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风格、流派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学和艺术思潮,强调人类知识和现实
的相对性、语言的重要性和分裂,以及多元文化的存在和经验。

在此
大的流派中,有以下几种特点:
1. 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和现代文化的挑战,以多元
文化为特点,拒绝大一统的主体性,重视个人的标志、异质性和美学。

2. 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以相对性和分裂作为哲学基础,否认
任何稳定不变的真理,强调语言和话语的重要性。

3. 科技后现代主义:强调科技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质疑科技
是否可以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类本质。

4.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传统故事结构和人物描述的限制,强
调美学和语言的实验性。

5. 后现代主义艺术:突破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探讨艺术
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观看和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各流派都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哲学和艺术
的做法,追求新的形式和思想,强调人类经验的多元性和相对性。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与思潮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与思潮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与思潮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其涵盖了多种流派和文学风格。

新世纪前后,中国的文学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文学思想和风格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方式为主的新文学思潮。

在这些新思潮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如新古典主义、新写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青年派、网络文学等。

本文将就这些文学流派进行解读,以描绘中国新世纪文学的风格和思潮。

一、新古典主义在新世纪之初,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新古典主义。

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新诠释,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发扬光大。

新古典主义重视对文化的承继和发展,强调“文化的复兴”。

在这种思潮中,古典文学成为了一种可以使现代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最佳代表。

而在新古典主义的文学创作中,作者竭力寻求一种极致的美感表现和境界体现,其典雅、简约、闲适、清静、安详的气息,给人一种出尘脱俗的感受。

同时,这种流派的作品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新诠释和发掘,对当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反思。

二、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写实主义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

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中,新写实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

新写实主义认为,真实社会生活的呈现才是文学的真正使命,它通过真实地反映生活、呈现真实的现实情境来探讨社会、人性的问题。

在新写实主义的主张下,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更加写实,更加精益求精。

新写实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性,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社会各种不公、不道德的斥责和批评,也对民众的疾苦、生存状态等进行了真实反映和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而在文学领域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文学创作中,后现代主义致力于对文学传统的破除和颠覆,强调对现代社会中诸多问题的反思、探究和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和多元性,它们往往缺乏传统的叙述结构和情节安排,采用一些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破碎的语言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 以贝克特、尤奈斯库及其戏剧《等待 戈多》、《秃头歌女》等为代表。其 剧作立意认为人与世界往往处于一种 敌对状态,人被一种异己的强大力量 所左右,并且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却 无法沟通;因此人的存在方式就体现 为一种荒诞性,且在毫无意义的世界 中飘浮不定。 • 基于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深沉思考和 关爱,在满足当时代人的精神需求与 渴望的同时,也将碎片化、虚无化、 荒诞化的时代特征鲜明地展现出来。
• 不再追求或典型、或崇高、或优雅、或玄 奥的审美趣味,取而代之的是从本能角度 表现人性及人的生存状态的本真面貌,不 再注重甚至是全面放弃“文学性”的提炼 或者修饰,将本能、丑陋、猥琐、堕落、 罪恶等,赤裸裸地、直白浅显粗鄙地呈现 在文学书写之中。
• (4)作家中心论受到挑战:大众传播媒体 的介入已经使作家的创作不再可能成为纯粹 的自主行为,甚至不再可能成为独自一个人 就能完成的行为。作家必须适应媒体,适应 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在大众传媒上,特 别是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不再是某一部分 人的特权,因此,不仅仅作家中心论的观念 被消解了,甚至连作家的身份也受到质疑。 • (5)复制与模仿代替独创与个性。 • (6)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 (7)文学自身的危机:解构性即文学的后 现代性。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 历史进入20世纪中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已 经把科技和理性推到极端,科技革命使人 的理性主体地位消失了,人被全面异化, 人们肆无忌惮地征服自然、社会和人类自 己,导致了人类自然生存家园的破坏和精 神家园的丧失。 • 在这种情形下,西方社会开始反省现代性, 对现代性的中心价值观念理性和普遍性作 出质疑和摈弃,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对人类 体验和解释世界做出了重新的思考。
• • • • • • •
现代主义 有目的 有意设计 隐喻 所指 形而上学 确定性 超验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及其流派

摘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课程领域的产物。

通过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与特征,选取三个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车里霍尔姆斯的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卡普拉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挖掘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精髓,提出对其进行批判吸收,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一、产生背景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原指以背离和抵制某些古典主义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其影响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每个文化角落,如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美学、自然科学等领域。

1984年,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发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

该文辩证地反思和审视现代主义,主张以综合、多元的方式建构新的哲学文化。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专家将后现代主义思想引入课程领域进行研究。

由于现代主义课程和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领域涌现出大量试图重构教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促使当代课程理论随之转向后现代主义。

80年代,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运用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课程理论流派及其课程理论,如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永恒主义、保守主义,尤其是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主义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以新的理论视野和价值观理解课程本质,构建新的课程概念体系[1]。

二、基本内涵与特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指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以批评、克服和摆脱现代课程的弊端为目标,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范式的课程理论。

它源于利奥塔的后设叙事观、德里达的文本建构观以及福柯的知识权力观等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丰富多彩,各个流派的分歧较大,但往往又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它们反对课程编制的预设,即传统课程过分的计划性、教条性,倡导关注情境需要和变化,从强调累积知识转向个人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不再以权威的观点控制课程,提倡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程。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及其成就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及其成就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及其成就
“后现代主义史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流派或分支。

据考证,“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的出现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出现为晚。

后者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用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

“逆动”一词,无论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性质,还是对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趋势,可以说都是一种“预兆”。

而前者直到1947年,
才出现在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和流行,“后现代”这一概念虽然已被国际社会认可,但“后现代主义”却广受质疑、反对和挑战,尽管它也获得了一些人真诚的接受、移植和追捧。

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或流派,能够超越“后现代主义”给人们所带来的震撼。

它是断裂性的和颠覆性的。

后现代主义以反理性主义为标榜,兼及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学主义,向现代主义及其实践和观念发起挑战和进攻,其影响由建筑、绘画、诗歌、文学波及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乃至整个意识形态,而史学领域受其影响最晚却受害最深,其集中表现就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兴起和传播。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流派

后现代主义流派
精品课件
雕化并高中的规殊面画栏伸强大
塑 , 作
金 表 面
表 示 在
度 一 致
的 空 白
开 放 穿
模 ,
的 空 间
连 续 性
, 尽
杆 ,
到 二 楼
调 地 下
轮 暴 露
为 象
天 线
阿 涅


透 墙
并 在
配 置

管 重
像 在
中 间
特 殊
在 街
征 老 人
, 可 以
特 在 入
否 则 不
在 这 个
壁 ,
入 口 处
精品课件
——
水 晶 大 教 堂 平 面 图
精品课件
水晶教堂---剖面图
精品课件
圣堂可容纳2,890人就座,并可满足一千多名歌手和乐器演奏家在185尺长的高坛上进行表演。礼 拜活动可通过超大屏幕的室内索尼(Sony)"Jumbotron"电视屏幕,以及在大教堂室外的Nit-Star直接转 播给开车来的礼拜者。 大教堂中央广场的平台可容纳不断扩大的音乐讲道,在这里可提供电视的录制, 还有房间提供给基督教级别培训,以及高级的声音演播室及电视演播室来播放讲道的情况。 祭坛和道坛 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一种特别的设备把讲道同声翻译 为五种不同的语言。 )
✓ 通过有序组合的方式,整 体具有比所有单元集合在 一起要更大更丰富。这可 以解释为整体大于局部之 和。文丘里正是如此,立 面起了类似模盘的作用, 它把所有的单元装在里面, 联系起来,因而产生了更 丰富的内涵。
精品课件
立面分析:平衡和对称
• 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 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 这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 。在对称轴线上又有 一条圆弧,却又断掉。同样在 轴线上还有一道深深的裂隙。 还有门洞,一半是斜的,而且 门偏向一边。左右的窗户虽单 体相同,却通过不同的组合形 成不同的整体。总的来看,在 细部上虽不对称,却也平衡。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及其流派引言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是20世纪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潮流,它挑战了现代主义的传统观念和方法,追求艺术的多样性、多元化和自由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和特点,并探讨几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起源与特点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其主要思想是反对现代主义的集中、统一和理性的观念,提倡多样性、碎片化和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身份与文化的认同、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等。

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和进步的理性观念不同,后现代主义把注意力转向主观体验、情感和个人意义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倾向于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穿插使用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推崇多语言和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

另一个特点是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艺术鼓励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和拆解,将碎片化的片段重新组合成意义深刻的艺术作品。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分裂和混乱。

最后一个特点是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跳脱了传统艺术的约束和规范,鼓励个体表达自我,探索自由的艺术创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关注的是情感、感官和个人意义的表达,而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美学。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流派后现代主义艺术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在理念、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1. 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对形式、色彩和构图的自由解构为特点。

作为对传统印象派的回应,后印象派艺术家在作品中追求个人情感和主观的表达。

2. 符号主义符号主义流派强调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以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符号主义艺术家运用各种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审视和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思潮风格、流派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现代艺术设计思潮院系: 艺术传媒学院班级: 平面设计(2)班学号: 1004110040姓名: 邬露遥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设计理念有以下三种: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

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二、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三、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设计特点有以下六种:一隐喻的和装饰的设计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

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

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二想象的和情感的设计后现代设计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

仓右四郎的金属沙发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月亮真高啊》(HOW HIGH THE MOON),镂空的金属框架在灯光的掩映下让人想起婆娑树影背后的一轮明月。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

安德勒?伯兰滋将许多非设计师者的所知道的东西上升为理论。

例如,“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到我们记忆和联想、我们的愿望和我们朋友的影响,也受到我们在电视和博物馆中所看到的东西的影响”。

(《1945年以来的设计》)。

1987年,他设计了一系列名为“家养动物”的家具,把西欧人对意识的兴趣与北美人对某些宠物的兴趣融为一体。

这些设计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即不是设计适应人,也不是人适应设计,而是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

三仪式化的特征后现代设计中这种仪式化特征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

吃饭不仅仅是一个吞咽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餐具、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包括进餐的动作,都是仪式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感受过程、感受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物的交流、对话。

选择一件设计不仅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寻找自我的象征性。

安德勒?伯兰滋出版了一本名为《家养动物》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声认为我们现在的住宅几乎无法居住,因为我们要在那里度过更多的时光;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周围环境得到的仪式的、神话创作的以及不可思议的特征。

安德勒?伯兰滋的话是十分隐晦的,但是他至少说明房子仅仅用来居住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观点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仪式化特征。

消费者对设计的选择与使用过程更多地体现一种信仰,并以此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归属到特定的社会团体中。

日本设计近些年受到西方的普遍关注。

“在日本,艺术与功利,神圣与凡俗之间是没有区别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

四轻松的生活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象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

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

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

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黑匣子”(BLACK BOX)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

这种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简单的借用,或者是奇思怪想的任意组合,没有章法,不考虑实用,是设计师的一些很主观的设计。

但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幽雅的举止,而是光着脚在沙发上吃着苞米花看电视,和孩子在地板上嬉戏,扭着屁股在厨房煎鸡蛋。

盖当诺?佩西色彩鲜艳的纽约的日落沙发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室内, 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sb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着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

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使人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感性和人化,而不是机器。

五有爱心的设计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另外的功能主义。

是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的一个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的功能,又有心理的功能的新功能主义。

斯图普创造了一个短语,叫“没有原由的困难”,即人们可以将东西放在他喜欢用的地方而不是应该放的地方。

比如,把电话放在办公桌附近的窗前,接电话时可以顺便看看窗外的风景,放松一下心情,虽然这有点不方便。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更加体贴的设计:人不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有工作能力,但同时需要生活、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有智商的情感动物。

六卖点的设计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

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

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

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一样可以成为商家的卖点。

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泛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派一、极少派艺术此派艺术家强调:重要的是作品,并且是怎么来看待作品,而不是作品代表了什么。

作品以它纯化的形式,解除所有的幻象和奇闻。

极限艺术为它自己和观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清晰和直接的关连。

极限艺术可说将几何学抽象更向前推进一步,将绘画与雕刻还原至本质的要素,在许多作品中结合了绘画与雕刻的形式。

极限艺术的雕刻,排除了传统的台座与再现的意念,有时甚至拒绝了艺术家的手的痕迹。

单纯的几何学的形体,纯然象是出自工场的典型的工业制品。

二、环境艺术派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

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极为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回顾一下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三、大地艺术派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大地艺术家们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艺术之称。

早期大地艺术多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

1968年,德万画廊将大地艺术的一些图片及部分实物展览,故后期的大地艺术家很少大规模挖掘工程,更多借助摄影完成。

重要人物有C.安德烈、R.史密森等。

四、偶发派偶发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技巧性和永久性原则相悖,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拼贴艺术、环境艺术均与物质形态和作品陈列方式相关,而偶发艺术注重活动的随机性,艺术创作活动在于即兴发挥,以自发的无具体情节和戏剧性事件为表现方式。

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绘画领域,各国称谓不同:德国:…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e),意大利:…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法国:…新自由形象?(nouvelle figuration libre),英国:…新精神?(new spirit),美国:…新意象?(new image)、…新表现?(new expression)、…新具象?(new figuration)、…涂鸦艺术?(graffiti)、…图案与装饰?(pattern-deccration)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