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七上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七上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景泰四中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诚信质朴博学善思

地理组

2013—2014第一学期

目录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3)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3)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5)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自测题 (11)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3)

第一节认识地球 (1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5)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29)

第四节海陆变迁 (35)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自测题 (37)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39)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39)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41)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43)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45)

第三章《地球的居民》自测题 (47)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5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51)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53)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7)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65)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自测题 (74)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79)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79)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 (81)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自测题 (83)

景泰四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景泰四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图三要素。

2.掌握八个基本方向及位置关系。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4.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一、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知识

◇如何制作地图?

______ 图→______ 图→______ 图

◇地图的种类有哪些?

二、地图的三要素

3 ◇地图三要素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方向

(1)一般地图常用“_______ 、________ ”定方向。

(2)在图上填出其它四个方向。

(3)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_____ 。

(4)在指向标图上写出四个方向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1.如右图所示,位于教学楼西北方的是()

A.图书馆

B.科技馆

C.实验楼

D.游泳池

2.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由东向西再向。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流向。

(3)村庄B在村庄A的方;村庄C分别在村庄A、B的方和方。

3.如图,判断AB的走向是________,

BC的走向是_________。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景泰四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学案编号执笔教师授课教师课题教研组长(签字)学校领导(签字)2013--001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1)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个性修改

【学习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

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比例尺表示_____距离比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①公式:比例尺 = ___________

②公式变换:实地距离=__________ 图上距离=__________

学以致用:家住上海的小军想知道北京的姨妈距离自己有多远,你能为他想出办法吗?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比例尺的大小: 1:250000__(>或<)1:2500000

总结比例尺判断大小的方法是: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不变,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及范围的关系

读图P10 图1-17 图1-18,完成下列表格。

3

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小结: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

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

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达标检测】 (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得分:

1.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比例尺1:600万

B.1:6000

C.1/60000000

D.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千米

2.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实际距离是2500千米,比例尺是

A.1:1000000

B.1:10000000

C.1厘米代表1000千米

3.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白银市地图

B.甘肃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4.比例尺图A为1/200000,图B为1/5000000,这两幅图中()

A.图A表示的范围大

B.图B表示的范围小

C.图A表示的内容详细

D.图B表示的内容详细

5.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500千米

B.300千米

C.1500千米

D.150千米

6.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5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A.1:500

B.1:0000

C.1:100000

D.1:15000

【学习目标】

1.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2.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复习巩固地图三要素的知识。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一、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

(2)注记:地图上的说明(如国家、城市的名称)以及表示山高、海深的等。

课本p10图1—19,灵活识记常用图例。

同学们,提出你的记忆方法一起分享吧!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可以获得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等。

(2)通过、、等活动,既可以把地理学得更活,也能学会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3)访问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2.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1)不仅要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还要通过、与,探究它们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

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野外旅行,一般要准备好、、、等。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完成课本P14页活动

【达标检测】 (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得分:

1.读图连线

3.用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表示出来:1:45000000

①数字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 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 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叫 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 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 地区 5至8 分钟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 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 往两极在逐渐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5至 10分 钟

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 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5至8 分钟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 经度 在变____ 5至 10分 钟 经线 和经 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导学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时) 备课人:杨晓红备课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 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2.培养 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 中的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2—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4.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当堂检测: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能力提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 A.再睡早起 B.看报纸 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 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酝酿( )( ) liáo( )亮hōng( )托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

第四节科学测量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预习】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分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符号是_________、d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 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 1m______μm =_______nm 4、潜水艇常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雷达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_________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_________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合作学习】 一、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选择 1、请观察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一大个格和一 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测量图41中的物体的 长度分别该用什么工具?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 活动一: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们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 长(cm)宽(cm)厚(cm)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导学案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数学日导学稿 班级 70 姓名 编号 NO :03 日期: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课题: 有理数 设计者: 七年级数学组 自研课(时段: 晚自习 时间: 10 分钟 ) 1、旧知链接: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6, -3,2.4,4, 0, 4 3 ,-3.14… (1)是正整数的有 ;(2)是负整数的有 ;(3)是正分数的有 ;(4)是负分数的有 。 2、新知自研:认真自研课本第7页。 展示课(时段: 正课 时间: 60 分钟 ) 一、学习目标(1min ): 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2.能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 , 时间: 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为正有理数 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27 , 3.3 ,13 ,-1.2,32,-131, 0 ,-39.2 ,221 (1)正整数集合:{ …}; (2)正分数集合:{ …}; (3)非负数集合:{ …}; (4)负整数集合:{ …}; (5)负分数集合:{ …}; (6)负数集合:{ …}。 发展题: 有一位同学对老师说,因为像2,+2.37,…等正数是有理数,像-1,-3.1,-6,…等负数也是有理数,同样0也是有理数,因此得出结论:有理数包括正数、0和负数。请问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提高题: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doc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5、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学习重点】 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 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 写作背景: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在 65 岁时回忆自己 8 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 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 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 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 2、找出文中相关的生字,写在下面,并注音。 3、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5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6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七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安吉县高禹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1.1科学并不神秘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雪梅审核人:班级:姓名:时间: -------------------------------------------------------------------------------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并对这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环境的污染等的影响。 4、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 全面看问题。 【自主学习】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学习科学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______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着手,我们都可以 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合作探究】 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1)认真观察1-1、1-2、1-3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1 ; 图2 ; 图3 ; (2)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课本图1-4、1-5、1-6,讨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图4 ; 图5 ; 图6 ;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3、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1)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1) 导学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导学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难点: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改变旧世界: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知识新天地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学海苦无边: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四、金秋烂漫时: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万里长征路: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第2课时:正数和负数(2)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 0.6, +1 3 , 0,—3.1415, 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导学案精品

15 诫子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2.质疑问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学生回答: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他作为慈父的殷殷情怀、谆谆教诲。

学法指导: 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导学案附答案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基础巩固提优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将物质的变化分为和。 2.在下列溶液①pH=1、②pH=4、③pH=7、④pH=9、⑤pH=14中,溶液酸性最强的是(填序号,下同) ,碱性最强的是,显中性的是。 3.盐酸、硫酸、硝酸都是。食醋、橘子汁、番茄酱、苹果、柠檬汁、也都含有某些,具有一定的,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 4.浓硫酸具有很强的,类似的实验表明,浓硝酸也具有很强的。所以在使用浓硫酸或浓硝酸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让皮肤和衣服等沾上它们,如果沾上,应立即用,再用 干净,再涂上。 5.不同的碱性物质,碱性有强有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属于碱性物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 6.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它的范围为。酸性越强,碱性越强。 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8.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9.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和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人呼吸 11.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葡萄 B.牛奶 C.玉米粥 D.苹果 12.取四支试管,分别盛入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人紫色石蕊试液,其中变成红色的是( )。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精品全套导学案教案

第1课时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A. am ,is B. is , am C. is , is D.am, am 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 B. I am C. My D. you 5.—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John Green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

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导学案5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第3课时)导学案 浙教版

科学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重点、难点 1.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三、课前自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 的,在相同的温度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桌面,感觉有点凉;去摸毛衣和棉被,会感觉到温暖。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2.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 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来选择温度计,注意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 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 ,不要接触容器的底部和容器的侧壁。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 ,读数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 4.观察体温计,它与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提升 动手实验: 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是: 读作 (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①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最低值。 ②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 分钟取出。 ③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____ _℃。 1. 温度计与体温计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2.温度计与体温计读数时有什么不同? 测量范围

3.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为什么要用力甩几下? 4.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为什么要过3~5 分钟取出,才能读数? 5.体温计玻璃泡容积特别大,同时玻璃管很细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五、当堂检测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等液体_______ 的特性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甲和乙所示的温度为: 甲读作_____ __;乙读作___ ____。 3. 把手指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 度大约是_____℃,为什么? 4.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_ 来测量温度的,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请读出下图温度计的读数,读数是.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