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典型矿床的发现及启示

合集下载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持续了将近4亿年,从约4.6亿年前到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包括大规模的地壳运动、拼合和裂解、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侵入等现象。

这些地质事件为各种矿物宝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生代的矿物宝藏。

一、金属矿床1. 铁矿床古生代是铁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

早古生代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一系列的地壳变形和岩浆活动。

这些地质作用使得地壳中的铁元素富集,并形成了大型的铁矿床。

例如,古生代的瑞典北部地区发现了世界著名的铁矿石矿床——基尔矿床。

这些铁矿床对于古生代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铜矿床古生代的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岩浆活动带和盆地中。

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和云南地区就有丰富的古生代铜矿床。

这些铜矿床不仅为当地的冶炼和制造业提供了资源支持,也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非金属矿床1. 煤矿床古生代的煤矿床是煤炭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煤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生物遗体的富集和保存有关。

在古生代的湖泊、河流和沉积盆地中,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煤矿床。

例如,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就有大量的古生代煤矿床。

2. 盐矿床古生代的盐矿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沉积盆地和盐湖中。

古生代的海侵使得海水进入内陆盆地,并在随后蒸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盐矿床。

这些盐矿床中富含的盐类资源对于冶炼、化学工业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就是一个重要的古生代盐矿床区。

三、稀有金属矿床1. 锂矿床古生代是锂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

由于古生代的构造运动和火山岩浆活动,地壳中的锂元素在地质过程中被富集。

锂矿床广泛分布于岩浆活动带和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区域。

今天,锂矿床中的锂资源对于新能源和电子工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矿产资源勘查过程实例分析

国外矿产资源勘查过程实例分析

国外矿产资源勘查过程实例分析一、矿床发现史及其规律为了研究国外矿床勘查规律,总结经验,以利于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活动提供启示与借鉴,课题组选择了70个典型矿床的勘查发现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在国别上涉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智利、爱尔兰等27个国家;包括金、银、铜、铁、铀等26个不同类型矿种;矿床发现的时间大都集中在1950~2000年。

统计内容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勘查技术应用、找矿区域、资料再开发、勘查程序、勘查组织等六个方面,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本研究曾尝试探讨各指标与时间的关系,但从统计结果看,并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取样不够全面的缘故,如果能够增加取样范围与数量,各指标与时间的相关性可能会比较明显。

l 研究结论结论一:公司在矿床勘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地调机构在勘查中也起了重要补充作用;地调机构和个人(地质学家和找矿人)在矿床发现前期作了主要基础工作,偶然因素和已知露头在矿床发现中有重大意义。

从统计结果看,国外矿产勘查中公司以及公司与个人或其他公司合作勘查的占79%,有地调机构参与的矿产勘查占21%。

表明公司是矿产勘查的主要力量,地调机构除为矿业公司做一些基础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外,有时也直接参与找矿,是矿床勘查的重要补充力量。

结论二:理论上讲,矿床勘查遵循循序渐进的勘查程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勘查实践反映勘查行为往往跨越式进行,满足勘查效益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勘查过程应包括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但在实例统计中,全部勘探过程只经历两个阶段的占41.4%,经历三个阶段的占31.4%,真正完成全部四个阶段的仅占12.9%。

表明国外矿业公司或勘探组织在矿床发现中尽可能地采用简化的勘探步骤,更经济有效地进行找矿。

在踏勘、普查后,不同的勘查公司根据自己的兴趣可展开不同的勘查程序,它可以按一般勘探、预可行性研究、详细勘探、可行性研究的常规步骤进行,也可直接进行详细勘探,还可以首先作市场调查,选择何种方式开展勘查活动取决于公司之间的利益竞争。

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

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

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一、十几年来的重大发现最近十几年,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成绩突出,新发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矿,一批老矿因新时期的勘查结果使保有储量大大扩大,世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大为提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固体矿产勘查主要在拉美、北美、西南太平洋岛弧、非洲、俄罗斯等地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超过70个,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扩大储量的矿床不下17个,发现新的重要成矿区带3个,新增加金储量24000吨,铜金属储量4400万吨,锌金属储量3500万吨等。

统计分析二十世纪90年代新发现的这些矿床,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①新发现较大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钼、金)矿、火山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喷气-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矿、红土型镍矿、绿岩带型金矿、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砂页型铜矿等。

②识别出若干成矿新区,如加拿大沃伊塞湾铜镍矿区,加拿大西北柳湖金刚石矿区和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斑岩铜金矿区等。

③多数新发现的金属矿床都产在已知的成矿区带内,有的甚至就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和旁侧。

1、金矿新发现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非洲、中亚天山地区、中国等勘查区。

中南美洲墨西哥杜兰哥州的“梅塔蒂斯”(Metates)项目已求得Au 325t,Ag8000t。

原帕尔马里托(Palmarito)金矿现有Au 150t,0.6g/t。

厄瓜多尔的加比(Gaby)斑岩金矿现有Au109t。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东部元古宙绿岩带中的拉斯克利斯蒂纳斯(Las Cristinas)矿地已求得Au 390t,可年产金14t;Brisas矿地与之毗邻,有Au227.03t。

巴西帕拉州在秃山金矿外围新发现塞罗莱斯特绿岩型金矿有Au150t。

1996年新发现的皮里纳(Pierina)金矿Au230t,2-7g/t。

智利埃尔印第奥矿带又新发现至少260t的帕斯夸金矿;马里昆加矿带也新发现561t的塞罗卡塞尔(Cerro Casale)金矿。

岩浆矿床 发展史

岩浆矿床 发展史

岩浆矿床发展史岩浆矿床是指由岩浆所形成的矿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矿藏类型之一。

岩浆矿床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浆矿床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古代文明中,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来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和火山灰中的矿物作为工具和装饰品。

古希腊人在公元前400年时,利用火山喷发的硫磺来制造硫酸。

而在中国,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来自火山地区的硫磺了。

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大量的火山活动引起了人们对岩浆矿床的关注。

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矿床勘探和研究,首次系统地分类和描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岩浆矿床。

这些研究和发现,奠定了岩浆矿床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20世纪初期,岩浆矿床的开采技术和研究方法有了重大的进步。

在美国,瓦斯科尼亚铜矿的开采,成为了世界第一次使用地面干法开采矿床的先例。

在此之前,矿工们只能在地下采挖矿石,而这种开采方式经常会导致矿井塌陷和矿工伤亡。

此后,美国又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岩浆矿床,其中最有名的是肯尼科特铜矿。

这些开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岩浆矿床的发展和利用。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勘探技术和矿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岩浆矿床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岩浆矿床,包括以含铜岩浆为主的铜矿床、以钼、金、银、铂族元素为主的岩浆矿床,以及以磷、铬、钛等为主的岩浆矿床。

这些新型岩浆矿床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岩浆矿床的种类,而且对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总的来说,岩浆矿床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从古代的简单利用,到18、19世纪科学家们的分类和描述,再到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地面干法开采,20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型岩浆矿床的发现和研究。

这些历史的变迁,反映了人类对于岩浆矿床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认识,同时也表明了岩浆矿床在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采矿揭秘世界顶级矿山探索宝藏背后的故事

采矿揭秘世界顶级矿山探索宝藏背后的故事

采矿揭秘世界顶级矿山探索宝藏背后的故事采矿揭秘:世界顶级矿山探索宝藏背后的故事矿山,作为人类对地球资源最直接的开采方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在世界的角落,隐藏着一些矿山,它们以其宝贵的矿产资源与惊人的规模而蜚声国际。

那么,让我们一起揭秘这些世界顶级矿山,探索宝藏背后的故事。

1. 特拉布宗煤矿(土耳其)特拉布宗煤矿位于土耳其北部的一个小城市。

这座煤矿的规模之大,不仅以其煤炭储量惊人,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瞩目。

由于矿井位于地下水源附近,矿工们必须进行复杂而严谨的防水工作,以确保矿山的稳定和安全。

2. 布达佩斯煤矿(匈牙利)布达佩斯煤矿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

历史悠久的这座煤矿曾是国家最大的能源提供者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老矿井受到了严重的水灾影响,导致大规模的淹水事故。

当地政府决定将这座煤矿改造为旅游景点,使游客能够一窥当年的矿产开采景象,同时学习矿工的勤劳和无畏精神。

3. 荒原城垃圾山矿(巴西)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荒原城垃圾山矿堆积如山的垃圾。

然而,正是这一巨大的废物堆填区,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当地的资源回收公司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回收废物中的金属、塑料和玻璃等有价值的物质。

这座矿山成为了巴西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4. 科尔赫山铜矿(巴基斯坦)科尔赫山铜矿位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这座矿山以其庞大的铜矿储量和高品质的矿石而闻名。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开采这一宝藏并非易事。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持久的努力使得这座矿山成为了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的关键。

5. 里奇蒙德金矿(澳大利亚)被誉为世界顶级金矿之一的里奇蒙德金矿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这座矿山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金矿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矿山之一。

借助最先进的采矿技术与设备,矿工们能够高效地开采宝贵的金矿资源,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影响,使其成为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

6. 奥尔科特金矿(南非)位于南非的奥尔科特金矿是全球最深的金矿,同时也是日头地下多金属矿山。

俄罗斯远东地区铂族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找矿启示

俄罗斯远东地区铂族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找矿启示
维普资讯
第 1 第 1 6卷 期
20 0 7年 3月
地 质 与 资 源
CEOL OCY AN D RES OURCES
V l 1 . o _ 6 No 1
Ma . 00 r.2 7
文 章 编 号 :6 1 9 7 2 0 ) 1 0 4 0 1 7 —14 (0 7 0 — 0 7— 4
1 概 述
区;( ) 姆布 京 区 ; 3 嘎 尔 区 ; 4 托洛 姆 一山塔 尔 2达 () ()
铂族元 素 (G ) P E 是元 素 周期 表第 八 副族 钌 ( u 、 R ) 铑 ( h 、 (d 、 (t、 ( )锇 ( ) r
2 俄 罗斯远 东地 区铂 族金 属 矿床 勘 查进展
与金 矿化 有关 的铂族 金 属矿 化 既有 原生 矿化 ,也 有 砂矿 化 , 砂 矿化 规模 更大 . 论那 类 矿化 , 成 矿 但 无 其 背 景大 多 与基性 一 超基 性杂 岩体 有关 .
在 柯 尔切 丹 一乌 切斯 金 矿床 中 ,石 英 一硫化 物 矿
金属 的需 求 与 日俱 增 ,已成 为我 国最大 的铂 族 金属 消 费市 场 , 国也 逐渐 成 为全球 铂 族金 属 的消 费大 国 . 我 随着 我 国经 济 发 展 对铂 族金 属 需 求 的 快 速增 长 ,
超基 性 杂岩体 有 关 的 c u—N 矿 床 、 灰 石 一 铁 矿 i 磷 钛
区; 5 乌尔米区 . 个带 为 () () 7 1 外兴安岭带 ; 2 比康 () 带 ; 3 东布列因带 ;4 麦伊玛康带 ( () () 康焦耳等环带状
杂 岩体 ) () ;5 乌苏 里带 ;6 比京 带 ;7 西滨 海带 . () () 在 区域 成 矿调 查 研 究 方面 亦 取得 了突 破性 进 展 . 发 现铂 族 金属 矿 化 与金 矿化 密 切相关 ,在砂 金矿 床 中 往 往 也 出现砂 铂 矿 ;铂 族金 属矿 床 与环 带状 基性 一超 基 性侵 入 杂 岩体 在 空 间和成 因上 有 密切 联 系 ;与基性

内蒙古毕力赫大型金矿勘查突破过程及启示意义

内蒙古毕力赫大型金矿勘查突破过程及启示意义

2009年8月Aug.,2009矿床地质M INERAL DEPOSIT S第28卷第4期28(4):390~402文章编号:0258-7106(2009)04-0390-13内蒙古毕力赫大型金矿勘查突破过程及启示意义*葛良胜,卿敏,袁士松,唐明国,邢俊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摘要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原为一资源严重危机的小矿山。

为缓解资源危机,维持矿山可持续发展,笔者等应邀对该矿床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并开展接替资源勘查工作。

在对该矿床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针对矿山地质工作程度并结合矿床具体特点、采用以现有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针对性的地质科研引路、以有效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配套使用为手段、适时设计验证工程、分期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实施的找矿勘查思路。

通过3年多的研究与勘查,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在原矿区外围新发现了Ò号金矿带。

通过系统勘探,发现大型高品位隐伏斑岩型金矿体,提交新增金资源/储量211916t,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一跃而成为大型金矿床。

经验表明,要实现危机矿山的找矿突破,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科学的资源潜力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找矿勘查思路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地质学;金矿床;大型;勘查过程;毕力赫;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Prospecting process of Bilihei large-sized gold deposit in InnerMongolia and its revelatory significanceGE Liang Sheng,Q ING M in,YUAN ShiSong,TANG Ming Guo and XING JunBing(Gold G eolo gical Institute of CA PF,Langfang065000,Hebei,China)AbstractsT he Bilihei gold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 is a very small gold deposit w hose resource w as previously in a state of fearful crisis.In order to get rid of such a situation,the authors w ere inv ited to evaluate the resource po-tential and conduct resource prospecting.The early geolog ical survey show s that the deposit is located in an im-portant ore-form ing belt in the north marg 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T he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of volcanic craters and different trends of faults,and the country rocks are m ainly of the intermediate-acid volcanic series.M ineraliz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aled granodiorite porphyry.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the exploratory and mining tunnels revealed that m ineralization at surface and shallow places is of the epithermal type,w hich may convert into the porphyry type in depth.Nevertheless,no typical porphyry type ore bodies w ere discovered before this prospecting.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xhaustive fiel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a scientific resource prospecting plan w as put forw ard and per-formed,w ith the porphyry type ore body in depth being the m ain exploratory target.T hrough more than three years'research and prospecting work,a new survey area named No.2mineralization zone w as detec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ormerly-discovered ore district.It w as in the No.2m ineralization zone that a large-sized con-*本文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号:200715011)和第二批全国危机矿山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项目(编号: 20089925)的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葛良胜,男,1966年生,在站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的发现及其意义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近期,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砷、硫、锑、铅等矿物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

这一发现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的矿产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矿床种类包括砷、硫、锑、铅等,其中矿床分布广泛,矿脉体规模大,含量高、品位优等特点,被专家称为“藏西矿产新区”,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发现的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段之一。

同时,由于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地处青藏高原,地貌复杂,气候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人口稀少,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这一次的矿物质发现,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并相应地提高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这样的矿产发现有望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通过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来推动地方的城市化建设,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矿产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总之,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的发现具有很大的意义。

这一发现将为我国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开发这一宝贵资源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并守护好这片矿区的红利,让它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的砷、硫、锑、铅等矿床被称为“藏西矿产新区”,由于其在国内外矿业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该矿区的相关数据备受关注。

首先,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的矿产资源储量极其丰富。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矿区砷、硫、锑、铅的总储量高达5000万吨左右,其中砷的储量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砷矿床之一,并且含砷量极高。

其次,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的矿物质品位均较高。

据了解,该地区的砷矿石品位最高可达70%,铅锌矿床品位在5%以上,硫矿品位在35%以上,锑矿品位在3%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典型矿床的发现及启示找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世界上一些大矿床的发现往往经历了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加拿大世界级的Hemlo(赫姆洛)金矿床的发现前后经历了46年的勘查工作;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前后花费了20年时间才发现世界级的Olympic Dam 铜-铀-金矿床,在第一个钻孔见矿时已耗费3000万加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亿九千多万)。

(一)加拿大赫姆洛金矿床发现史加拿大赫姆洛(Hemlo)金矿床位于安大略省苏必利尔湖东北部。

矿床发现于1981年,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探明矿石储量8000万t,金的平均品位9.6g/t,约含黄金600t左右,是20世纪震惊全球的重大发现,矿床不仅储量巨大,而且类型特殊,是过去未被人们认识和注意到的太古宙绿岩带中的层控浸染型新型矿床。

1、区域成矿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赫姆洛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湖构造省瓦瓦亚省新太古代东西向赤姆洛-赫伦湾绿岩带的东部,该绿岩带为一太古宙岛弧,由强烈变形、变质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组成。

该区区域地层呈东西向展布,基底为古老片麻岩,上覆太古宙变火山岩和变沉积岩相。

太古宙地层分上、下两个群,下部群主要由拉斑玄武质熔岩组成,上部群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

赫姆洛金矿赋存于上部群中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带中。

矿区所在的这一部分绿岩带长40km,宽30km,构成一个宽阔的东西向向斜。

沿向斜轴有太古宙花岗岩体侵入,向斜两翼为镁铁质火山岩。

苏必利尔湖剪切带穿切该向斜轴部,在该段也称赫姆洛剪切带,在剪切带两侧发育一系列次级构造,成为热液活动的通道,赫姆洛金矿的主矿带即沿该主断裂面分布。

赫姆洛主矿体由东矿带、西矿带、A矿带和B矿带组成,向西尚有零星不连续的其他矿带。

矿带沿走向长2900m,向下延伸1300m,厚3—45m。

矿体呈层状,与岩层基本整合(图I-1-1),容矿岩石为绢云母石英片岩,恢复其原岩为石英-长石-斑状流纹岩/凝灰岩。

矿石普遍具条带状构造,为细条带状含金的粉砂质酸性凝灰岩,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片岩,矿石中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等。

金主要呈自然金出现,有少量方锑金矿。

金矿物在岩石中分布均匀,粒度很细小(1—20μm),主要分布在石英-长石颗粒之间和黄铁矿-脉石矿物的边界上,也有在黄铁矿的裂隙之中。

矿床富As、Ba、Hg、Mo、S、Sb、Te、T1和V等,其中Mo平均品位可达0.1%。

矿床中矿物种类极多,总共已发现的矿物在100种以上,其中辉钼矿和呈绿色的含V、Cr、Ba的白云母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成为金矿化的重要指示性矿物。

矿床的主要热液蚀变有钾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等。

赫姆洛金矿床与传统的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下部基性岩石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和产于绿岩带上部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的金矿不同,它是产在绿岩带中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中,矿体沿层产出,形态规则,矿石品位均匀,具有同生层状矿床的特征。

但它的元素组合和围岩蚀变又显示出热液矿床的某些特点,矿化带又主要赋存于脆-韧性剪切带中,等等,因此对它的成因就众说纷纭。

2、矿床勘查发现史赫姆洛地区金矿勘查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

据记载印第安人摩西皮坎格1869年在赫伦湾附近发现了两条含金石英脉,当时挖了矿坑并以水路运出一些金矿石。

20世纪20年代,当时任赫姆洛火车站站长的莱柯尔在赫姆洛站正北的矿化剪切带上挖了一些探槽,同时有一些人沿铁路线进行了一些探矿活动。

1931年安大略省矿业局的汤普森首次在该区进行比例尺为1:31680的填图,并建议勘查马尼图瓦奇(Manitouwadge)地区和赫姆洛的东北地区。

1944年,赫伦湾的探矿人员莫赛斯在穆斯湖北侧发现了金矿化,他和莱柯尔一起完成大量探矿工作后,将产业转让给奥尔曼,奥尔曼与威廉斯圈占了11块租地(即现在的拉克公司的地盘),1945年他们进行地表剥土、槽探,并打了15个钻孔,其中一条探槽仅差数英尺而遗漏了主矿带。

钻孔探及的假厚30m的剪切带黄铁矿化强烈部分化验结果含金量低,最高仅3.7g。

(跟我们半岭矿区有点相似,黄铁矿化强烈但金品位低)之后,苏必利尔湖黄金矿业公司在邻近威廉斯采场圈占了一些地段。

曾在莱克黑德大学执教的佩奇根据该区岩石、构造有利于成矿和局部有金矿化,相信并指出该区有发现层状类型金矿床的潜力。

1947年苏必利尔湖公司在NW-SE向穿过采场的剪切带中施钻16孔,曾探及含金11.5g/4.2m和5.3g/11.3m部分,但大多数钻孔金矿化宽度较窄、价值较小,由于资金用尽,钻探工作被迫停止。

该公司的汤姆斯和盖格尔对该区进行了放射性探测也证实了采场南部的金矿带,但仍于年底放弃了钻探。

那年总估算获矿石储量31543t,品位7.75g/t,即含黄金0.245t。

据此,泰克-休斯公司(即现在的泰克公司)曾于1951年初打算选定采场继续钻探,后因品位太低而放弃。

直至1973年,少数探矿者先后在该区西段工作,共求得矿石15万t,金品位6.53g/t,即含黄金0.98t。

由于矿体规模较小,未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但威廉斯始终占有该区的西段,而该区的东段占有者几经易手后,在1978年1月均放弃了,使之重新对公众开放。

在这期间,安大略省地调所于1967—1968年和1977—1978年进行了再次填图,后者的填图比例尺为1:15840,面积725km2,填图工作报告于1980年1月公开发表,除详细描述赫姆洛地区和赫伦湾地区地质情况外,还标出了已有的矿点,特别是标明了在后来发现的矿床以西约4km处有9.95g/t金的分析结果。

这引起了两位找矿者麦金农和拉奇的极大兴趣。

于是麦金农圈占了赫姆洛地区东段12块租地,拉奇圈占了东段7块租地。

1980年初,他俩在一家汽车旅馆偶然相遇,由于志同道合而决定联合组建一家公司,于同年3月另又圈占了7块租地,但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该地区进行找矿勘探,为此,他们到多伦多等地到处游说,甚至试图转让这些租地,但均未引起大、小公司的兴趣。

后来他们通过咨询地质师贝尔(D/Bell)等人的帮助,将其中17块租地卖给了一家小公司——科罗纳(Corona)资源有限公司,该公司经理为德拉戈温(N.Dragovan)女士,她雇用贝尔于1980年在公司的租地内进行找矿。

贝尔首先收集资料,当时能获得的大部分是30年前的资料,最新的是安大略省地调所几年前完成的该区填图报告和大比例尺航磁图。

在这幅航磁图上,显示出一条较规则的异常带,其对应位置是矿层下盘的镁铁质岩石(玄武岩)。

贝尔认为它可能代表了这个植被覆盖地区区域地层的产状。

公司同时进行电磁法和磁法测量以及地球化学测量。

根据磁异常,贝尔选择勘查靶区,据其找矿经验,他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型,于是一开始就按层布置钻孔,1981年1月15日打了第一个钻孔,接着又打了数十个钻孔,在西矿带获矿石量75万t ,金品位仅3.1g/t,即含黄金 2.3t。

然后贝尔提出把勘探线东移,追索向东延伸的矿体。

于是向东布钻,在打了第75个钻孔后于1981年5月6日终于在第76个钻孔的102.59m处见到了3m厚的含金6.9g/t 的矿体,再继续往东追索,在第78孔再次见矿,厚约5m,金品位11g/t,这就是东矿带的发现。

贝尔在获得第76、78孔岩芯分析结果时,对矿带的产状与延伸有了较确切的认识,于是又在东矿带的西延部分施工,从此赫姆洛金矿得以沿正确的途径逐步扩大。

1981年底,该区获得金品位7.15g/t的矿石储量25万t,即含黄金1.79t。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招来许多“淘金者”,30年前曾在此工作过的泰克公司重返该区,1981年底与科罗纳公司联合组成泰克-科罗纳采矿公司,于1982年底求得矿石储量130万t,品位9.33g/t,即含黄金12.13t;1983年勘探工人向矿带深部扩展,储量大幅度增加,至年底共探明967万t矿石,品位11.1g/t,即含黄金108.2t。

拉克矿产公司的地质学家从科罗纳公司的发展预见到该金矿带有向其西北延伸的可能性,于是在紧挨泰克-科罗纳公司租地的西边买下威廉斯采场(现金赫姆洛矿区西段),于1982年初进入该区工作。

他们首先在租地内进行踏勘性的地质填图,确定区内的岩石类型和地质环境,然后进行航空电磁测量和磁法测量,并作地面检查,包括甚低频电磁测量、激发极化测量和磁力仪测量,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勘查靶区,以金刚石钻进验证激发极化异常,结果一钻见矿。

不久,拉克公司在泰克-科罗纳公司租地的两边圈定出A矿带。

以后又相继发现了沿A矿带倾伏方向向下延伸的B矿带和西边的C矿带。

这样,在一年多时间内,拉克公司就探得矿石储量4200万t,金平均品位6.2g/t,即有黄金储量260.4t,成为几乎拥有赫姆洛矿区一半黄金储量的公司。

除拉克公司外,1982年诺兰达公司也进驻该区,他们于1982年7月发现矿带,获矿石储量2500万t,金平均品位8.7g/t,即有黄金储量217.75t。

至此,在赫姆洛地区已形成泰克-科罗纳、拉克和诺兰达三个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逐渐揭示出三个公司分别勘探的矿带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矿床的不同部分图Ⅰ-1-2,泰克-科罗纳公司主要占有矿床的东矿带和西矿带,黄金储量合计106t;拉克公司占有矿床的A矿带和C矿带,金储量261t;诺兰达公司占有以上两个公司之间的矿床下延部分,称为上部矿和下部矿,有金储量220t左右。

1984年三个公司在已有2km 长的地段内分别建立起三个矿山(泰克-科罗纳公司的戴维尔贝尔矿山;拉克公司的威廉斯矿山;诺兰达公司的戈尔登贾恩特矿山)和选厂,这样,赫姆洛地区就成了加拿大最大的黄金产地。

3、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给予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早就认为有找矿前景的赫姆洛地区,为什么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发现这个规模巨大的金矿呢?它的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一是找矿不要受某种成矿模式的限制:在太古宙绿岩带地区寻找下部层位基性岩内的石英脉型金矿,或寻找上部层位的含铁建造中的金矿是世界各地得出的成矿模式,但在赫姆洛地区却不然,其独特的成矿环境形成火山岩与沿积岩之间的层控矿床。

拉克公司根据博斯魁特和多扬两个层控小矿床模式,认为顺岩层走向能找到品位较高的金矿,贝尔据其经验也认为矿床属层控型,在对成矿背景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后,他们不受已有模式的局限,大胆提出沿层找矿的战备,正确地指导了该区的找矿,使之获得重大突破。

而赫姆洛地区的重大突破也拓宽了太古宙绿岩带找金的领域,即不仅要寻找绿岩带下部基性火山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如阿比提比绿岩带中金矿),也要寻找绿岩带上部含铁建造型金矿(如加拿大西北地区柳屏金矿),还要寻找绿岩带中部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层控浸染型金矿(如赫姆洛、博斯魁特、多扬金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