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玉米涨价调研报告

玉米涨价调研报告1. 引言近年来,全球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给全球农业产业链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涨价的原因和影响,本次调研针对玉米涨价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向玉米生产经营者、加工商和消费者等不同群体发放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并进行访谈。
3. 调研结果与分析3.1 玉米供需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玉米供求矛盾是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则受到气候变化、农业技术水平和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供应增长缓慢。
3.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是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对玉米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美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干旱,使得玉米产量大幅下降,进而推高了玉米价格。
3.3 农业技术水平调研显示,玉米涨价与农业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较低的农业技术水平导致玉米产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对供应产生了制约。
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增加了玉米价格。
3.4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访谈中,一些种植玉米的农户提到,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对玉米进口产生了限制,导致供应减少,进而推高了玉米价格。
3.5 其他因素此外,在调研中还发现,金融因素、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也对玉米涨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4.1 影响分析玉米价格上涨对不同群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种植玉米的农户来说,价格上涨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也面临着种植成本上升的问题。
对动物饲料业者和食品加工企业而言,玉米价格上涨则意味着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会影响其盈利水平。
对于消费者来说,玉米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其购买力下降。
2023年粮食行情分析:玉米价格年内现巨大跌幅报告

在供需基本面中,玉米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全球供需状况影响。例如,乌克兰和阿根廷的干旱导致这两个国家玉米产量下降,全球玉米供应减少。而中国和印度等国的需求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攀升,进而影响国内玉米价格。
政策因素对粮食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政府对粮食出口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等都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影响。例如,中国政府对玉米出口的限制在某些时间段内推高了国内玉米价格。
2. 饲料需求减少导致需求下降:受到生猪养殖限制政策的影响,2022年预计饲料需求将有所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饲料需求的减少将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可能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因素之一。同时,农产品替代效应的出现也可能加大市场需求的下降趋势。
天气因素影响
1.天气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产量与质量、气候灾害与市场价格
2.消费需求下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饲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产量下降,养殖业需求减少,加上饲料替代品的逐渐普及,使得玉米消费需求下降,也是导致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策调控影响:202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玉米收储政策,这对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政策调控也会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一些玉米贸易商会因政策调控而减少进口,导致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2022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通货膨胀、货币宽松等因素对粮食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以美国为例,货币政策紧缩导致资金流动性下降,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这间接推高了玉米价格,使得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压力增大。
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玉米运输成本和饲料成本,进而影响价格玉米价格与能源市场紧密相关,尤其是石油价格。当石油价格波动较大时,运输成本和饲料成本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玉米价格。例如,2022年上半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然而,下半年石油价格的回落使得运输成本下降,对玉米价格产生了下行压力。
2023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行情走势分析报告模板

04
玉米价格与农业经济
Corn Pric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玉米价格与农业经济
玉米 价格
补贴
种植 收储制度
农业经济
玉米价格行情走势
1.玉米价格行情分析
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行情走势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
2.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大幅波动
在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行情呈现出了较大的波动。首先,从月初开始,玉米价格呈小幅上涨 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前期库存偏低和季节性需求增加的影响。但是,在中旬期间,价格出现了一波 较大幅度的下滑,可能是由于前期供应过剩和市场调整的影响。最后,在月底,价格逐渐回升,可 能是因为需求有所增加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总体来说,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需要根据市 场情况和供需关系来进行分析。
政策影响玉米价格
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政府的农业政策、货币政策、进出口政策等都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影响。例如, 政府可能会通过调整农业政策来控制玉米产量,从而影响玉米价格。 综上所述,气候因素和供需关系是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在未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 玉米价格的波动。
1)天气因素:玉米的生长环境以及收成情况直接影响其价格。干 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都可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产生 影响。
玉米价格行情走势
2022年7月我国分析行业进展
2022年7月我国分析
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整体上涨
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据农业部监测,7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62元/公斤,环比上涨0.38%,同比上涨 3.33%。
玉米价格影响因素
2022年7月我国玉米价格波动明显,影响价格因素有哪些?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产、高效、多用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玉米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和消费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总产量持续增加,2019年达到了2610万吨,较2018年增长了3.2%。
目前,我国玉米的总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需求旺盛。
二、玉米价格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因素、气候变化等。
近年来,玉米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政府对玉米价格进行管理,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进口关税、补贴农户等。
这些政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使得玉米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三、市场需求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类主要的粮食和饲料来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
另外,玉米还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如玉米淀粉、玉米醇、玉米油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饲料、燃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对玉米市场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产业呈现出以下趋势:1. 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的发展将推动玉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产业升级: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玉米产业将逐渐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3. 多元化发展:玉米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其多元化应用,如玉米深加工、玉米生物质能源等,提高附加值。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玉米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玉米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玉米农业科技的进步将推动玉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玉米产业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分析

我国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分析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分析对于了解我国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以及影响我国玉米市场价格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供求关系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我国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情况。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对于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汇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对进口玉米价格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玉米批发市场价格。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粮食需求增加,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有望上涨。
同时,增加的需求也可能促使我国进口玉米增加,从而提高进口玉米价格。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包括种植成本、运输成本等,这些成本上升会推动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上涨。
此时,进口玉米价格也可能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上涨。
汇率水平是进口玉米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人民币贬值,进口玉米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会促使我国选择购买国内玉米,从而提高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
其次,供求关系对于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具有重要作用。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
如果我国玉米产量增加,供应相对充足,可能会导致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下降。
此时,我国进口玉米的需求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进口玉米价格。
相反,如果我国玉米产量减少,供应相对紧张,可能会推动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上涨。
此时,我国可能会增加进口玉米的数量,从而提高进口玉米价格。
最后,贸易政策也会对玉米批发市场价与进口玉米价格的关联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对于粮食贸易的政策决定了进口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关税税率等因素。
如果我国对于玉米的进口税率较高,可能会提高进口玉米价格,从而对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此时,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可能会相对较低。
相反,如果我国对于玉米的进口税率较低,进口玉米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会对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产生压力,从而推动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下降。
玉米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一刖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0%左右,就国内而言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产量都在5000-6000万吨左右,作为玉米的主要产出省,吉林省玉米的价格波动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等问题,而且会关系到国内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世界玉米的价格波动。
所以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概述近年来,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刺激了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玉米需求的增长,引发了国内玉米价格的大幅波动。
2002—2012年间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见图2-1。
吉林玉米价格月厂/小9 LnTN0i0月。
月次'月。
月况'月3.%月涓q月月g丛月涓丛月涓.%月g q月月涓.月月涓.月月涓.%月. 年年1'4"制/年思年6年制售年年如年利年伊总说年" ;00^2年0财哈年04M4年0侦邓年06006小6年07007小7年03803^8年0)9M9年01%1°10年011图2-1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单位:元/吨)由表2-1可以看出,2002—2012年间中国玉米价格的整体呈上涨趋势,在2002年降中国玉米平均价格为856元吨。
此后,我国玉米价格在需求扩张的刺激下大幅度上扬,并在2007年达到1495元/吨,为2002年的1.75倍,年均增长率为8.29%。
2008年和2009年,玉米价格开始下降,但是2010年以来,玉米价格和其他农产品一样,出现一路狂飙的趋势。
2011,玉米价格一路上涨,从1762元/吨直奔并突破2000元大关,截止到目前国内玉米价格虽然价格涨幅比较弱势,但是一直处于一个高位平稳的区间。
三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一)世界的经济环境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
入世以来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

入世以来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作者:李艳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31期玉米作为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品种,在世界粮食市场和中国粮食市场都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并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对各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备受世界瞩目。
探寻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的规律性,有助于我国研究制定国内玉米定价机制和对外贸易政策。
一、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的主要特征国际玉米现货价格(美国2号黄玉米)与期货价格(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走势大体相同,现货价格略高于期货价格。
以现货价格为分析对象,全面分析在2001—2013年6月期间,现货价格波动的总体特点、趋势性特点和周期性特点。
(一)总体波动特点国际玉米价格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峰值越来越高、间隔越来越短、涨速越来越快的特点。
从时间来看,2007年以前国际玉米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波动较小,2007年以后波动性明显增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国际玉米现货价格从2001年1 月份的94.3美元/吨上涨到2013年6月份的297.1 美元/吨,累计涨幅达215.1%。
其间经历了5次较大的波动,第一次波峰出现在2004年4月,峰值达133.4美元/吨。
第二次波峰出现在2007年2月,峰值达177.4美元/吨。
第三次波峰出现在2008年6月,峰值达287.1美元/吨。
第四次波峰出现在2011年4月,峰值达318.7美元/吨。
第五次波峰出现在2012年7月,峰值达333美元/吨,创历史新高。
(二)趋势波动特点国际玉米现货价格在2001—2013年6月经历了“四次上升四次下降”8个阶段。
第一次上升为2001年1月到2004年4月,从83.2美元/吨升至133.4美元/吨,升幅达60.1%;第一次下降为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从129.3美元/吨降至93.4美元/吨,降幅为38.4%;第二次上升为2005年11月到2007年2月,从96美元/吨升至177.4美元/吨,升幅为84.8%;第二次下降为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从169.5美元/吨降至147.1美元/吨,降幅为15.2%;第三次上升为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从147.1美元/吨升至287.1美元/吨,升幅达95.2%;第三次下降为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从266.9美元/吨回落至150.6美元/吨,降幅为77.2%。
玉米期货来分析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因素

与高高在上的黄金、铜铝等工业品期货相比,价廉物美的农产品期货开始吸引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目光。
随之而然的,走俏的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
在国际期货市场,玉米期货是最早的一个期货交易品种。
至今,玉米期货仍将引领农产品期货风骚,因为它在商品期货市场排名第二。
在国内,玉米期货曾为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
下面,我们就针对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因素展开一些分析: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1、天气因素。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
理想的天气会使玉米丰产,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跌;而不理想的天气会造成玉米减产,从而使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市场产生间接影响,其他生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需要重点关注。
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每年4—9月是玉米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密切关注这一阶段的天气变化情况。
而对南美来说,则要关注10月至次年3月的天气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玉米期货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最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
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期货价格会下跌。
玉米期货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天气状况又是影响玉米单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天气状况会对玉米期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2、玉米产量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
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中首选因素是产量规模。
天气决定产量规模,因而天气好,产量就高。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下玉米产量对CBOT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分析。
首先,我就产量对CBOT 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用到的方法主要是统计与计量回归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一前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0%左右,就国内而言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产量都在5000-6000万吨左右,作为玉米的主要产出省,吉林省玉米的价格波动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等问题,而且会关系到国内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世界玉米的价格波动。
所以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概述近年来,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刺激了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玉米需求的增长,引发了国内玉米价格的大幅波动。
2002—2012年间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见图2-1。
图2-1 中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单位:元/吨)由表2-1可以看出,2002—2012年间中国玉米价格的整体呈上涨趋势,在2002年降中国玉米平均价格为856元吨。
此后,我国玉米价格在需求扩张的刺激下大幅度上扬,并在2007年达到1495元/吨,为2002年的1.75倍,年均增长率为8.29%。
2008年和2009年,玉米价格开始下降,但是2010年以来,玉米价格和其他农产品一样,出现一路狂飙的趋势。
2011,玉米价格一路上涨,从1762元/吨直奔并突破2000元大关,截止到目前国内玉米价格虽然价格涨幅比较弱势,但是一直处于一个高位平稳的区间。
三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一)世界的经济环境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
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所以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上涨,增大了管理通胀的难度。
美元的持续贬值和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继续推升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促使国内相关资源和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我国管理通胀的难度。
从价格的传导机制看,能源资源类产品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有限,而农产品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本身就是主要的直接消费品,因此农产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的关联更为密切。
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拉动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显著增加通胀压力。
实际上,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大多来自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
(二)国家政策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国家的粮食政策逐渐成为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如国家的玉米收储政策、储备粮销售政策、跨省移库等相关政策。
自2010新玉米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一直“高烧不退”,国家已经多次出台针对玉米市场的调控政策,而玉米深加工企业被认为是推高粮价的最大推手。
为了稳定玉米价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发展、整顿粮食收购秩序成为新一轮调控重点。
2011年,财政部公布通知,为控制玉米深加工过快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
本次调整“增值税”政策表明了国家抑制玉米深加工需求、加强玉米市场调控的决心,也说明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可能发生改变,市场认为未来国家有可能继续延长增值税抵扣政策的暂停时间。
由于多数加工企业收购农户和中小贸易企业和经纪人的玉米,实际上享受13%的增值税减免,按照新政,理论上加工企业玉米入厂成本将提高13%,大约270元-300元/吨的成本,需要转移到下游产品或者在内部消化。
去年,由于国家对深加工企业的调控政策升级,有关管理部门在东北地区密集调研和检查,加工企业对于未来的政策演变多数存在观望心理。
自财政部公布关于暂停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购进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的通知后,吉林省松原、吉安及四平等地区部分深加工陆续停止了玉米收购。
另外长春地区部分深加工企业也挂出了玉米收购截止到2011年4月21日晚10时的公告。
除了调整“增值税”以外,新一轮玉米市场调控政策的其他手段也值得重点关注,比如对加工企业用粮由“限收”转向“限用”。
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各地企业限定玉米用量,对加工数量已经达到2009年实际用量的或加工量和现有库存数量合计已经达到2009年实际用量的,不允许其再购买玉米,直接行政性的严格限制用粮导致加工企业没有调整的余地;另外国家提出要引导贸易粮的销售。
因为前期多渠道企业已收购相当数量的玉米,为防止企业囤积,国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今年6月底前,暂停对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以外各类经营者发放贷款收购玉米,已发放贷款不得展期,督促贷款企业加快玉米销售,及时收回贷款。
今年国家对玉米虽没有大的政策指引,但是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及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玉米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但是总体比较平稳。
(三)供需关系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2010 年全球玉米产需继续增长,但是需求增幅远远超过产量增幅。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口径,2010/11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增加 219 万 t 至 8.2亿 t,消费量则增长 2 541 万 t,远远超出产量的增加量,因玉米的饲料用量和燃料乙醇用量均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加。
全球玉米供需走势表见图3-1。
图3-1 2000年-2011年全球玉米供需走势表(单位:千吨)从表3-1可以看出,全球玉米已经呈现供应紧张的局面,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近两年天气变化非常极端,这可能为 2011 年的生产带来困扰,在需求刚性增长、经济继续复苏的背景下,玉米的供应可能继续趋紧,前景不容乐观。
商品的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直接因素。
如畜牧业养殖状况、饲料生产状况、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需求状况等因素。
1 从玉米的供给方面分析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2 从玉米的需求方面分析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
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四)气候条件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玉米作为农产品,其价格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
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玉米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最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
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
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
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五)经济周期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
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
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了产量、就业、物价水平、利率等的波动。
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
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六)货币政策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价格产生影响。
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价格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玉米价格会出现下跌。
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七)进口政策的影响中国自2010年以前是一个玉米出口国,但是随着玉米产业链的衍生及其价值的挖掘,玉米消耗量不断增加,改变了以前的玉米产业结构,目前来看玉米的进口已经常态化,每年中国玉米有配额720万吨,从近些年来看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有限,但是随着加工量的增加,进口会成为影响玉米价格的另一个因素。
(八)其他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
四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一)种植面积及产量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以下以吉林省举例分析。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主产地之一,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4500万亩左右,玉米产量在1900万吨以上。
2005-2010年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见表4-1。
表4-1 2005-2010年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年份种植面积(万亩)种植面积同比变化总产量(万吨)总产量同比变化2010 4656 1.06% 2150 18.80%2009 4607 1.69% 1810 -9.50%2008 4530 0.44% 2000 11.11%2007 4510 3.68% 1800 -11.59%2006 4350 2.44% 2036 6.37%2005 4246 1914由表4-1可以看出,近六年来吉林省玉米的播种面积在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4246万亩增至2010年的4656万亩,但是吉林省玉米的总产量同比有增有减,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21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