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HC六辊可逆式冷轧机的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的应用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的应用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的应用。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准确控制轧制过程的压力、速度、负荷等多个参数,大大提高了轧制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实时监测和故障自诊断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稳定和安全。

该系统已经在多个冷轧厂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故障自诊断。

正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冷轧产品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针对冷轧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装备。

其中,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是一种非常先进和高效的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和高强度板材等领域。

然而,机组自控系统的应用和优化仍然是提高产能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自控系统是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轧制设备中,通过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等装置来实现对轧制过程中的多个参数进行准确调整和控制。

主要包括轧辊压力、轧辊速度、轧辊间距、辊缝形状、冷却水量等方面,以达到优化轧制过程,提高轧制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与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相比,自控系统具有调节精度高、控制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等优势,增强了机组的自适应能力和生产灵活性。

该系统还具有实时监测和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对轧制机组进行安全监测和故障诊断。

例如,当轧制负荷过大、轧辊压力不均衡或者辊缝偏移等故障出现时,系统能够自动诊断并发出警报信号,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维修,避免对设备和产品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对轧制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分析,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

该自控系统已经在多个冷轧厂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系统控制,轧制产品的薄厚度、表面光洁度和机械性能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六辊轧机技术规格

六辊轧机技术规格
主要技术参数
卷筒直径:610 mm(正圆)
卷筒涨缩范围:560-620mm
开卷机齿轮:硬齿面、渗碳、淬火、磨削,精度等级 6
开卷电机: Z400-3B 247KW 444/1500r/min
2 上卷车(一台)
上卷车由升降小车、移动盖板、行走机构和缝道卷位组成。小车的升降为液压传动,行走为电机驱动。升降小车车体为焊接结构,升降缸以铰支形式固定在车体上,升降缸推动带升降架的鞍座沿车体方形导向面滑动实现升降, 行走电机通过减速机链轮驱动升降小车将带卷由缝道卷位移动上料。升降小车移动时带动移动盖板将地沟盖上以便于操作。缝道卷位为焊接结构,在地沟缝道上作储卷用。
主要技术参数
上夹送辊规格:¢2751200mm
下矫直辊规格:¢2001200mm
下矫直辊传动电机:AC11KW
液压剪油缸(两个)规格:¢125/63245mm
剪切力:150KN
上夹送辊传动液压马达:Parker
4 机前卷取机(一台)
机前卷取机在开卷侧,为带侧支撑的四棱锥卷筒结构,由二台DC电机经双级硬齿面减速机拖动卷筒。机前卷取机的压辊装在开头矫直机的出口导板上。为方便卸卷设有推板装置。卷取电机和减速箱采用稀油循环润滑。
主要技术参数
卷筒直径:508 mm(正圆)
最大卷取速度:950m/min
卷取机齿轮:硬齿面、渗碳、淬火、磨削, 精度等级 6级
卷取电机:两台 Z560-4B 728KW 390/1200r/min
钳口开口度:10 mm
5 卸卷车(两台)
结构型式与上卷车基本相同,仅将V型托架改为托辊。
主要技术参数
上升推力:≥200KN
升降行程:1500mm

六辊可逆冷轧机横移-弯辊系统的控制

六辊可逆冷轧机横移-弯辊系统的控制
《冶金自动化》2006年增刊(s2)
六辊可逆冷轧机横移/弯辊系统的控制
郝宏昭,米进周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第六研究室,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简要介绍了六辊可逆轧机(UCM轧机)的特点,描述了六辊可逆冷轧机横移/弯辊系统的控制过程。
【关键词]六辊可逆冷轧机;中间辊横移;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
O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成品宽度
带材板形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本轧机中间辊只有
正弯辊。
4.1弯辊控制方法、
对弯辊的控制采用压力闭环控制,其控制框
图如图7所示。
[编辑:魏方]
・227・
置,方可进行换辊操作。否则将会损坏轧机辊系。
单独调节,也可以两边同时调节。
4弯辊系统的特点及控制原理
在轧制过程中,弯辊是最为常见的用于对带 刚凸度和板平直度进行连续控制的方法之一。通 过控制轧机轧辊两侧的弯辊力,改变轧辊的辊形。
弯辊控制用于控制轧机出口侧带材的板形。如果 弯辊力使辊缝减小,称之为正弯辊;反之,如果弯

此外通过硬线连接方式与AC,C系统通信以协助
AGC系统实现快速卸荷,与工艺PI£之间通过 MPI网通信实现AGC泵站及弯辊泵站的远程起停

r——。一
及故障状态显示,控制框图如5所示。
3中间辊横移系统的特点及控制原理
中间辊横移是控制板形精度的方法之二。它
亡 E
图4中间辊正弯辊
根据带材宽度的不同而轴向移动上下两个中间
馈达到平衡,执行器输出为零,油缸不再动作。当 给定再次增减时,反馈随之增减,执行器驱动油缸
要解决这个控制问题,必须要转换思维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 其实所谓的同步只是从宏观上来说的,它实际上

1100六辊可逆冷轧机组电气控制系统

1100六辊可逆冷轧机组电气控制系统

《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第9期中山中粤11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是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马口铁基板专用轧机,于2007年3月在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基板厂成功投入生产。

针对马口铁基板的性能特点,该轧机创新性的集成了国外该类设备的特点,采用网络通讯、PLC自动控制系统,液压AGC控制、直接张力闭环控制、真空除油、油雾净化、液压弯辊控制、中间辊横移控制、轧辊分段冷却控制等新技术。

该轧机能轧制成品厚度为0.18mm。

产品厚度精度达到±3μ,张力精度达1%,该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该冷轧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进一步提高国产冷轧机组的电控装备水平,提高马口铁基板的国产化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1轧机设备组成冷轧机组是马口铁基板生产线的最重要设备,它负责将热轧板材轧制成为目标厚度的冷轧板,对板型及厚度的影响非常大,冷轧机组对基板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中粤六辊可逆轧机设备主要包括上卷小车、开卷机、纠偏装置、开头矫直机、机前装置、1100mm可逆冷轧机组、机后装置、激光测速仪、测厚仪、左卷取机、右卷取机、助卷器、卸卷小车、轧线调整装置、换辊装置、真空除油装置等。

另外还包括:主传动液压站、AGC液压站、弯辊横移液压站、稀油润滑站、油气润滑站、工艺润滑站、直流传动系统、AGC控制系统和PLC网络控制系统等。

2供配电系统的构成中粤轧机的供配电系统由高压供电系统和低压供电系统两部分组成。

高压供电系统进线为三路AC三相10kV,50Hz,分别到3台独立的整流变压器。

1#整流变压器(4500kVA,10kV/0.75kV)出线为两路三相750V,50Hz,为主机2台直流电机供电。

2#、3#整流变压器分别为左右卷取机直流电机供电(2500kVA,10kV/0.66kV),出线各为两路三相660V,50Hz。

高压供电系统包括整流变压器和进线开关。

低压供电系统进线为一路AC三相380V,50Hz,低压供电主要为开卷机、转向辊直流电机及其它直流电机的励磁、风机,交流电机,交直流传动控制电源和自动化系统,操作系统及其余辅助系统供电。

HC六辊可逆式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的解决

HC六辊可逆式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的解决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姓名:詹全红市级电大:四川电大直属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年级:2011年春学号:1151001200723指导老师:付刚日期:2013年4月9日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詹全红(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针对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向移动系统中由于两个轴移缸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存在尺寸误差、轴移凸块装配的误差。

使两个轴移缸所受负载不同而影响两个轴移缸的运动速度不同,造成两个轴移凸块的不同步,从而在换中间辊时因轴承座无法正常的锁紧使换辊时间的延长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中间辊轴移液压回路中增加分流阀使两个轴移缸同步而缩短换辊时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HC轧机中间辊轴移不同步分流阀一、前言HC六辊轧机是冷轧机组的本体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常温状态下薄带钢的轧制。

该机组采用先进的新型6辊高速轧机,不仅具有工作辊正负弯辊系统、中间辊弯辊系统以及工艺润滑分段冷却控制系统等先进的轧制板形控制能力,可获得优良的带材板形;而且采用中间辊轴向移动装置,以实现较大的压下量而不损坏带钢边部形状以避免带钢边部缺损的出现从而以满足高质量冷轧板市场的需要中间辊轴向移动装置由移动液压缸与凸块连接,凸块上的锁紧液压缸控制凸块与中间辊轴承座锁紧或打开。

中间辊轴向移动时,其凸块与中间辊一起同时移动,以保证任意位置时其弯辊力中心线与中间辊轴承中心线的一致性,有利于中间辊弯辊力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从而使中间辊轴承避免承受因轴承中心线与弯辊力中心线不一致所形成的附加弯矩,以提高轴承的寿命,也有利于板形控制的稳定性。

其轴向调整装置的移动信号由同步机构控制液压比例系统以推动液压缸来实现其调整量,本液压比例系统以保证实现准确、快速调整的目的。

若需中间辊移动以及在轧制时其凸块上的锁紧液压缸应锁紧,其具体移动量应根据带材的宽度情况,对上下中间辊分别进行调整,以满足轧制带材的需要。

HC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轴向移动系统中由于两个轴向移动缸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存在尺寸误差及轴移凸块装配的误差,使两个轴移缸所受负载不同造成不同步,而在液压系统中没有类似可以保证两个轴移缸速度同步的液压元件,结合现场实际和对调速阀与分流阀的工作原理的对比,选用分流阀从而在液压回路上来控制两个轴移缸速度的同步,以缩短换辊时间。

六辊可逆冷轧机道次量综合优化技术的研究

六辊可逆冷轧机道次量综合优化技术的研究

分布越均匀" 则出口带材板形越好# 反之" 如果
出口带材前张力的横向分布越差" 则出口带材板
形越差(
上述板形综合控制函数只针对单一道次" 而
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在工作时为多道次轧制" 同
时单机架可逆轧机每道次之间张力耦合关系比较 弱" 可以单独自由设定" 但上个道次的出口板形
及断面形状就是下个道次的来料板形与断面形
5]452B7"" 2;eE7>XE@8A"" <-45dI>KB@"" <:dI>N@8A#" i-45d=8A"" i-45c7=8>EB7#
!"$H11>C+P32I=MO:8JBNKLO3WB7RSI8K1@Q" 9KJQ" 07) =8 %")&&&" 1E78=# #$4=K7@8=F38A78IIL78APINI=LDE 1I8KILG@L1@FJ>L@FFIJ CKL7R 3WB7RSI8K=8J [L@DINN"
<=8NE=8 ;87MILN7KO" m78EB=8AJ=@&,,&&)" 1E78=$
7,1)-3/)* :8 KEIE7AE>NRIIJ L@FF78ARL@DINN@G=N7?>E7AE N78AFINK=8J LIMILN7UFIL@FF78AS7FF" KEILI=N@8=UFI NIKK78A@GL@FF78AR=NNWB=8K7KOJ7LIDKFO=GGIDKNKEIJ7NKL7UBK7@8 @GI?7KNKL7R NE=RI=8J KEINK=U7F7KO@GL@FF78AS7FF" =NYIFF=NRL@JBDK7@8 IGG7D7I8DO=8JI8ILAOD@8NBSRK7@8 @GL@FF78AS7FFQ-FKE@BAE E7AE>NRIIJ L@FF78A7NG=NK" KEI =MIL=AIRLINNBLILIJBDK7@8 RILR=NN7NF7S7KIJ =8J LIF=K7MIFONS=FFB8JILE7AE>NRIIJ L@FF78AD@8J7K7@8NQ*@ =DE7IMID@8N7NKI8KI?7KKE7DV8INN" 8IIJ K@78DLI=NID@LLINR@8J78AR=NNIN8BSUILQ+@LLIMILN7UFIL@FF78AS7FFN" 78DLI=N78AR=NNIN8BSUILSI=8NN7A87G7D=8K78DLI=NI@GI8ILAOD@8NBSRK7@8 G@LKEII8K7LIB87KQ*@KEIRL@UFISN @GRF=KINE=RI=8J E7AE I8ILAOD@8NBSRK7@8 78 KEIE7AE>NRIIJ LIMILN7UFIL@FF78ARL@DINN" KEIL@FF78ARLINNBLI=8J R@YIL@GKEIF=NKKELIIR=NNINYILIIGGIDK7MIFOLIJBDIJ UO@RK7S7X78AR=L=SIKILNNBDE =NKEIGL@8K=8J LI=L KI8N7@8 =8J L@FF78ANRIIJ @GI=DE R=NN" KEI@UTIDK7MIGB8DK7@8N@GNE=RID@8KL@F=8J R@YILD@8KL@FG@LI=DE R=NN =LIINK=UF7NEIJ" =8J =GKILYI7AEKIJ D=FDBF=K7@8N" YE7DE JIMIF@RIJ =D@SRLIEI8N7MI@RK7S7X=K7@8 =8J NIKK78A KIDE87WBI@GL@FF78ANDEIJBFINKE=K@UTIDK=NL@FF78AR@YILB87G@LSI=DE R=NN" YE7FI=FN@K=V78A78K@G=DK@LNNBDE

1100轧机技术设计说明书

1100轧机技术设计说明书

天津市富仁板带有限公司11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技术设计说明书编制:(机械)___________(液压)___________(电控)___________审查:(机械)___________(液压)___________(电控)___________重型机械研究所2006年4月5日11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技术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本轧机成套设计是依据天津市富仁板带有限公司与重型机械研究所、凯瑞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11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技术附件进行设计的。

二、机组主要技术参数1.1 来料规格材质:酸洗热轧带卷Q195、Q215、08Al、20、Q235、低合金钢等机械性能:最大屈服极限σs≤360N/mm2厚度:1.2~ 4.0 mm宽度:650~1015 mm卷径:Φ510mm卷外径:Φ900-Φ1850 mm卷重:Max 19T1.2 成品尺寸厚度:0.15-1.2mm宽度:650~1015mm卷径:Φ510mm卷外径:Φ900-Φ1850 mm卷重:Max 19T厚度公差:±5μ(δ<0.3mm)±8μ(0.3≤δ<0.5mm)±2%δ (δ≥0.5mm)1.3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轧机规格:Φ950/Φ370/Φ330⨯1100mm最大轧制压力:10000 KN最大轧制力矩:70KN-m穿带速度:18 m/min轧制速度:0~750m/min开卷力:5~50 KN最大开卷速度:300 m/min卷取力:12~120KN(V<450m/min)6.3~63KN(V≥450m/min)最大卷取速度:800 m/min轧机速度精度:1/1000轧机力精度:动态:Tmax * 8/100稳态:Tmax * 3/100轧机最大加速度:0.8m / s2轧机最大减速度:1.0m / s2工作辊规格:Φ300-Φ270⨯1100mm中间辊规格:Φ370-Φ335⨯1100mm支承辊规格:Φ950-Φ890⨯1050 mm开卷机卷筒直径:Φ460~Φ520mm(正圆Φ510mm)卷取机卷筒直径:Φ490~Φ510mm(正圆Φ510mm)偏导辊规格:Φ400⨯1100mm引料辊规格:Φ200⨯1000mm展平辊规格:Φ220⨯1100mm工作辊最大开口度:20mm工作辊弯辊力(单边正/负):300/180KN中间辊横移力:550/350KN中间辊横移量:200mm冷却介质:乳化液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压上、弯辊/横移:21Mpa液压传动:10Mpa工艺润滑流量:5000 L/min开卷机电机功率:243KW卷取机电机功率:490KW⨯2⨯2(串联)主轧机电机功率:1250KW⨯2(串联)除油方式:真空和气刀除油机组工作方式;成卷可逆轧制机组传动方向:在开卷带材前进方向右侧(右传动)三、机组装机水平3.1 主轧机、开卷机和机前、机后卷取机采用西门字6RA70(或ABB)全数字直流调速,可控硅供电(混装结构),机组PLC(西门子)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六辊管材矫直机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六辊管材矫直机设计[管理资料]

六辊管材矫直机设计摘要管棒材矫直机是用于消除圆截面轧材的弯曲变形、椭圆变形以及其他类型的复杂变形的机器,目前使用的矫直机主要有二辊、五辊、六辊、和七辊矫直机等。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无缝钢管的发展状况、无缝钢管的生产流程、管棒材矫直机的概述、管棒材矫直机矫直理论技术的发展、矫直原理以及矫直工艺等理论,确定了矫直机的总体方案。

在力能计算部分完成了管材弯矩、管材变形能、管材接触线长度、矫直力、矫直机驱动功率等计算,此外万向接轴及矫直辊传动轴等主要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并对角度调整机构的传动装置进行了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

关键词:矫直机、矫直辊、强度校核The design of six roller pipe straightening machineAbstractThe function of tube-bars straightening machine is readucing bending deform ,ovaling deform and other complex deform of tube present ,there are 2、5、6 and 7-rolls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manual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seamless steel pipe,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eamless steel pipe, straightening machine tube development, Straightening principle and Straightening process theorie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program of straightening machine. In calculation of force and energy parameters,it has calculated the moment of pipe,the deformation energy of pipe,the length of contact line of pipe,straightening force and the drive power of straightening addition,check the instensity of universal coupling of straightening roll and so on,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Straightening roller and Shaft are the same time,it analysises and designs the driving device of angnlar adiustable mechanism.Key words:straightening machine; straightening roll;Strength Check目录摘要 ...................................................................................................................................... 第一章绪论 . 0 0 (2) (5) (7) (10) (12) (13)第二章六辊矫直机的结构分析及矫直原理 (14) (14) (15) (15) (16)第三章力能参数计算 (20) (20)管材弯矩的确定 (21)R.........................................................................................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国内外现状
HC 轧机全名为HITACHI HIGH CROWNCONT ROLMILL,即日立中心高性能轧辊凸度控制轧机。

该机型是日立公司于1972 年研究开发的轧机,两年后正式投入工业化应用。

它具有普通四辊冷轧机不能达到的性能和优点,首先在日本得到推广使用,继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广泛用于热轧和冷轧生产中的单机可逆轧机、连轧机和平整机。

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在支撑辊和工作辊之间加入一对能够沿着轧辊轴向相对移动的中间辊,通过中间辊的相对移动来改变轧制压力在带钢方向上的分布,加上工作辊的正负弯辊作用,对改善带钢板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国外,除日本各大钢铁公司普遍采用HC轧机机型外,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巴西、墨西哥、韩国等国家均从日本引进了该轧机。

在国内,武汉钢铁公司为生产镀锡板基板,1987年首先引进1250HC六辊轧机,之后上海宝钢、辽宁鞍钢等国内各大钢铁公司先后引进了这种轧机机型。

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国内相关单位也开始跟踪并开发国产的HC六辊轧机。

国产大型六辊轧机已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而且主要的技术水平和功能已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水平。

但是,六辊轧机种工作辊弯辊、中间辊横移、中间辊弯辊三种方式与带材板型的检测、控制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闭环控制,目前国内虽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仍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

二、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最近几年又在HC轧机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推出了一些新型的HC轧机。

例如,HCMW 轧机是综合HC轧机和HCM轧机的优点,其特点是中间辊和工作辊都能轴向移动。

在国内,HC轧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降低轧辊表面缺陷的措施,预防轧辊剥落的措施,预防轧辊断裂的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不断把一些新型控制方法引入板形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弥补PID控制中很难满足高精度控制要求的不足,比如基于动态负荷分配的板形控制方法。

在日本,成品机架或成品道次采用软刚度的方法
(Mc=M/2)得到了应用,改善了板形质量。

最近我国在中厚板轧制上采用了这种方法改善板形质量。

随着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板形模糊控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近来已将模糊逻辑应用于控制包括非对称板形在内的任意板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三、发展趋势及特点
随着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用户对板带材的厚度精度和板型提出了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

板带厚度精度包括纵向精度和横向精度,板带材的纵向厚度精度随着各种形式的AGC 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达到微米级精度,但横向厚度精度的控制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横向厚度相对变化率比纵向厚度相对变化率大得多,且横向厚度与板型密切相关,所以如何改善横向厚差和控制板形是目前国内轧制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

因此,提高板带横向厚度精度的新一代轧机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的轧机设计重要课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冷轧板带的生产必须加快发展,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冷轧生产技术正向大型化、集成化、高速化方向发展,而且在进一步地提高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

产量和生产率都有显著的提高,产品质量更趋完美。

(1) 热轧生产技术的完善,使得某些薄规格热轧产品正在替代同规格的冷轧产品。

薄带钢连铸的产业化将会为冷轧原料提供新的来源。

高品质的冷轧成品尤其要注重前工序的生产,要有纯净度高、品质优良、性能均匀的原板才能轧出优质的冷轧产品。

(2) 酸洗- 轧机联合机组将取代其他机型,成为冷轧机中的主力军。

对于特殊钢、高强钢和极薄带,可逆轧机(尤其是双机架可逆轧机) 辅以现代化的控制手段仍将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3) 全数字化的交流变频传动技术将取代其他形式,使得控制过程更快速、更准确。

(4) 新型激光测速仪和各种厚度、板形及平整度测量仪的应用,可使轧制成品的厚度精度达到1 %以下,平整度小于8I。

四、优缺点分析比较
1、六辊HC轧机的优点分析:
①六辊HC轧机具有相当大的板形调节性和良好的板形稳定性,因此可以采用大压下率而不影响带钢的板形,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

②由于六辊HC轧机可以改善冷轧带钢的板形质量,所以冷连轧机最后一台机座对于带钢厚度的控制将不受板形控制的影响。

③六辊HC轧机可使带钢的板形具有良好稳定性,因此可以采用较小直径的工作辊进行轧制。

根据有关算式可知工作辊直径与轧制压力成正比,即当工作辊直径越小,则轧制压力就越小,因此可提高压下率的效果,节省能源。

④通常四辊轧机要根据将要轧制的不同宽度规格的带钢准备不同凸度的轧辊,轧辊储备量大。

而六辊HC轧机由于其中问辊的轴向可调性,不必准备大量的备用轧辊。

⑤由于六辊HC轧机具有良好的板形稳定性和较大的板形调节性,所以在确定轧制道次时可以不考虑带钢的板形问题。

⑥六辊HC轧机在中间辊轴向移动量和工作辊、中间辊弯辊力匹配合理的条件下,可使所轧制的带钢边部厚度差极小,减小下道工序的剪边量,提高成品率,也可防止由于边部厚度不均而导致的边裂甚至断带。

⑦为提高热轧成品带钢的板形质量,六辊HC轧机用于热连轧精轧区域将成为发展方向。

2、六辊HC轧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在预设定中间辊的轴向位置时,由于中间辊相对于工作辊和支承辊作轴向移动,所以极易擦伤辊面。

②因轧辊之间的接触长度减少,加之中间辊辊身一端处于工作辊和支承辊辊身中间任意位置(尽管中间辊一端已设计成圆弧状),工作辊和支承辊的磨损相对较快。

③由于整个辊系是处于非对称状态下进行轧制,因此精确计算辊系的受力状态及变形是相当困难的,目前世界上仍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④由于六辊HC轧机较四辊轧机增加了一套中间辊系,使整个辊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必须增加辅助装置稳定辊系。

⑤为了能够轧制更薄的带钢,选用直径更小的工作辊。

同时为满足轧制扭矩的要求迫使设计者使用中间辊或支承辊作为传递轧制扭矩的单元,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⑥轧机换辊时必须将中间辊复位到与工作辊、支承辊对齐的位置,所以其换辊周期将比四辊轧机长。

鉴于上述六辊HC轧机的种种优点和不足之处,目前世界上相关的科研机构在此基础上正在加紧研制、开发更多类型、更完善的六辊轧机。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滨生. 900 MS六辊HC冷轧机研制[J]. 机械制造, 1999,43(488):36-38.
[2] 赵永平,颜代昶,周一林,朱大俊.攀钢HC冷连轧机组工艺特点及应用研究[J].
四川冶金,1999,(5):9-17.
[3] 肖白.我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进步20年及展望[J].轧钢,2004,21(6):15-19.
[4] 杨利坡,周涛,彭艳,刘宏民.HC可逆冷轧机轧辊失效改进措施的试验研究[J].
钢铁,2006,41(5):57-60.
[5] 张小平,张少琴,张进之,郭会光.板形理论与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J].塑性工
程学报,2005,12(增刊)
[6] 宋颍涛.板带钢轧机的发展和展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2(5):36-37.
[7] 郑虎平.攀钢HC轧机板形控制实践[J].四川冶金,2005,27(5):16-17.
[8] 汤铁,赵永平,周三保.攀钢HC轧机工作辊使用情况及国产化现状[J].钢铁,2000,
35(3):64-67.
[9] 孙仁孝,周一林.攀钢冷轧厂HC连轧机组大压下率轧制研究[J].四川冶金,1999,
(5):3-8.
[10]刘友存,韦菁.日本轧钢技术10年进步概况和展望[J].安徽冶金,2007,
(2):15-18.
[11]杜光梁,王向欣,张新仁,姚成君, 杨佳欣.四辊/ 六辊HC中试轧机的设计[J].
电工材料,2006,(2):27-31.
[12] 张树堂,周积智.我国轧钢技术的新进展[J].冶金管理,2007,(5):55-57.
[13]杨美顺.现代冷轧机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冶金,2004,(10):14-17.
[14]刘战英,李贺杰.轧制规程优化设计.河北冶金,1998,(2-5):121-123.
[15]韩旭中, 梅富强, 柴羽中, 蔡茁.1450mm 可逆式六辊冷轧机的研制与应用[J].
轧钢,2005,22(6):3-5.
[16] 曹鸿德.塑性变形力学基础与轧制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17] 胡国栋.轧钢生产工艺及设备(上)[M].秦皇岛:燕山大学,2003.
[18] 邹家祥.轧钢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19]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