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畸形果的原因是什么

番茄畸形果的原因是什么
番茄畸形果的原因是什么

番茄畸形果的原因是什么

番茄畸形果的原因

(1)低温。在花芽分化和发育期,若连续5~6天遇到3℃~4℃的低夜温,极易产生畸形果。早春茬番茄的第1~2穗果易出现畸形果,多是由低温造成的。

(2)苗期拉长。若低温或干旱持续时间长,幼苗处在抑制生长条件下,花器官发育期拉长、易木栓化,后转入适宜条件下、木栓化组织不能适应组织的迅速生长,极易形成裂果、疤果。

(3)施肥不合理。氮肥过多,会使花芽过度分化,心室数目增多,形成多心室畸形果。

(4)使用激素不当。采用2,4-d或番茄灵蘸花,如果浓度过高、重复蘸花,或蘸花时温度过高、土壤干旱等情况时,容易产生畸形果。对未开放的花进行药剂蘸花,易产生空洞果。另外,为控秧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大或次数多,再蘸花时也易产生畸形果。

番茄畸形果的发病规律

番茄果实能否发育成正常果,主要取决于花芽分化的质量。通常番茄发芽后25~30天,2~3片真叶时,第一序花开始分化。35~40天第二序花开始分化,60天第三序花也开始分化,这时幼苗长至7~8片真叶,已现蕾或开花。

上述过程在育苗期完成,当幼苗期1、2、3花序形成时遇低

温、水分充足、氮肥多,致花芽过度分化,形成多心皮畸形花,果实则呈桃形、瘤形或指形等;如苗龄拉长,低温或干旱持续时间长,幼苗处在抑制生长条件下,花器易木栓化,后转入适宜条件,木栓化组织不能适应内部组织的迅速生长,则形成裂果、疤果或杆外露果实:因此冬春低温多雨年份畸形果较多,晚春或夏秋则较少。

番茄畸形果的预防

(1)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发生畸形果后要及时摘除,以利正常花果的发育。

(2)作好光温调控,培育抗逆力强的壮苗。提倡采用电热线快速育苗;苗床要光照充足并适时适量通风,幼苗破心后,直控制昼温20~25℃,夜温、3~17℃,以利花芽分化,育出节间短60天左右的适龄壮苗。

(3)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徒长。采用配方施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避免偏施氮肥,防止分化出多心皮及形成带状扁形花。

(4)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幼苗出现徒长寸。勿过分采用降温或干旱控苗措施,而应在加强通风、适当控湿的基础上,喷施85%比久(b9)可溶性粉剂2000ppm控制徒长,这样既可提高幼苗质量,又不影响花芽分化。

赤霉素在番茄上的新用途

赤霉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茎秆伸长,缓解多效唑药害;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促进开花坐果,提早果实上市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这里,我们再来谈谈赤霉素的用途,当然,我们要谈的不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用途,而是它在番茄上的新用途。 一、预防番茄裂果 番茄裂果是近年来秋茬番茄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令菜农非常头疼。但在防治番茄裂果问题上,除去利用科学水肥管理,合理调控棚室环境等综合措施来减少其发生外,难以找到一种简便易行预防裂果的产品。裂果成了影响番茄生产的绊脚石。在经过大量试验后,刘瑞强发现巧妙喷用20-30PPM的赤霉素可有效地预防裂果的发生。2006年,他的秋茬番茄没有发生裂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顶穗果(即第七穗果)坐住且有豆粒大小时,喷用为宜,不宜在花期喷施,以防止果实坐果不良或植株徒长。此时底穗番茄正处转色期,中间穗位的果实正处果实膨大期,喷用赤霉素可起到拉伸果皮细胞,促进果皮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裂果的目的。 喷用赤霉素的浓度要严格掌握,喷用浓度过大则容易形成空洞果,同样会降低番茄效益。一般情况下,棚内温度超过25℃时,喷用浓度为20PPM即可;若温度低于25℃,则喷用浓度应稍加大,可喷用25-30PPM 但要注意,品种不同,喷用浓度也有差异,在喷用前最好先做小面积试验,后再喷用。 二、避免番茄萼片卷缩、干边 近年来,番茄萼片保鲜度成为货主收购番茄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时萼片平展、不干边的番茄要比萼片卷缩、干边的番茄每斤高出0.3元,可见萼片质量直接影响番茄的价格。 那么,怎样就能使番茄萼片保鲜度高,不卷缩、不干边呢?刘瑞强说:“在

番茄生理病害防治.

番茄生理病害防治 核心提示:番茄果实生理病害的种类很多,有脐腐病、畸形果、空洞果、日灼病等。在棚室栽培时,发生较多,为害也比较严重。一旦发生生理性病害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商品性差,而且在生产上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番茄果实上... 番茄果实生理病害的种类很多,有脐腐病、畸形果、空洞果、日灼病等。在棚室栽培时,发生较多,为害也比较严重。一旦发生生理性病害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商品性差,而且在生产上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番茄果实上的主要生理病害介绍如下。 一、番茄脐腐病 1.症状:该病以青果期发病最重。病斑多产生在果实顶部,最初水渍状暗绿色,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呈扁平状,一般不腐烂,湿度大时,病斑上有某些真菌腐生,产生粉红色或黑褐色霉层。原因:(1)水分供应失调,特别是果实膨大期所需水分得不到满足,叶片蒸腾夺走果肉内水分,产生脐腐。(2)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硼元素,导致脐部细胞生理紊乱,也能产生脐腐。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均衡浇水,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2)在第一果穗坐果初期,喷洒1%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或0.1%硝酸钙溶液,每半月左右1次,喷1--2次。 二、番茄畸形果 1.症状:番茄畸形果病症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果实不开裂,但果形改变,有的果实脐部凹凸不平,有的呈瘤状突起;第二类是裂果型,果实开裂,有横裂和顶裂之分,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裂果,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环状裂果。解剖畸形果,心室数均多于正常果。 2.原因:(1)在植株花芽分化期或花芽发育期持续遇低温或高温天气。(2)使用激素时,气温较高,激素浓度又偏大,或点花时,花尖端留有多余的激素,使果实不同部位发育不均匀所造成。(3)浇水不均匀,特别是在采摘一周前,不要浇大水,以防裂果。(4)微量元素缺乏(主要是钙、硼) 三、番茄空洞果 1.症状:该病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具有空洞,果实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 2.原因:(1)坐果期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或者营养不足,向果实内部输送的养分供不应求,随之形成空洞果;(2)激素的影响。激素使用浓度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早造成,果实发育速度比正常授粉果实快,但胎座发育不良。(3)需肥最多的大型品种,生长后期营养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积累少,也能出现空洞果。 四、番茄日灼病 1.症状:番茄果实受强烈日光照射后,初期果皮呈苍白色革质状,后呈黄白色至褐色相间的斑块,果实向阳部干缩、变硬、凹陷,表面呈漂白色,果肉变褐。后期病部常被病菌寄生,腐烂,表面有褐色霉层。 2.原因:(1)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遇高温,干旱或强烈照射引发。(2)靠近塑料膜处温度高时,果实表面水分消耗量大而形成灼伤。(3)磷钾肥、钙、硼不足。(4)未及时通风,土壤过于干旱。(郭颖海)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已经获得延熟、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的转基因番茄,并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此外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番茄的优势及其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进展 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em.Mil)是茄科( Solanaceae) 番茄属 ( Lycopersicon) 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番茄需求量大,种植广泛,同时对其的遗传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番茄已经成为蔬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且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延熟番Flavr-SavrTM,其由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成功并获准进入市场。其后几年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和高品质的优良番茄品种。番茄的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此外,黄永芬等[1]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番茄的基因转化,将整合了抗冻蛋白基因的Ti 质粒直接注入番茄子房或花粉管中进行转化获得了抗冻番茄。 1.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1.1 延熟转基因番茄 目前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延熟番茄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细胞壁的降解,二是抑制乙烯的合成,在防止其腐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 抑制番茄细胞壁降解的研究 细胞壁水解酶对果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可抑制果实细胞壁的降解,延缓成熟与衰老。 主要包括两类酶,一类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将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苷降解为低聚半乳糖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PG的mRNA水平可提高100倍。叶志彪等[2]将PG基因的Hindfi 片段反向克隆在植物转化载体Bin19的花椰菜病毒( CaMV) 的35S启动子和3' 端非翻译区( nos) 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与番茄无菌苗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获得转化植株,这种转反义PG基因的番茄果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刘鸿岩,刘仁遵 (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大连116041) 摘要 总结了番茄青枯病、枯萎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白绢病5种茎部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它们的药剂防治方法。关键词 番茄;茎部病害;症状识别;药剂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6.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3-05561-01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 in T om ato Stem LIU H ong 2yan et al (Agricultural T echn ology E xtension C enter in Lvshunk ou District of Dalian C ity ,Dalian ,Liaoning 116041) Abstract T he sym ptom characteritics of 5kinds of comm on diseases including bacterial w ilt ,blight ,seedling blight ,basal stalk rot and sclerotium blight in tom ato stem were sum up.And their m edicam ent control m eth ods were em phatically introduced.K ey w ords T om ato ;S tem disease ;S ym ptom identification ;M edicam ent control 番茄(Lycoper sicon esculentum M ill )属茄科番茄亚属,原产南美洲,现我国普遍栽培。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有促进消化、利尿、抑制多种细菌作用。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降低菜农的收入。该文就番茄茎部常见的几种病害进行研究,以期为菜农的生产提供指导。 1 发病症状 1.1 青枯病 发病株茎上出现水浸状条斑 ,后变褐色。剖 开茎部,其木质(维管束)和髓部变褐腐烂。该病早期往往仅 l ~2个侧枝叶片萎蔫,早晚可以恢复,随着病情发展,植株从 顶部叶片开始萎蔫,自上而下直至全株萎蔫死亡,但叶片不脱落,仍保持淡绿色(图1a ) 。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 d ,雨天多时延长至10d 左右。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切 取一小段病茎,撕取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止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1]。 1.2 枯萎病 发病时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剖开病 注:a.青枯病;b.枯萎病。 N ote :a.Bacterial w ilt ;b.Blight. 图1 番茄青枯病、枯萎病植株萎蔫 Fig.1 Withering o f tom ato seed lings w ith b acterial w ilt and b light 图2 番茄立枯病幼苗渐枯 图3 番茄茎基腐病病茎 图4 番茄白绢病病茎 Fig.2 Withering gradu ally o f tom ato seed lings Fig.3 Diseased stem o f tom ato seeldings w ith Fig.4 Sclerotium b light stem in tom ato w ith seed ling b light b asal stalk rot seeldings 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田间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萎蔫,自下而上变黄、变褐、枯萎和枯死。有时病害只在植株一侧发展,形成纵向条纹斑坏死,而另一半边枝上叶片正 作者简介 刘鸿岩(1975-),男,辽宁大连人,农艺师,从事蔬菜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08201211 常(图1b )。根系旱水浸状软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 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该病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d 才枯死,无乳白色粘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2]。1.3 立枯病 受害株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圆形或椭圆形,明显凹陷。病斑横向扩展,绕茎1周后病部出现萎缩, (下转第5575页)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13):5561,5575 责任编辑 郑丹丹 责任校对 马君叶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图谱 目录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2) 番茄褐色根腐病 (4) 番茄黑点根腐病 (6) 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7) 番茄酸腐病 (9) 番茄红粉病 (11) 番茄根霉果腐病 (12) 番茄斑点病 (13) 番茄煤污病 (15) 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16) 番茄青霉果腐病 (17) 番茄炭疽病 (19)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20)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21) 番茄斑萎病毒病 (23) 番茄丛矮病毒病 (25) 番茄曲顶病毒病 (26)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27) 番茄低温生理病 (29) 番茄盐类障碍 (35)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症状终极腐霉引发的番茄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病原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19~24微米;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微米;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微米,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据宁夏检测,终极腐霉引起番茄猝倒死苗率占84%,瓜果腐霉占80%、德里腐霉占49%。终极腐霉能侵染150多种经济植物,引致苗枯、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

番茄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1、猝倒病、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使幼苗成片猝倒或茎部干枯凹陷、缢缩。一般用百泰,或用恶霉灵加普力克等防治。 2、茎基腐病:一般番茄定植后的缓苗期极易发生,发病后茎基部腐烂,严重的表皮周边全部烂掉。可使用甲霜灵+恶霉灵+酶解氨基酸生根粉防治。 3、细菌性叶枯病和叶斑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用噻菌铜、DT、噻唑锌、多宁、喹啉铜、噻霉酮、氢氧化铜、叶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4=5天一次,连续使用2-3次。 4、芽枯病:是番茄缺硼造成的,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遇到连续高温天气,又加番茄旺长,体内缺少硼、钙元素,就容易发生劈头、生长点死亡,防治措施除遮阳降温外,叶面喷施硼、钙能加以防治,可以喷施皇家免冲肥3号等。 5、叶霉病:属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此病菌侵染力强,不易根治,病斑近圆形,没有一定形状,叶背有霉斑,严重时霉斑连接成片,叶片正面呈淡黄色,有时也会有霉斑,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卷曲干枯死亡。防治一般采用三唑类农药。如特富灵、腈菌唑、福星、世高等。防治时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抑制生长。也可以用露娜森、健达等。 6、早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别于圆纹病;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一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用异菌脲、百泰、铜制剂防治即可。 7、晚疫病:是一种传染快,损失大的真菌性病害,番茄幼苗、叶、茎和果实都可受感染。幼苗染病,茎变细呈黑褐色,使全株萎蔫或折倒;叶片染病,叶尖或叶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茎染病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果实染病主要是发生在青果上,发病初期呈暗绿色斑,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不规则云纹状斑,病斑凹陷但不变软。病斑在湿度大时长出白霉。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株打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用邦超、普力克、科佳、增威赢绿等喷雾,7-10天1次,连续4—5次。 8、溃疡病:多为害果实,使果实表面生白泡,严重的为害茎杆,使茎杆从髓部水烂,为细菌性病害。可用噻菌铜、DT、噻唑锌、多宁、喹啉铜、噻霉酮、氢氧化铜、叶枯唑等药剂喷施、灌根,及早预防该病的发生,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番茄病害图谱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 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 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 番茄病毒病(苜蓿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 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

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结果少而小。

保护地专用硬果型番茄品种格雷

普通番茄贮运损耗较大,货架期短,经常给种植户和销售商带来较大损失,且不利于保障群众“餐桌”安全。为此,钦州市农技推广部门自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国内外硬果型番茄新品种16个进行展示、筛选、示范推广,其中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的硬果型番茄品种――格雷综合表现最为突出,表现为产量高、售价高、抗病性好,得到大面积推广。 1 特征特性 为保护地专用品种,无限生长型,耐热性强,早熟,生长势旺盛,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等,果实大红色,单果质量200~220 g,果实硬度大、耐运输、货架期长。 2 钦州市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地处北部湾顶端,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22℃,降雨量1 600 mm左右,日照时数1 800 h左右,无霜期大于350天,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秋冬番茄的生长,且采收上市期与南方番茄主要产地云南和广西百色错开,填补了市场空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1 设施类型 经过近几年的引进、吸收、改进,钦州市蔬菜设施类型全部更新换代为更经济、实用的简易钢结构大棚。大棚标准规格7 m×30 m,具体长度可根据地形而定。肩高2 m,顶高3.4 m,两连栋,两栋之间用水槽连接,用于避雨和预防极端寒冷天气。大棚四周开深围沟,便于排水。 2.2 播种时间 钦州市格雷番茄设施栽培最佳播种育苗时间为9月中旬,10月中下旬定植完成。过早播种、定植,气温太高,病害发生严重,且易受台风影响;过晚定植,开花坐果盛期遭遇长期低温、阴雨和弱光天气,坐果率低且畸形果多,严重影响产量。 2.3 播种育苗 因为格雷番茄种子价格相对较高,生产厂家已对格雷番茄种子进行包衣预处理,且经过严格筛选,种子籽粒饱满,所以育苗时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直接进行穴盘育苗。宜选用50孔苗盘和专用育苗基质,覆土淋水后,覆盖遮阳网保湿。 2.4 苗期管理 出苗后注意检查,及时处理“戴帽”幼苗。9~10月钦州市温度较高,幼苗易徒长,除采用遮阳网降温、加强通风外,还应根据天气和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宜干不宜湿。若长势过旺,可在2~4片叶时喷1次300 g/l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既可抑制其营养生长,又可起到防病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防治美洲斑潜蝇为害。 2.5 定植 幼苗长至5~7片叶时方可定植,定植时间应选在10月中旬,最迟10月下旬完成。于定植前6天和1天各喷1次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另外在定植前1天,用99%绿亨一号(?f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单行定植,每667 m2保苗1 5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可适当增大密度。注意及时补缺苗。 2.6 定植后管理 ①水肥管理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前期,温度较高,植株蒸腾量较大,宜膜下小水勤灌,促进营养生长。在其第1穗花未开前不用追肥,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待第1穗果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开始大量浇水施肥,肥随水走。追肥以含有中、微量元素的高钾冲施肥为主,平均每667 m2每次施10~15 kg,隔7~10天1次,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后期气温偏低,根据天气和植株长势,尽量少浇水。适时保持通风顺畅,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0.01.013 · 综述· 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郑卿,郭书巧,葛才林,倪万潮 第 1 例转基因烟草表达链球菌变异株 SpaA(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蛋白疫苗的成功研制[1],开启了利用植物表达动物病原抗原蛋白的新纪元。1992 年,Mason 等[2]提出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概念,标志着植物口服疫苗成为新药研发新途径的全面展开。 口服转基因植物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产生全身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还能同时激活黏膜免疫。口服疫苗到达肠内黏膜诱导部位之前经过胃内的不利环境时必须受到保护,否则有可能被降解而失去免疫原性。而植物细胞壁作为天然的生物胶囊,可保护细胞内的疫苗免受消化道酸性环境和各种酶的降解,使表达的疫苗在小肠内缓慢释放,被小肠上皮的 M 细胞(membrane cell)识别并转运,APC (antigen presenting cell)细胞加工递呈,使机体产生黏膜和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发挥对机体的全面保护作用[3]。因此,利用植物作为抗原表达和递送的载体已经成为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食物的加工对目标蛋白有一定的破坏,并可能影响其免疫原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作为具备良好加工特性的蔬菜,具有全世界的普及性,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是植物口服疫苗的理想载体。因此,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可食性疫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1 番茄口服疫苗的优点 番茄作为外源蛋白的表达系统,除具有植物所共有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⑴番茄是全球广泛栽培的一种植物,不易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因此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⑵番茄作为一种茄科植物的模式植物,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番茄的研究中,这为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表达外源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在预防或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将果实制成粉末,进行有效以及长时间的储存,这样在植物疫苗和其他药用蛋白用于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时,不需要经过繁杂的分离以及纯化步骤,不仅降低了成本和患者的负担,而且使患者能够从情感上易于接受。 2 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番茄可被用于生产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或蛋白质。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药用蛋白、抗体、口服疫苗以及其他工业用品方面做了广泛的尝试,多种外源基因已经成功转入番茄,并表达出有效的蛋白质,小鼠实验[4-8]证明,这些转基因番茄表达的蛋白可以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较多的番茄口服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乙肝病毒疫苗、口蹄疫病毒疫苗、霍乱弧菌疫苗、狂犬病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 2.1 乙肝病毒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发严重慢性肝炎的病原,目前乙肝病毒疫苗的获得是利用酵母细胞通过发酵途径产生的,属于生物技术产物下的亚单位疫苗。HBV 在肝 DNA 病毒家族中属于双链 DNA 病毒。HBV 基因组包括四个基因:pol、env、precore和X,分别编码病毒的 DNA 聚合酶、外壳蛋白、前核心区蛋白和 X 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的主要成分蛋白即是由 env 基因编码的 S 蛋白。由于 HBsAg 颗粒可以使人体产生专一的抗体,能对病毒的感染起预防作用[9],因此科学家在进行疫苗研制时都将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作为研究的重点。 Shchelkunov 等[4]将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表位 ENV、GAG 和编码HBsAg 的基因融合,以 CaMV35S 为启动子构建载体,获得转基因番茄。用表达融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干粉每2 周饲喂一次小鼠,每 7 d 取一次全血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对两种病毒均产生免疫反应,说明融合基因可以足量地表达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Lou 等[10]为了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能在转基因番茄中更好地表达,将烟草致病相关蛋白(tobacco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S)PR-S 信号肽融合到改良目的基因的 5’ 端,同时将表达氨基酸序列 SEKDEL 的基因融合到 3’ 端,利用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2A11,使 HBsAg 大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番茄的果实中特异表达。目的蛋白的最高表达水平占转基因番茄果实可溶蛋白总数的 0.02%,并且在成熟果实中的表达量是其他组织的 65 ~ 171 倍。用免疫金标记方法检测到重组 HBsAg 大蛋白在内质网附近累积,并且证明所捕获的 HBsAg 大蛋白微粒仍旧可以保持与人血清中获得的 HBsAg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2008ZX08005-001) 作者单位:225009 扬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郑卿、葛才林);210014 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郑卿、郭书巧、倪万潮) 通讯作者:倪万潮,Email:niwc@https://www.360docs.net/doc/7212383057.html,;葛才林,Email:gecailin10@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2383057.html, 收稿日期:2009-09-14

番茄果实结果期技术管理要点

番茄结果期技术管理要点 一、喷花授粉 1、常温授粉药选用果霉宁,药剂使用安全性高。根据药液高温时浓度变小,低温时浓度变大的特点,目前授粉药浓度为每袋兑水2.5斤,在西红柿1-2穗果之间,尤其是第一穗果开花时常温达到37度,浓度低时授粉药性质不稳定。有些棚中出现僵果的原因就是授粉药受高温的影响浓度达不到,以至于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就不再膨果,形成僵果。另外授粉药配置受水质影响大,水中矿物质、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对授粉药的寿命和稳定性影响特别大,原则要求尽量用纯净水配授粉药,纯净水能起脱盐分和重金属的作用。 2、授粉尽量选择晴天上午,一般日出半小时后至中午11或接近12点,这一段时间叶子进行光合作用药液被吸传导膨果快。下午授粉,叶子不进行光合作用,药液在花朵上存留,第二天才能被吸收传导,容易因温度过高、蒸发量大造成授粉不良出现僵果、畸形果等。 二、调节温度 要想出高产量高品质的果实,必须降低下午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30度以内,28度左右。因为番茄上午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产物比较多,下午要进入同化阶段把养分转化贮存,就像人吃饭一样,要把食物消化掉才有力气。同化作用的同时需要低温,温度低养分积累就多,所以下午要把棚口、放风口放大通风降温,不至于在同化过程中消耗太多的养分。如果下午温度过高,同化的同时大部分养分被消耗掉了,到晚上真正需要养分的时候就没了,因为西红柿叶片白天制造养分,晚上把养分运输到果实上去。 要想植株长势好,开花多,昼夜温差必须在10摄氏度以上。为了降低白天温度,可以加遮阳网,或往棚膜上甩泥浆。 三、去下部老叶 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是,叶子不向上面的果实上输送养分,而向其下面的果实上输送养分。当最底部的叶子变老变黄时就失去了供养能力,它制造的养分还不如消耗的多,此时可打掉果实下面的老叶。

影响番茄果实大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1-5337.2018.2.081 *收稿日期:2017-11-29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46071). 通讯作者:包颖,女,1970-,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学;E -m a i l :b a o y i n g u s @126.c o m.影响番茄果实大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洪岩, 岳淑婷, 张 琳, 赵文静, 包 颖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73165, 山东省曲阜市) 摘要: 果实作为被子植物的一种特殊器官,形态变化非常丰富,但其大小变异的分子机制却相对保守.目前,以番茄作为模式体系的研究已经识别出对果实大小具有调控作用的4个基因:f w 2.2二f w 3.2二F A S 和WU S ,这些基因分别隶属C N R 二C Y P 78A 二C L A 和W O X 基因家族,并且从细胞分裂次数和子房室数目改变等两个方面来调控果实大小.这些基因及其各自的基因家族在各类植物中广泛存在,起源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陆生植物的祖先,并且每个家族成员在功能上均享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均可以对植物果实的大小产生影响.关键词:果实大小;基因;细胞分裂;子房室数目 中图分类号:Q 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18)02-0081-05 果实作为被子植物的一种特殊器官,不但可以为胚珠和种子提供保护,还可以在繁殖期协助种子的传播,利于物种的繁殖.植物果实大小并不一致,重达数千克,轻至几克的植物果实已经屡见不鲜.如此多样的表型,其背后的遗传机制是否相同?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将聚焦模式植物番茄,对控制果型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 控制果实大小的重要功能基因 以往研究证明,正常条件下,影响果实大小的主要内因在于细胞分裂次数和子房室数目改变等两个方面 [1,2] . 细胞,特别是果皮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多或子房室增加都会产生大果实,反之则会产生小果实.当然,细胞大小和倍性变化也会不同程度上引发果 实大小改变[3,4 ]. 目前,探究果实大小表型变化背后遗传因素的研究在番茄二甜瓜二南瓜二葡萄 [5-9 ]等众多 植物中广泛开展,其中以番茄研究最为深入.基于早 期的遗传图谱技术[10-12]以及后来的转录组[7-9,13,14]和基因组等比较[1,15] ,目前有4个数量性状位点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l o c i ,Q T L s )被认为和 果实大小 这种表型密切相关,其分别是控制果实重量的f w 2.2和f w 3.2,以及控制子房数目F A S 和WU S , 下面就这4个基因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1.1 f w 基因 控制果实的重量f w 是英文 F r u i tW e i g h t 的缩写,以其为前缀的基因包括一系列和果实重量相关的基因位点.最早在番茄的研究中,大约有30个Q T L s 被认为和果实大小的性状相关[16] ,但目前比较公认的主效 Q T L 为f w 2.2和f w 3.2[2,17] . 1.1.1 f w 2.2 f w 2.2基因是细胞数目调控子(C e l lN u m b e r R e g u l a t o r ,C N R )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是由A l p e r t 等人[18] 在番茄2号染色体的N o .2位置上识别的1个控制果实大小的Q T L , 也是第一个被识别和克隆的与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19 ].早期的研究表明,该Q T L 对于野生和栽培番茄鲜果重量差异贡献率高 达30%[16,18,19].为验证其功能,C o n g 等[20] 通过基因表达情况的比较,发现f w 2.2在具有小果实的野生番茄中比具有大果实的栽培番茄具有更高和更持久的表达量,因此推测该基因在影响细胞数目变化过程中应该承担负调控子的作用.此后,利用酵母双杂交二体外结合以及基因枪轰击等技术,C o n g 等再次对f w 2.2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f w 2.2是植物特有的蛋白,它和分布在质体膜上的C K I I 激酶的β亚基互作, 参与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的信号转导途径[21]. 另外一些学者也研究了该 第44卷 第2期2018年4月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Q u f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44 N o .2 A p r .2018

番茄果实品质测定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 材料 仪器:分光光度计、天平、水浴锅、 大试管、三角瓶、容量瓶100ml、量筒25ml、移液管5ml一支、1ml一支、小漏斗 药品:标准葡萄糖溶液、准确城区无水葡萄糖200mg,放入2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使用时稀释10倍(100ug/ml) 蒽酮试剂:称取0.1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中(76ml浓硫酸稀释成100ml),贮于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用数日。 方法 1、葡萄糖标曲 项目 管号 空白 1 2 3 4 5 标准葡萄糖液/ml 0 0.2 0.4 0.6 0.8 1 蒸馏水 1 0.8 0.6 0.4 0.2 0 蒽酮试剂 5 5 5 5 5 5 将各管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在620nm波长处比色,以空白调零点,记录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减碎新鲜样品0.5~1g,放入三角瓶50ml中,再加入25ml 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煮沸20min,取出冷却,过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热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3、测定 项目 管号 空白 1 2 3 4 5 样品提取液0 0.5 0.5 0.5 0.5 0.5 蒸馏水 1 0.5 0.5 0.5 0.5 0.5 蒽酮试剂 5 5 5 5 5 5 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测出光密度值,在标曲上查出相应含糖量(ug) 4、结果计算 可溶性糖含量%=【(糖含量(ug)×稀释倍数)/(样品质量×106)】×100

有机酸测定 仪器:天平、刀、研钵、漏斗、玻璃棒、水浴锅、滴定管、滤纸、移液管10ml一支,容量瓶50ml、三角瓶50ml,量筒25ml1个 药品:0.1mol/L氢氧化钠,1%酚酞,石英砂 步骤 1、城区5g番茄果肉,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用蒸馏水洗入50ml三角瓶中,加水约30ml,放在80°水浴锅中浸提3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取出冷却,过滤入5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作测定用。 2、两区10ml样液放入50ml三角瓶中,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摇1min不褪色为终点,取3次平均值 计算结果 有机酸含量=(A×0.1×K×C)÷(W×D)×100 A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量,0.1=4×10-3 g/ml K=0.67 C稀释总量 W样品质量 D测定时所取样液量ml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1、番茄晚疫病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 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果实染病:严重时产生鸟眼状凸起。防治方法①对种子严格检疫;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②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浓度为500倍液的72%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 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 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 番茄病毒病(苜蓿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 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 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 撞,都会导致发病。病毒性病害;高温干 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 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 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 撞,都会导致发病。花叶型表现为叶色 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 花少果小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 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 番茄病毒病(蕨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 发病。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 上卷,结果少而小。

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温度过高引起。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器官缺陷,从而引起落花落果。有关资料显示,番茄在夜温低于15℃或高于22℃,日温高于35℃时会引起大量的落花。因此,在番茄坐果期间,要控制好花期的温度,使白天温度在28℃左右,不要超过34℃,夜温控制在20℃左右,不要超过22℃。 夏季温度过高,为保花保果,要降低点花药的浓度,可选用2,4--D或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如果使用2,4--D,其适宜浓度为15mg/kg;如果选用防落素,其适宜浓度在25mg/kg。注意不要将药液涂到心叶和嫩茎上,以防激素中毒。 2.植株旺长引起。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容易造成植株旺长,最终引起落花落果,因此要注意控制。首先,要降低棚内的温湿度,拉大昼夜温差,可采取上遮阳网、加大底风的排放量以及小水勤浇的方式;其次,要控制氮肥的用量,番茄开花坐果期要加大钾肥、硼肥的使用量,同时减少甚至不施氮肥,可采取冲施硫酸钾型肥和聚宝硼,或叶面喷施高能硼钾或0.3%磷酸二氢钾混聚宝硼或速乐硼1200倍都可以。再次,可叶面喷用一次助壮素750倍或矮壮素1500倍,控制旺长,以提高坐果率。 3.缺硼引起。部分地区由于缺硼也能引起番茄大量落花落果,因此要注意在基肥中施足,可亩施硼砂1公斤即可。另外,在花期要注意叶面喷施含硼的叶肥。 4.土壤、空气湿度不当引起。水分过多或过低均会造成落花落果。如土壤水分过多易引起徒长,造成落花;若水分缺乏造成土壤干旱,容易引起离层的形成,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因此,在开花结果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5%左右,并及时通风排湿,以降低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注意要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地温过高井水过凉“炸”了根,可能引起黄叶等生理性病害。 番茄保花保果措施 针对棚室番茄生产中,落花重、坐果难,畸形多等问题,建议菜农重点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以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 要点一:温度、光照条件的调控。番茄开花坐果期,所需白天温度为20-30℃,夜间最适温度为15-20℃。棚内温度高于30℃时,就要及时进行放风,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畸形果的产生;棚内最低温度降到15℃以下时,就应及时覆盖草帘进行保温。对于春秋茬番茄而言,因春秋两季天气温度变化剧烈,对番茄开花坐果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及畸形果,故应控制好棚内的温度。 而夏季中午太阳光照强度远远超出西红柿生长需要3-3.5万勒克斯的光照强度,光照过强会造成日灼果,使用遮阳网进行遮阳还可降低光照强度,利于西红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普通遗传学论文 题目: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2013年12月5日作者: 学 号: 111411*** 学院(系):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单琳娜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摘要番茄是一种广受人们喜欢的蔬菜,而且分布广泛,在蔬菜种植和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和模式植物,在所有蔬菜作物中番茄的研究文献居于首位。由于番茄研究深入,而且易于转化,转基因番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番茄已经被研制成功,并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本文就目前转基因番茄的研究以及产业化情况进行概述,为进一步进行转基因番茄研究工作提供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同时也为进行转基因番茄的管理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功能性产业化 1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特点研究现状 1.1 抗盐转基因番茄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对于培育耐盐农作物品种和开发大面积的盐碱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已成为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1] 盐分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发展盐土农业或海水农业(在陆地上种植耐盐作物,利用海水进行灌溉)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门领域。通过传统方法,如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嫁接等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但与人们的要求还相距甚远。[2] 近年,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耐盐性基因转入植物,使植物的耐盐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盐分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缺水导致的渗透胁迫和盐离子过量导致的毒害,并由此对细胞产生一系列的次级胁迫,如过氧化物胁迫。[3]尽管不同植物的耐盐程度不同,它们具有共同的耐盐机制。番茄的耐盐性属于生理耐盐,是多种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这也决定了番茄耐盐机制的复杂性。番茄的耐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转基因番茄的特别之处是能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他们从一种与卷心菜有亲缘关系的植物中提取出抗盐基因,然后将该基因注入番茄中。用这种办法培育出的转基因番茄能够在含盐量为正常情况50倍的土壤中存活。 1.2 抗干旱转基因番茄 全球的干旱地区普遍农业低产,随时有发生大饥荒的危险。因此,运用基因工程的知识培育抗旱、高产的农作物,可以帮助缓解世界农业面临的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