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

合集下载

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 人文遗产,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尤其 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 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 游开发价值。
反方:从纯经济角度看, 坎儿井已无生存必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夏 季易干涸, 冬季水多时又易白白流走, 无法蓄贮。 而水库可蓄水, 随时进行生态调节。应该任坎儿井 自然消亡, 优胜劣汰, 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
坎儿井的优点
1. 减少蒸发,防止风沙 2. 水质优良,减少污染 3. 营造特有良性生态系统 4. 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5. 可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
如何保护坎儿井
a.设立坎儿井专管机构,动态监测坎儿井
b.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c.统计各地坎儿井现状,按损坏程度和重要程度 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d.实行“保优汰劣”,对出水量大、坍塌量小的 宜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水量小, 维护困难,产出效益低的坎儿井则考虑淘汰。 e.对பைடு நூலகம்行布设的多条坎儿井实现“并轨”。
坎儿井消退原因
外因: 内因:
1.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规划
a.机井抽水 b.油田用水 c.水库截水 2.坎儿井管理不善,缺乏维护 a.政府不够重视 b.坎儿井匠无人继承
1.只能收集表层地下水
2.对地下水位变化适应性差 3.竖井易坍塌、暗渠易淤塞 4.输水渗漏损失
要不要保护坎儿井???
正方:坎儿井在很多地区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而
坎儿井的发展方向
建筑工艺现代化
与现代水利工程相协调
保护坎儿井水质,防止油田污染
坎 儿 井 赋
踏马古道 烟沙城阙 在这里
细水长流几千年 你还要流几千年
我还在《诗经》前游手好闲 在唐诗宋词后背井离乡 你就流过了我辗转反侧的岁月

吐鲁番坎儿井的困境及其出路

吐鲁番坎儿井的困境及其出路
中图分类号: T V 12 1. + 3 文 章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008 8 ( 2 013 ) 04- 016 0 - 02
�� �
1
坎儿井的结构及其原理
吐鲁番盆地内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16.6 m m , 但年 均蒸发量达 2 8 4 5 m m �降水少, 气候干燥 �在吐鲁番 盆地中, 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沉积物 � 盆地中沉积着 10 1 000 m 的卵砾石, 砂砾石 , 砂, 及少量粘土, 渗水性 强 �山区降水丰富但是降水绝大部分进入山前戈壁砂 砾地带, 只有少量流到绿洲� 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引 , 出 供平原地区灌溉� 当地人民根据这种自然条件和 地质条件发明了坎儿井 �坎儿井是由竖井 , 暗渠 , 明渠 和涝坝 4 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 段 �前部为集水段 , 一般长 2 00 1 000 m , 位于地下水 , � 位以下 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 后部分为输水段 , 在地 下水位以上� 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 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 也是送气通风口� 一般每隔 2 0 70 m 就有一口竖井 �一般来说, 越靠近源头竖井越 深, 布置越稀疏, 越靠近出 口竖井越浅, 布置越密集 � 竖井深几米到几十米, 最深可达 9 0 m �
表1 坎儿井的水质变化
在托克逊县西北的阔克嘉乡新发现的岩石画中刻 年份 ph值范围 平均 ph值 硫酸盐合格率 矿化度合格率 出明显的坎儿井图案� 据刊布者的考证,这些岩石画 2 004 7.0 - 8 .9 7. 6 55% 61% 000 6000 年的历史� 西汉时期 , 有4 移民实边和修渠 2 009 7.3 - 8 .3 8. 2 67% 78% 2 011 7.7 - 8 .3 8 63% 71% � 屯田是抗击匈奴侵扰的组成部分 坎儿井得到广泛的 应用, 穿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唐宋时期, 坎儿井仍然 坎儿井水的 pH 值基本上符合中国饮用水水质标 � .5 � 但是, 发挥效益, 直到元朝成宗元贞二年 ( 12 9 6 ) 骆天骧时才 准的规定值 6 .5 8 坎儿井的 pH 值有增大 � 的趋势 �部分坎儿井变化较大� 硫酸盐与矿化度的合 废弃� 据 清史稿 � 等资料记载 : 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 19 30 � 格率有增大的趋势 � 在 世 纪中 叶 仅有 余 处 林则 徐 被贬 新 疆 时 ( 18 4 5 年) , 大兴屯田� 坎儿井得到大规模推广 , 增加 3 坎儿井衰退的原因 8 0) 左宗棠入新疆又发展增 到 60 余处� 光绪六年 ( 18 3.1 自身缺点 5 处�19 49 年底, 4 开到 18 吐鲁番地区有坎 儿井 1 08 条 �19 4 9 年以后的坎儿井数量变化, � 见图 1� 坎儿井的自身缺点包括 : 没有整体规划, 布置零

坎儿井如何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坎儿井如何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新疆地区热量和土地资源充足, 但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 人们要生产、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开发利用地下水。

①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
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

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②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

③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
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有利于修建坎儿井工程.
④坎儿井的修建可将冰雪融水引入地下,减少水分蒸发,渗漏,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一、前言被新疆各族人民誉为“生命之泉”的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

本文重点分析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

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坎儿井作为干旱地区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最为经济、有效地水利工程,坎儿井不仅具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更有其巨大的资源环境价值。

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井水,沁人心脾。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

机井投资少效率高,开采极其随意。

全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占两个亿。

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

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坎儿井历经岁月沧桑,闻名于世。

但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坎儿井发生了管理
问题,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禁想知道:如何保护坎儿井,确保
它的完好无损,供大家享受着每一滴清新的“古老水”、每一片历史的景致?
首先,有必要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视力量,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人们意识到井的
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管理作用,对古井旅游景区管理有
明确的制度规定,体现公共利益,加强管理治理。

同时,注重保护古井资源,加大投资,
增强投入力度。

其次,通过法律依据,严格防止古井遭受破坏,尤其是部分公私合作,
为建设古井提供具体的限制措施,以保护古井的正常服务功能。

最后,可以利用国家及地
方的一些政府支持政策,对我国古井的保护维护工作给予支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维
护机制。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加强古井的管理和保护,坚持“保存古井、传承古井”的原则,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延续古井的魅力,让每一座古井,成为灿烂的文化传承。

坎儿井:吐鲁番的生命之泉

坎儿井:吐鲁番的生命之泉

坎⼉井:吐鲁番的⽣命之泉2019-10-20从空中鸟瞰⼴袤的吐鲁番⼤地,巍巍雪⼭环绕盆地四周,中间横亘着闻名遐迩的⽕焰⼭,艾丁湖犹如银光闪烁的⽉亮宝⽯镶嵌⽟盆地中央,在⼭与湖之间,矗⽴着⼀条条蜿蜒交错、星罗棋布的上堆,似⼀部交响乐的五线谱,这就是吐鲁番⼤地的⾳符――坎⼉井,那清澈的⽣命之⽔,从古流到今,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洲⼈民。

世界上最⼤的地下⽔利灌溉系统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旱区域,极端最⾼⽓温49.6℃,8级以上的⼤风每年在100天以上,但年均降⽔量2.9毫⽶,年均蒸发量却⾼达2844.9毫⽶,素有“⽕洲”和“风库”之称。

⽓候及其⼲燥的吐鲁番很久以前就曾出现过⼤⽚的绿洲,这⾥繁荣的奥秘之⼀就是在吐鲁番盆地分布着类似⼈体⾎脉的坎⼉井群。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和两部的喀拉乌成⼭有许多现代冰川,春季雪融化了,⽔从⼭顶直泻⽽下,夏季由于⼭⾼,拦截了⾼空⽔汽,常形成⼭区地带⼤⾬或暴⾬。

这⾥⼭地地⾯植被稀少,⼤多为裸露基岩,⾬⽔在地表很快形成径流,向吐鲁番盆地中⼼输送。

进⼊⼽壁砾⽯带后,由于砾⽯透⽔性强,⼀些河流50%的⽔流⼊地下,有的甚⾄全部渗⼊地下,在盆地北、两边缘形成⼀个巨⼤的潜⽔带。

古代吐鲁番盆地的⼈利⽤丰富的地下⽔和地形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井,把渗⼊地下的雪⽔⾬⽔不⽤任何动⼒引出地⾯,形成了常年不断的⾃流⽔,⽔质矿化度低。

⽔在地下流动,蒸发损失少、⽔量稳定、不易被风沙埋没,⾮常适合⼈畜饮⽤,还可以灌溉农⽥。

驱车⾏进在吐鲁番盆地的⼽壁滩上,那⼀座座、⼀排排的⼩⼟堆,错落有序地伸向绿洲深处,那下⾯就是驰名中外的吐鲁番坎⼉井。

新疆有坎⼉井1700多条,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及哈密地区,总流量约为26⽴⽅⽶/秒,灌溉⾯积约50多万亩⼟地。

贯通吐鲁番地下⾎脉的坎⼉井有史可查的有1100多条,现存725条,年径流量近3亿⽴⽅⽶,超过了⽕焰⼭⽔系的总径流量;总长度近5000公⾥,⼏乎接近黄河的长度,是世界上最⼤的地下⽔利灌溉系统之⼀。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作者:夏克尔江·牙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5期摘要:坎儿井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绿洲一种主要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

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维修保护,采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既保护了物质文化遗产,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已失去供水功能的坎儿井恢复活力,造福民众。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保护措施一、吐鲁番坎儿井概况1、坎儿井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地下水大量开采,坎儿井面临消亡。

数据显示,吐鲁番地区现有坎儿井1108条,其中能引雪水的278条,干涸830条,总长度4000公里,竖井超过10万个,灌溉面积约13.23万亩,约占吐鲁番灌溉总面积的8%。

2、坎儿井的构造原理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在地表下开挖引水渠道,把地下潜流逐渐引出地面。

它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5部分组成。

暗渠是位于地下的渠道,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一般输水段长于集水段;竖井是连通地表与暗渠的垂直立井,用于施工中人员出入及运输弃土;明渠是坎儿井水流出地面进入涝坝之间的渠道;涝坝是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二、坎儿井衰败的主要原因1、重视程度不够坎儿井引水工程较为特殊,以前一直作为民间引水工程,没被列入国家计划,任其自由发展政府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对坎儿井的投入较少,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域调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坎儿井水源减少、水位降低。

这些加速了坎儿井的干涸,同时使吐鲁番盆地绿洲外围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坎儿井自身的缺陷。

坎儿井作为在生土地层下开挖的地下水利工程,历经沧桑,暗渠、竖井由于冻融、淤堵、淘蚀、渗漏、裂隙经常造成坍塌。

同时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适应性很差,冬季坎儿井水资源就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其越来越难适应当前水利建设的要求。

3、水资源盲目开发利用、人畜活动践踏及车辆碾压,基建及生活取土、地质勘探维修失当等,产生了多种危及安全的隐患。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摘要:由于近些年灌溉面积的增加,机电井数量猛增,导致地下水急剧下降,严重干扰了地下水的补给状态。

目前坎儿井正处于日益衰减、干涸以至消亡的状态。

本文从坎儿井概况分析,阐述坎儿井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进而保护坎儿井这一“活态文物”。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蓄洪入渗;加固处理坎儿井是在新疆特有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下,形成的水利工程,至今在人畜饮水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处于第四纪地层中,通过截取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潜流,以暗渠将水输到盆地,具有蒸发少,无需能源,自流供水灌溉,四季水量稳定等优点。

一、吐鲁番盆地坎儿井概况吐鲁番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补给充沛,具有含水层透水性强、地形和地下水水面坡度大等有利条件, 在山前倾斜平原下部的潜水溢出带, 沿地下水流方向, 溯源而上, 修建地下输水廊道和用于施工、维护的竖井, 便形成了坎儿井。

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具有一定纵坡的暗渠、明渠和涝坝等四部分组成。

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两部分。

集水段,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后部为输水段, 在地下水位以上, 起输水作用。

坎儿井单井总长度一般在70~ 11000m , 集水段一般30 ~ 1000m , 竖井总数7 -250 眼, 首部竖井深度一般7 ~ 80m ,最大的可达100m 以上, 由于暗渠的坡度小于地面坡度, 也小于地下水面坡度, 因此地下水可自流引出地面。

吐鲁番市坎儿井的鼎盛时期有1237条(1957年), 年出水总量5.62亿m3 , 总流量17.86m3/s , 灌溉面积达32.14 万亩。

目前吐鲁番市有水坎儿井214条,总流量3.644m3/s ,年经流量为1.15亿m3,总灌溉面积9.38万亩,相比有水坎儿井数量减少1023条(2014年)。

二、坎儿井衰落及干涸的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7-29作者简介:邓正新(1974-),男,湖南岳阳人,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邓正新,胡居红(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吐鲁番 838000)摘 要:对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特点、价值、现状、衰减的原因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并对坎儿井的保护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坎儿井;利用;保护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04(2008)03-0165-04Discussion 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 f Kariz in Turpan PrefectureDENG Zheng-xin,HU Ju-hong(Turpan Environ mental Monitoring Stati on,Turpan Xinjiang 838000,China)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 on of Kariz in turpan and its characteris tic,value and change reas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ci 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ariz in turpan.Key words :kariz;utilization;protection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 井渠 。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有人称之为 地下运河 。

它是干旱区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方式,是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吐鲁番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km,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其独特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其利用价值。

1 坎儿井的特点和利用价值1.1 利用地下深层潜水自流灌溉坎儿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30~70m,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也愈短,约10~20m 。

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这种自高向低的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1.2 减少水量蒸发损失,维持生态平衡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夏日气温经常在40 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水全在暗渠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蒸发损失也就减少。

坎儿井一路第22卷 第3期2008年9月干旱环境监测Ari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Vol .22 No .3Se p ..2008流来,其中40%又还给了生态环境,而这些水恰恰是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如果没有坎儿井水四季常流,吐鲁番盆地最低地艾丁湖湖区就可能变成荒漠,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

1.3 水质优良,水量稳定坎儿井来自地下水,水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没有发洪水或因天冷无融雪水而断流的情况,可以按水量大小组织轮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坎儿井一般在戈壁深处开挖,受人类活动污染少,又在地下经过沙石净化,所以水质好,适宜饮用和灌溉。

1.4 施工简单,维护方便在当时的经济技术上,修建地面水利工程的经济技术条件水平较低,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的取水形式,既可节省土方工程,又可长年供水不断,并减少蒸发和防止风沙,操作技术亦颇简易。

由于坎儿井灌溉是自流灌溉,所以相对来说灌溉成本较低,日常渠道维护的费用较少。

2 吐鲁番坎儿井现状坎儿井以吐鲁番盆地的最为著名,数量也最多。

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

根据统计资料,50年代初,吐鲁番有坎儿井1237条,是农牧业、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1962年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m/s,灌溉面积3 13万hm 2,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的67%;70年代,坎儿井减少为924条;80年代,坎儿井减少为736条;90年代至今减少为404条。

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目前对坎儿井进行全面普查研究后得出结果:新疆坎儿井呈现急剧衰减的态势,平均每年减少20多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从1957年的1237条减少到现在的404条,47年折损了800多条,照这样的速度,不到23年,坎儿井将会完全消失。

吐鲁番全地区每年水资源补给量为11.7亿m 3,而实际耗水量已经超过12亿m 3。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吐鲁番地区的1237条坎儿井中已有833条断流。

在海拔-140m 的庄子村,原有12条坎儿井,现在其中10条已完全干涸。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吐鲁番市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的荒漠灌木林大面积枯死。

近10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仅靠坎儿井供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只能打机井抽取地下水,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又导致更多坎儿井干涸。

10年前,吐鲁番地区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坎儿井,但现在坎儿井水占灌溉用水的比例已不足20%。

与此同时,吐鲁番盆地灌区下游的水质也在发生变化,由于水盐失衡,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七克布拉克的许多土地已不适宜耕种,政府被迫动员农民搬迁。

在庄子村,即便是从120m 深的机井中抽出的水,含碱量仍很高,不适合浇灌葡萄。

目前恰特卡勒乡新打的机井已深达250m 。

3 坎儿井迅速衰减的原因3.1 对坎儿井重视不够坎儿井工程特殊,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一直是作为一种民间工程,自生自灭。

近40年来,国家在资金投入、人力、物力上都很少安排,致使坎儿井开凿、维护等施工技术一直未能改进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开凿、维修坎儿井这项艰苦的劳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的施工技术依然停留在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状况下,这是导致其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坎儿井分布利用不尽合理一是近年来,在天山山沟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引水到下流灌区,减少了坎儿井水源补给。

二是在灌区内,坎儿井旁打机井抽水,加速坎儿井渠水区地下水位下降。

多数坎儿井渠水廊道在地下水位以上,这样就造成坎儿井的补给水源减少或断流,导致大量坎儿井干枯。

地下水开发!166! 干旱环境监测 第22卷利用缺乏全面规划,未能做到使建设和原有的坎儿井体系合理布局;地表水资源的引用、调配上违背客观规律,把大部分径流直接引向下游,破坏原有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平衡转化条件,这些都对坎儿井的运行环境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3.3 坎儿井已不能适应目前水利建设的要求坎儿井只能集引表层地下水,对地下水位变化的适应性很差。

坎儿井可自流灌溉,但无法控制,输水段渗漏损失大,不能进行水量调配,冬闲水的漫流既浪费水资源,又使下游出现不良的生态环境∀∀∀土壤次生盐渍化。

有相当数量的坎儿井的竖井分布于田间,但输水暗渠亦常有坍塌破坏,使土地切割严重,有一些损失。

上游取水段多平行于水流方向,截取水量较小,一旦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坎儿井就将干涸。

4 坎儿井保护对策与建议4.1 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水资源在坎儿井分布区,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使坎儿井成为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以便长期保证坎儿井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般情况下,吐鲁番地区灌区分为三级,上游采用地表水,中游用泉水和坎儿井水,布置适当机井补充调济水源,下游采用机井灌溉为主,河水作为补充水源。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保证现有的坎儿井的运行环境,也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并有改良生态环境的效益。

从长远看,应先做好全盘地下水利工程的规划,然后再对坎儿井工程先实行限制发展,对出水量大、坍塌量小的宜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水量小、维护困难、被灌条田土壤不好的效益低的坎儿井则应予以淘汰。

根据水资源量的多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制定最优的灌溉制度,运用井、渠的合理布局,使盆地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达到最优的联合调度的目的,发挥其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2 建立坎儿井的科学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效益首先必须对其给予充分重视,实施科学的工程化管理,使坎儿井从民间工程走向现代化、正规化。

在坎儿井分布区,水利管理部门应迅速健全坎儿井的技术管理体制,对现有坎儿井进行认真普查,摸清工程状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做出流域性坎儿井改造利用规划,并对较大的坎儿井建立档案,有计划地逐年对坎儿井实施改造工程。

其次引进新技术对坎儿井进行掏捞和加固修复,切实让各种现代节水技术运用在坎儿井的保护上,让这项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保护。

4.3 建立坎儿井保护区为将坎儿井的保护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应建立坎儿井自然保护区,以避免在新的开发建设中造成新的破坏。

在保护区内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并实施,一定要做到上游地表水的开发全部用在坎儿井上游地区,实行传统的方法灌溉,使灌溉水有部分渗入地下,补充坎儿井水源。

中游泉水和坎儿井水灌区可以用节水新技术。

下流可以用提水灌溉,采用节水新技术。

在水权的分配上一定要安排生态用水。

4.4 制定有关保护坎儿井的地方法规坎儿井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为抗御干旱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水利工程,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坎儿井资源,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若干年后仍能有幸一睹这一伟大的#地下长城 。

吐鲁番坎儿井经过保护和不断的改造,必将会在保护吐鲁番干早绿洲的生态环境、发展新疆农业生产及旅游业上做出大贡献。

!167!第3期 邓正新等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参考文献:[1] 钟兴麒,储怀贞.吐鲁番坎儿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54∀55.[2] 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3.134∀136,148∀149.(上接第150页)管护任务。

但许多地方管护制度并没有很好落实,破坏和盗窃围栏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牧民转场期间管护问题更为突出,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