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第2册上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第2册上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第2册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第二册学校名称:京水小学

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总课时数:16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

设计教师:子贤

教学材料: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第二册上

第一课第二课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面孔”

第三课桌面的设置

第四课任务栏的奥妙

第五课“任务栏”的设置

第六课文件

第七课文件夹

第八课建立文件夹

第九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与复制

第十课文件的移动和删除

第十课回收站

第十二课资源管理器

第十三课“搜索”好帮手

第十四课安装应用软件

第十五课多媒体的使用

上)

第十六课防治计算机病毒

课程性质: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在充分体现《指导纲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给合我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的兴趣,而不是学习计算机深奥的操作技能,应让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因此,要“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强调计算机课程

的“综合性”。

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正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比如任务栏的设置,文件及文件夹的

建立及命名、复制、移动和删除等。

本册教材体现出的主要学科思想: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突破口,在教学安排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本册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幻灯片制作及计算机处理声像文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运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

1.悉教材,熟练掌握各课知识要点,演示与讲解相结合,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述语言要浅显易懂,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接受,

乐于学习。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容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要求,采用省科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其课程容包括:

容标准: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2)能够认识和修改任务栏,认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3)能够掌握资源管理器,使用“搜索”好帮手。

(4)安装应用软件,多媒体的使用,防治计算机病毒。

(5)学会使用“帮助”菜单。

2.知识目标

(1)认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够对文件和文件夹进

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2)能够认识和修改任务栏。

(3)能够掌握资源管理器,使用“搜索”好帮手。

(4)安装应用软件,多媒体的使用,防治计算机病毒。

(5)学会使用“帮助”菜单。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团体意识。

(2)学习策略:以学生独立操作、合作探讨为主。

(3)文化目标:基本掌握计算机的windows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 .本册书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掌握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2.本册书的教学难点是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教学安排:

[课时1] 第一课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课时2] 第二课WINDOWS操作系统的“面孔”

[课时3] 第三课桌面的设置

[课时4] 第四课任务栏的奥妙

[课时5] 第五课“任务栏”的设置

[课时6] 第六课文件

[课时7] 第七课文件夹

[课

8] 第八课建立文件夹

[课

9] 第九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与复制时

[课时14]第十四课 [课时15]第十五课 [课时16]第十五课 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引导自学法: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知识

2、 引导团体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同学们团体结合互相 交流、探讨获得知识。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 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 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为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学习。 (二) 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学习 。新课程倡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 式,也倡导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三) 课时安排:共十六课时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从高到低共分三个等级:

[课时10]第十课 [课时11]第十一课 [课时12]第十二课

[课时13]第十三课 文件的移动和删除 回收站 资源管理器 “搜索”好帮手 安装应用软件 多媒体的使用 防治计算机病毒

般、良、优秀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根据学生情况评价主要分三类:

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上双人、小组、集体对话交流与表演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2)每堂课的提问、评价。

(3)阶段性评价活动

评价形式可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也可结合家长教师的参考进行。

所需条件

1、教材:科技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2、其它资源

网络:(网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