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搴旗空失算,磨墨甚凋颜。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
《与千顷述耘斗又思状游告石友公五弦》
一旦扬帆去,旧溪未易回。可堪牛首路,辜负凤林醅。
家共千村破,人从百战来。敢言茅屋岫,酌而看花开。
《柬石友公千顷》
非爱深卜夜,箫闲似习园。高邮无远警,日日且开尊。
邀友临鸡栅,烹葵傲鹿门。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
伏审帖册页
释文:伏审八月定发,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时禅诵,得果已来,将无退转也。奉别倏尔逾卅载,即日遂良须鬃尽白。即日蒙恩驱使,尽生报国;涂路近止,无由束带。壬午春,王铎。
钤印:王铎、宗伯学士
▲
家中南涧立轴
释文:家磵谁登眺,天寒草木稀。雨余孤岫出,日暮众禽依。诸郡寇仍紧,三年人未归。石坛偃卧否,处处野棠飞。
庆此庆,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皇象草章百信送之勿忘,从修老乡翁。太康王铎。
▲
贈沈石友卷
释文:
《别千顷忽遇沈公祖石友书舍》
西鄘十栽别,地轴忽争回。霹雳繇人起,熊罢满眼来。
卫书情旦旦,吴桥视梅梅。相见舍千泪,何心酌酒罍。
《投石友公千顷因寄于一故友》
《奉石友公》
同时槐穗结,独尔晚相亲。寂寞无余席、长崎遇此人。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莎栅离吾远,晨昏定作邻。
《邀石友公示千顷》
今日欢娱处,昔年避乱人。平生思好友,非是滥交亲。耘斗山如旧,苏门虎作邻。谁知歌舞意、野性可能驯。
其二
境新耳目改,卫北悔花源。数日闲歌调,何人共酒痕。琉球来贡物,鹦鹉解方言。桂馆天通意,无倪想灏元。
▲
临唐代宗帖
释文:忽枉来书,谈饰过实。非敢当仁,披览循环,祗以增愧。故斯表意,余不多云咨。使至,得枇杷子,良深慰悦。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临唐太宗帖 润老先生词坛 王铎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大全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全风樯阵马,殊快⼈意!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天启⼆年(1622)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变为清廷新贵,在以⽓节⾃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贰⾂传》。
王铎博学好古,⼯诗⽂。
好古博学,诗⽂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意,魄⼒之⼤,⾮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的笔⼒,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特⾊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举⿍的笔⼒是数百年来⽆与抗⾏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逸韵。
王铎等⼈反其道⽽⾏之,以“敏⽽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活的表现。
王铎⼀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风格的有⼒⽀点。
其笔⼒雄键,苍⽼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家之风。
王铎⼀⽣,出⼊枢要,位尊爵类。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
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
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
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
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
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并不为过。
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
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
50幅,看懂王铎!

50幅,看懂王铎!王铎临王羲之帖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
草书。
绫本。
凡三行,共66宇。
纵240cm,横51cm。
开封市博物馆藏。
释文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得远嘉兴书计今必度喜迟可喻言迟见此子真以日为岁前与(女更)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当采菊不庚寅夏日王铎王铎行书五言诗轴行书五言诗轴约书于辛卯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绫本。
凡三行,共58字。
纵213.5cm,横43cm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绫本行书纵240厘米横49厘米王铎为明末清初人,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尤以书法见称,工行草,宗二王,于时风中另树一帜,对日本近世书坛影响很大。
此轴写五言诗一首,用笔圆浑沉厚,结构稳中有险王铎《杜子美赠陈补阀诗》,凡三行,共58字。
纵203cm,横5lcm 。
王铎行书立轴绢本。
155X51cm释文:前辈孟宗伯词晔鸾龙品标圭璧后进领袖吾师韩象云数为予称之今嗣发己丑谦抑好古能世家隻寻萧寺作一序以阐宗伯公经济以见山仰前辈愧不充及也己丑六月挥汗题洪洞王王铎《七律诗》立轴行草书绫本释文: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坦园年家词丈戊子二月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绫本纵262厘米、55厘米文:*花然旅意,客裔酌虚亭。
寇警离人歇,萧音入雨灵。
杏桃春内冷,天地夜来青。
可耐酬明生,钟山有茯苓。
樊君相邀。
翔南老亲翁正。
王铎《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纵262厘米,横55厘米。
绫本。
内容为五言律诗一首,诗镜苍凉沉郁,字势纵横捭阖。
以其诗文、笔意推之,约为王铎四十五岁时之作,其书风已明显转向含蓄蕴藉。
像“容”、“离”、“可”、“明”等字行笔从容,着墨润泽,沉雄浑厚。
如“虚亭”、“人”、“相邀”、“翔南老亲翁正”等字苍劲老辣,笔势洞圆,神完气足。
该作不同于他早期全以力胜而显剑拔弩张的那类作品,整幅气息趋于静穆,躁气渐退。
虽然从一些字间连带、字之结体上仍可看到“使力”的痕迹,显得不够自然,但这种书风转变时期的作品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更具有参考价值。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匡时2011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作品鉴赏王铎的草书,主要学米芾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的运笔法,在圆转中回锋转折;同时又掺入折锋,显得气势雄强;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的笔画,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格;结体紧密,连笔较多,姿态崎侧,追求奇险,章法疏密相间,上下错落,大小参差中见平衡。
《霋岳楼笔谈》:“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艺术的最高成就反映在他五十岁以后的创作上,行草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55岁前后。
其中以杜甫诗为内容的三件《杜甫诗卷》、《杜陵秋兴诗》、《草书杜律卷》最有代表性,王铎在这一年连续创作出数幅杜诗卷,一方面有王铎对杜甫诗作的热爱,另一方面又通过书写杜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些作品气势酣畅似千军万马奔腾。
此卷为顺治三年(1646)所作,时王铎五十五岁;为出版多次的草书名作。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局部此件《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古意甚浓;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颤动的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富于变化;字与字之间所引带,行与行之间也相互参差。
王铎在书写时中掺入了唐人狂草之法,多个人奇崛书风。
运锋抑扬顿挫且极富变化,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滞,收尾时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字开首,气脉贯通。
墨色浓淡多变,由浓墨下笔,一直写到色淡墨干,由浑厚渐变为枯涩。
粗细轻重、枯湿浓淡的起伏跌宕,是笔墨产生很强的韵律感。
结体的大小错落和崎侧多姿,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也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此幅草书手卷较之立轴更显得流畅、淋漓、狂放、恣肆,气势雄阔磅礴,反映了他典型的草书本色面貌。
入清之前,王铎的书法即已挥洒自如;入清以后的作品更强调气势,笔势奔放,造型夸张,章法绵密,大小错落。
王铎的笔法流动,纵横捭阖,厚重朴实,不颠狂;但在厚重的本色中,又能字字笔力遒劲,生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
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
《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
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
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
谢庄白。
丁亥十月廿一。
王铎。
此轴节临南朝宋谢庄书帖(原帖收入淳化阁帖)一则,计4行53字,末署款“王铎”,左侧又识:“庚寅正月廿日午时。
”下钤“王铎之印”、“天渊太使”印二方。
此贴书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作者时年55岁,是其晚年书作。
本幅无藏印与其他人题识。
此帖书法率意洒脱,虽系临摹古帖,但不拘泥于原帖之形,笔法上亦不受其束缚,而是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
师原帖之意,得其大略,而于法度之外另辟蹊径,字形大小、欹侧相间,不拘一格,通幅观之,法度自蕴其中,显示出一种恢宏的气度。
(撰稿人:马季戈)王铎临王筠帖行书轴186.8X50.7厘米绫本上海博物馆藏释文:筠和南至节过念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体何如想比清豫弟子
羸劳每恶(*)弊何理眷清勤比日来叙遣王筠和南起哉表弟一噱王铎丁丑六月释文:花林深碍日细迳曲随人鸡犬历午熟池塘依旧新畦平堪理竹地润较宜(*)鞅掌空繁暑回头悟世
尘戊辰自都来再芝园作文岳老父母正王铎释文:□书怒震少含蓄苏书有致体亦老转折深藏之意不复存矣囚观米芾
诸合宋九青与子所藏数十册惟米脱尽习气驾云雾行空中不易觏也又如华山在面心神为旷评米—段辛卯秋夜书王铎
王铎《行书飞人五言诗一首》立轴綾本崇禎十四年(1541)。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诗的内容是赞美杨荆岫的。
时杨荆岫由礼部员外郎任上以疾请归,正居於乡里(参考本卷
《作品考释.手稿.望白雁潭作诗轴》) 所谓“竟欲投虚白,相从饱翠微”,“可是周身诀,春风岂不酗。
”即表达了对杨荆岫退身官场,投足山林的肯定舆倾慕。
款下有“宗伯学士”白文印,始见於本年的作品。
参考《王铎的书法.条幅篇》(日本二玄社)释文:
飛人何處遇,往往在雲磯。
竟欲投虚白,相從飽翠微。
靈文丹竈受,亂世虎狼違。
可是周身訣,春風豈不馡。
飛人一首王鐸辛巳荆岫公詩壇正王铎临王羲之永嘉敬豫
帖立轴作于1634年纵172cm 横53.5cm
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王铎临张芝帖立轴丁亥(1647年)作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尺寸:161.5×43.7cm
估价:RMB 650,000-800,000
成交价:RMB 2,310,000
钤印: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题识:丁亥五月初八,王铎。
释文: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终年此当治何理邪。
有诸分张,复得一会,讲竟不竟,还当思更就理。
昨游悉谁同。
按语:王铎的书法,气势阔大,变化多姿,有挥斥八极之概。
明清两代,唯傅山可与匹敌。
此幅大草,以线条的质量胜,如春蛇出洞,蜿蜒伸缩,左窥右视;又如雁荡飞瀑,流激珠
撒,骤急骤缓。
有一笔连绵十字者,有一字断数笔而书者。
行笔速处,线圆气沉,行笔缓者,点划仍畅。
他自称“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
大家手笔,确有人不能到,不可及处。
确是他真迹中之精者。
著录:1.《中国书法全集》62《清代王铎》(二),444页图96,荣宝斋1998年第四次印刷。
2.村上三岛编《王铎の书法》(条幅篇)158-161页图36,日本二玄社,1979年2月初版,2003年7月再版。
拍卖日期:2005-05-14 王铎行书嘉兴作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每每遇烟扉江枫坠客衣乡音随地改龙影入云微樵爨仓皇了菱歌隐约归吁嗟鵽翼向南飞壬午嘉兴作戊子寒食后一日书于琅华馆王铎落鸟宇得意字共三宇王铎行书沙河镇作轴王铎行书五律京中春日留苏州友人作立轴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王铎《临王献之敬祖、鄱阳轴》纵173cm 横50cm 其他不详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1646年作纵238cm 横51cm 释文:
邗地非前日晚帆意已违
江声从海阔山气抱淮飞
旅客菰蒋冷漕船刁斗威
吁嗟鲛室外绵亘有余晖
高邮作
丙戌十二月苦无暖室炙砚仍冻奉葆光老亲翁正之洪洞王
铎王铎《行书忆过中条山语轴》立轴己卯1639年作释文:
予年十八岁过中条至河东书院忆登高远望尧封多葱郁之气今齿渐臻知非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而书此岂非非之为欤己卯洪洞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