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表格

合集下载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新生儿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症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越早,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发病机理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这种毒素进入大脑和脊髓,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

由于最先受累的是咬肌,所以患儿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乳头不易塞入口中,患儿因饥饿而哭闹,随后出现牙关紧闭;当面部肌肉痉挛时,患儿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受累后,患儿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轻微的刺激(如声、光、触摸、针刺等)都可以引起全身抽搐。

多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经过合理治疗能度过痉挛期者多能治愈,但肌肉强直可持续很长时间,完全恢复需数月。

诊断标准: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带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再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迅速送医院诊治,治疗和护理包括置患儿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刺激,胃管喂养,应用破伤风抗菌素,止惊,防治感染,脐部局部处理等。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于断脐不洁,邪毒侵入脐中,以致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故见口撮、唇青、舌强等;邪毒侵犯督脉,引动肝风,则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医学保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_14217

[医学保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_14217
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 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 1:4000高锰酸钾清洗后涂以2.5%碘酒,同时肌注 TATl500~3000IU,或注射TIG 75~250U。
[治疗]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
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病初应暂禁食,禁 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 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 涂抹碘酒、酒精。
慢性肾炎 图书
四、中医药治疗 本病多属实证。根据辨证可分为风寒 、风热 、湿热 ,分别 予以宣 肺利尿 ,凉血 解毒等 疗法。 本病恢 复期脉 证表现 不很明 确,辨 证不易 掌握, 仍以清 热利湿 为主, 佐以养 阴,但 不可温 补。 五、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有透析指征 时,应 及时给 予透析 (血液 透析或 腹膜透 析皆可 )。由 于本病 具有自 愈倾向 ,肾功 能多可 逐渐恢 复,一 般不需 要长期 维持透 析。 ,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 学。治 疗和预 防疾病 的有效 (df肺 25s血 液f369血 小板t5172红 血球gdf55m白 血球fd2)手段 在20世 纪才开 始出现 。20世 纪医学 发展的 主要原 因是自 然科学 的进步 。各学 科专业 间交叉 融合, 这形成 现代医 学的特 点之一 。 综合医学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 引起以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和全身肌肉强直性 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病后4~7天发 病。
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发 病率已明显降低。
病例
患儿4天,男,足月顺产,旧法接生,因拒奶, 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1天急诊入院。查体时 阵发痉挛,烦躁,头向后仰,口角向外牵引, 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率160次/分,肺呼 吸音粗,脐部有粘性分泌物,脐周皮肤充血, 腹稍隆起,肝脾均在肋下1.5cm,四肢向后伸 展。化验:白细胞12×109/L,中性70%。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一)左手横伸,掌心向下;右手伸出拇指,从左手手背上向外划动。

(二)一手打手指字母“SH”和“NG”的指式。

(三)一手平伸,掌心向下一按。

(四)双手拇、食指相捏,指尖相对,然后向上方掰动。

(五)双手食、中指弯曲,骨节先相碰,再交错拧一下,如关节部位损伤。

(六)一手直立,五指弯曲,左右来回煽动几下。

感染性腹泻(一)左手小臂横与胸前;右手五指撮合在左手小臂上点一下,然后缓缓放开五指,表示受感染后局部发炎。

(二)左手握拳;右手食、中指指背弹打两下左手背。

(三)一手捂于腹部。

(四)左手伸拇、小指;右手五指撮合,手背抵于左手小指下,边向下移动边张开五指。

甲型毒性肝炎(一) 右手食指书空“甲”字。

(二)双手握拳屈肘,腕部交叉置于颈部。

(三)左手握拳;右手食、中指指背弹打两下左手背。

(四)左手食、中指与右手食指搭成“干”字形,置于腹部肝脏部位。

飞沫(一)一手伸拇、食、小指,掌心向下,向前上方做弧形移动。

(二)一手打手指字母“M”的指式,食、中、无名指弯动一下。

手足口病(一)左手横伸,掌心向下;右手掌拍一下左手手背。

(二)左手平伸,手背向上,五指并拢;右手掌在左手背上从前向后摸一下。

(三)一手食指沿口部转一圈。

(四)-左手平伸,掌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食、中、无名指指尖按于左手脉门处,如中医诊脉动作。

H1N1(一)一手打手指字母“H”的指式。

(二) 一手打数字“1”。

(一)一手打手指字母“N”的指式。

(二) 一手打数字“1”。

非典(一)左手食、中指直立分开,手背向外;右手中、无名、小指横伸,在左手食、中指两侧各划一下,仿“非”字形。

(二)一手打手指字母“D”的指式传染病(一)左手平伸,掌心向上,右手五指撮合置于左手脉门处,然后边向外做弧形移动边放开五指,表示疾病传播。

(二)左手平伸,掌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食、中、无名指指尖按于左手脉门处,如中医诊脉动作。

小儿心脏病(一)一手平伸,掌心向下一按。

(二)双手拇、食指搭成“”形,贴于胸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填报单位(签章):1.病例基本情况NT1A 病例编号□□□□□□□□□□NT1B 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 本省(市/自治区)3 外省□NT1C 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NT1D 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NT1E 患儿性别 1 男 2 女□NT1F 出生日期年月日□□□□/□□/□□NT1G 出生地点 1. 县及以上医院2.乡医院3.村卫生所4.家中5.其他□2.母亲免疫与产前检查情况NT2A 母亲年龄岁□□NT2B 母亲在产前是否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1 是 2 否3 不详□NT2C 如是,接种次数 1. 1次 2. 2次3. 3次及以上 4.不详□NT2D 母亲是否接受产前检查 1 是 2 否3 不详□3.患儿发病情况NT3A 患儿由谁接生 1.经过培训的接生员2.未经培训人员3.其他□NT3B 发病日期年月日□□□□/□□/□□NT3C 患儿是否去医疗单位就诊 1.是 2.否 3.不详□NT3D 如是,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NT3E 就诊医疗单位级别 1.村 2.乡 3.县 4.地区 5.省□NT3F 就诊时诊断 1.新生儿破伤风 2.非新生儿破伤风□NT3G 患儿是否死于新生儿破伤风 1.是 2.否 3.不详□NT3H 周围还有类似病例发生 1.是 2.否□NT3I 如是,有几例例□□4.最后诊断NT4A 患儿是否是新生儿破伤风 1.是 2.否 3.不详□NT4C 报告人姓名NT4D 报告人工作所在地 1 村 2 乡 3 县 4 地区 5 省□NT4E 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NT4B 调查日期年月日□□□□/□□/□□NT4F 调查人姓名NT4G 调查人工作地点 1.乡 2.县 3.地区 4.省□病例调查人签字:填报单位(签章): 年月单位负责人(签章):制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和《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调查表》说明一、调查目的:收集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二、统计范围: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的地区。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样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样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样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基本情况1.1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2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口口口口口口1.3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4患儿性别(1)男(2)女口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6 出生地点(1)县及以上医院(2)乡医院(3)村卫生所(4)家中(5)其他口2.母亲免疫与产前检查倩况2.1母亲年龄(岁):口口2.2母亲在产前是否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1)是(2)否(3)不详口如是,接种次数(1)1次(2)2次(3)3次及以上(4)不详口2.3母亲是否接受产前检查(1)是(2)否(3)不详口3.患儿发病惰况3.1患儿由谁接生(1)经过培训的接生员(2)未经培训人员(3)其他口3.2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3患儿是否去医疗单位就诊(1)是(2)否(3)不详口3.4如是,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5就诊医疗单位级别(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3.6就诊时诊断(1)新生儿破伤风(2)非新生儿破伤风口3.7患儿是否死于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3.8周围还有类似病例发生(1)是(2)否口3.9如是,例数为:口4. 最后诊断:4.1患儿是否是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4.2报告人姓名4.3报告人工作所在地(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4.4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5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6调查人姓名:4.7调查人工作地点(1)乡(2)县(3)地区(4)省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基本情况1.1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2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口口口口口口1.3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4患儿性别(1)男(2)女口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6 出生地点(1)县及以上医院(2)乡医院(3)村卫生所(4)家中(5)其他口2.母亲免疫与产前检查倩况2.1母亲年龄(岁):口口2.2母亲在产前是否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1)是(2)否(3)不详口如是,接种次数(1)1次(2)2次(3)3次及以上(4)不详口2.3母亲是否接受产前检查(1)是(2)否(3)不详口3.患儿发病惰况3.1患儿由谁接生(1)经过培训的接生员(2)未经培训人员(3)其他口3.2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3患儿是否去医疗单位就诊(1)是(2)否(3)不详口3.4如是,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5就诊医疗单位级别(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3.6就诊时诊断(1)新生儿破伤风(2)非新生儿破伤风口3.7患儿是否死于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3.8周围还有类似病例发生(1)是(2)否口3.9如是,例数为:口4. 最后诊断:4.1患儿是否是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4.2报告人姓名4.3报告人工作所在地(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4.4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5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6调查人姓名:4.7调查人工作地点(1)乡(2)县(3)地区(4)省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调查表填报单位(签章):年月乡/县名称(A)县区行政区划代码(B)本月报告新生儿破伤风报告病例数(C)调查例数(D)确诊例数(E)排除例数(F)待定例数(G)合计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德清县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调查表

德清县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调查表

德清县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调查表NO
一、一般情况
患儿姓名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家长姓名
现住址
户口地
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
入院日期年月日诊治单位
二、接生史
三、患儿母亲产前破伤风毒素接种史:全程、部分、未种
四、主要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发热°C ,哭闹、吸乳困难、牙关紧闭、面肌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痉挛、腹直肌痉挛、角弓反张、窒息、皮肤青紫。

2、并发症:无、有
五、病例分类: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病原携带者()
六、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09/L,N: % ,L: %
其它检查:
七、转归:治愈、死亡(原因日期年月日)
八、疫情调查处理情况和小结:
调查单位调查人员调查时间年月日。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系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

应及时就医
【症状】
1、潜伏期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2、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吸吮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称为压舌板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
3、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
4、任何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
5、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一般需3周左右),其发作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
6、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

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护理】
1、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
2、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等尽量集中进行
3、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