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消失的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一些数据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未经治疗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始肝转移灶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按照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移结直肠肝转移MDT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等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患者最合理的检查和最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1a 类证据,A级推荐)。
(1)患者全身状况较差,不适合进行高强度治疗时,建议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减量的两药方案或最佳支持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如全身情况好转,可以再进行高强度治疗。
(2)适合高强度治疗的患者,依据肝转移的具体情况和是否伴有其他转移等,制订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转移灶初始即可以R0切除,且手术难度不大、肿瘤生物学行为良好的患者,其治疗目的是获得治愈。
应该围绕手术治疗进行相应的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肝转移灶是否可以R0切除的判断应由肝外科、肿瘤外科、影像科专家联合进行。
肝转移灶可以R0切除,但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时也应积极联合其他肿瘤局部毁损手段,如RFA和(或)立体定向放疗等,以达到NED状态。
②肝转移初始无法切除,但经过一定的治疗有望转为NED状态,且全身情况能够接受包括转移灶切除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手段和高强度治疗的患者。
结直肠癌伴肝脏转移的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伴肝脏转移的治疗进展【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治疗;进展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40%~50%的患者死于肿瘤转移,肝脏是其最常见的转移器官。
25%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即伴有肝转移,另有25%患者在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1], 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结直肠癌伴肝脏转移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首选疗法,是目前唯一能达到治愈的治疗手段,多项研究表明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4%~38%,中位生存期28~46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2-3]。
1.1 适应证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适应证:①患者心肺功能等一般情况允许,能够耐受手术;②原发病灶获得根治性切除;③肝转移病灶应完全切除(RO);④手术后保留足够的残肝量维持肝脏功能;⑤无其他部位转移或能够完全切除肝脏外病变。
通过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接近1%[4,5]。
既往认为,肝转移灶的数目、大小、分布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转移灶>4个者预后较差。
最新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已不再是影响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否适宜手术的决定因素。
可手术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肺、腹腔等)也不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
周志伟等[6]发现术后1,3,5年的生存率,转移灶直径<5 cm者分别为65.61%,21.66%,14.58%,而直径>5 cm者分别为41.77%,5.57%,2.78%。
Malik HZ等[7]报道在484例接受肝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有136例患者的转移瘤数目超过4个,其中36例转移瘤数目超过8个,4~7个转移瘤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8.4%,超过8个转移瘤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24.2%。
因此目前认为,不论转移灶的直径或数量多少,只要转移灶能够切除且留有足够的肝脏储备即推荐手术切除。
TACE治疗化疗后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TACE治疗化疗后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全毅;何柱光;李祥厦【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hepatic metastases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hepatic metastases who had received FOLFOX6 chemotherapy previously and had been assessed as tumor progression were enrolled. Fluorouracil,oxaliplatin and lipiodol were infused via hepatic artery to perform chemoembolization, and the recent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and 1-year survival rate were observed.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one week after TACK. Flow cytome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T-lymphocyte subgroups in peripheral blood. Result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CD4+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one week after TA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ACE(P<0. 05) , while the differences of CD3+ ,CD4+/CD8+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 05).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after TACE were mainly abdominal pain,nausea,vomiting,fever and liver function damage. There were 0 case of complete remission, 14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 and 21 cases of stability in 45 patients. Conclusion TACE can be served as effective second-line remedial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hepatic metastases who failed first-line chemotherapy.%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化疗后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估为肿瘤进展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碘油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TACE前及TACE 1周后抽取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TACE 1周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转氨酶(ALT)、CD4+较TACE前升高(P<0.05),而CD3+、CD4+/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等.45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1例.结论TACE可作为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二线补救方案.【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09【总页数】3页(P859-860,863)【关键词】化学栓塞,治疗性;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作者】全毅;何柱光;李祥厦【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526000【正文语种】中文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患者并发肝转移相当常见,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敬聪 任勇军 邓进 闵旭立 徐浩 陈智粮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7.012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类科研基金(17ZB0169);南充市科技局自然类科研基金(16YFZJ0054)。
作者单位:637000 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四川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任勇军,Email :549351159@【摘要】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易发生肝转移。
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方法已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消融术; 化学栓塞,治疗性; 放射疗法Progress in local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ing Cong, Ren Yongjun, Deng Jin, Min Xuli, Xu Hao, Chen Zhiliang.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ichuan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ag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Sichuan,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Ren Yongjun, Email: 549351159@【Abstract 】 Colorectal cancer is a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y, which is prone to liver metastasis. Surgic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other methods have become important options of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progress in local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Key words 】 Colorectal neoplasms; Neoplasm metastasis; Ablation;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Radiotherapy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的发病率居全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2012年约140万人被确诊,近70万患者死亡[1]。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其发生肝脏转移往往则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研究数据统计发现,本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近一半患者会进展为肝转移,并且致死率非常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具有潜在治愈性可能的方法。
随着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手术切除标准的不断完善,其外科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关学科专家的参与也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策略,并保证了外科治疗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癌伴肝脏转移的研究概况、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以便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1-02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前列,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易发生肝脏转移。
临床数据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生存率会大大减小,甚至发生突发性死亡[1-3]。
因此,对于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探讨尤为重要。
本文现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概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患病的概率也因此越来越高。
根据过去的人口调查情况发现,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每年以3.19%的速度递增,远高于世界水平。
另外,即使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其中也只有大概20%的患者适合进行手术切除。
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有手术切除适应症的患者来说,手术切除依然是其治疗的首要选择,而一个合适的手术策略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又是尤为重要的[4,5]。
近年来,肝胆外科、肛肠外科以及新辅助化疗等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更加精准,围绕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 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关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肝转移癌早切除的临床疗效逐渐受到了各界的认可。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M1
任何N
任何T
Ⅳ期
M0
N2
任何T
M0
N1
任何T
Ⅲ期
M0
N0
T4
M0
N0
T3
Ⅱ期
M0
N0
T2
M0
N0
T1
Ⅰ期
M0
N0
Tis
0期
TNM分期(UICC,1997)
术前分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 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
发病率与死亡率
15.5%
1990比1985年增加
14.3%
18.4%
1985比1980年增加
>10万
78.3万
1990年
9.12万
67.75万
1985年
7.98万
57.21万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 术前分期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内容提要
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趋势老龄化 性别构成改变 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 遗传与大肠癌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与吸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世界结肠癌平均发病率
直肠癌平均发病率
男: 16.6 / 10万 女:14.7 / 10万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高发区糖尿病也高发 —— 病因相似 上海 大肠癌病人糖尿病检出率 17.6% (胃癌伴糖尿病 6.3%)
大肠癌与吸烟
吸烟的前20年与大肠小腺瘤有关 20年以上与大肠大腺瘤有关 妇女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诱发时间35年
结肠癌增加显著,直肠癌也增加
2024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转化治疗

2024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转化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极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可以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20%左右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
近年,随着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越来越积极,肝转移灶的数目、大小、发生的时间,甚至合并肝外转移,这些因素已经不是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的禁忌。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应该积极地选择强效的转化治疗进行转化,对于转化治疗有效的患者应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1.转化治疗与肝转移灶的数目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截至2022年治疗的1000多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肝转移灶越多,肝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越差。
其中单发肝转移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2.6%,5年无病生存率为39.9%;肝转移灶≥5个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30.4%,5年无病生存率为14.2%o1.1肝转移灶的数目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吗?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2016年指南指出,肝转移灶≥5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不适合手术切除。
2013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肿瘤数目,肿瘤对化学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对预后的影响更大。
2017年BritiShJournalofCanCer发表的一项欧洲多中心研究分别统计肝转移灶1~3个、4~9个、≥10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肝转移灶≥10个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30%o该研究中的总生存期是从诊断后开始计算,包括了转化治疗阶段。
近年,对于肝转移灶数目很多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越来越积极。
2019年Adam等的一篇综述显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外科切除的指征范围越来越大,包括年龄、肿瘤负荷、肿瘤数目、肝外转移、R1切除等都不是禁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倪庆威唐宏强冷欣颖周越菡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7期【摘要】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肝脏转移,故预后较差。
近年来,肝转移已成为结直肠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分子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7-0225-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7.104【Abstract】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ich often occurs in liver metastasis, with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pot in this area.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Liver metastasis;Molecular mechanism;Review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1]。
在结直肠癌的初诊患者中,20%-25%合并CRC肝转移[2]。
80%-90% CRC会转移至肝脏,且50%CRC仅转移至肝脏[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消失的临床研究进展(全文)摘要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而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接受术前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转移灶消失(DLM)者不在少数,而DLM的诊断及治疗在当前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及争议的话题。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DLM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与DLM出现的相关因素,包括肝转移灶大小及数量、化疗方案和周期及靶向治疗药物、肝转移发生的模式、Ras/Braf状态及原发灶部位。
(2)DLM与真正完全缓解(病理完全缓解和持续性临床完全缓解)的关系,以及与病理完全缓解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
(3)DLM的临床评估:术前评估包括超声、CT、MRI、PET,术中评估则包括术中探查、术中超声和增强现实。
(4)DLM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在影像学上出现肝转移灶消失(disappearing liver metastases,DLM)[1]。
本文拟对DLM出现相关的因素、DLM与真正完全缓解的关系、DLM的临床评估以及DLM 的治疗策略这4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展开论述,以期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一、DLM出现的相关因素1.肝转移灶大小及数量:现有的临床研究发现,较小的肝转移灶(通常<2 cm)与DLM的发生密切相关[2,3]。
在对化疗敏感的情况下,对比大病灶,病灶越小,相同时间内更容易达到DLM状态。
3个或更多肝转移灶的存在也与DLM出现的高概率有关[3]。
其可能原因是较多肝转移灶的存在,使得在病灶中出现小病灶的概率更高,而小病灶更容易达到DLM状态。
因此,对于存在较多且较小肝转移灶的患者,在进行术前化疗时,应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以及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及时发现DLM。
2.化疗方案、周期及靶向治疗药物:一方面,化疗对DLM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肝转移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术前化疗周期的延长与DLM的发生密切相关[2,3]。
de Jong等[4]指出,每增加1个化疗周期,出现DLM的概率就会增加18%。
此外,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也更容易引起DLM的发生[3]。
另一方面,化疗对DLM出现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化疗不良反应而造成的。
化疗(如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导致肝实质的改变,如肝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窦性阻塞综合征等[5]。
这些改变可减轻肝实质与肝转移灶之间的对比,从而阻碍了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肝转移灶的诊断。
目前,术前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等靶向药物对DLM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与贝伐单抗相比,西妥昔单抗似乎在肿瘤缩小方面更有效[6]。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与没有出现DLM的患者相比,具有DLM的患者中,接受包含西妥昔单抗化疗方案者比例更大(P=0.003)[7]。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西妥昔单抗相对于贝伐单抗更容易导致DLM的出现。
术前化疗方案及周期等相关因素影响DLM的发生,目前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以4~6个周期为宜[8]。
长时间的转化治疗,一方面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引起肝实质的改变,从而使影像学检测肝转移灶的能力下降,导致DLM发生的风险增高。
尽管完全影像学缓解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但在临床上完整切除DLM病灶的技术难度高。
因此对于部分病例,转化治疗的终点应为肝转移灶临床上可切除,而不是DLM。
3.肝转移发生的模式:Owen等[2]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相较于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更容易出现DLM。
DLM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对化疗或靶向药物反应性较好;而传统观念认为,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要显著优于同时性肝转移患者[9]。
因此,关于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更易出现DLM,目前尚未找到解释这一生物学差异的理论。
4.Ras/Braf状态:大量研究表明,Ras/Braf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及复发密切相关。
Ras和Braf的突变与更短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特定复发模式密切相关。
除了预测对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敏感性外,Kras突变还反映了更具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特性,预示着肝转移灶切除术后更早、更频繁的复发倾向[10]。
截至目前,在大多数研究中,Braf突变也与接受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差密切相关[11]。
然而,在现有的关于DLM出现的相关因素中,并未发现Ras/Braf状态对DLM出现的影响,这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地验证。
5.原发灶部位:有研究发现,右半结肠癌相较于左半结肠癌,患者死亡和复发风险增加[12]。
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的胚胎起源于中肠,而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则起源于后肠。
有研究认为,原发肿瘤位置对预后的影响是基于这些胚胎学差异[13]。
而突变状态(Braf/Ras)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差异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
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原因是Ras突变的发生频率较高[14]。
此外,Braf突变也与右半结肠癌有关,可能导致对化疗的反应和预后不良;Braf 突变还与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多灶性转移扩散相关[12]。
因此,右半结肠癌的肿瘤侵袭性相较于左半结肠癌更高,当其出现肝转移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同等条件下其出现DLM的概率更低。
但目前的研究并未能验证这一推论。
总之,全面了解影响DLM出现的相关因素对于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面评估患者出现DLM的风险,制定下一步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对DLM高危患者进行合理筛选,对其肝转移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追踪及随访,是DLM规范化诊疗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二、真正完全缓解1.DLM与真正完全缓解的关系:一般而言,术前化疗的患者中有5%~38%可出现DLM,对于单个转移灶而言,DLM可等同于影像学完全缓解。
当然,DLM的发生率会因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类型和质量而稍有差异[3,15]。
然而,影像学完全缓解并不意味着真正完全缓解。
当术中切除DLM区域时,在多达80%的标本中发现了肿瘤细胞残留[16]。
真正完全缓解包括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complete response,pCR)(在切除标本中未检测到肿瘤)和持续性临床完全缓解(在随访中影像学上未发现复发)[17]。
在现有的研究中,DLM 中出现真正完全缓解的概率为16.7%~80.5%[16]。
2.与pCR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真正完全缓解出现的前提是pCR,多项研究表明,pCR是生存期延长和复发风险降低的强有力预测指标,在这些研究中,出现pCR的DLM患者五年生存率及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9.2%~76%和35.7%~69%,显著高于未出现pCR的患者(分别为8.3%~45%和0%~19%)[18]。
部分研究者对pCR出现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
Adam等[19]发现,小转移灶(≤3 cm)和较低的初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30 μg/L)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CR,这可能与有限的肝内肿瘤负荷有关;年轻患者(≤60岁)发生pCR的可能性增加。
另一项研究也指出,较小的转移灶更容易出现pCR;宏观肿瘤周围较少的微卫星肿瘤沉积也使得DLM更容易达到pCR[18]。
Auer等[17]在研究中发现,使用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HAI)、无法在MRI检查上看到的病灶以及血清CEA水平正常化均与pCR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手术切除后证明为pCR的DLM患者,将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18]。
相关危险因素能帮助预测DLM患者是否出现pCR,对出现pCR可能性小的患者是否能采用更激进的治疗措施,对出现pCR 可能性大的患者是否可以避免手术治疗。
而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验证相关猜想,以期将个体化治疗应用于不同的DLM患者。
三、DLM的诊断及评估(一)术前评估1.超声:在术前评估中,尽管超声是最为简便及便宜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其具有操作人员依赖性、患者体位依赖性和脂肪肝的高回声表现,可掩盖转移灶的发现,以及对于<1 cm的转移灶灵敏度较差等缺点[20]。
这些缺点容易导致术前诊断DLM的假阳性率增加。
因此,《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建议:超声仅用于筛选肝转移瘤,而不用于DLM 的诊断[21]。
2.CT:对化疗的影像学部分或完全缓解,即出现病灶缩小或消失,是许多患者适合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原因。
现有的研究表明,双相螺旋CT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0%和85%~90%[22]。
此外,CT可充分显示血管与转移灶的解剖关系,为外科医师制定手术路径提供便利。
尽管CT被《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20)》[21]、《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23]、《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2018年第2版》[24]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转移性结直肠癌共识指南(2016版)》[25]推荐为术前评估的首选检查方式,但接受术前氟尿嘧啶或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可发生脂肪变性,从而降低肝实质与转移灶之间的对比度[20]。
有研究指出,脂肪变性>30%、多于3个转移灶以及病灶<1 cm是CT对DLM术前评估不充分的危险因素[26]。
3.MRI:在出现化疗引起的脂肪变性的情况下,MRI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方式[27]。
多项研究证实,MRI诊断DLM的准确率均高于CT和PET[28,29]。
此外,MRI还可以通过使用肝特异性MRI和弥散加权MRI来提高肝转移灶的检出率[30,31,32]。
Macera等[33]对MRI的3种不同成像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对比增强(contrast-enhanced,CE)加上弥散加权MRI、CE-MRI 和弥散加权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2%、76.5%和65.1%。
尽管MRI 是目前诊断DLM准确率最高的检查手段,但其仍存在一些缺点,如费用较高、容易产生运动伪影以及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幽闭恐惧症、某些植入式设备以及无法遵循屏气命令的患者)等[27]。
因此,相关指南指出,当超声或CT检查不能确定肝转移时,推荐行肝脏增强MRI检查(建议结合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21,23,24,25]。
4.PET和PET-CT:尽管PET扫描对结直肠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特别是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但它不能取代CE-CT或MRI来定位小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