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

合集下载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朝妆缓步图王树毂立轴绢本设色纵83.8厘米横30.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

清代画家。

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一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

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

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

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

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

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

李清照像崔错轴绢本设色纵56.7厘米横5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

曾官同知。

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

亦能画梅。

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

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

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作沉思状。

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

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

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人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其一幅佳作。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佚名立轴绢本设色纵155.5厘米横11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

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

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宝座上,庄重威严。

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

孔子七十三世孙。

1934年出生于上海。

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

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

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

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

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

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

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周宝军作品李永文1956.1—)天津人。

《写意人物画》PPT课件

《写意人物画》PPT课件
背景
单纯的背景突出 了主体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画面的主 体,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表现。
落款
内容包括题目、 年月、作者名 字等。
人物画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4.画出部分的色彩。
学 生 作 品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一说:这些分别都是什么画?
水粉画
速写
油画
小知识
我国的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 名家辈出。从宋代粱楷到现在的蒋 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 画人物。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粱楷(宋)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欣 赏
曲木家的小客人(中国画)刘国辉 两个羊羔(中国画)周昌谷
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来 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 体突出。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曹操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曹操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曹操王宏喜 1937年生,江苏省灌云县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

陈衍宁,出生于1945年。

广东博罗人。

1970年至1986年为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

钟增亚(1940年至2002年9月),湖南衡阳人,又名钟亚。

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得恩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教诲。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冯远,中国画家、教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姚有多,男,1937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画家》杂志主编、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苑顾问。

毛国伦:1944年11月生于上海,浙江奉化人。

1960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师承程十发、樊少云诸先生。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室主任。

韩伍,(1936-)浙江杭州人,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毕业,幼承家学,擅长人物画。

刘怀山画家刘棣,字怀山,以字行。

1964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分配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1978年调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任编辑。

1981年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后任创作室主任。

1997年迁居广东深圳市。

现居北京。

系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国家一级美术师。

画家孫日曉人物画汪观清,一九三一年生于徽州,旅上海,其原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又为中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百草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民盟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写生何为——中国画写生之实践与思考

写生何为——中国画写生之实践与思考

写生何为——中国画写生之实践与思考谈到写生,不能不谈到中国当下艺术教育的种种问题。

在中国画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是“写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宋代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到画松树,先是“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石涛是“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则将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

在当下的中国画界,写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在西式美术教育的背景下,中国画的写生到底何为? 4月23日至5月23日,一个规模不大却颇有意味的展览——“关于中国画写生之实践与思考研·展”在上海虹桥路1440号2号楼举行,也引发了一次关于中国画写生与实践的讨论。

此次展览由知名评论家、画家谢春彦主持,参加这一写生展的有谢春彦、吕吉人、王中秀、大壶、顾村言、刘蟾。

谢春彦(画家、评论家):最重要的是怎么练基本功谈到写生,不能不谈到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的种种问题。

我想起华君武先生与我的老师叶浅予,他们共同的意思说,中国画的教育问题不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叶老师到上海办展结束,我陪他回桐庐,他谈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海派,一个是浙派新人物问题,还有关于中国画教学的写生问题,叶老师当时就说,中国画的教学在1949年以后就没有好好解决,包括“文革”后也没有解决好。

虽然徐悲鸿对叶浅予先生有知遇之恩,但叶先生说,他对徐的那一套不敢全部认同,对苏派那一套也不敢认同,我记得他在央美最早提出在国画教育中增加书法篆刻与诗词。

这里面最重要的实际上是怎么练基本功,后来的改革是没有白描的那一套,而是以素描代替中国画的基本功教育,叶先生说(这导致的结果是)有些人四年国画本科毕业了,还不会写毛笔字——这样的结果画好中国画比较困难。

那么写生好像是新式美术教育比较注重。

前段时间有人提到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他画中国画,也画油画,他很重视写生,包括十上黄山,他的主要创作方式是以写生为主,我觉得刘海粟先生的女儿刘蟾会谈得更透一些。

我想以写生为契机,想请大家看看几个人写生不同的结果,这次展览的六个人都不一样,也都各有自己的心得。

古代美术

古代美术

古代美术•原始洞窟壁画以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最著名。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筑奇迹。

•古希腊神庙建筑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

而它的中心建筑是帕特侬神庙。

•《掷铁饼者》是米隆的代表作。

中世纪美术•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风格建筑。

•比萨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

•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

文艺复兴美术•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来临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位大师的出现。

•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莉萨》和《最后的晚餐》。

•《戴维》、《摩西》、《创世纪》都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

•拉斐尔做有名的作品是《西斯庭的圣母》和《雅典学院》。

17、18世纪美术•《阿波罗和达芙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雕塑家贝尼尼的作品。

而巴洛克艺术在绘画上的代表人物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他的代表作品是《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普桑是法国绘画之父,代表作是《阿尔卡迪的牧人》。

•委拉士开兹是西班牙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教室英诺森十世》、《纺织女》是其名作。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

19世纪美术•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安格尔--《泉》、乌东--《伏尔泰》•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库尔贝--《石工》、米勒《拾麦穗的妇女》•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莫内--《日出印象》、罗丹《思想者》•后印象主义:塞尚—现代艺术之父、凡高、高更20世纪美术•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起点,《格尔尼卡》是其代表作之一。

•抽象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俄国的康定斯基和荷兰的蒙德里安。

•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蒂斯。

•格罗比乌斯是包豪斯学校的创始人。

基本理论•美术有四大特点: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

•美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版画一般可以分为:凹版、凸版、平版、漏版四大类。

水墨人体写生步骤

水墨人体写生步骤

水墨人体写生步骤水墨人体写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以简洁的笔触和墨色表现人体的形态、姿态和神情。

这种绘画方式注重捕捉瞬间的气息和动态,通过精神的把握和笔墨的运用,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生命力。

下面将介绍水墨人体写生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水墨人体写生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准备一支纯毛的毛笔,以及一些不同粗细的宣纸。

其次,需要一些水墨颜料和水盘。

此外,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绘画场所和模特。

第二步:捕捉人体的整体形态在进行水墨人体写生时,首先要观察和捕捉人体的整体形态。

可以从远处观察人体的轮廓和姿态,注意人体的比例和平衡。

通过用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人体的轮廓,使其呈现出流动的感觉。

第三步:把握人体的骨骼结构在继续写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人体的骨骼结构。

可以用粗笔勾勒出人体的主要骨骼,如脊柱、肩膀和髋部等。

通过准确的构图和线条,使人体的形态更加立体和有力量感。

第四步:表现人体的肌肉和曲线人体的肌肉和曲线是水墨人体写生中的重要部分。

可以用墨色勾勒出人体的肌肉线条和曲线,表达出肌肉的丰满和柔软感。

要注意在写生过程中避免过度描绘肌肉细节,保持笔触的简洁和流畅。

第五步:捕捉人体的神情和表情水墨人体写生不仅要表现人体的形态和姿态,还要捕捉人体的神情和表情。

可以通过细致的线条和墨色,表达出人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要注意在写生过程中观察和感受模特的表情变化,用笔墨捕捉其中的细微之处。

第六步:运用水墨的特点水墨人体写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水墨的特点。

可以利用水墨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在绘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效果。

可以运用水墨的深浅和浓淡,来表现人体的光影和质感。

同时,要注意控制水墨的用量和墨色的变化,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第七步:勤于实践和观察水墨人体写生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观察的艺术。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水墨人体写生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同时,要勤于观察生活中的人体,注意捕捉人体的各种动态和变化。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观察,可以提高水墨人体写生的水平和创作能力。

工笔画美人图作品创作说明

工笔画美人图作品创作说明

工笔画美人图作品创作说明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

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

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汲取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某些艺术养分,从而形成具有现代意识和手法的新工笔。

我喜欢工笔人物的写实法,写实是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回归,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震撼人心。

一、创作来源和目的:我的创作思想来源于XXX,我的工笔人物《美人图》就是从关爱各色美人中获得的灵感。

从众多的关于各色美人的报道中找素材,以历史上各朝代的美人形象为原型,组织自己的构图。

二、绘图过程构图:《美人图》的构图我并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是顺其自然按照平时我们的构图习惯。

聚焦当代青春丽人,特别是刚出校门,初涉社会,踏入职场不久的年轻知识女性。

她们身上既带着校园的书卷气,又对世界抱着好奇和憧憬。

画中的女子在精心修饰的妆容和时尚靓丽的衣饰下,散发着古代闺秀人物画所没有的、现代社会职业女性所特有的那种知性、从容、教养和自信。

在整体环境的处理方面,也确定了整幅画面的整体色调,在背景的处理上,采用了环境色来协调,给人一种宁静感。

起稿:首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稿,反复修改,定稿后用浓淡墨勾出肯定的线。

勾线:把熟宣纸或绢蒙在底稿上开始过稿(勾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写意人物画头像写生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李勇辉起稿首先要考虑画幅的布局,主要看平面构成的形式感觉是否稳定好看。

比如人物太居中,虽然稳定,但又不好看;人物太偏——或偏上、偏下、偏左右,可能好看,但又不稳定,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感,要靠很多对比因素去完成。

所以起稿布局一定要从形式感觉出发来确定认为的空间位置。

其次是通过观察得来的直觉感受来确定表现方法。

所谓直觉感受,即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比如同样的画老人,一位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和一位饱经风霜的山区老农,无论在气质、负色、形象都迥然不同。

前者你可能在细润中去寻求表现手法,后者你可能会在苍劲中去寻求笔墨情趣。

这种直觉感受有对象的精神、形体、气质等方面的客观感受,也有画者主观方面的认识,体验和艺术追求。

为什么很多人画同一个对象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呢?这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

其三,是根据自己确定的表现手法来勾稿子。

一般用木炭条或淡墨线勾稿,画写意人物的勾稿,那就不像画工笔画那么的细微具体,但是大的关系要准确肯定,精神气质和外形特征在勾稿子这一步基本定下来。

比如脸形、眼与嘴的细微表情变化,身体动势的主要关节部位等,一定要画准确肯定。

起稿实际上是对形象的初步认识过程。

这一步宁可多花点时间,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起稿着一步不要马虎从事,不要怕别人说你笨。

尤其初学者更要认真对待,画人物不同于画山石,形象的准确性很重要。

很多人不愿意画人物,或者不敢画人物,恐怕造型的难度大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落墨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写意人物画的成败主要是看笔墨处理的好坏。

写生练习一般从头像、半身到全身、二人以上组合的顺序进行。

下面我们以头像写生为例来谈笔墨的处理。

起稿完成之后,落墨可从头部主要结构线画起,以勾外轮廓为主。

保持大框架的笔调基本一致。

在作画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观察,全局处理,不要长时间死抠某一部分。

画头发时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发式来决定,下面我们来看头发的具体画法。

(图片)画头发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先用焦墨画结构,以见其“笔骨”。

然后用浓墨泼染,以见其“墨韵”这种处理方法有笔墨的苍润效果,也比较容易掌握;二是直接用浓淡墨画头发,由浓到淡,枯湿相破,虚实并用。

这种方法画出来的效果生动自然,但不易于掌握。

对发辫的处理,可以根据其编织结构,由浓到淡交叉用笔,一气呵成。

对较薄的长短头发,可以用干沙笔处理。

特别是光头刚长出的浅发,以干沙笔皴擦较为适宜。

眼睛是人物传神的最重要的部分,从大结构分,由眼睑和眼球两部分组成。

眼睑有上下眼睑包住眼球,眼球由眼白和眼珠两部分组成。

刻画眼睛需要十分的留意,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眼球的活动范围比较大。

在画眼睛的神情,笔墨组合很重要。

由于光线一般由上前方来所以画眼睑线要粗重一些接近眼球要更浓黑一些,以表现出上眼睑的厚度和睫毛的阴影。

侧面可略画几笔睫毛,用笔宜松动灵活。

画下眼睑不能用粗重的线,也不宜一笔画通,以断续干淡线做虚实处理,接近眼球最好不画,则更能显出眼珠的灵动感觉眼珠是传神的关键部分,它男女有别、老幼之分。

有的眼珠显得大,有的显得小;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晶莹明亮,有的干枯灰暗。

气象不同,方法也各异。

眼珠中心部分是瞳孔,呈黑色,四周是透明的虹膜,有的蓝黑、有赭黑。

整个眼球外面都由一层薄膜盖住,看上去有光亮的感觉,特别是眼珠更有丰富的透明感。

在外光的作用下,常出现一两点高光,由于眼珠的转动高光也跟随变化。

有时没有高光只有反光,所以画眼睛实质上就成为留高光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1)、用浓墨画出一个“工”字形左右和下方用干枯的墨勾线,再就看折光的强弱用干笔擦出虹膜不风。

这样就会出现“工”字两旁成高光,下边成反光的效果。

2)、用浓焦墨画出一个成“C”字形和“2”字的形状,其余部分用勾擦方法处理,这样“C”字形和“2”字形未封口的以便便成了一条横形的高光。

3)、用浓焦墨画出一个不同方向的大“,”点,其余部分也用勾擦的方法处理,将“,”点的转弯处留成高光,这种高光面积很小,但也很有神。

上述三种画眼珠的处理方法,贵在笔法灵活,不能构成一个死框框,也不能擦得一片死黑,要丰富有空灵感觉。

眼睑和眼珠的处理是一个整体,实质上就是画这两者怎么留白,上面说了用浓墨画眼睑和眼珠,只是作为骨架处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淡墨染,染淡墨要湿润,上眼睑和眼角的阴影以及眼珠除高光以外的部分,都可用淡墨染。

染的同时也要注意虚实的处理。

画眼睛的同时要结合眉毛同时进行,画眉毛时要依据眉毛的粗细浓淡来确定用墨。

浓粗之眉,应用焦浓墨,淡细之眉毛,用干淡之墨。

用笔时,眉头宜侧锋实起虚收,眉梢及眉弓突出处,用干沙笔横擦,处理宜虚。

对眼神的刻画,还要注重眼睛周围肌肉皱纹的变化。

这部分的肌肉与眉间、脸颊、嘴角等处的肌肉变化相呼应,形成特定的思想表情。

或沉思、或愤怒、或大笑、或大哭,这些表情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特征,都不是某一部分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反映。

嘴是五官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分,表情也最为丰富。

从解剖结构上分析,口轮匝肌和咬肌配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表情,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表情。

而我们今天就以闭合的嘴来讲解。

画侧面的嘴,人中一笔稍细,起笔有内向外斜出;转入上唇时起笔不要与人中一笔相连笔线略粗;转入口缝线时,与上一笔也不要相连,起笔圆转向内斜下,笔线较短;转入颏(Ke)唇沟时,与上一笔也不要相连,起笔圆转横行,再圆转向外斜出虚收。

勾勒上面几笔时,以浓墨为宜,至于上唇和下唇侧边,用笔要虚,用笔要淡,上嘴唇用线要和嘴角相连,下嘴唇两头宜虚,不要与唇中或口角相接。

嘴唇的小皱纹可以略施皴擦。

画正面的嘴,用笔用墨方法与侧面相似。

主要在于要把口缝线的唇中和口角处理好。

口角的用笔重,口缝线以三四笔完成为宜、且不相连,粗细浓淡要根据嘴唇的结构转折和光线变化而定。

上唇线与左右两笔与嘴口相接,人中处的转折用两笔点成,以上几笔均不相连,避免死板,下唇可用两笔完成,用墨宜淡。

上唇凸出部分和下凹陷部分,可用淡墨点皴,嘴角用淡墨皴擦。

颏唇沟用淡墨侧锋画出,以两笔为宜。

胡须是男性的特征,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风度与旗帜。

在中国的古代肖像画中,留胡须是很普遍的。

现代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大白胡须、文学家鲁迅的一字胡须,都是很富有个性特点的。

因此凡是画有胡须的人物,对胡须的处理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草率。

胡须一般是指两个概念:嘴上及嘴角的是胡,下颏及下颔(Han)处的叫须。

但平常都称胡须。

因生长处不相同,胡须的名称也不相同,有的叫络腮胡,有的叫三须胡,因留的部位不同,有的叫人丹胡,有的叫山羊胡等等。

胡须的形状有长短、黑白、厚薄、伸展、与卷曲之分,处理的手法各不相同。

画黑胡须,要掌握干沙焦浓的笔墨要领。

先干沙之笔即无蓬松之感觉,无焦浓之墨则无苍润效果,用笔以侧锋作虚处理,加以皴擦。

画淡胡须,先以淡墨皴擦,后略家渲染即可,这样处理有既苍且润的效果。

画白胡须和灰白胡须,用干沙淡墨或干沙浓墨为宜,主要是画胡须的外结构,来衬托白色或灰色。

接近肌肉处可少许淡墨渲染,以便有一个中间层次,而不至于转折生硬。

用写意的方法画浓而密的胡须较容易,画淡而蔬的胡须较难。

另外,画胡须尤其要注意对胡须根部的处理一定要虚,不然容易产生是戴上去的假胡须的效果。

鼻子和耳朵几乎是五官中唯一不能变动的部分,也就是说没有表情。

我们知道鼻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如鹰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鼻孔外露、有的鼻梁凹陷。

但其表现方法却大致一样。

画鼻梁、鼻头的轮廓用中锋,这是凸起的部分,中锋用笔造型坚实肯定。

鼻梁一鼻翼交接处及鼻翼两侧,则用侧锋。

这是凹下的斜面部分,侧锋用笔比较虚,比较模糊。

鼻底和鼻孔用线宜粗,以表现凹下的阴影部分。

鼻子虽然不活动或少活动,但在脸面上的透视变化却很大。

造型稍有不准,鼻翼则不对称,特别是正面的鼻子,鼻梁,鼻头均不见轮廓线,非淡墨侧锋或干沙笔皴檫而不能技尽其功。

其具体画法是:浓墨中锋用笔勾出鼻孔,淡墨侧锋勾出鼻翼。

再用淡墨侧锋皴出鼻梁跟部两侧斜面和鼻翼与鼻头交接的斜面,然后淡墨干沙笔檫出鼻梁两侧的斜面和鼻头的底面。

在作上述笔墨处理的时候,用笔宜虚,用墨宜活,一笔下去墨色要富有变化。

这样才能表现出无轮廓线的体面衔接的柔和转折。

耳朵虽然不动,但结构复杂,转折起伏特别多,透视变化特别大。

耳朵也是面部五官中唯一不富有表情的部分,尽管人们常以面红、耳赤来表述其情感功能,但在画幅上却很难让人感觉到。

从生理结构学的角度讲,耳形是个胎儿的幼体壮;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为了引起视觉的注意,常在耳垂上装饰各种饰物;中亚地区的一些民族还有在鼻翼上装饰物的。

在中国的相法和佛教中,耳垂张长大是被看作是富寿的象征,不少道释人物画,把两耳夸张到垂肩的程度,由此可见,对耳朵的表现也不可小视。

画外耳轮用笔以中锋为主,转折略方,分成几小段完成,不宜一笔勾通。

耳根上方起笔略粗,外耳轮用线略细,转入耳垂用线又略粗;画耳屏也宜中锋作实处理;画耳轮两侧宜用侧锋重墨,外耳轮内侧的三角窝也宜用重墨;其余部分用淡墨皴擦,处理宜虚,耳窝部分的深暗处,不宜画的太黑,要注意同耳屏的对比关系,才能画出它的空间距离。

总之,画耳朵只要按结构去处理笔墨的虚实、轻重、方圆、粗细等对比关系,就能画出耳朵的起伏而富有整体感觉的效果来。

耳朵透视变化随头的转向而变化。

俯、仰、正、侧、背,不同的透视角度,其外形也随之变化,要多观察记忆,画时才能心中有数。

上面谈了头面各部分的画法,而作为头像,它是一个整体,话的时侯也不是孤立的只画某一部分,而是要整体观察,整体表现。

性格神情是整体表现。

传达出来的,而不是某一部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神情是重要的,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要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这一点要靠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

上色画写意人物画的第二步本身就包含了色。

墨色是色彩的一种,在中国画里,墨是主色,所谓墨分五彩(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黑”五种),是水墨画对层次的要求,是人们对“以墨代色”的理解,我们这里讲的上色是除水墨以外的色彩处理。

一般有三种着色方法:一是使用原色,二是使用调和色,三是使用色墨混合的方法。

我们来讲一下中国画里最常用的颜色种类,如花青、赭石、大红、藤黄等。

我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都普遍使用原色。

原色有鲜明、纯正、朴实的特点。

原色的纯与墨色的纯一样,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原色与墨色的对比,既单纯醒目,又协调统一,可以说写意人物画中无墨不沉,无色不醒。

墨色决定了大的基调,原色起到了醒目的作用。

比如说任伯年的《酸寒慰像》以朱砂画头盔的红缨,赭石画脸和围裙,由于有马褂的墨色做对比,就使红色鲜明而不火气,所以中国画的墨色是调和各种原色的母色,这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