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短歌行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短歌行》ppt课件

《短歌行》ppt课件
1、“朝露”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 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 上东门》)。
2、“杜康”,即酒。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1)解愁忘忧: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写作者孤单的心情。 (2)借酒怡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表 现李白酒后的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3)送友饯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离别时的愁绪满怀。 (4)书写人生,感叹现实: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人 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李益的“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是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陆游的“红酥手,黄藤 酒”写的是作者的无奈,愤恨。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 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兴 的妙处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着一种若有若无的 关联,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什么是“比兴”?
作用:托物引喻,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耐 人寻味。
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欲写所思之女,先言雎鸠起兴。 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是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 河边采荇之女。
• 三、寻找诗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把握情感基调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No
Image
求贤难得 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ppt课件45张

《短歌行》ppt课件45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衿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思慕 比兴 思慕 情人 对贤才的 贤才
思念和渴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小雅 鹿鸣》
------以礼待才
优待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求贤若渴的心情
(比兴)
诗句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翻译:
一 页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
什么时候才可拾到;
我的忧愤久蓄于怀,
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下 一

诗句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翻译:
一 页
远方宾客越穿小路,
屈尊降贵前来探望。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下
争着诉说往日情谊。
青 子衿,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
悠悠我心。 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 下
沉吟至今。
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一 页
诗句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翻译:
一 页
鹿群呦呦野地欢鸣,
悠然自得啃食绿叶。
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下
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一 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一 页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月比喻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思想内涵
体现了曹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命无 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
原文呈现
《短歌行》全文,附带作者、朝 代、背景等基本信息。
注释解析
对诗中的生僻字、难解字词进行 注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特点在诗歌情节的发展中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丰富 性。
传达作者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传达作者对历史 人物的敬仰、赞美或批判等情感态度。
04 情感表达与意境 营造
诗人内心情感世界展现
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悲愤 之情。
结尾的豪放洒脱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的情感又变得豪放洒脱起来,表现出一 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境营造技巧探讨
比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 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诗歌中也运用了夸张手法,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通 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来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曹操的政治与军事生涯
历任地方官、将军等重要职位,最终 成为魏王。
《短歌行》创作背景
01
02
03
创作时间
据考证,《短歌行》创作 于赤壁之战前夕。
创作地点
曹操在长江北岸的军营中 。
创作背景
曹操在备战期间,深感人 生短暂,功业未就,借酒 消愁之际创作了这首诗歌 。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主题
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功业未就的忧虑。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等,探讨这些手法在表 达诗意和增强艺术效果方面的作

《短歌行》ppt课件33张

《短歌行》ppt课件33张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是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 才的欣喜。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 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品悟语言 解读诗篇
1、“诗缘志、诗言情。”本诗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 感的形容词,找出来,并细加体会。
理清诗歌大意
思考:全诗的着眼点是哪个字?
忧 作者究竟
么?


忧思
从难
中忘
来。
,何
不以
可解
断忧
绝?
第一层
生命短促易逝(比 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 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表达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志。
的作用
•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 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 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 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三、课外探究 走进历史,探究曹操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 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他曾 讨董卓为汉除奸,大快人心; 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 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 赋诗……
zā 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b哺ǔ,天下归心。满足
疏通文意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 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 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 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 解脱。

《短歌行》ppt课件25张

《短歌行》ppt课件25张

写作背景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 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 赤壁大战前夕,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 曹操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 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 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政治家 军事家
统一北方,结束了局部割据的局面, 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北 方屯田 ,兴修 水利 , 用人唯 才
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文学家
诗歌风格沉郁雄健、慷慨悲凉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薤xiè露行》《蒿里行》,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 统,影响深远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散文风格清俊整洁,“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 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 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总结归纳
人生短暂 贤才难求 功业未成
一统天下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他直面现实、热 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 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 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 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写作背景
(1)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 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短歌行》ppt课件

《短歌行》ppt课件

理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
这四句引自《诗经•鹿鸣》,这本是古代宴饮宾客时唱的 诗。“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的好客,对天下名士暗示,只 要你有才,只要你愿来,我就重用礼待你。在用人这方面, 曹操的确是这样的,他提出“唯才是举”,就是只要你有治 国带兵之才,不管你人品如何,社会地位如何,他都会重用。 他这样的用人方式,在当时对于打破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合理地引用和化用。 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 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 的思慕。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 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的事情, 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天天向上吧
解析题目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 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 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 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 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 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可配乐歌唱。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 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 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 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 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 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 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 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 歌行》。
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也最能表达诗 人的感情?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短歌行》ppt课件28张
盼——天下归心
品味意象:
• 寻找意象, 交流讨论。
• 朝露——人生短暂; • 酒(杜康) ——忧思之重; • 明月 ——贤者可望不可即; • 乌鹊——徘徊的贤士; • 树枝——良禽的贤主。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 消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 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忧忧 人生苦短 贤才难求
思思 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
迎迎 宴待贤才 礼待贤才
盼盼 贤才毕至 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贤才难得的忧愁 —求贤难得的惶恐
—访求贤才的态度 —难觅贤才的孤独 —广纳人才的真诚 —爱才之情的殷勤
比喻 用典
比兴
比兴 比兴 用典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酒→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

《短歌行》ppt课件

《短歌行》ppt课件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 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了汉末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 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 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二忧贤才难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稀少,乌鸦展翅向南飞。绕树飞三周,但是可以栖息 在哪根树枝呢?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峻,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忠心归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背景知识——写作背景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 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 量,伺机活动。当时曹操已经53岁,他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 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广求人才,是因为欲成就伟大事业,无大量贤才一定 不行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 的渴望,抒发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全诗中“忧”字出现多次,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
消 极的态度?
·作者虽忧“人生苦短”,但并不是凡夫俗子的贪生怕死,而是因为 时日无多,功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 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
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 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课堂检测
一、《短歌行》 阅读全诗,根据提示用原诗句填空。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诗歌的主要内容: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艺术技巧
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
的急切心情。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
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雄。
——鲁迅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
你对曹操的印象?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 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 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 文学的开创者 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 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
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 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 更深刻的内涵呢?
(6)枉用相存. 存: 问候,怀念 (7)契阔谈 . :通假字,通“宴”,宴会
(8)乌鹊南.飞 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9)天下归.心 归: 使动用法,使……归 (10)山不厌.高 厌:满足
三、本诗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 试作分析。 [明确]
含典故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
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 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 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
听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要求: 1.注意生字,加注拼音 2.大体上能翻译。
整体感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诵读诗歌《短歌行》,完成以下各题:
(一)基础梳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生几.何.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何.以.解忧 何以:是“以何”,用什么 (3)但.为君故 但: 只
(4)何时可掇. 掇: 拾取,采取
(5)越陌.度阡.
①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②阡:南北向的小路
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
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 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 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矣。”
——陈寿 《三国志》
▪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j衿īn,悠悠我心。但为wè君i 故,沉吟至今。 呦yō呦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sè吹s笙hē。ng
明明如月,何时可d掇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m度ò 阡,枉用相存。契qì阔谈y讌àn,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当歌 ”,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 然生出“人生几何 ”的感叹。“譬如朝露”至“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 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 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转到对 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
随后“ 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 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 最后由“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人才的 心理,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 壮志;结语“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功业未就 (54岁)。
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
想。
酒→忧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②比兴。用“子衿”、 “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 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 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思——求贤若渴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 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 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 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 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 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 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 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 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 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一,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诗人为何而忧?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 光阴易逝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 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 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
明确: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
接 望。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盼大—志—,天一统下天归下心的愿
诗人为何而忧?
▪ 1,人生苦短 ▪ 2,求贤不得 ▪ 3,功业未就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 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 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 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 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用意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 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含典故的诗句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用意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 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 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 服地归顺
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 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
艺术技巧
2、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衿》, 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 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 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 自然妥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