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功能性食品被定义为含有具有特定功能成分,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食品。

然而,功能性食品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评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和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的方法。

首先,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的关键。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确定好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选择标准、实验过程、所采用的指标等。

实验组是接受功能性食品干预的样本,而对照组是接受安慰剂或常规食品干预的样本。

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可以评估功能性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其次,常用的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

人体实验是最直接的评估方法,通过在人体上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估功能性食品对身体的影响。

动物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通过在动物体内进行干预试验,观察功能性食品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体外实验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等实验方法,评估功能性食品对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影响,从而预测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功能性食品的健康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生物标志物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之间的关系。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可以反映生物学状态或功能变化的指标,可以在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中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例如,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如胆固醇、血糖、炎症因子等,可以反映功能性食品对心血管健康、血糖控制、炎症程度的影响。

通过监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功能性食品对身体健康的效果。

此外,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评估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理状态、代谢能力、饮食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对功能性食品的反应。

因此,在评估功能性食品与健康效果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例如,可以将样本分成不同的亚组,比较不同亚组在功能性食品使用后的效果差异。

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分析与评估

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分析与评估

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分析与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或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如补充营养素、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等。

在选择功能性食品时,了解其成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成分的质量和含量直接影响食品的功效。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成分:1.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

在功能性食品中,加入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改善免疫力以及满足人体某些特定需求。

2. 益生菌和益生元: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常被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而益生元是某些无法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营养物质给益生菌,帮助其生长和活动。

3.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源,功能性食品中的蛋白质通常会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弹性、乳清蛋白可以促进肌肉恢复等。

4.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等都具有抗氧化功能,被广泛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

了解了功能性食品中常见的成分后,我们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

首先是成分的质量评估。

1. 质量认证:功能性食品的成分应通过相关的质量认证机构的认可,如ISO9001、HACCP、GMP等。

这些认证可以确保功能性食品的成分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并能提供稳定的成分品质。

2. 检测方法: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质量可以通过检测方法进行评估。

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检测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3. 原料选择: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应选择优质的原料,如天然植物提取物、有机食材等。

合理的原料选择可以确保成分的安全性和效果。

接下来是成分的含量评估。

1. 标签声明:功能性食品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示主要成分的含量和含量范围。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

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成为了市场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种类。

而要创造出好的功能性食品,则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配方来支撑。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配方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设计一个合理的功能性食品配方1. 确定功能性食品的目标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针对的目标,以及追求的功效。

例如,想要抑制血糖,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等。

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满足这些目标的配方。

2. 选定高效有效的功能性成分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时,需要选用一些高效有效的功能性成分。

这些成分应当来自于天然的食材,例如各种植物提取物、蛋白质、纤维素等等。

这些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质、抗炎性质和免疫调节性质等,可以满足不同目标的需要。

3. 搭配适当的量在选定了功能性成分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目标和不同功能性成分的特性,搭配出适当的量。

有些功能性成分需要精确地控制其含量,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也要考虑到食品中的其他成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不恰当的副作用。

4. 合理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在设计功能性食品配方后,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来保证功能性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维持其良好的口感和外观。

这也是保证功能性食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功能性食品配方的开发1. 评估功能性食品的功效在已经设计了合理的配方之后,需要进一步评估该食品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功效。

这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和调整。

例如需要协调配方中的各个成分,或者进行合理的搭配。

在确保可以达到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才能继续进行后面的开发工作。

2. 合理的营养平衡除了满足目标功能,功能性食品还必须考虑营养平衡。

任何一种食品不能替代多样化的饮食,更不应该因为追求一种功效,而忽略了更多的营养方面。

所以在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它是否能够搭配并满足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

3. 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完成实验验证后,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认该功能性食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功能成分评价方法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功能成分评价方法

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功能成分评价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求。

功能性食品是指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或添加特定的成分,使其具备一定的营养功能,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价,并且确定其功能成分,本文将探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以及功能成分的评价方法。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市场需求和科学研究出发,结合食品加工技术和成分的功能特点,进行配方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

首先,市场需求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

根据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要开发的功能性食品的类型和特点。

其次,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了解食物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寻找潜在的功能性成分。

例如,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和失眠等问题,而一些草本植物中的成分被认为具有镇静和改善睡眠质量的功能,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成分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对食品的配方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组合和配比,以确保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

最后,对食品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以保持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并且使食品的质感和口感符合人们的喜好。

当功能性食品的配方确定后,需要对其功能成分进行评价。

功能成分是使功能性食品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成分,因此对其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功能成分评价方法有体外实验评价和人体实验评价两种。

体外实验评价是通过在实验室中使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等方法,对功能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实验来确定某个功能成分对细胞的保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动物模型实验可以更接近真实人体环境,通过对动物进行不同功能成分的摄入实验,评估其对生理功能的改善效果和副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能够为功能性食品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实验评价是对功能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进行更直接和准确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人体实验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标志物测定。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安全性评估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安全性评估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安全性评估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一定特定功能或附加健康益处的食品,它们超出了一般营养食品的作用范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需求。

本文将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的安全性评估。

一、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是以维持人体健康或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为目的,通过特定的生物活性成分或物质添加、改变食品制作方法或使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食品技术手段,提供额外的营养或改变食品的特定功能。

二、功能性食品的分类根据功能性食品的特定功能,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类:1.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2. 调节血糖水平的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或具有高血糖风险的人群,通过控制食品中的糖分含量或添加血糖调节因子,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病情。

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富含膳食纤维、益生菌等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便秘等问题。

4. 降低血脂水平的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等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其他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分类不止以上几类,还有针对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眼睛健康等特定功能的食品。

三、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重要环节。

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理学评估:通过动物试验等方法,评估功能性食品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判断其是否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2. 吸收、代谢和排泄评估:研究功能性食品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情况,评估其对人体的影响。

3. 长期安全性评估:通过人群实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评估长期食用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疾病发生风险、生殖发育等方面。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功能性食品指添加了特定成分或者经过缜密配方研制的食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减轻身体负担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营养保障。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及其健康功能评价进行探讨。

一、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一般而言,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清晰的研究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开发的目标群体和具体功能。

2.选取原料:选取适合研发目标的原料,包括食品添加剂、营养素、植物萃取物等。

此步骤的选取要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3.试验研究确定剂型:根据所选原料结合所制定的功能,通过各种配比达到最佳的剂型。

4.试验研究确定工艺:根据所选的剂型目标,采用适当的工艺生产生产,否则功能不明显。

5.试验研究确认效果:通过各种试验和检测,验证所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效果、稳定性。

6.批量生产与推广:通过批量生产生产成品,再通过广泛的推广方式使所开发的功能性食品被更多人了解和使用。

二、功能性食品健康功能评价由于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是特定的,因此每种功能性食品的评价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和标准,以保证其真正的健康作用。

1.功能性食品健康评估标准:(1)针对功能性食品的目的和功能,对其关键的指标和形式进行评估,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等。

(2)评估时应采用一种或多种适用的科学实验方法来验证其健康效果,如临床试验、动物研究或体外实验方法等,这些评估方法应该基于科学标准并得到广泛认可。

2.功能性食品健康效果评估方法:(1)基于评估标准,对功能性食品的目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实验。

(2)将所得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通过多种实验方法验证功能性食品的健康效果,并获取有效的数据。

(4)总结数据分析结果,得到最终的评估结论。

三、功能性食品开发应关注的问题1.功能性成分的适当性:在进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时,需要寻求科学帮助,明确添加进食品中的材料是否在功能性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它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稳定。

功能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功能性食品是指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可帮助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功能性食品颇受关注。

本文主要分析功能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并探讨如何评价其营养价值。

第一、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

在功能性食品中,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营养专家指出,合理的维生素摄入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比如说,维生素C可以帮助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让身体更加健康;维生素E则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二、矿物质矿物质是身体内的重要元素,参与体内代谢,维持身体平衡。

功能性食品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比如钾、钙、镁、铁等。

钾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肌肉和神经功能,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功能。

此外,铁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促进形成血红蛋白,还可以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对身体非常有益的营养元素,可以帮助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道代谢、排出身体废物。

在功能性食品中,膳食纤维相对比较丰富,比如说粗纤维、果胶、菌体纤维等。

营养学家建议,平时我们应该尽量多摄入膳食纤维,以帮助肠道保持健康。

第四、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被称为"友好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功能性食品中,益生菌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营养元素。

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调节肠道蠕动和排便等。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加速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功能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健康,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但是,如何评价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营养度模型。

营养度模型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

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对营养成分和健康效果评估技术

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对营养成分和健康效果评估技术

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对营养成分和健康效果评估技术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一定特定功能,能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健康效果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要开发出具有明确功能并且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食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对营养成分和健康效果进行评估。

营养成分评估是功能性食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功能性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配比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营养成分评估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核磁共振(NMR)等。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对功能性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功能性食品的评估也需要考虑其健康效果。

为了确保功能性食品具有预期的健康效果,科学的健康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健康效果评估旨在对功能性食品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和作用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

常见的健康效果评估技术包括人体试验、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

人体试验是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通过人体实验可以全面评估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进行人体试验时,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试验是对功能性食品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可以观察到功能性食品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从而推断其对人体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体与动物之间存在差异,动物试验的结果仅供参考,需要结合其他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体外实验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和体外酶试验等方法,研究功能性食品对细胞和酶的影响,从而评估其健康效果。

尽管体外实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人体内的情况,但对于初步筛选和评估功能性食品仍有一定的价值。

除了上述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评估技术正在被应用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基因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对功能性食品对基因和代谢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专业选修课程)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题目: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姓名:奥学院:食品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年级:2010级学号:指导教师:陈文学职称:教授2012年11月10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肠道菌群------------------------------------------------------------------------------------------------------------------ 11.1肠道主要益生菌及生理功能 ------------------------------------------------------------------------------------ 11.1.1乳杆菌生理功能 ------------------------------------------------------------------------------------------------- 11.1.2双歧杆菌生理功能 ---------------------------------------------------------------------------------------------- 1 2肠道微生态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一般性调整措施---------------------------------------------------------------------------------------------------- 22.2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殖促进因子 ----------------------------------------------------------------------- 2 3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23.1 有益活菌制剂 ------------------------------------------------------------------------------------------------------ 23.1.1定义----------------------------------------------------------------------------------------------------------------- 23.1.2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 33..2有益菌增殖促进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有益菌增殖促进因子 ------------------------------------------------------------------------------------------- 33.3有益菌及其增殖因子的综合制剂------------------------------------------------------------------------------ 43.3.1定义----------------------------------------------------------------------------------------------------------------- 43.3.2产品----------------------------------------------------------------------------------------------------------------- 44 现状及问题------------------------------------------------------------ 4 5小结与展望------------------------------------------------------------ 5参考文献 --------------------------------------------------------------------------------------------------- 6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摘要:肠道菌群栖息在人体肠道的共同环境中,保持一种微观生态平衡。

如果由于机体内外的各种原因,这种平衡会遭到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1],某些或某种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病菌或过路菌的定植或增殖,或某些肠道菌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引起一些不适反应,长期失调会引发疾病。

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肠道微生态,并致力于其向有益于人体健康方向调整。

所以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着重介绍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态,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引言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达100多种,总数有100亿以上。

肠道菌群通常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微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1 肠道菌群1.1肠道主要益生菌及生理功能人体内的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及部分丁酸梭菌属的微生物[2],而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是人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表,其所以有益,主要是降低pH,抑制未永式球菌、梭菌等腐败菌的增殖,减少腐败物质产生,同时也因pH下降而对病原菌的生存与增殖很不利。

1.1.1乳杆菌生理功能[3]:(1)抑制病原菌和调整正常肠道菌群:嗜酸乳杆菌对肠道某些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机制作用既归因于代谢产物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也有抗菌样物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嗜酸乳杆菌还能与过路菌或致病菌竞争性地占据肠上皮细胞受体而达到抗菌作用。

(2)抗癌与提高免疫能力:①激活胃肠免疫系统,提高自然杀伤(N K)细胞活性;②同化食物与内源性和肠道菌群所产生的致癌物;③减少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醛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基还原酶的活性,这些被认为与致癌有关;④分解胆汁酸。

(3)调节血脂:该菌能降低高脂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而对正常人群则无降脂作用。

其解释机制为,对内源性代谢的调节与利用和使短链脂肪酸加速代谢。

(4)促进乳糖代谢:乳酸菌可分解乳糖,加速其代谢。

1.1.2双歧杆菌生理功能[3]:(1)抑制肠道致病菌:1994年G.R.Gibson曾以双歧杆菌属5种菌种对8种病原菌作平板扩散法抗菌敏感性试验(平行3次),结果所有双歧杆菌菌种均显示出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2)抗腹泻与防便秘:双歧杆菌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通过阻止过路菌或病原菌的定植一维持良好的肠道菌群状态,从而呈现出既纠正腹泻又防止便秘的双向调节功能。

(3)免疫调节与抗肿瘤:双歧杆菌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增加肠道IgA的水平。

另一方面,双歧杆菌的全细胞或细胞壁成分能作为免疫调节剂,强化或促进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性攻击作用。

双歧杆菌还有对轮状病毒的拮抗性,与其他肠道菌的协同性屏障作用以及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激活作用。

(4)调节血脂:双歧杆菌的调节血脂作用已有不少文献报告。

(5)合成维生素和分解腐败物:除青春双歧杆菌外,其他各种杆菌均能合成大部分B族维生素,双歧杆菌分泌的许多生理性酶是分解腐败产物和致癌物的基础。

2.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整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失调引起一些不适反应,长期失调会引发疾病,所以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肠道微生态,并力求使其向有益于人体健康方向调整。

调整措施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2.1一般性调整措施(1)强调婴儿的母乳喂养。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母乳喂养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占肠道菌群的比例远远高于人工喂养儿。

(2)膳食结构合理化,尤其是保持乳品在膳食构成上的适宜比例,由于乳品能提供乳糖、降低肠道pH及其他原因,而有利于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的增殖并有效地抑制腐败菌与致病菌。

(3)适当控制抗生素一类制菌药物的应用,尤其是长期应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值促进因子利用有益的活菌制剂及其促进增殖制剂,保证或调整有益的肠道菌群构成,从而收到特定的健康利益,是当前国内外保健食品开发有效地、重要的领域。

3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微生态调节剂指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

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部分。

3.1有益活菌制剂(益生菌)3.1.1定义指含有活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投入,旨在粘膜表面处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

3.1.2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及其作用机理[4,5](1)丽珠肠乐:又名回春生胶囊,含青春双歧杆菌,主要补充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恢复肠道的正常微生态平衡。

(2)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具有双向双重生物效应,其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状态下,能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产生强大的生物夺氧作用,促进厌氧菌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活性物质。

(3)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制成的制剂,属于共生菌,其作用机理为生物夺氧作用。

(4)米雅:酪酸菌的活菌制剂,属厌氧菌,为人体肠道暂住的正常有益菌群,具有耐热、耐酸、保存时间长和对常见抗生素有抗性为特点,可以与许多抗生素同时服用。

(5)培菲康:三联菌制剂,主要含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个菌种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上部分定植是粪链球菌,中部为嗜酸乳杆菌,下部为双歧杆菌,这样组成了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