄”。
被封印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他,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和自信。
而江流儿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黑暗的世界。
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大圣的崇拜和信任,逐渐唤醒了大圣内心沉睡的力量。
他们在相互陪伴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面对困难。
这种人物关系的设定,让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同时,影片也不乏紧张刺激的情节。
与山妖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让人热血沸腾。
而在面对强大的妖怪时,大圣和江流儿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人深受鼓舞。
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配乐与画面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激昂的旋律在战斗时响起,让人精神振奋;而温馨的音乐在大圣和江流儿相处时流淌,又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特别是那首《勇敢的心》,歌词中所表达的勇敢和坚持,与影片的主题不谋而合,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不禁为之一振。
影片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更是引人深思。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冒险故事,更是关于勇气、信念、成长和救赎的深刻探讨。
大圣在困境中重新找回自我,找回曾经的勇气和力量,这让我们明白,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都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片《大圣归来》中镜头与色彩的运用作者:毛辉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每个中国人都是从小看着《西游记》长大的,而主人公孙悟空的意义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叛逆者,有的人看他是个英雄。
但是我国自制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西游记》为基础创作了一段新剧情,其不仅在叙事方面张弛有度,镜头与画面色彩也很精美,色泽华丽中充满了古典韵味。
这部动画作品在上映后让我们欣慰的是,其终于重现了国产经典动画的魅力,带领本土动画开始了新一段的征程。
关键词:镜头;空间结构;色彩运用
1 影片《大圣归来》概述
大闹天宫后四百年多年,齐天大圣成为了一个传说,在山妖横行的长安城,孤儿江流儿与行脚僧法明相依为命,小小年纪的江流儿一直非常崇拜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一天,山妖来城里劫掠童男童女,江流儿救了一个小女孩,遭到山妖追杀。
他在逃跑中,无意跑进了五行山,更是盲打误撞地解除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佛祖封印。
悟空自由之后想要回花果山,但是腕上封印还没有解开,又不想欠江流儿的人情,于是护送他回长安城。
妖王为了抢女童,在夜店布下迷局,意外发现悟空法力尽失,妖王轻而易举地便将女童抓走了。
孙悟空不愿再去救女童,江流儿却自己坚决去救。
日全食之日,在悬空寺,妖王混沌准备将掠来的童男童女投入丹炉中炼制丹药。
此时江流儿冲进了道场,为了吸引妖王视线,被妖王打死,孙悟空因为江流儿的死而愤怒不已,爆发的情绪震断了左手限制法力的手环,变回了那个曾经叱咤天宫的孙大圣,最后把妖怪混沌杀死。
2 影片《大圣归来》中镜头空间建构
2.1 美学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影视视野的迅速扩展,影视美学素养水平提高,因此对动画电影中的空间结构与美学设计经验都在逐渐累积与增长着。
电影通常会有固定的银幕去表现一件物体,当然除了环形电影之外,大部分电影的影像都是在四边形的方框中被演绎,观众注意力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在这方框的区域内。
根据观众的关注的范围,在这一区域内,通常可分为注意中心与注意边缘,把这二者运用好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将最为重要的内容放置在观众的注意中心点上,这些内容是每一个动画设计师都要考虑的。
另外还要根据黄金分割率理论,使得几何图形符合黄金分割,这样制作出的画面让人们的观感最为舒适,也是最容易接受的,这样的构图也会使画面产生一种有条理的美感。
《大圣归来》的结构方式是采用以人物为画面中心,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利于表达整个人物的形象。
从表现人物的画面看,孙悟空与江流儿的特写都被分别置于画面的中心,动画设计师用这种方法强化了这二人的形象。
在影片中江流儿遇到土地公公,以及孙悟空疯狂地砸自己手上镣铐等这些镜头,都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画面中心能够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是整个银幕之中最为紧要的位置,所以很好的利用画面中心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另一种结构方式就是将人物倚居在画面一侧,这种结构方式也常常被用到影片中,并人物中心的构图类型形成了对比。
人在看某一物体时,如果这个物体是在视线一侧,这比比位于视线中间更容易让人产生立体感,尤其是在人物在活动的情形下时,这样的立体感是极有效果的。
例如江流儿和孙悟空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并不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而是出现在画面的偏左右三分之一的地方。
这样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与画面中人物的交流,这就使得设计师构建的艺术感染力都被传达了出来。
长镜头的运用强化了影片的视觉张力。
“群妖追逐江流儿”使用了运动长镜头,江流儿为了营救小女孩不断的躲避绿色妖怪的追逐,时而在街道上奔跑,时而在房顶上飞跃,时而在山坡上滑动,运动的长镜头渲染剧情紧迫、窒息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江流儿,从紧张害怕转向自信从容的心理活动,甚至连妖怪的镜头上也用上了长镜头,表现其凶残、矫捷中有一点点愚笨的状态。
决战妖王中大量使用长镜头的使用不仅仅展现开阔、壮观的场景,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孙悟空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矫捷的身影以和妖王残暴、凶横、狡诈的特性。
2.2 心理作用
怎么样布局视觉空间能让观众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观众是影片审视的主体,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接触到画面视觉后,思想上会就形成一个心理空间,这个心理空间包含着特定情感色彩在内。
因此在视觉空间设计时,我们应当根据观众心理活动来构建具体的画面,观众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认识、情感及反应等。
同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也是各不相同,有时来自外界相同的刺激,不同的观众产生反应也不同,在心理上形成的心理空间也就不相同。
但是观众在方向、距离、范围等某些方面的感受是相近的。
3 影片《大圣归来》中的色彩运用
3.1 色彩与情感因素
电影中色彩设计和人物情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人物身上的颜色设置恰到好处,可以有效地增强影片的艺术感。
在影片中,孙悟空虽然厌烦江流儿的絮叨,但是又想到是江流儿从五行山下将他解救出来,然而此时能够在温暖的阳光下信步前行,心情实际上是无比的舒畅,影片这里是明亮、鲜艳的色调,从整体上表达了对获得自由的人的愉悦心情。
这样的场景正好与影片最后悟空大战混沌时的悲剧气氛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在带有一丝忧伤的故事情节中加入了一些平和而温馨的气息。
可以说色彩与情感表达在这部影片中是协调一致的。
3.2 色彩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动画的创作也容易从中取材,《大圣归来》就很巧妙地将西游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对人物及情节进行了重塑,融入了流行的文化,讲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西游故事,改变了国漫创作缺乏内涵、深度等问题。
以《大圣归来》中的反派角色混沌用色为例,混沌是中国神话中的四凶之一,它在剧中是一个看起来亦正亦邪、诡异而阴险的恶魔,黑与白的脸谱式设色让观众很自然地能够联想起恶魔的身影。
混沌的色彩设计体现出了它内心城府极深,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角色。
人物如此设计可以让成年观众直面感受到这个邪恶的角色,乃至不了解古籍的儿童观众,也可以感受到混沌是一个邪恶的角色。
4 结语
电影《大圣归来》中不论从空间构建,还是从色彩与设计的角度都十分出色,不再是像过去一样,只能给幼儿园儿童看的水平。
在《大圣归来》这部动画中,从人物来说造型鲜活生动、刻画细腻真实,从故事性上谈既继承了的传统民间神话,又在故事情节上追求标新立异。
虽然故事并非十分完美,但其新颖的构图手法和故事结构,让很多观众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未来,这也是动画界工作人员努力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于苗.论动画电影社会价值观的全民性——解析动画片《大圣归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2] 张少华.从《大圣归来》看国产动画的审美变迁[J].电影评介,2016(05).
[3] 姜滨,张敏.关于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