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羊流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一、规划编制的原因1、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进一步发展小城镇的决定。
省委省政府1999年在18号文件中也作出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专门研究城市化问题,并在17号文件中提出“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泰市委市政府把城镇建设列为重点工作,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城镇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刚刚编制完成的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指导城镇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指示精神,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镇区建设与新泰市城镇体系建设科学衔接,羊流镇党委、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也作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和质量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编制城镇总体规划,以促进城镇建设更快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去年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2006年2月,中央又专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这标志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针对这些要求,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从资金、税收、管理等各方面对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乡镇正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将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编制规划,促进乡镇全面发展,以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3、城镇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羊流镇上一次城镇总体规划是由省规划院于2002年编制完成的,该规划注重调查研究,指导思想明确,对城镇性质的确定和人口规模的预测也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全镇村庄居民点布局和镇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本次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见表2-2。
表2-2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2000
《赛江新城总体规划(1999-2020)》
城市性质:闽东地区物资集散地,以商贸、临海工业、轻加工业和港口为主的滨海小城市。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5.0万人,远期(2020年)7.5万人。
(2)对电机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不足,导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拓展空间;
(3)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管理等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城市建设不能统一规划管理;
(4)规划内容及深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和规划技术的发展。
(四)本次总体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沿海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福温铁路相继从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穿过,改变了福安老城区现有的地方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导致其交通地位急剧下降,原有交通优势逐渐丧失。
表2-1 福安历次城区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实施评价
1985
《福安县韩阳镇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确定了目前福安老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1990
《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此次规划未获通过和实施
1994
《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1994-2005)》
见下文
见下文
布局结构:一市多区的布局形态,由城区、赛甘区、下白石区沿赛江呈带状分布。
2
该规划对老城区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阳头居住区、中兴路商业街等已建成,秦溪洋工业区初具规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该规划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5)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7)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7)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8)第一章集镇现状 (18)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8)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19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4)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4)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8)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30)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三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2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及范围----------------------------------------------------------- 4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五章、镇村体系规划------------------------------------------------------------------- 5 第六章、建设控制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八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12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6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4 第十五章、附表------------------------------------------------------------------------- 24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1.地理交通白沙镇地处大巴山腹地,万源市的东部,东接曹家乡,南连八台乡,西邻石塘乡、沙滩镇,北靠茶垭乡。
宜兴市和桥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目录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 (21)第二章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22)第三章镇域现状综述 (23)第四章发展条件与功能定位 (29)第五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第六章镇域空间利用规划与管制 (34)第七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38)第八章镇区现状综合分析 (39)第九章镇区总体规划 (42)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46)第十一章空间景观规划 (48)第十二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50)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63)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68)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77)第十七章远景规划构想 (79)第十八章实施措施与建议 (80)宜兴市和桥镇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新思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新时期各项法规政策,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依据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的要求,对和桥镇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编制。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
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求改变过去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和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和桥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城镇,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说明书1. 简介总体规划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或计划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
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的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整体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 确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 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 确定项目的风险和挑战。
3. 规划原则本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充分考虑项目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 开放性: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确保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可操作性:规划要具备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监控。
4. 规划内容本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内容:4.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和动机,包括项目的相关历史和背景信息,以及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4.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以及项目的具体限制和约束条件。
4.3 项目目标具体定义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包括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可衡量的目标。
4.4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要求和关键节点。
4.5 资源需求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4.6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4.7 组织架构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
5. 规划流程本总体规划的执行流程如下:1. 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和限制等;2. 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4.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5.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6. 撰写总体规划说明书,详细说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计划;7. 审核和调整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8. 对总体规划进行沟通和推广,确保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9.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措施;10. 监控项目的执行和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辽中县于家房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建设情况 (3)第三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6)第一章镇域规模和性质 (6)第二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7)第四章镇域交通设施规划 (9)第五章镇域共用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六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2)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3)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4)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5)第一章镇区现状用地评价 (15)第二章镇区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15)第三章镇区性质和规模及规划范围 (15)第四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5)第五章镇区空间管制及控制指标 (18)第六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0)第七章镇区公用工程规划 (21)第八章镇区风景风貌景观规划 (23)第九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一章镇区环境卫生规划 (26)第十二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五部分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29)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1. 总体规划编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沿海化双重趋势的引导下,沈阳经济发展的未来必然面向大海,面向世界市场。
作为沈阳距离营口港最近的地区,于家房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产业大道的修建切实改变了于家房的区位条件。
产业大道连接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和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营口,在这两个城市的带动下,必然会带动下,必然会带动沿途各节点城镇的发展。
另外作为沈阳南向出海的必经之地,沈阳城市大型重化工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升级必然将部分产业搬迁出来,这些企业为了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必然会选择布局在产业大道附近,这就为于家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了于家房镇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发展其职能,改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由此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满足其发展条件的前提下,吸收其原有的有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于家房镇总体规划(2011-2030)》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试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220-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建设部《县域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辽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6)9、《于家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研究内容3.1规划的指导思想1.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依托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立城镇规划的新观念,分析研究于家房镇发展变化及新趋势。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全文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一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5)说明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8.12项目名称: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 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010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一九九八年十月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杨保军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副所长:朱思诚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涂英时高级城市规划师杨明松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张险峰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险峰城市规划师闵希莹高级城市规划师郝之颖城市规划师秦晓昂助理城市规划师谢映霞高级工程师官晓红工程师大理市参加编制人员:赵济舟中共大理州委秘书长袁爱光中共大理市委员会书记杨志东大理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忻德昆大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辉大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尚榆民大理州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彪大理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程师丁榆生大理市设计院总工高级工程师孙明大理州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马永福大理州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张国安大理州计委副主任周云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许安溥大理市建设局局长工程师杨中雄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舒伟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郭强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杨国华大理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张焰铎大理市文化局局长沈幼熙大理市计委主任杨文虎大理州交通局副局长段立大理市交通局局长工程师杨朝阳大理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徐光述大理州建设局科长工程师张崇礼大理州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工程师李滨喜大理市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处长城市规划师赵丹阳大理市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副处长目录前言一、城市概况与规划背景 (1)二、规划修编依据、目标和指导思想 (4)三、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6)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7)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六、城市性质 (35)七、城市规模 (37)八、城市总体布局 (44)九、对外交通规划 (61)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5)十一、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7)十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83)十三、苍山洱海风景区规划 (98)十四、旅游规划 (105)十五、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14)十六、环境保护规划 (134)十七、综合防灾规划 (140)十八、近期建设规划 (148)十九、城市远景规划 (150)二十、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控制要求 (152)二十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152)图纸目录 (156)基础资料与参考文献目录 (159)附件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大理市人民政府修编<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附件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对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批复》附件3:《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会议纪要附件4: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审会评审意见附件5: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技术交流交流意见书附图1:下关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2:凤鸣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3:大理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4:区域位置图附图5:现状图附图6:总体规划图附图7:远景规划构想图前言应大理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受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1997年10月起,承担大理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期限 (3)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一、区域位置 (3)二、现状概况 (3)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一、发展定位 (3)二、发展规模 (3)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一、产业发展目标 (4)二、主导产业 (4)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一、土地利用政策 (4)二、土地利用分区 (4)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一、空间布局 (4)二、用地规划 (5)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一、给排水工程 (6)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一、环境保护规划 (6)三、环境卫生规划 (7)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一、防洪防涝规划 (7)二、防震减灾规划 (8)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部分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既定政策,宁夏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密联系等等,是本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银西生态防护林是银川西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
新农村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
在综合考虑防护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农村发展。
通过科学论证,在贺兰山东麓西部影视城旅游中心地带,以兰一山庄为基点和项目核心区,建设集现代农业、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该项目对于改善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园区内建设节能生态民居,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结合生态民居,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和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充分理解和尊重上位规划——镇北堡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意图及各项管理规定,并站在宏观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园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征求意见稿);(8)《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4月送审稿);(9)《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三章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项目基地北至蓄水渠,东至101国道,南临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西至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
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一、区域位置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地理位置优越。
二、现状概况自然生态条件:贺兰山东麓位于东径105°45′-106°27′,北纬27°43′-39°05′。
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平坦,光照3000小时以上,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气温高。
基地现状:地块相对平整,盐碱度相对其它城市要高一些,东西标高高差小于2米,现区域内局部有树,原为林场,场地四周有一圈防护林带,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只涉及一个拆迁户。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本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
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
利用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政治、宗教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商业资源,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本项目据贺兰山东麓,利用葡萄酒业的产业基础资源,带动规划区的产业发展。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规模一、发展定位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阿拉伯文化、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发展规模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
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区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人左右。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科学生态示范园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
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
新建具有800套具有阿拉伯文化特点的节能型生态民居,配套建设300组20立方米互用沼气池。
发展灵武长红枣、葡萄等优质特色果园区40多公顷。
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林果种植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打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允许园区将20.01公顷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节能型生态民居,以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示范园建设步伐,促进和带动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
二、土地利用分区(1)公共配套服务区基地东侧湖心岛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基地东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2)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区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20.01公顷。
有多层和低层两种建筑形式,分散布局在农耕地中。
生态民居旨在为村民营造一个既能生活,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产品生产的空间环境,力求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纳入设计之中,使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在此特定空间中循环转换,既方便了生活的诸多需求,又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生态民居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有效保护耕地。
设计采用新能源,生态民居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一年四季提供40℃—60℃的生活用热水。
太阳能照明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再点亮灯具,实现照明。
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也可以变为燃料,节约资金,且使生活更环保。
生态民居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以往农民建房的传统观念。
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新农村中的应用。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3)农业用地区本园区依据土壤地势等条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科学布局沼气工程、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建立综合利用、高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改良种植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园地的积极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延长农民承包期,提高土地效益。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一、总体布局规划构建“两心一轴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两心指园区东侧入口形成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和西侧湖心的小型生态岛。
一轴:是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灌溉渠,在保证园区灌溉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多点: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分散布置小节点。
二、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56公顷。
主要布局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整个园区东侧入口处,这样即有利于辐射全园,同时靠近101国道,对外交通便利。
规划居住用地13.46公顷。
主要布局一类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在基地北侧和湖东侧两岸。
规划耕地用地50.79公顷。
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
规划园地用地91.65公顷。
在园区中心沿蓄水渠布置用地。
规划林地用地14.54公顷。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入口处。
规划绿化用地76.91公顷,是体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化特色的必要保障。
其中防护林用地69.76公顷,公共绿地7.15公顷。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区域内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101国道和南侧一条东西贯通的土路。
规划区对外交通有101国道和南、北、西三侧的上位规划道路,园区主干路与对外道路连接。
依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从园区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规划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