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鲈鱼的海水养殖方法

鲈鱼的海水养殖方法

鲈鱼的海水养殖方法前言鲈鱼是一种美味鱼类,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相比于野生捕捞,海水养殖鲈鱼不仅能够保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控制鱼类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鲈鱼的海水养殖方法,以帮助养殖户获得更好的收益。

选址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址是鲈鱼养殖的第一步。

养殖场应位于北纬30以南,避开强风大浪的海岸线。

优质的海水养殖场址应选在无污染、有利于水流对流的地理位置,水质温度应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

养殖池建设养殖池是鲈鱼养殖的重要基础设施。

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址,开始养殖池的规划和建设。

常见的养殖池类型有圆形、长方形和方形三种。

池底一般需要夯实,并用塑料膜或沥青布覆盖,以防止池底漏水。

海水处理海水处理是鲈鱼养殖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充分淡化海水,以去除其中的盐分和杂质。

然后,通过添加适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海水的养分含量。

另外,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种苗选取选择合适的鲈鱼种苗对于养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优质的种苗应具备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以及体态健康等特点。

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育苗基地的鲈鱼苗种,以保证种苗的质量。

饲料投喂饲料选用也是鲈鱼养殖的关键环节。

可采用全合料饲养的方式,以保证鲈鱼的均衡饲料摄入。

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可以根据鲈鱼的生长状况和饵料利用率来调整。

同时,投喂饲料的时间要讲究规律,一般为早、中、晚三餐,避免喂养过多或过少。

病害防治鲈鱼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所以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保持养殖池和设备的卫生,避免污染和传播病原体。

其次,定期检查鱼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采收和销售当鲈鱼达到适宜的出品水平时,就可以进行采收和销售了。

采收时可以使用捕捞网等工具,将鲈鱼从养殖池中捕捞出来,然后进行清洗和分级。

销售时可以选择鱼类市场或者供应商进行销售,也可以直接面向餐饮行业销售。

总结鲈鱼的海水养殖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鲈鱼怎么养殖

鲈鱼怎么养殖

鲈鱼怎么养殖鲈鱼,也称为海鲈或鲈,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和海水鱼类。

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并且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

养殖鲈鱼可以提供可靠的鱼类产品供应,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如何养殖鲈鱼,并提供一些养殖鲈鱼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养殖环境鲈鱼的养殖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以下是一些养殖环境的要求:1.水质: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水质范围是pH值在6.5-8.5之间,水温在18-25摄氏度之间。

水质应该干净、透明、无污染物。

2.水体:养殖鲈鱼一般选择淡水或海水环境。

淡水环境可以使用池塘、湖泊或者水库等;海水环境需要靠近海岸或者利用人工海水养殖设施。

3.水深:鲈鱼适宜的水深为1-3米,较深的水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并且可以防止其他动物的入侵。

鲈鱼种苗在鲈鱼养殖中,选择健康的种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选择种苗的注意事项:1.选择正规供应商:从经过正规认证的养殖基地或者良好口碑的养殖场购买鲈鱼种苗。

确保种苗来源可靠,避免购买低质量或者野生的种苗。

2.鲈鱼种苗规格:选择适当大小的鲈鱼种苗,一般选择体长在4-6厘米之间的幼苗。

较小的种苗生长较慢,较大的种苗生存率可能较低。

3.观察种苗的健康状况:在购买种苗时,观察鲈鱼的外观和行为表现。

选购外观鲜艳、活动正常、没有明显伤痕或疾病症状的种苗。

饲料与喂养鲈鱼的饲料和喂养管理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与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饲料选择:选择优质的鲈鱼饲料,包括干饲料和活体饲料。

干饲料可以提供基本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活体饲料如虾、小鱼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2.喂养次数和量:鲈鱼一般每天喂养2-4次,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水温来确定喂养量。

刚开始养殖时,逐渐增加喂料量,使鱼逐渐适应新环境。

3.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定期观察鱼的进食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如拒食、病态等。

如果观察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和喂养管理。

海鲈鱼养殖技术

海鲈鱼养殖技术

海鲈鱼养殖技术养殖行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海鲈鱼养殖作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业务,在近年来逐渐受到投资者和养殖户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鲈鱼的养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海鲈鱼的生态特点、养殖水质控制、养殖设备及管理、饲料选择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I. 海鲈鱼的生态特点海鲈鱼(Lateolabrax maculatus)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和河口的底栖性鱼类,属于温带鱼类。

其体型长椭圆形,侧扁,有光滑的鳞片,呈银灰色。

海鲈鱼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小型鱼类、鱼卵、虾类和蟹类为食,生长期为2-3年。

II. 养殖水质控制1. 水质要求:海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值维持在7-8,温度控制在18-25°C,溶氧量要保持在4-6mg/L,盐度维持在28‰-32‰,并保持水质清洁、无毒素。

2. 水质调控:为了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可采取循环式水体供给系统,通过过滤、曝气、消毒等工艺处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针对性地进行调节。

III. 养殖设备及管理1. 水池设计:选择鱼塘或渔池进行海鲈鱼养殖。

若是新建养殖池,应合理选址,考虑水源、排污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池塘应有适度的深度和面积,一定数量的底部杂志物和水草可以提供庇护和食物来源。

2. 水体循环系统:建设完善的水体循环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水质,增加水中溶氧含量,减少病原菌滋生。

该系统包括水泵、曝气装置、过滤器等设备,通过循环和过滤来保持水质的稳定。

3. 养殖管理:根据海鲈鱼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饵料供应,并控制投喂量。

定期检查、清理养殖池,避免疾病传播和死鱼积聚。

及时处理鱼群中的异常行为,防止患病或因群体压力导致的死亡现象。

IV. 饲料选择1. 初期饲料:海鲈鱼苗期的饲料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选择优质的鱼类混合饲料,逐渐过渡到细颗粒饲料。

初始投喂时,每天分2-3次均匀投喂。

2. 成长期饲料:成长期的海鲈鱼需要高蛋白质和高能量的饲料,根据鱼体大小和生长状态,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次。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海鲈,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其肉质鲜美,口感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在我国,海鲈养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随着渔业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海鲈养殖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渔业养殖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海鲈养殖现状我国海鲈养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随着渔业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海鲈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海鲈养殖面积已经逾百万亩,产量相当可观。

目前,我国海鲈养殖以渔业养殖为主,包括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池塘养殖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网箱养殖则多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养殖规模从小到大,从家庭养殖到规模化养殖都有。

在市场上,海鲈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了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海鲈养殖目前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海鲈养殖技术分析1. 环境选择海鲈是一种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其适宜生长的水温在15-28摄氏度之间,理想的PH值在7.5-8.5之间。

在选择海鲈养殖场地时,需要尽量选择水质优良、水流清澈、水深适中的水域。

2. 种源选取海鲈的种源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健康、体型良好、快速成长的种苗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海鲈种苗养殖基地,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可以选择合适的种源。

3. 养殖模式选择海鲈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模式。

池塘养殖适合于面积较大的养殖场地,而网箱养殖则适合于水域资源丰富、水流清澈的地区。

在选择养殖模式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海鲈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海鲈是杂食性鱼类,适合以鱼粉为主的专用饲料,搭配一定比例的植物饲料。

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确保鱼群的健康成长。

海鲈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海鲈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海鲈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海鲈,一种美味鱼类,常见于富含藻类的海水环境中。

现如今,海鲈养殖逐渐兴起,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投资方向。

本文将介绍海鲈养殖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水质管理、饲料选择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成功进行海鲈养殖。

正文:一、选址1. 水质:海鲈生活在富含藻类的海洋环境中,所需要的水质条件相对较高。

因此,在选址时应该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地区,最好是远离工业排放和重金属污染的区域。

2. 海域条件:由于海鲈需要一定的运动空间,因此选址时应优先考虑海域宽广、无危险物体(如礁石或废弃渔网)的区域。

二、水质管理1. 添水和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海鲈养殖成功的关键。

定期进行添水和换水能够有效控制水质中杂质的积累,并保持鱼类生长所需的氧气和养分。

2. 测水参数:定期测试水质参数,包括温度、盐度、pH值和氨氮含量等。

合理控制这些参数能够帮助鱼类保持健康状态。

三、饲料选择1. 饵料种类:海鲈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养殖中可采用多种饵料,如鱼粉、软体动物和人工合成饲料等。

饵料应具有全面营养,并能够满足海鲈的生长需求。

2. 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养殖者应按照海鲈需要进行定量投喂,同时注意控制饵料的浪费。

四、病害防治1. 预防病害:鱼类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在养殖初期应对海鲈与其他相关鱼类进行隔离,以减少病原传播的风险。

2. 注意观察:定期观察养殖过程中的鱼类状态,包括食欲、行动和外观等。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防止病害扩散。

总结:海鲈养殖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但也需要充分的了解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海鲈养殖的选址、水质管理、饲料选择和病害防治等基本要点,希望能为有意从事海鲈养殖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要想取得成功,养殖者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相信在科学合理的经营下,海鲈养殖必将取得更好的效益。

海鲈鱼养殖技术

海鲈鱼养殖技术

海鲈鱼养殖技术咱来说说海鲈鱼养殖这档子事儿啊!你可别小瞧这海鲈鱼,养好了那可真是有大收获呢!要养海鲈鱼,首先得有个合适的地方。

就好比人得有个舒服的家一样,这养殖池那也得精心挑选。

水质得好呀,清清爽爽的,不能有啥乱七八糟的脏东西。

你想想,要是让海鲈鱼住在脏兮兮的水里,它们能开心能长好吗?那肯定不行啊!所以这第一步可得走好咯。

然后呢,就是鱼苗的选择啦。

这就跟选运动员苗子似的,得挑那些健康活泼的。

你要是弄些病恹恹的鱼苗回来,那不是白费力气嘛!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苗,你心里是不是也跟着乐开了花呀?等鱼苗进了池,喂食可就是个大学问咯。

不能喂多了,撑着它们咋办;也不能喂少了,饿着它们也不行啊。

就跟咱人吃饭一样,得适量。

而且饲料也得选好的,有营养的,这样海鲈鱼才能长得壮壮的。

还有啊,这养殖池的环境也得时刻注意着。

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就像咱人一样,太热了难受,太冷了也不行。

要是温度不合适,海鲈鱼可不干哦,它们会闹脾气的!得时刻照顾着它们的小情绪呢。

再说说防病吧,这可太重要啦!就跟咱人预防生病一样,得提前做好措施。

定期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一旦发现问题,得赶紧解决,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不然等病严重了,那损失可就大啦,那不就白忙活一场了嘛!你说养海鲈鱼是不是跟养孩子似的,得精心呵护着呀?你得时刻关注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它们开心你也开心,它们不舒服你也着急。

等它们长大了,出塘了,你那心里的成就感,哎呀,真是别提有多美啦!咱养海鲈鱼不就是为了赚钱嘛,但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得下功夫,得用心,得把它们当成宝贝一样照顾着。

你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可不行哦。

你想想,要是你对它们不上心,它们能给你好好长吗?所以啊,养海鲈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你认真对待,肯定能有收获。

咱就踏踏实实地干,好好照顾这些小家伙们,等着它们给咱带来好效益吧!这海鲈鱼养殖啊,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得慢慢摸索,慢慢积累经验,可别小瞧了它哟!。

海鲈养殖技术

海鲈养殖技术

海鲈养殖技术海鲈是一种重要的高经济价值淡水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海鲈养殖技术的掌握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海鲈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选鱼种和筹备养殖场地1.选鱼种在选择鱼种时,应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优良品种。

通常,太湖海鲈、江南海鲈等品种较为优质。

2.筹备养殖场地养殖场地的选择要避免水源污染和有毒物质污染的地方。

养殖塘的建设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因素,确保水质清洁和养殖环境安全。

二、配置养殖设备和条件1. 鱼塘设计与改造应确保鱼塘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和养殖条件。

养殖塘的大小和结构应根据鱼种的需求来设计,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2.养殖设备的配置养殖设备包括水泵、曝气器、饲料投喂器等。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应合理配置这些设备,确保鱼群的良好生长。

三、合理投喂与管理1. 合理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海鲈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鱼塘水质状况,合理投喂符合海鲈营养需求的饲料。

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2. 定期水质监测定期检测鱼塘的水质状况,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3. 疫病防控加强养殖水域的疫病防控,对鱼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四、注意养殖期间的周边环境1. 防止污染养殖过程中,要禁止随意排放废物和草料,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定期清理鱼塘,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2.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病害的发生。

根据鱼塘的面积和水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

五、良好的养殖管理与技术支持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明确养殖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养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 寻求技术支持与相关的养殖技术专家或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得新的养殖技术和信息。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海鲈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海鲈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野生海鲈资源日益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海鲈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在海鲈养殖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断探索和创新养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我国海鲈养殖的现状及养殖技术进行分析。

一、海鲈养殖现状1. 养殖地区广泛我国海鲈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等地区。

这些地区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适合海鲈的生长繁殖。

我国许多河湖水库也开展了海鲈养殖试验和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了海鲈养殖的区域范围。

2. 养殖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海鲈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有许多大型海鲈养殖基地,采用现代化管理和设备,实现规模化养殖,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海鲈。

3. 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海鲈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包括人工孵化、养殖密度控制、饲料配方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养殖者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和产量,保证了市场对海鲈产品的需求。

二、海鲈养殖技术分析1. 培育优质种苗海鲈种苗的培育是海鲈养殖的首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海鲈种苗培育方法包括水培、土培和盆栽,培育出健康、快速生长的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适当的饲料和环境条件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2. 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影响海鲈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保证鱼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环境的清洁,避免鱼群过度拥挤导致的生长不良和疾病流行。

根据水体条件和养殖设施,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3. 科学饲料配方科学的饲料配方是养殖中关键的环节。

根据海鲈的生长发育需求和养殖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鱼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解决饲料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也是养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4. 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海鲈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鲈养殖技术
鲈鱼又名海鲈、花鲈,七星鲈,属鲈形目、鱼旨科。

鲈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厘米—40厘米,体重400克—1000克,是我国沿海和江河的名贵经济鱼类。

鲈鱼体长而侧扁、吻较尖、口大斜裂、下颌长于上颌、鼻孔每侧两个位于眼前缘。

两领黎骨和腭骨具绒毛状牙带。

前鳃盖骨后缘为细锯齿、隅角处锯齿大。

鳃盖骨扁平、鳃耙稀疏。

体披栉鳞。

背鳍和臀鳍基底有鳞鞘。

侧线与背并行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两个、稍分离。

背鳍、腹鳍及臀鳍皆有发达的鳍棘。

背鳍起点在鳃盖鳃棘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第六鳍条下方、第二鳍最强。

胸鳍亚园形,下侧位。

腹鳍胸位。

尾鳍叉形。

背侧灰青绿色,腹侧银白色。

背侧上方及背鳍鳍腹散布若干黑色斑点。

鲈鱼为温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适盐性广,适宜生产盐度为3—6‰,适宜生长水温为26—30℃。

善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区,也能溯于淡水、常结成小群活动,随季节变化移动于近海岸和一定深水区。

春夏季活动于水深20米以下的浅水域和河口,然冬季游回较深海区产卵、越冬。

它喜栖于河口咸淡水区域,也能在淡水中生活,有洄游习性。

成熟亲鱼通常于12月至次年2月到近海沿岸岩礁间产卵繁殖,数厘米以上的幼鱼开始从沿海溯河索饵,进入咸淡水或淡水区域生长。

鲈为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贪食,主食浮游动物、小鱼虾类和甲壳类等,幼鱼大都集群觅食,成鱼往往分散觅食,也可投喂配合饲料进行养殖。

目前市场鲈鱼价格较高,近期广州市场每公斤批发价为18元—22元。

但捕捞自然资源又有一定限制,故产量不多,所以应发展人工养殖。

它适宜在沿海地区的咸淡水池塘和海水网箱养殖。

可繁殖鱼苗,也可在河口地区捕捞天然鲈鱼苗放在淡水鱼塘养殖。

混养、纯养都可,只要饲养管理得好,都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据经验介绍,经一年养殖后,在咸淡水池塘养殖亩产一般可达1500公斤左右;若在淡水池塘养殖,选择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池塘,放养经淡化驯养过的4厘米—5厘米鱼苗150天—180天,亩产可达400公斤—700公斤。

在连云港海区,4月初见苗时仅为1.2cm左右的小稚鱼,到11月份平均体长已达到20.6cm,生长快的个体在10月份可达450g。

因此,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情况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鲈鱼养殖是大有市场前景的。

1
1、池塘养鲈
(1)池塘条件与准备工作
池塘面积以3300m2—6600m2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

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

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m2,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2)鱼种暂养与放养
鲈鱼苗种目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 2.5cm—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

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

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至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

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

鱼种培养至10cm 左右,按1.5尾/m2投入养成池中。

(3)养成管理
①投喂
饵料以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

鲈鱼抢食快,食量大,定时定量投喂很重要。

投喂时要掌握鱼吃饱,又不浪费饵料。

每次投喂先少投引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待鱼下沉不抢食时中止投喂,日投饵次数和投饵量视季节而异。

鲈鱼快速生长的适温季节、日投饵4—5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30%,低温的早春、晚秋,日投饵2—3次,占鱼体重的1—10%。

②巡塘检查
早晚巡塘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巡塘观察内容包括鱼体活动情况,池塘水色、气味、透明度变化及池塘防逃设施和敌害等。

2、病害防治
(1)眼球白烛症
[症状]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

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

此病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2
[防治]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VB)。

(2)水霉病
[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分钟。

(3)皮肤溃烂病
[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

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5小时。

(4)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黄色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

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至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