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气腹腹腔镜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我国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我国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我国腹腔镜手术发展史摘要:一、腹腔镜手术的起源和发展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和优势三、我国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四、我国腹腔镜手术的未来展望正文: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进行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但直到20 世纪70 年代,腹腔镜手术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

腹腔镜手术的起源和发展腹腔镜手术最初起源于美国,1901 年,俄罗斯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 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动物的腹腔。

1910 年,瑞典斯德歌尔摩的Jacobaeus 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这一名词,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

1911 年,美国Johns Hopkins 医院的外科医师Bernhein 经腹壁的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

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和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等多个领域。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深受患者欢迎。

我国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我国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当时,我国医学界开始关注和引进腹腔镜技术。

1982 年,我国成功实施了首例腹腔镜手术。

此后,我国腹腔镜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腹腔镜设备,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

我国腹腔镜手术的未来展望我国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腹腔镜发展史

腹腔镜发展史

光源、传导系统及内窥镜
内窥镜
硬管型内窥,镜体长30cm,直径1--12mm不等,镜面视 角0--90度。
腹腔镜的放大倍数:
腹腔镜----目的物间距
放大倍数
4
1
3
2
2
4
1
6
电视摄像系统
微型摄影头
摄影机
监视器
充气装置
充气机
充气导管
气腹针
电手术器械
单极电凝
高频电流被传递集中到一个体积小、电流集中的活 动电极后,通过大块与病人臀部或股相接触的不带电 平板进行扩散传导,回到发生器。所以高频电流有可 能通过无法预测的路径返回,感应出一些电流强度很 高的不稳定区域,所以意外灼伤肠管,血管、输尿管 或皮肤的危险性较大。
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妇科引进腹腔镜。
1979年以来美国腹腔镜协会主席带领其小组10多 次来我国,先后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讲学及表演手 术,促进了腹腔镜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前以诊断为主。
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镜下手术阶段。
近年来我国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院多数达到2级水 平,能娴熟地完成3级手术的不多,鲜有完成4级 手术的报道。目前还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准备开 展或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Ⅲ类: 1.较大壁间肌瘤或腺肌瘤的挖出术(肌瘤
直径>5cm) 2.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全切除术。腹
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Ⅳ类:
盆腔淋巴清扫术。盆腔恶性肿瘤是 否腹腔镜下手术目前仍有争议
腹腔镜检查的禁忌证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各种类型的肠梗 阻及弥漫性腹膜炎。 脐疝、隔疝、腹壁疝、腹股沟疝或股疝等。 腹部肿块大于4个月妊娠或中晚期妊娠者。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有广泛腹壁疤痕或腹腔内广泛粘

腹腔镜技术历史回顾

腹腔镜技术历史回顾

4 子宫切除术
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有经腹和经阴道两 种途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微创的环 种途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在微创的环 境下术野清楚,可简化阴道手术操作 可简化阴道手术操作。 境下术野清楚 可简化阴道手术操作。腹腔 镜下完成子宫切除的全过程称为完全腹腔 镜子宫切除术(TLH),如子宫血管或主韧带以 镜子宫切除术 如子宫血管或主韧带以 下部分在阴道内完成,称为腹腔镜辅助的阴 下部分在阴道内完成 称为腹腔镜辅助的阴 式子宫切除术(LAVH)。此外腹腔镜下鞘膜 式子宫切除术 。 内子宫切除术(CISH)操作安全,简单易学 操作安全, 内子宫切除术 操作安全 简单易学, 又较次全子宫切除的残端癌发生概率低。 又较次全子宫切除的残端癌发生概率低。
2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腹腔镜最初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是行卵巢 癌术后化疗后的二次探查术,因其避免了再次开腹 因其避免了再次开腹, 癌术后化疗后的二次探查术 因其避免了再次开腹 故患者的顺应性较好。但有研究报道,与开腹二次 故患者的顺应性较好。但有研究报道 与开腹二次 探查相比,腹腔镜探查的假阴性率较高。此后,又用 探查相比 腹腔镜探查的假阴性率较高。此后 又用 腹腔镜探查的假阴性率较高 腹腔镜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活检,以 腹腔镜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活检 以 行临床--病理分期 决定临床处理方案。 病理分期,决定临床处理方案 行临床 病理分期 决定临床处理方案。近年来还 开展了难度较高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开展了难度较高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由 于在实验研究中发现CO2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临 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临 于在实验研究中发现 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床上也观察到Trocar穿刺孔部位的肿瘤种植 以及 穿刺孔部位的肿瘤种植,以及 床上也观察到 穿刺孔部位的肿瘤种植 术中肿瘤细胞污染防护困难,故在手术安全性明确 术中肿瘤细胞污染防护困难 故在手术安全性明确 之前,用腹腔镜作恶性肿瘤手术尚难全面难广 用腹腔镜作恶性肿瘤手术尚难全面难广。 之前 用腹腔镜作恶性肿瘤手术尚难全面难广。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史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史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史腹腔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作为腹腔疾病的诊断手段。

直到1985年德国的MUhe和1987年法国的Mouret分别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后,腹腔镜才真正进入了以干预性治疗为主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外科腹腔镜时代。

LC的成功引发了普通外科在手术技术上的革命,目前几乎所有的普通外科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

腹腔镜外科造就的内镜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以外的其他领域,如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等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

以腹腔镜外科为主的微创外科,连同器官移植和重症医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三大重点课题,必将在新的世纪里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从事腹腔镜外科专业的同仁们深知自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认真复习腹腔镜的发展历史,对于把握腹腔镜外科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经历了诊断性腹腔镜、治疗性腹腔镜以及现代腹腔镜三个时代。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渐进式和跳跃式的交替是腹腔镜外科发展的趋势,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构成了腹腔镜外科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腹腔镜的起源1804年,德国人Bozzini首先提出了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构想,并于1806年制造了第一台他自己称之为“Lichtleiter”的器械。

他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个内窥镜的发明者。

但由于这一器械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因而从未在人体上使用过。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发明的意义,倒是Vienna医学委员会在评估后,认为其有“不适当的求知欲”对他进行了惩罚。

1853年,法国外科医生Desormeaux第一个将Bozzini的“Lichtleiter”改进后用于患者。

因此有人称他为“内镜之父”。

他使用的仪器是一个由镜面和透镜组成的系统,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光源为燃油的火焰,烧伤也成为了当然的主要并发症。

1877年Nitze与人合作设计了直接插入膀胱的内镜,并不断改进,尤其是在采用了Idison发明的灯泡后,1879年,膀胱镜正式问世。

腹腔镜发展历史

腹腔镜发展历史
2003年,Swain完成动物实验,用超声内镜猪活体行胃空吻合和胃胆囊 吻合
2003年、Tsin等报道联合内镜经阴道胆囊切除术 2005年、Rao(拉姆)首先进行人体腹腔镜辅助的内镜经胃阑尾切除术 2007年、法国Marescaux(马赫思克)小组完成首例腹部无瘢痕的经阴
道内镜胆囊切除NOTES技术 2009年、TAMIS技术
现实 3. 压缩经济成本,减少医疗费用,真正服务于病人
零距离的VR与3D腹腔镜的结合,摆脱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在线自由观看VR手术的3D画面
视觉越来越来越真实
看看内科就能把阑尾切掉了
未来与展望
预期无疤痕手术将兴起 NOTES方面设备发展催生一个新专业-内镜治疗师 机器人手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价格会不断的降低,
术术手 术术癌松 开术叠探除腹

、手解 窗 术查术腔


术镜

传统开腹手术向腹腔镜手术的过度
20世纪90年代初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为主的良性病 变脏器的切除与功能修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开展胃肠恶性肿瘤的切除 21世纪初 进入了消化道肿瘤微创外科迅速发展及
普及的时代
近年来多孔腹腔镜向单孔腹腔镜乃至经自然腔道 内镜下的体表无疤痕手术的演变
诊断时代
❖ 1929,Heinz Kalk采用斜角镜,双穿刺技术, 引入治疗性腹腔镜的概念
治疗时代
1933年 .Fervers(费弗尔斯)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 1934年.Ruddock(拉多克)发明带有电凝的腹腔镜器械 1936年.Bosch(博世)腹腔镜下输卵管绝育术 1944年.Palmer(帕尔默)强调腹腔压力检测重要性 1980年.Semm完成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现代

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腹腔镜手术发展史第一篇:腹腔镜手术发展史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史,腹腔镜手术从1901年就已在俄罗斯被应用,到1991年我国才成功完成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

1901年,俄罗斯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在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入腹腔,对腹腔进行检查。

同年德国的外科医师Kelling在狗的腹腔内插入一根膀胱镜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的内镜检查。

1910年瑞典斯德歌尔摩的Jacobaeus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这一名词,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

1911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的外科医师Bernhein经腹壁的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

1924年美国堪萨斯的内科医师Stone用鼻咽镜插入狗的腹腔,并推荐用一种橡胶垫圈帮助封闭穿刺套管避免操作中漏气。

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医师Veress介绍了一种注气针,可以安全地做成气胸;在做气腹时,可以防止针尖损伤针下的内脏。

用折中安全穿刺针制作气腹的主张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

真正针对性腹腔检查术的发明者是德国的胃肠病学家Kalk,他发明了一种直前斜视135°的透镜系统。

他被认为是德国的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检查术的奠基人。

他于1929年首先提倡用双套管穿刺针技术。

1972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计划在以后几年中要完成近50万例的腹腔检查,这种检查法已被妇科医师广泛接受。

洛杉矶的Cedars-Sniai医学中心有近1/3的妇科手术使用了诊断或治疗的腹腔镜技术。

1986年Cuschieri开始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上他报告了一例实验动物用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于1989年2月应用于临床。

在人身上首次用腹腔镜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的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1987年他在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给同一个病人做了病变胆囊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但未报告。

妇科无气腹腹腔镜手术介绍

妇科无气腹腹腔镜手术介绍
中华腔镜 外科杂志 ( 电子 版 )2 0 年 8月第 1 第 2期( 刊) h1 L p rso i S re ( lc o i V r o )Au u t 0 8 o 1No 2 08 卷 试 C i J a aoc pc ug r E e t nc es n, g s2 0 , l , . 1 y r i V
气道 内压 力升 高是气 胸 发生 的诱 因 ,呼气末 C 2 O 值 明显 升高 则可 引起 心律 不齐 等 。悬 吊式腹腔 镜 手术 完全 可 以摒弃 全麻 插 管 ,利用 最广泛 使用 的硬膜 外 麻醉 ,减 少 了患者 费用 ,也 有利 于手术 普及 。 二 、国 内外 无气 腹装 置 的发展 现状 国外 非气腹 装 置 的研 制 开始 于 9 0年代初 。 最初
三分钟 后气 道 内压 力及 呼气 末 C 2 O 压值 明显升 高 ,
要革新和 完善 , 可 以消 除气腹 对 患者 的不利 影 响 。 它
无气腹腹 腔镜 手术 经过 近几 年 的探索 与 实践 ,业 已 发展成 为现代腹 腔镜 领域 的一 个重 要分 支 。

悬 吊式腹 腔镜 手术 操 作时 两者 几乎 都没有 变化 ,而
来 越 多的 日本腹 腔镜 外科 医 生参 与研制 了三 叶形 、
w 形等腹 壁提 拉器 。19 前后 ,印度 的两位 学者 9 3年
分别 自制 了简便 实用 的机 械 臂 、扇 形腹壁 提拉 器和 单纯 吊起 前腹 壁 皮肤 的链 式拉 钩 ,并应用 于胆囊 切 除等 非气 腹腹 腔镜 手术 。上述 非气 腹装置 均为 单纯 的机械 臂提 拉 ,且 多属 自制 自用 。19 年 开始 国外 95 学者 开始 开发 了功能完 善 的 、 由电动液压 驱动 的机 械臂和 多种 型 号 的腹壁 提 拉器 ( aaoi)组成 的 L prlt f 非气腹 装置 才有 力地 推 动 了无气腹 腹腔 镜手 术迅速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
腹腔镜自1901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但真正作为手术工具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

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钥匙所启动的现代腹腔镜外科堪称20世纪末最后一场外科革命。

现代腹腔镜外科正在经历的发展三步曲将是由全腹腔镜式(laparoscopic)→腹腔镜辅助式(laroscopic-asssited)→手助腹腔镜式(hand assisted laparoscopic),各式又有气腹(gaseous/pneumoperitoneal)、非气腹(gasless)两型。

全腹腔镜式手术主要适用于单纯切除或单纯重建类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底折叠术等。

腹腔镜辅助式主要用于较为复杂的切除+重建类且能将标本提出体外的肠道手术,如腹腔镜辅助的小肠、结肠切除术等。

手助腹腔镜式则主要用于腹部外科最富挑战性的肝、胆、胰、脾、肾手术,如手助腹腔镜肝、胰、肾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等。

非气腹技术则在气腹禁忌时有补充应用价值,在高难度的腹腔镜手术时为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费用、增加手术安全性将分别具有独特的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基础腹腔镜手术日臻完善、不断普及,腹腔镜辅助的和手助腹腔镜手术则在积极探索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前世今生
腹腔镜技术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早期的腹腔镜都是无气腹的,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使用气腹,其操作空间狭小,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仅能作一些简单的检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至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二氧化碳气腹,它大大的扩展了腹腔镜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使其诊断治疗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腹腔镜技术也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蝉变,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后,随着电视腹腔镜的出现、手术器械的改进,一些手术禁区陆续被打破,腹腔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形容:“腹腔镜技术是迈着豪迈的步伐走进了微创外科的新时代”。

然而,腹腔镜技术走进肿瘤外科领域时却忐忑不安、犹豫不前,因为人们最担心一点:气腹是否会引起肿瘤细胞在腹腔中种植与播散;此外,气腹引起的皮下气肿、腹压增高、血管栓塞、心肺功能受限等并发症也让人们望而生畏。

于是,科学家们又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免气腹手术,悬吊式腹腔镜便应运而生。

悬吊式腹腔镜是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人首先采用,后传入我国。

相较传统腹腔镜而言,悬吊式腹腔镜有诸多优势:它没有气腹固有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操作时也不必顾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泄露,手术所需器械相对简单,病人经济负担较轻等。

从理论上讲它应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术式,但为什么它的发展却步履蹒跚、行进缓慢呢?这主要是因为其操作空间相对狭小,按照日本人推荐的悬吊方式,只能做一些诸如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剜除等小型手术,因而受到了那些习惯于气腹技术的外科医生的冷落。

近年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发现,只要腹壁悬吊方法科学恰当,就能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顺利完成免气腹大肠癌根治术等大型手术。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实验,我们设计了改良的悬吊式腹腔镜。

目前,我们采用的改良腹壁悬吊方式,不但手术空间可以比肩传统的气腹手术,而且操作更简单、安全。

由于没有气腹对人体内坏境的扰乱,病人恢复更快,对心肺功能较差或病期较晚的肠癌病人同样适用。

可以预见,随着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及相关手术器械的开发,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肠道外科唐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