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世,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田园和乡土为主题,其中渗透了对自由、真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诚实、励志和自由的力量。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为背景。

他常常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描写非常细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句诗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陶渊明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敌意,他将自然比作诗人的精神家园,认为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种以自然为背景的诗歌风格,使陶渊明的诗歌不仅能够展示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而且能够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田园和乡土为主题。

他将农耕生活和田园景色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平凡、简单生活的追求。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农民生活为蓝本,描绘了丰盛的粮食、青翠的田野和平静的泉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陶渊明的诗歌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农民形象,他通过对农民的赞美和称颂,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农耕文化的赞美。

例如《杂诗》中有“桑行直雨落”,“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诗句展示了作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大自然的变化的关注与认同。

这种以田园和乡土为主题的诗歌风格,使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实感。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由、真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他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感到厌恶,并借助自己的诗歌来寄托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

他反对封建礼教和强权统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来改变社会的现状。

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理念,主张个人追求内心真实和道德自由,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为特征,体现了他的客观性、独立性、反叛性和民族性。

他以写自然、写人、写境来表达对生命的狂热追求,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信仰。

其一,文雅自然:陶渊明的诗歌文雅自然,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他完全不受诗歌韵律的拘束,自由自在。

没有繁琐的修辞也没有夸张的比喻,文字流畅,气韵自然。

他的诗歌反映了一个诗人的自信和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诗意上,而且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

例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里悠悠来迟迟,留得残阳伴我回。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流畅自然,字句简略,寥寥数语便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其二,清新淡泊:陶渊明的诗歌以清新淡泊为特征。

他以抒发对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的感触为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想象和感人的情态。

例如,“白雪纷纷何所似,天上云中觅雪霰。

牧人抱茅遥相望,只有归鸟晓来翻。

”这首《饮酒》的诗歌,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淡漠,深刻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情追求。

其三,意境深远:陶渊明的诗歌意境深远,多炼神之作。

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能够发觉自然所具有隐秘性的深蕴,把自然景物生动画面化,化成深入人心的情感。

例如,“采薇南山下,南山阴里谷。

谷口石磬响,谷中有清流。

挹取此池水,坐观天地经。

”这首《桃花源记》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受,体现出了深刻、优美、清晰的意境。

其四,感情真挚:陶渊明的诗歌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的感情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涧户寒更漏灯孤,竹房无处坐空屋。

几年打破知心草,资教亭下野人独。

”这首《谢脁》的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清贫和无奈,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几位朋友离别的感伤。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使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雅自然、清新淡泊、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表现手法与记述方式是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情真味永;浑融完整,意境深远;语言质朴,生动精妙;题材广泛,特点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大都,是追求自然美,求真善美,从中体现自我的生活情趣和超脱的心境。

诗歌特点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

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特点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

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特点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

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

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特点四:题材广泛,特点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了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了一种大气豪迈的特点。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征:
1.崇尚自然: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纯粹,对自
然界的景物、生物具有独特的感悟和描写能力。

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融合,赞美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抒发情感: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沉的情感表达,抒发他内心
的愉悦、忧愁、伤痛和思考。

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共情并对其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

3.崇好数风:陶渊明的作品中多以读懂儿时故事、塑造儿童形
象为主题,表达了对纯真、天真和善良的追求。

他认为守正道、修身行善、发扬传统美德是人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4.艺术语言简练: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只
用极少的字句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的文字、简练的句式和精确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5.寓意深远: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往往通过具体的景物和个别的
人物形象来表达更含蓄和深层次的寓意,通常包含着对社会、人生、生死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和议论。

他的作品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含蓄隐喻,通过一种意蕴特殊的写作方式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这些艺术特征使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思想深度,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朴素自然: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常常以白描的手法表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新脱俗: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多样化的题材:陶渊明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社会批判等,表现出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独特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常常以白描的手法表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同时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以朴素自然、清新脱俗、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

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

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

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

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

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

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

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

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何?其共同的艺术风貌是什么?

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何?其共同的艺术风貌是什么?

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何?其
共同的艺术风貌是什么?
陶渊明的诗歌涵盖了多种题材,主要包括:
1.山水田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宁静的田园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亲近自然的情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美好。

2.思乡伤别:陶渊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与离别之情。

他在诗中表达了离乡背井、忍受飘零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家乡、亲人和友谊的珍视。

这些题材使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情和哀思。

3.思考人生与哲理:陶渊明的诗歌也涉及对人生的思考、哲
学和道德的关注。

他通过对人性、生命、命运等问题的思考,探索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这些诗作具有哲学性和思辨性,展示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感悟。

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点包括:
1.质朴自然和清新明丽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采用了朴实自
然的语言,没有华丽的修饰,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展示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诗句富有意境和想象力。

2.婉约与雅致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作以婉约雅致的风格
为主,注重抒发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
内心的禅意和清逸。

他以细腻而舒缓的语调描绘着纤细的情感和绵长的思索。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思乡伤别和思考人生与哲理为主要题材。

他的诗歌表现出质朴自然和清新明丽的语言表达风格,以及婉约雅致的艺术特点。

这些共同的艺术风貌使得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美、人性之思和人文之雅,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征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朝梁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他以其深邃的情感、质朴的风格和对自然界的热爱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真情实感: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他以真诚、自然的态度表达对自然、世界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无常事物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

2. 典型写实:陶渊明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为主。

他善于观察和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通过独特的比喻、象征和意象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歌常常以具体的事物为载体,以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命运。

3. 温情之美:陶渊明的作品充满温情之美。

他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出对亲情、友情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关注和珍视。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家园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4. 忧国忧民: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陶渊明的诗歌中也不乏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反思。

他以才子之心、聪明才智,关注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

他的政治意识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之更具人文关怀。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艺术特征独具一格,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和对社会的关注,使其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无论是在他那个时代还是在当今时代,陶渊明的诗歌都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作者:李虹(2008213171)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04班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审美对象,其诗歌语言“自然、质朴、纯真”的特征早已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

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饱含哲理、意蕴丰富;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的笔调;五言为主的诗体特色,且多用组诗。

这所有的特征都是他对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追求的反映,他诗意般的语言特色也正来源于他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陶诗任情真率,自然纯朴,落尽铅华,绝去矫饰,使他在文坛上“独起众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永恒的不朽!关键词:陶渊明、诗意、平淡、意蕴丰富、五言前言:作为东晋时期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目共睹的。

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审美对象,从而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其诗歌语言“自然、质朴、纯真”的特征早已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

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饱含哲理、意蕴丰富;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的笔调;五言为主的诗体特色,且多用组诗。

他诗意般的语言特色来源于他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淡泊高远、淳朴真诚的人生追求。

一、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自然,是陶渊明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哲学,这是他的人生旨趣,同时也是他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元好问评论陶诗时曾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表达了他对陶诗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的赞赏和推崇。

清朱庭珍在《莜园诗话》中也说:“陶诗独绝千古,在‘自然’二字”。

这些都是与他自幼过着简朴的农村的生活,对家乡的山水田园有着无比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没有世俗的烦恼,只有自然的风光和淡远的情趣,而这一切天真自然之趣都通过他平淡、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然而,陶诗语言的朴素又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的,而是经过了高度的精炼的,它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因而呈现给人的是一种明净的单纯。

例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定居在繁华之处,却没有车马喧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自是因为作者有着淡泊宁静的心念,因而不被俗世所扰。

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于东墙下采撷几株清菊,心在一片自然的宁静中徜徉,抬头见到南山胜景亦是绝妙如画。

夕阳之下,飞鸟结伴归林。

在这种意境下,再承上思索,便觉得似乎这里就包含着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全诗很美,无一处生硬,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再看《和郭主簿二首》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作者除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清琴,壶中浊酒,都是陶渊明笔下最自然、淳真、朴素无华之景物。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在他的笔下化为最纯真、质朴的唯美。

二、饱含哲理,意蕴丰富陶诗的好处,除了语言的自然、朴素、纯真之外,还在于他能做到“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饱含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悟,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正如苏轼所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

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

虽见门庭荒芜,但仍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

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

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

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如《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以“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

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在此却被陶渊轻松道破。

三、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笔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殆无长语”(钟嵘《诗品》),以简练为诗意的笔调营造出一种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充分表达了他对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的追求。

陶诗着重写心,而正因其心境通透明彻,其诗的声韵和节奏舒缓而沉稳,以散文化的语言,给人亲切之感。

其诗语句简练而意义完整,如: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己酉岁九月九日》)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游斜川》)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乞食》)大量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的运用,既使得其诗歌语言意象疏朗而语意冲淡,又使得其诗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无浓重的色彩,但却因自然流露的心境,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清高超逸的人格,使得诗句语言如春雨润物一般慢慢渗透到读者心中,如《归园田居》。

又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南窗革时物,北林荣且丰。

神渊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除阶旷游迹,园林独余情。

(《悲从弟仲德》)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九日闲居》)借助整齐的对偶形式与谐调匀称的音节,把相互对应的两个部分突现出来,使它们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既显得自然本色,又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化与感染力。

四、五言为主,多用组诗陶诗另一个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多数诗歌都是五言诗,且多用组诗,如《饮酒》、《归园田居》、《杂诗》、《读山海经》等。

陶渊明大量地学习和借鉴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如《古诗十九首》、曹丕、曹植、阮籍、左思,以至于民歌,对陶渊明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曹植诗歌为例:曹诗有“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杂诗》七首其五),陶诗有“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拟古》九首其二);曹诗有“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箜篌引》),陶诗有“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曹诗有“种豆南山下,葛蔓自成阴”(《种葛篇》),陶诗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五首其三);曹诗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陶诗有“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十二首其四);曹诗有“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

何意回瓤举,吹我入云中”(《杂诗》七首其二),陶诗有“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杂诗》十二首其一)。

但是,曹植诗的语言风格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与陶诗语言风格有显著的区别。

可见,陶渊明学习前人的语言,并不为其所圃,而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化入诗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显著的风格。

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道其诗“独起众类”,也是包含了这方面的因素的。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恰如其为人的高尚品格一般,自然、质朴、纯真而又充满着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的深意,这是陶公文学作品得以历经千年而依旧流芳于世间的重要原因。

其文学创作因而也卓绝千古,成为后世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参考书籍:《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钟嵘诗品笺证稿》,王叔岷,中华书局,2007 年7月《陶渊明集译注》,逮立钦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