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信号检测和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微弱信号检测》课件

《微弱信号检测》课件

实验结果的评估与验证
评估指标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评估指标,如信噪比 、检测限等。
VS
验证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重复实验等方法对实验结 果进行验证,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CHAPTER 05
微弱信号检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与探索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微弱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分
微弱信号的特点包括幅度小、信噪比 低、不易被察觉等。由于其容易被噪 声淹没,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检测技 术才能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微弱信号检测的重要性
总结词
微弱信号检测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在科学研究领域,微弱信号检测是研究物质性质、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应用中,微弱信号检测可用 于故障诊断、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微弱信号检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医疗诊断、环境保护等 。
智能制造
将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于智能 制造领域,实现设备故障预警、 产品质量控制等。
THANKS
[ 感谢观看 ]
研究新的信号处理算法,提高微弱信号的提取、处理 和辨识能力。
集成化与微型化
实现微弱信号检测设备的集成化和微型化,便于携带 和应用。
微弱信号检测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生物医学工程
将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于生物 医学工程领域,如生理信号监测 、医学影像处理等。
环境监测
将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于环境 监测领域,实现对噪声、振动、 磁场等的微弱变化进行检测和分 析。
小波变换法
总结词
多尺度分析、自适应能力强
详细描述
小波变换法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能够将信号在不同尺度上进行分解,从而在不同尺度 上检测微弱信号的存在和特性。这种方法自适应能力强,能够适应不同特性的微弱信号

3.6-微弱信号检测

3.6-微弱信号检测

由于低通滤波器的 B 可以很小, 因此分布在 (0-B/2) ~(0+B/2) 之间的噪声大部分都被滤除掉, 使得锁定放大器的信噪比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可见,锁定放大器避开了幅度较大的 1/f 噪声; 同时又用相敏检波器实现解调,用稳定性更高的低通
滤波器实现窄带化过程,从而使检测系统的性能大为
1 ω2C1C2 RRW φ(ω) 2 arctan ω(C1R C2 RW )
( -61)
所以,通过调节RW改变相位,既可超前于输入信号,又 可滞后于输入信号。
3)相敏检波及低通滤波器电路
如图所示,FET管V1~V4、二极管VD1~VD4和电阻R1~ R4组成全波相敏检波器;运放 A及电阻R7~R10组成减法器, 并依靠电容C1和C2实现低通滤波。电路具有对称性。在互为 反相的参考方波电压(分别从图中B、E两点加入)控制下,完 成相敏检波和低通滤波的功能。
几种常见电子噪声
噪声种类 热噪声 特点 降低途径 减小输入电阻和带宽 减小平均直流电流和带宽
属于白噪声,功率 谱密度在很宽的频 散粒噪声 率范围内恒定。 属有色噪声,频率 接触噪声 增加,功率谱减小。
减小平均直流电流
微弱信号检测中要处理的绝大多数是随机噪声。
源头:电子自由运动-热噪声;越过PN结的载流子扩散和电 子空穴对的产生复合;接触噪声-导体连接处点到的随机涨落。
x(t) A cos(0t ) nt
(
-49)
式中:A为被测直流或慢变信号; 0为载波频率(通常 s≈ 0);n(t)为噪声。

n(t) C cos(t ) y(t ) D cos(0t )
( -50) ( -51)
则相敏检波器的输出为 D z (t ) { A cos A cos( 2s t ) C cos[( s )t - ] 2 C cos[( s )t ( )] ( -52) 经低通滤波后,上式右边的直流成分被保留;第 二、四两项被滤除;至于第三项,只有满足 |-s|B′ (B′为低通滤波器的带宽 ) 时才对输出有影响。然而, 即使第三项被保留了,其影响也会减小。

物理实验技术中微弱信号检测器的使用技巧探究

物理实验技术中微弱信号检测器的使用技巧探究

物理实验技术中微弱信号检测器的使用技巧探究物理实验技术中微弱信号的检测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究物理实验技术中微弱信号检测器的使用技巧。

微弱信号的检测在物理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测量微小变化、探索微观世界以及提高信号传输的灵敏度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微弱信号常常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减小干扰,提高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

首先,对于微弱信号的检测器选择至关重要。

在选择检测器时,需考虑信号的特性、频率范围以及实验的具体需求。

常见的微弱信号检测器包括放大器、锁相放大器、光电二极管等。

针对不同的实验需求,选用适合的检测器能够提高信号的检测效果。

其次,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应注意信号的衰减问题。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线路、连接器和缆线等因素的影响而衰减。

因此,选用低衰减率的材料和优质的线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信号衰减,提高信号的保真度和强度。

此外,消除信号干扰是提高信号检测精度的关键一环。

干扰源可以是来自环境的噪声,也可以是实验装置内部的干扰。

为了减小来自环境的噪声干扰,可以选择在低噪声环境中进行实验,并使用隔音材料阻隔外部声音。

至于内部干扰,应确保实验装置的接地良好,并合理安排线路布局,避免信号交叉干扰。

另外,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强度的比值,它直接关系到信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提高信噪比可以通过增强信号的强度,减小噪声的干扰等手段来实现。

例如,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冷却技术降低噪声的产生,使用低噪声放大器放大信号。

此外,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微弱信号检测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处理中,应使用合适的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不必要的噪声。

数据分析阶段可以使用谱分析仪、频谱图等工具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挖掘。

最后,进行实验时还应注意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稳定性是指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结果的再现性。

为了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需要注意一些实验细节,如温度控制、实验仪器的校准、隔离震动等。

微弱信号检测 总结docx

微弱信号检测 总结docx

1、微弱信号检测特点WSD目的:提取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息。

微弱:一般幅值小,但其实是相对噪声。

检测特点:遏制噪声(内部、外部)、放大信号、提高信噪比。

对象:研究噪声、信号。

研究两者区别,并且利用该区别研发设备和方法相对性:信号噪声可转换2、信号和噪声相关理论研究方法:(1)时域:均值、中值滤波、相关性、高斯分布(2)频率域:FFT、采样定理、低通、带通、带阻(3)其他:小波、分形等,特征分析信号分析方法:信号的性质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进行分析。

频域分析常采用傅里叶分析法。

时域分析主要包括卷积和相关函数。

3、噪声:通常把由于材料或器件(内部电路器件)的物理原因产生的扰动称为噪声,频谱分布较宽。

4、信噪比:噪声对信号的覆盖程度信噪改善比:改善的效果,评价一个放大器或者一个测试系统遏制噪声的能力当信号通过一个放大器或者一个测试系统后,信噪比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引入信噪比改善系数SNIR来描述放大器或测试系统对信噪比的改善作用,定义为产生可观察到变化5、微弱信号蕴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信号本身非常微弱,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微弱;第二层含义是相对意义上的微弱,也就是信号对于强背景噪声而言,是非常微弱的,简而言之就是信噪比极低。

6、常规小信号检测方法:滤波、调制和解调7、电噪声的主要统计特征包括:(1)频域统计特征:功率谱密度(2)时域统计特征:相关函数(3)幅域统计特征:概率密度函数8、对于电压或电流型的随机变量,均值表示的是其直流分量;表示对均值的偏离程度,表明随机噪声的起伏程度;均方值反映的是随机噪声得到归一化功率,它表示的是随机电压或电流在1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9、相关函数:衡量随机过程在任意两个时刻获得的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是其时域特征的平均量度,它反映同一个随机噪声n(t)在不同时刻t1和t2取值的相关程度10、自相关函数在τ=0处取得最大值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仍然是同频率的周期信号,但不具有原信号的相位信息。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是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和物理学的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和相关性,检测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

微弱信号检测的宗旨是研究如何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任务是研究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将其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当中。

在微弱信号检测中,总是伴随着噪声,噪声属于电路中的随机扰动,它可能来自电路中元器件中的电子热运动,或者是半导体器件中载流子的不规则运动。

噪声是限制信号检测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它是信号检测中的不利因素。

对于微弱信号检测来说,如能有效克服噪声,就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电路中噪声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即它在某一时刻可能出现各种可能数值。

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时,噪声的方差和数学期望一般不再随时间变化,这时噪声电压称为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若噪声的概率分布密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狭义平稳随机过程(或严格平稳随机过程)。

显然,一个严格平稳随机过程一定为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反之则不然。

1.滤波器被噪声污染的信号波形恢复称为滤波。

这是信号处理中经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在,在各种信号检测仪器中均离不开各种滤波器,它起到了排除干扰,分出信号的功能。

常用的滤波器是采用电感、电容等分立元件构成(例如,RC低通滤波器、LC谐振回路等),它对于滤去某些干扰谱线(例如,电源50Mz滤波,收音机、电视机中干扰的滤波),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混在随机信号中的噪声滤波,这种简单的滤波器就不是最佳的滤波电路。

这是因为信号与噪声均可能具有连续的功率谱。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使误差最小的最佳滤波方法,有称为最小最佳滤波准则。

维纳线性滤波理论就是一种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的最佳线性滤波方法。

出于维纳滤波器电路实现上的困难,在维纳滤波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方法的最佳线性递推滤波方法,称为卡尔曼滤波。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ej2fd
Rxy
Sxyf
ej2fdf
特性:S (f)与R ()是一对傅立叶变换对,满足
Wiener-Khintchine定理 功率谱密度的物理意义
R x0x 2 T l i T 1 m T 2 T 2x2(t)d t sx(f)df
Sx(f)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信号x(t)的平均功率,即 Sx(f) 表示信号功率密度沿频率轴的分布,故称 功率密度函数。
二、自相关检测 三、互相关检测
b
29
一、相关函数的定义与计算
能量有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R () R x( x ) x ( t) x ( t ) d t x ( t) x ( t ) dt
功率有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R ()R x(x)T l i T 1 m T 2 T 2x(t)x(t)dt
2、相关函数的基本性质
=0时,R() 取最大值。
对实函数,R() 为偶函数
RxyRyx 对复函数 RxyR* yx
b
31
2、周期信号相关函数特征
正弦信号 xtx0si n t 自相关函数
R x()T l i m T 1 T 2 T 2x0si n t ()x0si n(t [)]dt
lim 1x0 2
式中,ρ为相关系数 当ρ=0时,完全不相关 当| ρ|=1时,同一噪声源
x2 x12x22 x2(x1x2)2
b
23
四、噪声电路的计算
叠加法的应用
对于线性网络的噪声电路,可以应用叠加法进行 多源网络噪声分析
I1
E1 R1 R2
R1
I
R2
E1
E2
E1、E2为两个不相关的噪声b源
I2
E2 R1 R2

第三章微弱信号检测

第三章微弱信号检测

Ep Ev
分辨率:
E 2 E1 EP
峰谷比越大,分辨率越小的PMT 越适合作光子计数用。
E1或EV可做第一甄别幅度 E2作第二甄别幅度。
测量弱光时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特性: 光电倍增管噪声 单光电子峰 脉 冲 计 数 率
V(甄别电平)
脉冲幅度V
光电倍增管输出脉冲幅度分布(微分)曲线
2 光子计数系统

N max
√最大过载电平(OVL):不造成仪器过载的最大输入噪声电压 V √总动态范围:反映锁相放大器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 ,定义为不引起仪器过载的
最大输入噪声电压与最小可分辩的信号电压之比
V N max D VS min
4 调制技术 在光谱测量中,为了使被测信号变成锁相放大器可以测量的交变信号,同 时获得与被测信号交变信号相干的参考信号,需要对被测的光信号进行调 制。进行光信号调制一般利用随机的光斩波器附件。
1 P( x ) e 2
2
2
2
x lim
1 T T

T
0
xdt 0
x 2 lim
1 T 2 2 0 x dt T T
x 2 称噪声电压的均方根值,衡量系统噪声的基本量。瞬时噪声的幅度
基本上在 3 范围之内.
S ( f ) lim 噪声功率谱密度S(f) : f 0 f P( f , f )为在频率f处,带宽为 f 内的1Ω电阻上的噪声平均功率. P( f , f )
1 n nT

nT
0
S i (t ) S r (t )dt


1 1 Ai Ar cos( i r ) Ai Ar cos 2 2
1 1 Ai Ar cos( i r ) Ai Ar cos 2 2 可以调节参考信号的相位 r ,使之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为零,这时,相关器 S 0 (t )

微弱信号检测

微弱信号检测

微弱信号检测
在现代通信和电子系统中,微弱信号的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微弱信号
可能受到噪声、干扰和衰减的影响,因此准确地检测和提取信号是挑战性的。

本文将探讨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

背景介绍
微弱信号通常指的是信号强度较低,难以被准确检测和提取的信号。

在信号处
理领域,微弱信号的检测是一项关键技术,涉及到信噪比的提升、信号增强和干扰抑制等方面。

微弱信号检测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统计信号处理方法
统计信号处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通过对信号的统计特性进
行分析,可以提高信噪比,减小信号的波动性,从而更容易地检测到微弱信号。

频谱分析方法
频谱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提取信号频率和幅度信息,帮助识别微弱信号并抑制干扰。

小波变换方法
小波变换是一种多尺度的信号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信号的非平稳性特点。

在微弱信号检测中,小波变换可以提高信噪比,减小信号与干扰的混叠程度,从而更好地检测微弱信号。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
新和改进。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微弱信号检测领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结语
微弱信号的检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技术,需要综合运用信号处理、数字处理
和通信技术等知识。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微弱信号检测的挑战,为通信和电子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类别 编 号 20091080604020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 业 论 文基于单片机的微弱信号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系 别 电子信息科学系专 业 通信工程年 级 2009级通信一班学 号 20091080604020姓 名 毛伟 指导教师方洁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3年 05月 01日此处不用填写 此处填学号论文题目不用加括号,二号黑体,字数不超过20个字,可分为两行 内容居中; 1】系别一栏填写所在系的全称, 2】专业一栏填写所学专业 2】年级一栏写“年级+班级”,如:2006级物流一班 不要加页眉 一号宋体加粗 页边距2.3cm页边距3.0cm 页边距2.3cm摘 要本系统为一套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并数字显示出该幅度值。

正弦波信号源可以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来代替。

噪声源采用给定的标准噪声(wav 文件)来产生,通过PC 机的音频播放器或MP3播放噪声文件,从音频输出端口获得噪声源,噪声幅度通过调节播放器的音量来进行控制。

当输入正弦波信号VS 的频率为1 kHz 、幅度峰峰值在200mV ~ 2V 范围内时,要求误差不超过5%。

采用以TI 公司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G2553为核心的Launchpad 开发板来处理数据和驱动1602液晶屏显示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

关键词:噪声弱信号检测MSP430G2553.小二号黑体居中,单倍行距 顶格 空格隔开中英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页码,页码居中小四号黑体页边距2.6cm之间空两格Weak 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single-chipmicrocomputer and control devicesABSTRACTWeak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is used to test the magnitude of a Sine with known frequency,in the context of heavy noise,and display the magnitude with SMC1602. The noise is produced by the .wav file,and SDG1025 provide the Sine wave.Changing the volume can control the magnitude of the noise.The error should be under 5% when the Vpp ranging from 200mV to 2V with the frequency of 1KHz.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Launchpad,with the core of ultra-low power MSP430G2553(MCU).Then deal with the data and display the magnitude with SMC1602. Keywords: noise Weak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MSP430G2553.英文小二号加粗 字体为Times New Roman16号加粗Times New Roman ,单倍行距 14号,行距1.25Times New Roman 14号,行距1.25Times New Roman空格隔开顶格目录第1章绪论1.1单片机的定义……………………………………………………………………1.2单片机的发展概况………………………………………………………………1.3单片机的应用……………………………………………………………………第2章方案设计与论证2.1 输入电路………………………………………………………………2.2 程控增益………………………………………………………………2.3 信号变换电路…………………………………………………………第3章系统设计及参数计算3.1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信号………………………………………………3.2 差模放大的电压放大倍数计算…………………………………………3.3 差模放大倍数计算………………………………………………………第4章硬件设计4.1 前级衰减电路及变换电路………………………………………………4.2 程控增益电路……………………………………………………………4.3 衰减网络…………………………………………………………………4.4 总体电路…………………………………………………………………第5章程序设计5.1 程序流程图………………………………………………………………第6章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6.1 测试仪器及条件…………………………………………………………6.2 测试数据及分析…………………………………………………………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黑体4号)第1章绪论(章标题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1.1 单片机的定义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尽管它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

单片机是将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定时器芯片和I/O接口电路集成于一个芯片上的微控制器。

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提及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单片机作为微型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面很广,发展很快。

它的生产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同步,以8位单片机为起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1978年):以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单片机为代表,该机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控制时代的开始。

该系列单片机在片内集成了8位CPU、并行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 等,无串行I/O接口,中断处理较简单,片内RAM、ROM容量小,寻址范围不大于4KB。

第二阶段(1978—1983年):以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代表,结构和性能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该系列的单片机均带有串行I/O接口,具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为16位,片内RAM和ROM容量相对增大,有的片内还带有A/D 转换接口。

第三阶段(1983年至今):高档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推出阶段。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性能、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及专用单片机。

16位单片机除了CPU为16位外,片内RAM和ROM的容量进一步增大,片内RAM位232B,ROM为8KB,片内带有高速输入/输出部件,多通道10位A/D转换部件,8级中断处理功能,所以实时处理能力更强。

近年来,32位单片机已进入了实用阶段。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是:大容量化、高性能化;小容量低价格化;外围电路内装化等。

1.3 单片机的应用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个范畴: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

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

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2.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3.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家用电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单片机控制,从电饭褒、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彩电、其他音响视频器材、再到电子秤量设备,五花八门,无所不在。

4.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现代的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间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通信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单片机智能控制,从手机,电话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统、列车无线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移动电话,集群移动通信,无线电对讲机等。

5.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单片机在医用设备中的用途亦相当广泛,例如医用呼吸机,各种分析仪,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及病床呼叫系统等等。

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第2章方案设计与论证2.1 输入电路方案一:如下图所示,使用三个运放构成同相关联式高阻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它对电路的对成性要求高,要求两个运放的性能完全一样,实现的难度较大。

同时它的共模抑制比很低,很难达到题目要求。

图1-1 高阻输入方案二:采用集成运放IN128,IN128具有高共模抑制比,输入阻抗高,且电路简单,性能稳定。

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

2.2 程控增益方案一:采用多级放大达到1000倍放大,利用VCA810程控增益。

此方案对VCA810的基准电压要求很高,在精度上对AD要求挑剔,很难实现步进为1的控制。

方案二:选择数字程控芯片PGA202,PGA可实现1、10、100、1000倍增益档位变换。

只需要单片机进行简单的控制,即可改变放大倍数,电路连接简单。

然后通过dac7811与op07构成的步进程控衰减器,实现1-1000倍不进可调。

由于dac7811可视作电阻衰减网络,可实现步进为上述所示的数值。

综上,选择方案二。

2.3 信号变换电路方案一:信号分为两路,一路跟射随,一路接方向变换。

方案二:采用运放及电路可使信号温漂减少且变换成功。

本次设计本应采用第二种方案,但资源不足,所以采用方案一。

第3章 系统设计及参数计算3.1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信号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信号的主要优点:(1)电路设计简化,组装调试方便,只需适当配外接元件,便可实现输入输出的各种放大关系..(2)由于运放得开环增益都很高,用其构成的防大电路一般工作的深度负反馈的闭环状态,则性能稳定,非线性失真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