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简介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又名大雁塔,位于山西应县县城西塔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柱子的塔。
应县木塔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奇塔”、“天下第一流塔”。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砖石结构的方形基座,高3.60米,上立石碑一通,碑上镌刻着“佛国天宫”四个大字。
基座四面辟有门洞,可供行人出入。
塔身为八角形实心结构,通高约35.5米,共13层。
木塔底层用生铁铸造的八角亭子分隔成10个房间。
上层每层有窗38个,均为木格结构。
各层有斗拱、斗拱的位置、层数、数目和形式完全相同。
塔身每层外壁中部均有一个半圆形的门洞,从上往下看,犹如一个巨大的空心楼体,所以又叫“空心宝塔”。
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座楼阁式塔。
各层以砖石叠涩出檐,斗拱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屋檐出挑很小;每层均以木柱支撑梁架;各层的檐下均有斗拱承托檐口。
由于斗拱与檐口相衔接处用木柱衔接起来,所以塔的外观是一个方体框架结构。
由于各层屋顶均有斗拱承托梁架和瓦顶(其中屋面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又叫“出檐宝塔”。
— 1 —应县木塔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高达14米、直径4米的佛宫寺释迦牟尼佛塔,又名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它是仿照唐代佛宫寺东印度公司所建的那座楼阁式塔修建而成的。
这座塔完全用木结构建造而成,共有13层,塔基为须弥座式,高约10米。
塔内有楼梯可通向塔顶。
关于这座塔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慈恩的法师到应县传教布道。
他在石塔下发现一个石函,函内装有一部《大藏经》和一颗舍利。
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 2 —。
西安的大雁塔的介绍详细

西安的大雁塔的介绍详细西安的大雁塔,又叫西安大雁塔、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的朱雀大街上,是西安市文化景观的标志性建筑。
由历史可追溯至公元609年建立的唐钟楼,大雁塔长期以来作为西安人民生活、社会历史的见证,其年代久远、规模庞大、艺术融合、文化集结等特点,使其成为西安城区文化荟萃的中心和绝佳的观光景点。
大雁塔建筑群以古老的大雁塔为核心,始建于唐朝后期,到今天经历了大约十四个世纪的历史沧桑,由中宋时期完善至今,整个建筑群占地约二十二公顷,由四根圆柱构成的大雁塔、九个中宋宫殿式建筑、花墙和院落构成,可谓非常壮观。
大雁塔的建筑结构,主体为高约十九米的四根圆柱,台面由四角一圈的白色瓦片组成,穿过瓦片的竹子支撑着横梁和脊梁,用来支撑宇宙图、飞雁絮饰图和护塔铁栏杆。
今天,大雁塔的白瓦顶规模巨大、形态独特,配以宝藏等九个中宋建筑,使大雁塔成为西安文化的象征性建筑。
大雁塔古代有“日出晨钟、日落暮钟”的,也就是每天早晚,“大吼一,打七”,是古代西安百姓起居活动的定器,也是西安城市文化的重要流通起始,深刻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当地文化的发展变迁。
大雁塔在历史上也曾作为政治、军事、文化等活动的中心,比如唐朝期,大雁塔是官府和先帝庙的所在地;宋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在大雁塔附近创作了“赠汪伦”一诗;明朝时期,大雁塔曾作为西安城外要塞,曾抵抗住外敌的进攻;清朝时期,大雁塔也曾经历过大火的锻炼,幸好最终没有被完全摧毁。
大雁塔迄今仍然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它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聚会的家庭、婚庆的酒宴、军事活动的军事礼仪,都在这里发生着,令朝圣者不禁惊叹大雁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新老两代人之间传递着历史知识,塑造出了一种千古流传的文明文化。
每当夕阳西下,大雁塔被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熠熠生辉,景色优美动人。
一走近大雁塔,古朴的建筑群,加上淡雅的夕霞,营造出一种宁谧氛围;在大雁塔下伫立时,可以放心享受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可以欣赏宽阔的西安城市建筑、磅礴的西安历史文化,所有的一切紧紧联系在一起,那种恍如隔世的风景尤为令人难忘。
关于西安大雁塔的简介

关于西安大雁塔的简介西安大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内,是一座沉淀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古塔。
作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
本文将以多个角度,深入探索西安大雁塔的历史、文化涵义和艺术价值,带您一同领略这一千年古塔的魅力。
第一章:历史渊源西安大雁塔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为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典而修建。
塔身高65.2米,由15层楼阁组成,结构精妙且雄伟壮观。
数百年间,大雁塔成为研学佛法、翻译经书的重要场所。
他与唐代另一名塔——小雁塔互为呼应,为当时维玄二宗的典型代表。
第二章:文化内涵西安大雁塔被誉为“中原第一观”,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塔内保存着大量唐代佛教文化瑰宝和珍贵文物,使人们得以一窥唐代文化的千年风华。
塔顶的一尊铜铸佛像以及塔内珍贵的石塑佛像,展示了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
第三章:艺术神韵大雁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青石墙体闻名于世,还因那些精致而瑰丽的浮雕而倍添神秘感和艺术气息。
无论是表现佛祖教义、佛教传奇故事,还是召唤唐代文人墨客的诗、书、画,大雁塔上的雕饰都体现了浓郁的唐代文化底蕴。
登上大雁塔的高处,远眺周围的园林和建筑群,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第四章:游览与体验作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参观西安大雁塔已成为必备行程之一。
除了欣赏古塔的壮丽气势和千年文物,您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大唐芙蓉园,领略唐代风韵。
漫步园中的湖泊和回廊,品味那份宁静与悠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芙蓉园内还有一座1:1的唐代皇宫复原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繁荣的大唐时代。
结语:西安大雁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无论是观赏塔内珍贵的文物,还是聆听唐代历史的讲述,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古代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座承载着千年传统的古塔,西安大雁塔将继续为世人展示唐代辉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介绍山西大雁塔

介绍山西大雁塔
山西大雁塔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木结构塔之一。
大雁塔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原为五层楼阁式木塔,名为“慈恩寺塔”,后经历代修葺,形成今天的七层砖塔。
大雁塔高达64.5米,底层边长25.5米,塔身呈方形锥体,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顶为穹窿状,塔檐逐层递减,每层都有挑出的斗拱和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
大雁塔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战争的破坏,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完整的形态。
在塔内,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佛教壁画和文物,如《大唐西域记》等珍贵的历史文献。
同时,从大雁塔的塔顶可以俯瞰西安市区的美丽景色,是游客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地。
除了作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外,大雁塔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这里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和法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观光。
总之,山西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
大小雁塔介绍

大小雁塔介绍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因塔建在慈恩寺内,俗称“雁塔”。
大雁塔是唐代长安时期的皇家寺院,是佛教在中国最早的传播中心。
大雁塔是一座砖结构的方形七级浮屠式建筑,塔高64.517米,
底层边长25.5米,为八角形平面。
塔身由下至上逐渐收缩,每
层均有檐柱,上承佛龛式塔檐。
各层檐下均有斗拱支撑,共出平梁、昂、昂等五种基本构件。
塔基由须弥座、佛龛、塔身、塔顶组成。
佛龛内有坐佛一尊,高3.85米;坐佛像高3.63米;佛龛两侧有两尊弟子像。
塔身有8个塔刹,分别是方形铜质的宝顶、斗拱、莲花座及铜制的伞盖等。
大雁塔作为唐代长安城内最大的一座佛寺,是当时佛教建筑艺术的代表。
大雁塔是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亲自主持修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佛塔。
—— 1 —1 —。
西安大雁塔详细介绍

西安大雁塔详细介绍西安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临潼区大慈恩寺内,又称“大慈恩寺塔”,是中国古代的一座佛塔,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52年),是中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塔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享有“东方瑞吉”之誉。
塔身七层,由灰白色砖块砌筑而成,高约64.517米。
大雁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雁塔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其母皇太后武则天而兴建。
武则天在唐中期称帝,即女帝时期。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了15年之久。
在她的统治期间,国力强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对佛教极为推崇,因此李隆基在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的功德,决定在大慈恩寺内建造一座高大的佛塔,以供她的灵魂永久安息。
于是,大雁塔由此而生,成为西安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整体结构稳固雄伟。
其外观呈方形,七层悬阶,每层略微收缩,上部为两层密檐式小塔,形成了塔身逐级收缩的独特风格。
塔身全部用灰白色的砖块砌筑而成,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精密细腻,表现了唐代砖雕技艺的高超水平。
大雁塔的外观简洁大方,没有太多装饰,但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从不同角度观看大雁塔,可以感受到唐代建筑艺术的卓越之处,也能领略到佛塔建筑的神秘魅力。
大雁塔内部包括了一座巨大的宝塔壁,壁上刻有着大量的佛像、佛经和佛教故事,以及唐代社会生活的场景,如宫殿、乐舞、来往人们等,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
这些壁画不仅在数量上多达数千幅,而且在内容上丰富多彩,是了解唐代文化、宗教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之一。
大雁塔壁画被誉为“东方壁画艺术宝库”,对研究唐代社会、宗教、文化和绘画艺术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除了壁画外,大雁塔的佛像也是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大雁塔各层宝塔之内,供奉着众多的佛教塑像,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这些佛像塑造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西安大雁塔旅行指南

西安大雁塔旅行指南西安大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
大雁塔建于唐朝,是佛教文化硕果的重要象征,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西安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参观注意事项以及周边景点。
一、历史背景西安大雁塔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高僧玄奘师徒取回佛经而兴建的。
塔身由数层砖石叠加而成,高达64.5米。
大雁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格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塔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外观呈八角形,每层楼的构造都非常精细。
塔内供奉着佛教圣物,游客可以爬上塔顶,欣赏到西安市区的美景。
尤其是在晚上,登上塔顶,可以看到灯火璀璨的城市夜景,令人陶醉其中。
三、参观注意事项1. 开放时间:西安大雁塔每天早上8点开放,下午17:30结束,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进行参观。
2. 游览时间:建议游客安排2-3个小时的时间来参观大雁塔,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塔内的文化内涵和周边景观。
3. 穿着建议:由于大雁塔是佛教文化场所,建议游客穿着得体,尽量不要穿戴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4. 拍照注意:若游客想拍照,建议在塔区外的指定拍照区进行,不要在塔内或对塔墙进行攀爬或拍照。
四、周边景点1. 大唐芙蓉园:位于大雁塔的附近,是一座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千年前的盛世华章。
2. 大雁塔广场:作为大雁塔的门口广场,这里不仅是观赏大雁塔的最佳位置,还是周边商业、休闲的聚集地。
3. 大雁塔博物馆:位于大雁塔东侧,是一座以唐代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唐朝文化的历史和艺术品。
总结:西安大雁塔作为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建筑的代表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还展示了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游客在参观大雁塔时,可以感受到这座古塔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游览周边的景点,感受到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
大雁塔介绍简介

大雁塔介绍简介
大雁塔是由唐代名相、书法家玄奘主持修建的,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塔高56.88米,塔身底层直径30米,塔身为十三级,由下至上逐层收缩,总高56.88米。
大雁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的底层为方形,边长28米,上部为正方形,边长17.8米。
每层四面均有券门相通,各层的屋檐均饰以砖雕,内有各种图案花纹。
在塔的八个角上各有一尊铜质小佛像,相传为唐三藏从印度取回的经卷。
塔身中部嵌有由玄奘亲自书写的《大唐西域记》残碑一块。
玄奘是公元627-649年间中国唐朝著名僧人、翻译家、旅行家,对世界文化有重大贡献。
大雁塔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角的大慈恩寺内,与小雁塔东西相峙,建于唐代。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玄奘塔”、“唐三藏法师塔”等。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
【名称】:大雁塔[英]Big Wild Goose Pagoda
【类别】:古建筑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
【文物现状】:现坐落于西安市慈恩寺内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
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
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
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
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
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坐落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
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
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
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之名的由来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
它的得名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
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这种形制。
另一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
慈恩寺的和尚都三净食(即雁、鹿、犊三种肉)。
某年和尚们吃久未吃到这三种肉,有一天一座小乘佛教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正好这天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道:“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
”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
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
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
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再一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
建造这座佛塔是为了报答菩萨所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
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