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犯罪的基本问题_桂亚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15年的高考中,又曝出了一些考试作弊的事件,其中以江西南昌“6.7组织替考事件”最为恶劣。有关方面现已查明这是一起由外省替考组织在网上招揽高校在校学生或已毕业学生,通过请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和社会中介人员,串通南昌市东湖区、青云谱区招考办及医院有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为外省籍考生在江西违规报名、体检,从而实施替考的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件。一直以来,要求将考试作弊作为刑事犯罪的呼声十分强烈,考试作弊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与此同时,作弊入刑的相关立法工作也正稳步推进。2015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正案(九)》)。在这次修正中,对考试作弊的刑事责任作出专门规定。《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一条文共分为四款。理论上认为,这四款分别规定了四个罪名,即组织作弊罪,协助组织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替考罪。[1]对于这四个罪名,本文将其概括地称为“考试作弊犯罪”。

尽管考试作弊在实践中屡屡发生,但作为刑事犯罪来处理,在我国刑法中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对此,笔者着重探讨考试作弊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1考试作弊犯罪中的相关概念

从《修正案(九)》的规定来看,并非任何考试中的任何违规违纪行为都构成犯罪。在行为方式上,只有“作弊”才能入刑;在适用范围上,考试作弊犯罪也仅限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因此,认定本罪,需要厘清几个基本概念。

考试作弊犯罪的基本问题

桂亚胜

[作者简介]桂亚胜,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上海201620)

第一,何为“作弊”?一般认为,在考试中的所谓“作弊”是指在考试中违反公平、公正原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行为,作弊属于典型的考试违规违纪。在不同的考试中,一般都有针对该考试违规违纪认定及处理的专门规定,其中也包括对于作弊的规定。比如在公务员考试中有《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在司法考试中有《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教育部2012年修订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该办法最大的特点在于严格区别了考试作弊和考试违纪的不同,从而明确了不是所有的考试违纪都能成为考试作弊。对于作弊的表现,该办法第六条规定:“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2]同时该办法第七条还规定:“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二)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五)其他应认定为作

弊的行为。”[3]

从以上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于考试作弊作出了非常科学、细致和全面的规定,同时还设有兜底条款,更保证了该办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尽管这一办法针对的是国家教育考试,但对其他考试中的作弊的认定也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刑法上,完全可以参照该规定,确定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第二,何为“国家考试”?在理论上,根据考试举办者的不同,考试可以分为国家考试、社会考试和自治考试。国家考试是指由国家机关设立的、由国家法定机关组织实施的,为达到特定的国家目的而进行的考试。国家考试是由国家设立的,往往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以一定的规范形式设立;国家考试的组织实施者是国家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其他社会组织,这些机关担负着考试的信息发布、考场及考务人员的征用、考试的具体实施、考试结果的评定等职责。[4]在实践中,国家考试包括国家教育考试(如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的入学考试)、国家资格考试(如医师、会计师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国家水平考试(如外语水平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由此可见,我国当下的考试形式多样,数量不少。只有在这种考试中有作弊等行为的,才符合《修正案(九)》的规定。而在其他社会考试和自治考试中实施作弊的,不构成这里的考试作弊犯罪。

第三,何为“法律规定”?相对于第一次的审议稿,本次审议稿在“国家考试”之前增加了“法律规定”的限定词。这一修改,可以看出立法者对于刑法介入所谓的国家考试秩序十分谨慎。尽管国家考试为数甚多,但刑法所保护的国家考试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那么这里所谓的“法律规定”该如何理解呢?在我国的法学原理中,“法律”向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法律泛指

所有国家制定认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包括宪法、法律(狭义)、法规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该认为,“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法律”是狭义上的法律。而“法律规定”实际上指的是此项国家考试的设定权源自于法律。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真正基于法律而设定的国家考试其实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①、普通话水平测试②、国家公务员考试③、国家司法考试④等。而实践中大量的国家考试,实际上并非源于法律的规定,而是来源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甚至是更低层级的规范性文件,如注册建筑师考试⑤、导游人员资格考试⑥、船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⑦等。

将国家考试的范围限定在“法律规定”内,无疑会使绝大多数的国家考试排除在刑法保护之外。那么是否还要保持这一限定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是因为国家考试的范围太大,一概纳入刑

法保护,反而模糊了刑法的打击重点;二是因为现有的一些国家考试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上本身就存在问题,追究在这类考试中作弊、替考人员的刑事责任,也不符合刑法的谦抑精神。近日,国务院再次作出要求,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⑧。而与此相适应,一些与资格许可衔接的资格考试也需要进一步清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下我国的国家考试多且乱,在此情形下,也不宜通过刑法来调整所有的国家考试。

2考试作弊犯罪的行为表现

根据《修正案(九)》的规定,考试作弊犯罪的四

个罪名主要包括三种行为方式:组织作弊行为、替考行为以及其他帮助行为(如非法提供作弊器材或非法提供试题答案等)。这里对这三类行为作必要的分析。

首先是组织作弊行为。应当承认,在国家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条: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

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

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

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均有规定。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第七条:国家实行注册建筑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建筑师全国统一

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国家实行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导游资

格证。

《船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第二条:船舶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国家考试制度,并逐步在远洋、沿(外)

海、近岸和内河四类航区实施。

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发文再次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并且强调对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

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以及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