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不同影响
大河流域与文明起源

大河流域与文明起源大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古国。
大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大河流域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首先,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古代人们在这里发展了灌溉农业,使农田的产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同时,大河的水源也为人们提供了饮用水和交通运输的便利,这为人们的生存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大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
大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尤其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众多思想流派在这里诞生并发展。
长江流域则是中国南方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地方文化。
大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此外,大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也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大河流域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频繁。
古代人们通过河流进行物资和文化的交流,这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例如,黄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形成了文化的交融地带,这里的文化元素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地文明的繁荣,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最后,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也对文明的起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多样,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繁衍。
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保障了人们的生存需求。
同时,大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灵感,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
文明的起源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悟,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为人们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与文明特征的影响

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与文明特征的影响人类历史的演变和文明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其中地理环境变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
这些地理环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特征。
首先,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历史演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早期人类历史中,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决定了人类的迁徙和定居。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了草原和沙漠地区的草木凋零,迫使人类向更适宜生存的地区迁徙,这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另外,地理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
例如,地理环境的丰富与贫瘠决定了农业、渔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分工。
其次,地理环境变化对不同地区的文明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例如,位于河流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的灌溉系统,发展出了高度集中的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而位于山地的古希腊文明则因地理环境的限制,形成了分散的城邦制度和海洋贸易。
这些文明特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另外,地理环境变化还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例如,位于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民因地理环境的严酷和封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而位于平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则因地理环境的开阔和交通便利,形成了务实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这些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地理环境变化并不是唯一决定人类历史演变和文明特征的因素。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例如,人类在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限制下,通过农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改变了自然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人类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也对文明特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不同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不同影响历史一班马中臣1230040007大约5000年以前,中国、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
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然而,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起源与其所拥有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大河文明的起源以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其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一位古埃及诗人是这样描述给万物以生命的大河的慈善: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这位古埃及诗人盛赞的是哪条大河?为什么他如此盛赞这条大河?是尼罗河,因为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另外,东方大河流域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
正如我们中国也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都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河文明也叫内陆文明,大河文明发源于内陆上的大河流域。
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的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
大河流域具有怎样的地理环境呢?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
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
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
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
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总的来说,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雨量充沛、灌溉方便、土地肥沃、适于农耕。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与发展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与发展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要素。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形态和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
1.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球是一个多样性非常丰富的行星。
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使得人类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并创造了不同的文明。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它们都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2. 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中,人们往往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这种环境条件下,人类社会往往比较原始,文明发展相对较慢。
相反,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条件下,农业的发展就成为可能,由此催生了农业文明。
例如,古埃及是在尼罗河的泥沙沉积物滋养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肥沃的土地为埃及人的农业和灌溉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 地形对文明的影响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限制或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举个例子,位于欧洲的古希腊是一个由许多岛屿和山脉组成的地区。
这些地理特征使得希腊变得分散而分裂,形成了城邦国家的政治结构。
每个城邦都具有独立的政府和军队,鼓励了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4.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的可用性直接影响了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例如,古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在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干旱河谷地区形成的。
在这个地区,人们利用河流的水源建立了灌溉系统,创造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文明。
类似地,古中国的黄河文明也是在黄河的灌溉下孕育而生。
5.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还影响了人类社会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贸易。
位于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它位于富饶的两河流域地区。
地理与人类文明发展

地理与人类文明发展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理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介绍一些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定居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平原、河流和海湾等自然条件使人类更容易建立起定居点,并发展农业和渔业,从而满足食物需求。
例如,尼罗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和稳定的水源,为古埃及文明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类似地,黄河流域的灌溉系统为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不同地理环境也对文明的形成和特点产生了巨大影响。
地形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路径迥异。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往往形成了封闭的文明,如印加帝国。
而沿海地区则容易形成开放的文明,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和贸易。
气候也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资源分配。
例如,寒冷的气候和短暂的农作物种植季节限制了北欧国家的农业发展,而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则有利于热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经济繁荣。
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交通和通信方式。
地理条件中的山脉、河流和海洋都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挑战。
这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例如,欧亚大陆上的喜马拉雅山脉造成了中亚与南亚之间的交通障碍,限制了两个地区的联系。
地理环境还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有时甚至导致文明的衰退和消亡。
例如,古代著名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传说中,战胜了自然灾害的文明最终被巨大的海啸夷为平地。
人类通过适应地理环境的方式创造了各种工具、技术和制度,进而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例如,农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实现了大规模粮食生产,从而支撑起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
总之,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所谓文明是指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遗产和物质成就。
文明的类型的划分十分复杂,它可以按照地域、经济结构、历史时代、宗教信仰、区域政治等不同的门类分别划分。
在各种文明类型当中,所涉及到的文明主要是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和游牧文明,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拟谈谈古代中西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影响。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蓝的希腊,地处欧洲南部,位于地中海环绕着的巴尔干半岛的南端。
半岛是一种三面环水的陆地,海岸线自然很长,而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更是海岸线曲折绵长,且多海峡和港湾,因此,希腊拥有相对于陆地面积而言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
希腊半岛的陆地部分山多土薄,山脉丘陵纵横交错,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小块平原又为难越的关山所阻隔。
希腊的北、中、南三部分陆路交通,因大山、丘陵作梗,在古代始终处于行路难的状态。
所以希腊内陆各地的交通也多靠海运,尤以爱琴海的航运居多。
因为多山,希腊的耕地缺乏,而且耕地的地力状况不好,大多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希腊的粮食不能自给。
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和以后西方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为关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2.平原少、土地贫瘠,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这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而对希腊来说,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从整体上相对而言,决不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是一个工商航海贸易占据重要经济地位的商业民族。
古希腊曲折的海岸,众多天然的海湾良港,温和的地中海型的气候,晴朗的天空,风平浪静的海洋,又为这种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古代希腊的经济结构至少是一种农、工、商并重的一种经济形式,而且,即使是农业,同古代中国的农业相比,希腊的农业也有面向市场的特点,决不同于古代中国的自然农业经济。
旧石器时代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

旧石器时代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大约从250万年前开始,持续到约10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祖先开始使用石器工具,并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
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
这个时期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旧石器时代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全球气温比现在要高,非洲大陆尤其如此。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人类祖先的生存和繁衍。
2.地貌:旧石器时代的地貌以平原、草原、森林和山地为主。
这些地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
3.动植物资源:旧石器时代的动植物资源丰富,人类可以通过狩猎和采集获取食物。
非洲大陆的热带雨林、草原和平原等地貌提供了多样的生物栖息地,使得动植物种类繁多。
4.水资源:旧石器时代的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起源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地理环境对这一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1.工具制造: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石器原料,如石英、石膏和燧石等。
人类通过敲击和磨制这些原料,逐渐掌握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技术。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狩猎和采集: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人类通过狩猎和采集获取食物。
这种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适应,也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结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家族、部落等基本社会单位。
这些社会单位在狩猎、采集和生产活动中相互合作,加强了内部的联系和认同。
4.文化和艺术: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人类通过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深远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深远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挑战和机遇,塑造着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定居和分布。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通常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农业和生活的发展。
许多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都诞生于河流周围的平原地带。
相反,山地、沙漠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则限制了农业和人类定居的可能性。
例如,封闭的山谷和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物质资源和交流的流动,形成了封闭的文明体系。
因此,地理环境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定居模式,进而影响了文明的发展。
其次,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丰富程度。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的地区更适合农业发展,而气候寒冷或沙漠化的地区则较难进行农业生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马孙雨林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差异巨大。
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财富,社会结构呈现出贵族地主和农民的分化,进而影响着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形成。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和交流。
例如,多河流的地理环境使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成为伟大的古代文明。
河流提供了交通和灌溉的便利,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驱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沿海地区的发达海运和交通网络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船舶建造、导航技术和海洋探索的发展。
山地和高纬度地区则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技术的创新。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不同影响历史一班马中臣1230040007大约5000年以前,中国、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几乎同时进入文明社会。
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然而,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起源与其所拥有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大河文明的起源以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其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一位古埃及诗人是这样描述给万物以生命的大河的慈善: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这位古埃及诗人盛赞的是哪条大河?为什么他如此盛赞这条大河?是尼罗河,因为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另外,东方大河流域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
正如我们中国也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都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河文明也叫内陆文明,大河文明发源于内陆上的大河流域。
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的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
大河流域具有怎样的地理环境呢?以尼罗河流域为例,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
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
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
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
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总的来说,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雨量充沛、灌溉方便、土地肥沃、适于农耕。
因此,大河流域自然的孕育了农耕文明,产生了小农经济。
这也是大河文明区别于海洋文明的在经济形态上的不同。
小农经济的产生除了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外还包括社会条件:私有制的发展、铁器工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推广。
一家一户、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从事农业生产,就需要人们定居下来,东方的小农生产就形成了一个个村落,每一个村落,就是一个独立的基层社会组织。
在村落里生活的人民山林、草场、河流共有;一些地区耕地公有,定期分配;社会组织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生活。
大河文明在经济形态上与西方海洋文明不同,在国家的政权形式上也不同,大河文明里的国家一般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举两个例子:以古埃及为例,尼罗河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的,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浩大的水利工程和复杂的管水系统需要花费巨大的劳动,都不是单个的血缘家族、氏族或村社所能够独自承担下来的,必须由许多地区所有受益的村社联合起来协同完成。
征服大自然争取生存权的需要,促使古埃及人在公元前第四千纪就开始大规模地组织起来。
再以两河流域为例,《全球通史》记载:苏美尔人和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
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滥的周期性,而是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
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札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不只充满灌溉沟渠,而且毁坏了农田。
在苏美尔人的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不是一位慈善的神,而是一位恶毒的神。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常常给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带来灾难,也促使他们组织起来兴修水利工程。
所以,处于大河流域的人民必须组织起来兴修巨大的水利工程,而且必须由统一的中央政府组织起来。
还有几点原因也促使大河文明形成中央集权的统治,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闭塞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因此,在小农经济社会基础上,往往会形成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机构。
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也有利于建立庞大的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权。
埃及,东有阿拉伯沙漠,西有利比亚沙漠,还有红海和地中海环绕着。
两河流域也有阿拉伯沙漠为邻,有山脉和高原为屏障,南面是波斯湾。
印度,喜马拉雅山脉把印度与亚洲大陆隔开,形成单独区域。
我们中国,东面、南面是大海,北面是大草原,西面有高山。
所以,地域环境的特点是有地区封闭性。
这种中央集权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据《全球通史》记载;(法老的权力)通过以“全国的管家”、“法老的耳目”——宰相为首的官僚机构而得到加强。
宰相之下的官吏有:掌玺大臣(掌管尼罗河的交通运输),赏赐大臣(负责所有的牲畜),财政大臣(掌管全国的财政分署;每一分署均设有仓库,负责征收赋税,可能年景不好时,还负责分配种籽和牲畜),管辖各州的州长及其下属……《世界上下五千年》记载: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
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
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埃及的法老统治,巴比伦的君主统治十分严密,印度实行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中国的皇帝专权。
由此推导出大河文明古国中央集权的共同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以上是对处于内陆、平原广阔、雨量丰富、灌溉便利的自然条件下孕育的农业发达的中央集权大河文明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投向海岸线曲折、山丘林立的希腊,看一看哪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独特的希腊文明,这西方海洋文明的摇篮。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现在土耳其西南部,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东部沿岸地区。
地少山多、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为其主要的地理环境特色。
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区的希腊半岛,其中部和南部以港湾众多、海岸曲折著称,为希腊文明提供了面向海洋发展的自然条件。
希腊陆地是山多土薄的贫瘠地区。
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使其陆路交通的极为不便,这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
就地理环境上看,古希腊世界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心距离很近,易于接受两大文明的积极影响。
可以说,在古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首先看一下地理环境对于古希腊经济的影响。
希腊半岛由于山脉的阻隔,造成了希腊半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农工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古希腊半岛海岸线曲折,形成了众多的天然港湾,促成了古希腊航海业的发达。
古希腊半岛存在着众多的山脉,由于山脉的阻隔,古希腊大部分地区很少有较大的平原,土地较为贫瘠,耕地不足,水资源不足,希腊半岛有一半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作。
但是,多山又使一些适合在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希腊地区多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山区富含丰富的矿藏,这些都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古希腊半岛的居民充分利用多山造成的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农工商共同发展,最终促使希腊经济的繁荣。
在一些地区,虽然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但是发展工商业的条件较好,古希腊居民利用优势条件发展工商业,形成了以农工商业共同发展的城邦。
古希腊地理因素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海岸曲折,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这种航海贸易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米利都、科林斯等城邦成为重要的商业城邦。
希腊多山,海岸曲折等地理优势造就了希腊农工商共同发展。
古希腊靠近爱琴海,希腊海岸线曲折多变,为古希腊提供了发展航海的优越条件:第一,希腊半岛三面临海,被爱琴海、爱奥尼亚海、地中海所包围,形成了曲折多变的海岸线,进而出现了许多适合发展航海业的天然港湾。
第二,地中海、爱琴海、爱奥尼亚海地区气候温和,大多数时间风平浪静,适合航海。
地中海地区几乎没有太大的潮汐,水面相对平静,这对于古代的航海事业相当重要。
第三,古希腊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指南针等这类先进的航海仪器,但是古希腊半岛岛屿众多,每个岛屿上的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好几个别的岛屿,这就减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岛屿众多可供航行的船只在岛上补充给养,休息调整。
古希腊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优越条件,很早就开始航海事业,积极展开航海活动,成为一个航海民族。
最终使航海事业繁荣昌盛。
航海业也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的文明,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代希腊的经济农工商共同发展,又孕育了发达的航海事业,同时对于古代希腊的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众多山脉的阻隔,造成了地域上的城邦林立,城邦最重要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易于发展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人口的增长一旦超出了城邦的承受能力,希腊人就更大规模的殖民海外。
由于山地的阻隔,使希腊本土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却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独立的城邦。
在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以及小亚细亚也存在着相同的情景。
这些城邦大部分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的一片农村而形成的。
这种由于地形而造成的平原狭小、地区分散的特殊条件,形成了希腊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小国寡民的城邦。
其中较大的城邦有斯巴达和雅典。
多山地形造成城邦之间各自为政,很难使希腊半岛达到真正的统一。
而古希腊其他地区岛屿众多,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更加剧了城邦林立,使城邦各自为政。
从公元前8世纪起到公元前3世纪止,古希腊城邦林立,这些城邦虽然建立起有一定的同盟组织,较大的有伯罗奔尼撒同盟、提洛同盟,但是希腊内部并没有真正完成统一。
古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经济上的多中心,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政治上的多中心。
山脉众多、岛屿密布的自然条件将古希腊世界分为三百多个城邦。
希腊城邦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的特点为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
爱琴海地区气候宜人,冬季盛行的西北风覆盖希腊半岛,偶尔也会带来雪,但是并不寒冷,这个地方每隔二十年左右才结一次冰,夏季信风从东北部刮来,炎热得以缓和,气候非常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