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报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报告患者背景- 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患者性别)- 年龄:(患者年龄)- 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病程)- 其他相关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护理目标- 防止进一步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恶化- 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视力- 提供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护理措施1. 糖尿病管理:- 确保患者遵循医嘱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计划,保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 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定期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有助于血糖控制。
2. 视力保护:- 提醒患者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搓眼睛,避免眼部感染。
-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和其他视力保护用品。
- 定期检查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和眼底的变化。
3. 定期复查和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激光治疗、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等。
4. 心理支持:-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和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交流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
护理效果评估- 视力状况:定期监测患者的视力变化,记录视力的改善或恶化情况。
- 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减轻,如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等。
- 血糖控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 患者满意度: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护理计划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效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 如有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协商制定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ppt课件

PPT课件
24
饮食管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告知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禁烟酒,给予糖尿病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定时、定量、定餐,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计算每日对糖、脂肪、蛋
白质的需要量,将一天的热量按早餐1/5、中、晚餐2/5的比例分 配 严格控制饮食的同时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可从静脉 给予营养补充,可避免患者术后因营养不良而影响伤口愈合。
血管瘤和小出血点
有玻璃体出血
Ⅱ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 Ⅴ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
出血斑
纤维增殖膜
Ⅲ 出现白色棉绒斑和出血 Ⅵ 上述基础上并发牵拉
斑增殖型
性视网膜脱离
PPT课件
21
围手术期护理
是指术前1周至术后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包括:
术
术
术
前
中
后
护
护
护
理
理
理
PPT课件
22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管理
用药指导
临床表现:出血
PPT课件
16
临床表现、分期
临床表现:渗出
PPT课件
17
临床表现、分期
临床表现:微血管闭塞
PPT课件
18
临床表现、分期
临床表现:新生血管
PPT课件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
单纯型
增殖型
控制原发病 定期随访
激光光凝 手术治疗
PPT课件
20
分型
单纯型
增殖型
Ⅰ 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 Ⅳ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
术前准备
PPT课件
指标监控
23
心理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何时进行筛查与监测?
何时进行筛查与监测? 初次筛查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诊断5年后检查。
何时进行筛查与监测? 监测频率
非增殖型患者每年检查一次,增殖型患者需更频 繁监测。
医生会根据病情进展调整检查频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 业务学习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 谁需要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 何时进行筛查与监测? 4.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5. 治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定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 症,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
谁需要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变?
谁需要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高风险人群
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或血糖控 制不佳者。
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谁需要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 。
这些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谁需要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家族史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通过健康讲座、发放资料等方式增强患者自 我管理能力。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激光治疗
针对增殖型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减少视力损 失。
激光治疗可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VEGF药物可用于减缓病变进展。
此类药物通过注射到眼内来治疗。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一、定义是指糖尿病的病程中引起的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视网膜发生缺血和增殖性变化而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糖尿病引起失明的主要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增生和增生性两性。
最初变现为红色圆点状,微动脉瘤。
当病情进一步严重,出血和棉绒斑增多,大面积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严重缺血产生视网膜和视盘表面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血管瘤【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原因及其手术中要如何配合及术后因特殊体位引流舒适的改变,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治疗信心。
2、根据网膜脱离位置,采取卧位,如需俯卧位需准备好俯卧位架。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防止因用力排便而使网膜脱离加重。
4、教会病人使用呼唤铃,护士定期巡视病房,协助做好身生活护理。
5、教会病人术后需采取的体位,为术后卧位做好准备。
6、协助病人术前做好清洁工作,洗头、洗澡、剪指甲、刮胡须、更换内衣。
7、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方法。
8、术前3天常规点抗生素滴眼液,按医嘱点散瞳剂,便于眼底检查。
9、内眼手术术前一日剪睫毛,冲洗泪道及冲洗结膜囊。
10、术前晚遵医嘱给药,对全麻和基础麻醉病人要告知禁食水时间。
11、术日晨测生命体征,作好记录。
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无菌敷料遮盖术眼,遵医嘱术前用药,给病人戴好腕带。
12、去手术室前核对病人及腕带,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眼镜、饰品,贵重物品让家属保管好。
13、病人血糖血压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术后出血、感染。
进餐要3 准时、定量。
二、术后护理(1)根据术式采取俯卧位或坐起时头低位,并持续一个月。
下床活动时要慢走,有人搀扶,夜间入睡时要加床挡。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眼内没有注入气体患者,术后体位应该保持裂孔位于最低位。
(2)观察病人术眼疼痛性质和程度,讲解疼痛与疾病关系,如轻微疼痛,告知病人是术后常见症状,可以听音乐,听广播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创造舒适,安静环境,注意休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专业护理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专业护理方法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专业护理至关重要。
二、专业护理目标1.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2. 防止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专业护理措施1. 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
2.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1. 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或中药等方法控制血糖。
2. 指导患者使用合适的方法(如降压药、限盐、限酒等)控制血压。
3. 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运动和药物疗法等以降低血脂。
3. 眼部护理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底等。
2.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
3. 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揉眼、碰撞等可能导致眼部损伤的行为。
4. 生活护理1. 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
2.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5. 饮食护理1.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3.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四、护理效果评估1.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2. 眼科检查,观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
3.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能力等。
五、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专业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眼部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措施,以达到控制病情、延缓病变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分析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分析简介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分析,旨在提供针对该病病人的有效护理策略。
病情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这种病变主要由于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损伤和出血,进而引发视力受损和失明。
护理策略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2.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测量等,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用药指导: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等,并帮助患者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生活方式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轻病变的发展。
5. 心理支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理解其困扰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应从血糖控制、定期眼科检查、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策略。
这些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微血管 系统受损,进而影响视力。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特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 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其中增生期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落和失明。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总结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长期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等。
视力。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确保符合手术适应症。同时,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定期回诊复查,观察 手术效果。同时,要注意眼部卫 生,避免感染。在恢复期间,要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
免影响手术效果。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 预
THANKS
感谢观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述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与诊断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与治疗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控制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案例分析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 血管病变。
对已经发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 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以延缓病情进展和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0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 绍
01
02
患者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03 检查结果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患者病情特点
讨论治疗方案Biblioteka 护理措施案例总结与启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病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病例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55岁- 性别:男性- 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史:患有糖尿病已有10年护理目标- 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 提供全面的视网膜护理和支持- 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护理措施1. 糖尿病管理:- 确保患者坚持规律的血糖控制,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按时服用药物。
- 鼓励患者遵守饮食控制,限制糖分和高脂肪食物摄入。
- 教育患者关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包括注射胰岛素和血糖监测技巧。
2. 视网膜检查:- 定期安排患者进行视网膜检查,以监测病变的进展情况。
- 协助患者预约和前往眼科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视网膜评估。
- 教育患者关于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早期迹象,以便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3. 生活方式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戒烟。
- 提供营养咨询,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并鼓励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疑虑和困扰。
- 提供关于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教育和信息,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
-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小组或互助组,与其他糖尿病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5. 定期随访:- 安排定期随访,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 跟踪患者的视力变化和任何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护理效果评估- 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 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症状减轻。
- 患者能够正确管理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知识和技能。
-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结论通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需求,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持续进行教育和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可以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是你知道吗,它与眼睛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简称糖网)是最常见,也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特别是糖网致盲者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命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带来巨大影响的一种疾病。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
除了有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外,还应注意了解糖尿病的病程。
病程越长,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程度越重。
特别是有些糖尿病的发现时间并不代表真正的患病时间,因为全身症状不明显,发现糖尿病时往往实际病程已久。
血糖及尿糖检查是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
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
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
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
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殖期,说明视网膜循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
(3)特殊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眼底未出现病变以前,已有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
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各种特殊表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等特殊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也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改变。
血压急剧增高时,还可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进一步发展至颅内压增高可合并视乳头水肿。
所以,伴有高血压的糖友更加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糖网分期
1、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参考国外分期标准制订了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包括三期: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也有三期: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2、国外学者为了使用简便将本病分为三期: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
非增殖期(称单纯型、背景型):其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
增殖前期:特征为广泛毛细血管闭塞,棉絮样斑、点状出血,广泛微血管异常,静脉呈串珠状。
增殖期: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视网膜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远远高于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措施
1、控制血糖。
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
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选用中药进行体内调节血糖,才能不施加给眼部压力,纯中药的恒济悦泰胶囊才能缓解病痛,并从根底治疗糖尿病。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控制血脂。
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4、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
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总热量,降低体重。
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
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
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药物保守治疗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②抗凝药物,如肝素;③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脑垂体手术
一般认为血浆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脑垂体切除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
但由于垂体手术治疗后,终生需对垂体机能低下进行替代疗法,因此本法在激光治疗的今天已很少应用。
激光治疗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
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其机理在于:①激光光凝破坏了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区,制止了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1]。
②光凝使视网膜色素上皮外屏障遭到破坏,营养物质可直接由脉络膜弥散进入视网膜,改善了视网膜营养。
③减少了视网膜的耗氧量,耗氧量高的视网膜光感受器遭到破坏,取代为耗氧量低的胶原组织,使残留的视网膜组织供氧、血循环改善,从而减少了渗漏[2]。
总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
两种途径预防新生血管的产生,促进视盘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控制和延缓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的致盲率大降底。
所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是DR治疗的金标准。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情况与糖网的进展和视力预后有很大关系,如长期控制不良,则不仅糖网病加重,而且发展为增生型者也多,故血糖的控制应一发现糖尿病即始终控制,一但产生严重的背景型或增生型病变,即使血糖控制也不一定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糖网患者一般都有十年以上的糖尿病的病史,因此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都很清楚,但作为护士一定不能有放松的思想,应坚持对患者进行这方面的健康宣教,真正起到督促和指导作用。
内容包括:①饮食指导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
②运动指导: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但阅砸患者的运动应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如有眼底和网脱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③用药指导:应坚持用药,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映,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用量。
④定时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数患病时间较长,病情易反复,有的已经多次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精神上负担,患者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甚至有的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护士应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消除心理顾虑,增加患者对阅砸的认识水平,使患者了解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保健是完全可以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的过程,使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和勇气,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取得最快最满意的疗效。
预防
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视网膜概况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
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因此糖尿病人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眼睛。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
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
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
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
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
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出现白内障需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检查的首诊和随诊时间建议
糖尿病类型首次检查时间随诊时间
1型发病3年后每年1次
2型确诊时每年1次
糖尿病妊娠前或妊娠早期 NPDR中度:每3~1 2个月
合并妊娠 (3个月) NPDR重度:每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