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六辊可逆冷轧机组
六辊轧机技术规格

卷筒直径:610 mm(正圆)
卷筒涨缩范围:560-620mm
开卷机齿轮:硬齿面、渗碳、淬火、磨削,精度等级 6
开卷电机: Z400-3B 247KW 444/1500r/min
2 上卷车(一台)
上卷车由升降小车、移动盖板、行走机构和缝道卷位组成。小车的升降为液压传动,行走为电机驱动。升降小车车体为焊接结构,升降缸以铰支形式固定在车体上,升降缸推动带升降架的鞍座沿车体方形导向面滑动实现升降, 行走电机通过减速机链轮驱动升降小车将带卷由缝道卷位移动上料。升降小车移动时带动移动盖板将地沟盖上以便于操作。缝道卷位为焊接结构,在地沟缝道上作储卷用。
主要技术参数
上夹送辊规格:¢2751200mm
下矫直辊规格:¢2001200mm
下矫直辊传动电机:AC11KW
液压剪油缸(两个)规格:¢125/63245mm
剪切力:150KN
上夹送辊传动液压马达:Parker
4 机前卷取机(一台)
机前卷取机在开卷侧,为带侧支撑的四棱锥卷筒结构,由二台DC电机经双级硬齿面减速机拖动卷筒。机前卷取机的压辊装在开头矫直机的出口导板上。为方便卸卷设有推板装置。卷取电机和减速箱采用稀油循环润滑。
主要技术参数
卷筒直径:508 mm(正圆)
最大卷取速度:950m/min
卷取机齿轮:硬齿面、渗碳、淬火、磨削, 精度等级 6级
卷取电机:两台 Z560-4B 728KW 390/1200r/min
钳口开口度:10 mm
5 卸卷车(两台)
结构型式与上卷车基本相同,仅将V型托架改为托辊。
主要技术参数
上升推力:≥200KN
升降行程:1500mm
六辊可逆轧机极薄板板型控制

浅谈0.15mm极薄板板型控制实践随着冷轧市场的变化,用户对冷轧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板型控制是冷轧生产操作控制的核心之一。
泰钢950轧机工作辊辊径为Ф280-Ф310mm,设计最薄产品厚度为0.25mm。
近年来,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了0.15mm极薄冷轧钢带,但0.15mm的板形控制(边浪、起皱、边损等)是个难题。
在0.15mm极薄板的板形控制上,经过长时间的生产摸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生产操作前的控制1、原料检查。
对照流程卡检查上工序来料是否存在楔形、塔形、溢出边、边损、边裂等缺陷,对于存在边损、边裂缺陷的要在边损、边裂部位(侧面)做出标记,以便轧制时调整轧制速度,避免断带等异常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设备与工艺检查。
首先检查CPC是否正常,检查矫直机、转向辊、除油辊等与带钢相接触的各类辊子的表面质量是否满足工艺生产要求,如有要及时更换或修磨。
其次要检查乳化液各项指标及其压力、流量、喷嘴的角度、气刀的压力及轧辊的过钢量是否达到生产工艺条件。
再就是,借换四辊时间检查乳化液喷嘴是否有堵塞,如果有堵塞要及时清理,3、轧辊要求。
严禁出现大小头,凸度不均,凸度应控制在0.005mm,椭圆度应控制在0-0.01mm二、轧制过程中的控制1.轧制时板型控制在轧制过程中,在 轧制时,带钢辊缝出来后,可以通过反光率看是否有边浪或通过用棒击法来确定是否有边浪,如果出现边浪时,边部会带有线条状的 乳化液或是 边部较软,要 及时调整调偏量,使板型保持垂直。
如果出现中间浪,中部会出现付沟,板面凹凸不平,要及时调整弯辊,根据轧辊的 过钢量与板型情况要及时换辊,避免由轧辊疲劳带来的 板型不良,我认为在轧制0.15mm极薄规格产品工作辊应控制在80吨左右,中间辊应控制在200吨左右,工作辊直径应在285mm-300mm之间. 由于夏季与冬季温差比较大,轧制条件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轧辊的热辊时间夏季20分钟左右就可以,可是,冬季必须在3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轧辊的预热,如果轧辊预热时间短,在轧制时容易出现轧辊掉肉现象,无法保证板型与表面质量。
1100HC六辊可逆式冷轧机的设计-文献综述

附录2 文献综述一、课题的国内外现状HC 轧机全名为HITACHI HIGH CROWNCONT ROLMILL,即日立中心高性能轧辊凸度控制轧机。
该机型是日立公司于1972 年研究开发的轧机,两年后正式投入工业化应用。
它具有普通四辊冷轧机不能达到的性能和优点,首先在日本得到推广使用,继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广泛用于热轧和冷轧生产中的单机可逆轧机、连轧机和平整机。
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在支撑辊和工作辊之间加入一对能够沿着轧辊轴向相对移动的中间辊,通过中间辊的相对移动来改变轧制压力在带钢方向上的分布,加上工作辊的正负弯辊作用,对改善带钢板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国外,除日本各大钢铁公司普遍采用HC轧机机型外,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巴西、墨西哥、韩国等国家均从日本引进了该轧机。
在国内,武汉钢铁公司为生产镀锡板基板,1987年首先引进1250HC六辊轧机,之后上海宝钢、辽宁鞍钢等国内各大钢铁公司先后引进了这种轧机机型。
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国内相关单位也开始跟踪并开发国产的HC六辊轧机。
国产大型六辊轧机已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而且主要的技术水平和功能已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水平。
但是,六辊轧机种工作辊弯辊、中间辊横移、中间辊弯辊三种方式与带材板型的检测、控制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闭环控制,目前国内虽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仍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
二、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最近几年又在HC轧机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推出了一些新型的HC轧机。
例如,HCMW 轧机是综合HC轧机和HCM轧机的优点,其特点是中间辊和工作辊都能轴向移动。
在国内,HC轧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降低轧辊表面缺陷的措施,预防轧辊剥落的措施,预防轧辊断裂的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不断把一些新型控制方法引入板形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弥补PID控制中很难满足高精度控制要求的不足,比如基于动态负荷分配的板形控制方法。
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开发

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开发一、介绍1、研究背景和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3、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二、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设计与分析1、机组组成和工作原理2、机组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3、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三、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试验研究1、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2、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3、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四、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应用案例1、应用场景介绍2、机组运行情况介绍3、应用效果评价五、总结与展望1、研究成果总结2、研究存在的不足3、未来研究方向发展趋势注:提纲仅供参考,具体细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拓展。
一、介绍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轧钢工业在现代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轧钢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整个工业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是轧钢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进行钢板、带材加工之后的辊平整调整和次轧的加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内外,对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研究属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
众多厂家和研究机构都对该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如针对机组结构和性能的优化设计、基于优化控制策略的机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决策系统等。
这些成果为机组的高效运行和产品质量提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开发。
机组既包括辊平整调整,又包括次轧加工,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机组的设计与分析、试验研究、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究。
通过对机组的结构设计和参数分析,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为机组的性能提升和效率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二、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的设计与分析1、机组组成和工作原理双机架六辊平整兼二次冷轧机组主要由辊架、辊位、调平系统、托辊架及冷却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通过辊架进行辊平整调整,然后进行次轧加工,最后再通过辊架进行最后的平整调整,以达到所需的板材平整度和厚度。
六辊可逆轧机

冷轧是19世纪中叶始于德国,美国1859年建立了25 mm冷轧机, 1887年生产出宽度为150mm的低碳钢带。1880年以后冷轧钢带生 产在德国、美国发展很快,产品宽度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也有了 提高。宽的冷轧薄板(钢带)是在热轧成卷带钢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首先是美国早在1920年第一次成功地轧制出宽带钢,并很 快由单机不可逆式轧制而跨入单机可逆式轧制。1926年阿姆柯公 司巴特勒工厂建成四机架冷连轧机。原苏联开始冷轧生产是在30 年代中期,1938年在查波罗什工厂开始安装从国外引进的三机架 1680 mm冷连轧及1680 mm可逆式冷轧机,生产厚度为0.5~2.5 mm,宽度为1500 mm的钢板。该厂又建立了一台2180 mm的可逆 式冷轧机。我国冷轧宽带钢的生产开始于1960年,首200 mm单机可逆 式冷轧机,MKW1400 mm偏八辊轧机、1150 mm二十辊冷轧机和 1250 mm HC单机可逆式冷轧机等,70年代投产了我国第一套 1700mm连续式五机架冷轧机,1988年建立了2030五机架全连续 冷轧机。在这30多年中,我国冷轧薄板生产能力增加了20多倍, 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已由只能生产低碳薄板而发展到能生产高碳钢、 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耐热冷轧板镀锌板、涂层钢板、塑料复 合薄板和硅钢片等。
单机架可逆轧机分类
可逆式冷轧机主要有两大类型,即四辊轧机和六辊轧机
四辊轧机: 典型的冷轧机机型,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板形控制的需 要,还发展了以四辊轧机为基础的CVC、VC、PC 和HCW等。 六辊轧机: HC六辊系列、CVC六辊和3S六辊轧机等。HC六 辊轧机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可逆式六辊轧机系列。
8)中间辊是由4列锥形滚柱轴承支承的,径向轴承的润滑是通过油 气滑系统进行的。 9)中间辊装有串动装置,串动系统位于操作侧,串动系统也是位置 控制。 10)支承辊平衡缸放在缸座的固定部分里,用于上支承辊,采用油 膜润换系统。 11)一套中间辊传动系统(齿轮机架)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万向 接轴操作。 12)全自动工作辊换辊以及上中间辊换辊是通过一个安装在操作侧 的带有侧移装置的换辊小车来进行的。在换辊小车的帮助下, 下中间辊的更换是以半自动的操作方式实现的。支承辊托辊辊 是在半自动方式下完成。
设计供货分交

浙江联鑫 1250mm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
二、流体部分
附件 5
MCC-SFRE 中冶陕压
1. 1250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流体系统设计供货分交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一 液压系统 1 辅助液压系统 1.1 液压站 1.2 液压控制系统 1.3 中间连接管路及附件
数 单 设 计 分 工 供货 监
量
位
基本 数据
台1 S S S S
-受料台(固定鞍座)
套3 S S S S
-导轨
套1 S S S S
-软管托链
套1 S S S S
-升降液压缸
个2 S S S S
-接近开关
个6 S S S S
-机上配管
套1 S S S S
11 支承辊换辊装置及换辊托架 套 1 S S S S S
S
支承辊换辊本体
S S SS
液压润滑配管
套2 S S S S 2S S S S
只2 S S S S 套4 S S S S 套4 S S S S 套2 S S S S
2S S S S 只2 S S S S 套4 S S S S 套4 S S S S 套2 S S S S 套1 S S S S 个2 S S S S
编制时间:2011-03 版本号:00
轨座
套1 S S S S S
S
套1 S S S S
套2 S S S S
套1 S S S S
上下横梁
套1 S S S S
机内导轨
套1 S S S S
工作、支承辊锁板装置 套 1 S S S S
支承辊压紧装置
套1 S S S S
工作辊防缠导板
套1 S S S S
HC六辊可逆式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的解决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姓名:詹全红市级电大:四川电大直属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年级:2011年春学号:1151001200723指导老师:付刚日期:2013年4月9日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詹全红(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针对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向移动系统中由于两个轴移缸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存在尺寸误差、轴移凸块装配的误差。
使两个轴移缸所受负载不同而影响两个轴移缸的运动速度不同,造成两个轴移凸块的不同步,从而在换中间辊时因轴承座无法正常的锁紧使换辊时间的延长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中间辊轴移液压回路中增加分流阀使两个轴移缸同步而缩短换辊时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HC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分流阀一、前言HC六辊轧机是冷轧机组的本体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常温状态下薄带钢的轧制。
该机组采用先进的新型6辊高速轧机,不仅具有工作辊正负弯辊系统、中间辊弯辊系统以及工艺润滑分段冷却控制系统等先进的轧制板形控制能力,可获得优良的带材板形;而且采用中间辊轴向移动装置,以实现较大的压下量而不损坏带钢边部形状以避免带钢边部缺损的出现从而以满足高质量冷轧板市场的需要中间辊轴向移动装置由移动液压缸与凸块连接,凸块上的锁紧液压缸控制凸块与中间辊轴承座锁紧或打开。
中间辊轴向移动时,其凸块与中间辊一起同时移动,以保证任意位置时其弯辊力中心线与中间辊轴承中心线的一致性,有利于中间辊弯辊力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从而使中间辊轴承避免承受因轴承中心线与弯辊力中心线不一致所形成的附加弯矩,以提高轴承的寿命,也有利于板形控制的稳定性。
其轴向调整装置的移动信号由同步机构控制液压比例系统以推动液压缸来实现其调整量,本液压比例系统以保证实现准确、快速调整的目的。
若需中间辊移动以及在轧制时其凸块上的锁紧液压缸应锁紧,其具体移动量应根据带材的宽度情况,对上下中间辊分别进行调整,以满足轧制带材的需要。
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向移动系统中由于两个轴向移动缸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存在尺寸误差及轴移凸块装配的误差,使两个轴移缸所受负载不同造成不同步,而在液压系统中没有类似可以保证两个轴移缸速度同步的液压元件,结合现场实际和对调速阀与分流阀的工作原理的对比,选用分流阀从而在液压回路上来控制两个轴移缸速度的同步,以缩短换辊时间。
产品大纲

附件1山东万事达集团145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产品大纲、机组技术参数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7月1.00 机组用途:145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是在常温状态下,将材质为为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优质钢,厚为1.8~4.5mm酸洗切边后的热轧带卷,经若干道次轧制,轧制成各类规格的具有所需厚度、表面粗糙度的冷轧带卷。
2.00 技术规范2.1 坯料规格: 经过酸洗后的热轧钢卷。
2.1.1 材料:2.1.1.1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代表钢号:Q195、Q215、Q235、SPCC、SPCD、SPCE2.1.1.2材料性能:低碳钢:σS≤360N/mm2 σb≤500N/mm22.1.2 厚度: 1.8~4.5 mm2.1.3 宽度: 900~1300 mm2.1.4 卷材内径: φ508 mm2.1.5 卷材外径: φ900~φ2000 mm2.1.6 最大卷重: 25t2.2 成品:2.2.1 厚度: 0.18~1.0 mm2.2.2 宽度: 900~1300 mm2.2.3 卷材内径: φ508 mm2.2.4 卷材外径: φ900~φ2000 mm2.2.5 最大卷重: 25t2.3 成品精度:2.3.1 纵向厚度偏差:±1%(平均厚度)2.3.2 横向断面差:板厚≤0.8mm时,断面三点差<0.008mm板厚>0.8mm时,断面三点差<0.01mm2.3.3 板型平直度:15I2.4 机组产品大纲2.4.1产品大纲原料规格分配表3.00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3.1 最大轧制压力: 20000 kN3.2 最大轧制力矩: 150 kN·m3.3 最大轧制速度: 1000 m/min3.4 额定轧制速度: 400 m/min3.5 穿带速度: 30 m/min3.6 最大开卷速度: 400 m/min3.7 最大卷取速度: 1080 m/min3.8 开卷张力: 9-90 kN3.9 卷取张力: 17-170 kN3.10 工作辊尺寸: φ425/φ385×1460 mm3.11 中间辊尺寸: φ490/φ440×1460 mm3.12 支承辊尺寸: φ1300/φ1150×1450 mm3.13 开卷机卷筒直径:(涨/缩): φ630/φ570 mm(名义φ610mm)3.14 卷取机卷筒直径:(涨/缩): φ610/φ585 mm3.15 机架立柱断面: 507000 mm23.16 工作辊最大开口度: 20 mm3.17 工作辊正/负弯辊力(单辊单侧): 400/220 kN3.18 中间辊正弯辊力(单辊单侧): 500 kN3.19 中间辊横移量: 345 mm3.20 一般液压传动系统压力: 14 MPa3.21 平衡弯辊系统压力: 28 Mpa3.22 压下系统压力: 28 Mpa4.00 机组主要电机功率:主轧机电机:1400kw 450/1000 rpm 共4台左、右卷取机电机:1500kw 300/1200 rpm 各2台开卷机电机:510kw 300/1200 rpm 1台5.00 机组装机水平:5.1 全液压压下,液压AGC自动控制(压下液压缸,AGC控制系统、液压站、测厚仪等具有恒辊缝位置控制和恒压力控制及倾斜调整控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六辊可逆冷轧机组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冶金机械行业空前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在宽带钢可逆冷轧机上,六辊轧机已大量代替四辊轧机,本文介绍迁安12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机械设备、技术规格及功能描述,希望拓展更广泛的合作前景。
【关键词】12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机械设备;技术规格;功能
1.机组名称及用途
1.1机组名称:12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
1.2 机组用途:本设备用于成卷带钢的冷轧。
1.3 机组布置方向:从操作侧看,第一道次轧向为从左到右。
2.机组主要性能参数
2.1来料:
2.2 成品
3.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4.机组装机水平
4.1本套可逆机的总体技术是以高性能工控机、可编程序控器(PLC)及全数字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为核心,用最新全数字系统构成全分布式网络化的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控制系统。
4.2全液压压下,AGC自动控制,AGC系统的主要液压元件采用进口品牌元件。
4.3工作辊正负弯辊和中间辊正弯辊型调节、中间辊横移预设定与轧辊分段冷却相配合,以得到更好的板形。
4.4开卷自动对中。
4.5工作辊、中间辊快速换辊。
4.6卷取机准确停车,圈数记忆,带尾自动减速停车。
4.7轧制速度、张力自动控制,电脑显示。
4.8轧制线标高压下螺丝快速调整。
4.9轧机轴承、展平辊轴承油气润滑。
4.10故障自诊断、报警,断带自动保护。
4.11皮带助卷器助卷。
4.12机组工作方式:成卷可逆轧制。
5.换辊操作
5.1工作辊,中间辊换辊。
(1)轧机停车,接轴扁孔处于垂直位置,关闭乳液。
(2)工作辊弯辊缸通以约3Mpa正弯油压,中间辊弯辊缸缩回。
(3)提升压下螺丝及上支承辊到最高位置。
(4)提升上工作辊、上中间辊轨道到最高位置。
(5)横移上下中间辊到换辊位置。
(6)将压上油缸落到底,使下工作辊,下中间辊和下支承辊落到各自的轨道上。
在工作辊轴承座T形槽与弯辊缸蘑菇头之间及各辊面之间形成均匀的换辊间隙。
(7)卸掉工作辊中间辊油雾润滑快速接头。
(8)将接轴夹紧装置夹紧。
(9)将支承辊换辊油缸活塞伸出到前极限位置,降下活动盖板。
(10)将换辊车开进轧机,在接轨位置锁定。
(11)将牵引车向前开到抽辊位置,并使各夹钳夹紧相应的辊头。
(12)打开工作辊锁板和中间辊横移机构夹钳。
(13)开动牵引车抽辊,将工作辊,中间辊拉倒到横移车的相应轨道上。
(14)脱开牵引车夹钳,后退一定距离。
(15)横移车横移,使新辊对准轧机窗口。
(16)牵引车前行到夹持位置,使各夹钳夹紧相应的新辊辊头。
(17)用牵引车将各辊送入机内规定位置
中间辊横移是通过液压缸的动作来实现,进行位置调整。
通过检测安装在横移油缸上的位移传感器的讯号,与设定的中间辊位置信号相比较,当发生偏差时,位置控制环节产生信号,送至PLC,进行运算以后,输出信号控制中间辊横移油缸比例阀,使油缸动作,一直到偏差为零,即将中间辊横移到所需要的位置。
中间辊横移系统用于轧制前,根据板形状况,予设定中间辊的位置,轧制时确保中间辊的位置保持不变,以达到控制带材板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