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合集下载

壳 聚 糖

壳 聚 糖
杀虫剂/杀线虫剂
农药载体和农药缓释剂
THANK YOU
最终确定了 chitin的化学结 构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英文名 Chitin,是地球上第二大天然多糖,仅 次于纤维素
自然界中的甲壳素
甲壳素的结构
已知甲壳素是无毒、可生物降解、可食用 、 生物相容、热稳定,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 物和抗癌作用。
不溶于水和几乎所有常用的有机溶剂,它只 能溶于一些氟醇(六氟丙酮、六氟异丙醇),碱 性冰水混合物,CaCl2·2H2O 的饱和甲醇溶液, 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 、 (LiCl-DMAc)和低 共熔溶剂以及咪唑基离子液体。
3):壳聚糖的有效基团NH3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类脂、蛋白质复合物反应, 使蛋白质变性,改变了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微生物细胞死亡。
4):壳聚糖作为一种螯合剂,能有选择性地螯合对微生物生长起关键作用的 金属离子,尤其是酶的辅助因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壳聚糖在植保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处理农作物或其种子,可激发种子提早萌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和品质。
1):高分子链密集于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膜,影响细菌对营 养物质的吸收,阻止代谢废物的排泄,导致菌体的新陈代谢紊乱,从而起到 杀菌和抑菌作用。
2):分子量小于5000的壳聚糖可以透过细胞膜,破坏细胞质中内含物的胶体 状态,使其絮凝、变性、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微生物死亡。
壳聚糖抑菌机理
壳聚糖的结构
壳聚糖的一个糖基中,C3-OH与 相邻的糖基形成氢键
一个糖基的C3-OH与相邻的糖基 的呋喃环上的氧形成氢键
壳聚糖的结构
C3-OH也可以与相邻的另 一条壳聚糖分子链的糖基 形成氢键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甲壳素,又叫甲壳质、几丁质,不溶于碱以及其他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

在自然界中,它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外壳、真细菌的细胞壁等。

话说甲壳素不溶于水,又怎么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呢?事实上,不管是医药上应用的甲壳素还是农业上应用的甲壳素,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天然甲壳素,它在生产中经过酸碱法或者生物法,将天然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基处理,就变成可溶于稀酸的可溶性甲壳素。

这种经过脱乙酰基处理的可溶性甲壳素又称为几丁聚糖或者壳聚糖,而乙酰基脱去55%即可称为壳聚糖,目前转化率最高也就在85%左右,不到90%。

现在貌似还出现了水溶性甲壳素的制备,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壳聚糖,应当称之为低聚壳聚糖,还保留着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特征,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所以,农业上应用的甲壳素应当是几丁质与壳聚糖的合称,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利用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来起到防病抗病,乃至防虫杀虫的目的。

先说物理特性:由于其中的几丁质存在,所以它拥有很好的吸湿性与成膜性,在施用于作物表面时,可形成透气性好、耐雨水冲刷的保护膜,不仅能够抵御病虫害,还能够抵抗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另外就得说说它的化学特性,以及生物活性了。

其实这部分还主要是几丁聚糖,即壳聚糖的特性,它拥有非常好的生物相溶性,比较利于作物吸收,在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几丁质酶、壳聚糖酶等,进一步分解甲壳素。

并且由于甲壳素广泛存在于真细菌,以及昆虫体内,所以经壳聚糖诱导产生的酶,同样对病菌以及含有几丁质的昆虫有效,能够分解它们体内的甲壳素,达到抑制或者杀伤目的。

所以,在一些菌丝、孢子或虫卵等在接触到施用过甲壳素的作物以后,会被酶分解掉其中的几丁质以及壳聚糖,能够使单细胞细菌死亡,也可以对虫卵及线虫造成不错的杀伤作用。

说到甲壳素的抗菌特性,还得再细细分析一下,壳聚糖除了能够诱导作物产生几丁质酶以及壳寡糖酶以外,还能够产生植物抗毒素,以及葡聚烯糖酶,其中植物抗毒素自身就拥有抗菌活性,而葡聚烯糖酶与几丁质酶则可以在体外抑制病菌,而且壳聚糖还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愈创葡聚糖,增强植物细胞壁,进一步增强抗病能力,且壳聚糖能够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与流动性,阻断病原菌的代谢,起到抑菌效果。

甲壳素与壳聚糖

甲壳素与壳聚糖

2 制成医学功能性纤维 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流延性及成丝性.可制成纤维形 式。在大分子结构上,甲壳质和壳聚糖与人体内存 在的氨基葡萄糖构成相同及具有类似于人体骨胶原 组织的结构,这赋予了它们极好的生物医药特性, 它具有理想的生物相溶性和生物活性,具有抑菌、 止血、抑制胃酸、抗溃疡、降血脂、降胆固醇、凝 集L。白血病细胞、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 作用。甲壳质和壳聚糖纤维可做成手术缝合线、止 血棉、纱布、药布、绷带、创可贴、薄膜等各种医 用敷料,用混式纺丝法还可将壳聚糖制成无纺布的 人造皮肤。
3 用作无纺布粘合剂
壳聚糖溶解在其溶剂中形成溶液后.得到稠 厚、高粘度粘液,可作为粘合剂.但阳荷性 的壳聚糖溶液易与阴荷性物质如海藻酸钠浆 或电荷相反的染料凝结形成沉淀或沾色.因 此在涂料印花粘合剂中较少应用,但它作为 无纺布粘合剂则具有优良的粘合能力。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可成为带正电荷的高分 子聚电解质而直接用于香波、洗发精等的配 方中,使乳胶稳定化以保护胶体;壳聚糖本 身的带电性使其具有抑制静电荷的蓄积与中 和负电荷的作用,这种带电防止的效能可以 防止脱发;壳聚糖能在毛发表面形成一层有 润滑作用的覆盖膜,因此可减少摩擦,避免 洗发所引起的对毛发的伤害。
❖ 由于它主要存在于低等动物中,特别是节肢动物的 甲壳中.始称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壳多 糖、壳蛋白、明角质。化学上命名为[(1,4)一2一
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β-D一葡萄糖]或【β-(1—4)
一2一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D一葡萄糖】,是N一 乙酰基一葡萄糖通过3一(1,4)甙糖键联接而成的直 链状多糖。
制备流程图
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细化
❖ 甲壳素的提取过程主要是用酸脱碳酸钙,用 碱脱蛋白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酸碱 废液,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研究人员在甲 壳素的提取工艺方面作了改进。

1 甲壳素与壳聚糖

1 甲壳素与壳聚糖

1 甲壳素与壳聚糖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蛋白、几丁、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昆虫和甲壳动物(虾、蟹等)的甲壳中,少数真菌和绿藻等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也含有甲壳素。

在天然高分子中,其数量仅次于纤维素。

甲壳素是由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经由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分子量100万以上。

甲壳素和壳聚糖有不同的化学结构,甲壳素分子链上存在羟基和乙酰基,壳聚糖分子链上还含有游离的氨基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改性,获得多种功能和用途。

甲壳素和壳聚糖可以与一氯乙酸、环氧乙烷、丙烯腈等醚化剂进行羧甲基化、羟乙基化、氰乙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离子型醚和非离子型醚。

例如,在碱性(NaOH)条件下,以异丙醇为溶剂,加入一氯乙酸与甲壳素或壳聚糖反应,经中和、洗涤、干燥得到羧甲基甲壳素或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类水溶性离子型醚。

2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甲壳素、壳聚糖及其多种多样的化学改性产品具有种种功能,在纺织、印染、造纸、生化、食品、医疗、日用化工、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对固体悬浮物有很好的凝聚作用,壳聚糖本身无毒性,所以可作为絮凝剂应用。

例如:用于水质净化和饮料(果汁、果酒)的除浊澄清;仪器工业下脚废水处理及对淀粉、蛋白质的回收;活性污泥的凝集及脱水;印染废水染料的凝集等。

根据美国商业部估计,目前全世界甲壳素的工业用量每年约15万t,主要用作环保处理剂及净水剂、约占50%。

它涉及的行业有食品业、屠宰业、染整业、电镀业。

甲壳素本身是天然材料,在发达国家环保管理机构均鼓励业界优先考虑使用,因对于其凝集之沉淀物不需考虑“二次污染”问题。

以甲壳素为主的滤材目前已使用于游泳池及其他大型水池除污及饮水净化。

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纺织、造纸、生化、化学分析、重金属富集回收等方面还有多种用途。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由于分子中羟基、氨基及其他基团的存在,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螯合作用,所以能有效地吸附或捕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但不吸附水中的K+、Na+、Ca2+、Mg2+、Cl-、SO42-、CO32-、HCO3-等离子,因而不影响天然水的本底浓度。

生命第6大要素_甲壳素

生命第6大要素_甲壳素

什么是甲壳素甲壳素是几丁质和几丁聚醣(几丁胺醣)的合称。

几丁质(chitin)与几丁聚醣(chitosan)是一种天然无毒性高分子,并且具有生物可分解性,它的构造类似纤维素,由1000-3000个N-乙葡萄糖胺(N -Acetyl 2- Amino -2 Deoxy -d -D =Glucose或n- Acetyl -d -Glucosamine)单体以B-1,4键所构成的直链状高分子醣类。

不具有毒性且可以被生物体分解,具有生物活性,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生物高分子。

在自然界中几丁质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胺基醣型式的多醣,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它主要存在于昆虫类及水生甲壳类等无脊锥动物的外壳上,以及真菌类的细胞壁,它在生物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用来作为身体骨架及保护作用。

几丁聚醣是几丁质去乙基醯基产物,通常将几丁质去乙醯基程度达70%以上即可变成可溶于酸性的几丁胺糖产物。

21世纪医药领域的新材料:甲壳素(上)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聚糖,是一种化学结构与纤维类似的高分子多糖,它广泛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的硬壳以及菌类的细胞壁中。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展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甲壳素在医药上的应用做一简介,以利于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甲壳素的药理作用1.抗菌抗感染甲壳素及其多种衍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作用,以甲壳素六聚糖为最强。

小分子的脱乙酰甲壳素具有质子化铵,质子化铵与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作用,吸附和聚沉细菌,同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扰乱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合成而具有抗菌作用。

夏文水、吴焱楠研究认为,相对分子量为1500的脱乙酰甲壳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随着分子量增大,则抑菌作用下降。

正光华发现,脱乙酰甲壳素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小肠结尖耶尔氏菌、鼠伤害沙门氏菌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国纺织大学吴清基教授已成功地将甲壳素制成无纺布、流延膜、涂层纱布等多种医用敷料用于临床,其中甲壳素与醋酸制成的无纺布透气透水性能极佳,用于大面积烧伤烫伤,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很好。

甲壳素与壳聚糖综述

甲壳素与壳聚糖综述

二、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二步碱液法 ( 传统法)
改进碱液法
该工艺具有制备周期短、节约能源; 节约烧碱用量, 降低成本, 省去漂白, 确保产品质量的优点。
微波法
该工艺的特点不仅作用时间短, 能耗低, 而且比常 规加热碱液处理效率提高 11 倍多, 同时反应重复性好。
三、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
功能 材料
存在状态:
甲壳素的结构因氢键类型不同而有 三种结晶体: ➢α-甲壳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糖链组成 ➢β-甲壳素,由两条同向平行的糖链组成 ➢γ-甲壳素,由三条糖链组成,其中两条 同向,一条反向。
壳聚糖: 也称几丁聚糖(chitosan),它是由甲壳素在 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生成的。其学名为(1, 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壳聚糖外观是 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略有珍珠光泽。
8.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膜材料:
(1)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脱盐率和透水率,还 具有强耐碱性,交链后的膜有耐酸性。 (2)渗透蒸发膜:用甲壳素制成的分离水和乙醇 的高性能功能分离膜,与蒸馏法分离水和乙醇相 比,能耗降低。 (3)超过滤膜:甲壳素制成的壳质膜,改变成膜 温度及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浸处理,可调整分离膜 的强度及透过性能,可用作超过滤膜。
1.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病害的防治:
壳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性, 增强植物自身的防卫能力,抑制多种 病源微生物的生长。
低聚壳聚糖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 性蛋白,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活性, 在体外抑制真菌的生长。
2.在化妆品原料上的应用
1)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甲壳素粉沫比表面积 大,孔隙率高,吸收皮脂类油脂远大于淀粉或其 他活性物质,是洗发剂理想的活性物质。
一是通过电荷中和而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细小 的絮凝体;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

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白色半透明‎固体。

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

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

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

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

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

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

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

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

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

无毒,且可生物降‎解。

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 an)。

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

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

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著‎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

(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3.甲壳素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著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

甲壳素

甲壳素

浅析甲壳素及衍生物壳聚糖0前言:甲壳素(chitin) 又名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多糖,同时,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其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主要是甲壳纲如虾、蟹等,含甲壳素高达58~85 %)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海藻及真菌等中,另外在动物的关节、蹄足的坚硬部分,动物肌肉与骨结合处,以及低等植物中均发现有甲壳素的存在。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大部分乙酰基后的产物是甲壳素最为重要的衍生物。

自从1811 年,法国科学家H.Braconnnot 发现甲壳素以来,甲壳素逐渐被认识与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日趋活跃,甲壳素和壳聚糖已被现代科学称之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

甲壳素和壳聚糖经过改性之后生成的改性高分子具有无毒、可以完全被生物降解在自然界形成良性循环等诸多优点,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甲壳素,壳聚糖,利用,开发1. 结构及理化性质1.1 结构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学名是β- (1 →4) - 2 - 乙酰氨基- 2 - 脱氧- D - 葡萄糖,是由N - 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 1 ,4 糖苷键缩合而成的。

如果把此结构式中糖基上的N - 乙酰基大部分去掉的话,就成为甲壳素最为重要的衍生物壳聚糖。

1.2 理化性质1.2.1 物理性质甲壳素是白色或灰白色无定型、半透明固体,相对分子质量因原料不同而有数十万至数百万,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浓碱、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的盐酸、硫酸、磷酸和无水甲酸,但同时主链发生降解[7] 。

壳聚糖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因原料不同和制备方法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也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不溶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的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不溶于稀的硫酸、磷酸。

在稀酸中,壳聚糖的主链也会缓慢水解,溶液的粘度逐渐降低1.2.2 化学性质甲壳素和壳聚糖化学性质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其分子结构当中含有羟基、氨基和自由基,可以发生酰化、酯化、醚化、氧化、烷基化、螯合、接枝共聚及交联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这对于研究认识它们的本质,进行创新性工作,开发新产品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

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白色半透明固体。

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

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

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

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

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

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

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

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

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

无毒,且可生物降解。

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an)。

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

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

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著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

(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
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
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3.甲壳素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
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
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著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

(二)甲壳素结构式:
1.如将虚线方块去掉(即去乙酰基),则实线括号内的结构,即为壳聚糖分子式。

如把虚线方块去掉再把 -NH ˉ换成 OH, 则实线内的结
构即为葡萄糖分子式。

2 .甲壳素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个分子。

壳聚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分子。

葡萄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1,000 个分子。

如 n 数为 350~1,000 时叫植物性纤维素。

亦然,甲壳素叫动物性纤维素。

3 .虚线虚括号内的二个甲壳素结构式或二个壳聚糖结构式,分别为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

即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分别二个分子的甲壳素分子或二个壳聚糖的分子。

4.甲壳素链上脱去乙酰基的多少用脱乙酰度 % 表示。

5 .甲壳素分子式: C8H13NO5; 壳聚糖分子式: C6H11O4N 。

(三)甲壳素生产工艺
1.原料。

虾或蟹壳,用水洗净。

如短期内不加工需要贮藏时,必须洗净晒干后贮藏。

2.浸酸。

将净壳浸于6%~8%的稀盐酸内(壳与稀盐酸的比例为1:1.5)拌匀,壳不得露出。

经过28~48小时,气泡不再产生时,壳软化,说明碳酸钙已全部溶解。

用清水反复清洗 (以除去壳内杂质)当pH试纸测定的洗水呈中性时,表明清洗完成。

3.浸碱煮。

将酸处理后的软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和8%~10%的氢氧化钠,煮沸约1.5小时,使蛋白质、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脱色。

将上述酸碱处理的壳,加水并加入适量高锰酸钾
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净。

5.晒干。

将脱色后的虾壳或蟹壳,压去水分,摊开晒干。

即成不溶性甲壳素。

6.脱乙酰基。

将不溶性甲壳素置于夹层锅内,加入40%烧碱溶液,拌匀,在60~65℃温度下保持24小时,并定时搅拌。

当壳在1%冰醋酸溶解中能溶解时,说明脱乙酰基已完成。

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晒干后,得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

(四)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
甲壳素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无机酸。

壳聚糖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或碱液,可溶于大多数稀酸。

(五)壳聚糖与人工制备壳寡糖的区别
1.壳聚糖溶解于胃酸,在胃酸中能自然分解为寡糖被人体吸收.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聚糖总吸收率为98.23%;
2.人工制备的寡糖纯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分子量在3000以下,吸收能力较强,但因为分子量小,吸附能力较弱.
3.人工制备的寡糖是将聚糖通过降解酶(如硫酸镁)和生物激素的降解制备而成的,在寡糖中残留有降解酶和生物激素,而降解酶和生物激素对身体有害无益.
4.其实聚糖在胃酸作用下可自然分解,无需人工制备为寡糖。

(六)甄别优质甲壳素保健食品的方法
1.性状:纯粹的甲壳素保健食品为类白色结晶状粉末,表层有珍珠样光泽,无臭无味,取材于深海的蟹虾壳,确保清洁无污染。

能溶于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及醋酸、水杨酸、酒石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

如果甲壳素粉末偏黄色或偏红色或呈面粉状,则取材于内河内江的龙虾等廉价的节肢动物。

2.纯度:纯度指除水分、灰份、金属元素和杂质外的有效成分含量。

纯度越高,价值越高。

3.脱乙酰度:脱乙酰度是评价甲壳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世界上甲壳素脱乙酰度最高的为97%。

4.分子量:甲壳素保健食品分子量为10000左右最为适宜。

分子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但越不能为人体吸收;分子量较小,单粒吸附能力较弱,但容易为人体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