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世界第一节:物体的运动第二节:力的作用第二章:力的运动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摩擦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杠杆原理第六节:滑轮与轮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力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2. 摩擦力的计算。

3. 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 杠杆原理与滑轮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第三章杠杆原理、滑轮与轮轴等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2. 板书细节:用图示、公式、关键词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的合力。

论述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观察家中或学校的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答案:1. 合力为约18.03N,方向为东北方向。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嗨,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物理中的运动。

别急,听我慢慢说,保证让你轻松搞懂。

运动,说白了,就是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

你坐在教室里,发现窗外的树在动,那是因为你在动,树却在原地,这就叫做相对运动。

1.1 运动与静止首先,运动和静止这两个概念很有趣。

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静止就是位置没变。

就像你坐在车里,车在路上跑,你感觉外面的风景在飞快地变化,而你自己坐在车里不动,这就是静止和运动的相对关系。

1.2 参考系说到运动,就不得不提参考系。

啥是参考系呢?就是你用来观察物体运动的那个背景。

如果你在火车上,看外面的风景,感觉一切在移动;但如果你站在站台上,看火车上的风景,感觉火车在动,站台上的风景没变。

其实,两种情况都是对的,只是参考系不同罢了。

2. 速度和加速度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还包括速度和加速度。

别急,我们一项一项地讲。

2.1 速度速度就像是你跑步时的快慢。

简单来说,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比如,你在操场上跑步,如果你跑得快,那速度就大;跑得慢,速度就小。

速度可以有快慢之分,还可以有方向,比如你向东跑,速度就是向东的速度。

2.2 加速度加速度呢,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举个例子,当你骑自行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骑行时,你的速度会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快慢就叫做加速度。

如果你骑得越来越快,说明你有加速度;反之,如果你骑得越来越慢,就是负加速度,简单来说就是减速了。

3. 描述运动的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描述这些运动。

其实,我们可以用图像、公式和文字三种方式来描述。

3.1 用图像描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图像。

想象一下,绘制一条线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比如,你画了一条曲线,表示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

这个图像告诉我们,小明的移动路径,以及他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

3.2 用公式描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用公式。

初二物理 第一章 第二节 比较运动快慢

初二物理 第一章 第二节 比较运动快慢

例题:我国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的雅典奥 运会上以12.91s的成绩平了110m跨栏的世 界记录。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单位换算 5m/s=___km/h 18 二、计算
72km/h=____m/s 20
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min内通过了1200m 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t=1min=60s,s=1200m 求:v=? 解:
观察与思考:
观察书上4页图1-4,飞机、飞鸟、 汽车、动物等都在运动,你知道谁 快,谁慢吗?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方法:
控制变量法
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问题: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 半分钟可跑840米,一只鸽子 一小时可飞80.5公里,如何比 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是不是没 办法了呢?
多选题 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 是( BC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 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 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 乌 龟 和 兔 子 由 起 点 出 发 后 , 兔 子 很 快 把 乌 龟 落 在后 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 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 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 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 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②振动频率的高低跟发声体
的形状、尺寸和材料有关。一般
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频
率越低;长度越短,频率越高。
知识三、音色
1. 音色
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
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2. 音色的决定因素
结构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
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故①符合题意;
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
调不同,故说明了音调的影响因素;故②不符合题意;
提出问题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
设计和
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齿轮固定在转台的转轴上,摇动转
台使齿轮旋转,手持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
硬纸片随之振动发声;
②使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发现在齿轮转速相同的
情况下,齿数越多,纸片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分析与
论证
快慢
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得快,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噪声及其控制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思维导图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产生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传播
①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清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清单

初中物理八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清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基本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比米(m)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3、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µm 1µm=103nm1m=106µm 1m=109n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包括各种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学生用尺等)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三、刻度尺的使用1、认识刻度尺(1)量程(测量范围)(2)分度值(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3)零刻度线是否磨损(4)单位2、刻度尺使用规则(1)“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法;③滚轮法;④辅助法;⑤化整为零法四、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五、时间的测量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电子表、石英钟等2、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重点)六、误差与错误1、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误差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测量者的观察能力估测水平和测量方法有关,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而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3、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_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_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甲骨文“ 磬”
2 图画:
古 人 的 宇 宙 模 型
3 文物古迹
安 徽 出 土 的 雕 刻 玉 版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哥白尼: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家,用“日心说体系” 否定了“地心说”。 伽利略:经典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牛顿: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相对论 普朗克和玻尔——量子力学
(3)在黑夜中飞行自如的 蝙蝠是 现象;
(4)闪电是
的现象。
(5)龙卷风是
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韦思教育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韦思教育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1 文字:
纳 西 族 东 巴 文 “ 晒 干”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自然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自然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自然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在生活中的神奇物理现象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的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进行(做)实验与收集数据 5 分析论证 6 评估 7 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课件

__速__度___。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m__/s___,常用的单 位还有___k_m_/_h__。
速度单位两者的关系是:1_m__/s_=_3_.6_k_m__/h_。 3、我们把_物__体_沿_着_直__线_且_速_度__不_变_的运动,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控制噪声的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① ___在__声__源_处__减__弱__
② __在__传__播__过_程__减__弱_
③ ___在_人__耳__处__减__弱__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1、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 ________。 温度计 2、测热量胀温冷度缩用_______。温度计是利用 物质___摄_氏__度___的性质制成的oC。温度的 单位是________。符号冰是水_混_合__物__。 3、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1_0的0o温C 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 _____。 量程
直线表示光线传播的_径__迹____,箭头表 示光线传播的_方__向___。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遇到其他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__射_。 2、在反射现象中,入_射_光_线_、反__射_光_线_、法__线_
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 别位于法线_两__侧___;_反__射__角_等于_入__射__角_。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可__逆__。 4、反射现象分为__镜__面_反__射_和_漫__反__射_。 5、所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__反__射_定__律___。 6、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1、凸透镜的特点:_边__缘__薄__,_中__间__厚__。 凹透镜的特点:__边__缘_厚__,__中__间_薄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运动中的宇宙
复习与回顾
❖ 还记得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②1s=1/60min=1/3600h=103ms=106μs
飞机和子弹具有相同的快慢程度, 飞行方向也相同,因此接近相对静 止了。
课堂小结
一.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 分析物体机械运动用来做参考,视为不动 的物体。 三.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四.拓展应用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第3题。
谢谢大家! 再见!
B.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则乙相对于甲
也一定是运动的,对吗? 对。
C. 人坐在行驶的车上,人相对地是运 动的,但相对车又是静止的,到底人是静 止的还是运动的?
必须指明是参照哪个物体才能确定 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D. 乙相对于甲来说向东运动,相对于 乙可以说甲向西运动,对吗?
对。
参照物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需选定一个用 作参考的标准物体,先认为这个标准物 体是不动的——这个标准物体就叫参照 物。
保持静止;地上的花 在向上运动。
思考练习3.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才能成 功对接?
相对地有相同的运行高度和快慢程度, 二者互为参照物时相对是静止的。
交接棒的 两人有什 么诀窍?
接棒者与交棒者达到相对地面共 同的快慢程度,即相对静止。
以地面、飞机或 者以先跳的运动 员为参照物,后 跳的人在做什么
运动?
• 测量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①长度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时要靠紧被测物,正对读数。 ②停表读数:先“分”后“秒”,不估读。
你上节课的作业做得怎么样?
可测 n次的总时间 t总, 再求平均,得每次时间 t=t总/n。
❖ 难点回顾——单摆的计时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D.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开汽车 的人都在沿同一条路向东运动,说汽车最 快,步行最慢,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如果 以骑车的人为参照物,则步行的人,开汽 车的人都在向哪做什么运动?
先以路面为参照物;以骑车人为参照物 时,汽车仍在向东走,但走得慢了,而步 行的人变成向西走了。
E、树枝断了,鸟笼 子下落时,鸟在展 翅飞着。以笼子为 参照物,鸟和地上 的花在如何运动?
以地面、飞机为参 照物在下落运动; 以先跳者为参照物 在上升 。
以运动员为参照 物,飞机和地球 在如何运动?
地面和飞机都 在向上运动。
请听:歌词中是以什么做为参照物?
小小竹排
第一句以河岸为参照物看人和竹排, 第二句以竹排为参照物看青山向后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 行员驾机飞行时发现一只“昆虫”在附 近飞行,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军 子弹,试解释。
先以地面;后以开动的其他列车。
B.神舟五号飞船中的杨利伟, 以什么为参照物时他在做圆周运动? 以什么为参照物他又是静止的?
地球;神州五号 飞船。
C.并行的卡车和收割机,都以地面 为参照物是什么状态?收割机以卡车 为参照物又是什么状态?得到什么结 论?
都在运动;静止。 结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参照物——你理解了吗?
①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 运动形式。 ②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参照物时可能有不同的 运动形态。 ③要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取同一参 照物。
你能据此分析一些例子吗?
思考与练习2.小组研究回答下述问 题:
A.站台上停的列车车厢中的人,如 果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如果说他是运动的又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
①你能举出哪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分别是怎 样判断出来的? ②除机械运动外你还知道哪些运动?
思考与练习1. 分析回答下述问题:
A.两个看起来都运动的物体,彼此看 来也一定是运动的吗?
不一定,如果两物体相对原来的运动情 况完全一样,彼此看起来就是静止的;如果 相对原来的运动情况不一样,彼此看来就是 运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