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解析

一、项目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

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

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

二、上层规划解读

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

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

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

三、目标定位

博物洽闻,通古达今

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

四、基地解读

园林博物馆位于园博园西北角,鹰山东麓,北至永定河新右堤,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公路新线;建设用地傍山临水,中部平坦,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平川、沟谷、陡坡、崖壁、顶峰相互交织,高差达52米。北侧永定河更是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所以山水相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园博园“馆依山,园傍河”的整体规划特色,共同赋予基址强调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五、总体规划设计

园博馆区总体规划可以分为明旨、相地、立意和布局四个部分。

1.明旨——规划主题概念

园博馆区规划主题概念可以归纳为:中国气质,中国理解及中国空间

选址鹰山脚下,永定河畔兴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兴造体现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首座国家园林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风景园林文化教育的事业机构,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理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园林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解读命题,现场踏勘调研,以及对相关上层规划的分析,体会项目内涵“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中国园林宛如写意山水,笔墨简约,意味深长,浓缩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传统园林程序,逻辑关系为线索,用中国式的思维理解设计。所以传承传统游览观赏空间序列展开的手法,营造起承转合、步移景异、无往不复的中国空间。

2.相地

基址依山傍河,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山势起伏,错落有致,而北面的永定河,更是一条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山水相会处,建馆辟园,博物洽闻。

规划中永定太平塔,建议改址建于北部山顶,傲立河畔,据山镇水,统摄全园,成为观景视线的焦点。并可储水、俯四周,得景又成景。主题升华为“博物洽闻于燕京自然山水间,化腐朽为灵奇”。

3.立意

园博园选址永定河畔,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原址为垃圾填埋区。随着“园博会”的举办,化腐朽为神奇,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园博馆是园博轴的起始端,总体规划设计以鹰山博馆传清音,永湄群芳奏昇平为题,体现“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4.布局

总体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水心山谷、博采名园、步移景异、四莳美景及画境文心。

(1)水心山谷

中国园林视山水为灵魂,延坡衍谷,将鹰山引入园中,呈环抱之势,使园景有山可依;入奥疏源,山林谷地引水入园东流,因地随形,充分利用七十余米地形高差形成泉瀑、溪涧、湖沼、池塘等多样化的水态。以水为魂,“顺藤摸瓜”,串联各展园,引池入湖,汇入“澄海”之中,成为全园构图中心;以水为轴,出博馆,蜿蜒东流指向锦绣谷,最终形成近30米的瀑布跌水,银滩倒泄,注入谷中。

博物馆主建筑座落山水间,“章法严谨,景不厌精”,与自然之美浑然天成。

(2)博采名园

据要求,园博馆室外展园需基于文献记载和现存园林实例,在内庭外园中复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精品。根据所选复建园林特征,抓住其山水形胜、布局特点,结合其所处地域、时代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园内选址复建。

借鉴古典园林悉仿、小仿和意仿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用地内达到至广大,尽精微的艺术效果,绘制一幅立体写意山水画卷。卷幅上名园集锦,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园林精品相互并置,彼此贯穿渗透,使来访者最终获得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完整体验。

(3)步移景异

游览路径设置顺势蜿蜒、曲折有情,可分为三级,包括主环路,各室外展园内环路,山地磴道,且可联通建筑内中庭展园游径。全园游线设置或登高上楼,或过桥越涧,或疏朗,或封闭,或远眺或俯瞰,方寸之地,步移景异,别有洞天。

(4)四莳美景

植物景观结合水形山势,讲究空间层次,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时空变幻,让人领略“春花烁烁、夏树繁花、秋叶瑰丽、冬景苍翠”的四莳美景。

在植物素材选择上传承古典园林审美意趣,营造具有传统韵味、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植物的花、叶、果、干各成景致,与主展馆和室外展园相得益彰。

(5)画境文心

在道路节点处设牌坊,以精练的文字画龙点睛。结合古典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

六、室外展园详细设计

园博馆室外展陈可分为两部分,由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展园以及外部独立展园。

1. 外部独立展园

梳理所需复建园林自身特征及现状的场地条件,外部独立展园选择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宫苑、庄园别业进行复建。包括有宋代艮岳之雁池景区、独乐园、明代影园、清代承德行宫内山地庭院——山近轩及梨花伴月。

(1)艮岳——北宋山水宫苑

艮岳是北宋宋徽宗所建苑囿,中国园林历史上首次出现纯以山水创作,自然之趣为主题的宫苑,不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而以山水风景为主体,园林建筑因势随形,以单体建筑为主,布列从造景上着眼。室外展园模拟艮岳山水构架,用于全园总体布局。在博物馆主体建筑东复原雁池景区,包括挥云厅、紫石壁、祈真磴、介亭、泛雪厅、书馆、梅岭等景点。主要特点:

山水形势——“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属,左山而右水,沿溪而旁陇,连绵而弥满,吞山怀谷”

掇山叠石——“筑岗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花石纲。

植物造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以群植植物为景,如梅岭、杏岫、丁嶂、椒崖、海棠川等动物景观——艮岳继承了圈养禽兽的传统,然而已不是为狩猎之用,而是欣赏的对象,艮岳中的岗阜、池沼、丛林也为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2)独乐园——北宋写意山水园

独乐园是北宋文人园林中最富文人情调的园林,承载了中国早期文人园最为辉煌的历史记忆。苏轼、富弼、宗泽等人专门为之题记,可谓文坛盛事,旷古罕有。同时它是司马光罢相后引退洛阳著述时的隐居之所,为《资治通鉴》的诞生地。

展园模拟独乐园的山水构架,植物特色。主要景点有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

(3)影园——明清江南园墅

设计者为《园冶》作者计成,总面积不足十亩(不包括菜园和花圃),在江南属中小型园墅。影园选址位于“湖中长屿之上,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做山势”,全园以水为中心、山为衬托的大山水环抱中的园林境地。

主要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背靠蜀冈,尽做山势,蜿蜒起伏,远眺借景,四面环水,“柳外长河,河对岸,亦高柳,阎氏园、冯氏园、员氏园皆在目”,达到了极目所至,佳景“靡不物私其所有”。通过借景突破自身在空间上的局限,延伸视野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作

的园林与天开的山水巧妙融合。影园内的掇山,即“以真山为依据,又融合在真山之中”,这也正是学习运用计成“以假为真”、“做假成真”手法的实例。

复建影园,有比较充实的记载资料,更有吴肇钊先生根据史料绘制的平面及鸟瞰可做参考,把握其总体布局、山形水势、植物造景、建筑等特点,在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中选择山水地貌合适的地块予以复建。

(4)残粒园

残粒园位于苏州,建于清末,全园面积只有144平方米,不仅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也是中国最小的园林之一。园址是一个近方形的基地,长边只有12.5米,短边只不过11.5米,园内只有一亭、一池、一山、数木组成曲折高下而有层次的景面。

残粒园的构成是以真山真水,真亭真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传统山水园林,面积虽小,但严格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方法,从而拓展了园林的视野,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延长了游览路线,而最终还是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质。此园堪称中华一最。

(5)梨花伴月及山近轩

“梨花伴月”及“山近轩”都属于承德避暑山庄山岭区的景点。其特点都是依山就势而建,复建展现其气势雄伟,山近在咫尺的空间形态。

2. 中庭展园

博物馆主体建筑形体进退有致,外边界错落间形成了一系列中庭、平台、下沉庭院空间,除复建三个完整的庭院之外,选取古典园林中富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予以复建,涵盖园林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动物之美、天象之美五大审美情趣。布局上,综合考虑了复建园林自身特点、场地条件、景观序列营造、室内布展、游线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强调内外、上下、远近庭院间的联系,打造空间层次丰富,互为因借,环环相扣的奇妙空间。(1)白居易履道坊宅院——唐代山池院的代表

所谓“山池院”,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这种宅园建于城市住宅旁,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形成前宅后园的格局,或位于正宅的侧面而形成跨院的游憩园。规模大者占据半坊左右。

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作。白居易专门为这座最喜爱的宅园写了一篇韵文《池上篇》,篇首的长序描述:园和宅共占地17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白居易购得此园后,又进行一些增建。

复建“山池院”被宅院、环池路和园林建筑围绕的中心水景,池中三岛,建琴亭,通三岛径,作西平桥。

(2)十二石斋——岭南四大名园之一

十二石斋,原名“紫藤(花)馆”,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梁九图所建,因斋内有十二座大小奇石和园林建筑,以景物优美,见称于世,为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

据有关资料介绍,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大小黄腊石十二块,运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罗列在馆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图视若性命,因而将原馆名改为“十二山石斋”,简称“十二石斋”。梁九图曾《自题十二石斋》,诗云:“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建国前夕,十二组石景残缺不全。十年浩劫期间,更遭破坏,池塘被填平,庭的地面下筑起防空洞,残留的石景碎块又埋于土下,后经园林工人挖出搬至佛山市人民公园内,并将石景重新恢复,供人观赏。

(3)半亩园——叠山京城之冠

半亩园在北京内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著名的文人造园家李渔曾参与规划,是中国古典园林极盛期北京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庭园中的叠山作品形式多样,誉为京城之冠,对研究和推广中国传统叠山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鸿雪因缘图记》为代表的一批清代文献提供了清中期半亩园的翔实记录。

半亩园的实物一直保存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距今年代最短的私家庭园,所遗留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较多。

复原以《鸿雪因缘图记》中焕文写像为蓝本,模拟庭院的场景。

七、道路系统设计

1. 内部交通(配道路断面车行、隐形路面、主游园路线、二级路、登山道)

园区内道路系统可分为车行道系统和步行道系统,两者局部重合。根据功能与路面宽度,车行道路可分为两级,一级路宽6米,主要用于办公人员及礼宾车辆进出,连接园区南入口、地下车库及贵宾入口;二级路宽4米,与一级车行道联通衔接园区东入口,做为管理用车及消防车通道。

步行道路系统规划顺势蜿蜒、曲折有情,亦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游园主环路,串联各主要景点景区,路宽约2.5米,二级路为各室外展园内环路,路宽1.2-2米,三级路为山地磴道,路宽1米,登高远眺,并与鹰山上现有道路相衔接。

建筑中庭交通,中庭复建园林。。。。。。

全园游线设置或登高上楼,或过桥越涧,或疏朗,或封闭,或远眺或俯瞰,步移景异,

在方寸之地里创造多样化的游赏体验。

2.出入口设置

园区在东、南设有两处主要出入口,东入口为园博会举办期间主要步行出入口,承接来自东部其它园区的人流,南入口与周边市政交通衔接(市政路、轻轨站、停车场),承接来自城市的人流。

此外,在园区北部和西部,共设有三个次级出入口,分别与西部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北部永定河畔滨河展园区相衔接。

3.静态交通

园区南入口西侧规划有集中式地面生态停车场约4000平,可提供约160个停车位;在北部预留有小型停车场用地,满足来自规划河堤路一侧人流的机动车停放需求(还设吗?);在园区东入口附近设有电瓶车临时停靠点。

八、植物景观设计

1.设计理念

传承古典园林审美意趣,营造具有传统韵味、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让人领略“春花烁烁、夏树繁花、秋叶瑰丽、冬景苍翠”的四莳美景。

在植物选用方面突出以下特点:

(1)讲究姿形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

(2)讲究色彩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

(3)讲究花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

(4)讲究文化内涵: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寄托园主的精神境界。

2.设计原则

(1)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植被繁茂的植物景观

(2)整体性原则:紧扣营造山水园林主题,结合植物季相变化特点,充分地体现山水交融的景观。

(3)突出展园区特色原则:注重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再现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人文意境(4)可持续性原则:结合设计主题,选用引进时间长,在华北地区应用广泛的植物品种,减少景观建成后的管理成本;

3.植物景观分区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展馆的环境,植物景观分区分为山林景区、公共景区、复建室外景区及室内景区四个区。

(1)山林区

结合水形山势,以北京的地被性植物为主,营造繁茂葱郁、富于季相变化的生态景观林,与展园区的建筑相得益彰。

主要选用植物品种:黄栌、美国红栌、火炬树、栎类、银杏、元宝枫、鹅掌楸、加杨、栾树、白蜡、臭椿、黄连木、山杨、油松、侧柏等。

(2)公共区

在展园区外围平缓绿地营造葱郁的背景林,以姿形优美的植物或时令花木粉饰其间,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时空变幻,让人领略四莳美景。

主要选用植物品种:银杏、垂柳、洋白蜡、七叶树、黄连木、钻天杨、新疆杨、鹅掌楸、悬铃木、五角枫、元宝枫、复叶槭、美国红枫、红枫、龙爪槐、稠李、紫叶李、山楂、紫荆、碧桃、榆叶梅、丁香类、玉兰、二乔玉兰、望春玉兰、紫薇类、白皮松、雪松、龙柏、荷花、铺地柏、大叶黄杨、月季、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玉簪等。

(3)复建区--室外园林

复建区的室外园林是以古典园林为主题,室外园林有北方园林(艮岳、半亩园、山近轩、梨花伴月)、江南园林(履道坊、影园、独乐园),根据文献资料和现存的园林实例,模拟各个复建园的植物造景,感受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主要选用植物品种:早园竹、垂柳、榔榆、梅花、碧桃、梅花、杏、梨树、海棠、油松、白皮松、天目琼花、平枝荀子、榆叶梅、木槿、腊梅、连翘、迎春、箬竹、荷花、等。(4)复建区--室内园林

复建区的室内园林主要是江南园林(履道坊、影园、独乐园、壶园、残粒园)、岭南园林(十二石斋),利用墙垣、景石等景观素材营造一些小环境,以植物的花、叶、果、干各成景致,选用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如竹:象征人品清逸、春天的兰花:象征幽居隐士、夏天的莲花:象征洁净无暇、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秋天的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冬天的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以“巧、精”取胜,营造出一幅具有传统人文的、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

主要选用植物品种:竹类、桂花、榔榆、芭蕉、黑松盆景、石榴、紫薇桩景、油松、

白皮松、茶花、天腊梅、连翘、迎春、箬竹、荷花等。

4.季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项目所在的地带性植物特点,植物观赏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规划植物品种,体现植物的四莳美景。

(1)春季观赏植物品种:垂柳、梅花、白玉兰、紫玉兰、海棠、垂丝海棠、榆叶梅、连翘、碧桃、山桃花、紫叶李、紫荆、梨花、望春玉兰、腊梅、香荚迷等。

(2)夏季观赏植物品种:竹类、合欢、丁香类、紫薇类、红花刺槐、天目琼花、紫藤、珍珠梅、荷花、睡莲等。

(3)秋季观赏植物品种:红枫、黄栌、美国红栌、槭类、银杏、白蜡、元宝枫、五角枫、火炬树、栾树、枣、柿树、石榴等。

(4)冬季观赏植物品种:雪松、龙柏、白皮松、华山松、侧柏、桧柏、乔松、铺地柏、沙地柏、矮紫杉等。

九、园区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4)甲方的设计任务书;

(5)其它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

(6)国家其它现行设计规范。

2. 概述

北京园博馆位于园博园的西北角鹰山公园东侧,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总面积为15公顷,其指标如下:

3.给水工程

(1)给水现状:

公园南边为市政道路,有城市給水干管。管网大小未知。

用水量预测:

考虑本区本公园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和湖水的补充水采用中水和雨水,计403立方米/日;其余用水的采用市政管网供水,计44立方米/日。

(2)水源:

A. 市政自来水:各区生活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

B. 中水和雨水:各区的绿化浇灌、道路浇洒用水和湖水的补充水

(3)供水系统:

市政给水:采用直供的形式,供给各园林建筑用水点的用水

市政中水:绿化、道路冲洗用水和湖水的补充由市政中回管网驳口引入,管道采用直供的形式进行供水。

雨水:雨水经弃流后就近排入湖体,做为湖体的补充水源。景观湖设调蓄水位作为绿化和冲洗用水的补充水源。

(4)节约用水

尽可能利用中水和雨水,以节约市政自来水的供给。

用水洁具和产品需符合节水标准。

绿地、道路的浇洒用水采用湖水。

4. 污水工程

(1)污水量预测

污水总量按公建、配套用水及未预见用水的90%计算。为39.6立方米/日。

(2)规划原则

采用分流制,即雨水、污水分流排放。

(3)污水系统

园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 雨水工程

(1)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

q=2001(1+0.811 LgP) /(t+8)0.633 (升/秒.公顷)

P----重现期(年),取2年

t----降雨历时(分钟),按地块不同取15分钟。

q=267.87 升/秒·公顷;

Q=ψ×q×F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5

Q=0.5×15×267.87

=2009L/S

=2.0m3/s

(2)雨水系统

各区雨水根据地形状况,经管沟收集后经弃流后就近接入园内湖体。湖体设0.5米的调蓄水位,多余雨水经管道排入市政管网

6.项目的雨洪利用

由于本项目有约20550平方的湖面,湖面的水源是景观设计中必需考虑的问题。现就湖水的水源问题做以下简述:

1,水源的分析及比较:

一般湖水水源根据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而分以下几种水源:

1)天然河、湖泊、水库水;

2)雨水、雪水;工业循环水;

3)再生水;

4)地下水和海水。

就本项目而言,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区域位置,能做为景观湖水水源的只有:雨水和再生水(也就是指中水)。由于北京地区的年降雨量约571.2mm,远满足不了景观水系的要求,故本园的景观水系的水源是采用中水为主,雨水为附的形式进行。雨水尽量收集后进湖,做为景观湖的补充水,现就本项目的雨水利用做如下简述。

2、本项目雨洪利用的设计思路:

2.1,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1)项目内雨水收集系统可按照5年一遇的暴雨设计;

(2)屋面和草地雨水需要弃流后再进行收集;

(3)收集系统不需要采用动力系统,采用就近原则减少管线;取得最大的雨水利用率;

(4)景观湖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采用景观湖调蓄空间收集雨水而不另设置蓄水池。

2.2,雨水弃流的方式:

需要弃流的雨水包括屋面雨水弃流和草地雨水弃流(道路雨水暂不考虑)。屋面雨水(或者草地雨水)经过雨水管进入弃流装置后,初期雨水进入弃流系统,弃流雨水弃流后的洁净雨水进入收集系统排往景观湖。弃流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弃流过程示意图

弃流过程示意图

在弃流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弃流量

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及考虑用水的安全性,雨水弃流量的确定。(根据相关资料得知:一般屋面雨水相对比较洁净,弃流量为3mm;而草地雨水采用5mm弃流)(2)分散弃流或者集中弃流

集中弃流容易造成后续洁净雨水与初雨混合,就本项目的特点,建议采用分散弃流。就近进湖的原则进行。

(3)弃流装置

弃流装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智能模块控制弃流量及弃流时间;另一种是简单的机械式弃流方式。

智能控制模块:采用该模块的优点是可以很准确的控制的弃流量及弃流时间。智能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流量控制和控制阀门。流量控制能够计算弃流的初期雨水量,当弃流量达到3mm降雨量时,智能控制模块能够自动关闭弃流阀,洁净雨水能够进入收集管道收集到景观湖中。同时智能模块可以设定单场暴雨时间(如72小时),上一次弃流结束后72小时内该系统不会打开弃流阀。智能模块的确定是其价格比较贵,一个控制器的价格约为1万元人民币。

简单弃流方式(如环保型雨水收集口,沉淀截污井或者BMPs):当渗透井装满后,随后的雨水进入收集管。但是这种方式是弃流量误差比较大、弃流雨水容易与洁净雨水混合。而且其不能设定单场暴雨时间。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大约500-1000元即可。

以上两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

(4)弃流雨水处置

弃流雨水系统有两种方式,一是渗透措施(包括渗透井,渗透管沟,BMPs等)渗透,二是经过弃流管排放到市政管网中。采用渗透井的优点是1)不需要采用管道系统,2)本地处理面源污染不排入市政管网。缺点是1)需要建造一定容积的渗透空间;2)对渗透需要进行设计,保证每场暴雨的弃流雨量能够及时渗透完。

A)弃流管排放

当地下水位较高,即高于进水口以下1.5m时而无法设置弃流井时,建议弃流雨水排入弃流管进行处理。

B)弃流井排放

设计各阶段需要的图纸内容

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 (1)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 总体规划方案平面图三种以上方案(彩色及CAD版本); 规划各分析图(功能分析、区域位置分析、绿化景观分析、 道路交通流线分析等,需要彩色及CAD版本); (2)建筑单体概念设计 平面图,需四种以上户型(户型指标表及户型比); 主要立面图; 主要剖面图; 总体鸟瞰及典型建筑效果图; (3)景观概念设计 总体景观平面方案示意图; 典型景观示意图或图片;设计遵循原则及体现内容: 1、项目概况 2、用地条件 3、项目定位及设计思路 4、规划控制条件 规划局下发规划条件; 市政条件 5、建筑设计要求 各类型建筑的面积及总建筑面积;建筑风格; 建筑层数及高度; 各户型比例

(1)设计说明书 各专业设计说明; 各项技术指标详细数据(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 总建筑面积、商业部分面积、住宅部分面积、计容面积、 非计容面积、地下面积、各户型面积等); 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 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总平面设计图纸 区位图;现状图及现状照片;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定位图;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置图; 道路交通分析; 景观绿化分析图; 竖向设计图;○10综合管线规划图;○11日照分析材料和报告等; (3)建筑单体设计图纸 各单体效果图(包括两个南北主要立面)、典型建筑及沿街的夜景效果图、第五立面效果图 图纸建筑单体的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总平面 (1)设计说明 (需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3.3.2的深度) (2)设计图纸 总平面图,需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 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财经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1:1000 远期规划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规划设计方案中应含的图和规划设计一般步骤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志成果及深度要求和规划设计一般步骤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志成果及深度要求 (一)规划篇 1区位分析图: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及周边分析图: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3、现状分析图: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4、现状优劣势分析:地块现状对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5、结构分析图:地块各类型建筑物的分区 6、总平面图:根据分区布置总平面,位置示意 7、道路分析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 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 8、景观分析图:主要景观节点位置和景观意向 9、高度分析图:各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 10、日照分析图:满足地块所在地的日照要求的分析图 1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12、主要尺寸标注图:小区内需要标注的主要尺寸和坐标 13、空间意向图: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突出规划区空间三位形态特 色风貌,包括规划区整体空间鸟瞰图,及重点地段、主要节点立面图和空间效果透视图及其他用以表达城市设计构思的示意图纸等。 14、供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15、排水工程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 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 的位置。 16、供热、燃气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

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4) 2.1.建设原则 (4) 2.2.总体架构 (5)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

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项目名称: 项目版本: 拟制: 审核: 批准: 文件版本: 年月日

目录 1、前言. 2、任务概述 3、方案选择 4、系统设计. 4、1 产品的整体设计 4、2产品硬件各个模块设计..................... ........................... ....................................... 4、3产品软件各模块设计..................................... ............... 4、4产品外形、结构设计..................... ........................................... 5、开发工具 6、运行环境 7、技术风险 8、相关技术简介

(注:本文档是在设计规划阶段,作为公司研究院和研发中心的接口文档。本文主要的阅读对象是公司内部参与系统和模块的设计和测试人员) 1、前言 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产品方案的任务来源、市场背景、技术背景,设计目的和产品的使用场合等。 2、任务概述 2、1设计目标 简述系统的设计目标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概述、功能、用途) 2、2 条件和限制 简述系统设计应具备的条件(如设计人员的技能、数量,设计工具和设备,测试设备等),目前缺少的条件(如人员不足,技能不足,设备不齐全等)。 3、方案选择 3、1提供合理的选择方案 提供高、中、低成本的可行方案,每个方案应包括系统流程图、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清单、成本/效益分析、实现这个系统的进度计划。 3、2推荐最佳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上方案中推荐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4、系统架构设计 4、1产品的整体设计 可以用文字、图形介绍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意图。 4、2产品硬件各个模块设计 介绍系统硬件部分的功能模块分解,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的连接和信号传输和控制。 模块名称,说明模块的功能,实现方法或原理。 模块所用的关键设备的技术指标。 (可以另外撰写更详细的硬件设计方案替代) 4、3产品软件各个模块设计 软件的功能分解,确定软件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述)。 介绍软件模块名称,说明模块的功能,各个模块之间的动态调用关系。 对于需要数据库的系统,应设计数据库,确定物理数据库结构,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进行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 软件模块的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 软件的界面图(如果有必要的话) (可以用概要设计说明书替代此节内容。)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