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手册

合集下载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高0 . 3 %、 1 . 2 %、 3 . 1 %; 粒 长 比常 规 浅 灌 略 长 0 . 2 mm ; 胶 稠 度 控 灌 比
1 、 要 掌 握 基 本 的 灌 水方 法 。多 采 用 “ 浅、 湿、 干” 循环交替法 。 “ 浅” 指模式 图中灌溉 水层 上限 ( 一般 为 3 0 am ) r ; “ 湿” 指 水 层 为 零, 土壤含水 量 1 0 0 %; “ 干” 指 各 生 育 期 土 壤 含 水 量 要 求 的 下 限
少水 层 保 留 时 间
常规灌高 1 . 1 %一 1 . 4 %; 直链 淀 粉 含 量 的 处理 基 本 持 平 。粗 蛋 白 含 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提高 了 6 . 2 %; 脂 肪 含 量 比常 灌 提 高 了 2 2 %, 可 见, 控灌 水稻 的米 质有 显 著 提 高 。但 透 明 度 无 明 显 差异 。蒸 煮 和 食味 品质 比较 , 食味 质 量 有 所 提 高 。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能 有 效 的 促 控 水 稻 的根 系 生 长 、株 型 及 群 体 结 构 形 成 。使 水 稻 在 高 产 基 础 上 实现 再 增 产 。 根 据 研 究 成 果 统 计, 控 制灌 溉 水 稻 的理 论 测 产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4 . 6 %; 样 方 测产 比 常规灌溉提高 3 . 1 %; 实收 产 量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5 %- 1 0 %。 2 、 稻 米米 质明 显改 善 控 制灌溉糙米 率 、 精米率 、 整精米 率 , 分别 比 常 规 浅 灌 处 理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技 术 的概 念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是 指 水 稻 移 栽 后 , 田面 保 持 5 " - ' 2 5毫米 薄 水 层 返青活苗 , 在 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 , 田面 基 本 不 再 长 时 间 建

寒地水稻不同时期节水控灌与施肥技术合理应用

寒地水稻不同时期节水控灌与施肥技术合理应用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给水稻种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水资源匮乏,加之雨水较少,从而使得节水灌溉成为必然选择。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寒地水稻栽培过程中,对控灌与施肥技术加以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出水肥的作用,方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寒地水稻节水控灌技术1、节水控灌的意义由水稻的生长习性可知,它是一种喜水的作物,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都不离开水,缺水会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所以必须保证水稻在各个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水稻需要在有水环境中生长,但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并不是全部时间都要保持大田内有较深的水层,部分时间段以浅水为宜,还有少部分时间不需要水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寒地水稻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整地灌水方法,由此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透气性变差,对根系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这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要实现稳产、高产的种植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整地灌水方法优化改进,以此来提升水稻根系的活力,一方面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另一方面要以水调肥、调气和调温,干湿交替,壮根保叶,在节水的基础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2、控灌的优势黑龙江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较为匮乏,由此使得节水控灌成为寒地水稻种植期间的首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具有诸多优点,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节水控灌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田间土壤的生态环境得到更新,氧化还原点位随之提升,土壤中大量的有害杂质被排出,减轻了对水稻根系发育的影响;节水控灌可以抑制水稻吸收过量的氮元素,避免无效分蘖,在提高植株内部碳氧化的基础上,使结实更加良好,有助于降低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节水控灌能够使土壤呈现出氧化的状态,钾氮化随之增加,水稻茎秆变得更加坚硬,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节水控灌在给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必要水分的同时,能避免水稻缺氧,有效调整了水肥气热等因素,灌溉前期,有助于促进土壤昼夜温差的增大,使水稻提前分蘖,成穗率得以提升,中期时,能对水稻吸收氮素的量加以限制,避免吸收过量引起无效分蘖,封垄的时间随之推迟,给光合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干物质积累量逐步增大的基础上,水稻的千粒重增加;节水控灌能够促使田间的水稻群体协调生长,避免出现高矮不一的现象,高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水稻种植期间的耗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渗漏、蒸发等,可以避免稻田内的水分流失。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DI NG a Ling
(ee- tr eerha dD vlp e t etrH i n j n edh a gA r utr C mpn t. Sv n Sa sac n eeom n C ne, el g agB i u n gi l e o a yLd, R o i a c u
8 6 7 m t a o t 1 u tc n tme tt e n e s f r t e rc r wt i h s o e ln eg twa h r 0 7 e ta 4 mV 6 h n c n r .b t i a ' o e h e d o h i e g o h wh c h w d p a th i h s s o t . m h n
te t n. h eut n iae h ttewae o s mpin o o to riain t ame t s2 64 m7 6 rame t T ers l idc td ta h trc n u t fc nrlir t r t n 9 . 6 7 m whc a a e s o g o e wa ih c n sv
V.N. o2o 1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球稻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丁 亮
( 黑龙 江北 大 荒农 业 股份 有 限公 司七 星研 发 中心 , 龙 江 黑 建 三 江 16 0 ) 530
摘 要 : 龙 江 垦 区进 行 节 水 试 验 , 验 结 果 表 明 : 灌 处 理 用 水 量 2 64 r 6 7 m , 对 照 省 水 8 /6 但 水 分 供 黑 试 控 9 . 6 较 4 m3 7 m , 6
m2w ih r d c . % t a o t 1 S v r g t n t ame twa 9 . / 6 h c a a e 8 6 7 m2 h n c n r 1 hc e u e65 h n c n r . a e i i ai r t n s 2 64 m 7 m0w ih c n s v 4 m 6 a o t . o r o e 6 t o t a wae a u p y t e n e s or t e rc g o h e a s f s a lw tr c n n r a e wae e e a u e a d mu h tr c n s p l h e d f h i e r w ,b c u e o h l t o wae a i ce s t r t mp r t r n d tmp r t r ,p o t i e i g h u e f se s 9 6 w ih a d 17 t a o t l h il a 7 . g 6 7 m e e au e r mo e t l r ,t e n mb r o t ms wa 1 . h c d . h n c n r ,t e ye d w s 6 9 1 / 6 , l n o k i r vn c me 2 6 y a / 6 a d i h d h g a u fma k t o u a z t n mp o i g i o . u n 6 7 m n t a ih v l e o r e p l r ai . n p i o Ke r s C n r li ia in S v rg t n Co v n i n li ia in Yil y wo d : o t r g t , a e i i ai , n e t a r g t , e d o r o r o o r o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洲等地。

相比于一般水稻的栽培,寒地水稻在生长期、管理技术上有着特殊的要求。

本文将从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寒地水稻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种植技术1. 选址与土壤准备寒地水稻适合在寒冷大陆性气候地区栽培。

在选址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地,远离河流、湖泊、山谷等潮湿地带。

对于土壤要求,寒地水稻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沼泽土或腐殖质土中生长,土壤PH值在5.5-6.0之间为最佳。

在进行土壤准备时,应将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和基础肥料充分混合,使土壤质地更为松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还需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止冬季水稻遭受淹水。

对于寒地水稻的种植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种植时间,避开极端的低温期。

2. 种子选择与播种方法在种子选择方面,应选择生长期短、抗寒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水稻品种。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处理、药剂处理等,以增强种子的萌发能力和抗病能力。

播种方法上,可以采用直播、插秧等方式。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播种。

在播种密度上,应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最佳的密植程度,一般建议每亩种植水稻株数在1.5万-2万株之间。

二、施肥技术寒地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比一般水稻要高,因此在施肥上需要更加注重。

施肥前首先要进行土壤化验,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有的放磷肥,一定要根据化验结果来确定。

1. 基础肥施用基础肥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在基础施肥时,应选用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机肥,比如腐熟的农家肥、木屑肥等。

对于无机肥,可以采用氮磷钾复合肥,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合理施用。

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以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养分需求。

一般追肥分为幼穗期追肥、灌浆期追肥和抽穗期追肥。

幼穗期追肥应注重氮肥的施用,促进幼穗的生长;灌浆期追肥则应注重钾肥和磷肥的施用,帮助水稻结实;抽穗期追肥要注重氮肥和磷肥的施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对水资源的浪费和高耗能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节约用水的栽培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优质高效地栽培水稻。

本文将重点探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分直接供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

相比传统的洒灌灌溉,滴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的蒸发和地表径流,从而提高用水利用率。

此外,滴灌技术还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精确地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

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水资源,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稻的灌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用水成本。

在水稻种植的休耕期,可以利用雨水来满足水稻的灌溉需求,减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

三、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下水位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方式。

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蒸发和浪费。

同时,地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表面积水的滞留时间,降低病虫害的风险,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四、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特殊的滴灌膜,将水分通过膜下滴灌管送至水稻根系。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料的有效利用。

五、调控灌溉及时机调控灌溉及时机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比如,在水稻的生育初期,可以适量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幼苗期的需水;而在抽穗期及成熟期,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

总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降低用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L i n y e s h u i l i水稻属于“半水生性”植物,具有对水旱的双重适应性。

基于水稻这种特有的适应性,黑龙江省主稻区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实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水稻产量、节水幅度明显高于水稻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也充分证明了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

对改善全省水资源紧张的趋势,提高水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又称水稻调亏灌溉,不同于常规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是指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不再任凭稻株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自由生长,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层土壤水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次数,对水稻进行适度的水份胁迫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稻田水层管理的观念,是在传统淹水灌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湿润灌溉技术,通过主动对土壤水分盈亏调控,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对水分适应能力,使水稻产生一定的耐旱性,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优势"#!水稻增产效果显著有研究统计,实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稻田水稻可在高产基础上实现再增产,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控制灌溉对水稻具有良好的促控作用,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为合理有效,根系发育良好,利于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使茎杆粗壮,穗大、实粒多,千粒重高,利于产量的形成。

"#"稻米品质改善研究表明,控制灌溉模式可使水稻作物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高于常规浅灌,其中粗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均比常灌提高了(#"%、""%,蒸煮和食味质量有所提高,可见,控制灌溉稻米米质比常规灌溉的水稻综合米质明显提高。

"#)节水效果极其显著我省水稻水稻生长期一般!"'&!*'天,控制灌溉水稻全生育期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常规灌溉采取“浅、湿”或“深、浅”循环交替,节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平均节水)(%;生育期控灌平均节水*+%,节水幅度较大;$月至,月上旬的干旱期用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是水稻用水量最大的时期,控制灌溉水稻此期比常规灌溉次数减少"次,减少),%,每亩灌水量减少*!%。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粮油农资 182023.12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管 菲1, 高晓峰2(1.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吉林 四平 136000)1 水稻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在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条件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定量、定次地进行灌水,减少灌溉的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2.1 “浅、湿、晒”灌溉该技术在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5~2厘米,浅水返青期水层控制在2~4厘米;分蘖前期水层维持在1厘米,湿润即可,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再灌溉,维持水量在1~2厘米;抽穗扬花期维持0.5~1.5厘米;乳熟期和黄熟期维持湿润即可,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露田。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约4%~41%的灌溉用水,水稻产量提升5.5%~20.9%,但灌溉量难以把控,节水效果一般。

2.2 间歇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按周期进行灌溉,在返青期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进行晒田,黄熟期停止灌溉,自然落干后采收。

灌水周期要根据气候、土壤和生长时期采取轻度和重度间歇淹水。

轻度间歇淹水是指4~6天灌溉一次,保持1.5~2厘米的水层,有水层和无水层各保持2~3天,灌溉前土壤含水率应维持在田间持水率的90%~95%;重度间歇淹水是指7~9天灌水一次,每次保持2~4厘米的水层,保障有水层4~5天,无水层3~4天。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灌溉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但不能保证达到增产的效果。

2.3 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只在插秧和返青期灌溉建立2~3厘米的水层,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水分上限,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

控制灌溉技术可以节约24%~45.9%的灌溉用水,但也不能完全保障水稻产量。

2.4 蓄雨型灌溉技术该技术是指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多积蓄雨水,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不降雨时按其他方法灌溉,降雨时水层可以超过灌溉量的上限。

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可超出灌溉水层2~3厘米,水稻生长中期可超出灌溉水层3~5厘米。

北兴农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与推广方案

北兴农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与推广方案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方案北兴农场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原理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

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

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

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二、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效果节水控灌技术经过八五二农场二年的试验结果比常规灌溉:一是提高地温0.7℃;二是亩节水104方,节水率达36.3%;三是亩降本11.52元;四是亩增产8.5%。

同时抗倒伏、抗病能力增强。

节水控灌溉技术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除作业用水(如整地、插秧、施药)和抗灾用水(插后护苗水、孕穗期防治障碍性冷害用水)外,其它时期田面不建立水层,处于饱合水状态(控蘖晒田除外)的一种灌溉方式。

具体操作模式:泡田用水同常规,水耙地作业达标后,封闭灭草,花达水插秧,插后覆水护苗,水稻返青扎根后,灌3厘米浅水层,进行追施分蘖肥,二次灭草,保水5-7天。

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每次灌水不见水层。

有效分蘖终止期落干晒田至田间出现5mm微裂后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

减数分裂期灌深水18cm护胎。

后期生育阶段以保持田面湿、干为主,循环往复至成熟。

三、试验设计北兴农场规划三个示范区,其中:大东示范区55亩,24队示范区52亩,马场荒地示范区58亩,采取单灌单排,与当地常规对照。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分别记载灌水时间和用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20 0 9年 ,黑 龙江 省 实有 水稻 灌 溉 面积 39 9万 亩 , 2 年用 水量 高达 2 3 m ,水稻 灌溉用 水 占农业 用水 总 量 2亿 的 9 %,占社会 总用 水量 的 7 %, 占全 省水 资 源总 量 的 6 0
开 花等需水敏感 期又保证供水 ,使 水稻后期呈现生 长的补
3 ・ 7
食发 展及 优质 粳 稻生 产 的总体 要求 ,完成 了黑龙 江省 水
稻灌 溉发 展规 划 、黑 龙 江省 千亿 斤粮 食产 能工 程规 划 和 黑 龙江省新增 1 0 0万亩粳稻基地 建设 可行 性研 究报 告 。 0 计划到 2 1 0 5年 全省水 稻 面积 达到 50 0万 亩 ,每年将为 0

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 的需要。会议要求 ,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以保障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 工程和旱涝保收 田建
设为 目标 ,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特 点 , 紧紧围绕松嫩平原 0万亩水 田发 0
展任 务 ,按照 “ 学规 划、分 步实旌 ,因地 制宜、先进 适 科
度评价和肯定。
21 0 0年 9月,省水利厅在庆安县召开 了全 省水稻节水 控制灌溉技术推进工作会议 。会议认为 ,推 广水稻节水控制
编 者
21 0 0年 1 O月 黑 龙江省 是 全 国最 大 的粳 稻 生产 基 地 ,近年 来平 均
灌溉技术是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 、促 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需
溉 高产优质 调控 的原 理 ,黑龙江 省水稻节 水灌溉分 区及分
区技 术模式等 ,绘制 了适合不 同分 区 的控 制灌溉技 术模式
图 ,手册 简单适 用 , 贴近 实际 ,适合 广大技 术人 员和广大
农 户推广使 用。
2O O 9年 ,水 利部将黑 龙江省控制灌溉技 术多媒体放 在 了中
立方米的发展 目标。
项 比较成 熟的灌溉技术 。2 0 0 4年 ,黑龙 江省与河海 大学合 作 ,在全 省范 围内进行 了 为期 3年 的适应性 研究与 示范 , 验证了这项 技术在高寒地 区推行的可行性。近两年 ,我们又 细化 了控制灌 溉技术 的标准和 模式 。提 出了适合 寒 区特 点 的控 制灌溉分 区模式 ,并在全省 进行 了推广 ,初步形成 了 西部 以庆安县 自流 灌区为 中心 ,东部 以三江平 原井 灌区 为 中心 的控制 灌溉推 广格局。到 目前 。全 省水稻 节水控 制灌 溉面 积已达到 1 0多万亩 ,控 制灌溉技 术推 广范围越来 越 0 大、效果较好 。2 0 0 7年 ,全 国 1 2家主 流媒体报导 了我省水
要 ,是优化 水资源配置 、支持经济社会 发展 的需要 。是发展
粳 稻产 逯 占全 国粳 稻 总产 量 的 2 %,约 占全 国粳 稻 商品 9
量 的 4 %。 因此 ,黑 龙江 省 的 粮食 波 动 ,特别 是水 稻产 5 量 的波 动 ,对 全 国粮 食 安全 影 响很 大 。2 0 0 9年 4月 ,国 务 院常 务会议 通过 _全 国新增 千亿 斤粮 食产 能工程 规划 , r 将 黑龙 江省粮 食生 产 能力 建设 列 为重 要 内容 ,对 黑龙 江 省 稻米 生 产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黑 龙 江省 根据 国家对 粮
寒 地 水 稻 节 水 控 制 灌溉 技 术 手 册
前 言
用 ,先易后难 、由点及面 ,逐步规范 ,稳步推进”的原则 ,
水稻 节水控制灌溉 技术又称 水稻调 亏灌溉技术 ,是 ~
大 力示范和推广水稻控 制灌溉新技术。提 出要在 “ 十二五” 期 间推 广水 稻控制灌溉面积 10 0万亩 ,实现年节水 1 0 4亿
偿 效应 。是 一种 充 分供 水 与非充 分供 水 相结 合 的灌溉 方
式。
四是 田问水层 不 同。常 规灌 溉 长时 间保 留水层 ,仅 在水稻 分蘖末期 晒 田时和黄熟期不保 留水层 , 而控制灌溉
2 %。因此 ,黑龙江省农 业节水 的重点是水 田。如按现有 8 灌 溉用水管理水 平 ,当灌溉 面积达到 50 0万 亩时 ,届 时 0 全 省仅水稻 灌溉用 水就将 达 3 0亿 m 以上 ,占全省水 资 0 源 总量 近 4 %。虽 然新 增水 田有部 分利 用其 它水 资 源 , 0 但黑龙 江省 的水 资源仍将 十分 紧张 ,水资 源可持续发展 面 临形 势将 十分 严 峻。初 步估 算 ,全 省需 再 节水 5 O亿 06
稻节水 控制灌溉技术 的研究推广 情况。2 0 0 8年 ,省委政 策 研究室把推广 控制灌溉情况作 为内部 信息呈送给省委领导 。
为推进 水 稻 控制 灌溉 技 术推 广 工作 ,我 们在 总 结 以 往研 究成果 和推广经 验的基础 上 。编 写了这本手 册 ,收录 了一 些工作 中的体会 和经验 ,希 望能对全 省水稻节 水灌溉 技 术推广提 供一些 参考和 帮助。 手 册 共分 五 节 ,内容 上 注重 理论 与实 际相 结 合 ,介 绍 了控制灌 溉技术 的概念 ,控制灌溉 的技术优 势 。控制灌
制 下限值 。 是 灌水 程 度不 同 。常规 灌溉 属 于充分 灌溉 ,适 时
保证充足供 水 ,不允许水 稻受旱 ;控制灌 溉则 实行人为调 亏 ,根据水 稻不 同生育期 的生理特性 ,在 分蘖等需水非敏
感 期实施人 为胁 迫 ,造成适度 干旱 ,而在拔节 孕穗 和抽穗
国家提供优质 商品粳稻 20 0万吨 ,这对 我省水资 源保障 0
国节水灌溉网上,宣传了黑龙江省 的经验和做法。2 1 , 0 O年
由于时间仓促 , 水平 有限 , 可能 存在很 多缺点和 不足 ,
敬请 各位读 者提 出宝贵意见 。
省人大视察 水利 建设情况 时,在庆 安县水稻控制灌溉现场 , 刘东 辉和 申立 国两位 副主任对 水稻节水 控制 灌溉给予 了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