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问答

合集下载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高0 . 3 %、 1 . 2 %、 3 . 1 %; 粒 长 比常 规 浅 灌 略 长 0 . 2 mm ; 胶 稠 度 控 灌 比
1 、 要 掌 握 基 本 的 灌 水方 法 。多 采 用 “ 浅、 湿、 干” 循环交替法 。 “ 浅” 指模式 图中灌溉 水层 上限 ( 一般 为 3 0 am ) r ; “ 湿” 指 水 层 为 零, 土壤含水 量 1 0 0 %; “ 干” 指 各 生 育 期 土 壤 含 水 量 要 求 的 下 限
少水 层 保 留 时 间
常规灌高 1 . 1 %一 1 . 4 %; 直链 淀 粉 含 量 的 处理 基 本 持 平 。粗 蛋 白 含 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提高 了 6 . 2 %; 脂 肪 含 量 比常 灌 提 高 了 2 2 %, 可 见, 控灌 水稻 的米 质有 显 著 提 高 。但 透 明 度 无 明 显 差异 。蒸 煮 和 食味 品质 比较 , 食味 质 量 有 所 提 高 。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能 有 效 的 促 控 水 稻 的根 系 生 长 、株 型 及 群 体 结 构 形 成 。使 水 稻 在 高 产 基 础 上 实现 再 增 产 。 根 据 研 究 成 果 统 计, 控 制灌 溉 水 稻 的理 论 测 产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4 . 6 %; 样 方 测产 比 常规灌溉提高 3 . 1 %; 实收 产 量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5 %- 1 0 %。 2 、 稻 米米 质明 显改 善 控 制灌溉糙米 率 、 精米率 、 整精米 率 , 分别 比 常 规 浅 灌 处 理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技 术 的概 念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是 指 水 稻 移 栽 后 , 田面 保 持 5 " - ' 2 5毫米 薄 水 层 返青活苗 , 在 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 , 田面 基 本 不 再 长 时 间 建

寒地水稻不同时期节水控灌与施肥技术合理应用

寒地水稻不同时期节水控灌与施肥技术合理应用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给水稻种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水资源匮乏,加之雨水较少,从而使得节水灌溉成为必然选择。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寒地水稻栽培过程中,对控灌与施肥技术加以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出水肥的作用,方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寒地水稻节水控灌技术1、节水控灌的意义由水稻的生长习性可知,它是一种喜水的作物,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都不离开水,缺水会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所以必须保证水稻在各个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水稻需要在有水环境中生长,但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并不是全部时间都要保持大田内有较深的水层,部分时间段以浅水为宜,还有少部分时间不需要水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寒地水稻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整地灌水方法,由此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透气性变差,对根系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要实现稳产、高产的种植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整地灌水方法优化改进,以此来提升水稻根系的活力,一方面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另一方面要以水调肥、调气和调温,干湿交替,壮根保叶,在节水的基础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2、控灌的优势黑龙江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较为匮乏,由此使得节水控灌成为寒地水稻种植期间的首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具有诸多优点,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节水控灌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田间土壤的生态环境得到更新,氧化还原点位随之提升,土壤中大量的有害杂质被排出,减轻了对水稻根系发育的影响;节水控灌可以抑制水稻吸收过量的氮元素,避免无效分蘖,在提高植株内部碳氧化的基础上,使结实更加良好,有助于降低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节水控灌能够使土壤呈现出氧化的状态,钾氮化随之增加,水稻茎秆变得更加坚硬,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节水控灌在给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必要水分的同时,能避免水稻缺氧,有效调整了水肥气热等因素,灌溉前期,有助于促进土壤昼夜温差的增大,使水稻提前分蘖,成穗率得以提升,中期时,能对水稻吸收氮素的量加以限制,避免吸收过量引起无效分蘖,封垄的时间随之推迟,给光合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干物质积累量逐步增大的基础上,水稻的千粒重增加;节水控灌能够促使田间的水稻群体协调生长,避免出现高矮不一的现象,高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水稻种植期间的耗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渗漏、蒸发等,可以避免稻田内的水分流失。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 - 种植技术

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技术-种植技术这一时期指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

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

在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形势下,本门介绍了寒地水稻本田管理技术以及有针对性地介绍寒地水稻本田节水控灌水层管理要点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1、灌溉水量灌溉定额井灌区400立方米/亩,自流灌区500立方米/亩。

做到早春截留桃花水,充分利用天降水,科学利用循环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井灌区的灌水防止大水猛灌,以小水缓灌进地为好,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特性,发挥蓄能作用,田间工程要完善,每个格田都有独立水口,实现单排单灌,池埂要坚实,防止跑水漏水。

在渗漏大的田块,应在插前用机械多次进行水耙,或放水前先用机械旱整减少漏水。

3、灌水时间根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热交换规律,对距水源的远近不同的田块在不同时间上进行灌溉,在夜间灌溉距水源近的田块,白天灌距离水源远的地方,午间高温时段灌中距离田块,这样可以使灌水温接近于田间水温,使全田水温一致,稻根不会因水温骤降受到伤害。

对于距水源近的田块,最好在早晨5-6时趁田间水温低时灌水,到8-9时灌完,至10时左右全田水温就可达到一致,这是因为清晨田间水温与渠道水温差异小。

4、浅湿灌溉技术水稻浅湿灌溉是指间歇灌溉与水层灌溉相结合,水层0-5厘米,分蘖末期,减数分蘖期后抽穗前,齐穗后三次晾田。

特别是低洼、草塘、粘重早衰地块,加大晾田力度。

4.1浅湿灌溉的原则水稻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为3-5厘米,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灌溉过程中形成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状态。

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

浅谈寒地水稻的水肥管理

浅谈寒地水稻的水肥管理
2.3.3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主要是针
达到翻土松地的效果,对土壤的熟化和根 系伸展都有积极作用,不足之处就是翻耕 操作不当,容易将生土翻上来,未熟化的生 土肥力弱。且利用翻耕方法开沟闭垄,容易 对田埂造成破坏,费工,经济性差。
从综合经验分析,寒地水稻要想达到
左右,功能叶作用减弱,颜色变淡,这时就 对水稻减数分裂时期来进行的,主要是为
2.2.1 基肥施用要求。施用氮、磷、钾、 稻生育特点和各时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
出现空秕率高,成熟度不好现象,影响了水 硅肥的比例是 4:10:6:10,施用时间在最 而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方式,来满足水
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强化水肥管理,来规 后一遍整地后,将基肥全部撒入到水田里, 稻通气、壮根、增温、节水的生育要求,浅指
2.2.4 穗肥的施用要求。在长出倒 2 叶 左右,自然落干后再灌,到黄熟期时不再用
较高的经济效益,最好的耕作整地方式就 时,注意观察田间,若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 是翻耕与旋耕有机结合,即实施两年旋耕 片,这时叫倒 2 叶,当倒 2 叶露尖到长出 1/ 方式,再进行一年的翻耕,这样可以即加深 2 时就可以施用。穗肥施用主要是氮肥和 耕层,达到整地目的,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 30%,钾 对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作用都 肥占总量的 40%。在施肥要注意观察田间
避寒地水稻种植所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 然后再用旋耕耙地,将基肥翻耕到土中 8~ 灌水水层深度在 4 厘米左右;土壤短时间
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10 厘米,磷肥不适宜做表施,磷肥表施过 灌水达到的饱和状态称之为湿,干则是土
1 寒地水稻整地技术
多,容易在水层表面诱发水绵病害。
壤表层饱和后,田面所达到的状态。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L i n y e s h u i l i水稻属于“半水生性”植物,具有对水旱的双重适应性。

基于水稻这种特有的适应性,黑龙江省主稻区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实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水稻产量、节水幅度明显高于水稻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也充分证明了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

对改善全省水资源紧张的趋势,提高水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又称水稻调亏灌溉,不同于常规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是指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不再任凭稻株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自由生长,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层土壤水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次数,对水稻进行适度的水份胁迫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稻田水层管理的观念,是在传统淹水灌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湿润灌溉技术,通过主动对土壤水分盈亏调控,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对水分适应能力,使水稻产生一定的耐旱性,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优势"#!水稻增产效果显著有研究统计,实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稻田水稻可在高产基础上实现再增产,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控制灌溉对水稻具有良好的促控作用,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为合理有效,根系发育良好,利于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使茎杆粗壮,穗大、实粒多,千粒重高,利于产量的形成。

"#"稻米品质改善研究表明,控制灌溉模式可使水稻作物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高于常规浅灌,其中粗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均比常灌提高了(#"%、""%,蒸煮和食味质量有所提高,可见,控制灌溉稻米米质比常规灌溉的水稻综合米质明显提高。

"#)节水效果极其显著我省水稻水稻生长期一般!"'&!*'天,控制灌溉水稻全生育期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常规灌溉采取“浅、湿”或“深、浅”循环交替,节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平均节水)(%;生育期控灌平均节水*+%,节水幅度较大;$月至,月上旬的干旱期用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是水稻用水量最大的时期,控制灌溉水稻此期比常规灌溉次数减少"次,减少),%,每亩灌水量减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节水灌溉技术》单选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0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节水灌溉技术》单选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0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节水灌溉技术》单选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05)一、单选题1.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干旱带的年降水量( )A.少于200mmB.200~400mmC.400~600mmD.大于600mm2.以下不属于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管网系统的是()。

A.水源B.机泵C.管道系统D.农作物3.宽行距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等作物多采用地面灌溉技术是()。

A.淹灌B.畦灌C.沟灌D.漫灌4.微灌系统的控制调度中心是()。

A. 水源B.首都枢纽C.输配水管网D.灌水器5.以下最节水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是()。

A.“浅、湿、晒”模式B.“间歇灌溉”模式C.“半旱栽培”模式D.“薄、浅、湿、晒”模式6.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较长的渠道防渗方法是()。

A.土料防渗B.水泥土防渗C.砌石防渗D.混泥土防渗7.与地面沟、畦灌相比,微灌可省水()。

A.5%~10%B.15%~20%C.30%~50%D.70%~90%8.主要用于果园灌溉的微灌系统是()。

A.固定式地面微灌系统B.地下渗灌系统C.半固定式微灌系统D.移动式微灌系统9.以下不属于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的是()。

A.植株蒸腾B.作物吸收C.深层渗漏D.棵间蒸发10.以下不属于南方和海岛地区主要的雨水集蓄技术的是()。

A. 修建塘堰B.屋顶接水C.水窖集水D.路面集蓄雨水11.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年降水量200~400mm,气候干燥,为我国主要的牧区的降水带为()。

A. 湿润带B.半湿润带C.半干旱带D.干旱带12.窄行距播种或撒播的粮食作物及牧草等大多采用的地面灌溉技术是()。

A. 淹灌B.漫灌C.沟灌D.畦灌13.一般来说,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

A. 10%~20%B.30%~50%C.60%~80%D.80%~90%14.以下关于作物需水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物需水量的大小受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和土壤性质、栽培管理措施等的影响B.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和土壤性质、栽培管理措施等的影响C.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水文年份、不同栽培管理措施条件下,其需水量都相同D.一般情况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作物需水量比湿润地区的大15.雨水的集蓄利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北兴农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与推广方案

北兴农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与推广方案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方案北兴农场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原理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

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

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

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二、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效果节水控灌技术经过八五二农场二年的试验结果比常规灌溉:一是提高地温0.7℃;二是亩节水104方,节水率达36.3%;三是亩降本11.52元;四是亩增产8.5%。

同时抗倒伏、抗病能力增强。

节水控灌溉技术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除作业用水(如整地、插秧、施药)和抗灾用水(插后护苗水、孕穗期防治障碍性冷害用水)外,其它时期田面不建立水层,处于饱合水状态(控蘖晒田除外)的一种灌溉方式。

具体操作模式:泡田用水同常规,水耙地作业达标后,封闭灭草,花达水插秧,插后覆水护苗,水稻返青扎根后,灌3厘米浅水层,进行追施分蘖肥,二次灭草,保水5-7天。

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每次灌水不见水层。

有效分蘖终止期落干晒田至田间出现5mm微裂后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

减数分裂期灌深水18cm护胎。

后期生育阶段以保持田面湿、干为主,循环往复至成熟。

三、试验设计北兴农场规划三个示范区,其中:大东示范区55亩,24队示范区52亩,马场荒地示范区58亩,采取单灌单排,与当地常规对照。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分别记载灌水时间和用水量。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北方地区水稻生产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水稻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进行介绍。

一、早期灌溉技术(1) 种植前应选址优选地势,以便于引水、排水和灌溉。

例如,选取有利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平原、丘陵、山间谷地等,优选河岸、湿地和低洼地区等。

(2) 种植前还应调查和分析灌溉所需的水源、水资源情况和灌溉设施,确定合适的水源和灌溉设施,并做好水源控制、水量调配和水压调节等工作。

(3) 应合理分配灌区水资源,采取低水量配合小咽口或区域灌溉等技术,以提高灌效并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1) 施肥要善用化肥、有机肥和中性肥,合理配置土壤养分,提高肥效。

(2) 建立科学的施肥制度,加强肥料管理和计划,提高肥料利用率。

(3) 采用微量元素补充技术和根系喷施技术,增加植株的耐旱能力和抗逆性。

(1) 采用实时监测和远程无线传输灌溉信息技术,及时调整当地水灌溉量,减少无效灌溉和灌水量,提高灌效。

(2) 采用瓶颈控制、测流计算、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现代化灌溉调控,提高产量并节水化灌溉。

四、节水技术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采取节水措施对于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其中:(1) 采用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和土地利用景观规划技术来实现高效节水,如采用膜式灌溉和秸秆膜覆盖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降低蒸发量。

(2) 对于步队作物,可以适当加大作物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产并降低灌、施用量。

同时,还可以利用间奏耕作技术和地覆式直播技术来减少浪费,增加土地利用效益。

五、种植技术(1) 要合理选择品种,提高耐旱性、逆境抗性等抗干旱性能,或利用逆境适应性较强的耐旱杂交水稻。

(2) 采用间作技术和轮作技术,使农田的水分和肥分利用更加充分。

综上所述,对于北方地区而言,采取科学和实用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要针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并实现生产经济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 等部 分 ,尽 可 能在 5月份或 9 1 - 0月份 施 工 。这样 既 能保 证 水库 正 常 调 度 运 用 ,又 能 减 少 围堰 工 程 量 ,加 快 工程进度 ,节约 工程投 资 ,保 证 施工 安全 。 作 为 工程 建设 项 目管理 主 体 的 项 目法人 单 位 、监
不 允 许 水 稻 受 旱 ;控 制 灌溉 则 实 行
2、 控 制 灌 溉 与 常 规 灌溉 技 术 人 为 调 亏 ,根 据 水 稻 不 同 生 育 期 的
特 性 和 生长 激 素 的 影 响 ,如 果 在 其 有什 么 区别? 生 理 特 性 , 在 分 蘖 等 需水 非 敏 感 期 生长 发 育某 些 阶 段 主 动 施 加 一 定 程 是 灌 溉 依 据 不 同。 常 规 灌 溉 实 施 人 为胁 迫 ,造 成 适 度 干 旱。 而 度 的 水 分 胁 迫 ,可 以发 挥 水 稻 自身 依 据 水 层 多少 判 断 是 否 需 要 灌 溉 , 在 拔 节 孕 穗 和 抽 穗 开 花 等 需 水敏 感 调 节 机 能和 适 应 能 力 , 同 时 能 够 引 控 制灌 溉 依 据 土 壤 含 水 量 大 小 是 否 期 又 能 保 证 供 水 ,使 水 稻 后 期 呈 现

四 、主 体工 程施 工 阶段
主 体工 程施 工 阶段 是 指 主体 工程 开 工 日期 到 工程 移
交 证 书 写 明 的 完 工 日期 ,是 工 程 设 计 变 成 工 程 卖体 的 全
过程 。
三 级 , 土坝 、 溢 洪道 和 输 水 洞 各 为 一 个 单位 工 程 。很 多情 况 下 , 个单位 工程 中的分部 工程 个数 少于五 个 , 每 不符合 项 目划分有关规 定,不利于工程质量评定。因
( )水 泥 、块 石 、碎 石 、钢筋 等原 材料 必 须经过 二 有 资 质 的检测 部 门检 测合格 才能使 用。一 些施 工单 位 经 常在 原材 料检 测 结果 未 出来前便 开始施 工 ,一旦 检 测 结 果不 符合 要 求 。工程验 收 不合 格 ,必 须拆 除返 工 ,将会 造 成较 大经济损 失和 工期延 误 。施 工单 位应 该在 施 工 开
此 ,对 于一 些分部 工程 较 少的工 程项 目。不 必把 土坝、 溢 洪道 和 输 水 洞各 作 为一 个 单 L - ,应将 整 个项 目 4 ̄程 " . -
( )项 目开工后 ,项 目法人 的 主要 工作 就是委 托 一 监理 单 位检 查施 工 单位 的进 场人 员是 否 与投 标 文件相 符 合 。 目前 , 国家规 定施 工单 位 必须 配备 专职 项 目经 理 、 技 术 负责人 、安 全 管理人 员和质 量检 查 员, 多数施 工单
寒 区水 稻 节 水控 制 灌 溉 技 术 问 答
1 、什么 叫控 制灌 溉? 起 同化物在不同器 官间的重新分配,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在秧 苗本 田 降低 营养 器 官 的生 长 冗 余 ,提 高 作 移 栽 后 的各 个 生 育 阶段 , 田 面 不再 物 的 经 济 系 数 ,并 可通 过 对 其 内部 长 时 间保 留水 层 ,而 是 通 过 观 测 稻 生化作用 的影 响 ,改善 作物 的 品质 , 田土壤含水量 多少判 断灌溉 与否的 起 到节水 、优 质 、高效 的作用 。 种水 稻 节水灌 溉新 技术 。 这 种 灌 溉 新 技 术 能使 水 准 判断是 否 需要灌溉 。 二 是 灌 水 方 法 不 同。 常 规 灌溉
采取 “ 、深 、浅 … 、哂 、深、浅” 浅 浅
或 “ 、湿 ” 等 模 式 灌 溉 ,而 控 制 浅 灌 溉采 取 “ 、湿 、干”循环 交替 法。 浅
控 制 灌溉 技 术 既 不 属 于 充 分 灌 长 发 育 过 程 中,得 到 适 度 的 干 旱锻 溉 ,也 不属 于非充分 灌溉 范 畴。在水 炼 ,会 使 水 稻 产 生 一定 的 耐 旱 性 , 稻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中 ,适 度 进 行 水 分 不但 不会 导致减 产 ,还 能起到 增产 、 胁 迫 ,会使 水稻 产生 一定 的耐旱 性 , 节 水 、 省 油 、 省 电、抗 倒 伏 、抗 稻 而且不 会导 致减产 。其基本 原理 是 : 瘟 病和 提 高米质 的作用 。
始前做 好 原材料 检 测 计划 ,按 时检 测 ,保证 用于工 程上
位未 能配全上述人 员。 由于中小型水库除险加 固工程规 模较 小 , 工 单位若 按要 求配备 有 关人 员 ,则人 员过 多 , 施 造成不必要 的浪 费。对于小型工程项 目,那些同时具有 几个相 应执 业资格 的人 员可以考虑身兼两 岗位 或 多岗
位。
划 分 为一 个 单 位 工程 。这 样 ,既 有 利 工 程 质 量评 定 , 又 可减 少建设 单位 能 、监 理 单 位 和施 工 单位 整 理 内业 资料 的工作 量 。 ( )中 小型 水 库 除 险加 固工 程施 工期 一般 都安 四 排在 51  ̄ 0月份 ,工程 施 工既 不 能 影 响水 库行 洪 ,又要 满足 下 游农 田 灌溉 用 水 需 求 。对 于 关 系到 防洪 安全 和 供 水 的 工程 部 位 ,如 溢 洪道 闸 门前 、输 水洞 、坝 前 护
基 于作 物 的 生理 生 化 作 用 受 到 遗 传
“ ”为 3 r , “ 浅 0m a 湿”为 O m “ m , 干” 为土 壤 含 水 量 控 制 下 限值 ( 般 为 一 7 - 0 %土壤饱 和含 水量 )。 0 10
三 是 灌 水 程 度 不 同。 常 规 灌 溉
属 于充分 灌溉 ,适 时保 证充足 供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